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及智能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0705发布日期:2019-01-05 09:5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壳体组件及智能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智能音箱。



背景技术:

智能音箱作为一种音箱升级的产物,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各种各样的智能音箱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家居生活。智能音箱通常设置有外壳,外壳为一整体件且通过上下封盖的固定将外壳固定到智能音箱的主体上;但是当智能音箱的高度比较大时,外壳的生产加工以及装配就会比较麻烦,尤其是一些具有网状出音口的外壳,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缺陷,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加工和装配的壳体组件及智能音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壳体组件,包括主体和外壳,外壳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上外壳和下外壳分别与主体滑动连接,上外壳和下外壳套设于主体,上外壳的一端与下外壳的一端抵接。

进一步地,上外壳包括上筒壁和滑接部,滑接部与上筒壁连接,上筒壁套设部分主体且滑接部沿主体滑动。

进一步地,主体形成有滑槽,滑槽与滑接部相适配。

进一步地,上外壳还包括卡接环,卡接环凸设于上筒壁一端,卡接环卡接于主体外壁。

进一步地,主体中部设有与卡接环配合的凹环,且凹环沿主体外壁周侧设置。

进一步地,下外壳包括下筒壁和插接部,插接部设于下筒壁内,下筒壁套设部分主体且与上筒壁一端抵接,插接部插设于主体。

进一步地,外壳呈小蛮腰状。

进一步地,上外壳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斜面,上外壳的下端面抵接下外壳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上外壳的上端面的直径小于或等于上外壳的下端面的直径,下外壳的上端面的直径小于下外壳的下端面的直径。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音箱,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壳体组件。

本发明的壳体组件及智能音箱,通过将外壳分为上外壳和下外壳,且上外壳和下外壳均与主体滑动连接,在装配时操作更方便,而且将外壳一分为二,在注塑加工时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外壳的质量更好且不易出现缺陷,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音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面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的面盖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面盖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11、上盖;111、滑槽;112、凹环;113、插槽;114、内螺纹柱;115、凸柱;1151、突起部;11511、左侧壁;11512、右侧壁;11513、弧形壁;1152、抵接部;11521、固定孔;116、出音孔;12、下盖;2、外壳;21、上外壳;211、上筒壁;212、滑接部;2121、凹槽;213、卡接环;22、下外壳;221、下筒壁;222、插接部;223、连接板;2231、凹陷;2232、圆柱;22321、内螺纹孔;2233、抵接筋;2234、固定柱;224、连接件;2241、贯穿孔;3、底盖;31、连接孔;32、环形槽;33、抵接片;4、配重块;41、通孔;5、面盖组件;51、面盖支架;511、支撑部;5111、底壁;51111、安装柱;51112、第一螺孔;51113、螺钉孔;51114、配合槽;5112、第一侧墙;5113、第二侧墙;512、连接部;5120、第二螺孔;5121、第一连接柱;5122、第一连接柱;52、控制主板;521、安装孔;53、控制小板;531、圆孔;532、控制触点;533、小孔;54、密封盖;541、配合凹陷;542、避位孔;55、顶盖;551、内螺孔柱;552、按键孔;553、第一限位槽;554、第二限位槽;5541、限位柱;555、进音孔;56、按键;560、限位孔;561、键帽;5611、帽盖;56111、连接壁;56112、压板;56113、按压部;5612、限位壁;562、折弯臂;5621、延伸部;5622、折弯部;5623、定位部;57、粘贴片;6、麦克风;7、防尘网;8、显示灯;9、喇叭;10、第一螺丝;20、第二螺丝;30、垫圈;40、第一螺钉;50、第二螺钉;60、第三螺钉;70、被动盆;80、第三螺丝;100、第一容槽;200、第二容槽。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壳体组件,包括主体1和外壳2,外壳2包括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分别与主体1滑动连接,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套设于主体1,上外壳21的一端与下外壳22的一端抵接。

上述壳体组件,通过将外壳2分为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且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均与主体1滑动连接,在装配时操作更方便,而且将外壳2一分为二,在注塑加工时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外壳2的质量更好且不易出现缺陷,降低了生产成本。

参照图2,上外壳21包括上筒壁211和滑接部212,滑接部212与上筒壁211连接,上筒壁211套设部分主体1且滑接部212沿主体1滑动。在本实施例中,上筒壁211呈圆台状,且滑接部212设于上筒壁211直径较小的一端。通过设置滑接部212且上筒壁211套设部分主体1,在上外壳21安装时,滑接部212可以沿主体1滑动,安装操作简便。具体地,主体1形成有滑槽111,滑槽111与滑接部212相适配;通过滑接部212与滑槽111的配合,可以使上筒壁211套入主体1时可以沿固定方向插入且避免上筒壁211相对主体1转动而影响装配效率。

参照图2,上外壳21还包括卡接环213,卡接环213凸设于上筒壁211一端,且卡接环213的内径小于上筒壁211的内径,卡接环213卡接于主体1外壁。具体地,卡接环213的内径小于上筒壁211较小一端的内径。在上外壳21安装时,上筒壁211较大的一端先插入主体1,直至卡接环213与主体1抵接,由于卡接环213的作用,上外壳21即挂接在主体1上,不会掉落,在装配下外壳22时就更加方便。

参照图5、图6,主体1呈圆台形,主体1中部设有与卡接环213配合的凹环112,且凹环112沿主体1外壁周侧设置。上外壳21安装时,上筒壁211较大的一端从主体1直径较小的一端套入主体1,滑接部212沿滑槽111滑动引导上筒壁211套入主体1,直至卡接环213与凹环112配合,上外壳21即卡紧与主体1外壁上,这是只需继续将下外壳22套入主体1,直至下外壳22一端与上外壳21抵接,即将上外壳21压紧在主体1上,安装方便。

参照图3、图4,下外壳22包括下筒壁221和插接部222,插接部222设于下筒壁221内,下筒壁221套设部分主体1且与上筒壁211一端抵接,插接部222插设于主体1。在将下外壳22插入主体1时,插接部222滑动插设于主体1内壁可以防止上筒壁211在套入主体1时发生转动,安装操作方便。

具体地,参照图3,插接部222为设于下筒壁221内的至少三个插柱,主体1外壁设有与插柱相配合的插槽113。在本实施例中,插柱为六个,六个插柱沿下筒壁221环形间隔设置,对应地,主体1上的插槽113也为六个。在下外壳22插入主体1时,插柱与插槽113的配合可以引导下筒壁221套入主体1,而且还可以限制下筒壁221在套入主体1的过程中发生转动,便于安装,下外壳22也能更稳定的安装在主体1上。

在本实施例中,下筒壁221一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卡接环213的外径,卡接环213插入于下筒壁221。具体地,下筒壁221两端直径大于中间的之间。下筒壁221套入主体1后与上筒壁211发生抵接,卡接环213被下筒壁221包覆,外壳2封闭性更高。

参照图2,滑接部212上设有凹槽2121,插柱端部插入于凹槽2121内。在本实施中,滑接部212为一个,其中一个插柱端部插入于凹槽2121。通过插柱端部插入于滑接部212上的凹槽2121内,可以使下筒壁221与上筒壁211保持紧密抵接,避免上筒壁211与下筒壁221发生错位而导致外壳2出现缝隙。

参照图1、图5、图8以及图9,上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螺丝10,主体1上设有内螺纹柱114;下外壳还包括连接件224,连接件224与下筒壁221内壁连接,连接件224上设有贯穿孔2241,内螺纹柱114插入于贯穿孔2241,第一螺丝10穿过贯穿孔2241旋入内螺纹柱114。在将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安装到主体1端部时,内螺纹柱114与贯穿孔2241的配合可以起到预定位的作用,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底盖3移动而影响装配效率;而且安装时,先将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分别套入主体1,然后将第一螺丝10穿过贯穿孔2241旋入内螺纹柱114内,即可将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固定在主体1上。

参照图1,上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底盖3,底盖3固定于下外壳22下端面,以将下外壳22和上外壳21限制于主体1上。具体地,底盖3固定于主体1直径较大的一端,将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依次套入主体1后,在把底盖3固定到主体1端部,即可将上外壳21和下外壳22压紧在主体1上,外壳2的安装结构更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呈小蛮腰状,其中,外壳2的腰部直径小于外壳2上端面和下端面的直径,外壳2的上端面直径小于或等于外壳2下端面的直径。具体地,上外壳21上端面直径小于或等于下外壳22下端面的直径,且上外壳21下端面的直径和下外壳22上端面的直径均小于上外壳21上端面的直径。外壳2腰部的直径小于外壳2上端面的直径和下端面的直径,使外壳2更便于拿取,而外壳2上端面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外壳下端面的直径,可以使外壳2更平稳的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外壳2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斜面,上外壳21的下端面抵接下外壳22的上端面。上外壳21上端面为斜面,便于放置设置其他部件,如显示屏等,便于观察或操作。更具体的,上外壳21的上端面的直径小于或等于上外壳21的下端面的直径,所述下外壳22的上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下外壳22的下端面的直径,使得上外壳21与下外壳22装配后形成小蛮腰状的外壳2,便于拿取。

参照图1、图5、图6,上述智能音箱还包括喇叭9,喇叭9部分插入主体1且固定在主体1一端。优选的,主体1内部中空且设有出音孔116,出音孔116上设有被动盆70,被动盆70盖合出音孔116。具体地,出音孔116至少有两个且在主体1周侧对称设置。通过设置喇叭9,且在出音孔116上设置具有被动盆70,可以增强智能音箱的低音音效,智能音箱的出音效果更佳。更进一步地,下筒壁221呈网格状,便于喇叭9的声音扩散。

参照图7,主体1包括上盖11和下盖12,上盖11盖合下盖12形成主体1。通过将主体1一分为二,在生产时只需将上盖11和下盖12分别加工出来,在将上盖11与下盖12固定连接即可形成主体1,降低了主体1的加工难度,生产效率更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智能音箱,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壳体组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上述智能音箱还包括配重块4,配重块4固定于下外壳22底部,底盖3盖合下外壳22下端部且抵顶配重块4。通过设置配重块4,且配重块4被底盖3夹设于下外壳22底部,在智能音箱竖立放置时,可以增大智能音箱底部的重量,避免智能音箱头重脚轻而倾倒,使智能音箱能在使用过程中平稳地保持竖立放置。

参照图3、图4、图10,上述下外壳22还包括连接板223,连接板223连接于下筒壁221内壁。在本实施例中,配重块4设于连接板223上;下筒壁221与连接板223通过连接件224连接底盖3与连接板223固定连接以将配重块4压紧在连接板223上。通过连接板223支撑配重块4,将配重块4与喇叭9分隔,避免配重块4碰坏喇叭9。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23一表面内凹于下筒壁221内以形成凹陷2231,配重块4固定与凹陷2231内。优选的,凹陷2231为锥形凹陷,配重块4具有与锥形凹陷匹配的外表面,以使配重块4平稳地置于凹陷2231内,具体地,配重块4具有呈锥体的外表面。进一步地,配重块4靠近底盖3一侧的端面低于下筒壁221的端面;使配重块4陷于凹陷2231内,可以避免在底盖3安装过程中造成干涉,提高装配效率。

参照图7,凹陷2231内凸设有圆柱2232,配重块4上设有与圆柱2232配合的通孔41。通过设置圆柱2232,且配重块4通过通孔41插设在圆柱2232上,底盖3与下外壳22固定连接将配重块4压紧在凹陷2231内后,圆柱2232可以提高配重块4的稳定性,阻止配重块4左右移动。

参照图7,上述智能音箱还包括第二螺丝20,圆柱2232上开设有内螺纹孔22321,第二螺丝20穿过通孔41与内螺纹孔22321配合。在安装时,可以先通过第二螺丝20将配重块4固定到凹陷2231上,然后再将底盖3固定到下外壳22的端部,可以避免底盖3安装过程中配重块4掉落。

参照图7,凹陷2231形成有抵接筋2233,抵接筋2233至少为三个且沿圆柱2232周侧环形阵列设置,配重块4一端抵接于抵接筋2233。设置抵接筋2233,使配重块4插入圆柱2232后可以平稳的放置在凹陷2231内,便于旋入第二螺丝20。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24呈l型;下筒壁221套设主体且连接件224与主体固定连接。优选的,参照图6,连接件224至少为三个且环形阵列分布于连接板223周侧,连接件224一端与下筒壁221连接,另一端下筒壁221间隔且与连接板223连接。连接件224与下筒壁221间隔,可以避免连接件224对网状的下筒壁221成型造成影响。

参照图8,底盖3凸设有抵接片33,配重块4抵接抵接片33。在本实施例中,抵接片33为两个,两个抵接片33间隔设置与底盖3靠近配重块4的一侧内表面。通过设置抵接片33,不仅可以使底盖3紧密抵顶配重块4,而且可以减少底盖3的厚度。

参照图8,上述智能音箱还包括第三螺丝80,底盖3上开设有连接孔31,连接板223上凸设有固定柱2234,固定柱2234上设有螺纹孔,第三螺丝80穿过连接孔31与螺纹孔配合。底盖3通过第三螺丝80固定安装到下外壳22底端,连接稳固。

参照图1、图9,上述智能音箱还包括垫圈30,垫圈30固定于底盖3背离下外壳22的一端面。进一步地,底盖3上设有环形槽32,垫圈30设于环形槽32内。在本实施例中,垫圈30可以粘接固定于环形槽32内,例如通过双面胶、粘接剂等固定在环形槽32内。更具体的,垫圈30可以为硅胶垫圈,也可以为橡胶垫圈。通过设置垫圈30,可以增大智能音箱与支撑台面的摩擦力,智能音箱可以更平稳的放置。

参照图1、图11,上述智能音箱还包括面盖组件5,面盖组件5包括面盖支架51和控制主板52,面盖支架51固定于主体1,控制主板52固定于面盖支架51上且与主体1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面盖支架51固定于主体1远离底盖3的一端。通过将控制主板52固定在面盖支架51上且使控制主板52与主体1间隔设置,既可避免控制主板52上的电子元件与主体1发生碰撞,还可以保证控制主板52具有足够的散热空间,控制主板52散热速度更快,避免控制主板52温度过高而烧坏电子元件,保证智能音箱的正常工作。

参照图12、图13,面盖支架51包括支撑部511和连接部512,支撑部511与主体1一端间隔设置,且支撑部511通过连接部512与主体1一端固定连接,控制主板52固定于支撑部511上。在本实施中,支撑部511与主体1间隔设置以预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容纳控制主板52;在安装时,可以先将控制主板52固定到支撑部511上,然后在将连接部512与主体1一端固定连接,由于支撑部511与主体1之间留有空间,可以有效避免控制主板52与主体1端部发生碰撞,保证控制主板52的完整性。

参照图11、图12、图13,上述智能音箱还包括第一螺钉40,支撑部511与控制主板52通过第一螺钉40连接。具体地,支撑部511上凸设有安装柱51111,安装柱51111上设置有与第一螺钉40配合的第一螺孔51112,对应地,控制主板52上设置有安装孔521,第一螺钉40穿过安装孔521与第一螺孔51112配合,以实现支撑部511与控制主板52的固定连接。安装柱51111凸设于支撑部511,当控制主板52通过第一螺钉40与第一螺孔51112的配合固定到安装柱51111上时,控制主板52与支撑部511之间存在间隔,既可以避免控制主板52上的电子元件与支撑部511发生碰撞,而且增大了控制主板52的散热空间,控制主板52散热效果更好。

参照图13,连接部512包括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均间隔连接于主体1,;优选的,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均至少为两个。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保证支撑部511与主体1的稳固连接,而且支撑部511能更平稳地安装到主体1端部。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5121为两个,第二连接柱5122为一个,且两个第一连接柱5121和一个第二连接柱5122在支撑部511上呈三角阵列设置。

参照图6、图7、图11,上述智能音箱还包括第二螺钉50,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通过第二螺钉50与主体1连接。具体地,主体1一端设有凸柱115,凸柱115至少为四个,凸柱115上设有固定孔11521,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上均设有与第二螺钉50配合的第二螺孔5120。通过第二螺钉50与第二螺孔5120的配合将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分别固定在凸柱115上,连接稳固可靠;而且设置凸柱115,可以缩短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的长度,避免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的长度过长而影响加工,降低了面盖支架51的加工难度。

参照图6,凸柱115包括突起部1151和抵接部1152,突起部1151凸设于主体1,突起部1151呈u形槽状,抵接部1152设于突起部1151且与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抵接,固定孔11521设于抵接部1152上。具体地,突起部1151包括左侧壁11511、右侧壁11512以及弧形壁11513,左侧壁11511和右侧壁11512分别设于弧形壁11513的两端,抵接部1152与左侧壁11511、右侧壁11512以及弧形壁11513连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突起部1151呈u形槽状,当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插入突起部1151与抵接部1152抵接时,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具有足够的调整空间,使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上的第二螺孔5120与抵接部1152上的固定孔11521对齐,便于旋入第二螺钉50将第一连接柱5121和第二连接柱5122固定到抵接部1152上。

参照图12,支撑部511包括底壁5111和第一侧墙5112,连接部512与底壁5111连接,第一侧墙5112围合底壁5111形成第一容槽100,面盖组件5还包括控制小板53,控制小板53设于第一容槽100内且与控制主板52电连接。优选的,底壁5111中部中空,便于控制小板53与控制主板52之间的走线。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侧墙5112围合底壁5111形成第一容槽100且将控制小板53设于第一容槽100内,控制小板53安装方便,且避免控制小板53凸出支撑部511。

参照图11,面盖组件5还包括密封盖54,控制小板53、密封盖54依次层叠于第一容槽100内。优选的,密封盖54有硅胶制成。设置密封盖54,不仅可以避免控制小板53上的电子元件与底壁5111直接接触,而且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控制小板53与底壁5111发生碰撞而损坏控制小板53上的电子元件。

参照图12,支撑部511还包括第二侧墙5113,第二侧墙5113围合第一侧墙5112且第二侧墙5113的高度大于第一侧墙5112的高度以形成第二容槽200。通过设置第二容槽200,增大装配时的调整空间,便于将控制小板53和密封盖54安装到第一容槽100内。

参照图12,面盖组件5还包括顶盖55,顶盖55盖合第二容槽200且抵顶控制小板53。优选的,第一容槽100和第二容槽200均呈圆柱形,且第一容槽100的直径小于第二容槽200的直径;且当顶盖55盖合第二容槽200后,顶盖55顶面与第二侧墙5113顶面平齐。通过设置第二容槽200且顶盖55盖合第二通槽,可以将控制小板53稳固地安装到第一容槽100内,结构更紧凑。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5121的高度高于第二连接柱5122,以使顶盖55呈斜面,方便用户观看顶盖55上的显示状态。

参照图11、图16,上述智能音箱还包括第三螺钉60,顶盖55设有内螺孔柱551,底壁5111形成有螺钉孔51113,控制小板53形成有圆孔531,第三螺钉60依次穿过螺钉孔51113、圆孔531与内螺孔柱551配合。通过第三螺钉60与内螺孔柱551的配合,使顶盖55稳固地安装在第二容槽200内,且将控制小板53和密封盖54压紧在第一容槽100内,结构紧凑,装配方便。

参照图11、图16,上述面盖组件5还包括按键56,顶盖55上设有按键孔552,按键56设于按键孔552且与控制小板53电连接。具体的,控制小板53上设有控制触点532,按压按键56,按键56可与控制触点532抵接,控制触点532即可产生相应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送到控制主板52上,以控制主板52控制智能音箱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开机、关机等。

参照图17、图18,按键56包括键帽561与具有弹性的折弯臂562,折弯臂562一端与键帽561连接,另一端与顶盖55连接。键帽561通过折弯臂562连接顶盖55,使得按键56安装到顶盖55时,无需对键帽561多次定位就能将按键56安装到预定位置,方便快捷;键帽561通过具有弹性的折弯臂562与顶盖55连接,利用折弯臂562的弹性可以明显提高按键56的灵活性。本实施例中,折弯臂562与顶盖55固定连接,且可以通过螺栓等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胶水、沥青等粘接剂进行固定。

参照图18,键帽561包括帽盖5611与限位壁5612,限位壁5612围绕帽盖5611设置,并与帽盖5611形成台阶状,折弯臂562凸设于限位壁5612。进一步,折弯臂562由限位壁5612的周缘凸出形成。具体的,帽盖5611呈圆柱状,限位壁5612呈圆环状,且限位壁5612的直径大于按键孔552的直径,这样帽盖5611插入按键孔552时,限位壁5612与按键孔552周侧的顶盖55内壁面抵接,以将帽盖5611限制于按键孔552内。

参照图16,顶盖55还具有第一限位槽553与第二限位槽554,第一限位槽553形成于顶盖55的内表面,与按键孔552连通,限位壁5612收容于第一限位槽553;第二限位槽554形成于顶盖55的内表面,与第一限位槽553连通,折弯臂562收容于第二限位槽554。限位壁5612收容于第一限位槽553、折弯臂562收容于第二限位槽554,使键帽561、折弯臂562的结构更加紧凑,且能更好地固定折弯臂562。

参照图18,折弯臂562包括延伸部5621、折弯部5622与定位部5623,延伸部5621与限位壁5612连接;折弯部5622与延伸部5621折弯连接;定位部5623与折弯部5622连接,并与延伸部5621间隔设置。折弯部5622与延伸部5621折弯连接,使折弯臂562有更好的弹性,进一步增加了键帽561的灵活性。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5621与折弯部5622的连接形成的弧度角约为1~3弧度之间,优选2弧度,折弯部5622呈弧状且沿限位壁5612周侧延伸设置,以使折弯臂562具有良好弹性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强度。进一步地,限位壁5612与折弯部5622的宽度在2毫米~10毫米之间,优选5毫米;延伸部5621和折弯部5622厚度在1毫米~4毫米之间,优选2毫米;折弯臂562薄而细,以使键帽561在受按压力时随按压力方向弹性变形,当按压力解除时,可回弹恢复至原位。

参照图18,定位部5623具有限位孔560,第二限位槽554凸设有限位柱5541,定位部5623通过限位孔560套设于限位柱5541,以将定位部5623固定在限位柱5541上。

在本实施例中,折弯部5622一端与定位部5623连接,另一端与延伸部5621连接,以保证了键帽561具有最好的灵活性;在将定位部5623固定在限位柱5541上时,先将定位部5623套设在限位柱5541上还可以将键帽561及折弯臂562快速安装到预定的位置,避免固定时出现位置偏差。

在本实施例中,折弯臂562包括第一折弯臂与第二折弯臂;第一折弯臂与第二折弯臂沿键帽561呈中心对称设置。具体的,第一折弯臂的延伸部5621与第二折弯臂的延伸部5621中心对称设置,第一折弯臂的折弯部5622与第二折弯臂的折弯部5622折弯方向相反,以使键帽561安装后更加稳固且受力更加均衡。需要说明的是,当折弯臂562具有多个时,顶盖55对应折弯臂562分别设置多个第二限位槽554。

参照图18,帽盖5611包括连接壁56111、压板56112与按压部56113;限位壁5612围绕连接壁56111的一端面垂直连接;连接壁56111的另一端面围绕压板56112垂直连接以形成凹形槽;按压部56113凸设于压板56112内表面。按压按键56时,通过按压压板56112,使按压部56113下沉与控制小板53上的控制触点532接触,进而产生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壁56111环形布置且与按键孔552的尺寸匹配,以使键帽561的结构更加紧凑,按压部56113凸设于压板56112内表面的中部,以使按压压板56112时使用的压力最小。

本实施例中,顶盖55通过一体成型制成,键帽561与折弯臂562也通过一体成型制成,以使按键56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中,键帽561与折弯臂562使用塑胶材料制成,以使按键56更加轻便,更加易于一体成型制造,也可进一步节省成本,塑胶材料可以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聚苯乙烯(ps)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参照图11,上述面盖组件5还包括粘贴片57,粘贴片57设于控制小板53与顶盖55之间。设置粘贴片57,不仅可以避免顶盖55与控制小板53直接接触,还可以将顶盖55粘接固定到第二容槽200内,便于锁紧第三螺钉60。

参照图11、图14、图15,控制小板53上设有麦克风6,麦克风6凸设于控制小板53,密封盖54上形成有与麦克风6相适配的配合凹陷541。优选的,底壁5111上与配合凹陷541对应处设有配合槽51114,以避免控制小板53安装到第一容槽100时麦克风6与底壁5111抵接而影响控制小板53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麦克风6,便于对智能音箱进行语音输入,智能音箱具备语音交互功能,使用更方便。进一步地,麦克风6设于控制小板53背离顶板的一侧,控制小板53上与麦克风6对应处设有小孔533,对应地,顶盖55上设有与小孔533连通的进音孔555。

参照图8,上述智能音箱还包括防尘网7,防尘网7盖设小孔533。具体地,防尘网7通过粘贴片57固定在控制小板53上且盖合小孔533。设置防尘网7,可以防止灰尘进入麦克风6,麦克风6的使用寿命更长。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网7为尼龙网。

参照图14、图15,控制小板53上还设有显示灯8,显示灯8有多个,多个显示灯8间隔设有控制小板53周侧边缘,对应地,密封盖54上设有与显示灯8匹配的避位孔542,以避免显示灯8抵顶密封盖而影响控制小板53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灯8为led灯,面盖支架51由透光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