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82589发布日期:2018-12-22 09:3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文件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设备间的信息交互越来越频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多以明文的方式进行传递,部分文件传输时会加设密码,但是加密方式过于简单,被破解的风险较大。因此,需要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能实现设备间安全可靠的文件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能实现设备间安全可靠的文件传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件传输装置,能实现设备间安全可靠的文件传输。

为达以上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包括:

在发送端执行拆分步骤:

将原始文件拆分为若干子文件;

为每个所述子文件分配一个序列号,不同的子文件所对应的序列号不同;

保存各子文件的序列号;

将配置有各自的序列号的各子文件发送至接收端;

在接收端执行重组步骤:

接收各所述子文件;

从所述子文件中获取各所述子文件所对应的序列号;

与所述发送端配对并获取保存在发送端中的序列号;

对比从子文件获取的序列号和从发送端接收的序列号,若二者匹配,则对所述子文件进行重组。

优选地,所述为每个所述子文件分配一个序列号的步骤包括:

将各子文件进行排序;

通过加密算法为每个所述子文件分配一个与该子文件的次序相关的序列号。

优选地,所述对所述子文件进行重组的步骤包括:

根据各子文件的序列号解析出各子文件所对应的次序;

根据解析所得的次序对各子文件进行重新排序;

对排序后的各子文件进行重组。

优选地,所述将配置有各自的序列号的各子文件发送至接收端的步骤包括:

将配置有各自的序列号的各子文件压缩成加密的文件包;

将所述文件包发送至接收端。

优选地,所述接收各所述子文件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文件包;

通过预存于所述接收端中的密钥将所述文件包进行解密;

将解密后的文件包解压得到各所述子文件。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文件传输装置,用于执行上述任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包括用于在发送端执行拆分步骤的拆分装置和用于在接收端执行重组步骤的重组装置;

所述拆分装置包括:

拆分模块,用于将原始文件拆分为若干子文件;

序列号分配模块,与所述拆分模块连接,用于为每个所述子文件分配一个序列号;不同的子文件所对应的序列号不同;

备份模块,与所述序列号分配模块连接,用于从所述序列号分配模块获取各子文件的序列号并将获得的序列号保存在发送端;

发送模块,分别与所述序列号分配模块和备份模块连接,用于将配置有各自的序列号的各子文件发送至接收端;

所述重组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与所述发送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发送模块发来的子文件;

第一序列号获取模块,与所述接收模块连接,用于从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子文件中获取各所述子文件所对应的序列号;

第二序列号获取模块,与所述发送模块连接,用于与所述发送端配对并获取保存在备份模块中的序列号;

比对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序列号获取模块和第二序列号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对比第一序列号获取模块的序列号和第二序列号获取模块的序列号;

重组模块,与所述比对模块连接,当所述比对模块判定第一序列号获取模块的序列号和第二序列号获取模块的序列号相匹配时,所述重组模块用于对所述子文件进行重组。

优选地,所述序列号分配模块包括:

第一排序单元,与所述拆分模块连接,用于将各子文件进行排序;

序列号生成单元,与所述第一排序单元连接,用于通过加密算法为每个所述子文件分配一个与该子文件的次序相关的序列号。

优选地,所述重组模块包括:

解析单元,与所述比对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各子文件的序列号解析出各子文件所对应的次序;

第二排序单元,分别与所述解析单元和接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解析单元得到的次序对接收模块中的各子文件进行重新排序;

重组单元,与所述第二排序单元连接,用于对排序后的各子文件进行重组。

优选地,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压缩单元,与所述序列号分配模块连接,用于将配置有各自的序列号的各子文件压缩成加密的文件包;

发送单元,分别与所述压缩单元和接收模块连接,用于将经压缩单元处理所得的文件包发送至接收端。

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与所述发送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文件包;

解密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连接,用于获取预存于所述接收端中的密钥并通过该密钥解密所述文件包;

解压单元,与所述解密单元连接,用于将解密后的文件包解压,得到各所述子文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将子文件和序列号分别传输至接收端,然后在接收端对序列号进行验证,通过在线验证的方式,能有效识别出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被截取和篡改等情况,极大的增加了互联网环境中信息传递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文件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

1、拆分装置;

101、拆分模块;102、序列号分配模块;1021、第一排序单元;1022、序列号生成单元;103、备份模块;104、发送模块;1041、压缩单元;1042、发送单元;

2、重组装置;

201、接收模块;2011、接收单元;2012、解密单元;2013、解压单元;202、第一序列号获取模块;203、第二序列号获取模块;204、比对模块;205、重组模块;2051、解析单元;2052、第二排序单元;2053、重组单元;206、警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和s20。

s10:在发送端执行拆分步骤。

具体地,拆分步骤在发送端执行,具体包括:

s101:将原始文件拆分为若干子文件。

具体地,可以按照自定义的规则对原始文件进行拆分,各子文件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s102:为每个子文件分配一个序列号,不同的子文件所对应的序列号不同。

具体地,序列号的分配可以遵循一定的规则或者算法,也可以随机进行分配。当然,也可以人为地赋予每一个子文件一个唯一的序列号;例如将一个原始文件拆分成三个子文件后,人为地定义第一个子文件的序列号为10111、第二个子文件的序列号为11011、第三个子文件的序列号为10101等。

优选地,为了适应子文件的数量较多的情况,可以先将各子文件进行排序,然后通过加密算法为每个子文件分配一个与该子文件的次序相关的序列号。由于每个子文件的次序都是唯一的,所以将子文件的次序作为自变量,将子文件的序列号作为因变量就可以得到唯一的序列号。

s103:保存各子文件的序列号。

具体地,经过步骤s102之后,每个子文件都携带了与其相对应的序列号信息,但是这些序列号信息是以子文件作为载体的,记载在子文件上。本步骤s103的目的在于,将所有的序列号从子文件中提取出来并进行集中保存备份,所得到的备份文件只包含一系列的序列号,不包含子文件。

s104:将配置有各自的序列号的各子文件发送至接收端。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直接将各子文件以随机的顺序发送至接收端。

s20:在接收端执行重组步骤。

具体地,重组步骤在接收端进行,具体包括:

s201:接收各子文件。

具体地,接收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发送端实现通讯连接,然后接收从发送端发来的各子文件。

s202:从子文件中获取各子文件所对应的序列号。

具体地,于本步骤s202中所获取的序列号是由步骤s201中的子文件所携带的,序列号的数量与子文件的数量相同。如果步骤s201中,在发送端与接收端进行通讯时,文件数传输受到干扰或者破坏,导致子文件有增加或者减少等情况,从子文件中获取的序列号的数量就会相应地增加或者减少。

s203:与发送端配对并获取保存在发送端中的序列号。

具体地,接收端先要向发送端发出配对请求,当发送端确认发出请求的是接收端后,才会将备份在发送端中的序列号发送给接收端。由于备份文件中的序列号是在子文件外发之前就备份好的,不会存在增多、减少或者改变的情况,所以备份文件中的序列号可以作为校对的标准。

s204:对比从子文件获取的序列号和从发送端接收的序列号:若二者匹配,则对子文件进行重组;若二者不匹配,则放弃重组,并发出“文件传输出错”或者“文件被篡改”等提示信息。

具体地,从子文件获取的序列号和从发送端接收的序列号匹配具体指:从子文件获取的序列号和从发送端接收的序列号数量相同,且每一个从发送端接收的序列号均能在从子文件获取的序列号中找到相同者。

具体地,若二者匹配,对子文件进行重组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①根据各子文件的序列号解析出各子文件所对应的次序;

②根据解析所得的次序对各子文件进行重新排序;

③对排序后的各子文件进行重组。

于本实施例中,序列号的比对过程可以是在线进行的,由此避免在传递过程中被截取和篡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文件传输方法,与实施例一的文件传输方法的区别在于:

于本实施例中,步骤s104:将配置有各自的序列号的各子文件发送至接收端,包括:

s1041:将配置有各自的序列号的各子文件压缩成加密的文件包;

s1042:将文件包发送至接收端。

相应地,于本实施例中,步骤s201:接收各子文件,包括

s2011:接收文件包;

s2012:通过预存于接收端中的密钥将文件包进行解密;

s2013:将解密后的文件包解压得到各子文件。

具体地,将各子文件压缩成压缩包,然后再对压缩包进行传输,可以大大的降低文件传输的数量,从而降低传输出错的风险。进一步地,对文件包进行加密,可以形成双重加密保护,极大地提高了文件传输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执行实施例一的文件传输方法的文件传输装置,包括用于在发送端执行拆分步骤的拆分装置1和用于在接收端执行重组步骤的重组装置2。

于本实施例中,拆分装置1包括:拆分模块101、序列号分配模块102、备份模块103和发送模块104。拆分模块101用于将原始文件拆分为若干子文件。序列号分配模块102与拆分模块101连接,用于为每个子文件分配一个序列号;不同的子文件所对应的序列号不同。备份模块103与序列号分配模块102连接,用于从序列号分配模块102获取各子文件的序列号并将获得的序列号保存在发送端。发送模块104分别与序列号分配模块102和备份模块103连接,用于将配置有各自的序列号的各子文件发送至接收端。

重组装置2包括接收模块201、第一序列号获取模块202、第二序列号获取模块203、比对模块204、重组模块205和警示模块206。接收模块201与发送模块104连接,用于接收发送模块104发来的子文件。第一序列号获取模块202与接收模块201连接,用于从接收模块201接收到的子文件中获取各子文件所对应的序列号。第二序列号获取模块203与发送模块104连接,用于与发送端配对并获取保存在备份模块103中的序列号。比对模块204分别与第一序列号获取模块202和第二序列号获取模块203连接,用于对比第一序列号获取模块202的序列号和第二序列号获取模块203的序列号。重组模块205与比对模块204连接,当比对模块204判定第一序列号获取模块202的序列号和第二序列号获取模块203的序列号相匹配时,重组模块205用于对子文件进行重组。警示模块206与比对模块204连接,当比对模块204判定第一序列号获取模块202的序列号和第二序列号获取模块203的序列号不匹配时,警示模块206用于发出“文件传输出错”或者“文件被篡改”等提示信息。

优选地,序列号分配模块102包括第一排序单元1021和序列号生成单元1022。第一排序单元1021与拆分模块101连接,用于将各子文件进行排序。序列号生成单元1022与第一排序单元1021连接,用于通过加密算法为每个子文件分配一个与该子文件的次序相关的序列号。

相应地,重组模块205包括解析单元2051、第二排序单元2052和重组单元2053。解析单元2051与比对模块204连接,用于根据各子文件的序列号解析出各子文件所对应的次序。第二排序单元2052分别与解析单元2051和接收模块201连接,用于根据解析单元2051得到的次序对接收模块201中的各子文件进行重新排序。重组单元2053与第二排序单元2052连接,用于对排序后的各子文件进行重组。

实施例四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执行实施例二的文件传输方法的文件传输装置,与实施例三的文件传输装置的区别在于:

于本实施例中,发送模块104包括压缩单元1041和发送单元1042。压缩单元1041与序列号分配模块102连接,用于将配置有各自的序列号的各子文件压缩成加密的文件包。发送单元1042分别与压缩单元1041和接收模块201连接,用于将经压缩单元1041处理所得的文件包发送至接收端。

相应地,接收模块201包括接收单元2011、解密单元2012和解压单元2013。接收单元2011与发送单元1042连接,用于接收文件包。解密单元2012与接收单元2011连接,用于获取预存于接收端中的密钥并通过该密钥解密文件包。解压单元2013与解密单元2012连接,用于将解密后的文件包解压,得到各子文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