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记录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49701发布日期:2018-10-12 23:0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程序。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数码相机,其作为用于供用户从准备的多个图像效果中选择要使用的一个以上的图像效果的菜单,而以能够选择多个图像效果的方式排列并显示表示图像效果的项目(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已知一种数码相机,其显示用于对要使用的图像效果进行选择的效果菜单和用于对选择出的图像效果的效果级别进行调整的滑动菜单(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460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以往的技术中,用户为了从多种图像处理中选择适合于摄影场景的图像处理,需要有与多种图像处理的内容有关的知识,因此,对于初学者的用户来说很难选择适合于摄影场景的图像处理。

如以上所述,对用户来说图像处理的设定很困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优选地,图像处理装置具有:图像处理部,其对图像实施第一图像处理和第二图像处理以使图像变化;以及处理变化部,其使在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时的图像变化的程度和在实施了第二图像处理时的图像变化的程度变化。处理变化部还能够在降低第一图像处理使图像变化的程度时,提高第二图像处理使图像变化的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是说明显示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说明与光标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的图。

图4是说明与摄影场景对应的图像处理的组合的图。

图5是说明静态图像拍摄中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与光标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动态图像摄影中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变形例1中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变形例1中的显示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说明变形例4中的显示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说明变形例5中的显示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说明变形例6中的显示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说明提供程序的情况的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15是说明环图像的图。

图16是说明表盘图像的图。

图17是说明与环图像的光标的位置对应的表盘图像的功能的图。

图18是说明用于使两种图像处理的比例变化的变化曲线的图。

图19是说明创意模式下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说明接续图19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1是说明与环图像的光标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2是说明与表盘图像的设定值对应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4是说明环图像的图。

图25是说明与光标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的图。

图26是说明与被拍摄体的种类对应的图像处理的组合的图。

图27是说明变更环图像的显示尺寸的处理的图。

图28是说明创意模式下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9是说明与光标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0是说明变更环图像的显示尺寸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1是说明接续图30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2是说明变形例1中的环图像的显示例子的图。

图33是说明变形例3中的环图像的显示例子的图。

图34是说明变形例4中的环图像的显示例子的图。

图3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36是说明创意模式下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7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环图像的图。

图38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追加设定用区域的图。

图39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删除设定用区域的图。

图40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自定义模式下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1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环图像的图。

图42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追加设定用区域的图。

图43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向设定用区域追加图像处理的图。

图44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追加设定用区域的图。

图45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自定义模式下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6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合成设定用区域的图。

图47是说明变形例1中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48是说明图像处理参数的变化曲线的图。

图49是说明变形例2中的追加设定用区域的图。

图50是说明变形例6中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51是说明变形例7中的变更设定用区域的图。

图52是说明变形例10的环图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的结构的框图。数码相机1具有摄像光学系统11、摄像元件12、透镜驱动电路13、控制部14、操作部件16和显示部17。在数码相机1中能够装卸例如存储卡等记录介质18。

摄像光学系统11由包含变焦透镜、对焦透镜在内的多个透镜组构成,使被拍摄体像在摄像元件12的受光面成像。此外,为了简化图1,将摄像光学系统11作为单透镜而进行了图示。

透镜驱动电路13基于控制部14的控制,驱动摄像光学系统11的变焦透镜来调节焦点距离,并且驱动摄像光学系统11的对焦透镜来进行焦点调节。

摄像元件12是例如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摄像元件等图像传感器,拍摄由摄像光学系统11成像的被拍摄体像,并向控制部14输出得到的图像信号。

控制部14具有显示控制部14a、位置选择部14b、图像处理选择部14c、图像处理部14d和场景辨别部14e。控制部14由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该控制部14的外围电路构成,通过执行在存储器中保存的控制程序来实现这些各部分的功能。针对各部分的功能的内容,在后文详细进行说明。

操作部件16包括快门按钮16a、录像按钮16b以及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另外,操作部件16除此以外还包括模式切换按钮、十字键、ok(确认)按钮和显示器按钮等。就操作部件16而言,当操作各操作部件时,向控制部14输出与该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

显示部17由搭载于数码相机1的背面的液晶监视器(背面监视器)等构成,显示由摄像元件12拍摄的摄像图像和各种设定菜单等。

当根据来自操作部件16的操作信号而设定为静态图像摄影模式或者动态图像摄影模式时,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以规定的帧频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用的摄像处理,根据由摄像元件12按照时间序列得到的各帧图像来生成显示用的帧图像,并输出至显示部17。通过这种方式,在显示部17上实时地显示实时取景图像。

在静态图像摄影模式下,当完全按下快门按钮16a来指示拍摄静态图像时,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进行静态图像用的摄像处理,对从摄像元件12取得的图像信号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来生成静态图像数据,通过jpeg等规定的方式进行压缩处理来记录于记录介质18。

在动态图像摄影模式下,当操作录像按钮16b来指示开始拍摄动态图像时,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开始进行动态图像用的摄像处理,对从摄像元件12输出的各帧图像信号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然后,控制部14将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压缩为mpeg格式或者motionjpeg(移动式jpeg)等的压缩图像数据,将该压缩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18。然后,当再次操作录像按钮16b来指示结束拍摄动态图像时,控制部14将直到动态图像的摄影结束时间点为止的压缩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18,使动态图像文件完成。

另外,当根据来自操作部件16的操作信号而设定为播放模式时,控制部14读出并播放记录介质18中记录的静态图像数据或者动态图像数据,并显示于显示部17。

就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而言,作为摄影模式,除了通常模式以外还设有创意(creative)模式,在该创意(creative)模式下能够得到实施了各种各样的图像处理的摄像图像。以下,针对该创意模式进行说明。

图2说明创意模式下的显示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创意模式下,控制部14的显示控制部14a在显示部17上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另外,显示控制部14a以与实时取景图像重叠的方式显示用于选择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图像(以下,标记为环图像)50。环图像50是显示环51和光标(cursor)52的图像。光标52表示当前在环51上由控制部14的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当由用户旋转操作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时,位置选择部14b使光标52的显示位置(即选择位置)与该旋转操作对应地沿着环51移动。例如,当顺时针地旋转操作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时,位置选择部14b使光标52以规定的速度在环51上顺时针地移动。另一方面,当逆时针地旋转操作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时,位置选择部14b使光标52以规定的速度在环51上逆时针地移动。

控制部14的图像处理选择部14c根据由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即根据光标52的位置,从规定的4个图像处理(以下,标记为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中选择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此外,针对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具体的内容在后文描述。控制部14的图像处理部14d对摄像图像实施由图像处理选择部14c选择的图像处理。显示控制部14a将由图像处理部14d实施了图像处理的摄像图像作为实时取景图像来显示于显示部17。

如此,数码相机1能够通过用户旋转操作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使光标52的位置移动,来选择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从而能够利用实时取景图像来实时地确认被实施了所选择的图像处理的摄像图像。然后,数码相机1能够通过在用户旋转操作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将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变更为期望的图像处理之后按下快门按钮16a或者录像按钮16b,来对被实施了期望的图像处理的静态图像数据或者动态图像数据进行记录。

在环图像50上,从环51的顶点p0顺时针地设定有第0位置~第65位置这66个位置,在环51的内侧显示有表示该位置的刻度。环51的顶点p0是第0位置,该顶点p0的右侧相邻的位置p1是第1位置。与第0位置p0沿顺时针相隔90度的位置p17是第17位置。在从第1位置p1到第17位置p17之间,等间隔地设定有第2位置~第16位置这15个位置。与第0位置p0相隔180度的位置p33是第33位置。在从第17位置p17到第33位置p33之间,等间隔地设定有第18位置~第32位置这15个位置。与第0位置p0沿顺时针相隔270度的位置p49是第49位置。在从第33位置p33到第49位置p49之间,等间隔地设定有第34位置~第48位置这15个位置。第0位置p0的左侧相邻的位置p65是第65位置。在从第49位置p49到第65位置p65之间,等间隔地设定有第50位置~第64位置这15个位置。图3是说明在各位置上所选择的图像处理的图。在图3中,0~65的编号表示第0位置~第65位置,在编号的下方记载有在该编号表示的位置上所选择的图像处理。

在开始进入创意模式的时间点,光标52显示在环51的顶点(第0位置)p0。此时,图像处理选择部14c不选择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中的任一者。因此,图像处理部14d对摄像图像不进行这些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因此,在显示部17上显示在未实施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中的任一者的状态下的摄像图像,即显示原始图像。

在光标52位于第0位置p0的右侧相邻的第1位置p1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选择部14c仅选择第一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4d仅对摄像图像实施该选择出的第一图像处理。因此,当光标52顺时针地从第0位置p0移动到第1位置p1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从原始图像的状态变化到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

在光标52位于与第0位置p0沿顺时针相隔90度的第17位置p17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选择部14c仅选择第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4d对摄像图像仅实施该选择出的第二图像处理。因此,当光标52从第1位置p1向第17位置p17顺时针地移动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从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二图像处理的状态变化。此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分15级从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二图像处理的状态逐渐过渡。即,在光标52位于第2位置~第16位置的期间,图像处理选择部14c选择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这两者,图像处理部14d对摄像图像进行该选择出的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这两者(即对摄像图像叠加实施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此时,就图像处理部14d而言,光标52越是接近第1位置p1,就越提高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而降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光标52越是接近第17位置p17,就越提高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而降低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例如,就图像处理部14d而言,当光标52位于第5位置时,以第一图像处理为75%、第二图像处理为25%的比例,对摄像图像实施图像处理;当光标52位于第9位置时,以第一图像处理为50%、第二图像处理为50%的比例,对摄像图像实施图像处理;当光标52位于第13位置时,以第一图像处理为25%、第二图像处理为75%的比例,对摄像图像实施图像处理。此外,当光标52位于第1位置p1时对摄像图像仅实施第一图像处理,这等同于以100%的比例实施第一图像处理。另外,当光标52位于第17位置p17时对摄像图像仅实施第二图像处理,这等同于以100%的比例实施第二图像处理。另外,例如,以75%的比例实施第一图像处理是指,当将对摄像图像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时(即当100%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时)的摄像图像的变化程度设为100%时,以使摄像图像变化该程度的75%的程度的方式来实施第一图像处理。

在光标52位于与第0位置p0相隔180度的第33位置p33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选择部14c仅选择第三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4d对摄像图像仅实施该选择出的第三图像处理。因此,当光标52从第17位置p17向第33位置p33顺时针地移动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从仅实施了第二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三图像处理的状态变化。此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分15级从仅实施了第二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三图像处理的状态逐渐过渡。即,在光标52位于第18位置~第32位置的期间,图像处理选择部14c选择第二图像处理以及第三图像处理这两者,图像处理部14d对摄像图像实施该选择出的第二图像处理以及第三图像处理这两者。此时,就图像处理部14d而言,光标52越是接近第17位置p17,就越提高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而降低第三图像处理的比例;光标52越是接近第33位置p33,就越提高第三图像处理的比例而降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

在光标52位于与第0位置p0沿顺时针相隔270度的第49位置p49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选择部14c仅选择第四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4d对摄像图像仅实施该选择出的第四图像处理。因此,当光标52从第33位置p33向第49位置p49顺时针地移动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从仅实施了第三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四图像处理的状态变化。此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分15级从仅实施了第三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四图像处理的状态逐渐过渡。即,在光标52位于第34位置~第48位置的期间,图像处理选择部14c选择第三图像处理以及第四图像处理这两者,图像处理部14d对摄像图像仅实施该选择出的第三图像处理以及第四图像处理这两者。此时,就图像处理部14d而言,光标52越是接近第33位置p33,就越提高第三图像处理的比例而降低第四图像处理的比例;光标52越是接近第49位置p49,就越提高第四图像处理的比例而降低第三图像处理的比例。

在光标52位于第0位置p0的左侧相邻的第65位置p65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选择部14c仅选择第一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4d对摄像图像仅实施该选择出的第一图像处理。因此,当光标52从第49位置p49向第65位置p65顺时针地移动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从仅实施了第四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变化。此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分15级从仅实施了第四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逐渐过渡。即,在光标52位于第50位置~第64位置的期间,图像处理选择部14c选择第四图像处理以及第一图像处理这两者,图像处理部14d对摄像图像仅实施该选择出的第四图像处理以及第一图像处理这两者。此时,就图像处理部14d而言,光标52越是接近第49位置p49,就越提高第四图像处理的比例而降低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光标52越是接近第65位置p65,就越提高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而降低第四图像处理的比例。

另外,当光标52从第65位置p65向第0位置p0顺时针地移动时,显示于显示部17实时取景图像从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返回到原始图像的状态。

如此,若光标52从第0位置p0顺时针地旋转一圈,则实施于摄像图像的图像处理在从原始图像开始按顺序连续地变更为第一图像处理、第二图像处理、第三图像处理和第四图像处理之后,再次返回到第一图像处理,并返回到原始图像。此外,在光标52逆时针地旋转一圈的情况下,实施于摄像图像的图像处理按照与上述的顺时针地旋转一圈的情况相反的顺序进行变化。另外,光标52可以不用旋转一圈,例如,也能够是,光标52在顺时针地旋转半周后逆时针地移动来倒退图像处理的变化。

如以上所述,数码相机1通过用户旋转操作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这样简单的操作,不仅能够将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中的一种图像处理作为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来实施,还能够以改变比例的方式来实施两种不同的图像处理。

以下,针对与环图像50建立了对应关系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内容,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中,图像处理包含通过改变例如彩度和/或对比度、白平衡等参数来进行图像生成的处理,以及例如实施滤镜来虚化、或使周围变暗而产生玩具相机(toycamera)风格等图像效果的处理。在创意模式下,控制部14的场景辨别部14e进行辨别摄影场景的场景辨别处理。在环图像50上,与辨别出的摄影场景对应的4个图像处理被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即,根据辨别出的摄影场景不同,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内容也不同。

由场景辨别部14e辨别的摄影场景包括拍摄人物的场景即“肖像”、接近被拍摄体进行拍摄的场景即“近拍”、拍摄风景的场景即“风景”以及不属于“肖像”、“近拍”和“风景”中的任一种的场景即“其他”这4种。此外,辨别的摄影场景的种类是一个例子,也可以辨别除此以外的各种各样的摄影场景。摄影场景的辨别方法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场景辨别部14e根据基于来自摄像元件12的图像信号的信息(亮度和色彩平衡(r/g比和b/g比)等)、相机设定信息(摄像光学系统11的焦点距离和拍摄倍率等)来辨别摄影场景。

图4是说明与摄影场景对应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组合的图。数码相机1针对各摄影场景,将适合于各自的摄影场景的4种图像处理预先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例如,在摄影场景“人物”用的环图像50p上,设定“肖像”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设定“单色(黑白,monochrome)”作为第二图像处理,设定“高色调(high-key)”作为第三图像处理,设定“正片负冲(crossprocess)(r)”作为第四图像处理。在摄影场景“近拍”用的环图像50n上,设定“鲜艳(vivid)”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设定“高色调”作为第二图像处理,设定“玩具相机”作为第三图像处理,设定“选择颜色(selectcolor)”作为第四图像处理。在摄影场景“风景”用的环图像50g上,设定“正片负冲(b)”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设定“风景”作为第二图像处理,设定“单色滤镜(深棕色)”作为第三图像处理,设定“前卫(avantgarde)”作为第四图像处理。在摄影场景“其他”用的环图像50s上,设定“前卫”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设定“单色”作为第二图像处理,设定“玩具相机”作为第三图像处理,设定“正片负冲(g)”作为第四图像处理。此外,在图4中为了说明而记载有表示摄影场景以及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内容的文本,但是在实际的显示部17的显示画面中,如图2所示并不显示该文本,仅显示环51和光标52。即,环图像50p、50n、50g、50s无论是哪种摄影场景在显示部17的显示画面上都显示为相同的图像(即相同的显示内容)。

“肖像”是用于进行使人物的皮肤看起来漂亮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单色”是用于进行只有黑白的深浅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高色调”是用于进行画面整体明亮而阴影很少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正片负冲(r)”、“正片负冲(g)”以及“正片负冲(b)”是用于得到如进行了正片负冲(使用正片(positivefilm)进行负像(negative)用的显影的卤化银摄影的方法)一样的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此外,“正片负冲(r)”得到强烈泛红的图像,“正片负冲(g)”得到强烈泛绿的图像,“正片负冲(b)”得到强烈泛蓝的图像。“鲜艳”是用于进行增强了对比度的色彩鲜艳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玩具相机”是用于得到如用玩具相机拍摄一般的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选择颜色”是用于得到仅留下特定的颜色而将其他的颜色变化为单色的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风景”是用于进行适合于自然或者街道等景观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单色滤镜(深棕色)”是用于进行只有深棕色的深浅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前卫”是用于比“鲜艳”更进一步地提高对比度和彩度来进行独特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

此外,由于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是叠加实施于摄像图像,且从第一图像处理向第二图像处理或者从第二图像处理向第一图像处理逐渐过渡,所以在各摄影场景下,以容易相互叠加实施且容易过渡的组合方式预先设定有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的组合。第二图像处理与第三图像处理、第三图像处理与第四图像处理以及第四图像处理与第一图像处理的组合也分别是同样的。

另外,就数码相机1而言,当光标52的位置移动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从原始图像开始首先变化到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因此,例如,将在各摄影场景下,最适合摄影场景的图像处理或者明显地表现出相对于原始图像的变化的图像处理等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例如,在摄影场景“人物”用的环图像50p上,将作为最适合人物图像的图像处理的“肖像”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另外,在摄影场景“风景”用的环图像50g上,将明显地表现出相对于原始图像的变化的“正片负冲(b)”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

另外,就数码相机1而言,假设为用户顺时针地操作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的情况比逆时针地操作的情况更多,例如,按照推荐的顺序,将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设定为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例如,在摄影场景为“人物”的情况下,当光标52在环图像50p上顺时针地移动时,设定为图像处理按照第一图像处理“肖像”、第二图像处理“单色”、第三图像处理“高色调”和第四图像处理“正片负冲(r)”的顺序变化。这表示,对于摄影场景“人物”,推荐按照“肖像”、“单色”、“高色调”和“正片负冲(r)”的顺序对摄像图像实施图像处理。

此外,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的组合的信息针对各个摄影场景预先存储于数码相机1内的未图示的存储器,基于该信息和场景辨别结果,在环图像50上设定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

以下,说明在创意模式下控制部14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5是说明在创意模式下拍摄静态图像时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当将静态图像摄影模式切换为创意模式时,控制部14开始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并且启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记录的、进行图5的处理的程序,以开始进行图5的处理。

在步骤s1中,显示控制部14a开始显示环图像50,前进至步骤s2。

在步骤s2中,控制部14的场景辨别部14e开始进行辨别摄影场景的场景辨别处理,前进至步骤s3。此外,场景辨别处理每隔规定时间重复进行。另外,控制部14为了适当地进行场景辨别处理,而重复进行af(autofocus:自动对焦)处理,针对任意的被拍摄体进行对焦。

在步骤s3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旋转操作了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在未旋转操作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3作出否定判断,重复进行步骤s3的处理,并且继续进行场景辨别处理。另一方面,在旋转操作了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3作出肯定判断,前进至步骤s4。

在步骤s4中,场景辨别部14e停止进行场景辨别处理,将在旋转操作了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的时间点辨别出的摄影场景确定为摄影场景的辨别结果。然后,控制部14使用图4,如上所述,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与该确定出的摄影场景对应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

另外,控制部14根据在步骤s4中确定出的摄影场景来控制摄像光学系统11的光圈值。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各摄影场景预先与最佳的光圈值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于数码相机1内的未图示的存储器。例如,将开放光圈值与摄影场景“人物”建立对应关系,将光圈值f8与摄影场景“风景”建立对应关系。控制部14控制摄像光学系统11的光圈值,以使该光圈值成为与上述确定出的摄影场景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光圈值。此后,控制部14在实时取景图像用以及静态图像用的摄像处理中,在光圈优先模式下进行曝光控制(快门速度、iso感光度等的控制)。

在步骤s5中,如上所述,控制部14对摄像图像实施与光标52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使用图6所示的流程图说明该处理的流程。在步骤s51中,位置选择部14b根据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的旋转操作来使光标52(即选择位置)移动,前进至步骤s52。

在步骤s52中,如使用上述的图2以及图3说明的那样,图像处理选择部14c根据光标52的位置来选择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前进至步骤s53。

在步骤s53中,图像处理部14d对摄像图像实施在步骤s52中选择出的图像处理,前进至步骤s54。

在步骤s54中,显示控制部14a在显示部17上显示由图像处理部14d实施了图像处理的摄像图像。通过这样,在显示部17上显示实施了在步骤s53中选择出的图像处理的实时取景图像。然后,控制部14结束图6的处理,前进至图5的步骤s6。

在步骤s6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半按下了快门按钮16a。在未半按下快门按钮16a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6作出否定判断并返回到步骤s5。即,控制部14重复进行与光标52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图6),直到半按下快门按钮16a为止。另一方面,在半按下了快门按钮16a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6作出肯定判断,前进至步骤s7。

在步骤s7中,图像处理选择部14c将根据半按下了快门按钮16a时间点的光标52的位置而设定的图像处理(即在该时间点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确定为对静态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然后,显示控制部14a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前进至步骤s8。

在步骤s8中,控制部14在自动模式切换af模式下进行af处理,前进至步骤s9,该自动模式切换af模式是指,对固定焦点位置的单次af模式与使焦点追踪动态的被拍摄体的连续af模式自动进行切换。在自动模式切换af模式下,在快门按钮16a的半按下时间点对被拍摄体进行对焦,并暂时固定焦点位置。然后,在被拍摄体开始运动,数码相机1与被拍摄体的距离改变了的情况下,自动地切换到连续af模式,持续对被拍摄体进行对焦。

在步骤s9中,判断是否完全按下了快门按钮16a。在未完全按下快门按钮16a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9作出否定判断并重复进行步骤s9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完全按下了快门按钮16a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9作出肯定判断,前进至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进行静态图像用的摄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4d对于通过该摄像处理得到的摄像图像数据实施在步骤s7中确定出的图像处理。然后,控制部14将实施了该图像处理的摄像图像数据作为静态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18,前进至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14再次开始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和环图像50的显示,并返回到步骤s5。即,即使在静态图像拍摄暂时结束之后,针对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仍保持为在步骤s4中的设定。另外,针对光标52的位置,保持为在步骤s5中的设定。这是为了在想要在静态图像拍摄结束后立即以相同条件进行下一次静态图像拍摄的情况下,即在想要进行连续拍摄的情况下,防止因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或者光标52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拍摄到实施了不同的图像处理的静止图像。

在环图像50的显示过程中,用户想要变更设定于当前环图像50上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情况下,按下操作部件16的ok按钮,由此可以进行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重置操作。当在环图像50的显示过程中按下ok按钮时,控制部14解除(重置)环图像50上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设定。另外,位置选择部14b使光标52的位置返回至初始位置(第0位置)p0。然后,控制部14从步骤s2起再次开始进行图5所示的处理。即,场景辨别部14e开始进行场景辨别处理。然后,当旋转操作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时,控制部14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与在该旋转操作的时间点辨别出的摄影场景对应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

此外,在创意模式下,在一次也没有操作过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就半按下了快门按钮16a的情况下,控制部14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进行与通常模式同样的处理。即,控制部14在上述自动模式切换af模式下进行af处理。然后,当完全按下快门按钮16a时,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进行静态图像用的摄像处理,将得到的摄像图像数据作为静止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18中。然后,控制部14再次返回图5的步骤s1开始进行处理。

以下,使用图7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当在创意模式下拍摄动态图像时的处理的流程。当将动态图像摄影模式切换为创意模式时,控制部14开始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并且启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记录的、进行图7的处理的程序,开始进行图7的处理。

控制部14针对步骤s21~步骤s25,进行与上述的图5的步骤s11~s15同样的处理。即,图像处理选择部14c在拍摄动态图像时,也与拍摄静态图像时同样地,根据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来选择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

在步骤s26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按下了录像按钮16b。在未按下录像按钮16b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26作出否定判断并返回到步骤s25。即,控制部14重复进行与光标52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图6),直到按下录像按钮16b为止。另一方面,在按下了录像按钮16b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26作出肯定判断,前进至步骤s27。

在步骤s27中,图像处理选择部14c将根据光标52在录像按钮16b被按下的时间点的位置而设定的图像处理确定为对动态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然后,显示控制部14a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前进至步骤s28。

在步骤s28中,控制部14开始拍摄动态图像,前进至步骤s29。在动态图像摄影中,图像处理部14d对拍摄的动态图像的各帧图像数据实施在步骤s27中确定出的图像处理。

在步骤s29中,控制部14重复进行af处理并开始进行在对任意的被拍摄体进行对焦的af模式下的af处理,前进至步骤s30。

在步骤s30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完全按下了快门按钮16a。在未完全按下快门按钮16a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30作出否定判断并前进至步骤s32。另一方面,在完全按下了快门按钮16a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30作出肯定判断并前进至步骤s31。

在步骤s31中,控制部14在动态图像摄影过程中拍摄静态图像,并前进至步骤s32。此时,图像处理部14d对在完全按下快门按钮16a的时间点拍摄到的帧图像数据实施在步骤s27中确定出的图像处理。控制部14将实施了该图像处理的帧图像数据作为静态图像数据并暂时记录于未图示的存储器。

在步骤s32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按下了录像按钮16b。在未按下录像按钮16b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32作出否定判断并返回到步骤s30。控制部14重复步骤s30~s32的处理,直到按下录像按钮16b为止。而且,当按下录像按钮16b时,控制部14对步骤s32作出肯定判断,并前进至步骤s33。

在步骤s33中,控制部14结束动态图像摄影。控制部14将如下的一系列的帧图像数据作为一个动态图像数据而记录于记录介质18中,该一系列的帧图像数据是从在步骤s26中按下录像按钮16b起直到在步骤s32中再次按下录像按钮16b为止拍摄到的、并被实施了在步骤s27中确定出的图像处理的帧图像数据。另外,在步骤s31中,将暂时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器中的静态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18中。然后,控制部14前进至步骤s34。

在步骤s34中,控制部14再次开始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和环图像50的显示,并返回到步骤s25。

此外,在创意模式下,在一次也没有操作过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就按下了录像按钮16b的情况下,控制部14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进行与通常模式同样的处理。即,控制部14开始拍摄动态图像,重复进行af处理并开始进行在对任意的被拍摄体进行对焦的af模式下的af处理。在动态图像摄影过程中完全按下了快门按钮16a情况下,控制部14在动态图像摄影过程中拍摄静态图像。当再次按下录像按钮16b时,控制部14结束动态图像摄影,将从按下录像按钮16b起直到再次按下录像按钮16b为止拍摄到的一系列的帧图像数据作为动态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18中。然后,控制部14再次返回到图7的步骤s21并开始进行处理。

若采用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则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在数码相机1中,场景辨别部14e辨别由摄像元件12拍摄到的摄像图像的摄影场景是“人物”、“近拍”、“风景”以及“其他”中的哪一种。在由场景辨别部14e辨别出摄影场景是“人物”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在显示部17上显示用于从与“人物”对应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肖像”、“单色”、“高色调”和“正片负冲(r)”)中选择至少一种图像处理的环图像50。图像处理选择部14c根据用户对环图像50的操作来从上述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中选择至少一种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4d对摄像图像进行由图像处理选择部14c选择的图像处理。此外,在辨别出的摄影场景是“近拍”、“风景”以及“其他”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通过如这样的结构,数码相机1能够针对各个摄影场景显示用于选择适合各自的摄影场景的图像处理的环图像50。因此,能够使用户从适合摄影场景的图像处理中选择期望的图像处理。

(2)在数码相机1中,在由位置选择部14b选择了摄影场景“人物”用的环图像50p上的第1位置p1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选择部14c选择第一图像处理“肖像”。在选择了第17位置p7的情况下,选择第二图像处理“单色”。在选择了第1位置p1与第17位置p17之间的位置的情况下,选择第一图像处理“肖像”以及第二图像处理“单色”这两者。在由图像处理选择部14c选择了第一图像处理“肖像”以及第二图像处理“单色”这两者的情况下,就图像处理部14d而言,由位置选择部14b选择出的位置越是接近第1位置p1,就越提高第一图像处理“肖像”的比例而降低第二图像处理“单色”的比例。另一方面,由位置选择部14b选择出的位置越是接近第17位置p17,就越提高第二图像处理“单色”的比例而降低第一图像处理“肖像”的比例。此外,在摄影场景“近拍”用的环图像50n、摄影场景“风景”用的环图像50g以及摄影场景“其他”用的环图像50s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通过如这样的结构,就数码相机1而言,当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光标52的位置)从第1位置p1向第17位置p17移动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从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向实施了第二图像处理的状态流畅地变化。用户仅通过进行旋转操作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这样简单的操作,不仅能够对摄像图像实施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中的某一种图像处理,还能够改变这两种图像处理的比例来叠加实施于摄像图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针对在以往的数码相机中例如由于设定菜单不同而不能同时设定的图像处理彼此(例如图像生成和图像效果),能够同时设定并叠加实施于摄像图像。另外,在用于设定图像处理的设定菜单是分级结构的情况下用户操作复杂,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由于仅通过在一个环图像50上使光标52移动即可,所以对用户来说操作简单。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由于能够在实时取景图像上实时地确认图像处理的变化,所以即使是作为初学者的用户,也能够简单地找到并设定自己喜好的图像处理。

(3)在数码相机1中,在由位置选择部14b在摄影场景“人物”用的环图像50p上选择了与第1位置p1相邻的第0位置p0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选择部14c不选择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肖像”、“单色”、“高色调”和“正片负冲(r)”)中的任一种。因此图像处理部14d对摄像图像不进行上述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中的任一种处理。此外,在摄影场景“近拍”用的环图像50n、摄影场景“风景”用的环图像50g以及摄影场景“其他”用的环图像50s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通过如这样的结构,在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0位置p0的情况下,数码相机1在显示部17上显示未实施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中的任一种处理的状态的摄像图像,即在显示部17上显示原始图像。另外,在光标52的位置从第0位置p0移动到第1位置p1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摄像图像从原始图像的状态变化到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通过这样,能够使用户容易了解到图像处理的变化开始。

(4)在数码相机1中,将摄影场景“人物”用的环图像50p设置为显示环51和光标52的图像。此外,在摄影场景“近拍”用的环图像50n、摄影场景“风景”用的环图像50g以及摄影场景“其他”用的环图像50s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通过这样,当光标52沿着环51移动一圈时,从原始图像经过第一图像处理、第二图像处理、第三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再返回到第一图像处理并返回到原始图像这样的图像处理的变化,对用户来说易于直观地了解。因此,用户通过直观地进行基于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的旋转操作,能够简单地设定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

(变形例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根据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的旋转操作来移动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数码相机1上设置触摸面板,根据对触摸面板的触摸操作来移动环图像50的光标52。

图8是说明在变形例1的情况下当在创意模式下拍摄静态图像时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此外,图8所示的处理示出了具有根据对实时取景图像的触摸操作来开启快门的所谓的触控快门功能的例子。当将静态图像摄影模式切换为创意模式时,控制部14开始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并且启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记录的、进行图8的处理的程序,开始进行图8的处理。

在步骤s101中,显示控制部14a与上述的图5的步骤s1同样地,开始显示环图像50,前进至步骤s102。此时,如图9所示,在显示部17上,除了环图像50以及光标52以外,显示切换按钮70也被显示出。该显示切换按钮70是用于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的按钮。

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14与上述的图5的步骤s2同样地,开始进行场景辨别处理,前进至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经由触摸面板触摸了环图像50。在未触摸环图像50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103作出否定判断,重复步骤s103的处理,并且继续进行场景辨别处理。另一方面,在旋转操作了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103作出肯定判断,前进至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场景辨别部14e停止进行场景辨别处理,将在触摸环图像50的时间点辨别出的摄影场景确定为摄影场景的辨别结果。然后,控制部14与上述的图5的步骤s4同样地,设定与辨别出的摄影场景对应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并进行光圈控制,前进至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控制部14与上述的图5的步骤s4同样地,对摄像图像实施与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前进至步骤s106。此外,在变形例1的情况下,当触摸环51时,控制部14使光标52以规定的速度向在环51上触摸的位置移动,在该位置使光标52停止。在光标52的位置正在移动的期间,根据光标52的位置连续地变更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

在步骤s106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经由触摸面板触摸了显示切换按钮70。在未触摸显示切换按钮70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106作出否定判断,返回到步骤s106。即,控制部14重复进行与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直到按下显示切换按钮70。另一方面,在触摸了显示切换按钮70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106作出肯定判断,前进至步骤s107。

在步骤s107中,图像处理选择部14c将根据对显示切换按钮70进行了触摸操作的时间点的光标52的位置而设定的图像处理确定为对静态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然后,显示控制部14a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前进至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经由触摸面板触摸了实时取景图像。在未触摸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108作出否定判断并重复步骤s108的处理。另一方面,在触摸了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108作出肯定判断,前进至步骤s109。

在步骤s109中,控制部14以对上述触摸的位置进行对焦的范式进行af处理,前进至步骤s110。

在步骤s110中,控制部14与上述的图5的步骤s10同样地,进行记录用的摄像处理,针对得到的摄像图像数据实施在步骤s107中确定出的图像处理,并作为静态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18中,前进至步骤s111。

在步骤s111中,控制部14再次开始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和显示环图像50,返回到步骤s105。

此外,在图8所示的处理中,针对利用显示切换按钮70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例如当经由触摸面板进行规定的手势操作(例如,扫过环图像50这样的触摸操作等)时,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另外,还可以是,例如当经由触摸面板在实时取景图像上进行如画圆这样的手势操作时,显示环图像50。

(变形例2)

在根据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的旋转操作来移动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数码相机1中,也可以设置显示切换按钮70。在因显示环图像50而导致实时取景图像的观察性较差的情况下,例如在环图像50与被拍摄体的面部区域重叠等情况下,用户操作显示切换按钮70,由此进行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的控制。也可以是,在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旋转操作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来变更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

(变形例3)

另外,也可以在数码相机1上设置检测数码相机1的机壳的倾斜度的倾斜度检测传感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等),根据使数码相机1倾斜的动作(action)操作来移动环图像50的光标52。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4例如在用户使数码相机1右侧向下倾斜的情况下,顺时针地移动光标52;在使左侧向下倾斜的情况下,逆时针地移动光标52。

(变形例4)

另外,在数码相机1上设有用于手动移动对焦透镜的对焦环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对对焦环的操作来移动环图像50的光标52。在这种情况下,在创意模式的期间,不仅使对焦环发挥移动对焦透镜的操作部件的功能,而且还作为移动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操作部件发挥功能。在创意模式下,控制部14例如在顺时针地旋转了对焦环的情况下,顺时针地移动光标52;在逆时针地旋转了对焦环的情况下,逆时针地移动光标52。

(变形例5)

在数码相机1中,还可以设置能够登记或者调用收藏的图像处理的设定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图10所示,控制部14在环图像50的环51的内侧显示写着收藏夹的图标80。当用户旋转操作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来将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变更为期望的图像处理时,经由触摸面板进行使光标52移动到图标80的拖放操作。于是,控制部14将根据该时间点的光标52的位置而设定的图像处理登记为收藏的图像处理设定,并将该设定内容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器中。例如,若当光标52位于“肖像”75%且“单色”25%的位置上时进行上述拖放操作,则控制部14将该“肖像”75%且“单色”25%这种设定登记为收藏的图像处理设定。

另外,当用户经由触摸面板对图标80进行触摸操作时,控制部14从存储器调用以上述方式登记的收藏的图像处理设定,将光标52显示于与该图像处理设定对应的位置上,并且对摄像图像实施基于该图像处理设定的图像处理。此外,也可以设为能够登记多个收藏的图像处理设定,在这种情况下,当对图标80进行了触摸操作时,可以在显示部17上显示能够选择要调用的图像处理设定的选择画面。另外,可以调用在与当前的摄影场景相同的摄影场景时所登记的图像处理设定,也可以是无论是否与当前的摄影场景相同,都调用所登记的图像处理设定。另外,还可以设为能够在之后调整登记为收藏的图像处理设定的内容。

(变形例6)

在数码相机1中,为了能够供用户确认根据当前的光标52的位置而设定的(即实施于摄像图像的)图像处理的内容,还可以将表示该内容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7上。例如,当操作用于切换显示的操作部件(显示器按钮等)时,如图11中的(a)所示,控制部14在环图像50的环51的内侧示出表示当前设定的图像处理的内容的文本信息91(例如,“彩度+10、对比度+5、肖像”等)。另外,如图11中的(b)所示,控制部14还可以在环图像50的环51的内侧示出表示当前设定的图像处理的内容的雷达图92。在图11中的(b)所示的例子中,雷达图92是正六边形的雷达图,针对彩度、对比度、明亮度、色调、效果和锐度这6个项目来显示数值。用户通过参照这种当前设定的图像处理的内容,即使在不显示环图像50的通常的摄影模式下,也能够使用图像处理的设定菜单等来重现上述图像处理的设定。

(变形例7)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数码相机1中,将预先准备的图像处理的组合设定于环图像50上,但也可以设为用户能够自己创建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图像处理的组合。以下,将用户创建的用于环图像50的图像处理的组合称为用户设置。

例如,可以在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用户设置的编辑画面中,设为用户能够自由选择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4种图像处理的组合,也可以设为还能够自由编辑表示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名字。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能够对环图像50设定的图像处理,不仅是预先准备在数码相机1中的处理,还可以通过应用程序等追加到数码相机1中。

另外,也可以在如图12中的(b)所示的用户设置的编辑画面中,设为例如能够在进行第一图像处理和第二图像处理这两者的情况下自由编辑比例。

另外,也可以设为在互联网上公开用户自己创建的用户设置的信息,并能够与其他用户交换。例如,可以设为能够将其他的用户创建的用户设置的信息下载到数码相机1上,在如图12中的(c)所示的选择画面中,作为对环图像50设定的用户设置来进行选择。

另外,也可以通过在数码相机1上设置学习功能,来自动地变更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比例。此时,使学习功能在开启(on)状态与关闭(off)状态之间切换。在学习功能处于开启(on)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14可以事先将用户在摄影中使用过的图像处理的历史记录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器中,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图像处理的比例设定得较高。

(变形例8)

为了无论在光标52顺时针地移动的情况下还是在逆时针地移动的情况下,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变化的顺序都是相同的,控制部14也可以根据光标52的移动方向来使对环图像50设定的4种图像处理的顺序变化。例如,在摄影场景为“人物”的情况下,设定有“肖像”、“单色”、“高色调”和“正片负冲(r)”的顺序。在确定摄影场景的时间点的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的操作为顺时针方向的情况下,控制部14按照“肖像”、“单色”、“高色调”和“正片负冲(r)”的顺序将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设定于环图像50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光标52顺时针地移动,所以图像处理按照“肖像”、“单色”、“高色调”和“正片负冲(r)”的顺序变化。另一方面,在确定摄影场景的时间点的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的操作是顺时针方向的情况下,控制部14按照“肖像”、“正片负冲(r)”、“高色调”和“单色”的顺序将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设定于环图像50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光标52逆时针地移动,所以图像处理按照“肖像”、“单色”、“高色调”和“正片负冲(r)”的顺序变化。因此,无论在光标52顺时针地移动的情况下还是逆时针地移动的情况下,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变化的顺序都是相同的。

(变形例9)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即使摄影场景变化而使得对环图像50设定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内容变化,也不改变环图像50的显示内容本身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摄影场景变化而使得对环图像50设定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内容也变化了的情况下,控制部14也可以改变环图像50的颜色。另外,控制部14还可以在环图像50的周围示出表示对环图像50设定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内容的文本。

(变形例1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当切换为创意模式时显示环图像50,并进行与光标52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控制部14也可以在通常的摄影模式下,当进行规定的用户操作时显示环图像50,并进行与光标52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

(变形例1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移动,从4种图像处理(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中选择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但是,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选项的数量不限于此,也可以是2种或者3种,还可以是5种以上。

(变形例1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用环图像50作为用于选择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图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环,例如,也可以显示具有条(bar)和光标的图像,根据条上的光标的位置来选择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

(变形例1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显示光标52来作为表示由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的标记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表示由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的标记可以不限于光标52,例如,也可以是图标等。另外,例如,还可以使环图像50的刻度的颜色变化或者闪烁,由此发挥表示由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的标记的功能。

(变形例1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通过数码相机1的控制部14执行未图示的存储器中记录的程序来进行上述的图5~图7的处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该程序可以是在产品出货时预先记录的,也可以是在产品出货后,通过存储卡等记录介质或者互联网等的数据信号来提供的。图13是示出该程序的情况的图。数码相机1经由存储卡等记录介质18接受所提供的程序。另外,数码相机1具有与通信线路101连接的功能。计算机102是提供上述程序的服务器计算机,将程序保存于硬盘103等记录介质中。通信线路101是互联网或者个人电脑通信等的通信线路,或者专用通信线路等。计算机102使用硬盘103读出程序,经由通信线路101向数码相机1发送程序。即,将程序作为数据信号通过载波经由通信线路101发送。如此,程序能够作为记录介质或者数据信号(载波)等各种各样的形态的计算机可读入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供给。

(变形例15)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针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数码相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除此以外的摄像装置(例如带有相机的便携式终端等或者具有摄像单元的电子设备)。

(第二实施方式)

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b的结构的框图。图14仅与图1所例示的一部分结构是不同的,作为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4中存在与在图1中使用过的附图标记共同的附图标记,但适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

数码相机1b具有摄像光学系统11、摄像元件12、透镜驱动电路13、控制部14、操作部件16和显示部17。在数码相机1b中能够装卸例如存储卡等记录介质18。

摄像光学系统11由包含变焦透镜、对焦透镜在内的多个透镜组构成,使被拍摄体像在摄像元件12的受光面成像。此外,为了简化图14,将摄像光学系统11作为单透镜而进行了图示。

透镜驱动电路13基于控制部14的控制,驱动摄像光学系统11的变焦透镜来调节焦点距离,并且驱动摄像光学系统11的对焦透镜来进行焦点调节。

摄像元件12例如是cmos摄像元件等图像传感器,拍摄由摄像光学系统11成像的被拍摄体像,并向控制部14输出得到的图像信号。

控制部14具有显示控制部14a、位置选择部14b、图像处理部14c、参数变更部14d和处理执行部14e。控制部14由cpu、存储器以及该控制部14的外围电路构成,通过执行在存储器中保存的控制程序来实现这些各部分的功能。针对各部分的功能的内容,在后文详细进行说明。

操作部件16包含快门按钮16a和配置于显示部17上的触摸面板16b。触摸面板16b检测触摸笔或者手指等接触物接触的接触位置,将接触位置输出至控制部14。另外,操作部件16除此以外还包含录像按钮、模式切换按钮、十字键、ok按钮和显示器按钮等。操作部件16向控制部14输出与用户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

显示部17由搭载于数码相机1b的背面上的液晶监视器(背面监视器)等构成,显示由摄像元件12拍摄的摄像图像和各种设定菜单等。

当根据来自操作部件16的操作信号而设定为摄影模式时,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以规定的帧频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用的摄像处理,根据由摄像元件12按照时间序列得到的各帧图像来生成显示用的帧图像,并输出至显示部17。通过这种方式,在显示部17上实时地显示实时取景图像。

在摄影模式下,当完全按下快门按钮16a而指示了拍摄静态图像时,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进行静态图像用的摄像处理,对从摄像元件12取得的图像信号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来生成静态图像数据,通过jpeg等规定的方式进行压缩处理并记录于记录介质18。

另外,当根据来自操作部件16的操作信号而设定为播放模式时,控制部14读出并播放记录介质18中记录的静态图像数据或者动态图像数据,并显示于显示部17。

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b中,作为摄影模式,除了通常模式以外,还设有创意模式。以下,针对该创意模式进行说明。

在创意模式下,如图15所示,控制部14的显示控制部14a在显示部17上显示用于变更对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以下,标记为环图像)50。环图像50由环51和光标52构成。光标52表示当前在环51上由控制部14的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位置选择部14b根据在触摸面板16b上对光标52的拖拽操作(在用手指触摸光标52的显示位置之后,移动保持着触摸状态的手指的操作),而使选择位置(光标52的显示位置)沿着环51移动。

控制部14的图像处理部14c根据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即光标52的显示位置),从环图像50上设定的4个图像处理(以下,标记为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中选择一个或者两种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4c对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进行上述选择的图像处理。

在环图像50上,从环51的顶点p0顺时针地设定有第0位置~第65位置这66个位置,在环51的内侧显示有表示该位置的刻度。环51的顶点p0是第0位置,该顶点p0的右侧相邻的位置p1是第1位置。与第0位置p0沿顺时针相隔90度的位置p17是第17位置。在从第1位置p1到第17位置p17之间,等间隔地设定有第2位置~第16位置这15个位置。与第0位置p0相隔180度的位置p33是第33位置。在从第17位置p17到第33位置p33之间,等间隔地设定有第18位置~第32位置这15个位置。与第0位置p0沿顺时针相隔270度的位置p49是第49位置。在从第33位置p33到第49位置p49之间,等间隔地设定有第34位置~第48位置这15个位置。第0位置p0的左侧相邻的位置p65是第65位置。在从第49位置p49到第65位置p65之间,等间隔地设定有第50位置~第64位置这15个位置。光标52在各位置上所选择的图像处理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进行了说明的处理同样。

在开始进入创意模式的时间点,将光标52显示于环51的顶点(第0位置)p0。即,位置选择部14b处于选择第0位置的状态。此时,图像处理部14c不对实时取景图像进行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因此,在显示部17上显示未实施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中的任一者的状态下的实时取景图像,即显示原始图像。

在光标52位于第0位置p0的右侧相邻的第1位置p1的情况,即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第1位置p1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仅对摄像图像实施第一图像处理(即以100%的比例进行第一图像处理)。因此,当光标52顺时针地从第0位置p0移动到第1位置p1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从原始图像的状态变化到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

在光标52位于与第0位置p0沿顺时针相隔90度的第17位置p17的情况下即位置选择部14b选择了第17位置p17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仅对摄像图像实施第二图像处理(即以100%的比例进行第二图像处理)。因此,当光标52从第1位置p1顺时针地移动到第17位置p17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从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二图像处理的状态变化。此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分16级从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二图像处理的状态逐渐过渡。即,在光标52位于第2位置~第16位置中的某一处的期间(在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第1位置p1与第17位置p17之间的位置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对摄像图像进行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这两者(即对摄像图像叠加实施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

此时,图像处理部14c根据光标52的位置(即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来使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变化。具体地,在光标52的位置朝向第17位置p17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以降低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并且提高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的方式使比例变化。另一方面,在光标52的位置朝向第1位置p1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以提高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并且降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的方式使比例变化。例如,当光标52位于第5位置时,图像处理部14c以第一图像处理为75%、第二图像处理为25%的比例来对摄像图像实施处理。另外,当光标52位于第9位置时,图像处理部14c以第一图像处理为50%、第二图像处理为50%的比例来对摄像图像实施处理。另外,当光标52位于第13位置时,图像处理部14c以第一图像处理为25%、第二图像处理为75%的比例来对摄像图像实施处理。此外,以75%的比例进行第一图像处理是指,例如,当将在对摄像图像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时(即当100%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时)的摄像图像的变化的程度设为100%时,以使摄像图像产生该程度的75%的程度变化的方式来实施第一图像处理。

在光标52位于与第0位置p0相隔180度的第33位置p33的情况下,即在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第33位置p33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对摄像图像仅实施第三图像处理。因此,当光标52从第17位置p17向第33位置p33顺时针地移动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从仅实施了第二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三图像处理的状态变化。

此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分16级从仅实施了第二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三图像处理的状态逐渐过渡。即,在光标52位于第18位置~第32位置的期间(即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第17位置p17与第33位置p33之间的位置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对摄像图像实施第二图像处理以及第三图像处理这两者。此时,在光标52的位置从第17位置p17朝向第33位置p33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以降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并且提高第三图像处理的比例的方式使比例变化。另一方面,在光标52的位置从第33位置p33朝向第17位置p17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以提高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并且降低第三图像处理的比例的方式使比例变化。

在光标52位于与第0位置p0沿顺时针相隔270度的第49位置p49的情况下,即,在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第49位置p49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对摄像图像仅实施第四图像处理。因此,当光标52从第33位置p33向第49位置p49顺时针地移动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从仅实施了第三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四图像处理的状态变化。

此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分16级从仅实施了第三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四图像处理的状态逐渐过渡。即,在光标52位于第34位置~第48位置的期间(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第33位置p33与第49位置p49之间的位置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对摄像图像实施第三图像处理以及第四图像处理这两者。此时,在光标52的位置从第33位置p33朝向第49位置p49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以降低第三图像处理的比例并且提高第四图像处理的比例的方式使比例变化。另一方面,在光标52的位置从第49位置p49朝向第33位置p33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以提高第三图像处理的比例并且降低第四图像处理的比例的方式使比例变化。

在光标52位于第0位置p0的左侧相邻的第65位置p65的情况下,即,在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第65位置p65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对摄像图像仅实施第一图像处理。因此,当光标52从第49位置p49向第65位置p65顺时针地移动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从仅实施了第四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变化。

此时,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分16级从仅实施了第四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逐渐过渡。即,在光标52位于第50位置~第64位置的期间(在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第49位置p49与第65位置p65之间的位置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对摄像图像实施第四图像处理以及第一图像处理这两者。此时,在光标52的位置从第49位置p49朝向第65位置p65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以降低第四图像处理的比例并且提高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的方式使比例变化。另一方面,在光标52的位置从第65位置p65朝向第49位置p49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以提高第四图像处理的比例并且降低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的方式使比例变化。

另外,当光标52从第65位置p65向第0位置p0顺时针地移动时,显示于显示部17实时取景图像从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返回到原始图像的状态。

如此,若光标52从第0位置p0顺时针地旋转一圈,则实施于摄像图像的图像处理在从原始图像开始按顺序连续地变更为第一图像处理、第二图像处理、第三图像处理和第四图像处理之后,再次返回到第一图像处理,并返回到原始图像。另外,在光标52逆时针地旋转一圈的情况下,实施于摄像图像的图像处理按照与上述的顺时针地旋转一圈的情况相反的顺序进行变化。另外,光标52可以不用旋转一圈,例如,也能够是,光标52在顺时针地旋转半周后逆时针地移动来倒退图像处理的变化。

以下,针对对环图像50设定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内容,详细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中,图像处理包含通过改变例如彩度和/或对比度、白平衡等参数来进行图像生成的处理,以及例如实施滤镜来虚化、或使周围变暗而产生玩具相机风格等图像效果的处理。在创意模式下,进行辨别摄影场景的场景辨别处理,将与辨别出的摄影场景对应的4个图像处理作为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设定于环图像50。即,根据辨别出的摄影场景,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内容不同。

作为辨别出的摄影场景,为拍摄人物的场景即“肖像”、接近被拍摄体拍摄的场景即“近拍”、拍摄风景的场景即“风景”以及不属于“肖像”、“近拍”和“风景”中的任一种的场景即“其他”这4种。此外,辨别的摄影场景的种类是一个例子,也可以辨别除此以外的各种各样的摄影场景。摄影场景的辨别方法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控制部14基于来自摄像元件12的图像信号的信息(亮度和色彩平衡(r/g比和b/g比)等)、相机设定信息(摄像光学系统11的焦点距离和拍摄倍率等)来辨别摄影场景。

参照图4,说明与摄影场景对应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组合。数码相机1b针对各摄影场景,将适合于各自的摄影场景的4种图像处理预先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例如,在摄影场景“人物”用的环图像50p上,设定“肖像”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设定“单色”作为第二图像处理,设定“高色调”作为第三图像处理,设定“正片负冲(r)”作为第四图像处理。在摄影场景“近拍”用的环图像50n上,设定“鲜艳”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设定“高色调”作为第二图像处理,设定“玩具相机”作为第三图像处理,设定“选择颜色”作为第四图像处理。在摄影场景“风景”用的环图像50g上,设定“正片负冲(b)”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设定“风景”作为第二图像处理,设定“单色滤镜(深棕色)”作为第三图像处理,设定“前卫”作为第四图像处理。在摄影场景“其他”用的环图像50s上,设定“前卫”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设定“单色”作为第二图像处理,设定“玩具相机”作为第三图像处理,设定“正片负冲(g)”作为第四图像处理。此外,在图4中,为了说明而记载有表示摄影场景以及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内容的文本,但是在实际的显示部17的显示画面中并不显示该文本,仅显示环51和光标52。即,环图像50p、50n、50g、50s无论是哪种摄影场景在显示部17的显示画面上都显示为相同的图像(即相同的显示内容)。

“肖像”是用于进行使人物的皮肤看起来漂亮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单色”是用于进行只有黑白的深浅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高色调”是用于进行画面整体明亮而阴影很少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正片负冲(r)”、“正片负冲(g)”以及“正片负冲(b)”是用于得到如进行了正片负冲(使用正片进行负像用的显影的卤化银摄影的方法)一样的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此外,“正片负冲(r)”得到强烈泛红的图像,“正片负冲(g)”得到强烈泛绿的图像,“正片负冲(b)”得到强烈泛蓝的图像。“鲜艳”是用于进行增强了对比度的色彩鲜艳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玩具相机”是用于得到如用玩具相机拍摄一般的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选择颜色”是用于得到仅留下特定的颜色而将其他的颜色变化为单色的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风景”是用于进行适合于自然或者街道等景观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单色滤镜(深棕色)”是用于进行只有深棕色的深浅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前卫”是用于比“鲜艳”更进一步地提高对比度和彩度来进行独特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

此外,在环图像50上作为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而设定的图像处理的组合的信息针对各个摄影场景预先存储于数码相机1b内的未图示的存储器,基于该信息和场景辨别结果,在环图像50上设定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

另外,在创意模式下,显示控制部14a在显示部17上显示如图16所示的表盘图像60。表盘图像60由显示有“-3”~“+3”的数值的表盘61和箭头标记62构成。控制部14的参数变更部14d根据在触摸面板16b上对表盘61的拖拽操作来使表盘61旋转,将在表盘61上最接近箭头标记62的数值的数值作为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

以下,使用图17针对表盘图像60的功能进行说明。如图17所示,在环图像50上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0位置p0的状态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变为数码相机1b的摄影设定功能。摄影设定是指例如明亮度设定(即曝光设定)或者对焦位置的设定。

在表盘图像60的功能是曝光设定功能的情况下,控制部14的处理执行部14e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执行对摄像图像的曝光进行设定的曝光设定处理。例如,在设定值是“0”的情况下,处理执行部14e将摄像图像的曝光设定设置为适当曝光。在设定值是正值(“+1”、“+2”、“+3”)的情况下,处理执行部14e将摄像图像的曝光设定设置为与适当曝光相比过度的过度曝光,以设定值越大就越明亮的方式进行设定。另一方面,在设定值是负值(“-1”、“-2”、“-3”)的情况下,处理执行部14e将摄像图像的曝光设定设置为与适当曝光相比不足的曝光不足,以设定值越小(即绝对值越大)就越暗的方式进行设定。

在表盘图像60的功能是对焦位置设定功能的情况下,控制部14的处理执行部14e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实施对摄像图像的对焦位置进行设定的对焦位置设定处理。例如,在设定值是“0”的情况下,处理执行部14e例如设定对焦位置,以对焦于通过被拍摄体检测处理检测出的被拍摄体。在设定值是正值(“+1”、“+2”、“+3”)的情况下,处理执行部14e将对焦位置设为与设定值是“0”的情况相比更偏向后侧,以设定值越大就越偏向后侧的方式进行设定。另一方面,在设定值是负值(“-1”、“-2”、“-3”)的情况下,处理执行部14e将对焦位置设为与设定值是“0”的情况相比更偏向前侧,以设定值越大就越偏向前侧的方式进行设定。

如上所述,在环图像50上光标52位于第0位置p0的状态下,显示部17上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是原始图像。在这种状态下,当用户操作表盘图像60来变更摄影设定时,该变更反映在作为实时取景图像而显示的原始图像上。因此,用户能够一边在实时取景图像上确认该变更的结果,一边操作表盘图像60来将摄影设定变更为喜好的设定。

此外,针对将光标52位于第0位置p0时的表盘图像60的功能设置为曝光设定功能或者对焦位置设定功能中的哪一个,例如,可以使用户预先通过数码相机1b的设定菜单等来设定。

另外,在环图像50上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1位置p1的状态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成为对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进行切换的功能。处理执行部14e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进行变更作为第一图像处理所使用的图像处理的处理。例如,当辨别出摄影场景是“人物”时,在环图像50上第一图像处理被设定为“肖像”。在这种情况下,当设定值是“0”时,处理执行部14e设定“肖像”作为第一图像处理(即不变更作为第一图像处理所使用的图像处理)。另外,处理执行部14e当设定值是“+1”时,选择“鲜艳”作为第一图像处理;当设定值是“+2”时,选择“玩具相机”作为第一图像处理;当设定值是“+3”时,设定“选择颜色”作为第一图像处理。另外,处理执行部14e当设定值是“-1”时,选择“正片负冲(b)”作为第一图像处理;当设定值是“-2”时,选择“单色滤镜(深棕色)”作为第一图像处理;当设定值是“-3”时,设定“前卫”作为第一图像处理。即,当设定值是除了“0”以外的值时,处理执行部14e变更作为第一图像处理所使用的图像处理。

如上所述,在环图像50上光标52位于第1位置p1的状态下,在显示部17上显示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实时取景图像。在这种状态下,当用户操作表盘图像60,变更作为环图像50的第一图像处理所使用的图像处理时,将该变更反映在实时取景图像上。因此,用户能够一边在实时取景图像上确认该变更的结果,一边操作表盘图像60,将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变更为喜好的图像处理。

另外,在环图像50上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2位置~第16位置(即第1位置p1与第17位置p17之间)的状态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成为将当图像处理部14c根据光标52的位置而使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变化时的变化方式变更的功能。处理执行部14e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进行将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化方式变更的处理。

图18是说明用于使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变化的变化曲线的图。此处准备有3种变化曲线k0、k+和k-。在图18中,横轴表示在环图像50上的位置。纵轴在变化曲线的上侧表示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在变化曲线的下侧表示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无论在哪一种变化曲线上,在第1位置p1上都是第一图像处理为100%而第二图像处理为0%,在第17位置p17上都是第一图像处理为0%而第二图像处理为100%。

当设定值是“0”时,处理执行部14e使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沿着变化曲线k0而变化。变化曲线k0是直线。因此,就变化曲线k0而言,当光标52从第1位置p1移动到第17位置p17时,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从100%线性地变化到0%,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从0%线性地变化到100%。即,实时取景图像的变化程度相对于光标52的移动距离是一定的。

当设定值是正值(“+1”、“+2”、“+3”)时,处理执行部14e使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沿着变化曲线k+而变化。变化曲线k+在图18中是向上侧鼓起的曲线。因此,就变化曲线k+而言,当光标52从第1位置p1移动到第17位置p17时,与变化曲线k0相比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降低(即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升高)得更快。即,光标52越是接近第1位置p1,相对于光标52的移动距离的实时取景图像的变化程度越大;越是接近第17位置p17,相对于光标52的移动距离的实时取景图像的变化程度越小。

当设定值为负值(“-1”、“-2”、“-3”)时,处理执行部14e使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沿着变化曲线k-而变化。变化曲线k-在图18中是向下侧鼓起的曲线。因此,就变化曲线k-而言,当光标52从第1位置p1移动到第17位置p17时,与变化曲线k0相比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降低(即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升高)得更慢。即,光标52越是接近第1位置p1,相对于光标52的移动距离的实时取景图像的变化程度越小;越是接近第17位置p17,相对于光标52的移动距离的实时取景图像的变化程度越大。

如此,在环图像50上光标52位于第2位置~第16位置的状态下,用户能够操作表盘图像60,根据期望来调整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化方式。

另外,在环图像50上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17位置p17的状态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成为对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为第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进行变更的功能。即,处理执行部14e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进行变更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为第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的处理。由于具体的处理与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1位置p1的情况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在环图像50上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18位置~第32位置的状态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成为将当图像处理部14c根据光标52的位置来使第二图像处理与第三图像处理的比例变化时的变化方式变更的功能。即,处理执行部14e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进行将第二图像处理与第三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化方式变更的处理。由于具体的处理与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2位置~第16位置的情况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在环图像50上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33位置p33的状态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成为对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为第三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进行变更的功能。即,处理执行部14e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进行变更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为第三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的处理。由于具体的处理与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1位置p1的情况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在环图像50上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34位置~第48位置的状态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成为将当图像处理部14c根据光标52的位置来使第三图像处理与第四图像处理的比例变化时的变化方式变更的功能。即,处理执行部14e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进行将第三图像处理与第四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化方式变更的处理。由于具体的处理与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2位置~第16位置的情况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在环图像50上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49位置p49的状态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成为对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为第四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进行变更的功能。即,处理执行部14e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进行变更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为第四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的处理。由于具体的处理与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1位置p1的情况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在环图像50上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50位置~第64位置的状态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成为将当图像处理部14c根据光标52的位置来使第四图像处理与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变化时的变化方式变更的功能。即,处理执行部14e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进行将第四图像处理与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化方式变更的处理。由于具体的处理与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2位置~第16位置的情况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在环图像50上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65位置p65的状态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成为对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进行变更的功能。即,处理执行部14e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进行变更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的处理。由于具体的处理与光标52的位置位于第1位置p1的情况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如以上所述,表盘图像60的功能根据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即根据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而不同。

以下,使用图19以及图20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在创意模式下,控制部14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当将摄影模式切换为创意模式时,控制部14开始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并且启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记录的进行图19以及图20的处理的程序,开始进行该处理。

在步骤s1中,显示控制部14a开始显示环图像50,前进至步骤s2。

在步骤s2中,控制部14开始进行辨别摄影场景的场景辨别处理,前进至步骤s3。此外,场景辨别处理每隔规定时间重复进行。另外,控制部14为了适当地进行场景辨别处理,重复进行af(autofocus:自动对焦)处理,对任意的被拍摄体进行对焦。

在步骤s3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经由触摸面板16b对环图像50的光标52进行了拖拽操作。在未进行该拖拽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3作出否定判断,重复进行步骤s3的处理,并且继续进行场景辨别处理。另一方面,在进行了该拖拽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3作出肯定判断,前进至步骤s4。

在步骤s4中,控制部14停止进行场景辨别处理,将在进行上述拖拽操作的时间点辨别出的摄影场景确定为摄影场景的辨别结果。然后,如上所述,控制部14使用图4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与该确定出的摄影场景对应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

另外,控制部14根据在步骤s4中确定出的摄影场景来控制摄像光学系统11的光圈值。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各摄影场景,预先与最佳的光圈值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于数码相机1b内的未图示的存储器。例如,将开放光圈值与摄影场景“人物”建立对应关系,将光圈值f8与摄影场景“风景”建立对应关系。控制部14控制摄像光学系统11的光圈值,以使该光圈值成为与上述确定出的摄影场景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光圈值。此后,控制部14在实时取景图像用以及静态图像用的摄像处理中,以光圈优先模式来进行曝光控制(控制快门速度和/或iso感光度等)。

在步骤s5中,如上所述,控制部14对摄像图像实施与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使用图21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该处理的流程。在步骤s51中,位置选择部14b根据对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拖拽操作,来移动光标52的位置(即选择位置),前进至步骤s52。

在步骤s52中,如使用上述图15以及图3说明了的那样,图像处理部14c对摄像图像实施与光标52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前进至步骤s53。

在步骤s53中,显示控制部14a将被图像处理部14c实施了图像处理的摄像图像作为实时取景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7上。然后,控制部14结束图21的处理,前进至图19的步骤s6。

在步骤s6中,如上所述,控制部14进行与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对应的处理。使用图22所示的流程图说明该处理的流程。在步骤s61中,参数变更部14d根据对表盘图像60的表盘61的拖拽操作来使表盘61旋转,以变更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前进至步骤s62。

在步骤s62中,如使用上述图17说明了的那样,处理执行部14e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来进行与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对应的处理,即与位置选择部14b所选择的位置对应的处理。然后,控制部14结束图22的处理,前进至图20的步骤s7。

在步骤s7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半按下了快门按钮。在未半按下快门按钮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7作出否定判断并返回到步骤s5。即,控制部14重复进行与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图21)和与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对应的处理(图22),直到半按下快门按钮为止。另一方面,在半按下了快门按钮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7作出肯定判断,前进至步骤s8。

在步骤s8中,图像处理部14c将在半按下了快门按钮时间点根据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而设定的图像处理(即在该时间点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确定为对静态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然后,显示控制部14a将环图像50以及表盘图像60设置为为非显示,前进至步骤s9。

在步骤s9中,控制部14在自动模式切换af模式下进行af处理,前进至步骤s10,该自动模式切换af模式是指,对固定焦点位置的单次af模式与使焦点追踪动态的被拍摄体的连续af模式自动进行切换。在自动模式切换af模式下,在快门按钮的半按下时间点对被拍摄体进行对焦,并暂时固定焦点位置。然后,在被拍摄体开始运动,数码相机1b与被拍摄体的距离变化了的情况下,自动地切换到连续af模式,持续对被拍摄体进行对焦。

在步骤s10中,判断是否完全按下了快门按钮。在未完全按下快门按钮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10作出否定判断并重复步骤s10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完全按下了快门按钮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10作出肯定判断,前进至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进行静态图像用的摄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4c对于通过该摄像处理得到的摄像图像数据实施在步骤s8中确定出的图像处理。然后,控制部14将实施了该图像处理的摄像图像数据作为静态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18,前进至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14再次开始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和环图像50以及表盘图像60的显示,并返回到图19的步骤s5。即,即使在静态图像拍摄暂时结束之后,针对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仍保持为在步骤s4中的设定。这是因为考虑到,若每当拍摄静态图像时,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都发生变化,则对用户来说会变得难以了解。

在环图像50的显示过程中,用户想要变更设定于当前环图像50上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情况下,通过按下操作部件16的ok按钮,就能够进行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重置操作。当在环图像50的显示过程中按下ok按钮时,控制部14解除(重置)环图像50上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设定。另外,位置选择部14b使光标52的位置返回至初始位置(第0位置)p0。然后,控制部14从步骤s2再次开始进行图19所示的处理。

此外,在创意模式下,在一次也没有对环图像50的光标52进行过拖拽操作就半按下了快门按钮的情况下,控制部14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进行与通常模式同样的处理。即,控制部14在上述自动模式切换af模式下进行af处理。然后,当完全按下快门按钮时,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进行静态图像用的摄像处理,并将得到的摄像图像数据作为静止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18中。然后,控制部14再次返回到图19的步骤s1开始进行处理。

若采用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则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数码相机1b中,图像处理部14c根据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即根据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变更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另外,显示控制部14a在显示部17上显示如下的表盘图像60,该表盘图像60用于对与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不同且为针对摄像图像的规定的处理用的参数(设定值)进行变更。参数变更部14d根据对表盘图像60的拖拽操作,来变更上述参数(设定值)。处理执行部14e使用由参数变更部14d变更了的参数(设定值)来进行上述规定的处理。上述规定的处理在如下的三种情况下各不相同,该三种情况分别是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第0位置p0的情况;选择第1位置p1、第17位置p17、第33位置p33、第49位置p49和第65位置p65中的某一个的情况;以及选择第2位置~第16位置、第18位置~第32位置、第34位置~第48位置和第50位置~第64位置中的某一个的情况。在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第0位置p0的情况下,上述规定的处理是上述的摄影设定处理。在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第1位置p1、第17位置p17、第33位置p33、第49位置p49和第65位置p65中的某一个的情况下,上述规定的处理是对在环图像50上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进行变更的处理。在位置选择部14b选择第2位置~第16位置、第18位置~第32位置、第34位置~第48位置和第50位置~第64位置中的某一个的情况下,上述规定的处理是将对摄像图像实施的两种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化方式变更的处理。如以上所述,数码相机1b能够通过移动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这样简单的操作,来变更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内容。另外,数码相机1b还能够通过操作表盘图像60,以简单的操作来进行其他设定(摄影设定的变更、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图像处理的变更和对摄像图像实施的两种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更等)。进一步地,由于表盘图像60的功能根据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而变化,所以用户能够仅通过操作表盘图像60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设定。因此,与设有许多设定菜单或者分级地设有设定菜单的情况相比较,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b由于仅操作表盘图像60即可,所以能够不使用户感到困扰而简单地进行各种各样的设定。

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以往技术中,作为在将各种图像效果组合使用的情况下的操作方法,而披露有以下的方法。数码相机在实时取景图像的上方显示从准备的多个图像效果中选择一个以上的效果菜单或者对选择的图像效果的效果级别进行调整的滑动菜单。数码相机将利用效果菜单和滑动菜单选择的图像效果反映于实时取景图像。

但是,在上述以往技术中,当选择多个图像效果时,若用户预先不知道选择哪个效果菜单时才能成为喜好的图像处理,则存在无法设定用户喜好的图像效果的问题。另外,针对多个图像效果级别,也存在与图像效果同样的问题,若用户预先不知道当改变图像效果级别时有多大变化,则存在无法设定用户喜好的图像效果级别的问题。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b中,针对各个摄影场景而在环图像50上设定适合各自的摄影场景的图像处理。因此,用户即使没有与图像处理有关的知识,也能够从适合摄影场景的图像处理中选择期望的图像处理。

而且,上述以往技术能够利用效果菜单设定多个图像效果,但是由于图像效果级别是利用下一级的滑动菜单设定的,所以存在必须进行移动层级的操作的问题。另外,除了图像效果和图像效果级别以外,根据数码相机的规格不同,或是利用其他菜单进行设定或是无法设定,因此存在用户的操作变得复杂或者无法设定的问题。与此相对地,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b除了环图像50以外还显示表盘图像60。而且,数码相机1b根据对表盘图像60的操作,可以变更摄影设定、变更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图像处理以及变更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化方式。通过这样,不仅是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针对其他设定也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

(变形例1)

例如,当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1位置p1时,作为能够通过操作表盘图像60来选择的图像处理的选项,还可以包括设定为第二~第四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执行部14e在通过当光标52位于第1位置p1时对表盘图像60的操作,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而选择了当前设定为第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将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互换。

例如,当辨别出摄影场景是“人物”时,在环图像50上,第一图像处理被设定为“肖像”,第二图像处理被设定为“单色”。在这种情况下,在通过当光标52位于第1位置p1时对表盘图像60的操作,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而设定了“单色”的情况下,将第二图像处理设定为“肖像”。

此外,在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17位置p17、第33位置p33、第49位置p49和第65位置p65的情况下,也可以与第1位置p1的情况同样。

(变形例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在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1位置p1的情况下通过对表盘图像60的操作仅变更第一图像处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一次性地变更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全部。例如,在辨别出摄影场景是“人物”的情况下,将与“人物”对应的4个图像处理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此时,例如,当设定值是“+1”时,处理执行部14e将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变更为与摄影场景“近拍”对应的4个图像处理。

在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17位置p17、第33位置p33、第49位置p49和第65位置p65的情况下也同样地,可以通过对表盘图像60的操作来一次性地变更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全部。

(变形例3)

在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17位置p17的情况下,通过对表盘图像60的操作能够将第二图像处理变更为其他图像处理,但也可以设为作为选项之一而能够选择“无”。例如,处理执行部14e当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是“+3”时,将第二图像处理设定为“无”。在这种设定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4c当光标52位于第2位置~第32位置中的某一个时,对实时取景图像叠加实施第一图像处理和第三图像处理。另外,就图像处理部14c而言,在光标52朝向第33位置p33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以降低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并且提高第三图像处理的比例的方式使比例变化;在光标52朝向第1位置p1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以提高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并且降低第三图像处理的比例的方式使比例变化。

此外,在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33位置p33和第49位置p49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也可以设为在表盘图像60上作为选项之一而能够选择“无”。

(变形例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在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2位置~第16位置中的某一个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对表盘图像60的操作,从3种用于改变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化曲线中选择的例子进行了描述。但是,处理执行部14e也可以根据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和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来变更上述变化曲线的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执行部14e以使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的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与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对应地增减的方式,来改变变化曲线的形状。例如,上述变化曲线在未作任何变更的状态下是直线形状的。此处,在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2位置~第16位置中的某一个的状态下,操作表盘图像60而使设定值变为正值。于是,处理执行部14e改变上述变化曲线的形状,以使在当前的光标52的位置上,与上述变化曲线是直线形状时相比,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降低规定值,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提高规定值。此时,就处理执行部14e而言,设定值越大则使比例的变化越大。另一方面,在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2位置~第16位置中的某一个的状态下,操作表盘图像60来使设定值变为负值。于是,处理执行部14e改变上述变化曲线的形状,以使在当前的光标52的位置上,与上述变化曲线是直线形状时相比,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提高规定值,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降低规定值。此时,就处理执行部14e而言,设定值越小(绝对值越大)则使比例的变化越大。

此外,针对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18位置~第32位置、第34位置~第48位置和第50位置~第64位置的情况,也可以与上述的第2位置~第16位置的情况是同样的。

(变形例5)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在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2位置~第16位置中的某一个的情况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成为将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化方式变更的功能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表盘图像60的功能也可以为,对图像处理部14c根据当前的光标52的位置而实施的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进行微调整的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执行部14e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在与当前的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相邻的位置的比例的范围内,进行将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微调整的处理。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在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从第1位置p1到第17位置分16级变化的情况下,例如,在第8位置,“第一图像处理是56.25%,第二图像处理是43.75%”;在第9位置,“第一图像处理是50%,第二图像处理是50%”;在第10位置,“第一图像处理是43.75%,第二图像处理是56.25%”。此处,在光标52的位置是第9位置的情况下,在表盘图像60上,能够根据表盘图像60的设定值,在“第一图像处理是56.25%,第二图像处理是43.75%”~“第一图像处理是43.75%,第二图像处理是56.25%”的范围内,对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进行微调整。

此外,针对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18位置~第32位置、第34位置~第48位置和第50位置~第64位置的情况,也可以与上述的第2位置~第16位置的情况是同样的。

(变形例6)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在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2位置~第16位置中的某一个的情况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成为将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化方式变更的功能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表盘图像60的功能也可以为,变更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的级别的功能。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两个表盘,以便于能够分别针对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变更级别。

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执行部14e根据与第一图像处理对应的表盘的设定值来变更第一图像处理的级别;根据与第二图像处理对应的表盘的设定值来变更第二图像处理的级别。例如,表盘的设定值越大则越提高级别;表盘的设定值越小则越降低级别。

此外,变更第一图像处理的级别是指,变更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的级别。针对第二图像处理也是同样的。例如,在将第一图像处理设定为“鲜艳”的情况下,第一图像处理的级别是指“鲜艳”处理的彩度级别;在将第一图像处理设定为“玩具相机”的情况下,第一图像处理的级别是指“玩具相机”处理的玩具相机效果的强度。

此外,针对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18位置~第32位置、第34位置~第48位置和第50位置~第64位置的情况,也可以与上述的第2位置~第16位置的情况是同样的。

(变形例7)

在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1位置p1的情况下,例如,在将“选择颜色”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的情况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也可以成为将在“选择颜色”中留下的特定颜色变更的功能。另外,在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1位置p1的情况下,例如,在将“正片负冲(b)”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的情况下,表盘图像60的功能也可以成为将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切换为“正片负冲(r)”以及“正片负冲(g)”中的某一个的功能。

此外,针对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于第17位置p17、第33位置p33、第49位置p49和第65位置p65的情况,也可以与上述的第1位置p1的情况是同样的。

(变形例8)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同时显示环图像50和表盘图像6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也可以通过利用切换按钮等来切换环图像50的显示与表盘图像60的显示的方式,来分别地进行显示。

(变形例9)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在拍摄静态图像的模式下能够利用环图像50变更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设为,在拍摄动态图像的模式下也能够利用环图像50变更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

(变形例1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与按下快门按钮16a的操作对应地开启快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与触摸触摸面板16b的操作对应地开启快门的所谓的触控快门。

(变形例1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移动,从4种图像处理(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中选择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但是,环图像50上的图像处理的选项的数量可以不限于此,也可以是2种或者3种,还可以是5种以上。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在环图像50上能够选择第0位置p0~第65位置p6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选择的位置的数量也可以不限于此。另外,针对在表盘图像60上能够设定“-3”~“+3”中的某一个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设定的设定值的数量也可以不限于此。

(变形例1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用环图像50作为用于选择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图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限于环形,例如,也可以是条(bar)形状等。另外,针对使光标52移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光标52固定而使环51移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用表盘图像60来作为根据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而使功能变化的图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限于表盘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条形状等。另外,针对使表盘61移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表盘61固定而使箭头标记62移动。

(变形例1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通过对触摸面板16b的触摸操作来进行对环图像50以及表盘图像60的操作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操作旋转式多重选择器等操作部件或者使数码相机1b的机壳倾斜等动作操作等来进行操作。

(变形例1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通过数码相机1b的控制部14执行未图示的存储器中记录的程序来进行上述的图19~图22的处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该程序可以是在产品出货时就预先记录的,也可以是在产品出货后,通过存储卡等记录介质或者互联网等的数据信号来提供的。向数码相机1b提供程序的方法与上述的图13的情况是同样的。其中,将图13中数码相机1替换为数码相机1b。如此,程序能够作为记录介质或者数据信号(载波)等各种各样形态的计算机可读入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供给。

(变形例15)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针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数码相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

(第三实施方式)

图23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c的结构的框图。图23仅与图1所例示的一部分结构是不同的,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此外,在图23中存在与在图1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共同的附图标记,但适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

数码相机1c具有摄像光学系统11、摄像元件12、透镜驱动电路13、控制部14、操作部件16和显示部17。在数码相机1c中能够装卸例如存储卡等记录介质18。

摄像光学系统11由包含变焦透镜、对焦透镜在内的多个透镜组构成,使被拍摄体像在摄像元件12的受光面成像。此外,为了简化图23,将摄像光学系统11作为单透镜而进行了图示。

透镜驱动电路13基于控制部14的控制,驱动摄像光学系统11的变焦透镜来调节焦点距离,并且驱动摄像光学系统11的对焦透镜来进行焦点调节。

摄像元件12例如是cmos摄像元件等图像传感器,拍摄利用摄像光学系统11成像的被拍摄体像,并向控制部14输出得到的图像信号。

控制部14具有显示控制部14a、选择部14b、参数变更部14c、图像处理部14d以及操作检测部14e。控制部14由cpu、存储器以及该控制部14的外围电路构成,通过执行在存储器中保存的控制程序来实现这些各部分的功能。针对各部分的功能的内容,在后文详细进行说明。

显示部17由搭载于数码相机1的背面上的液晶监视器(背面监视器)等构成,显示由摄像元件12拍摄到的摄像图像或者各种设定菜单等。

操作部件16包含快门按钮16a和配置于显示部17上的触摸面板16b。触摸面板16b检测手指等接触到的接触位置,将接触位置输出至控制部14。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6b为所谓的应对多点触摸的触摸面板。即,触摸面板16b能够检测在显示部17的显示画面上被手指等同时接触的至少两点的接触位置。另外,操作部件16除此以外还包含录像按钮、模式切换按钮、十字键、ok按钮和显示器按钮等。操作部件16向控制部14输出与用户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控制部14的操作检测部14e根据该操作信号,检测对操作部件16进行了何种操作。

另外,当根据来自操作部件16的操作信号而设定为摄影模式时,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以规定的帧频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用的摄像处理,根据由摄像元件12按照时间序列得到的各帧图像来生成显示用的帧图像,并输出至显示部17。通过这种方式,在显示部17上实时地显示实时取景图像。

然后,当通过按下快门按钮而指示了拍摄时,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进行记录用的摄像处理,对从摄像元件12取得的图像信号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来生成静态图像数据,通过jpeg等规定的方式进行压缩处理并记录于记录介质18。

另外,当根据来自操作部件16的操作信号而设定为播放模式时,控制部14读出并播放记录介质18中记录的静态图像数据,并显示于显示部17。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c中,作为摄影模式,除了通常模式以外还设有创意模式,在该创意模式下能够得到实施了各种各样的图像处理的摄像图像。以下,针对该创意模式进行说明。

在创意模式下,如图24所示,控制部14的显示控制部14a在显示部17上显示用于将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参数变更的图像(以下,标记为环图像)50。环图像50是显示圆形的环51和光标52的图像。光标52示出由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操作检测部14e检测对光标52的拖拽操作(例如用一根手指触摸了光标52的显示位置之后移动保持着触摸状态的手指的操作)。选择部14b根据由操作检测部14e检测到的对光标52的拖拽操作,使选择位置(光标52的显示位置)沿着环51移动。

控制部14的参数变更部14c根据光标52的显示位置(即选择部14b的选择位置)的移动,来变更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参数。控制部14的图像处理部14d基于由参数变更部14c变更了的图像处理参数,对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显示控制部14a在显示部17上显示由图像处理部14d进行图像处理后的摄像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参数是表示以多大比例进行环图像50上设定的4个图像处理(以下,标记为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中的哪一种图像处理的参数。针对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内容,在后文详细描述。

环图像50的环51由第一环部分51a~第四环部分51d构成。第一环部分51a~第四环部分51d分别是中心角为90度的圆弧形(1/4圆形)。第一环部分51a是从环51的顶点(第1位置)p1到沿顺时针相隔90度的第2位置p2的部分。第二环部分51b是从环51的第2位置p2到进一步沿顺时针相隔90度的第3位置p3的部分。第三环部分51c是从环51的第3位置p3到进一步沿顺时针相隔90度的第4位置p4的部分。第四环部分51d是从环51的第4位置p4到第1位置p1的部分。此外,在环图像50上,利用例如将环51分割成四份的线来显示第一环部分51a~第四环部分51d的范围。

以下,使用图25,说明根据光标52的位置而设定的图像处理参数。此外,在环图像50上能够逐级地变更图像处理参数,并能够通过用户的操作来增减能够变更的级数。针对使能够变更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增减的处理,在后文描述。

在环图像50的第一环部分51a上能够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该第一图像处理参数是表示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参数。在由选择部14b选择出的选择位置(光标52的显示位置)位于第一环部分51a的情况下,参数变更部14c根据该选择位置来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当光标移动至第1位置p1时,参数变更部14c将第一图像处理参数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100%(仅进行第一图像处理的设定)”。当光标移动至第2位置p2时,参数变更部14c将第一图像处理参数设定为“第二图像处理100%(仅进行第二图像处理的设定)”。另外,参数变更部14c根据光标52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的移动,将第一图像处理参数从“第一图像处理100%”逐级地变更为“第二图像处理100%”。

例如,在环图像50整体上能够分16级变更图像处理参数的情况下,第一图像处理参数能够分4级从“第一图像处理100%”变更到“第二图像处理100%”。即,从“第一图像处理100%”经过“第一图像处理75%、第二图像处理25%(以75%的比例进行第一图像处理、以25%的比例进行第二图像处理的设定)”、“第一图像处理50%、第二图像处理50%”和“第一图像处理25%、第二图像处理75%”变更为“第二图像处理100%”。在这种情况下,设定3个点(标记为a位置、b位置和c位置)以将从第1位置p1到第2位置p2之间分割成四份。当光标52移动至a位置时设定“第一图像处理75%、第二图像处理25%”,当移动至b位置时设定“第一图像处理50%、第二图像处理50%”,当移动至c位置时设定“第一图像处理25%、第二图像处理75%”。

此外,“第一图像处理75%、第二图像处理25%”、“第一图像处理50%、第二图像处理50%”以及“第一图像处理25%、第二图像处理75%”是进行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这两者(即叠加实施第一图像处理以及第二图像处理)的设定。另外,以75%的比例进行第一图像处理是指,例如,当将对摄像图像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时(即当100%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时)的摄像图像的变化程度设为100%时,以使摄像图像变化该程度的75%的程度的方式来实施第一图像处理。

如此,参数变更部14c根据光标52在第一环部分51a上的位置来逐级地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通过这样,随着光标52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顺时针地移动,显示部17上显示的摄像图像从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二图像处理的状态逐渐过渡。

在环图像50的第二环部分51b上能够变更第二图像处理参数,该第二图像处理参数是表示第二图像处理与第三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参数。在由选择部14b选择出的选择位置(光标52的显示位置)位于第二环部分51b的情况下,参数变更部14c根据该选择位置来变更第二图像处理参数。当光标移动至第2位置p2时,参数变更部14c将第二图像处理参数设定为“第二图像处理100%”。当光标移动至第3位置p3时,参数变更部14c将第二图像处理参数设定为“第三图像处理100%”。另外,参数变更部14c根据光标52从第2位置p2向第3位置p3的移动,将第二图像处理参数从“第二图像处理100%”逐级地变更到“第三图像处理100%”。此外,针对具体的变更例子,由于与上述的第一环部分51a的情况同样,所以省略说明。随着光标52在第二环部分51b上从第2位置p2向第3位置p3顺时针地移动,显示部17上显示的摄像图像从仅实施了第二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三图像处理的状态逐渐过渡。

在环图像50的第三环部分51c上能够变更第三图像处理参数,该第三图像处理参数是表示第三图像处理与第四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参数。在由选择部14b选择出的选择位置(光标52的显示位置)位于第三环部分51c的情况下,参数变更部14c根据该选择位置来变更第三图像处理参数。当光标移动至第3位置p3时,参数变更部14c将第三图像处理参数设定为“第三图像处理100%”。当光标移动至第4位置p4,参数变更部14c将第三图像处理参数设定为“第四图像处理100%”。另外,参数变更部14c根据光标52从第3位置p3向第4位置p4的移动,将第三图像处理参数从“第三图像处理100%”逐级地变更到“第四图像处理100%”。此外,针对具体的变更例子,由于与上述的第一环部分51a的情况同样,所以省略说明。随着光标52在第三环部分51c上从第3位置p3向第4位置p4顺时针地移动,显示部17上显示的摄像图像从仅实施了第三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四图像处理的状态逐渐过渡。

在环图像50的第四环部分51d上能够变更第四图像处理参数,该第四图像处理参数是表示第四图像处理与第一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参数。在由选择部14b选择出的选择位置(光标52的显示位置)位于第四环部分51d的情况下,参数变更部14c根据该选择位置来变更第四图像处理参数。当光标移动至第4位置p4时,参数变更部14c将第四图像处理参数设定为“第四图像处理100%”。当光标移动至第1位置p1时,参数变更部14c将第四图像处理参数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占100%”。另外,参数变更部14c根据光标52从第4位置p4向第1位置p1的移动,将第四图像处理参数从“第四图像处理100%”逐级地变更到“第一图像处理100%”。此外,针对具体的变更例子,由于与上述的第一环部分51a的情况同样,所以省略说明。随着光标52在第四环部分51d上从第4位置p4向第1位置p1顺时针地移动,显示部17上显示的摄像图像从仅实施了第四图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第一图像处理的状态逐渐过渡。

通过这种结构,当光标52从第1位置p1顺时针地旋转一圈时,实施于摄像图像的图像处理在按照第一图像处理、第二图像处理、第三图像处理和第四图像处理的顺序逐渐变更之后,返回到第一图像处理。此外,在光标52逆时针地旋转一圈的情况下,实施于摄像图像的图像处理按照与上述的顺时针地旋转一圈的情况相反的顺序进行变化。另外,光标52可以不用旋转一圈,例如,也能够是,光标52在顺时针地旋转半周后逆时针地移动来倒退图像处理的变化。

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内容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内容是同样的。因此,针对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详细内容省略说明。

图26是说明与摄影场景对应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组合的图。数码相机1c针对各摄影场景,将适合于各自的摄影场景的4种的图像处理预先设定为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例如,在摄影场景“人物”用的环图像50p上,设定“肖像”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设定“单色”作为第二图像处理,设定“高色调”作为第三图像处理,设定“正片负冲(r)”作为第四图像处理。在摄影场景“近拍”用的环图像50n上,设定“鲜艳”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设定“高色调”作为第二图像处理,设定“玩具相机”作为第三图像处理,设定“选择颜色”作为第四图像处理。在摄影场景“风景”用的环图像50g上,设定“正片负冲(b)”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设定“风景”作为第二图像处理,设定“单色滤镜(深棕色)”作为第三图像处理,设定“前卫”作为第四图像处理。在摄影场景“其他”用的环图像50s上,设定“前卫”作为第一图像处理,设定“单色”作为第二图像处理,设定“玩具相机”作为第三图像处理,设定“正片负冲(g)”作为第四图像处理。此外,在图26中,为了说明而记载有表示摄影场景以及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内容的文本,但是在实际的显示部17的显示画面中并不显示该文本,仅显示环51和光标52。即,环图像50p、50n、50g、50s在显示部17的显示画面上无论是哪种摄影场景都显示为相同的图像(即相同的显示内容)。

“肖像”是用于进行使人物的皮肤看起来漂亮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单色”是用于进行只有黑白的深浅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高色调”是用于进行画面整体明亮而阴影很少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正片负冲(r)”、“正片负冲(g)”以及“正片负冲(b)”是用于得到如进行了正片负冲(使用正片进行负像用的显影的卤化银摄影的方法)一样的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此外,“正片负冲(r)”得到强烈泛红的图像,“正片负冲(g)”得到强烈泛绿的图像,“正片负冲(b)”得到强烈泛蓝的图像。“鲜艳”是用于进行增强了对比度的色彩鲜艳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玩具相机”是用于得到如用玩具相机拍摄一般的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选择颜色”是用于得到仅留下特定的颜色而将其他的颜色变化为单色的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风景”是用于进行适合于自然或者街道等景观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单色滤镜(深棕色)”是用于进行只有深棕色的深浅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前卫”是用于比“鲜艳”更进一步地提高对比度和彩度来来进行独特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

此外,与针对每个摄影场景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的组合有关的信息预先存储于数码相机1c内的未图示的存储器中。

另外,在创意模式下,用户通过在触摸面板16b上进行缩小(pinchin)操作或者扩大(pinchout)操作,来变更环图像50的显示尺寸,并且能够增减在环图像50上能够变更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以下,使用图27针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控制部14的操作检测部14e基于触摸面板16b的输出信号,将同时检测到的多个接触位置的间隔被缩窄的操作检测为缩小操作,将同时检测到的多个接触位置被扩宽的操作检测为扩大操作。

在开始进入创意模式的时间点,在显示部17上不显示环图像50。在未显示环图像50的状态下,在由操作检测部14e检测到扩大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显示环图像50。此时,显示控制部14a以规定的第一尺寸显示环图像50。第一尺寸是比后文描述的第二尺寸以及第三尺寸更小的尺寸。另外,当显示控制部14a以第一尺寸显示环图像50时,将在第一~第四环部分51a~51d上能够变更第一~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分别设置为规定的下限值,例如设为一级。此时,在环图像50整体上能够分4级变更图像处理参数。在以第一尺寸显示的环图像50上,能够针对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第四图像处理参数进行简单的调整(粗略的调整)。

另外,在由操作检测部14e在以第一尺寸显示的环图像50上检测到了扩大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将环图像50的显示尺寸放大到大于第一尺寸的第二尺寸。此时,显示控制部14a将在第一~第四环部分51a~51d上能够变更第一~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分别增加至比第一尺寸时多,例如设为4级。此时,在环图像50整体上能够分16级变更图像处理参数。在以第二尺寸显示的环图像50上,能够针对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第四图像处理参数进行比第一尺寸时更精细的调整。

另外,在由操作检测部14e在以第二尺寸显示的环图像50上检测到了扩大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将环图像50的显示尺寸放大到大于第二尺寸的第三尺寸。此时,显示控制部14a将在第一~第四环部分51a~51d上能够变更第一~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分别增加至比第二尺寸时多,并设置为规定的上限值,例如设为16级。此时,在环图像50整体上能够分64级变更图像处理参数。在以第三尺寸显示的环图像50上,能够针对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第四图像处理参数进行比第二尺寸时进一步精细的调整。

另外,在由操作检测部14e在以第三尺寸显示的环图像50上检测到了扩大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仅抽取并放大显示有光标52的(即由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所在的)环部分(在图27中是第一环部分51a),并且不显示除此以外的环部分(在图27中是第二环部分51b~第四环部分51d)。此时,由于环图像50变成仅是第一环部分51a,所以变成1/4圆形。另外,此时,显示控制部14a将在放大的第一环部分51a上能够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增加至比第三尺寸时多,例如设置为32级。因此,能够针对第一图像处理参数进行比第三尺寸时更进一步精细的调整。

另外,在由操作检测部14e在仅放大显示一个环部分的环图像50上检测到了缩小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使环图像50整体返回到以第三尺寸显示的状态,将在第一~第四环部分51a~51d上能够变更第一~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分别设置为上述的规定的上限值(例如16级)。

另外,在由操作检测部14e在以第三尺寸显示的环图像50上检测到了缩小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将环图像50缩小到上述第二尺寸,将在第一~第四环部分51a~51d上能够变更第一~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分别减少到上述的规定的级数(例如4级)。

另外,在由操作检测部14e在以第二尺寸显示的环图像50上检测到了缩小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将环图像50缩小至上述第一尺寸,将在第一~第四环部分51a~51d上能够变更第一~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分别减少到上述的规定的下限值(例如一级)。

另外,在由操作检测部14e在以第一尺寸显示的环图像50上检测到了缩小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

以下,使用图28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在创意模式下控制部14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此外,在将摄影模式设定为创意模式的期间内重复进行图28所示的处理。当将摄影模式切换为创意模式时,控制部14开始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处理,并且启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记录的进行图28所示的处理的程序,以开始进行该处理。

在步骤s1中,操作检测部14e基于触摸面板16b的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进行了扩大操作。操作检测部14e在未进行扩大操作的情况下,对步骤s1作出否定判断并重复步骤s1的处理;若进行扩大操作则对步骤s1作出肯定判断,并前进至步骤s2。

在步骤s2中,显示控制部14a以与实时取景图像重叠的方式以第一尺寸显示环图像50,前进至步骤s3。另外,此时,如上所述,控制部14进行场景辨别处理,将与辨别出的摄影场景对应的第一图像处理~第四图像处理设定于环图像50上。

在步骤s3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对触摸面板16b进行了用于移动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操作(即对光标52的拖拽操作)。控制部14在进行了该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4,在未进行该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5。

在步骤s4中,如上所述,控制部14根据环图像50的光标52的位置进行图像处理。使用图29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该处理的流程。在步骤s41中,选择部14b根据上述对光标52的拖拽操作,使选择位置(光标52的显示位置)移动,前进至步骤s42。

在步骤s42中,如上所述,参数变更部14c根据选择位置(光标52的显示位置)的移动,变更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参数,前进至步骤s43。

在步骤s43中,图像处理部14d从摄像元件12取得摄像图像,基于在步骤s42中变更了的图像处理参数对取得的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前进至步骤s44。

在步骤s44中,显示控制部14a将在步骤s43中进行图像处理后的摄像图像作为实时取景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7,结束图29所示的处理,前进至图28的步骤s5。

在图28的步骤s5中,操作检测部14e判断是否对触摸面板16b进行了用于变更环图像50的显示尺寸的操作(即在环图像50上的缩小操作或者扩大操作)。操作检测部14e在检测到该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6,在未检测到该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7。

在步骤s6中,如上所述,显示控制部14a根据对环图像50的缩小操作或者扩大操作,进行变更环图像50的显示尺寸的尺寸变更处理。使用图30以及图31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该尺寸变更处理的流程。在图30的步骤s61中,显示控制部14a判断显示的环图像50的尺寸是否是第一尺寸,在是第一尺寸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62,在不是第一尺寸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65。

在步骤s62中,显示控制部14a判断在步骤s5中由操作检测部14e检测到的操作是缩小操作还是扩大操作。显示控制部14a在检测到的操作是缩小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63,是环图像50为非显示,结束尺寸变更处理。另一方面,显示控制部14a在检测到的操作是扩大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64,将环图像50放大到第二尺寸并将能够变更第一~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分别增加到规定数,结束尺寸变更处理。

在对步骤s61作出否定判断的情况下前进至的步骤s65中,显示控制部14a判断显示的环图像50的尺寸是否是第二尺寸,在是第二尺寸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66,在不是第二尺寸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69(图31)。

在步骤s66中,显示控制部14a判断在步骤s5中由操作检测部14e检测到的操作是缩小操作还是扩大操作。显示控制部14a在检测到的操作是缩小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67,将环图像50缩小到第一尺寸并将能够变更第一~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分别减少到规定数,结束尺寸变更处理。另一方面,显示控制部14a在检测到的操作是扩大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68,将环图像50放大到第三尺寸并将能够变更第一~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分别增加到规定数,结束尺寸变更处理。

在对步骤s65作出否定判断的情况下前进至的图31的步骤s69中,显示控制部14a判断显示的环图像50的尺寸是否是第三尺寸,在是第三尺寸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70,在不是第三尺寸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73。

在步骤s70中,显示控制部14a判断在步骤s5中由操作检测部14e检测到的操作是缩小操作还是扩大操作。显示控制部14a在检测到的操作是缩小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71,将环图像50缩小到第二尺寸并将能够变更第一~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分别减少到规定数,结束尺寸变更处理。另一方面,显示控制部14a在检测到的操作是扩大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72,仅抽取并放大显示有光标52的环部分,增加在放大的环部分上能够变更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结束尺寸变更处理。

对步骤s69作出否定判断并前进至步骤s73的情况是指,在显示的环图像50是仅抽取并放大一个环部分的形状(即1/4圆形)的情况。在步骤s73中,显示控制部14a判断在步骤s5中由操作检测部14e检测到的操作是缩小操作还是扩大操作。显示控制部14a在检测到的操作是缩小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74,返回到以第三尺寸显示环图像50的状态,结束尺寸变更处理。另一方面,显示控制部14a在检测到的操作是扩大操作的情况下,结束尺寸变更处理。即,在环图像50处于仅放大并显示一个环部分的状态下,即使进行扩大操作,显示控制部14a也不会变更环图像50的显示尺寸,而是保持该环图像50的显示尺寸不变。

当以这种方式结束环图像50的尺寸变更处理时,控制部14前进至步骤s7(图28)。

在步骤s7中,操作检测部14e判断用户是否进行了拍摄指示(即是否按下了快门按钮16a)。操作检测部14e在指示了拍摄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8,在未指示拍摄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9。

在步骤s8中,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进行记录用的摄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4d对于通过该摄像处理得到的摄像图像数据,进行基于在上述指示拍摄的时间点在环图像50上设定的图像处理参数的图像处理。然后,控制部14将实施了该图像处理的摄像图像数据作为静态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18,并结束图28所示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9中,控制部14判断是否正在显示环图像50。在正在显示环图像50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9作出肯定判断并返回到步骤s3。另一方面,在通过上述步骤s6的处理而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的情况下,控制部14对步骤s9作出否定判断并返回到步骤s1。

若采用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则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在数码相机1c中,显示控制部14a显示具有第一环部分51a~第四环部分51d的环图像50,该第一环部分51a~第四环部分51d分别用于逐级地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第四图像处理参数。在由操作检测部14e检测到用于缩小环图像50的操作(缩小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以将第一环部分51a~第四环部分51d上分别能够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减少的方式进行显示。另外,在由操作检测部14e检测到用于放大环图像50的操作(扩大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以将第一环部分51a~第四环部分51d上分别能够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增加的方式进行显示。通过如这样的结构,在数码相机1c中,在用于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操作系统(环图像50)上,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调整能够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另外,在能够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达到规定的上限值的状态下,由操作检测部14e进一步检测到扩大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以放大第一环部分51a~第四环部分51d中的由选择部14b选择的位置所在的环部分,并且增加能够变更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的方式进行显示,并使除此以外的环部分为非显示。通过这样,数码相机1c能够更加精细地调整与用光标52选择出的环部分对应的图像处理参数。另外,由于数码相机1c不显示剩余的环部分,由此与显示剩余的环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在显示画面内环图像50所占的比例,所以能够有效利用显示画面。

(2)在数码相机1c中,在能够变更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达到规定的下限值的状态(即以第一尺寸显示环图像50的状态)下,在由操作检测部14e检测到了缩小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通过这样,数码相机1c仅通过进行缩小操作,就能够进行缩小并使环图像50为非显示这样的一系列操作,因此,对用户来说操作简单。

(3)在数码相机1c中,在未显示环图像50的状态下,由操作检测部14e检测到扩大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以第一尺寸显示环图像50。通过这样,数码相机1c仅通过进行扩大操作,就能够进行显示并放大环图像50这样的一系列操作,因此,对用户来说操作简单。

(变形例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在以第三尺寸显示的环图像50上进行了扩大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仅抽取并放大显示有光标52的环部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32所示,显示控制部14a也可以仅抽取显示有光标52的环部分,将抽取出的环部分的形状从1/4圆形变更为圆形并进行显示。此外,在图32中示出抽取第一环部分51a并从1/4圆形变更为圆形的例子。

此时,显示控制部14a将在变更为圆形的第一环部分51a上能够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增加至比第三尺寸时多。此外,就变更为圆形的第一环部分51a而言,例如,光标52从环图像50的顶点处顺时针地旋转一圈,由此第一图像处理参数从“第一图像处理100%”逐级地变更为“第二图像处理100%”。

(变形例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在以第三尺寸显示的环图像50上进行了扩大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抽取并放大显示有光标52的环部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示控制部14a也可以是例如抽取并放大与进行了扩大操作的位置对应的环部分。

(变形例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在以第三尺寸显示的环图像50上进行了扩大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抽取并放大一个环部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扩大操作中多个环部分被触摸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也可以抽取并放大被触摸的多个环部分。

例如,在两根手指中的一个触摸在第四环部分51d上,而另一个触摸在第一环部分51a上的状态下进行了扩大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3所示,显示控制部14a抽取并放大第四环部分51d和第一环部分51a这两者,并使除此以外的环部分为非显示。因此,以半圆形来显示环图像50。此时,显示控制部14a将在抽取的第四环部分51d和第一环部分51a这两者上能够变更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增加至比第三尺寸时多。

(变形例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在以第三尺寸显示的环图像50上进行了扩大操作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仅抽取并放大显示有光标52的环部分,并使除此以外的环部分为非显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示控制部14a也可以显示除此以外的环部分。

如图34所示,显示控制部14a例如可以以使显示有光标52的第一环部分51a从1/4圆形开始扩大中心角(例如设置为半圆形),并且使除此以外的3个环部分(第二环部分51b~第四环部分51d)分别从1/4圆形开始缩小中心角(例如设置为将半圆分割成三份得到的中心角为60度的圆弧形)的方式进行显示。此时,显示控制部14a将在设置为半圆形的第一环部分51a上能够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增加至比第三尺寸时多,并且将在除此以外的环部分上能够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减少比第三尺寸时少。

如此,在图34所示的例子中,针对与在环图像50上显示有光标52的环部分对应的图像处理参数,能够更加精细地调整;并且针对与除此以外的环部分对应的图像处理参数,也能够粗略地调整。

(变形例5)

针对通过缩小操作以及扩大操作来对实时取景图像进行电子变焦的情况,例如可以根据进行这些操作的手指的个数(触摸面板16b的接触位置的数量),来区分电子变焦和环图像50的显示控制。例如,在用两根手指进行了缩小操作或者扩大操作的情况下,进行电子变焦,在用3根手指进行了缩小操作或者扩大操作的情况下,控制环图像50的显示。

(变形例6)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环图像50的显示尺寸,设置第一尺寸、第二尺寸和第三尺寸这3级,但是变更显示尺寸的级数也可以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两级,还可以是4级以上。

(变形例7)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能够利用环图像50变更的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第四图像处理参数是表示两种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参数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第四图像处理参数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参数。

例如,第一图像处理参数也可以是表示上述的第一图像处理的强度的参数。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光标52从第1位置p1移动至第2位置p2时,以使第一图像处理的强度逐级地变高的方式来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

(变形例8)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在环图像50上能够变更第一图像处理参数~第四图像处理参数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环图像50上能够变更的图像处理参数的数量可以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两种或者3种,也可以是5种以上。

(变形例9)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通过使光标52的显示位置移动来变更光标52在环51上的位置(选择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通过使光标52不动而使环51旋转,来变更环51上的各位置与光标52的相对位置,从而变更选择位置。

(变形例1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显示圆形的环图像50来作为用于能够变更图像处理参数的参数图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参数图像也可以不仅限于圆形的图像,例如也可以是条形状的图像等。

(变形例1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通过数码相机1c的控制部14执行未图示的存储器中记录的程序来进行上述的图28~图31的处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该程序可以是在产品出货时预先记录的,也可以是在产品出货后,通过存储卡等记录介质或者互联网等的数据信号提供的。向数码相机1c提供程序的方法与上述的图13的情况是同样的。其中,将图13中的数码相机1替换成数码相机1c。

(变形例12)

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针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数码相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便携式电话机或者平板终端等。

(第四实施方式)

图35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d的结构的框图。图35仅与图1所例示的一部分结构是不同的,作为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35中存在与在图1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共同的附图标记,但适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

数码相机1d具有摄像光学系统11、摄像元件12、透镜驱动电路13、控制部14、操作部件16和显示部17。在数码相机1d中能够装卸例如存储卡等记录介质18。

摄像光学系统11由包含变焦透镜、对焦透镜在内的多个透镜组构成,使被拍摄体像在摄像元件12的受光面成像。此外,为了简化图35,将摄像光学系统11作为单透镜而进行了图示。

透镜驱动电路13基于控制部14的控制,驱动摄像光学系统11的变焦透镜来调节焦点距离,并且驱动摄像光学系统11的对焦透镜来进行焦点调节。

摄像元件12例如是cmos摄像元件等图像传感器,拍摄利用摄像光学系统11成像的被拍摄体像,并向控制部14输出得到的图像信号。

控制部14具有显示控制部14a、图像处理设定部14b、图像处理部14c以及自定义处理部14d。控制部14由cpu、存储器以及该控制部14的外围电路构成,通过执行在存储器中保存的控制程序来实现这些各部分的功能。针对各部分的功能的内容,在后文详细地进行说明。

操作部件16包含快门按钮16a和配置于显示部17上的触摸面板16b。触摸面板16b检测手指等接触到的接触位置,将接触位置输出至控制部14。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6b为所谓的应对多点触摸的触摸面板。即,触摸面板16b能够检测在显示部17的显示画面上被手指等同时接触的多个接触位置。另外,操作部件16除此以外还包含录像按钮、模式切换按钮、十字键、ok按钮和显示器按钮等。操作部件16向控制部14输出与用户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

显示部17由搭载于数码相机1d的背面上的液晶监视器(背面监视器)等构成,显示由摄像元件12拍摄到的摄像图像或者各种设定菜单等。

当根据来自操作部件16的操作信号而设定为摄影模式时,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以规定的帧频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用的摄像处理,根据由摄像元件12按照时间序列得到的各帧图像来生成显示用的帧图像,并输出至显示部17。通过这种方式,在显示部17上实时地显示实时取景图像。

在摄影模式下当完全按下快门按钮16a而指示了拍摄静态图像时,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进行静态图像用的摄像处理,对从摄像元件12取得的图像信号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来生成静态图像数据,通过jpeg等规定的方式进行压缩处理并记录于记录介质18。

另外,当根据来自操作部件16的操作信号而设定为播放模式时,控制部14读出并播放记录介质18中记录的静态图像数据,并显示于显示部17。

<创意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d中,作为摄影模式,除了通常模式以外还设有创意模式。以下,针对该创意模式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36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在创意模式下,控制部14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在将摄影模式设定为创意模式的期间,重复进行图36所示的处理。当将摄影模式切换为创意模式时,控制部14启动在存储器中记录的进行图36的处理的程序,开始该处理。

在步骤s1中,控制部14开始如下的处理,即,进行使摄像元件12按照时间序列拍摄被拍摄体像来取得摄像图像,并作为实时取景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7。

在步骤s2中,如图37所示,控制部14的显示控制部14a开始进行以与实时取景图像重叠的方式在显示部17上显示用于设定对摄像图像进行的图像处理的图像50的处理。图像50是显示环的图像,以下,标记为环图像50。另外,显示控制部14a在环图像50的环上显示光标51。

在步骤s3中,控制部14基于从触摸面板16b输出的操作信号,判断是否进行了移动光标51的用户操作。移动光标51的操作是指例如拖拽光标51的操作(用户用例如一根手指触摸了光标51之后移动保持着触摸状态的手指的操作)。控制部14在进行了拖拽光标51的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4;在未进行拖拽光标51的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8。

在步骤s4中,显示控制部14a根据上述拖拽操作,使光标51沿着环图像50的环移动。

在步骤s5中,控制部14的图像处理设定部14b根据光标51在环图像50上的位置,设定对摄像图像进行的图像处理。针对这一点,在后文详细描述。

在步骤s6中,控制部14的图像处理部14c对摄像图像进行由图像处理设定部14b设定的图像处理。

在步骤s7中,显示控制部14a将利用图像处理部14c进行图像处理后的摄像图像作为实时取景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7上。如此,数码相机1d能够使光标51在环图像50上移动,由此变更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内容,能够在实时取景图像中实时地确认变更后的图像处理的摄像图像。

在步骤s8中,控制部14判断用户是否进行了拍摄指示(即是否按下了快门按钮16a)。控制部14在指示了拍摄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9,在未指示拍摄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

在步骤s9中,控制部14使摄像元件12进行记录用的摄像处理。图像处理部14c对于通过该摄像处理得到的摄像图像数据,进行与在上述指示拍摄的时间点的光标51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然后,控制部14将实施了该图像处理的摄像图像数据作为静态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18,并结束图36所示的处理。

如此,在创意模式下,用户能够通过在使光标51在环图像50上移动以设定了期望的图像处理之后,按下快门按钮16a,来记录被实施了期望的图像处理的静态图像。

此外,在本说明中,图像处理包含通过改变例如彩度和/或对比度、白平衡等参数来进行图像生成的处理,以及例如实施滤镜来虚化、或使周围变暗而产生玩具相机风格等图像效果的处理。

以下,针对环图像50进行说明。在环图像50内设定有用于设定各种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52。针对设定用区域52,用户能够根据期望来进行自定义设置(在后文详细描述)。作为默认设置的一个例子,如图37所示,在环图像50上设定有4个设定用区域52a~设定用区域52d。设定用区域52a~设定用区域52d分别设定为将环图像50四等分地分割成的形状,即分别设定为中心角为90度的圆弧形(1/4圆形)。此处,设置为从环图像50的顶点按照顺时针顺序设定有设定用区域52a、设定用区域52b、设定用区域52c和设定用区域52d。在环图像50上,利用例如分割环图像50的线来显示设定用区域52a~设定用区域52d的范围。

另外,例如,设定用区域52a被设定为用于设定“肖像”的区域。设定用区域52b被设定为用于设定“单色”的区域。设定用区域52c被设定为用于设定“高色调”的区域。设定用区域52d被设定为用于设定“正片负冲”的区域。在环图像50上,在设定用区域52a~设定用区域52d内分别显示与各自对应的图像处理的名称。

此外,“肖像”是用于进行使人物的皮肤看起来漂亮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单色”是用于进行只有黑白的深浅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高色调”是用于进行画面整体明亮而阴影很少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正片负冲”是用于得到如进行了正片负冲(使用正片进行负像用的显影的卤化银摄影的方法)一样的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例如,这些图像处理是分别调整轮廓增强、对比度和明亮度等多个参数,实现作为各自的目的的图像生成或者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例如,就“肖像”而言,分别调整轮廓增强、对比度、明亮度、彩度和色调,实现使人物的皮肤看起来漂亮的图像生成。

用户将光标51移动至与期望的图像处理对应的设定用区域52内,由此指定对摄像图像进行的图像处理。图像处理设定部14b将与光标51所在的设定用区域52对应的图像处理设定为对摄像图像进行的图像处理。例如,在光标51位于设定用区域52a内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设定部14b将与设定用区域52a对应的“肖像”设定为对摄像图像进行的图像处理。在光标51位于设定用区域52b~设定用区域52d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同样地设定图像处理。

进一步地,图像处理设定部14b根据光标51在设定用区域52内的位置,设定对摄像图像进行的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参数。图像处理参数例如是指效果级别。例如,在光标51位于设定用区域52a内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设定部14b根据光标51在设定用区域52a内的位置,设定“肖像”的效果级别。就图像处理设定部14b而言,在设定用区域52a内,光标51越接近在顺时针方向侧相邻的设定用区域52b就将效果级别设定得越高,光标51越接近在逆时针方向侧相邻的设定用区域52d侧就将效果级别设定得越低。即,就图像处理设定部14b而言,在设定用区域52a内,当顺时针地移动光标51时就提高效果级别,当逆时针地移动光标51时就降低效果级别。图像处理设定部14b根据光标51在设定用区域52a内的移动,使“肖像”的效果级别在最小值~最大值之间按规定的级数逐级地变化。在光标51位于设定用区域52b~设定用区域52d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同样地设定图像处理参数(效果级别)。

如此,图像处理设定部14b根据在环图像50中的光标51的位置,设定对摄像图像进行的图像处理的种类和该图像处理参数。

<自定义模式>

另外,在数码相机1d中设有能够自定义设置环图像50的自定义模式。当用户通过对操作部件16进行规定的操作来指示向自定义模式的转移时,控制部14转移至自定义模式。

当转移至自定义模式时,如图38中的(a)所示,在环图像50的右侧设置一览显示区域54,该一览显示区域54将能够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图像处理进行一览显示。显示控制部14a在一览显示区域54上并列显示多种图像处理图标53(53a~55d),该多种图像处理图标53(53a~55d)显示能够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图像处理的名称。此外,在一览显示区域54中显示图像处理图标53,该图像处理图标53是与在环图像50上已经具有设定用区域52的图像处理不同的图像处理的图标。在图38中的(a)中,显示“鲜艳”、“玩具相机”、“风景”和“前卫”作为图像处理图标53a~53d。“鲜艳”是用于进行了增强了对比度的色彩鲜艳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玩具相机”是用于得到如用玩具相机拍摄一般的图像效果的图像处理。“风景”是用于进行适合于自然或者街道等景观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前卫”是用于比“鲜艳”更进一步地提高对比度和彩度来进行独特的图像生成的图像处理。此外,在图38中的(a)中显示有4种图像处理,但能够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图像处理的数量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用户对一览显示区域54进行滑动操作(用手指触摸再弹开的操作),由此使在一览显示区域54内显示的图像处理图标53滚动(即切换)。

在自定义模式下,能够对环图像50追加或者删除用于设定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52。

用户在想要向环图像50追加新的设定用区域52的情况下,进行从在一览显示区域54上显示的图像处理图标53中将与期望的图像处理对应的图像处理图标53移动至环图像50内的拖放操作。该拖放操作是指,例如保持用手指在触摸面板16b上触摸拖拽对象(此处图像处理图标53)并移动手指,在释放位置(此处环图像50内)松开手指的操作。

例如,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a(“鲜艳”)拖放移动至环图像50内的设定用区域52a(“肖像”)内的操作。当控制部14的自定义处理部14d经由触摸面板16b检测到上述操作时,如图38中的(b)所示,将用于设定与图像处理图标53a对应的图像处理“鲜艳”的设定用区域52e追加至环图像50。设定用区域52e被追加至与设定用区域52a的在顺时针方向上相邻的位置(在图38中的(b)中是设定用区域52a与设定用区域52b之间),该设定用区域52a是释放有图像处理图标53a的区域。此时,设定用区域52a~设定用区域52e被设定为以五等分分割环图像50的形状,即被设定为中心角为72度的圆弧形。另外,被进行了拖放操作的图像处理图标53a为非显示。

如此,用户进行将图像处理图标53拖放至环图像50内的操作,由此将与图像处理图标53对应的图像处理指定为设定于环图像50内的图像处理。自定义处理部14d当以上述方式通过用户操作而指定了追加至环图像50内的图像处理时,除了已经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设定用区域52以外,还可以向环图像50新追加用于对通过上述用户操作指定的图像处理进行设定的设定用区域52。

另外,用户在想要从环图像50上删除设定用区域52的情况下,进行将想要删除的设定用区域52向环图像50外移动的拖放操作。例如,如图39中的(a)所示,在环图像50上设定有4个设定用区域52a~52d的状态下,进行了将设定用区域52d(“正片负冲”)向环图像50外移动的拖放操作。当自定义处理部14d经由触摸面板16b检测上述操作时,如图39中的(b)所示,从环图像50上删除设定用区域52d(“正片负冲”)。此时,剩余的设定用区域52a~设定用区域52c变更为三等分地分割环图像50的形状,即变更为中心角是120度的圆弧形。

如此,用户进行将设定用区域52拖放至环图像50外的操作,由此来指定从环图像50上删除的设定用区域52。就自定义处理部14d而言,当以上述方式通过用户操作而指定了从环图像50上删除的设定用区域52时,将通过上述用户操作指定的设定用区域52从环图像50上删除。

此外,在各设定用区域52中,根据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的变化(中心角的变化),来增减在设定用区域52上能够设定的图像处理参数(效果级别)的级数。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变得越大,能够设定的图像处理参数(效果级别)的级数越是增加;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变得越小,能够设定的图像处理参数(效果级别)的级数越是减少。例如,当从图38中的(a)变化到图38中的(b)的状态时,由于追加了一个设定用区域52,相应地各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变小,所以在各设定用区域52上能够设定的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减少。另一方面,当从图39中的(a)变化到图39中的(b)的状态时,由于删除一个设定用区域52,相应地各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变大,所以在各设定用区域52上能够设定的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增加。

当通过用户经由操作部件16进行规定的操作来指示自定义模式的结束时,控制部14结束自定义模式,从显示画面内删除一览显示区域54。此后,能够使用在自定义模式下自定义设置的环图像50以上述方式来设定对摄像图像进行的图像处理。

使用图40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在以上说明的自定义模式下,控制部14所实施的处理的流程。当根据用户操作而指示了向自定义模式的转移时,自定义处理部14d启动存储器中记录的进行图40所示的处理的程序,开始该处理。

在步骤s11中,显示控制部14a在设于环图像50的右侧的一览显示区域54中显示多种图像处理图标53,该多种图像处理图标53显示出能够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图像处理的名称。

在步骤s12中,自定义处理部14d判断是否进行了将一览显示区域54内的图像处理图标53拖放至环图像50内的操作。自定义处理部14d在进行了上述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3,在未进行上述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4。

在步骤s13中,如上所述,自定义处理部14d将用于设定与进行了上述操作的图像处理图标53对应的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52追加至环图像50。

在步骤s14中,自定义处理部14d判断是否进行了将环图像50内的设定用区域52拖放至环图像50外的操作。自定义处理部14d在进行了上述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5,在未进行上述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6。

在步骤s15中,如上所述,自定义处理部14d从环图像50上删除进行了上述操作的设定用区域52。

在步骤s16中,自定义处理部14d判断是否指示了自定义模式的结束。自定义处理部14d在未指示自定义模式的结束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2,在指示了自定义模式的结束的情况下结束图40的处理,结束自定义模式。

若采用以上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则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在数码相机1d中,显示控制部14a使显示部17显示设定有设定用区域52的设定用图像(环图像50),该设定用区域52用于设定图像处理。当通过用户操作(移动光标51的操作)指定任意的设定用区域52时,图像处理部14c对摄像图像进行与所指定的设定用区域52对应的图像处理。当通过用户操作(移动图像处理图标53的操作)指定了未设定于环图像50内的任意的图像处理时,自定义处理部14d将用于设定所指定的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52设定于环图像50上。如此,数码相机1d能够根据用户操作来自定义设置用于设定图像处理的环图像50,所以能够使各个用户的每一个都容易使用环图像50。

(2)在数码相机1d中,显示控制部14a使显示部17显示与多种图像处理中的每一个对应的多种图像处理图标53。当进行将图像处理图标53移动至环图像50内的拖放操作时,自定义处理部14d将用于设定与该图像处理图标53对应的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52追加至环图像50上。另外,当进行将设定用区域52向环图像50外移动的拖放操作时,自定义处理部14d删除该设定用区域52。如此,数码相机1d能够利用拖放操作来简单地自定义设置环图像50。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由于数码相机1d的结构(图35)是同样的,所以标记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另外,由于在图36中说明了的创意模式下的处理的流程也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针对根据环图像50上的光标51的位置来设定图像处理处理,与第四实施方式存在不同点,因此,针对该不同点详细地进行说明。

使用图41,针对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环图像50进行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在一个设定用区域52中能够设定一种图像处理或者两种图像处理。在一个设定用区域52上设定有一种图像处理的情况下,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在该设定用区域52上设定一种图像处理,并且设定该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参数(效果级别)。另外,在一个设定用区域52上设定有两种图像处理的情况下,在该设定用区域52中设定两种图像处理,并且设定该两种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参数(两种图像处理的比例)。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用户也能够根据期望来自定义设置环图像50的设定用区域52(详细内容在后文描述)。如图41所示,作为一个例子,在默认设置中,在环图像50上设有4个设定用区域52f~设定用区域52i。设定用区域52f~设定用区域52i分别被设定为四等分地分割环图像50的形状,即分别设定为中心角是90度的圆弧形(1/4圆形)。此处,从环图像50的顶点按照顺时针顺序设定有设定用区域52f、设定用区域52g、设定用区域52h、设定用区域52i。在环图像50上,利用例如分割环图像50的线来显示设定用区域52f~设定用区域52i的范围。

另外,例如,设定用区域52f被设定为用于设定“肖像”以及“单色”的区域。设定用区域52g被设定为用于设定“单色”以及“高色调”的区域。设定用区域52h被设定为用于设定“高色调”以及“正片负冲”的区域。设定用区域52i被设定为用于设定“正片负冲”以及“肖像”的区域。在环图像50上,在设定用区域52f~设定用区域52i内分别显示与各自对应的图像处理的名称。

用户将光标51移动至期望的设定用区域52内,由此指定对摄像图像进行的图像处理。图像处理设定部14b将与光标51所在的设定用区域52对应的图像处理设定为对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例如,在光标51位于设定用区域52f内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设定部14b将与设定用区域52f对应的“肖像”以及“单色”的两种图像处理设定为对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在光标51位于设定用区域52g~设定用区域52i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同样地设定图像处理。

进一步地,图像处理设定部14b根据光标51在设定用区域52内的位置,来设定对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参数。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设定两种图像处理的比例作为图像处理参数。例如,在光标51位于设定用区域52f内的情况下,图像处理设定部14b根据设定用区域52f内的光标51的位置,设定“肖像”与“单色”的比例。在设定用区域52f内光标51越接近在顺时针方向上相邻的设定用区域52g侧,图像处理设定部14b越是降低“肖像”的比例而提高“单色”的比例。另一方面,在设定用区域52f内光标51越是接近在逆时针方向上相邻的设定用区域52i侧,图像处理设定部14b越是提高“肖像”的比例而降低“单色”的比例。即,当在设定用区域52f内顺时针地移动光标51时,图像处理设定部14b降低“肖像”的比例而提高“单色”的比例。另一方面,当在设定用区域52f内逆时针地移动光标51时,图像处理设定部14b提高“肖像”的比例而降低“单色”的比例。另外,为了使用户容易直观地理解进行如这样的处理,在设定用区域52f内的逆时针方向侧显示“肖像”的文字,在顺时针方向侧显示“单色”的文字。

图像处理设定部14b根据设定用区域52f中的光标51的移动,按规定的级数使“肖像”以及“单色”的比例逐级地变化。例如,当顺时针地移动光标51时,设定从“肖像100%”经过“肖像75%、单色25%(以“肖像”是75%、“单色”是25%的比例进行的设定)”,“肖像50%、单色50%”、“肖像25%、单色75%”变化为“单色100%”。

此外,“肖像75%、单色25%”、“肖像50%、单色50%”以及“肖像25%、单色75%”是进行“肖像”以及“单色”这两者的(即叠加实施“肖像”以及“单色”)设定。另外,以75%的比例进行“肖像”处理是指,例如,当将对摄像图像仅实施“肖像”处理时(即当以100%的比例实施了“肖像”处理时)的摄像图像的变化的程度设置为100%时,以使摄像图像变化该程度的75%的程度的方式来实施“肖像”处理。

如此,图像处理设定部14b根据设定用区域52f中光标51的位置,设定两种图像处理“肖像”以及“单色”的比例。图像处理部14c以由图像处理设定部14b设定的比例来对摄像图像叠加实施这两种图像处理。通过如这样的处理,随着光标51在设定用区域52f上顺时针地移动,显示部17上显示的摄像图像从仅实施了“肖像”处理的状态向仅实施了“单色”处理的状态逐渐过渡。

此外,在光标51位于设定用区域52h~设定用区域52i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同样地设定与各自对应的两种图像处理的比例。因此,默认设置的环图像50当光标51顺时针地在设定用区域52f~52i上移动(即顺时针地旋转一圈)时,实施于摄像图像的图像处理按照“肖像”、“单色”、“高色调”和“正片负冲”的顺序逐渐变化之后,返回到“肖像”。

<自定义模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d中也设有能够自定义设置环图像50的自定义模式。当用户通过对操作部件16进行规定的操作来指示向自定义模式的转移时,控制部14转移至自定义模式。

当转移至自定义模式时,如图42中的(a)所示,在环图像50的右侧设置一览显示区域54。显示控制部14a将显示出能够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图像处理的名称的多种图像处理图标53(53a~55d)纵向排成一列并显示于一览显示区域54。在图42中的(a)中显示“鲜艳”、“玩具相机”、“风景”和“前卫”作为图像处理图标53a~53d。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在自定义模式下,在环图像50上能够追加或者删除用于设定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52。

用户在想要向环图像50追加新的设定用区域52的情况下,进行将与期望的图像处理对应的图像处理图标53从在一览显示区域54上显示的图像处理图标53中移动至环图像50内的拖放操作。例如,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a(“鲜艳”)移动至环图像50内的设定用区域52f(“肖像”以及“单色”)内的拖放操作。如图42中的(b)所示,当经由触摸面板16b检测到上述操作时,自定义处理部14d将用于设定与图像处理图标53a对应的图像处理“鲜艳”的设定用区域52j追加至环图像50上。此时,将设定用区域52f~设定用区域52j设定为五等分地分割环图像50的形状,即设定为中心角是72度的圆弧形。另外,将设定用区域52j追加至与释放了图像处理图标53a的设定用区域52f在顺时针方向上相邻的位置(在图42中的(b)中的设定用区域52f与设定用区域52g之间)。

另外,此时,处于如下的状态:针对设定用区域52f~设定用区域52i,分别设定有两种图像处理,但针对追加的设定用区域52j仅设定了一种图像处理(“鲜艳”)。此时,在设定用区域52j内显示图像处理的名称“鲜艳”。当在设定用区域52j内逆时针地移动光标51时,“鲜艳”的效果级别降低;当顺时针地移动光标51时,“鲜艳”的效果级别升高。

此处,在用户想要在设定用区域52j中再设定一个图像处理的情况下,进行将与想要设定的图像处理对应的图像处理图标53移动至设定用区域52j内的拖放操作。例如图43中的(a)所示,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b(“玩具相机”)移动至设定用区域52j(“鲜艳”)内的拖放操作。当经由触摸面板16b检测到上述操作时,如图43中的(b)所示,自定义处理部14d通过追加而将与图像处理图标53b对应的图像处理“玩具相机”设定于设定用区域52j。即,自定义处理部14d将设定用区域52j变更为用于设定“鲜艳”和“玩具相机”这两者的设定用区域。此时,例如,在设定用区域52j内的逆时针方向侧显示“鲜艳”的文字,在顺时针方向侧显示“玩具相机”的文字。因此,当在设定用区域52j内中逆时针地移动光标51时,“鲜艳”的比例升高而“玩具相机”的比例降低;当顺时针地移动光标51时,“玩具相机”的比例升高而“鲜艳”的比例降低。

另外,如图42中的(b)所示,存在在环图像50上设定有设定用区域52f~52i和设定用区域52j这两者的状态,该设定用区域52f~52i设定有两种图像处理,该设定用区域52j仅设定有一种图像处理。在这种状态下,在用户想要进一步地向环图像50追加新的设定用区域52的情况下,进行将与期望的图像处理对应的图像处理图标53移动至设定有两种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此处是指设定用区域52f~设定用区域52i中的某一个)的拖放操作。例如图44中的(a)所示,在环图像50上设定有5个设定用区域52f~52j。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b(“玩具相机”)移动至设定用区域52h(“高色调”以及“正片负冲”)内的拖放操作。如图44中的(b)所示,当经由触摸面板16b检测到上述操作时,自定义处理部14d将用于设定与图像处理图标53b对应的图像处理“玩具相机”的设定用区域52k追加至环图像50上。此时,将设定用区域52f~设定用区域52k设定为六等分地分割环图像50的形状,即设定为中心角是60度的圆弧形。另外,设定用区域52k被追加至与释放有图像处理图标53b的设定用区域52h在顺时针方向上相邻的位置(在图44中的(b)中是设定用区域52h与设定用区域52i之间)。

如以上所述,在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移动至设定有两种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52的拖放操作的情况下,自定义处理部14d将与该图像处理图标53对应的设定用区域52追加至环图像50上。另一方面,在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移动至设定有一种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52的拖放操作的情况下,自定义处理部14d将该设定用区域52变更为用于对已经设定的图像处理和与该图像处理图标53对应的图像处理这两者进行设定的设定用区域52。

另外,用户在想要从环图像50删除设定用区域52的情况下,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将想要删除的设定用区域52移动至环图像50外的拖放操作。当经由触摸面板16b检测到上述操作时,自定义处理部14d将进行了上述操作的设定用区域52从环图像50上删除。

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各设定用区域52中,根据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的变化(中心角的变化),而使在设定用区域52上能够设定的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增减。

使用图45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在以上说明的自定义模式下,控制部14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当通过用户操作而指示了向自定义模式的转移时,自定义处理部14d启动在存储器中记录的进行图45所示的处理的程序,开始该处理。

在步骤s21中,显示控制部14a在环图像50的右侧设置的一览显示区域54显示多种图像处理图标53,该多种图像处理图标53显示有能够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图像处理的名称。

在步骤s22中,自定义处理部14d判断是否进行了将一览显示区域54内的图像处理图标53拖放至环图像50内的操作。自定义处理部14d在进行了上述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23;在未进行上述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26。

在步骤s23中,自定义处理部14d判断设定于作为图像处理图标53的移动目的地的设定用区域52中的图像处理的数量。在作为图像处理图标53的移动目的地的设定用区域52中设定有一种图像处理的情况下,自定义处理部14d前进至步骤s24。另一方面,在作为图像处理图标53的移动目的地的设定用区域52中设定有两种图像处理的情况下,自定义处理部14d前进至步骤s25。

在步骤s24中,如上所述,自定义处理部14d通过追加来将与该图像处理图标53对应的图像处理设定于作为图像处理图标53的移动目的地的设定用区域52。即,自定义处理部14d将上述移动目的地的设定用区域52变更为用于对已经设定的图像处理和与该图像处理图标53对应的图像处理这两者进行设定的设定用区域52。

在步骤s25中,如上所述,自定义处理部14d将用于对与移动了的图像处理图标53对应的图像处理进行设定的设定用区域52追加至环图像50上。

在步骤s26中,自定义处理部14d判断是否进行了将环图像50内的设定用区域52拖放至环图像50外的操作。自定义处理部14d在进行了上述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27;在未进行上述操作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28。

在步骤s27中,如上所述,自定义处理部14d从环图像50上删除进行了上述操作的设定用区域52。

在步骤s28中,自定义处理部14d判断是否指示了自定义模式的结束。自定义处理部14d在未指示自定义模式的结束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2;在指示了自定义模式的结束的情况下,结束图45的处理,结束自定义模式。

此外,在上述的自定义模式下,在设定了一种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52有两个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将这两个设定用区域52合成为一个的用户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自定义处理部14d接受同时长按不同的两个设定用区域52内的任意的位置的操作,来作为将这两个设定用区域52合成的操作。此处,长按操作是指,使手指等与触摸面板16b上的任意的位置持续接触规定时间以上的操作。

例如图46中的(a)所示,在环图像50内设定有设定用区域52j和设定用区域52k,该设定用区域52j设定有一种图像处理(“鲜艳”),该设定用区域52k设定有一种图像处理(“玩具相机”)。在环图像50设定有除此以外的4个设定用区域52f~52i。在这种状态下,用户用两根不同的手指同时长按设定用区域52j内的任意的位置和设定用区域52k内的任意的位置。如图46中的(b)所示,当经由触摸面板16b检测到上述操作时,自定义处理部14d将设定用区域52j和设定用区域52k合成作为用于对与设定用区域52j对应的图像处理“鲜艳”和与设定用区域52k对应的图像处理“玩具相机”这两种进行设定的设定用区域52l。即,自定义处理部14d删除设定用区域52j以及设定用区域52k,取而代之在配置设定用区域52j的位置上追加新的设定用区域52l。

另外,就上述的处理而言,在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移动至设定有一种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52的拖放操作的情况下,通过追加将与该图像处理图标53对应的图像处理设定于设定用区域52。但是,有时,与所移动的图像处理图标53对应的图像处理和在设定用区域52中已经设定的图像处理是无法彼此叠加实施于摄像图像的图像处理(例如“单色”和“鲜艳”等)。因此,在如这样的情况下,自定义处理部14d可以不将与所移动的图像处理图标53对应的图像处理追加至移动目的地的设定用区域52,而是将用于设定该图像处理的新的设定用区域52追加至环图像50上。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自定义处理部14d也可以进行从移动目的地的设定用区域52上弹开(排斥)图像处理图标53的显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向用户报告无法将与图像处理图标53对应的图像处理追加至移动目的地的设定用区域52。此外,针对无法彼此叠加实施于摄像图像的图像处理的信息,只要预先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器,并使自定义处理部14d参照存储器中存储的该信息即可。

若采用以上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则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数码相机1d中,当进行将与第一图像处理(例如“玩具相机”)对应的图像处理图标53移动至用于设定第二图像处理(例如“鲜艳”)的设定用区域52内的拖放操作时,自定义处理部14d将该设定用区域52变更为用于对第一图像处理与第二图像处理这两者进行设定的设定用区域52。另外,当进行将与第三图像处理(例如“风景”)对应的图像处理图标53移动至用于设定第一图像处理(例如“玩具相机”)和第二图像处理(例如“鲜艳”)这两者的设定用区域52内的拖放操作时,自定义处理部14d除了该设定用区域52以外,还将用于设定第三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52追加至环图像50上。如此,数码相机1d能够利用拖放操作来简单地自定义设置环图像50。

(变形例1)

在上述的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一览显示区域54中还显示在环图像50上已有设定用区域52的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图标53。而且,也可以进行向环图像50内的设定用区域52移动和与该设定用区域52对应的图像处理相同的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图标53的拖放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自定义处理部14d作为变更在上述设定用区域52中能够设定的图像处理参数的变化方式的指示而接受上述操作。

例如图47所示,处于在环图像50内设定了4个设定用区域52f~设定用区域52i的状态。设定用区域52f是用于设定“肖像”以及“单色”的区域。在设定用区域52f中能够设定对摄像图像进行“肖像”处理以及“单色”处理的比例来作为图像处理参数。另外,在一览显示区域54中显示与“肖像”对应的图像处理图标53i和与“单色”对应的图像处理图标53j。

图48是说明当根据设定用区域52f内的光标51的位置来设定“肖像”以及“单色”的比例时它们的比例的变化曲线的图。此处,准备有3种变化曲线k0、k1和k2。在图48中,横轴表示在设定用区域52f内的光标51的位置。从左向右的方向与环图像50上的顺时针方向对应。纵轴的变化曲线的上侧表示“肖像”的比例,变化曲线的下侧表示“单色”的比例。无论在哪一种变化曲线上在左端的位置的“肖像”均为100%而“单色”是0%,右端的位置的“肖像”均为0%而“单色”是100%。

在设定用区域52f中,在默认设置的状态下,图像处理设定部14b使“肖像”以及“单色”的比例沿着变化曲线k0变化。变化曲线k0是直线。因此,就变化曲线k0而言,当光标51向顺时针方向(图48中的从左向右的方向)移动时,“肖像”的比例从100%线性地变化到0%,“单色”的比例从0%线性地变化到100%。

在图47所示的状态下,设为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j(“单色”)移动至设定用区域52f的拖放操作。当检测到上述操作时,自定义处理部14d以图像处理设定部14b使“肖像”以及“单色”的比例沿着变化曲线k1变化的方式,来变更设定用区域52f中的图像处理参数(两种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化方式。变化曲线k1是在图48中向上侧鼓起的曲线。因此,就变化曲线k1而言,当光标51向顺时针方向移动时,与变化曲线k0相比,“单色”比例升高(即“肖像”的比例降低)得更快。

另一方面,在图47所示的状态下,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i(“肖像”)移动至设定用区域52f的拖放操作。当检测到上述操作时,自定义处理部14d以图像处理设定部14b使“肖像”以及“单色”的比例沿着变化曲线k2变化的方式,来变更设定用区域52f中的图像处理参数(两种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化方式。变化曲线k2是在图48中向下侧鼓起的曲线。因此,就变化曲线k2而言,当光标51向顺时针方向移动时,与变化曲线k0相比,“肖像”的比例降低(即“单色”的比例升高)得慢。

如此,在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移动至设定有两种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52的拖放操作的情况下,自定义处理部14d变更在该设定用区域52中根据光标51的位置而变化的图像处理参数(两种图像处理的比例)的变化方式,该图像处理图标53是与该设定用区域52中设定的图像处理相同的图像处理的图标。

另外,在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移动至设定有一种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区域52中的拖放的情况下,自定义处理部14d也可以变更在该设定用区域52中根据光标51的位置而变化的图像处理参数(效果级别)的变化方式,该图像处理图标53是与该设定用区域52中设定的图像处理相同的图像处理的图标。例如,进行了将“鲜艳”的图像处理图标53a移动至设定有“鲜艳”的设定用区域52j的拖放。在这种情况下,自定义处理部14d也可以变更在设定用区域52j中能够设定的“鲜艳”的效果级别的最大值(例如提高最大值)。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自定义处理部14d还可以变更在设定用区域52j中根据光标51的位置而变化的效果级别的变化曲线的形状。

(变形例2)

在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中,针对以等分环图像50的方式来设定各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以比已经设定的设定用区域52更大的尺寸来追加新追加的设定用区域52。

例如图49中的(a)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环图像50上设定有4个设定用区域52a~52d的状态下,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a(“鲜艳”)移动至环图像50内的拖放操作。于是,如图49中的(b)所示,自定义处理部14d以比已经设定的设定用区域52a~52d更大的尺寸(即圆弧的中心角变大)的方式来追加与图像处理图标53a对应的设定用区域52e。此时,如上所述,自定义处理部14d根据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的变化,来增减在设定用区域52上能够设定的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通过如这样的处理,能够针对与用户拖放的图像处理图标53对应的图像处理,相对增多在设定用区域52上能够设定的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从而能够精细地调整图像处理参数。

另外,也可以设为,通过例如缩小操作或者扩大操作等用户操作,能够自由地变更设定于环图像50内的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此外,缩小操作是同时使两根手指与触摸面板16b接触,并缩小该两个接触位置的间隔的操作。扩大操作是同时使两根手指与触摸面板16b接触,并扩大该两个接触位置的间隔的操作。例如,当在设定用区域52内进行扩大操作时,自定义处理部14d根据该操作来增大该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并且与此对应地缩小其他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另外,当在设定用区域52内进行缩小操作时,自定义处理部14d根据该操作缩小该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并且与此对应地扩大其他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进一步地,在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是最小值的情况下,在该设定用区域52内进一步进行了缩小操作的情况下,自定义处理部14d也可以删除该设定用区域52。

(变形例3)

在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当用户同时长按环图像50内的不同的多个位置时,拍摄叠加实施了与该多个位置对应的多种图像处理的图像。例如,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37所示,在环图像50上设定有设定用区域52a~52d。在该状态下,用户同时长按了设定用区域52a(“肖像”)内的位置和设定用区域52d(“正片负冲”)内的位置。于是,控制部14作为拍摄叠加实施了多种图像处理的图像的指示而接受了上述长按操作。图像处理设定部14b根据在设定用区域52a内长按了的位置来设定“肖像”的效果级别,根据在设定用区域52d内长按了的位置来设定“正片负冲”的效果级别。图像处理部14c以由图像处理设定部14b设定的效果级别,来对在上述长按操作的时间点由摄像元件12拍摄到的摄像图像叠加实施“肖像”和“正片负冲”的图像处理。控制部14将利用图像处理部14c进行图像处理后的摄像图像记录于记录介质18中。

如此,当通过用户操作(此处为长按操作)在环图像50上指定第一设定用区域52内的位置和第二设定用区域52内的位置这两者时,图像处理部14c对摄像图像进行与第一设定用区域52对应的图像处理和与第二设定用区域52对应的图像处理这两者。通过这样,仅通过用户的简单的操作,数码相机1d就能够取得实施了多种图像处理的摄像图像。

(变形例4)

在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中,数码相机1d也可以当用户同时长按环图像50内的不同的多个位置时进行连拍。而且,数码相机1d也可以对连拍的多个摄像图像分别实施与该多个位置对应的多种图像处理并进行记录。

例如,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37所示,在环图像50上设定有设定用区域52a~52d。在该状态下,用户同时长按了设定用区域52a(“肖像”)内的位置和设定用区域52d(“正片负冲”)内的位置。于是,控制部14接受上述长按操作作为连拍的指示以进行连拍,进行连拍的次数为能够得到长按的位置的数量的摄像图像的次数。此处,由于长按的位置是两个位置,所以控制部14进行连拍得到两张摄像图像,该连拍使摄像元件12连续进行两次静态图像用的摄像处理。

图像处理设定部14b根据在设定用区域52a内长按了的位置来设定“肖像”的效果级别,根据在设定用区域52d内长按了的位置来设定“正片负冲”的效果级别。图像处理部14c以由图像处理设定部14b设定的效果级别,来对通过上述连拍取得的两张摄像图像中的一张摄像图像实施“肖像”的图像处理。另一方面,图像处理部14c以由图像处理设定部14b设定的效果级别,来对通过上述连拍取得的两张摄像图像中的另一张摄像图像实施“正片负冲”的图像处理。控制部14将利用图像处理部14c进行图像处理后的两张摄像图像记录于记录介质18。

(变形例5)

在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当向环图像50追加设定用区域52时,自定义处理部14d自动地排列设定用区域52的配置。例如,自定义处理部14d以使用于对图像效果彼此相似的图像处理等彼此亲和性较高的图像处理进行设定的设定用区域52彼此相邻的方式来排列配置。

(变形例6)

在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以及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针对在环图像50的各设定用区域52内显示在各设定用区域52上能够设定的图像处理的名称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环图像50的显示方法也可以不限于此。例如,如图50所示,也可以在环图像50内不显示图像处理的名称,而显示环形、表示各设定用区域52f~52i的边界的线和光标51。由于环图像50以与实时取景图像重叠的方式显示,所以认为不显示图像处理的名称等的方式更容易观察实时取景图像。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4a也可以使设于显示部17的显示画面上部的内容显示区域55显示根据光标51的位置而设定的图像处理和该图像处理参数的内容。例如,在图50中,如“肖像70%&单色30%”这样,在内容显示区域55显示设定的两种图像处理的名称和这两种图像处理的比例。此外,也可以不用文本显示,而是用表示图像处理的内容的标记等来显示。

(变形例7)

在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中,针对在自定义模式下能够增减环图像50上的设定用区域52的数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环图像50上的设定用区域52的数量也可以是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图51中的(a)所示,在环图像50上设定有4个设定用区域52a~52d。在该状态下,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a(“鲜艳”)移动至设定用区域52a(“肖像”)的拖放操作。于是,如图51中的(b)所示,自定义处理部14d将在设定用区域52a上能够设定的图像处理从“肖像”变更为“鲜艳”。如此,也可以设为,自定义处理部14d根据将图像处理图标53移动至设定用区域52的拖放操作,来变更利用该设定用区域52能够设定的图像处理。

(变形例8)

在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中,针对从预先通过默认设置将规定的设定用区域52设定于环图像50上的状态起进行环图像50的自定义设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从在环图像50上完全没有对设定用区域52进行设定的状态起进行环图像50的自定义设置。

(变形例9)

在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中,针对根据设定用区域52的尺寸的变化,来使在设定用区域52上能够设定的图像处理参数的级数增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增减而是固定,还可以是自动地变更到适当、最佳的数量。

(变形例1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将设定于环图像50内的设定用区域52与图像处理建立了对应关系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设定于环图像50内的设定用点与图像处理建立对应关系。例如在图52中的(a)中示出变形例9中的环图像50。在默认设置中,在环图像50的环上设定有与图像处理建立了对应关系的4个设定用点56a~56d。设定用点56a~设定用点56d分别设定于四等分地分割环图像50的环的位置。具体地,设定用点56a设定于环图像50的顶点。设定用点56b设定于与设定用点56a沿顺时针相隔90度的位置。设定用点56c设定于与设定用点56a相隔180度的位置。设定用点56d设定于与设定用点56a逆时针地相隔90度的位置。另外,设定用点56a与“肖像”建立了对应关系。设定用点56b与“单色”建立了对应关系。设定用点56c与“高色调”建立了对应关系。设定用点56d与“正片负冲”建立了对应关系。在各设定用点56a~56d的附近分别显示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图像处理的名称。另外,为了易于知道各设定用点56a~56d的位置,而显示通过各个设定用点56a~56d的线段。

当光标51位于设定用点56a时,图像处理设定部14b将对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设定为“肖像100%(仅进行“肖像”处理的设定)”。当光标51位于设定用点56b时,图像处理设定部14b将对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设定为“单色100%”。另外,当光标51位于设定用点56a与设定用点56b之间时,图像处理设定部14b设定为对摄像图像进行“肖像”和“单色”这两者。此时,图像处理设定部14b根据光标51的位置来设定“肖像”以及“单色”的比例。就图像处理设定部14b而言,光标51的位置越是接近设定用点56a,就越提高“肖像”的比例而降低“单色”的比例。另一方面,就图像处理设定部14b而言,光标51的位置越是接近设定用点56b,就越提高“单色”的比例而降低“肖像”的比例。

同样地,当光标51位于设定用点56c时,图像处理设定部14b将对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设定为“高色调100%”。当光标51位于设定用点56d时,图像处理设定部14b将对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设定为“正片负冲100%”。在光标51位于设定用点56b与设定用点56c之间、设定用点56c与设定用点56d之间、设定用点56d与设定用点56a之间的情况下,分别与位于上述的设定用点56a与设定用点56b之间的情况同样地设定图像处理。

在变形例9中也能够进行环图像50的自定义设置。用户在想要向环图像50追加新的设定用点56的情况下,进行如下的拖放操作:从在一览显示区域54上显示的图像处理图标53中,将与期望的图像处理对应的图像处理图标53移动至环图像50内。例如,进行了将图像处理图标53a(“鲜艳”)移动至环图像50内的设定用点56a与设定用点56b之间的拖放操作。当经由触摸面板16b检测到上述操作时,如图52中的(b)所示,自定义处理部14d将与图像处理“鲜艳”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设定用点56e追加至环图像50上,该图像处理“鲜艳”与图像处理图标53a对应。此时,设定用点56a~设定用点56e分别设定于五等分地分割环图像50的位置。另外,将设定用点56e追加至与释放了图像处理图标53a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在图52中的(b)中是设定用点56a与设定用点56b之间)。

在这种状态下的环图像50上,当光标51位于设定用点56e时,将对摄像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设定为“鲜艳100%”。另外,当光标51位于设定用点56a与设定用点56e之间位置时,设定“肖像”和“鲜艳”这两者。当光标51位于设定用点56e与设定用点56b之间时,设定“鲜艳”和“单色”这两者。

另外,用户在想要从环图像50上删除设定用点56的情况下,进行如下的拖放操作:将显示于想要删除的设定用点56附近的图像处理的名称移动至一览显示区域54内。当经由触摸面板16b检测到上述操作时,自定义处理部14d将进行了上述操作的设定用点56从环图像50上删除。

(变形例1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通过使光标51的显示位置移动来变更光标51在环图像50上的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使光标51移动而使环图像50旋转,来变更环图像50上的各位置与光标51的相对位置。

(变形例1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显示环形的环图像50来作为用于设定对摄像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设定用图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设定用图像也可以不限于环形的图像,也可以是例如条形状的图像等。

(变形例1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通过使数码相机1d的控制部14执行未图示的存储器中记录的程序来进行上述的图36的处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该程序可以是在产品出货时预先记录的,也可以是在产品出货后,通过存储卡等记录介质或者互联网等的数据信号提供的。向数码相机1d提供程序的方法与上述的图13的情况是同样的。其中,将图13中的数码相机1替换为数码相机1d。

(变形例14)

在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中,针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数码相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便携式电话机或者平板终端等。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针对当设定为静态图像摄影模式或者动态图像摄影模式时应用本发明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限于此,当设定为将记录介质18中记录的摄像图像数据作为播放图像而在显示部上播放的播放模式时也可以应用本发明。若将静态图像摄影模式切换为创意模式,则控制部14当在显示部上播放显示播放图像时,使环图像50与播放图像重叠显示。若判断为旋转操作了旋转式多重选择器16c,则控制部14对播放图像实施与环图像50的光标52位置对应的图像处理。当检测到按下了操作部件,例如按下了ok按钮时,控制部判断为决定了对播放图像实施的图像处理,并将实施了图像处理的播放图像记录于记录介质18。控制部14也可以删除在实施图像处理之前的播放图像,仅将新实施了图像处理的图像记录于记录介质18,还可以将在实施图像处理之前的播放图像和实施了图像处理之后的播放图像都记录下来。

上述说明了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内容。在本发明的技术的思想的范围内想到的其他形态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将以下的优先权基础申请的公开内容作为引用文献援引于本申请。

日本国专利申请2013年第179597号(2013年8月30日申请)

日本国专利申请2013年第246539号(2013年11月28日申请)

日本国专利申请2013年第246540号(2013年11月28日申请)

日本国专利申请2013年第246541号(2013年11月28日申请)

附图标记说明

1、1b、1c、1d数码相机

11摄像光学系统

12摄像元件

14控制部

14a显示控制部

14b位置选择部、选择部、图像处理设定部

14c图像处理选择部、图像处理部、参数变更部

14d图像处理部、参数变更部、自定义处理部

14e场景辨别部、处理执行部、操作检测部

16操作部件

16b触摸面板

17显示部

18记录介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