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同步通信的一种两线实现装置及采用该装置实现双向同步通信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01100发布日期:2018-10-19 19:5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话机及其手柄间的双向同步通信装置及方法,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双向同步通信的一种两线实现装置及采用该装置实现双向同步通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双拨号电话机手柄多数是专用拨号电路设计,手柄拨号电路做拨号用,座机MCU起主控作用,手柄和座机电路不是一体的,增加其它功能需要从座机增加到手柄的连线,重新制作手柄线,手柄线芯数多,使用不方便,功能扩展性不强。现有方案采用的电路手柄和座机连接需要6条连线,除了相同的2条线路外,还需要连接静噪线,忙音检测线,开挂机控制线,手柄拨号芯片控制线,而且控制电路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同步通信的一种两线实现方式,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双向同步通信的一种两线实现装置,包括手柄主控MCU(9N1)和座机主控MCU(2N1),手柄主控MCU的15号引脚通过手柄线与座机主控MCU的6号引脚连接,手柄主控MCU的15号引脚与座机主控MCU的6号引脚之间的手柄线上设置第四电阻(9R42),手柄主控MCU的15号引脚上连接有第八电容(9C21),手柄主控MCU的16号引脚通过手柄线与座机主控MCU的7号引脚连接,手柄主控MCU的16号引脚与座机主控MCU的7号引脚之间的手柄线上设置第一电阻(9R41),座机主控MCU的7号引脚上连接有第三电容(C(RX)),第一电阻(9R41)连接第三电容(C(RX)),座机主控MCU的21号引脚连接第四电容(2C10)和第一晶振(G1),第一晶振(G1)的一端与座机主控MCU的21号引脚配合,第一晶振(G1)另一端连接座机主控MCU的20号引脚和第五电容(2C11),第五电容(2C11)的一端与第一晶振(G1)配合,第五电容(2C11)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2C10)连接,第五电容(2C11)和第四电容(2C10)连接后与座机主控MCU的13号引脚连接并接地,座机主控MCU的19号引脚连接第二电阻(2R33)和第六电容(2C13),第二电阻(2R33)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2C12),第六电容(2C13)和第七电容(2C12)的一端均与座机主控MCU的13号引脚连接,第三电容(C(RX))的一端与座机主控MCU的13号引脚连接,手柄主控MCU的15号引脚连接第四电阻(9R42)和第八电容(9C21),第四电阻(9R42)的一端连接座机主控MCU的6号引脚,手柄主控MCU的14号引脚连接第二晶振(G2)和第九电容(9C10),第九电容(9C10)的一端分别与第八电容(9C21)、接地端和第十电容(9C11)连接,第二晶振(G2)的一端和第十电容(9C11)的一端均与手柄主控MCU的13号引脚连接。

手柄主控MCU(9N1)和座机主控MCU(2N1)与其余外部电路可采用以下结构连接:手柄主控MCU的1号引脚与手柄忙音检测电路(BUSY1)连接,手柄主控MCU的2-7号引脚连接手柄部分的键盘(K1),手柄主控MCU的8号VSS引脚接地,手柄主控MCU的9和10号引脚与手柄的音量控制电路(V1)连接,手柄主控MCU的11号引脚与手柄复位控制电路(RESET1)连接,手柄主控MCU的12号VDD引脚是VDD脚,连接第一电容(9C12)、第二电容(9C13)、稳压管(9Z1),第一电容(9C12)、第二电容(9C13)和稳压管(9Z1)的负极端接地,手柄主控MCU的13和14号引脚连接谐振器(G2),为手柄主控MCU提供时钟信号,手柄MCU的17号TMUTE和18号RMUTE引脚分别是手柄通话时的发送和接收控制输出脚,座机主控MCU的1-4号引脚以及9-12号引脚连接座机的键盘(K2),座机主控MCU的5号SDA引脚外接EEPROM,座机主控MCU的8号引脚是线路控制输出端,控制话机的开机和挂机动作,座机主控MCU的13号VSS引脚接地,座机主控MCU的15号XMUTE引脚是座机通话的静噪输出脚,座机主控MCU的16号RDET引脚是振铃检测脚,座机主控MCU的17号引脚与座机复位控制电路(RESET2)连接,座机主控MCU的18号VDD引脚与VDD电源连接,座机主控MCU的19号XC引脚是升频滤波脚,连接第二电阻(2R33)和第六电容(2C13),第二电阻(2R33)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2C12),第六电容(2C13)和第七电容(2C12)的另一端接地,座机主控MCU的20号X1和21号X2引脚分别连接谐振器G1和第四电容(2C10)和第五电容(2C11)与座机主控MCU内部振荡器构成震荡电路,为座机MCU提供时钟信号,座机主控MCU的22和23号引脚连接座机的音量控制电路(V2),座机主控MCU的24号DTMF引脚是拨号双音频信号输出脚,输出的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发送的线路,座机主控MCU的25号HKS引脚是叉簧检测脚,检测叉簧的开挂机状态,座机主控MCU的26号DTMFI引脚是线路信号检测脚,编程信号的输入脚,座机主控MCU的27号HOLD引脚是保持触发输出脚,触发控制外面的保持电路,座机主控MCU的28号引脚连接座机忙音检测电路(BUSY2),检测免提通话时的忙音信号,座机主控MCU的28号引脚上连接有上拉电阻(2R32),上拉电阻(2R32)的一端连接VDD电源。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电阻(9R41)的电阻值为1k,第四电阻(9R42)的电阻值为1k,第八电容(9C21)的电容值为1000pF,第九电容(9C10)的电容值为30pF,第十电容(9C11)的电容值为30pF,第一电容(9C12)的电容值为100μF,第二电容(9C13)的电容值为100000pF,稳压管(9Z1)的型号为2CW390,第二晶振(G2)的频率为3.58MH。

双向同步通信的一种两线实现装置实现双向同步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手柄主控MCU有数据发送时,首先检测到手柄主控MCU第15脚的RX1为高电平,通过I/O端口置低手柄主控MCU第16脚的TX2线电平,并等待座机主控MCU的响应,若在t0时间内即收到低电平响应,判断为冲突,先接收数据后再发送;

第二步:座机主控MCU检测到座机主控MCU第7脚的RX2端口电平变低时,唤醒座机主控MCU,做t0时间的等待(预防冲突的发生和导线传输延时),准备好接收数据,置低TX1(2N1第6脚)脚响应手柄主控MCU的发送请求。

第三步:手柄主控MCU在t1时间内收到座机的响应后,开始数据的传送,以8位数据为例,以下用bit0至bit7分别代表第一位数据至第八位数据,首先从bit0开始,根据bit0的数据置高或置低手柄主控MCU第16脚的TX2;在此定义首位数据bit0固定为0,作为起始位,所以TX2已准备好数据;

第四步:座机主控MCU在置低TX1(2N1第6脚)线电平t3时间后,读取座机主控MCU第7脚的RX2的bit0数据并存储后,置高TX1(2N1第6脚)线电平;

第五步:手柄主控MCU检测到手柄主控MCU第15脚的RX1线高电平后,在t3时间内将bit1放到手柄主控MCU第16脚的TX2线上,一般是在t3/2的时间内放数据,以使数据线稳定;

第六步:座机主控MCU等待t3时间后,置低TX1(2N1第6脚)线;

重复第四步操作,座机在置低TX1(2N1第6脚)线电平t3时间后,读取手柄主控MCU第15脚的RX1线电平并存储后,置高TX1(2N1第6脚)线电平,完成第一位数据的传送;后面重复第四步至第六步的操作完成剩余位数据的传送,最后一位时等待t3时间后TX1不置低;

第七步:在完成最后一位数据的读取后,座机主控MCU的TX1(2N1第6脚)为高电平,手柄主控MCU第16脚的TX2电平根据数据位bit7确定,在此最后一位bit7固定为1,作为结束位,所以完成数据传送后TX1(2N1第6脚)和手柄主控MCU第16脚的TX2线都为高电平,是待机状态。

第八步:为防止最后一位bit7为低电平时,造成座机主控MCU进入新一轮的接收操作,座机主控MCU在bit7接收完成后等待t3时间后,再进入待机状态;手柄主控MCU在完成bit7的发送后,检测的TX1(2N1第6脚)变为高电平时,应在t3一半时间内恢复高电平,t1>t3>t0,预留传送延时时间。

当座机需要发送数据到手柄时,发送方式与手柄相同,仅是将收发双方倒过来即可,不同的是座机可以通过通讯能否建立判断手柄是否存在:座机(主控方)准备好数据,置低TX1(2N1第6脚),接收方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检测到TX1(2N1第6脚)置低后唤醒MCU并在一定时间(t0-t1)内回应,将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置低一个时钟周期,座机收到手柄MCU的置低信号后,开始数据传送,如果在一定时间内t1内没有收到手柄的回应,认为手柄不存在(座机设置为普通话机模式);如果座机(主控方)在指定时间内接收到手柄MCU发过来的响应后,将准备好的第1位数据放到TX1(2N1第6脚)线上,手柄MCU通过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进行接收保存,然后置高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脚电平(上升沿读取),在手柄MCU等待一个约定的时间t3后将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置低进行第2位数据传输,座机MCU检测到RX2(座机主控MCU第7脚)置低后,将数据放TX1(2N1第6脚)上,手柄MCU在等待t3时间后,再拉高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读取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的数据保存,依此类推,完成8位的数据传送,在最后一位数据时,手柄MCU在收完最后一位数据后置高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进行数据处理,在等待t3时间后再进行判断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的新数据传送的检测。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使用两条线路加两条通信传输线即可,使手柄和座机的连接线使用常用的4芯手柄绳即可,是手柄和座机协同控制,话机功能实现简单可靠,可扩展性强。座机可以通过判断通信能否建立,来判断话机是普通话机还是双拨号话机,实现普通话机和双拨号话机的程序兼容,当通信不能建立时,座机MCU工作在普通模式,能建立通信时,座机MCU工作在双拨号模式。因手柄挂机状态没有单独的供电电路,本发明还使用这两条通信线的高电平,在挂机状态下为手柄的MCU供电,手柄的MCU挂机状态下耗电很小,经过电容储能后,能满足几次小数据量的通信,实现挂机下控制座机开机,开机后,手柄MCU可以从线路取电,从而又省了一条手柄的电源线。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现双向同步通信的方法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双向同步通信的一种两线实现装置,包括手柄主控MCU(9N1)和座机主控MCU(2N1),手柄主控MCU的15号引脚通过手柄线与座机主控MCU的6号引脚连接,手柄主控MCU的15号引脚与座机主控MCU的6号引脚之间的手柄线上设置第四电阻(9R42),手柄主控MCU的15号引脚上连接有第八电容(9C21),手柄主控MCU的16号引脚通过手柄线与座机主控MCU的7号引脚连接,手柄主控MCU的16号引脚与座机主控MCU的7号引脚之间的手柄线上设置第一电阻(9R41),座机主控MCU的7号引脚上连接有第三电容(C(RX)),第一电阻(9R41)连接第三电容(C(RX)),座机主控MCU的21号引脚连接第四电容(2C10)和第一晶振(G1),第一晶振(G1)的一端与座机主控MCU的21号引脚配合,第一晶振(G1)另一端连接座机主控MCU的20号引脚和第五电容(2C11),第五电容(2C11)的一端与第一晶振(G1)配合,第五电容(2C11)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2C10)连接,第五电容(2C11)和第四电容(2C10)连接后与座机主控MCU的13号引脚连接并接地,座机主控MCU的19号引脚连接第二电阻(2R33)和第六电容(2C13),第二电阻(2R33)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2C12),第六电容(2C13)和第七电容(2C12)的一端均与座机主控MCU的13号引脚连接,第三电容(C(RX))的一端与座机主控MCU的13号引脚连接,手柄主控MCU的15号引脚连接第四电阻(9R42)和第八电容(9C21),第四电阻(9R42)的一端连接座机主控MCU的6号引脚,手柄主控MCU的14号引脚连接第二晶振(G2)和第九电容(9C10),第九电容(9C10)的一端分别与第八电容(9C21)、接地端和第十电容(9C11)连接,第二晶振(G2)的一端和第十电容(9C11)的一端均与手柄主控MCU的13号引脚连接。

本发明所述手柄主控MCU(9N1)和座机主控MCU(2N1)与其余外部电路可采用以下结构连接来实现话机的其余功能:手柄主控MCU的1号引脚与手柄忙音检测电路(BUSY1)连接,手柄主控MCU的2-7号引脚连接手柄部分的键盘(K1),手柄主控MCU的8号VSS引脚接地,手柄主控MCU的9和10号引脚与手柄的音量控制电路(V1)连接,手柄主控MCU的11号引脚与手柄复位控制电路(RESET1)连接,手柄主控MCU的12号VDD引脚是VDD脚,连接第一电容(9C12)、第二电容(9C13)、稳压管(9Z1),第一电容(9C12)、第二电容(9C13)和稳压管(9Z1)的负极端接地,手柄主控MCU的13和14号引脚连接谐振器(G2),为手柄主控MCU提供时钟信号,手柄MCU的17号TMUTE和18号RMUTE引脚分别是手柄通话时的发送和接收控制输出脚,座机主控MCU的1-4号引脚以及9-12号引脚连接座机的键盘(K2),座机主控MCU的5号SDA引脚外接EEPROM,座机主控MCU的8号引脚是线路控制输出端,控制话机的开机和挂机动作,座机主控MCU的13号VSS引脚接地,座机主控MCU的15号XMUTE引脚是座机通话的静噪输出脚,座机主控MCU的16号RDET引脚是振铃检测脚,座机主控MCU的17号引脚与座机复位控制电路(RESET2)连接,座机主控MCU的18号VDD引脚与VDD电源连接,座机主控MCU的19号XC引脚是升频滤波脚,连接第二电阻(2R33)和第六电容(2C13),第二电阻(2R33)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2C12),第六电容(2C13)和第七电容(2C12)的另一端接地,座机主控MCU的20号X1和21号X2引脚分别连接谐振器G1和第四电容(2C10)和第五电容(2C11)与座机主控MCU内部振荡器构成震荡电路,为座机MCU提供时钟信号,座机主控MCU的22和23号引脚连接座机的音量控制电路(V2),座机主控MCU的24号DTMF引脚是拨号双音频信号输出脚,输出的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发送的线路,座机主控MCU的25号HKS引脚是叉簧检测脚,检测叉簧的开挂机状态,座机主控MCU的26号DTMFI引脚是线路信号检测脚,编程信号的输入脚,座机主控MCU的27号HOLD引脚是保持触发输出脚,触发控制外面的保持电路,座机主控MCU的28号引脚连接座机忙音检测电路(BUSY2),检测免提通话时的忙音信号,座机主控MCU的28号引脚上连接有上拉电阻(2R32),上拉电阻(2R32)的一端连接VDD电源。

本发明所述电阻和电容的型号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中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第一电阻(9R41)的电阻值为1k,第四电阻(9R42)的电阻值为1k,第八电容(9C21)的电容值为1000pF,第九电容(9C10)的电容值为30pF,第十电容(9C11)的电容值为30pF,第一电容(9C12)的电容值为100μF,第二电容(9C13)的电容值为10000pF,稳压管(9Z1)的型号为2CW390,第二晶振(G2)的频率为3.58MHz。该方案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通讯环境的需求。

本发明所述手柄主控MCU可采用(HT48R06A-1) 芯片,座机主控MCU可采用 (HT95A10P) 芯片。

使用上述双向同步通信的一种两线实现装置实现双向同步通信的方法,步骤如下:

该通信方式,在手柄和话机之间采用手柄绳的两条线连接通信的双方,没有信息传送时,线路对地保持高电平,双方都可为主控方。

双向同步通信的一种两线实现装置实现双向同步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手柄主控MCU有数据发送时,首先检测到手柄主控MCU第15脚的RX1为高电平,通过I/O端口置低手柄主控MCU第16脚的TX2线电平,并等待座机主控MCU的响应,若在t0时间内即收到低电平响应,判断为冲突,先接收数据后再发送;

第二步:座机主控MCU检测到座机主控MCU第7脚的RX2端口电平变低时,唤醒座机主控MCU,做t0时间的等待(预防冲突的发生和导线传输延时),准备好接收数据,置低TX1(2N1第6脚)脚响应手柄主控MCU的发送请求。

第三步:手柄主控MCU在t1时间内收到座机的响应后,开始数据的传送,以8位数据为例,以下用bit0至bit7分别代表第一位数据至第八位数据,首先从bit0开始,根据bit0的数据置高或置低手柄主控MCU第16脚的TX2;在此定义首位数据bit0固定为0,作为起始位,所以TX2已准备好数据;

第四步:座机主控MCU在置低TX1(2N1第6脚)线电平t3时间后,读取座机主控MCU第7脚的RX2的bit0数据并存储后,置高TX1(2N1第6脚)线电平;

第五步:手柄主控MCU检测到手柄主控MCU第15脚的RX1线高电平后,在t3时间内将bit1放到手柄主控MCU第16脚的TX2线上,一般是在t3/2的时间内放数据,以使数据线稳定;

第六步:座机主控MCU等待t3时间后,置低TX1(2N1第6脚)线电平;

重复第四步操作,座机在置低TX1(2N1第6脚)线电平后t3时间后,读取手柄主控MCU第15脚的RX1线电平并存储后,置高TX1(2N1第6脚)线电平,完成第一位数据的传送;后面重复第四步至第六步的操作完成剩余位数据的传送,最后一位时等待t3时间后TX1不置低;

第七步:在完成最后一位数据的读取后,座机主控MCU的TX1(2N1第6脚)为高电平,手柄主控MCU第16脚的TX2电平根据数据位bit7确定,在此最后一位bit7固定为1,作为结束位,所以完成数据传送后TX1(2N1第6脚)和手柄主控MCU第16脚的TX2线都为高电平,是待机状态。

第八步:为防止最后一位bit7为低电平时,造成座机主控MCU进入新一轮的接收操作,座机主控MCU在bit7接收完成后等待t3时间后,再进入待机状态;手柄主控MCU在完成bit7的发送后,检测的TX1(2N1第6脚)变为高电平时,应在t3一半时间内恢复高电平,t1>t3>t0,预留传送延时时间。

当座机需要发送数据到手柄时,发送方式与手柄相同,仅是将收发双方倒过来即可,不同的是座机可以通过通讯能否建立判断手柄是否存在:座机(主控方)准备好数据,置低TX1(2N1第6脚),接收方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检测到TX1(2N1第6脚)置低后唤醒MCU并在一定时间(t0-t1)内回应,将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置低一个时钟周期,座机收到手柄MCU的置低信号后,开始数据传送,如果在一定时间内t1内没有收到手柄的回应,认为手柄不存在(座机设置为普通话机模式);如果座机(主控方)在指定时间内接收到手柄MCU发过来的响应后,将准备好的第1位数据放到TX1(2N1第6脚)线上,手柄MCU通过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进行接收保存,然后置高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脚电平(上升沿读取),在手柄MCU等待一个约定的时间t3后将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置低进行第2位数据传输,座机MCU检测到RX2(座机主控MCU第7脚)置低后,将数据放TX1(2N1第6脚)上,手柄MCU在等待t3时间后,再拉高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读取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的数据保存,依此类推,完成8位的数据传送,在最后一位数据时,手柄MCU在收完最后一位数据后置高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进行数据处理,在等待t3时间后再进行判断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的新数据传送的检测。

下面以t0=5 微秒、t1= 15 毫秒、t3= 100 微秒为例提供上述步骤的具体实施例:

以8位数据的发送为例:

第一步:座机MCU(以下简称座机)有数据发送时,首先检测RX2(座机主控MCU第7脚)为高电平时,通过I/O端口置低TX1(2N1第6脚)线电平,并等待手柄MCU(以下简称手柄)的响应。(如果在5 微秒时间内即收到低电平响应,判断为冲突,先接收数据后再发送。)

第二步:手柄检测到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端口电平变低时,唤醒手柄MCU,做5 微秒短时间的等待(预防冲突的发生和导线传输延时),准备好接收数据,置低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脚响应座机MCU的发送请求。

第三步:座机在5 微秒时间后收到手柄的响应后,开始数据的传送,首先从bit0开始,根据bit0的数据置高或置低TX1(2N1第6脚);本实例中定义首位数据bit0固定为0,作为起始位;

注:如果座机在15 毫秒时间内没有收到手柄的响应,判断手柄不存在。

第四步:手柄在置低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线电平100 微秒时间后,读取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的bit0数据并存储后,置高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线电平;

第五步:座机检测到RX2(座机主控MCU第7脚)线高电平后,在50微秒内将bit1的数据放到TX1(2N1第6脚)线上;

第六步:手柄等待100 微秒时间后,置低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线;

重复第四步操作,手柄在置低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线电平100 微秒时间后,读取RX2(座机主控MCU第7脚)线电平并存储后,置高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线电平并等待100 微秒时间后置低TX2,完成bit1的传送;后面重复第四步至第六步的操作完成剩余位数据的传送(最后一位时TX2等待100 微秒时间后不置低);

第七步:在完成最后一位数据的读取后,手柄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为高电平,座机TX1(2N1第6脚)电平根据数据位bit7确定;本实例中,最后一位bit7固定为1,作为结束位,所以完成数据传送后TX1(2N1第6脚)和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线都为高电平,是待机状态。

第八步:为防止最后一位bit7为低电平时,造成手柄进入新一轮的接收操作,手柄在bit7接收完成后等待100 微秒时间后,再进入待机状态;座机在完成bit7的发送后,检测的TX1(2N1第6脚)变为高电平时,应在100 微秒一半时间内恢复高电平,预留传送延时时间。

当座机需要发送数据到手柄时,发送方式与手柄相同,仅是将收发双方倒过来即可,不同的是座机可以通过通讯能否建立判断手柄是否存在:座机(主控方)准备好数据,置低TX1(2N1第6脚),接收方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检测到TX1(2N1第6脚)置低后唤醒MCU并在一定时间(5微秒-15 毫秒)内回应,将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置低一个时钟周期,座机收到手柄MCU的置低信号后,开始数据传送,如果在一定时间内15 毫秒内没有收到手柄的回应,认为手柄不存在(座机设置为普通话机模式);如果座机(主控方)在指定时间内接收到手柄MCU发过来的响应后,将准备好的第1位数据放到TX1(2N1第6脚)线上,手柄MCU通过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进行接收保存,然后置高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脚电平(上升沿读取),在手柄MCU等待一个约定的时间100 微秒后将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置低进行第2位数据传输,座机MCU检测到RX2(座机主控MCU第7脚)置低后,将数据放TX1(2N1第6脚)上,手柄MCU在等待100 微秒时间后,再拉高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读取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的数据保存,依此类推,完成8位的数据传送,在最后一位数据时,手柄MCU在收完最后一位数据后置高TX2(手柄主控MCU第16脚),进行数据处理,在等待100 微秒时间后再进行判断RX1(手柄主控MCU第15脚)的新数据传送的检测。

双方约定数据的位数可以不同,本产品座机发送的是8位(6位有效)数据,手柄发送的是8位(6位有效)数据,约定的通信周期可以不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