一种城市动态人口主动安全防护的实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4994发布日期:2018-09-15 00:5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安防的实现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城市中流动人口实名的主动安防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

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智慧城市不仅需要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更要培育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消融了创新的边界,推动了创新2.0形态的形成,并进一步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消融”。创新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转变,也带动了产业形态、政府管理形态、城市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如果说创新1.0是工业时代沿袭的面向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态,创新2.0则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信息装备中心主任宋刚博士在“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与管理创新”的主题演讲中,从三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社会脉络出发,对创新形态转变带来的产业形态、政府形态、城市形态、社会管理模式创新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工具的应用,也需要微博、维基等社会工具的应用,更需要livinglab等用户参与的方法论及实践来推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同时他结合北京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慧城管建设对创新2.0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生动的诠释。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内的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国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等。在智慧城市中实名认证是对用户资料真实性进行的一种验证审核。有助于建立完善可靠的互联网信用基础。

本发明解决了城市中动态人口的主动安防问题,为智慧城市中的安全问题提供有效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城市动态人口主动安全防护的实现方法,生物信息云特征库一端与公安机关公民信息数据库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本发明中的生物信息为个人独有的生物特征,如用户的声纹、指纹、脸部、瞳孔、微细血管、dna,具体的可以是这些生物特征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几种;所述的第一设备为能与城市个人密切接触的身份识别及验证设备场所,例如网吧、娱乐场所、宾馆和各社会服务大厅种的身份验证设备;本所述的第二设备为城市中车站、码头、机场或者城市中的各摄像头;所述的生物信息云特征库存放个人独有的生物特征;

所述方法包括:a、第一设备接收输入的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并根据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对所述待认证的生物信息进行初次认证;b、初次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发送认证请求至第二设备;述认证请求中包含与所述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对应的第一密钥;c、所述第二设备根据预先存储的第二密钥对所述第一密钥进行二次认证;若认证通过,则所述第二设备执行相应操作;

在所述步骤a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d、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用户的生物信息进行预先登记;e、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生成一对密钥,存储其中一个密钥,并将另一个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进行存储;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生成一对密钥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和自身的标识信息生成一对密钥;

所述生物认证设备包括:登记单元,用于对所述用户的生物信息进行预先登记;密钥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生成一对密钥,存储其中一个密钥,将另一个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进行存储;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输入的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初次认证单元,用于根据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对所述待认证的生物信息进行初次认证;认证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在初次认证通过后,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发送包含与所述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对应的第一密钥的认证请求至第二设备,以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预先存储的第二密钥对所述第一密钥进行二次认证。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城市动态人口主动安全防护的实现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提升快速反应速度,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处理及时迅速,并统一数据、统一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共享平台,从根本上有效整个城市的车流、人流、物流实现全面的感知,该平台在城市主动安全防控中提供技术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城市动态人口主动安全防护的实现方法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城市动态人口主动安全防护的实现方法结构图。如图1所示生物信息云特征库一端与公安机关公民信息数据库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本发明中的生物信息为个人独有的生物特征,如用户的声纹、指纹、脸部、瞳孔、微细血管、dna,具体的可以是这些生物特征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几种,如用户的指纹和微细血管。当然,本发明中的生物信息还可以是对用户的生物特征进行一定的提取处理后生成的特征量信息。如针对微细血管来说,该生物信息可以是该微细血管的图像,也可以是该微细血管的参数信息。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图1所示的本发明中所称的第一设备为能与城市个人密切接触的身份验证设备场所,例如网吧、娱乐场所、宾馆和各社会服务大厅种的身份验证设备。本发明中所称的第二设备为城市中车站、码头、机场或者城市中的各摄像头。

建立生物信息云特征库,在云特征库中有本发明所指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存放个人独有的生物特征。当流动人口通过交通工具出现在进入城市入口的关卡摄像头下,第二设备收集个人的脸部生物信息,建立脸部生物信息数据库,结合城市中的摄像头建立脸部生物信息轨迹库。并将上述两个数据库传送给生物信息云特征库。第一设备收集到的一种和两种生物信息,其中身份证信息为主体标识建立近场生物信息库,将近场生物信息库传送到生物信息云特征库中,在云特征库中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采集的生物信息进行交叉校验,组成具有多种生物信息为记录,以身份证信息为主体标识的生物信息云特征库。根据身份信息调取公安机关公民信息库进行比对,如对比信息不符合的做出监控或查证该信息不符的个人。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生物认证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第一设备接收输入的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并根据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对所述待认证的生物信息进行初次认证。在步骤a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安装在自身的输入单元接收待认证的信息,当然,第一设备也可以从与其独立的输入设备上获取生物信息,这也为远程进行生物认证提供了基础。在第一设备中,预先登记了至少一个用户的生物信息,当第一设备接收到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后,会在预先登记的生物信息中进行查找匹配操作。若匹配成功,则初次认证通过,若匹配不成功,则初次认证未通过。为方便用户了解认证结果,以进行下一步操作,该第一设备可以输出初次认证结果,如通过文字或声音的方式对初次认证结果进行提示。另外,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方便用户通过多种方式认证,第一设备可以存储一个用户的多种生物信息,当其中一种可以匹配时,则认证成功。基于此,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认证。b、在初次认证通过后,第一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发送认证请求至第一设备后台数据库;该认证请求中包含与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对应的第一密钥。本发明的第一设备和第一设备后台数据库均安装了相应的软件,其具有相同的密钥算法。

基于此软件,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生物信息生成一对密钥,并将其中一个即本发明中的第二密钥发送至第一设备后台数据进行保存。本发明中的近距离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bt(bluetooth蓝牙)、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通信)。c、第一设备后台数据库根据预先存储的第二密钥对第一密钥进行二次认证;若认证通过,则第一设备后台数据库执行相应操作。本发明在进行认证时,不仅对个人的生物信息进行了认证,还同时对设备进行了认证,相比现有技术,提高了认证的安全性。用户只有在对应的设备中输入待认证的生物信息时,第一设备后台数据库才会启动,因而避免了其他人盗用用户的生物信息在任何一个设备上进行认证的问题。如之前所述,参见图1,该方法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d、第一设备对用户的生物信息进行预先登、e、第一设备根据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生成一对密钥,存储其中一个密钥,并将另一个密钥发送至第二设备进行存储。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本发明中第一设备可根据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和自身的标识信息生成一对密钥。这样,就将用户的生物信息和第一设备绑定在一起,提高了认证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2还提供了一种生物认证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该第一设备11,用于接收输入的待认证的生物信息,根据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对所述待认证的生物信息进行初次认证,并在初次认证通过后,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发送认证请求至第二设备12;该认证请求中包含与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对应的第一密钥。本发明中的生物信息为用户独有的生物特征,如用户的声纹、指纹、脸部、瞳孔、微细血管、dna,具体的可以是这些生物特征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几种,如用户的指纹和微细血管。当然,本发明中的生物信息还可以是对用户的生物特征进行一定的提取处理后生成的特征量信息。如针对微细血管来说,该生物信息可以是该微细血管的图像,也可以是该微细血管的参数信息。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第一设备11可以通过安装在自身的输入单元接收待认证的信息,如安装在第一设备11上的摄像装置或音频装置等。当然,第一设备11也可以从与其独立的输入设备上获取生物信息,这也为远程进行生物认证提供了基础。在第一设备11中,预先登记了至少一个用户的生物信息,当第一设备11接收到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后,会在预先登记的生物信息中进行查找匹配操作。若匹配成功,则初次认证通过,若匹配不成功,则初次认证未通过。为方便用户了解认证结果,以进行下一步操作,该第一设备11可以输出初次认证结果,如通过文字或声音的方式对初次认证结果进行提示。另外,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方便用户通过多种方式认证,第一设备11可以存储一个用户的多种生物信息,当其中一种可以匹配时,则认证成功。基于此,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认证。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中均安装了相应的软件,其具有相同的密钥算法。基于此软件,第一设备11可以根据生物信息生成一对密钥,并将其中一个即本发明中的第二密钥发送至第二设备12进行保存。当初次认证通过后,第一设备11便会在自身获取该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对应的第一密钥发送至第二设备12进行二次认证。本发明中的近距离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bt,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通信)。第二设备12,用于接收认证请求,并根据预先存储的第二密钥对第一密钥进行二次认证,且在认证通过时开启。第二设备12根据密钥认证技术,通过预先存储的第二密钥对第一密钥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执行相应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12往往会存储多个用户的生物信息对应的密钥,为缩短二次认证时间,还可以对其存储的信息进行分组,如将女人生物信息对应的密钥和男人生物信息对应的密钥分为两组。第一设备11在发送认证请求时,可同时加入第一密钥所在的分组信息以便第二设备12可以据此在对应的分组中进行二次认证。基于相同的密钥算法,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之间必须相互匹配时,二次认证才能通过。如此,提高了认证的安全性。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还用于对用户的生物信息进行预先登记,并根据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生成一对密钥,存储其中一个密钥,并将另一个密钥发送至第二设备12进行存储。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本发明中第一设备11可根据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和自身的标识信息生成一对密钥。这样,就将用户的生物信息和第一设备11绑定在一起,提高了认证的安全性。与上述方法和系统相对应,该方法包括:f、接收输入的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并根据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对待认证的生物信息进行初次认证。g、在初次认证通过后,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发送包含与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对应的第一密钥的认证请求至第二设备,以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预先存储的第二密钥对所述第一密钥进行二次认证。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f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h、对所述用户的生物信息进行预先登记并根据所述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生成一对密钥,存储其中一个密钥,将另一个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进行存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一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处理程序,执行以下过程:接收输入的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并根据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对待认证的生物信息进行认证。该生物认证设备包括:登记单元,用于对用户的生物信息进行预先登记。密钥生成单元,用于根据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生成一对密钥,存储其中一个密钥,将另一个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进行存储。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输入的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具体可以为摄像装置、音频装置或触摸装置等。初次认证单元,用于根据预先登记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对所述待认证的生物信息进行初次认证。认证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在初次认证通过后,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发送包含与所述待认证的生物信息对应的第一密钥的认证请求至第二设备,以便第二设备根据预先存储的第二密钥对所述第一密钥进行二次认证。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