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9285发布日期:2019-03-19 23:16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蓝牙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渐提高,无线蓝牙耳机,根据其轻巧便携性,已经收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无线蓝牙耳机的盒子已经由先前的仅有收纳功能变更为支持充电功能。为了使盒子能够对耳机充电,耳机与盒子之间的引脚也从原来的两个接触端发展成为三个接触端。而三个接触端对耳机的结构设计提高了难度,而且对于耳机放入盒子中的平稳性要求更高,同时还影响耳机的外表的简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可以将蓝牙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的接触端简化为两个,从而实现降低耳机的结构设计难度,提高耳机放入充电盒中的稳定性以及让耳机的外表更加简洁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该充电盒包括:

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所述第二接触端为接地端;

所述第一接触端与第一控制芯片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控制端与充电盒的控制器芯片的使能端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盒的微控制器的使能端控制所述公共端与常闭端或者与常开端连接;

所述常闭端与充电盒的控制器芯片的信号端连接;

所述常开端与充电电源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

当所述充电盒的控制器芯片的使能端输出电压高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公共端从与常闭端连接切换到与常开端连接。

进一步的:

所述公共端与所述常开端和常闭端之间设置有单刀双掷开关。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该蓝牙耳机包括:

第三接触端和第四接触端;所述第四接触端为接地端;

所述第三接触端与第二控制芯片的控制端和公共端连接,所述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公共端与常闭端或者与常开端连接;

所述常闭端与蓝牙耳机的控制器芯片连接;

所述常开端与蓝牙耳机的充电芯片连接;所述充电芯片与电池连接。

进一步的:

当所述控制端的输入电压高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公共端从与常闭端连接切换到与常开端连接。

进一步的:

所述公共端与所述常开端和常闭端之间设置有单刀双掷开关。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蓝牙耳机充电盒设置: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所述第二接触端为接地端;所述第一接触端与第一控制芯片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控制端与充电盒的控制器芯片的使能端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盒的微控制器的使能端控制所述公共端与常闭端或者与常开端连接;所述常闭端与充电盒的控制器芯片的信号端连接;所述常开端与充电电源输出端连接。通过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将蓝牙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的接触端简化为两个,从而实现降低耳机的结构设计难度,提高耳机放入充电盒中的稳定性以及让耳机的外表更加简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蓝牙耳机充电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蓝牙耳机充电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蓝牙耳机充电盒包括:

第一接触端(tp端)和第二接触端(gnd端);所述第二接触端为接地端;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用于与蓝牙耳机的两个接触端对接,从而实现与蓝牙耳机的通信和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其中,与蓝牙耳机的通信可以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接入设备以及判断接入设备是否为蓝牙耳机。

所述第一接触端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公共端(com,即u1的第4引脚)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控制端(in,即u1的第6引脚)与充电盒的控制器芯片(mcu1)的使能端(gipo_en)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盒的微控制器的使能端控制所述公共端与常闭端(nc,即u1的第3引脚)或者与常开端(no,即u1的第1引脚)连接;

所述常闭端与充电盒的控制器芯片的信号端(gipo1)连接;

所述常开端与充电电源输出端(out_5v)连接。

除此之外,图1中的c1是电容,用于稳压,u1的第5个引脚电源端,u1的第2个引脚为接地端,用于使u1芯片能够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当所述充电盒的控制器芯片的使能端输出电压高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公共端从与常闭端连接切换到与常开端连接。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是1.8v,也可以是其他值,使能端的输出电压可以受充电盒的控制器芯片控制。例如,可以在充电盒检测到有蓝牙耳机接入后,提高使能端的输出电压,给蓝牙耳机充电。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在蓝牙耳机放入充电盒中之后,可以自动为蓝牙耳机进行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公共端与所述常开端和常闭端之间设置有单刀双掷开关。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让第一控制芯片的设置更加简化,无需复杂的结构和构造就能够实现对公共端与哪一端连接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减少蓝牙耳机和蓝牙耳机充电盒的接触端个数。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蓝牙耳机充电盒中设置: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所述第二接触端为接地端;所述第一接触端与第一控制芯片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控制端与充电盒的控制器芯片的使能端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盒的微控制器的使能端控制所述公共端与常闭端或者与常开端连接;所述常闭端与充电盒的控制器芯片的信号端连接;所述常开端与充电电源输出端连接。通过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将蓝牙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的接触端简化为两个,从而实现降低耳机的结构设计难度,提高耳机放入充电盒中的稳定性以及让耳机的外表更加简洁的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蓝牙耳机,可以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蓝牙耳机充电盒相配合,实现对用减少蓝牙耳机与充电盒之间的接触端数量的效果。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蓝牙耳机包括:

第三接触端(tp端)和第四接触端(gnd端);所述第四接触端为接地端;

所述第三接触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控制端(in,即u2的第6引脚)和公共端(com,即u2的第4引脚)连接,所述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公共端与常闭端(nc,即u2的第3引脚)或者与常开端(no,即u1的第1引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接触端与第二控制芯片的控制端之间,设置有分压电阻r3和下拉电阻r2,下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r3和r2分别为10k欧姆,用于对控制端的输入的电压值进行下拉控制。

所述常闭端与蓝牙耳机的控制器芯片(mcu2)连接;

所述常开端与蓝牙耳机的充电芯片(chargeic)连接;所述充电芯片与电池(bat)连接。

除此之外,图2中的c2是电容,用于稳压,u2的第5个引脚电源端,u2的第2个引脚为接地端,用于使u2芯片能够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当所述控制端的输入电压高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公共端从与常闭端连接切换到与常开端连接。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是1.8伏,还可以是其他电压值。用于在与充电盒连接后,根据充电盒的第一接触端的输出电压值,确定是否将蓝牙耳机从通信状态切换到充电状态。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配合充电盒实现对蓝牙耳机的自动充电,无需多设置接触端,也无需对蓝牙耳机的充电进行手动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公共端与所述常开端和常闭端之间设置有单刀双掷开关。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让第二控制芯片的设置更加简化,无需复杂的结构和构造就能够实现对公共端与哪一端连接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减少蓝牙耳机和蓝牙耳机充电盒的接触端个数。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蓝牙耳机充电盒中设置:第三接触端和第四接触端;所述第四接触端为接地端;所述第三接触端与第二控制芯片的控制端和公共端连接,所述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公共端与常闭端或者与常开端连接;所述常闭端与蓝牙耳机的控制器芯片连接;所述常开端与蓝牙耳机的充电芯片连接;所述充电芯片与电池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