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媒体云实现的融合新闻制作与分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2927发布日期:2018-07-13 21:31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基于媒体云实现的融合新闻制作与分发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广播电视发展正面临战略转型,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崛起,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正面临“影响力弱化、发展支撑力弱化、舆论引导力弱化”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受众作对于新闻报道时效性和深度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视台传统的采编、传播方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下媒体制作要求,在媒体的融合发展和基于全媒体的新闻报导已经成为趋势的今天,电视媒体急需向全媒体运作新业态转型。

cn2017100895725是本申请人基于4g无线专网的媒体直播方法,基于4g多卡绑定协同的进行移动音视频直播和图文数据传输,4g无线专网传输系统是一套基于专用频段的td-lte制式通信系统,由前端视音频采集传输设备、4g无线专网基站、接收nms的媒体服务器及高清解码器组成;音视频信号传输流程为多机位摄像机输出的基带sdi信号通过各自采集传输设备进行ip化编码发射到4g无线专网基站,4g无线专网基站将接收到的ip流信号通过专网传输至nms媒体服务器,nms媒体服务器在本地高清解码器进行ip流解码,音视频前端采集设备上设有4g无线专网传输模块、均采用基于嵌入式的硬件解码器;通过4g无线专网输出的数据ip信号至4g无线专网基站的数据接收模块,4g无线专网基站的数据接收模块输出还接两个至六个4g网卡模块,所述4g网卡模块共同连接有一个实时监测各4g网卡模块连接状态的网卡控制模块,数据接收模块进行数据封装、对接收的外界数据加入包头和包序号的操作;所述数据为封装加入ip包头和包序号的音视频数据包;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数据分发模块,所述数据分发模块接收来自4g网卡控制模块监测到的各个4g网卡模块的链接状态信号并将经数据封装后的外界ip流数据分发给各4g网卡模块并到音视频数据(内容)处理模块。

“荔枝云”云系统是本申请人的原创,在“荔枝云”云互动系统中,栏目人员可以在互联网上实时看到所有参与节目的用户信息,经过审核确保数据内容的安全性后,用户信息才会被允许进入大屏上的虚拟观众席中。平台支持多终端,多平台的审核,在大信息量的时候,可以通过多人、多终端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审核。

审核完成后的虚拟观众信息将经过“荔枝云”高安全区的数据迁移进入生产制作网被大屏读取,完成虚拟观众席的“就坐”,整个过程只耗时10秒左右,基本实现互动数据的实时性要求。

数据图形化呈现,多种来源的数据、图表等信息在演播室呈现环节上通常有3种形式:在线包装、大屏渲染、虚拟植入。而在传统的节目生产方式中,图文元素的呈现只有表现层一个环节,所有数据的来源依靠美术编辑的手工导入。

在本方案中,互动数据从一条互联网评论、一条话题投票或者一条微博产生到反馈在电视屏幕上则需经过4个数据处理的环节:

(1)“荔枝云”基础平台,“荔枝云”公有云平台,为上层的各种服务提供数据库支持、软硬件基础支持,以及各类应用系统的接口运行服务。

(2)应用支撑层,为表现层和数据处理层提供支撑的基础服务。主要负责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api接入、数据的互动式展现、数据审核、数据分析统计等多项服务。

(3)数据处理层,完善组织逻辑和基础设施搭建,为表现层提供一个清晰的开放性数据导入接口。同时调用大数据分析接口,对已有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通过此接口,将互联网上经过审核的互动数据迁移至生产制作网并以图形渲染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进行组织存储。

(4)表现层,表现层就是电视观众所直观看到的电视界面,除演播室实景外,还包括了一个由演播室大屏图形渲染系统和互动数据支撑平台组成的一套“电视屏幕—观众—互动”电视互动平台。

高效、安全的数据链路

(1)统一数据接口api

目前参与节目互动的形式非常丰富,有微信公众号、微信摇一摇、自有app、html5互动页面等,而不同的互动平台上的互动数据无非就是“评论”、“抽奖”、“投票”、“图片视频”等,但是各个互动应用商都有各自的数据组织形式,这往往就造成了栏目每换一种互动的方式,就面临着一次数据对接开发的工作,这也是很多栏目想要创新互动环节时面临的一大壁垒。“荔枝云”平台统计分析了市面上所有主流数据形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数据接口,不论哪家数据提供方来进行合作,都必须按照荔枝云平台自身的数据接口来提供互动数据,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数据结构混乱、复用率低、频繁开发的的状况。

(2)互联网上的审核和推送,栏目编辑可以在互联网上访问“荔枝云”网页,完成互动信息的即时审核、编辑和推送工作,推送的互动数据经过荔枝云的数据迁移服务由互联网安全迁移至节目生产制作网,解决了传统节目生产方式的内外网隔离问题。所有这些工作在互联网上完成,避免了大量数据进入生产网时的压力。

进入生产制作网的互动数据经过在线包装和模板渲染实时呈现在大屏场景、虚拟植入之上。

结合大数据分析的数据图形化系统,融合媒体无论形式上如何变化,内容依然是电视媒体的核心,而内容必须建立在用户需求之上。在融合媒体中,利用电视媒体形态的多样性,与用户形成多种形式的互动,采集用户的行为习惯、观点态度,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出用户需求的基本情况,做到针对用户的精准信息投放,不断增强用户体验。基于“荔枝云”系统,我们可以做到:

实时指数监测服务:实时全面采集国内外互联网主流社交平台、视频网站、搜索引擎上等新媒体相关实时信息,也包括电视台、频道、栏目,分析国内主流电视媒体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的行为,生成有影响力的监测数据,依此提供详细的舆情指数。

节目竞争力分析服务:基于采集的海量数据,分析台内各频道、栏目的各种社交行为指标,以及与国内其他电视台节目之间的对比竞争分析,由此发现自身不足,知己知彼。

新媒体支撑服务:帮助节目全程跟踪播出前、播出中、播出后的社交传播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节目在社交平台上节目内容传播的关键点和用户群体,主动发起有效的推广,从而增加节目黏性,拓展用户群体。

节目制作支撑:通过采集与挖掘用户属性和相关评论找出节目潜在的观众群体特征。同时汇集热点事件内容,形成丰富的节目素材,制作出更加符合观众口味的电视节目。

多屏互动技术,本申请人总台新闻开放演播室是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为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提高新闻节目制作水平,而重点打造的“全媒体、全景化、全高清”新闻演播室,是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主要制作基地。该演播室最为亮眼的部分当属全媒体区,该区域由两块dlp拼接大屏幕、5台触摸屏和4台vizrt在线包装引擎及2台轨道机器人组成。该区域结合“荔枝云”云互动平台,打通互联网和演播室图形包装系统两大平台,结合触控开发、虚拟机器人等技术完成从互联网内容汇聚、编辑到分发的全过程。

结合全媒体区的功能定位,多块屏幕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

汇聚:全媒体记者在两台触摸屏上可利用“荔枝云”云互动系统完成互联网内容的检索和搜集工作;

编辑推送:在两台触摸屏上完成信息的审核编辑以及推送;

互动:利用“荔枝云”提供的触控服务,主持人可在触摸屏上将经过审核的信息实时推送到大屏上;

呈现:现场的两台dlp拼接大屏和后台的在线包装系统将审核好的信息以图形化的呈现。充分利用了全媒体区的多种新技术和荔枝云的平台支撑,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全媒体、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新型节目形式。

paas是platform-as-a-service的缩写,意思是“平台即服务”;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的缩写,意思是“软件即服务”;paas如云服务器,提供了一个可架设的平台,可以接入和调用;而saas本身已经架设在云服务器上,自身则是软件,可以供直接使用,ugc是“usergeneratedcontent”的缩写,即用户创造内容。ugc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他们认为任何有价值的材料都是“内容”。然而,随着存储和跟踪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被看做是有价值的内容。社区网络、视频分享、博客和播客等都是ugc的典型应用形式。传统意义的内容一般包括实物内容和数字内容。pgc是指专家创造内容是ugc的升级,会生成内容平台,越来越多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内容。

“荔枝云”是本申请人平台云互动平台。包含“接口整合”、“数据审核”、“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多项功能,解决在实时数据应用时的“不实时”、“不安全”、“复用率低”等多个问题。但在利用新闻生产资源统一调度进行编辑制作生产等情况时仍会带来不方便之处,需要在“荔枝云”平台上全部完成互动信息的即时审核、编辑和推送工作,推送的互动数据经过荔枝云的数据迁移服务由互联网安全迁移至节目生产制作网;在资源和数据的共享、分组与某些时候需要隐私保保障,现有的“荔枝云”无法做到,编辑工具也会受到限制,也不利于新闻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报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实现的融合新闻制作与分发系统,基于云服务器提供的一个可架设的平台,提出私有云的架构,系统建立在“荔枝云”架构体系之上系统部署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上,利用公有云汇聚海量数据,完成新媒体、台内生产系统以及其它生产系统文稿内容以及素材的回传,利用私有云完成成片素材的剪辑和制作,完成文稿的审核与串联单编排。通过构建应用于全媒体新闻融合平台,使全媒体新闻业务在传统媒体运营中实现新闻线索信息共用、新闻及时报导、新闻内容素材共享、新闻播出内容统一指挥以及新闻生产资源统一调度等内容,保障新闻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报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云计算实现的融合新闻制作与分发系统,建立在公有云(“荔枝云”)平台架构体系之上,“荔枝云”为公有云,同时设有私有云平台,公有云(“荔枝云”)平台(“荔枝云”)包括新闻指挥协同平台、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全媒体内容库、全媒体内容分发平台以及后台管理平台;系统部署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上,利用公有云汇聚海量数据,方便记者通过融合新闻统一写稿工具,随时随地完成新媒体、台内生产系统以及其它生产系统文稿内容以及素材的回传;利用私有云平台完成成片素材的剪辑和制作,完成文稿的审核与串联单编排;公有云与私有云平台之间按照一定的同步机制,通过安全策略,实现稳定交互。

进一步的,基于云计算实现的融合新闻制作与分发系统,新闻指挥协同平台(包括线索汇集平台):主要解决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业务中项目、选题、资源等方面的统一调度管理,并提供流程执行状态、资源状态、舆情反馈等方面的统一展示,以供新闻业务管理者作决策参考;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解决线索、报题、文稿、素材以及串联单等新闻业务的生产;其中文稿撰写、素材回传等业务部署在公有云平台之上,依托公有云平台的灵活性、便捷性,方便记者随时随地开展新闻业务,文稿审核、素材剪辑、串联单编排等业务部署在私有云平台之上,依托私有云平台的保密性和稳定性,保质保量的处理新闻核心业务;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通过统一写稿工具完成新媒体、台内生产系统以及其它生产系统文稿内容,具备包括内容汇聚、节目制作工具、素材和成片共享等业务能力;全媒体内容(数据)库:支撑全媒体新闻生产与发布业务平台,实现各业务应用的统一管理和业务数据的统一交换;平台有效的解决了外部信息的汇聚和媒体数据的管理,提供标准的服务,实现各业务应用的统一管理和业务数据的统一交换,平台还具备一定的标准接口,为扩展业务提供标准的接入服务;

全媒体内容分发平台:可实现文稿和素材在电视台各频道和广播台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微信微博、新闻app、自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现了新闻融合制作与分发,丰富了新闻制作内容,提升了新闻的制作效率,拓展了新闻分发渠道,实现新媒体和传统电视生产和发布的完美融合。

进一步的,基于云计算实现的融合新闻制作与分发系统,相关数据按新闻业务属性不同,分别部署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上,公有云和私有云分别部署了自己的数据库、索引等核心数据,相关数据通过高安全区,按照统一制定的同步规则,实现数据的同步。

进一步的,所述后台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的门户、用户管理,实现对云平台的统一管理,提供智能工作流引擎以驱动业务实现,对服务进行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提供统一的计量、计费机制,实现服务功能的计费管理。

进一步的,系统业务流程:新闻事件发生后,系统通过线索汇集平台,汇聚相关线索内容,并在协同指挥平台呈现;新闻总指挥根据实际需求,对新闻播出进行统一策划,审批通过的线索在选题策划模块中进行策划,并通过节目生产管理模块生成电视、新媒体、微博、微信等全媒体生产任务,并下发给各生产人员,编辑、记者依据报题进行采访报道;如果时间充裕,编辑、记者可返回驻地,利用公有云的生产网功能进行文稿制作和素材上载,按照传统新闻业务生产模式,进行新闻制作和播出,相关的素材和成片可推送至全媒体内容(数据)库中,供他人使用;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编辑、记者可利用融合新闻生产工具,进行现场制作;通过移动报道app或者网络,进行文稿的撰写和素材的回传,相关内容会在公用云全媒体内容(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并定时同步至私有云内容库中;利用私有云的新闻制作工具,编辑、记者可以对素材进行精编,文稿进行审核,完成串联单的编排,最终进行成片播出,相关成片可推送至公有云全媒体内容(数据)库中,供其它部门使用;不同部门间,可以通过约稿、派送的方式,基于全媒体内容库,实现素材和文稿的共享;新媒体部门可以在全媒体内容库中找寻需要的信息,通过平台编辑工具,对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并利用接口对接,实现在网站、微博微信、新闻app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布。

进一步,公有云和私有云交互流程:本发明云计算实现的融合新闻制作与分发系统可以视为一种新的全媒体新闻融合平台,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由于分别部署了自己的数据库、索引等核心数据,需要对相关数据定时同步,在流程交互上按照实际使用需求,划分好公有云和私有云上的业务以便安全稳定的实现交互工作;公有云全媒体内容(数据)库汇聚网络大数据新闻、电信热线系统、通讯员上报的线索内容,私有云全媒体内容库支持卫星收录、ugc、pgc上载,并统一保存;公有云内容库中的线索素材自动同步(定时,如每30分钟,晚间每120分钟自动同步一次)至私有云内容库中;在公有云上挑选的线索和生成的报题会定时自动同步到私用云,在公有云融合新闻流程出现问题时,可以启用私有云的流程继续完成公有云上挑选线索,生成报题,文稿编辑,审核等流程;对于电视新闻内容,记者可以在荔枝平台的全媒体生产工具上完成稿件的初级编写,将文稿会定时自动通过安全区文件安全摆渡推送给私有云的电视生产系统,融合新闻应用服务完成稿件和文稿的审核,同时对素材进行节目精编、包装、播出;节目视频精编、包装完成后打包经过审核后会进行成片,入私有云内容库,私有云内容库会转成低码手动经过文件安全摆渡推送给公有云内容库;电视制播系统节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花絮可以推送到全媒体内容库,作为预热内容发布;电视播出的内容可以同步到私有云全媒体内容库,供下次节目制作使用;栏目的审核流程只允许选择公有云(办公网)审核流程或者私有云审核流程,不允许出现内外网混合审核的流程。

进一步的,利用新闻指挥协同平台设有的共享池,可实现新闻编前会网上电子化功能,不同部门、不同频道的线索、报题、文稿资源能统一展现,栏目间可相互约稿,指挥中心可采用派题、共享等方式,实现资源融合创作,相应的线索、报题、文稿可推送至共享池中,实现新闻的融合制作。

进一步的,基于云计算实现的融合新闻制作与分发系统的运行流程:系统具备线索汇聚能力,依靠互联网、地方通联、电话热线爆料等途径,获取海量线索信息,并在新闻指挥协同平台展现;新闻总指挥根据当前的新闻热点及当地民生信息,对当天的新闻播出进行统一策划,形成当日报道;编辑、记者依据报题进行采访报道,依靠平台提供的文稿和素材生产工具,完成稿件的初级编写和素材的粗編,并将结果同步至公有云的全媒体内容库中;驻地编辑和记者利用私有云生产工具,完成成片制作、文稿审核、串联单编排,最终发布到播出系统进行播出;相应的成片内容可以同步到全媒体内容库中,供下次节目制作使用;新媒体部门可在全媒体内容库中找寻自己需要的文稿和素材内容,利用云端编辑工具进行二次加工,通过微信、微博、网站、新闻app的互动接口进行发布。

依据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技术特征,把新闻生产和发布业务分别部署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上,基于对数据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需要,设计实现了内外网定时同步数据和手动按需同步的方式,实现内外网协同制作。公有云全媒体内容库的数据可定时同步至私有云全媒体内容库中,私有云全媒体内容库的数据需手动同步至公有云全媒体内容库中。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云计算实现的融合新闻制作与分发系统,是建立在“荔枝云”架构体系之上系统部署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上,利用公有云汇聚海量数据,方便记者通过融合新闻统一写稿工具,随时随地完成新媒体、台内生产系统以及其它生产系统文稿内容以及素材的回传,利用私有云完成成片素材的剪辑和制作,完成文稿的审核与串联单编排。公有云与私有云之间按照一定的同步机制,通过安全策略,实现稳定交互。本申请实现了新闻融合制作与分发,丰富了新闻制作内容,提升了新闻的制作效率,拓展了新闻分发渠道,实现新媒体和传统电视生产和发布的完美融合。本发明基于云计算的融合新闻制作与分发系统,实现了新闻生产外延化、生产工具移动化,新闻节目生产网络环境从制播网外延到办公网、互联网,生产场景从台内外延到单兵编辑、记者站、外场系统,最终实现在多种网络环境下、利用多种生产工具进行新闻节目生产。

本发明系统部署在混合云平台基础上,公有云与私有云可实现安全交互和协同作业。采用该项技术可丰富内容资源、提升制作效率、拓展传播渠道,实现新媒体和传统电视业务的深度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运行流程图;

图3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内外网交互图;

图4是不同栏目间新闻融合生产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图1所示为系统架构图,系统按业务属性不同,分别部署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上,公有云和私有云分别部署了自己的数据库、索引等核心数据,相关数据通过高安全区,按照统一制定的同步规则,实现数据的同步。系统由新闻指挥协同平台、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全媒体内容库、全媒体内容分发平台以及后台管理平台构成。新闻指挥协同平台:主要解决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业务中线索、选题、采访任务、资源调度等方面的统一调度管理,并提供流程执行状态、资源状态、舆情反馈等方面的统一展示,以供新闻业务管理者作决策参考;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通过统一写稿工具完成新媒体、台内生产系统以及其它生产系统文稿内容,具备包括内容汇聚、节目制作工具、素材和成片共享等业务能力;全媒体内容库:是支撑全媒体新闻生产与发布的重要平台,该平台有效的解决了外部信息的汇聚和媒体数据的管理,提供标准的服务,实现各业务应用的统一管理和业务数据的统一交换,平台还具备一定的标准接口,为扩展业务提供标准的接入服务;后台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的门户、用户管理,实现对云平台的统一管理,提供智能工作流引擎以驱动业务实现,对服务进行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提供统一的计量、计费机制,实现服务功能的计费管理。

图2所示为系统核心业务流程。新闻事件发生后,系统通过线索汇集平台,汇聚相关线索内容,并在协同指挥平台呈现;新闻总指挥根据实际需求,对新闻播出进行统一策划,审批通过的线索在选题策划模块中进行策划,并通过节目生产管理模块生成电视、新媒体、微博、微信等全媒体生产任务,并下发给各生产人员,编辑、记者依据报题进行采访报道;如果时间充裕,编辑、记者可返回驻地,利用生产网进行文稿制作和素材上载,按照传统新闻业务生产模式,进行新闻制作和播出,相关的素材和成片可推送至全媒体内容库中,供他人使用;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编辑、记者可利用融合新闻生产工具,进行现场制作。通过移动报道app或者电脑网站,进行文稿的撰写和素材的回传,相关内容会在公用云内容库中进行存储,并定时同步至私有云内容库中;利用私有云的新闻制作工具,编辑、记者可以对素材进行精编,文稿进行审核,完成串联单的编排,最终进行成片播出,相关成片可推送至公有云内容库中,供其它部门使用;不同部门间,可以通过约稿、派送的方式,基于全媒体内容库,实现素材和文稿的共享;新媒体部门可以在全媒体内容库中找寻需要的信息,通过平台编辑工具,对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并利用接口对接,实现在网站、微博微信、新闻app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布。

图3所示为公有云和私有云交互流程。全媒体新闻融合平台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由于分别部署了自己的数据库、索引等核心数据,需要对相关数据定时同步,在流程交互上按照实际使用需求,划分好公有云和私有云上的业务以便安全稳定的实现交互工作。公有云全媒体内容库可汇聚网络大数据新闻、电信热线系统、通讯员上报的线索内容,私有云全媒体内容库支持卫星收录、ugc、pgc上载,并统一保存;公有云内容库中的线索素材可自动同步至私有云内容库中;在公有云上挑选的线索和生成的报题会定时自动同步到私用云,在公有云融合新闻流程出现问题时,可以启用私有云的流程继续完成公有云上挑选线索,生成报题,文稿编辑,审核等流程;对于电视新闻内容,记者可以在荔枝平台的全媒体生产工具上完成稿件的初级编写,将文稿会定时自动通过安全区文件安全摆渡推送给私有云的电视生产系统,融合新闻应用服务完成稿件和文稿的审核,同时对素材进行节目精编、包装、播出;节目视频精编、包装完成后打包经过审核后会进行成片,入私有云内容库,私有云内容库会转成低码手动经过文件安全摆渡推送给公有云内容库;电视制播系统节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花絮可以推送到全媒体内容库,作为预热内容发布;电视播出的内容可以同步到私有云全媒体内容库,供下次节目制作使用;栏目的审核流程只允许选择公有云(办公网)审核流程或者私有云审核流程,不允许出现内外网混合审核的流程。

图4是不同栏目间信息共享图。利用新闻指挥协同平台,可实现新闻编前会网上电子化功能,不同部门、不同频道的线索、报题、文稿资源能统一展现,栏目间可相互约稿,指挥中心可采用派题、共享等方式,实现资源融合创作,相应的线索、报题、文稿可推送至共享池中,实现新闻的融合制作。

以上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定本发明,凡是对以上实施例以等效变换方式做出的其它改进与应用,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