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装置和包括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2011发布日期:2019-01-16 06:3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图像读取装置和包括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数码复印机和图像扫描器等的、扫描并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包括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数码复合机等上装载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存在具备原稿输送装置(automaticdocumentfeeder)的图像读取装置,所述原稿输送装置为了进行读取,将薄片体状的原稿依次送向原稿放置台(接触玻璃),并在读取结束后将原稿从原稿放置台上排出。在这样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可以使用如下的两种读取方式:在将读取模块固定在图像读取位置的状态下由原稿输送装置自动输送原稿并进行读取的纸张穿过方式;以及每当读取原稿时,通过开闭原稿按压部件,边一张一张更换原稿放置台上的原稿边使读取模块扫描移动来读取放置在原稿放置台上的原稿的原稿固定方式。

近年,在所述的纸张穿过方式中,在由原稿输送装置进行的1次原稿输送动作中分别使用不同的读取模块同时读取两面原稿的表面和背面的两面同时读取方式成为主流。读取两面原稿的背面的读取模块配置在原稿输送装置侧。此外,在原稿输送装置上设有盖部件,所述盖部件能使原稿输送通道的一部分开放,用于原稿的卡纸处理。

此外,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存在读取模块的初始设定和调整等所必要的各种处理,其中的一个处理是如下的光源点亮确认处理:取得使装载在读取模块上的光源点亮时来自与读取模块相对配置的白基准板的反射光的光量数据,判断光源的正常或异常。

另一方面,在两面同时读取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考虑原稿输送装置内的空间和读取位置清扫时的便利性等,将读取两面原稿的背面的读取模块配置在盖部件的开闭部分的构成已被公众所知。此外,白基准板隔着原稿输送通道安装在盖部件侧,如果盖部件打开,则读取模块和白基准板分开。

在所述的构成中,在盖部件打开的状态下,由于即使光源正常点亮,读取模块也不能接收来自白基准板的反射光,所以会误检测为光源不点亮或点亮异常。或者,即使在光源不点亮但盖部件也打开的状态下读取模块接收环境光,产生不能检测出错误的情况。

另外,根据针对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开闭检测结果和由外部光线检测手段检测的外部光线的强度,判断是否能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已被公众所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图像读取装置和包括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防止在进行配置在原稿输送装置内的读取模块的光源点亮确认处理时的、盖部件的开闭导致的误检测。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原稿输送装置,输送原稿;第一读取模块,配置在所述原稿输送装置内,能读取由所述原稿输送装置输送的输送原稿的图像;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读取模块,所述原稿输送装置包括:原稿输送通道,所述输送原稿通过该原稿输送通道;盖部件,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原稿输送通道的规定区间;开闭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盖部件的开闭状态;以及白基准板,配置于所述盖部件,在将所述盖部件关闭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读取模块相对,所述第一读取模块具备光源以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把从所述光源向所述输送原稿照射的光的反射光读取为图像光,所述控制部能执行所述第一读取模块的光源点亮确认处理,所述光源点亮确认处理在所述白基准板与所述光源相对的状态下点亮所述光源,通过所述传感器取得光量数据,根据取得的光量是否为基准值以上,判断所述光源的点亮状态,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光源点亮确认处理时依次执行:第一开闭判断处理,根据所述开闭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盖部件的开闭状态;光量取得处理,在通过所述第一开闭判断处理判断为所述盖部件处于关闭状态后,使所述光源点亮并取得所述光量数据;第二开闭判断处理,在通过所述光量取得处理取得所述光量数据后,根据所述开闭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再次判断所述盖部件的开闭状态;以及光量判断处理,在通过所述第二开闭判断处理判断为所述盖部件处于关闭状态后,进行所述光量是否为基准值以上的判断。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部,将由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到的图像形成在薄片体上。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在执行第一读取模块的光源点亮确认处理时,在光量数据的取得前后判断盖部件的关闭状态。此外,当在光量数据取得前盖部件打开时,不进行光量数据的取得,即使在光量数据取得前盖部件关闭的情况下,当在光量数据取得后盖部件打开时也不执行光量判断处理而是再次取得光量数据。因此,能够在可靠地使盖部件关闭的状态下取得光量数据,能够防止光源的点亮状态的误检测。

此外,通过具备所述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可靠地进行第一读取模块的光源点亮确认处理,成为能够抑制发生图像读取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图像读取部6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部6和向图像读取部6自动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装置27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原稿输送装置27的盖部件31内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中的背面用读取模块50和背面用白基准板55周围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27中进行背面用读取模块50的光源点亮确认时的控制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图像读取部6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简要构成图。在图1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此表示了作为一个例子的数码复合机)中,在进行复印动作的情况下,在后述的图像读取部6中读取原稿的图像数据并转换为图像信号。另一方面,在数码复合机主体2内的图像形成部3中,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感光鼓5通过带电单元4均匀带电。此外,通过来自曝光单元(激光扫描单元等)7的激光束,在感光鼓5上形成基于由图像读取部6读取到的原稿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通过显影单元8在形成的静电潜影上附着显影剂(以下称为调色剂)并形成调色剂像。从调色剂容器9向所述显影单元8供给调色剂。

朝向如上所述地形成了调色剂像的感光鼓5,从供纸机构10经由纸输送通道11和对准辊对12向图像形成部3输送纸。通过经过感光鼓5和转印辊13(图像转印部)的夹缝部,感光鼓5表面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输送来的纸上。此外,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离开感光鼓5,被输送到具有定影辊对14a的定影部14并使调色剂像定影。通过了定影部14的纸被向分路为多个方向的纸输送通道15输送。由通过设置在纸输送通道15的分路点的、具有多个路径选择导向件的路径切换机构21、22对纸分配输送方向,原状(或在被送往翻转输送通道16并双面复印后)向包括第一出纸盘17a、第二出纸盘17b的纸排出部排出。

此外,未图示的用于除去感光鼓5表面的残留电荷的去除电荷装置,相对于感光鼓5的转动方向,设置在清洁装置18的下游侧。此外,供纸机构10可装拆地安装在数码复合机主体2上,具备收纳纸的多个供纸盒10a、10b以及设置在其上方的辅助堆纸盘(手动盘)10c。供纸机构10通过纸输送通道11与由感光鼓5和显影单元8等构成的图像形成部3连接。

在数码复合机主体2的上部配置有图像读取部6,在数码复合机主体2的上表面附设有原稿输送装置27。原稿输送装置27的下表面兼用作按压并保持放置在图像读取部6的接触玻璃25(参照图2)上的原稿的原稿送出板(原稿按压部件)。在图像读取部6的前表面设有操作部80。在操作部80上设有液晶显示部和发光二极管,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状态,显示图像形成状况和印刷份数。此外,在操作部80上设有供用户指示开始图像形成的开始按钮、中止图像形成时等使用的停止/清除按钮、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种设定设为默认状态时使用的复位按钮等。

具体地说,纸输送通道15在定影辊对14a的下游侧,首先分路为左右两支,一方的路径(图1向右方分路的路径)与第一出纸盘17a连通。此外,另一方的路径(图1中向左方分路的路径)经由输送辊对19分路为两支,一方的路径(图1中向左方分路的路径)与第二出纸盘17b连通。与此相对,另一方的路径(图1中向下方分路的路径)与翻转输送通道16连通。

此外,数码复合机主体2内配置有用于控制图像形成部3、图像读取部6、原稿输送装置27等的动作的控制部(cpu)90。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部6和向图像读取部6自动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装置27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图3是表示原稿输送装置27的盖部件31内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在图像读取部6的上表面配置有包括自动读取用玻璃25a和用手放置原稿用玻璃25b的接触玻璃25。在自动读取用玻璃25a和用手放置原稿用玻璃25b之间,配置有输送导向件54,所述输送导向件54使由原稿输送装置27输送的原稿的前端抬起。

原稿输送装置27的盖部件31以能把装置侧面的一侧(图3的左侧)的转动轴31a作为支点沿箭头aa′方向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原稿输送装置27的框架(未图示)上。在盖部件31内形成有从原稿供纸盘29到原稿出纸盘32的原稿输送通道d。沿原稿输送通道d设有由搓纸辊33、供纸带34和分离辊35、对准辊对36、输送辊对37、排出辊对43等构成的原稿输送部件以及读取原稿的背面侧的图像的背面用读取模块50。

此外,背面读取用玻璃56与背面用读取模块50相邻配置。背面读取用玻璃56构成原稿输送通道d的内壁面的一部分。此外,在隔着原稿输送通道d与背面读取用玻璃56相对的位置,配置有背面用读取模块50的斑点修正用的背面用白基准板55。背面用白基准板55安装在盖部件31的内侧,伴随盖部件31的开闭,配置在从背面读取用玻璃56离开的位置和与背面读取用玻璃56相对的位置。

原稿输送通道d以在从对准辊对36到自动读取用玻璃25a之间翻转的方式弯曲。此外,在原稿输送通道d上的适当位置设有用于检测原稿是否存在或通过的多个纸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所述纸检测传感器包含供纸传感器和排出传感器。

在盖部件31内配置有用于检测盖部件31的开闭的开闭检测传感器60。开闭检测传感器60是具备检测部的pi(光断续器)传感器,所述检测部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如图3所示,当盖部件31处于关闭位置时,开闭检测传感器60被设置在盖部件31侧上的遮光板61遮光,检测部的受光信号电平变成低(low)状态。如果盖部件31从图3的状态向打开方向(上方)转动,则遮光板61从开闭检测传感器60的检测部向上方退避,检测部的受光信号电平变成高(high)状态。通过将开闭检测传感器60的受光信号向控制部90(参照图1)发送,检测盖部件31的开闭。

在图像读取部6的内部配置有表面用读取模块51。表面用读取模块51边在副扫描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上移动边读取放置在用手放置原稿用玻璃25b上的原稿图像。此外,表面用读取模块51在停止于自动读取用玻璃25a的正下方的状态下读取由原稿输送装置27输送的原稿的表面侧的图像。在输送导向件54的下部配置有表面用读取模块51的图像斑点修正用的表面用白基准板57。

接下来,说明使用原稿输送装置27的纸张穿过方式的原稿输送动作。在纸张穿过方式中,在原稿供纸盘29上以将图像面朝上的方式放置多张原稿。随后,如果接通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部80(参照图1)的复印开始按钮,则通过升降机构(未图示)上升的提升板(未图示)通过原稿推升搓纸辊33。其结果,由于包含搓纸辊33的框体(未图示)的重量施加到提升板上,原稿的上表面被规定的压力(供纸压力)向搓纸辊33按压。

在此,搓纸辊33、驱动辊44a、从动辊44b和供纸带34,配置在未图示的框体上。此外,搓纸辊33通过未图示的齿轮与驱动辊44a连接。如果通过辊驱动马达(未图示)使驱动辊44a转动,则通过驱动辊44a和从动辊44b张紧架设的供纸带34被转动驱动,并且搓纸辊33也被转动驱动。

放置在原稿供纸盘29中的原稿的通常上层的多张原稿被搓纸辊33送往供纸带34和分离辊35的夹缝部。此外,多张原稿中仅有最上方的1张被分离辊35分离并被朝向对准辊对36输送。此时,从原稿的前端被供纸传感器检测到开始将该原稿仅输送规定的距离后,通过使辊驱动马达的动作停止,使搓纸辊33和供纸带34的转动驱动停止,一次供纸结束。被一次供纸的原稿在其前端在对准辊对36的夹缝部形成有弯曲的状态下停止。

从一次供纸结束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开始二次供纸。即,通过二次供纸驱动马达(未图示)的动作对对准辊对36进行转动驱动。原稿通过对准辊对36、输送辊对37被朝向自动读取用玻璃25a输送。输送到自动读取用玻璃25a上的原稿,通过和与自动读取用玻璃25a相对配置的原稿按压部件53抵接,被从上方向自动读取用玻璃25a按压。此外,原稿的表面(自动读取用玻璃25a侧)的图像通过自动读取用玻璃25a被表面用读取模块51读取。

随后,通过了自动读取用玻璃25a的原稿经输送导向件54朝向输送辊对37、排出辊对43输送后,最终通过排出辊对43排出到原稿出纸盘32上。此时,通过由排出传感器检测到原稿的后端通过,来检测1张原稿的图像读取结束。在此,排出传感器具有每当原稿输送结束时都计数原稿张数的计数功能,如果供纸传感器检测到后续的原稿,则与所述同样地,继续进行第二张以后的原稿输送。

此外,在读取双面原稿的情况下,在用设置在原稿按压部件53的上游的背面用读取模块50读取原稿背面的图像后,通过表面用读取模块51读取原稿表面的图像。

图4是图3中的背面用读取模块50和背面用白基准板55周围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背面用读取模块50是cis传感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模块。在背面用读取模块50的内部具备光源70、由多个透镜构成的聚光透镜71以及作为读取手段的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os)传感器73,从光源70照射并通过了背面读取用玻璃56的光被原稿(未图示)反射。被图像面反射了的反射光(图像光),再次通过背面读取用玻璃56后被聚光透镜71聚光并在cmos传感器73上成像。成像了的图像光在cmos传感器73中被进行像素分解,转换为与各像素的浓度对应的电信号,由此进行图像的读取。cmos传感器73被ccd基板75支承。

此外,在此虽然省略了说明,但是表面用读取模块51(参照图2)也是cis传感器方式的读取模块,并和背面用读取模块50同样地具有光源70、聚光透镜71、cmos传感器73、ccd基板75。

另外,作为表面用读取模块51的读取方式,也可以使用采用了被称为ccd(chargecoupleddevices)的电荷耦合器件的ccd传感器方式。由于ccd传感器方式的景深大且即使对于具有进深的原稿也容易对焦,所以具有书籍原稿或具有凹凸的原稿即使未与接触玻璃紧密接触也能均匀地被读取并且读取(扫描)速度也快的优点。但是反过来具有如下缺点:需要将图像光导向ccd传感器的反射镜,扫描器单元的结构复杂大型化,成本变高。

可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电源接通时和从节电状态(休眠模式)复原时,在产生了规定的温湿度变化的情况下,在图像读取处理开始时等各种时点,进行背面用读取模块50和表面用读取模块51的初始设定和调整所必要的处理。该处理中的一个是如下的光源点亮确认处理:使背面用读取模块50或表面用读取模块51的光源70在规定的条件下点亮,从背面用白基准板55或表面用白基准板57取得反射光的光量数据,判断光源70的正常或异常。

在进行背面用读取模块50的光源点亮确认处理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关闭盖部件31,使背面用白基准板55与背面读取用玻璃56相对配置。在该状态下使光源70点亮,将从光源70照射的光被背面用白基准板55反射、被聚光透镜71聚光并导向cmos传感器73时的cmos传感器73的输出电平作为光量数据(白色基准数据)取得。此外,当取得的光量数据为基准值以上时,判断为光源70正常点亮,当光量数据小于基准值时,判断为光源70存在异常。

此时,如果在盖部件31打开的状态下进行光源点亮确认处理,则由于背面用白基准板55从背面读取用玻璃56离开,所以即使光源70正常点亮,cmos传感器73也不能接收来自背面用白基准板55的反射光,从而误检测为光源70未点亮。或者,即使光源70未点亮或点亮异常时,在盖部件31打开的状态下cmos传感器73接收到环境光,产生不能检测出错误的情况。

如上所述,通过检测设置在盖部件31侧的遮光板61对设置在原稿输送装置27侧的开闭检测传感器60的光通道的阻断或开放,进行盖部件31的开闭检测。在盖部件31的开闭检测中,由于伴随盖部件31的开闭的开闭检测传感器60与遮光板61的接近或分离行程及软件性检测处理等,需要一定的检测时间。另一方面,背面用读取模块50的光源点亮确认处理由于使用cmos传感器73所以确认时间短。因此,存在下述情况:在盖部件31的开闭检测时点与光源点亮确认处理的开始时点之间产生时间间隔,尽管盖部件31已经开始打开,但是却检测不到盖部件31的打开而执行光源点亮确认处理,从而造成光源70点亮状态的误检测。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背面用读取模块50的光源点亮确认处理的情况下,在由开闭检测传感器60检测到盖部件31处于关闭位置后,使光源70点亮并取得光量数据。此外,当在光量数据取得结束后再次检测到盖部件31处于关闭位置并确认到盖部件31处于关闭位置时,进行光量数据是否为基准值以上的判断。

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27中进行背面用读取模块50的光源点亮确认情况下的控制例子的流程图。根据需要参照图1~图4并沿图5的步骤说明光源点亮确认的执行步骤。

如果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电源接通时或从节电状态(休眠模式)复原时等规定的时点要求执行背面用读取模块50的光源点亮确认处理(步骤s1),则控制部90根据从开闭检测传感器60发送的检测信号,判断盖部件31是否处于关闭位置(步骤s2,第一开闭判断处理)。当盖部件31处于打开位置时(步骤s2中为“否”),在操作部80的液晶显示部上进行要求关闭盖部件31的显示(步骤s3)并返回步骤s2。

当盖部件31处于关闭位置时(步骤s2中为“是”),控制部90使背面用读取模块50的光源70点亮(步骤s4)。而后,取得从光源70射出并被背面用白基准板55反射后入射到cmos传感器73的光的光量数据(步骤s5,光量取得处理)。

接下来,从光量数据的取得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步骤s6中为“是”),控制部90根据再次从开闭检测传感器60发送的检测信号,判断盖部件31是否处于关闭位置(步骤s7,第二开闭判断处理)。当盖部件31处于打开位置时(步骤s7中为“否”),由于存在有在光量数据的取得期间盖部件31被打开的可能性,所以将光源70熄灭后(步骤s8)返回步骤s3,要求关闭盖部件31,返回步骤s2,再次执行盖部件31的关闭确认、光源70的点亮、光量数据的取得(步骤s2~s6)。

当在步骤s7中盖部件31处于关闭位置时(步骤s7中为“是”),控制部90判断在步骤s5中取得的光量是否为预定的基准值以上(步骤s9,光量判断处理)。此外,当光量为基准值以上时(步骤s9中为“是”),判断为光源70正常点亮并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当光量小于基准值时(步骤s9中为“否”),判断光源70未正常点亮并使操作部80的液晶显示部进行通知光源70的点亮异常的显示(步骤s10),结束处理。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部6在执行背面用读取模块50的光源点亮确认处理时,在光量数据的取得前后判断盖部件31的开闭状态。此外,当在光量数据的取得前盖部件31打开时,不进行光量数据的取得并要求关闭盖部件31。此外,即使在光量数据的取得前盖部件31处于关闭状态,但是当光量数据取得后盖部件31打开时,也不执行光量判断处理而要求关闭盖部件31,并再次取得光量数据。因此,能够在盖部件31确实关闭的状态下取得光量数据,能够防止光源70的点亮状态的误检测。

此外,通过在从取得光量数据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再次判断盖部件31的关闭状态,由此即使在盖部件31的开闭检测需要一定时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光量数据取得后可靠地检测到盖部件31的开闭状态。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防止光源70的点亮状态的误检测。

另外,在图5的控制例子中,当在取得光量数据(步骤s5)后盖部件31未关闭(步骤s7中为“否”)时,将光源70熄灭(步骤s8),但是也可以在使光源70点亮的状态下要求关闭盖部件31,并在确认盖部件31关闭后原状再次取得光量数据。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读取装置,举例说明了如下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图像读取部6和原稿输送装置27,具有配置在原稿输送装置27内的背面用读取模块50和配置在图像读取部6内的表面用读取模块51。但是本发明也完全可以用于仅仅具备相当于所述背面用读取模块50的一个读取模块的、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分开使用的图像扫描器。

本发明能够用于具备配置在原稿输送装置内的读取模块的图像读取装置。通过利用本发明,能够提供能防止进行读取模块的光源点亮确认处理情况下的盖部件的开闭导致的误检测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包括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