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本地化建筑集控采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69095发布日期:2018-09-29 04:02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本地化建筑集控采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既存建筑的检测与鉴定是既存建筑改造的前提条件,既存建筑物可靠性的评定是关系到使用、安全和经济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我国现有建筑物,有的已超过预定的使用年限,有的建筑质量不高,潜伏的安全危险比较大,因此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可靠性鉴定,通过质量检测评价,予以及时改造或者加固补强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监测平台采用的都是c/s架构,即对采集端(client)的数据不作处理直接向s端(server)发送。这种情况下,即使当前被监测的建筑处于健康状态时仍进行数据传输,很大程度上造成通信信道繁忙,且数据包大小不做区分,造成通信能源的大幅度耗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本地化建筑集控采集方法及系统,通过对数据包大小进行区分,采用4glte及nb-lot网络方式同时协作进行数据的传输,既能达到快速传输数据的要求也可以最大化节约通信能源,真正实现提速降本功能。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新型本地化建筑集控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采用传感器采集建筑物的性能参数;

s02:将采集到的建筑物的性能参数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实时记录和储存至本地缓存队列中;

s03:对建筑物的性能参数进行温度补差校准,并分析储存在本地缓存队列中数据的采集规则及采集对应数据所使用的传感器类型;

s04:将经过分析后的本地缓存队列中的数据进行本地化运算处理,形成目标数据;

s05:判断目标数据是否为大交换数据?

若是,则采用4glte将目标数据上传至建筑安全监控云平台,同时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建筑物的性能参数原始数据压缩,上传至日志服务器备查;

若不是,则采用nb-lot网络将目标数据上传至建筑安全监控云平台;

s06:建筑安全监控云平台接收传输过来的目标数据。

优选的,步骤s01所述的建筑物的性能参数包括裂缝性能参数、倾斜度参数、水平位移参数、垂直沉降性能参数和压力应变参数。

优选的,步骤s01所述的传感器对建筑物的性能参数采集方法包括光栅或振弦激励方式。

采用光栅原理采集方法类的传感器包括裂缝针;

采用振弦激励原理采集方法类的传感器包括垂直水准仪,并进一步通过调试解调方式将振弦产生的电压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

优选的,步骤s05所述目标数据是否为大交换数据判断方法为:当传输的目标数据大小>1kb时定义为大交换数据,当传输的目标数据大小≤1kb时定义为小交换数据。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该划分标准可以任意设置调整。

优选的,步骤s05所述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建筑物的性能参数原始数据压缩方法为:采用mzip算法以周为单位进行压缩。

所述mzip算法规则为:将本地化传感器多次采集的数据形成多批量数据记录,到达数据传输的条件时算法将记录进行结构化相似度分析,形成描述化结构信息。如相邻n条记录一致的采用时间区间、间隔、数据和内容描述为产生数据,再将关系数据字典加入信息头。完成后使用mzip算法对目标数据进行字符级压缩并产出目标产生物数据。

进一步,提供一种新型本地化建筑集控采集系统,包括:

建筑物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传感器对建筑物的性能参数进行采集;

集控模块,将采集到的建筑物的性能参数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实时记录和储存至本地缓存队列中;

温度补差校准模块,对建筑物的性能参数进行温度补差校准;

数据分析模块,分析储存在本地缓存队列中数据的采集规则及采集对应数据所使用的传感器类型;

数据本地化运算处理模块,将经过分析后的本地缓存队列中的数据进行本地化运算处理,形成目标数据;

数据传输方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目标数据是否为大交换数据;并根据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建筑安全监控云平台,用于接收传输过来的目标数据。

优选的,所述建筑物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建筑物性能参数包括裂缝性能参数、倾斜度参数、水平位移参数、垂直沉降性能参数和压力应变参数。

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方式判断模块中数据传输方式包括4glte和nb-lot网络方式,当目标数据为大数据时,采用4glte方式将目标数据传输至建筑安全监控云平台;当目标数据为小数据时,采用nb-lot网络方式将目标数据传输至建筑安全监控云平台。

优选的,当传输的目标数据大小>1kb时定义为大交换数据,当传输的目标数据大小≤1kb时定义为小交换数据。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本地化建筑集控采集方法,通过传感器对建筑可靠性性能参数数据的采集,温度补差,本地化处理运算后形成目标数据,通过对目标数据大小的划分,将大数据通信传输采用4glte方式传递至建筑安全监控云平台,将小数据通信传输采用nb-lot网络方式传递至建筑安全监控云平台,可以实现数据传输时,大数据包的快速传输,避免通信信道繁忙及小数据包的低成本传输,避免通信能源的不必要浪费,为建筑检测通信传输提供一种性能最优的传输模式,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与该新型本地化建筑集控采集方法对应的系统,整个发明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率,可以为建筑检测领域带来一种性价比优良的检测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新型本地化建筑集控采集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新型本地化建筑集控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采用传感器采集建筑物的裂缝性能参数、倾斜度参数、水平位移参数、垂直沉降性能参数和压力应变参数;

s02:将采集到的建筑物的性能参数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实时记录和储存至本地缓存队列中;

s03:对建筑物的性能参数进行温度补差校准,并分析储存在本地缓存队列中数据的采集规则及采集对应数据所使用的传感器类型;

比如以传感器采集的裂缝性能参数经过温度补差校准计算方式如下:

裂缝性能参数;如下式所示:

s=(r1-r0)×g+(t1-t0)×k

s是裂缝性能参数

r1是当前读数

r0是初始读数

g是率定系数

t1是当前温度

t0是初始温度

k是温度系数(由率定表给出)

倾斜仪的水平位移参数;如下式所示:

d(mm)=g×l×(r1–r0)

d是相对于测斜仪长度l时的垂直偏移量(mm);

g是仪器系数,由设备的率定表提供;

l是单支传感器组成的测斜仪长度;

r1是当前传感器的读数

r0是初始传感器的读数

压力应变参数;如下式所示:

ε=k×(fi2–f02)+kt×(ti–t0)

ε是振弦式应变计发生的应变;

k是振弦应变计的灵敏系数;

fi是振弦式应变计在i时刻下的频率值,单位hz

f0是振弦式应变计在初始状态的基准频率值,单位hz

kt是振弦式应变计应变与温度的关系系数,1/℃

ti是检测时的温度℃

t0出厂检测标定时的温度

s04:将经过分析后的本地缓存队列中的数据进行本地化运算处理,形成目标数据;

单个数据记录的大小会在60-200byte左右,一般5个传感器在2分钟的数据记录累加的情况下,形成大数据(约在10mb左右),如传感器变化值无较大变化的情况下经mzip算法处理目标数据在900byte左右。

s05:判断目标数据是否大于1kb?

若是,则采用4glte将目标数据采用mzip算法以周为单位进行压缩上传至建筑安全监控云平台,同时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建筑物的性能参数原始数据压缩,上传至日志服务器备查;

若不是,则采用nb-lot网络将目标数据采用mzip算法以周为单位进行压缩上传至建筑安全监控云平台;

s06:建筑安全监控云平台接收传输过来的目标数据。

其中,步骤s01所述的传感器对建筑物的性能参数采用振弦激励方式进行数据的采集。

进一步,提供一种与新型本地化建筑集控采集方法对应的新型本地化建筑集控采集系统,包括:

建筑物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传感器对建筑物的裂缝性能参数、倾斜度参数、水平位移参数、垂直沉降性能和压力应变参数进行采集;

集控模块,将采集到的建筑物的性能参数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实时记录和储存至本地缓存队列中;

温度补差校准模块,对建筑物的性能参数进行温度补差校准;

数据分析模块,分析储存在本地缓存队列中数据的采集规则及采集对应数据所使用的传感器类型;

数据本地化运算处理模块,将经过分析后的本地缓存队列中的数据进行本地化运算处理,形成目标数据;

数据传输方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目标数据是否为大交换数据;并根据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当目标数据大小>1kb时为大交换数,≤1kb时为小交换数据;

建筑安全监控云平台,用于接收传输过来的目标数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