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9169发布日期:2019-04-30 18:0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专用于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视频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专用于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的规模的日益扩展,轨道交通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大城市市内交通的主要出路。

目前,我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正处在建设发展高潮阶段。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一些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必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网,需要一个统一的调度和控制中心来对整个轨道交通网进行统一管理。随着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城市轨道交通中采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已具备条件,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将发挥更大的安全保障作用。

而视频监控技术作为重要的监控手段之一,正呈现数字化、规模化、各系统平台互联共享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建成的视频监控系统大多是以模拟视频为主,而且处于各级分离状态,犹如一个个信息孤岛,不利于视频信息的共享和监控设备作用的充分发挥。虽然视频切换矩阵自身可以通过rs232联网,但是缺乏网络权限管理和周边设备的监控管理,也不支持网际互连的权限漫游,干线竞争时无法按优先级和权限提供相应服务,目前简单的矩阵联网对监控系统设备操作的确定性安全性无法保障,多数系统还存在设备厂家多、使用产品型号杂的特点,互联性差,难以实现系统之间的灵活互联共享。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用于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具有直观、实时的图像监视、记录、跟踪及控制等功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运营电视监控系统和公安电视监控系统。运营电视监控系统是运营控制中心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监视列车运行,掌握客流大小、流向,提高行车指挥透明度的重要辅助工具。公安电视监控系统是轨道交通公安部门用于对车站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专用于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互联性好,可实现系统之间的灵活互联共享,且视频信息识别的准确性和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一下技术方案:

一种专用于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控制中心系统及公安监控系统组成的一个三级管理子系统,且视频监控系统、控制中心系统和公安监控系统采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监控方式实现视频图像资源共享;

其中,视频监控系统包括视频采样模块、视频处理模块和视频监控模块;

控制中心系统包括视频接收模块、视频解码模块和视频发送模块;

公安监控系统包括视频比对模块、交通指挥模块和报警模块。

较为优选的,所述视频采样模块包括录像机、视频编码器和以太网交换机,所述视频处理模块包括视频处理服务器和数据处理服务器,所述视频监控模块包括web服务器、视频管理服务器、视频存储服务器和视频监控终端。

较为优选的,所述录像机经视频编码器与以太网交换机相连。

较为优选的,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经web服务器、视频管理服务器和视频存储服务器与视频监控终端相连。

较为优选的,所述视频处理服务器和数据处理服务器经核心交换机与视频监控终端相连。

较为优选的,所述视频监控系统还包括显示大屏,所述显示大屏与视频监控终端相连。

较为优选的,所述视频接收模块、视频解码模块和视频发送模块之间通过以太网传输通道或rs422/485通道传输,且视频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传输系统提供的以太网传输通道,采用tcp/ip协议。

较为优选的,所述视频比对模块提取视频监控系统中当前的监控视频段,检测视频段,提取视频特征;

所述交通指挥模块针对当前视频的检测结果与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具体比对结果,对轨道上运行的交通进行合理调度;

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息并采取紧急制动方案。

较为优选的,所述交通指挥模块还包括:针对当前视频的检测结果与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具体比对结果,建立流量指标模型,根据当前站台的拥挤情况以及视频库中该站台的乘客流动指标,决策当前站台的列车运行情况,包括列车停靠时长、列车首班车提前或延后发车、变更列车区间运行速度、调整列车越站停车;当流量指标模型显示当前乘客站台拥挤情况处于红色状态时,限制闸机开启,列车停靠时长延长。

较为优选的,所述报警模块还包括:根据当前的站台的流量指标模型,判定是否已经满足预警条件阈值,其中预警条件阈值包括:在所述交通调度模块判断列车当前的运行状态,通过列车运行图调整生成新的列车时刻表,发出调度指令,使列车重新按照调整后的时刻运行,之后,在列车运行时刻出现偏移大于偏移阈值时自动发出偏差报警,并根据列车实际的偏离情况,自动生成调整计划供调度员参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专用于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互联性好,可实现系统之间的灵活互联共享,且视频信息识别的准确性和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库的专用于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考图1的本发明的专用于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的一较佳实施方法,包括视频监控系统1、控制中心系统2及公安监控系统3组成的一个三级管理子系统,且视频监控系统1、控制中心系统2和公安监控系统3采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监控方式实现视频图像资源共享,这样通过用数字网络化组网方式,在各车站及控制中心均设有数字视频交换设备,且各数字视频交换设备间通过传输系统提供的以太网传输通道相连,所有前端录像机图像经均衡及字符叠加处理后直接进入数字视频交换设备转变为数字信号,而后通过以太交换网络完成图像的选择、传输和控制,所选图像在传送到对端的数字视频交换设备后,被重新还原成模拟信号输出至相应监视器,完成图像调看。各站均有数字硬盘录像机对所有前端摄像机的图像进行全天不间断录像,通过传输系统提供的以太网通道组网,以实现设备的统一管理和录像的远程回放。

其中,视频监控系统1包括视频采样模块11、视频处理模块12和视频监控模块13,这样,通过采用视频采样模块11、视频处理模块12和视频监控模块13集中控制方式,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采用网络数字化信号光缆的传输,使得远程管理、维护方便。

其中,控制中心系统2包括视频接收模块21、视频解码模块22和视频发送模块23,这样,接收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信号,然后通过视频解码模块22的解码,最后通过视频发送模块23发送至公安监控系统3。

其中,公安监控系统3包括视频比对模块31、交通指挥模块32和报警模块33,这样,通过视频比对模块31、交通指挥模块32和报警模块33的配合,可对轨道内部的和站台内部的视频信息进行实时和历时信息的比对,确定实时视频信息类型,建立流量指标模型,对视频内容进行多方面分析,决策车辆的调度信息,特别是针对同一轨道不同车辆的调度信息,此外,针对视频内部的特征分析,找出预警特征,将轨道内部和站台内部的潜在危险信息及时识别并处理,完善轨道交通的处理应急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视频采样模块11包括录像机111、视频编码器112和以太网交换机113,所述视频处理模块12包括视频处理服务器121和数据处理服务器122,所述视频监控模块13包括web服务器131、视频管理服务器132、视频存储服务器133和视频监控终端134。

进一步的,所述录像机111经视频编码器112与以太网交换机113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以太网交换机113经web服务器131、视频管理服务器132和视频存储服务器133与视频监控终端134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视频处理服务器121和数据处理服务器122经核心交换机4与视频监控终端134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视频监控系统还包括显示大屏5,所述显示大屏5与视频监控终端134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视频接收模块21、视频解码模块22和视频发送模块23之间通过以太网传输通道或rs422/485通道传输,且视频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传输系统提供的以太网传输通道,采用tcp/ip协议。

进一步的,所述视频比对模块31提取视频监控系统中当前的监控视频段,检测视频段,提取视频特征;

所述交通指挥模块32针对当前视频的检测结果与视频监控系统1中的具体比对结果,对轨道上运行的交通进行合理调度;

所述报警模块33发出报警信息并采取紧急制动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交通指挥模块32还包括:针对当前视频的检测结果与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具体比对结果,建立流量指标模型,根据当前站台的拥挤情况以及视频库中该站台的乘客流动指标,决策当前站台的列车运行情况,包括列车停靠时长、列车首班车提前或延后发车、变更列车区间运行速度、调整列车越站停车;当流量指标模型显示当前乘客站台拥挤情况处于红色状态时,限制闸机开启,列车停靠时长延长。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模块33还包括:根据当前的站台的流量指标模型,判定是否已经满足预警条件阈值,其中预警条件阈值包括:在所述交通调度模块判断列车当前的运行状态,通过列车运行图调整生成新的列车时刻表,发出调度指令,使列车重新按照调整后的时刻运行,之后,在列车运行时刻出现偏移大于偏移阈值时自动发出偏差报警,并根据列车实际的偏离情况,自动生成调整计划供调度员参考。

综上所述,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专用于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互联性好,可实现系统之间的灵活互联共享,且视频信息识别的准确性和利用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