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云模式下的创客平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4123发布日期:2018-10-16 20:5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台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云模式下的创客平台系统,属于云计算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虽然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使用虚拟化场景来办公,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对gpu性能有更高要求的渲染设计工作也得以利用虚拟化带来的好处。在工业三维设计领域,专用的图形工作站和设计软件都十分昂贵,虚拟化技术可以使多人共享使用gpu的计算能力,使得资源复用,降低设计成本。但是在工业三维设计领域只是面对公司的设计需求,面对个人的三维软件还没有实现虚拟化办公。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将虚拟化办公放到了公有云中,这样人人都可以使用各种设计软件了,但是面对企业发布的私有需求往往是需要高度的保密性,这时,我们既要实现虚拟化办公的全民性,又要实现企业和个人工作成果的保密性。在这些需求背景下,为了实现上述理念,就发明了混合云下的供需创客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混合云模式下的创客平台系统,该技术方案在于克服公有云和私有云不能同时协作和安全保密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公私云分离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合云模式下的创客平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公有云web供需平台,私有云web供需平台以及工业云环境,公有云供需平台和私有云供需平台都是属于基于php网络编程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网站,公有云供需平台和私有云供需平台之间是通过接口的方式进行互相通信和数据交互。公有云网站和公有云工业云是通过redis数据处理器和rabitmq消息服务器来交互的。同理,私有云网站和私有云工业云是通过redis数据处理器来处理数据的。共同的目的都是要打开相应的设计软件,进行虚拟化设计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工业云环境包括工业云网站、redis数据处理器以及rabitmq消息服务器,所述工业云网站是利用云计算的方式,将各种应用软件放在远程虚拟机中,多人可以登录帐号共同使用图形化软件,虚拟化技术使多人共享使用gpu的计算能力,使得资源复用,降低设计成本。这样只要有帐号就可以在虚拟化场景中办公了。

所述redis数据处理器,该处理器的只是配合工业云网站来使用的,用于管理工业云帐号,在任务完成时,相应的帐号就会失效。

所述rabitmq消息服务器,搭建一套完整的具有发送,接收,处理信息的消息服务器,与工业云配套使用,只有当公有云平台发布来的设计类任务,才会发送一条信息,其中包含多个功能字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公有云web供需平台,是利用网络编程协议的方式,将雇主的实际需求发布在本平台上,而创客可以看到并且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能力来完成雇主的需求任务,该平台包含了用户注册,登录,发布任务,接受任务,驳回任务,报名任务,评价模块,需求信息采集,创客和雇主认证模块,支付模块等等健全的web网站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私有云web供需平台,跟公有云平台一样,都是采用网络编程技术实现的,与公有云web平台不同的是私有云web平台是为各个企业定制的网站,该平台只能由通过认证的企业才能登录并发布需求任务,发布的任务在私有云平台和公有云平台同时显示,私有云平台只能发布需求,不能接收任务,私有云平台发布任务,接受任务,互相评价,驳回功能,验收功能等功能都是通过api接口的方式与公有云平台连接在一起。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使用虚拟化场景来办公,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对gpu性能有更高要求的渲染设计工作也得以利用虚拟化带来的好处。在工业三维设计领域,专用的图形工作站和设计软件都十分昂贵,虚拟化技术可以使多人共享使用gpu的计算能力,使得资源得以复用,降低设计成本,对于雇主和创客都是双赢的效果;2)信息安全的保障,现在企业对于自己产品研发具有高度的保密机制,本发明在公有云平台的开放性的同时,也保障了私有云中签约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保密性,防止了签约企业产品信息的泄漏,因为签约企业的任务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在他们自己的服务器中完成的;3)全民设计的开放性,本发明的主旨在于让工业设计市场更加开放,创造出一种全民参与的活跃的市场氛围,让有设计需求的和有设计能力的人互通互联;本发明最佳使用场景是在pc端,因为毕竟是要打开虚拟化场景中的图形化应用软件,其他终端可以通过3g,4g等移动网络或者wifi访问私有云供需平台和公有云平台,在里面发布任务,接收任务,查看任务进程,管理任务,查看账户流水,也可以评价对方等功能;4)该技术方案成本较低,便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现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混合云模式下的创客平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公有云web供需平台,私有云web供需平台以及工业云环境,公有云供需平台和私有云供需平台都是属于基于php网络编程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网站,公有云供需平台和私有云供需平台之间是通过接口的方式进行互相通信和数据交互。公有云网站和公有云工业云是通过redis数据处理器和rabitmq消息服务器来交互的。同理,私有云网站和私有云工业云是通过redis数据处理器来处理数据的。共同的目的都是要打开相应的设计软件,进行虚拟化设计工作,所述工业云环境包括工业云网站、redis数据处理器以及rabitmq消息服务器,所述工业云网站是利用云计算的方式,将各种应用软件放在远程虚拟机中,多人可以登录帐号共同使用图形化软件,虚拟化技术使多人共享使用gpu的计算能力,使得资源复用,降低设计成本。这样只要有帐号就可以在虚拟化场景中办公了。

所述redis数据处理器,该处理器的只是配合工业云网站来使用的,用于管理工业云帐号,在任务完成时,相应的帐号就会失效。

所述rabitmq消息服务器,搭建一套完整的具有发送,接收,处理信息的消息服务器,与工业云配套使用,只有当公有云平台发布来的设计类任务,才会发送一条信息,其中包含多个功能字段,所述公有云web供需平台,是利用网络编程协议的方式,将雇主的实际需求发布在本平台上,而创客可以看到并且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能力来完成雇主的需求任务,该平台包含了用户注册,登录,发布任务,接受任务,驳回任务,报名任务,评价模块,需求信息采集,创客和雇主认证模块,支付模块等等健全的web网站功能,所述私有云web供需平台,跟公有云平台一样,都是采用网络编程技术实现的,与公有云web平台不同的是私有云web平台是为各个企业定制的网站,该平台只能由通过认证的企业才能登录并发布需求任务,发布的任务在私有云平台和公有云平台同时显示,私有云平台只能发布需求,不能接收任务,私有云平台发布任务,接受任务,互相评价,驳回功能,验收功能等功能都是通过api接口的方式与公有云平台连接在一起。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基于广域网,网络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互的,苏云智造网站作为一个总站,里面就包含了公有云供需平台,当雇主在私有云供需平台发布任务时,前提必须要通过企业认证,系统就会自动在公有云服务器中创建了与该用户相关联的任务目录,相当于该企业的工作空间,同时也会把启动该任务相关应用软件的用户名和密码加密写进了任务关联的数据表中,下面就是一个或多个创客来报名该任务,雇主可以查看他们的相关资质,择优选择一个创客来完成该任务。然后创客就可以启动虚拟桌面的软件了,这样的好处是该任务相关的稿件都是属于雇主的,创客无法保存,只能在虚拟工作环境中提交工作任务,也只有雇主才能通过认证,获得该任务的相关稿件,体现了保密性,唯一性,专利性。在私有云平台中,虚拟工作站服务器都是在签约企业那里,本发明只是提供了部分通信功能,当签约企业在私有云平台中发布了一个任务,就会同步到公有云平台中,当满足报名人数时,系统会自动发送站内信给私有云雇主,或者雇主提前选定创客,当雇主选定时,系统会自动创建一个工作目录和启动应用的账号(工业云环境中)。(工业云指的就是安装工业软件的系统),里面包含了用户认证,启动功能,退出用户等等,创客通过公有云打开应用软件,完成工作后,在应用软件中点击提交按钮,这时系统就会把该任务的稿件复制到雇主的私有的盘符中,雇主通过私有云平台打开应用进行验收,如果验收通过了,雇主必须要去web网站中点击验收通过,这时整个工作流程才算基本完成,而创客也就无法再次访问该任务相关的工具软件,系统自动注销了本次任务所分配给创客的账号。

工作原理,参见图2,关于启动任务关联的设计工具的大概流程:用户点击页面启动按钮,后台逻辑判断该任务为哪一种任务,假如是公有云发布的任务,还要判断该用户是雇主还是创客,如是创客启动该任务的设计工具,则从task_cloud_extra数据表里获得登录工业云的用户名和密码,然后把相关需要发送的信息发送给mq消息服务器,再转发给工业云服务器进行用户身份验证,最后打开相应的设计软件。假如是雇主启动设计工具就是从cda_users表中获取用户名和密码,这个用户名和密码是必须通过实名认证或企业认证获得的,后台运维人员手动分配。然后也是发送相关信息到mq服务器,再转发给工业云打开相关设计软件。回到判断任务类型开始,假如是私有云平台发布的任务,用户只能在私有云平台打开设计软件,从task_cloud_extra数据表里获得登录工业云的用户名和密码,再从enterprise_cloud获取企业认证时后台运维人员分配的账号,通过账号登录私有云工业云平台打开设计软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替代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