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抗干扰传输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03366发布日期:2018-12-08 06:4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抗干扰传输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抗干扰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战术通信环境以无线传输为主,信道环境的高动态、弱连接、开放性等dil(dynamicintermittentlink)特性导致信息传输不稳定、不可靠且易受敌方干扰和截获。战术通信环境的抗干扰传输技术包含信号层、网络层、信息层等多个层面的处理,通过系统化、体系化的综合运用,达到作战信息在战术通信环境下可靠传输的目的。信号层的处理手段包括跳频、跳时、定向波束、码分多址等空、时、频、码域的处理技术;网络层的处理手段包括报文重传、断点续传、重路由、多路径等处理技术;信息层的处理手段主要对报文进行处理,通过增加一定的冗余提升信息交付的成功率,如本文提及的网络编码技术。目前,战术通信环境下的抗干扰传输主要集中在信号层和网络层,对于信息层面的处理少有涉及。技术实现要素: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战术通信环境下的基于网络编码的抗干扰传输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待传输的作战信息数据切片划分、网络编码、链路选择,提升作战业务数据正确接收概率,提高抗干扰能力,确保战术窄带、弱连接、强对抗通信环境下的通信保障能力。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网络编码的抗干扰传输方法包括:(1)从待传输的以太网帧中获取原始数据信息;(2)将原始数据信息拆分为多个切片,并将多个切片经过网络编码形成多个网络编码切片;(3)将网络编码切片的头部添加网络层协议报头、传输层协议报头、网络编码标识头、切片总数量、当前网络编码切片序号和网络编码序号,在尾部添加帧校验数据,形成网络编码数据帧;(4)依照最小宽带准则或最小延时准则,选取优选链路;(5)采用所述优选链路对网络编码数据帧进行传输。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6)采用优选链路传输的同时,还采用冗余传输和多径传输方式传输网络编码数据。进一步的,步骤(3)形成网络编码数据帧之后,将网络编码数据帧经过harq进行处理,再进行传输。进一步的,步骤(2)具体包括:(2-1)将原始数据信息拆分为k个切片,标记为d1,d2,…,dk;(2-2)对于k个切片,采用网络编码矩阵c进行编码,得到m个网络编码切片y1,y2,…,ym,其中,网络编码公式为:y=dc式中,y=(y1y2…ym),d=(d1d2…dk),网络编码矩阵c满足以下要求:元素cij全部是整数,且cij∈gf(28)={01…255},且c在gf(28)上满足任意k列形成的矩阵不相关。进一步的,所述网络编码矩阵c具体为一个k行m列的矩阵v或者v经过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其中,矩阵v具体为:式中,q1,q2,...,qm为互不相同的实数。进一步的,步骤(3)中的网络编码数据帧的帧格式具体为:窄带网络编码数据帧格式如下表:chnchfnfseqnseqcodedfdufcs宽带网络编码数据帧格式如下表:iphudphnchfnfseqnseqcodedfdufcs其中,ch表示窄带通信环境下的帧头;nch表示网络编码标识头,长度1个字节;fn表示切片总数量,长度1个字节;fseq表示当前网络编码切片序号序号,长度1个字节;nseq表示网络编码序号,即原始数据信息的报文序号,长度1个字节;codedfdu表示网络编码切片的具体数据,长度为s字节;iph表示宽带通信环境下的ip头;udph表示宽带通信环境下的udp头;fcs表示帧校验,长度为2字节。进一步的,步骤(4)中采用最小宽带准则选取优选链路的具体步骤为:将所有出口链路按照效用度量e从大到小排序,将传输数据的带宽需求从第1条链路开始分配,直至到第m条链路分配完毕,其中,前m条链路效用度量之和大于网络编码数据帧的带宽之和。进一步的,步骤(4)中采用最小延时准则选取优选链路的具体步骤为:将所有出口链路按照效用度量e从大到小排序,将传输数据的带宽需求按比例分配到所有出口链路之上。其中,所述出口链路的效用度量e的计算公式为:式中,p=1-γn,γ表示误帧率,n表示重传次数,r表示链路带宽。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1)面向作战信息的应用层抗干扰处理技术,与传统抗干扰技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2)以数据帧为处理单位,适用于不同传输链路、不同网络类型;(3)具备多链路综合利用能力,尤其适用于固定指挥所、机动指挥所等具有多出口链路的应用场景;(4)编码效率和编码效能灵活可变,可方便构造[1/2~1)范围内不同效率的网络编码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网络编码的抗干扰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网络编码数据帧的格式示意图;图3为网络编码系统性能比较图;图4为网络编码效率50%时正确接收概率示意图;图5为网络编码平均延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抗干扰传输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1)从待传输的以太网帧中获取原始数据信息。(2)将原始数据信息拆分为多个切片,并将多个切片经过网络编码形成多个网络编码切片。网络编码时,设待传输的原始数据长度为l0,网络编码支持的数据切片长度为s,则一个原始数据可以拆分成k=l0/s个数据切片,为d1,d2,…,dk。假设经过冗余编码,形成m个长度为s的数据切片,为y1,y2,…,ym,则编码的效率为k/m。编码方案如下:yi=ci1d1+ci2d2+…+cikdk=(d1d2…dk)(ci1ci2…cik)t,i=1,2,…,k,即每一个编码后的数据帧切片均由所有原始切片线性组合而成。理想的网络编码希望达到如下的性能:a编码效率尽可能高;b接收端正确接收任何k个编码数据切片,均可以正确解码原始数据帧;c原始数据的传输延时最小。令y=(y1y2…ym),则其中d=(d1d2…dk)为s×k维矩阵,c为k×m维(k<m)网络编码矩阵,每一列对应一次网络编码的线性组合权值向量。显然,如果想要完全恢复原始数据帧,要求矩阵c的任意k列形成的矩阵不相关。此时其中为y对应的k列形成的矩阵。如果没有任何约束,c可以取自张成k维空间的m个均匀分布的向量,类似于码本空间矢量。由于对数据帧的运算限制在gf(28)上,故c的元素必须全部是整数,满足cij∈gf(28)={01…255},且c必须在gf(28)上满足任意k列形成的矩阵不相关。vandermonde矩阵符合以上要求,给定一个向量q=(q1q2…qm),其构造方法如下:当取向量q=(12…16)时,8×16维网络编码矩阵如表1所示:表1gf(28)域编码矩阵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4516172021646568698081848529181564851201075811514622123118612736205116172928131220520422122020820919219376132511161084636382261215169116244591801648520519322825245161101461916224110014311282551922698206117192687987431993824据此可以得到一个普适的网络编码方案,它由不同galois域的vandermonde矩阵形成,具体如表2所示。表2不同galois域网络编码方案表中加黑部分对应的运算单位恰好是半个字节、1个字节和2个字节,对网络编码和网络解码来说相对好处理;同时加黑部分对应的m值、k值(对应于vandermonde矩阵的维数和具体的某一列)正好可以用整数字节数表示,对于切片数据帧的内容提取相对好处理。对vandermonde矩阵做相应的初等变换,所得到的矩阵也可以作为网络编码矩阵;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其它构造方法产生网络编码矩阵。(3)将网络编码切片的头部添加网络层协议报头、传输层协议报头、网络编码标识头、切片总数量、当前网络编码切片序号和网络编码序号,在尾部添加帧校验数据,形成网络编码数据帧。具体格式如图2所示。nch:networkcodingheader,1个字节;fn:fragmentnumber,gf(28)时1个字节,切片数量k,最大256;fseq:fragmentsequence,gf(28)时1个字节,切片序号(取值1~m),代表一个特定网络编码切片,对应vandermonde矩阵的一列,最大256;nseq:networkcodingsequence,1个字节,网络编码序号,即原始数据报文序号,最大256,循环使用。参照表所列的原始报文长度,1个字节的nseq支持的报文长度达到256*25.6kbytes=6.55mbytes和256*64kbytes=16.4mbytes,对应的传输时延达到5461sec和13653sec(链路带宽19.2kbps),因此1个字节循环使用可以满足传输要求;codedfdus:网络编码后的切片数据,长度为sbytes;ch:channelheader,窄带战术通信下帧头;udph:udpheader,宽带通信环境下的udp头;iph:ipheader,宽带通信环境下的ip头;fcs:帧校验,长度为2bytes。此外,得到网络编码数据帧之后还可以选择采用混合arq,即harq,进行处理。(4)依照最小宽带准则或最小延时准则,选取优选链路。lsa(linkselectalgorithm)是用于在具备多个出口链路时,选取一个或多个特定链路进行传输的算法,通常与传输优化协议密切相关。对于一个出口链路,最常见的属性包括链路带宽r和误帧率γ,其中前者和传输延时相关联;后者和抗干扰能力有关联,即如果抗干扰能力强,误帧率就低;如果抗干扰能力弱,误帧率就高。因此,对于一个固定/机动指挥所,其具备的出口链路可以用以下数学集合来描述:{(ri,γi)},i=1,2,...,llsa的目标就是在各出口链路指标的约束下,合理分配经过网络编码后的切片数据包到相应的出口链路,使得信息传输成功率最高,或者信息传输时延最小,或者信息传输被截获篡改的可能性最低,等等。对于多变量约束的优化问题,直接求解相对困难,通常的做法是将其转换为单变量优化问题。在此提出链路的效用度量(efficiencymeasurement),即在特定的误帧率下,考虑到重传、错帧等因素时链路的实际可用带宽。在误帧率γ时,假设达到p(如99%)即认为能够可靠传输信息,则在重传策略下,重传次数n符合以下公式:p=1-γn此时,链路的效用度量e定义为:基于效用度量e,就可以对网络编码数据帧进行链路选择。在抗干扰传输模式下,信息传输正确率是首要优化目标,时延则是附加条件,因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分配方。a、lsa-b最小带宽准则lsa。将所有出口链路按照效用度量e从大到小排序,将传输数据的带宽需求从第1条链路开始分配,直至到第m条链路分配完毕,其中,前m条链路效用度量之和大于网络编码数据帧的带宽之和。即,如果最大的1条满足要求,则仅通过该链路进行传输;如果效用度量不够,则计算网络编码数据帧带宽与效用度量的差值,如果第2条链路满足要求,则将差值部分的切片数据在第2条链路上传输,以此类推。b、lsa-t最小时延准则lsa。将所有出口链路按照效用度量e从大到小排序,将传输数据的带宽需求按比例分配到所有出口链路之上,类似于通信理论中的注水算法。(5)采用所述优选链路对网络编码数据帧进行传输。(6)采用优选链路传输的同时,还采用冗余传输和多径传输方式传输网络编码数据。下面对于以上方法进行性能分析。(1)正确接收概率假设传输系统的误帧率为γ,则未编码系统、网络编码系统和简单重传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正确接收概率)分别为:pr0=(1-γ)kprd=1-(1-pr0)2=pr0(2-pr0)图3给出了在相同的误帧率情况下,以上三种传输方案正确接收概率的比较。可见,本发明所提网络编码方案有较大的性能增益。图4给出了相同编码效率下,不同的网络编码参数带来的性能差异。当(k,m)=(256,512)时,误帧率在45%时依然可以达到约99%的正确传输,而在同样误帧率下,当(k,m)=(128,256)时的传输正确率约96%。由仿真曲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采用gf(28)域上的编码方案在误帧率小于0.5时,优于未编码和重复传输方案;b、在同样的编码效率下,网络编码的性能增益随着k和m的增加而提高,且增益逐渐减小;b、在误帧率大于0.5时,重复传输的性能更好;d、可以推测,当k,m→∞时,正确接收概率曲线逼近阶梯函数,跳变点在γ=0.5处,即在同样的编码效率、误帧率小于50%情况下,当k(m)增大,正确接收概率趋向于1。(2)延时分析表3给出了50%网络编码效率、典型切片长度时,网络编码前后数据长度的变化。因为在gf(28)内共有256种可能的编码向量,且用一个字节即可表示,故在50%效率时最多可以支持128个数据切片,支持的原始数据长度分为为25.6kbytes和64kbytes,这一长度已经远远大于以太网的mtu长度。表3网络编码前后报文长度假设战术通信环境下,链路的传输速率为bkbps,则上表中两种典型切片长度下,网络编码后带来的平均时延可以按以下公式估算:τi=i×s×8/b整理以上三式,可得网络编码时延的平均值为图5给出了链路传输速率为19.2kbps时,数据切片k=128,网络编码数量m=256,短帧长度s分别为200bytes和500bytes时的平均时延。由图可见,平均时延随着短帧长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