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处理图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64723发布日期:2018-11-24 12:3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处理图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如电视机在输出图像时具有一定的信号输出范围,仅能够正常输出在该信号输出范围内的信号,当输出的图像中包含超范围超黑信号或超白信号时,将不能够在屏幕上正常显示。

现有技术当中,在处理超黑信号和超白信号时,通常需要向用户指明当前画面包含了超黑或超白信号(比如片源有注明),然后通过用户手动进行调节,进而在屏幕上正常显示。

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片源中并没有对超黑信号或超白信号的标注,此时用户只能够在觉察到画面饱和的时候,才试着去手动调整;另外即便是手动调整后能够显示超黑信号和超白信号,但是对于正常输出范围内的信号则又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不能够正常显示出。因此,这种方法不仅不够智能、效率低下,且不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处理图像的方法,能够自动将非标准图像转化为标准图像输出,无需用户手动调节,从而提升电子设备输出图像的效果,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处理图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待处理图像,判断所述待处理图像是否为非标准图像;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是时,自动将非标准图像的所述待处理图像转化为适应所述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的标准图像;输出所述标准图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接,其中,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处理图像程序,当所述处理图像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调用时,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接收待处理图像,判断所述待处理图像是否为非标准图像;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是时,自动将非标准图像的所述待处理图像转化为适应所述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的标准图像;输出所述标准图像。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电子设备处理图像的方法包括:接收待处理图像,判断待处理图像是否为非标准图像;在判断结果为是时,自动将非标准图像的待处理图像转化为适应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的标准图像;输出该标准图像。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中电子设备在处理图像时,能够将不能正常输出的非标准图像自动转化为标准图像从而正常输出,无需用户手动调节,从而提升电子设备输出图像的效果,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处理图像的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步骤s11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步骤s113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步骤s12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步骤s121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步骤s122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步骤s1221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图6中步骤s1223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介绍本申请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的现有技术。

现代彩色电视系统通常采用ycbcr颜色空间来接收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其中,亮度信号y正常的信号范围是64~940,也就是说,电视机所能够输出的y信号的信号输出范围是64~940,小于该范围的信号0~63为超黑信号,大于该范围的信号941~1023为超白信号。超出正常信号范围的超黑信号和超白信号将不能够通过该电视机正常输出。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超黑信号和超白信号可以被其它位于该信号输出范围之内的信号所取代进而将取代信号输出。例如,在处理0~63范围内的超黑信号时,可将对应的超黑信号都作为信号64输出,在处理941~1023范围内的超白信号时,可将对应的超白信号都作为信号940输出。显然,这样的输出方式会使得通过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所显示的图像与真实图像有所偏离,从而导致显示质量下降,影响用户的视觉感受。

当前,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时,厂商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设置处理超黑信号和超白信号的按键,在图像中有超黑信号或者超白信号需要输出时,通过操控该按键来切换电视机的信号输出范围,以将超黑信号或超白信号正常输出。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只有在知道当前画面中包含有超黑信号或超白信号时(例如片源中有注明)才会主动使用遥控器进行调整,然而,在实际情况当中,往往很多片源中是没有进行标注的,此时用户便不能够及时进行调整。

另外,即便是用户及时进行了调整,此时电视机的正常信号输出范围已发生改变,但是,由于电子设备的正常的信号输出范围是64~940,此时,64对应显示屏的最暗,940则对应显示屏的最亮。如果通过用户手动调节后显示屏显示了超黑信号和超白信号,例如将电视机的信号输出范围调整至0~1023,此时,0对应显示屏的最暗,1023对应显示屏的最亮,此时,若在信号处于正常的信号范围64~940时,64将不能够使得屏幕显示最暗,940也不能够将屏幕显示最亮,此时,还需要通过遥控器进行再次调节,将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调整回原来的64~940,才能获得最佳显示效果,在不能够及时调回的情况下,仍然会对显示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并且,显然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方法会为用户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处理图像的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本申请中电子设备能够对图像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后通过显示屏输出。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是电视机、显示器以及其它具有上述功能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中以彩色电视机所采用的ycbcr颜色空间接收亮度信号为例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仅以此为例,但电子设备并不限定于电视机,颜色空间也不限定于ycbcr颜色空间,例如还可以是rgb、cmy、hsv、his等颜色空间等。

本申请电子设备处理图像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11:接收待处理图像,判断待处理图像是否为非标准图像;

待处理图像是指电子设备本地存储的,或者从外界接收的,用以在经过该电子设备处理后输出的图像。具体地,待处理图像可以是静态的、单一的图像,也可以是视频文件当中的帧图。

非标准图像是相对于电子设备正常输出的信号范围而言。如上所述,电子设备在输出图像时具有一信号输出范围,待处理图像中处于该信号输出范围64~940之内的信号都能够正常输出,而待处理图像中若存在位于该信号输出范围之外的信号,如超黑信号、超白信号等以使得这些信号将不能够被电子设备正常输出,此时可认为该待处理图像为非标准图像。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可通过判断待处理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上述处于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之外的信号,在包含时,则可认定为该待处理图像为非标准图像;或者还可以通过判断待处理图像中超出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之外的信号所占的比例是否超过一定的数值,在超出时可认定为该待处理图像为非标准图像。当然,在其它应用场景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判断方法。

具体地,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11进一步包括:

步骤s111:接收待处理图像,分析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像素的数据信号;

容易理解地,待处理图像中包含有多个像素,每个像素携带有数据信号,其中每个像素的y信号均位于全域信号范围0~1023之内。

电子设备在接收到待处理图像后,可分析图像中的各个像素从而得出各个像素的数据信号,如各个像素的数据信号所处的范围。

步骤s112:根据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像素的数据信号,判断待处理图像是否包含非标准信号;

电子设备在根据图像中各个像素从而得出各个像素的数据信号之后,可根据各个像素的数据信号是否有处于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之外的情况。

通常,在待处理图像中各个像素的数据信号均处于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之内时,可认定该待处理图像不包含非标准信号而为标准图像,能够在无其它额外处理的情况下通过电子设备正常输出;而在待处理图像中有像素的数据信号处于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之外时,可进一步分析该处于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之外的像素,以判断该待处理图像是否为非标准图像。

步骤s113:在待处理图像包含非标准信号时,进一步根据非标准信号而判断待处理图像是否为非标准图像。

经过上述分析判断,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在待处理图像包含非标准信号时,可据此判断为该待处理图像为非标准图像。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信号线、传输过程、周围环境等的干扰,从而造成误判的情况发生。为了提升判断的精度,可以在上述判断得出待处理图像包含非标准信号时,进一步根据非标准信号的像素数量所占的比例去判断该待处理图像是否为非标准图像。

具体地,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113进一步包括:

步骤s1131:在待处理图像包含非标准信号时,统计待处理图像中像素的总数量,以及非标准信号的像素的数量;

其中,待处理图像中像素的总数量往往是确定的。以dvd播放影片为例,信号通过hdmi接入到电视机中,其中dvd发出的信号分辨率为1920*1080p,此时,待处理图像中像素的总数量即为1920*1080=2073600。

非标准信号的像素的数量即位于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以外的像素的数量,在上述彩色电视系统中,则是位于0~63范围内或位于941~1023范围内的像素的数量。其中,非标准信号的像素的数量则需要电子设备进行统计。

在本实施例中,统计得到位于0~63范围内的像素的数量为62249个,在941~1023范围内的像素数量为0个。

步骤s1132:计算非标准信号的像素的数量与待处理图像中像素的总数量的比值,并根据比值判断待处理图像是否为非标准图像。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可预先设置一阈值,该阈值代表电子设备在分析待处理图像中的像素的数据信号时因受到干扰所带来的误差。

在计算得到非标准信号的像素的数量与待处理图像中像素的总数量的比值后,可将该比值与预先设置的阈值进行对比,在比值大于该阈值时,可以认定为在排除外界干扰后仍然有非标准信号的像素,此时即可进一步认定为该待处理图像为非标准图像;而在比值小于该阈值时,由于在干扰误差的范围之内,因而可认定为所检测到的非标准信号是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从而不认定该待处理图像为非标准图像。

需要指出的是,该预先设置的阈值可根据大量测试后得出,例如在本应用例中,该阈值为1%。

上述在得到待处理图像中像素的总数量,以及非标准信号的像素的总数量之后,可以得出非标准信号的像素的数量与待处理图像中像素的总数量的比值为62249/2073600≈3%>1%,因此,本应用例中可以认定该待处理图像为非标准图像。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判断方法,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12:在判断结果为是时,自动将非标准图像的待处理图像转化为适应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的标准图像;

由于非标准图像的待处理图像中包含有超出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的信号,从而不能够正常输出,会影响待处理图像的显示效果。本申请中,在判断出待处理图像为非标准图像时,自动将待处理图像转化为适应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的标准图像,这样便能够将非标准图像通过电子设备正常输出,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

具体地,在转化时,可通过将非标准图像中的所有信号都通过一定的手段转化为处于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内的信号,即如上所述的电视机中,可将位于0~63范围内的超黑信号和位于941~1023范围内的超白信号以及位于64~940范围内的能够正常输出的信号均转化为处于64~940范围内,从而可以将该非标准图像中的信号全部显示出来,从而使得图像显示更加真实、饱满,提高显示质量。

其中,具体的转化方法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请参阅图4,步骤s12进一步包括:

步骤s121:根据待处理图像的非标准信号而判断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

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是指待处理图像中所有信号所处的信号区间范围。具体地,该信号区间范围可以为电子设备所认定的范围。

如应用例中,ycbcr颜色空间中电视机能够输出的y信号的64~940信号范围,而待处理图像中位于0~63的信号范围的像素为62249个,在941~1023范围内的像素数量为0个,此时,该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可以认定为0~940。当然,这仅仅是大致范围,例如,在0~63的信号范围内,可能部分信号区间内没有像素存在,如0~31范围内没有像素存在,此时,可以进一步缩小上述范围,以提高精确度。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请参阅图5,步骤s121进一步包括:

步骤s1211:判断待处理图像是否包含超黑信号和/或超白信号;

本申请中,待处理图像中的非标准信号包括超黑信号和超白信号两种,那么在该待处理图像中不包含超黑信号和超白信号中的任一种时,该待处理图像不包含非标准信号。

本应用例中,可以判断待处理图像是否有处于0~63和941~1023之间的信号,在有处于两个范围中的信号时,即该待处理图像包含有超黑信号和/或超白信号。

步骤s1212:在待处理图像包含超黑信号时,获取超黑信号的最小值所在的第一信号子区间,和/或在待处理图像包含超白信号时,获取超白信号的最大值所在的第二信号子区间;

由于超黑信号和超白信号均处在一定的范围当中,若直接使用该范围来确定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确定的精度,为了提高图像处理的精度,以及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本申请中将超黑信号范围以及超白信号范围进一步进行细分,以得到对应的第一信号子区间和第二信号子区间,以根据第一信号子区间和第二信号子区间来确定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

在本应用例中,可将0~63、941~1023划分为不同的子区间,例如将0~63划分为0~31和32~63两个子区间,而将941~1023划分为941~972和973~1023两个子区间。

另外,本申请在获取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时,由于超黑信号对应全域信号范围内较小的信号,在判断时可直接获取最小的超黑信号对应的子区间。

例如,在待处理图像在子区间32~63存在有对应的像素,而在子区间0~31不存在对应的像素时,则可根据子区间32~63对应的范围获取该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此时,子区间32~63为超黑信号的最小值所在的第一信号子区间。在待处理图像在子区间0~31存在有对应的像素,而在子区间32~63不存在对应的像素时,则可根据子区间0~31对应的范围获取该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此时,子区间0~31为超黑信号的最小值所在的第一信号子区间,无需再查找在子区间32~63中是否存在对应的像素。

相反地,在获取超白信号对应的子区间时,可直接获取最大的超白信号对应的子区间即可,方法与上述超黑信号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1213:根据第一信号子区间和/或第二信号子区间而得到覆盖第一信号子区间和/或第二信号子区间的连续信号区间范围,作为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

本申请中所获取的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为待处理图像的信号所处的真实范围,该范围具体为覆盖上述第一信号子区间和/或第二信号子区间以及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的连续范围。

例如,在待处理图像在第一信号子区间0~31和32~63均存在有对应的像素,而在第二信号子区间941~972和973~1023不存在对应的像素时,则第一信号子区间为0~63,无第二信号子区间,此时,该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即为0~940,该范围覆盖第一信号子区间和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

又例如,在待处理图像在子区间0~31存在有对应的像素,而在子区间32~63、子区间941~972和子区间973~1023均不存在对应的像素时,则第一信号子区间同样为0~63,该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即为0~940。

本实施方式中,在获取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时,仅需要获取超黑信号的最小值所在的第一信号子区间,和/或超白信号的最大值所在的第二信号子区间即可,而无需逐一获取所有超黑信号和/或超白信号所在的子区间,从而能够减少电子设备处理的数据量,提升处理速度;同时,将超黑信号的信号范围和超白信号的信号范围进一步进行细分,能够提高待处理图像所处的信号区间范围的精度,从而提高图像的显示效果。

步骤s122:根据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按照预设规则将待处理图像处理成处于标准信号区间范围内的标准图像。

其中,预设规则是指预先设置的,将非标准图像的待处理图像的信号所处的真实范围转化为处于标准信号区间范围内的标准图像所采用的方法。

其中,请参阅图6,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122进一步包括:

步骤s1221:根据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以及全域信号范围,获取预增益因子以及预抵消参数;

其中预增益因子和预抵消参数是用来将待处理图像的信号区间范围转化为全域信号范围的参数,电子设备能够根据所得到的预增益因子和预抵消参数将待处理图像中的信号逐一转化为对应全域信号范围的信号。

具体地,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1221进一步包括:

步骤s12211:获取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的最大信号、最小信号及全域信号范围的最大信号、最小信号;

其中,在步骤s1213中可以获取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从而能够得到对应的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的最大信号及最小信号。

如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为0~940,此时,该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的最大信号为max_data1=940、最小信号为min_data1=0。

而全域信号范围与电子设备所采用的颜色空间对应的范围相对应,采用不同的颜色空间可对应不同的全域信号范围,从而对应不同的全域信号范围的最大信号和最小信号。例如本应用例中,全域信号范围为0~1023,此时全域信号范围的最大信号max_data2=1023和最小信号min_data2=0。

步骤s12212:

利用得出预增益因子以及预抵消参数,其中,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的最大信号为max_data1、最小信号为min_data1,全域信号范围的最大信号为max_data2、最小信号为min_data2,预增益因子为preygain,预抵消参数为preyoffset。

在已知上述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的max_data1、min_data1以及全域信号范围的max_data2、min_data2后,根据上述公式,容易得出对应的预增益因子为preygain及预抵消参数为preyoffset。

步骤s1222:利用预增益因子和预抵消参数将待处理图像处理成处于全域信号范围的全域图像;

具体地,在获取上述预增益因子preygain和预抵消参数preyoffset后,可利用公式data2=(data1*preygain)-preyoffset将待处理图像转化为对应全域信号范围的全域图像。其中,data1为对应于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的信号,data2为data1经转化后对应于全域信号范围的信号。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非标准图像的待处理图像中包含超黑信号和超白信号,其中,超黑信号所在的第一信号子区间为0~31,超白信号所在的第二信号子区间为973~1023,那么该待处理图像所在的信号区间范围为0~1023,该信号区间范围与全域信号范围一致。此时,可以直接将待处理图像的原始信号作为处理后的对应于全域信号范围的信号,从而无需再进行计算,减轻电子设备的工作量,提升图像的处理速度。

步骤s1223:根据全域信号范围以及标准信号区间范围,获取后增益因子以及后抵消参数;

与上述预增益因子和预抵消参数类似,后增益因子和后抵消参数是用来将对应全域信号范围全域图像转化为对应标准信号区间范围的标准图像的参数,电子设备根据所得到的后增益因子和后抵消参数将待处理图像中的信号逐一转化为对应标准信号区间范围的信号。

具体地,请参阅图8,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1223进一步包括:

s12231:获取全域信号范围的最大信号、最小信号及标准信号区间范围的最大信号、最小信号;

其中,标准信号区间范围对应于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即标准图像所对应的信号范围。具体如上述的64~940,此时,该标准信号区间范围的最大信号为max_data3=940、最小信号为min_data3=64。

s12232:

利用得出后增益因子以及后抵消参数,其中,全域信号范围的最大信号为max_data2、最小信号为min_data2,标准信号区间范围的最大信号为max_data3、最小信号为min_data3,后增益因子为postygain、后抵消参数为postyoffset。

在已知全域信号范围的max_data2、min_data2以及标准信号区间范围的max_data3、min_data3以及后,根据上述公式,容易得出对应的后增益因子为postygain及后抵消参数为postyoffset。

步骤s1224:利用后增益因子和后抵消参数将待处理图像处理成处于标准信号区间范围的标准图像。

具体地,在获取上述后增益因子preygain和后抵消参数preyoffset后,可利用公式data3=(data2+postyoffset)*postygain将对应全域信号范围的全域图像转化为对应于标准信号区间的标准图像。其中,data2为对应于全域信号范围的信号,data3为data2经转化后对应于标准信号范围的信号。

步骤s13:输出标准图像。

本申请中,在将非标准图像的待处理图像转化为适应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出范围的标准图像后,该电子设备将该转化后的标准图像输出。

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中电子设备在处理图像时,能够将不能正常输出的非标准图像自动转化为标准图像从而正常输出,无需用户手动调节,从而提升电子设备输出图像的效果,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中,电子设备可以为电视机、显示器等具有图像处理能力的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和存储器12,处理器11与存储器12耦接,其中,存储器12内存储有处理图像程序,当处理图像程序被处理器11调用时,处理器1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图1-图8所示步骤,此处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所执行的步骤以及达到的技术效果与上述本申请电子设备处理图像的方法中的相同,相关详细内容请参阅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