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85315发布日期:2019-05-03 21:1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社交应用都可以选择对某人屏蔽,如朋友圈可选不给张三看我的朋友圈。但对于群组,在群组中发送群发消息时,以群组的所有群成员为发送对象,将群发消息发送给所有的群成员,对于想屏蔽的群成员,也会收到发送端用户所发送的群消息,无法做到点对点屏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能够针对群组消息进行点对点屏蔽。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发送端用户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所述发送端用户属于第一群组;

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的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的第二规则,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其中,所述接收端用户属于所述第一群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获得发送端用户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所述发送端用户属于第一群组;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的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的第二规则,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其中,所述接收端用户属于所述第一群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到发送端用户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时,基于发送端用户的第一规则和接收端用户的第二规则来确定是否向接收端用户发送待发送数据,实现同一群组中的发送端用户和接收端用户之间点对点屏蔽,既对需要在群聊中进行点对点屏蔽的用户的消息进行了屏蔽,又不影响不需要点对点屏蔽的用户的消息的交互。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场景示意图一;

图3为相关技术中的场景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信息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信息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信息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提供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另外,以下所提供的实施例是用于实施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提供实施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的方式实施。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获得发送端用户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所述发送端用户属于第一群组;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的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的第二规则,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其中,所述接收端用户属于所述第一群组。

在介绍本实施例之前,先介绍一下相关技术中所涉及的网络架构,图1为相关技术中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涉及三方的设备,第一方设备即发红包的用户的电子设备(第二终端30),第二方设备为抢红包的用户的电子设备(第一终端201至203),第三方设备为服务器(10)。

在实施的过程中,针对一次群组消息的发送而言,对应的第一终端30一般只有一个,但是对应的第二终端至少有一个及一个以上,在本例中以三个第二终端201至203为例进行说明,这里,第二终端的数量当然可以包括很多例如几百个。

在图1中,第一终端30对应的发送端用户为发送群组消息的用户(发送端用户60),第二终端201至203对应的用户为接收群组消息的用户(接收端用户401至403)。

参见图2,假设发送端用户60、接收端用户401至403建立一个群组,在该群组中的成员包括小张、小王、小李和小赵,这四个成员分别为发送端用户60的用户名、接收端用户401至403的用户名。这时,参见图3中的301所示的第一终端30的显示界面,即发送端用户的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在该显示界面中可以看出,发送端用户60“小张”在群里面发了一条群组消息“帮我填下调查问卷”。参见图3中的302所示的第二终端201-202的显示界面,即接收端用户的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在该显示界面中,接收端用户可以看到发送端用户60“小张”在群里面发了一条群组消息。当发送端用户“小张”将接收端用户“小王”屏蔽时,显示界面如图3中的303所示,并未查看到用户“小张”发的信息,但服务器10依然向用户“小张”所在的第二终端403发送数据,而第二终端将接收到的群组消息屏蔽。

从以上的场景图可以看出,在群组中发送群组消息时,以群组中的所有的群组用户为发送对象,将群组消息发送给所有的群组用户,对于想屏蔽的群组用户,也会收到发送端用户所发送的群组消息,无法做到点对点屏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由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等计算资源、通信资源(如用于支持实现光缆、蜂窝等各种方式通信)协同实现。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不局限于提供为方法和硬件,还可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提供为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基于上面的网络架构示意图1而实现,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s401、获得发送端用户发送的待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端用户属于第一群组;

发送端用户所在的第一终端和接收端用户所在的第二终端上分别安装有可以进行群组聊天的社交应用程序(app,即为客户端),该社交应用程序具有在群组中发送群组消息、接收群组消息、查看群组消息等功能。

终端上的社交应用程序中可设置至少一个群组,每个群组中包括至少三个用户。当社交应用程序中包括多个群组时,每个群组包括不同的用户,每个群组都包括有所在终端的用户。比如:用户a所在的终端上的社交应用程序中包括三个群组,分别为群组1、群组2和群组3,群组1的用户包括:用户a、用户b、用户c;群组2的用户包括:用户a、用户e、用户f、用户g和用户h;群组3的用户包括:用户a、用户b、用户f、用户h、用户i和用户j。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各终端上的群组的数量和各群组中的用户的数量不进行任何的限定。

发送端用户所在的第一终端基于社交应用程序接收用户输入的群组消息,并将接收的群组消息作为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待发送数据。

其中,群组消息的内容可为文字、链接、图片、语音内容、语音请求、视频请求等群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待发送数据的内容不进行任何的限定。

第一终端发送至服务器的信息还包括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群组标识,服务器根据群组标识确定发送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群组。不同的群组标识表征不同的群组。这里,将发送待发送数据的一个发送群组称为第一群组。

一条待发送数据可对应一个或多个群组标识。当待发送数据可对应多个群组标识,表征待发送数据的发送群组包括分别多个群组。

s402、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服务器获得发送端发送的待发送数据后,获取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规则,基于第一规则从发送待发送数据的第一群组中的群组用户中,确定能够接收发送端用户的待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接收客户端。对于一个群组用户,如果该群组用户与第一规则不匹配,则确定该群组用户为接收端用户,否则,该群组用户不是发送端用户的待发送数据的接收端用户,基于发送端用户的第一规则将该接收端用户屏蔽。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可包括第一群组中除接收端用户以外的全部群组用户或部分用户。

比如:当第一群组中的群组用户包括:用户a、用户b、用户c和用户d时,发送端用户为用户a,如果用户b、用户c和用户d与用户a对应的第一规则不匹配,则确定的接收端用户包括用户b、用户c和用户d;如果用户b、用户c分别与用户a对应的第一规则不匹配,用户d与用户a对应的第一规则匹配,则确定的接收端用户包括用户b和用户c。

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规则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黑名单和第一话题列表。其中,第一黑名单包括被禁止接收发送端用户的数据的受限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一黑名单中的受限用户也就是被发送端用户拉黑的接收端用户;第一话题列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话题类型的话题信息,其中,一个第一话题类型对应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发送端用户通过第一话题类型将第一话题类型对应的接收端用户屏蔽。

如果第一规则包括第一黑名单,所述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端,包括: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端。

如果第一规则包括第一话题列表,所述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的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包括: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和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话题列表,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端。

如果所述第一规则包括第一黑名单和第二话题列表,所述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的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包括: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和第一话题列表,以及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规则的具体内容不进行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在s402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获得群组中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根据所述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获得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规则。

不同的用户标识对应不同的用户规则,其中,用户标识可为账号、手机号等信息。服务器将用户标识与用户关联,在确定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后,获取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用户规则,即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用户规则,这里,将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用户规则称为第一规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第一群组,同一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规则可相同也可不同。当对于不同的第一群组,同一发送端用户的第一规则不同时,基于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一群组的群组标识获取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规则。

s403、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的第二规则,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其中,所述接收端用户属于所述第一群组。

基于s402中确定的各接收端用户的用户标识,获取各接收端用户的用户标识关联的用户规则,得到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用户规则,这里,将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用户规则称为第二规则。

对于每一个接收终端,服务器基于对应的第二规则,确定发送端用户的待发送数据是否与第二规则匹配。如果发送端用户的待发送数据与第二规则匹配,则确定不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该接收端用户,基于接收端用户的第二规则将发送端的待发送数据屏蔽;如果发送端用户的待发送数据与第二规则不匹配,则确定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该接收端用户,此时,服务器将待发送数据方至该接收端。服务器确定发送待发送数据的接收端可为s402中确定的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中的全部或部分,不仅使用户更加快捷、灵活的对显示权限进行控制,同时使接收端设备避免存储不需要的数据,为接收端设备节省存储空间。

比如:同上例,s402中确定的接收端用户包括用户b、用户c和用户d;如果发送端用户用户a的待发送数据分别与用户b对应的第二规则、用户c对应的第二规则以及用户d对应的第二规则不匹配,则向用户b、用户c和用户d发送用户a的待发送数据;如果用户a的待发送数据分别与用户b对应的第二规则和用户c对应的第二规则不匹配,与用户d对应的第二规则匹配,则确定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用户b和用户c,确定不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用户d。

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规则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黑名单和第二话题列表。其中,第二黑名单包括被禁止向接收端用户发送数据的受限用户的用户标识,第二黑名单中的受限用户即为被接收端用户拉黑的发送端用户;第二话题列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话题类型的话题信息,接收端用户屏蔽第二话题类型对应的待发送数据。

如果第二规则包括第二黑名单,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规则,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包括: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如果第二规则包括第二话题列表,所述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的第二规则,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包括: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和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如果第二规则包括第二黑名单和第二话题列表,所述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的第二规则,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包括: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和第二话题列表,以及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第一群组,同一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规则可相同也可不同。当对于不同的第一群组,同一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规则不同时,基于接收端用户的用户标识和第一群组的群组标识获取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规则。

基于图1所示的场景,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网络结构如图5所示,当图2所示的群组中的小张发送一条群组消息后,第一终端60将群组消息作为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服务器10。服务器从根据小张对应的第一规则,根据第一规则确定待发送数据对应的接收端用户为小王和小李,获取小王和小李对应的第二规则,确定向小王发送待发送数据,禁止向小李发送待发送数据。此时,第一群组中的小张、小王、小李和小赵对应的第一终端30和第二终端201-203的显示界面分别如图6中的61、62、63和64所示,在图6的61所示的第一终端的显示界面中,发送端用户60“小张”在群里面发了一条消息;在图6中的62中,接收端用户401“小王”可以看到发送端用户60“小张”在群里面发了一条消息;在图6中的63和64中,接收端用户402“小李”和“小赵”无法看到发送端用户60“小张”在群里面发了一条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到发送端的待发送数据后,根据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规则确定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并基于确定的每个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规则,确定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确定的每个接收端,从而基于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规则和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规则确定是否在两个群组用户之间转发数据,实现同一群组中的发送端用户和接收端用户之间点对点屏蔽,既对需要在群聊中进行点对点屏蔽的用户的消息进行了屏蔽,又不影响不需要点对点屏蔽的用户的消息的交互。

基于图4所示的信息处理方法,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获得用户的规则设置信息;基于所述规则设置信息生成用户规则;其中,所述用户为所述第一群组中的任意一用户;所述用户为所述发送端用户时,所述用户规则为第一规则;所述用户为所述接收端用户时,所述用户规则为第二规则;所述第一群组至少包括三个用户。

规则设置信息可包括:用户标识、话题信息等内容。当规则设置信息为用户标识时,将该用户标识添加到黑名单中,以将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群组用户设置为黑名单中的受限用户。当规则设置信息为话题信息时,将该话题信息添加到话题列表中,以将该话题信息对应的话题类型设置为话题列表中的屏蔽话题。

一个用户的黑名单可包括被禁止接收所述用户的数据的第一黑名单和被禁止向所述用户发送数据的第二黑名单,第一黑名单中的受限用户被禁止接收该用户的数据,第二黑名单中的受限用户被禁止向该用户发送数据。

一个用户的话题列表可包括第一话题列表和第二话题列表,其中,所述第一话题列表用于发送端用户通过第一话题类型屏蔽接收端用户,所述第二话题列表用于接收端用户通过第二话题类型屏蔽发送端用户。这里,通过第一话题列表和第二话题列表的设置,使得一个用户只能够接收一部分话题类型对应的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规则配置信息中还可包括每一第一话题类型的屏蔽等级,以根据各话题类型对应的屏蔽等级确定所屏蔽的接收端用户。比如:话题1的屏蔽等级包括等级1和等级2,等级1所屏蔽的接收端用户为用户b,等级2所屏蔽的接收端用户为用户c和用户d。这里,通过第一话题列表中屏蔽等级的设置,使得一个用户只能够看一个话题对应的数据的部分数据。

服务器获取规则设置信息的方式可包括以下两种中任一种:

方式一:接收用户所在的终端发送的规则设置信息。

用户所在的终端可在社交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中提供设置界面,基于设置界面接收到的选择操作或输入操作确定用户输入的规则设置信息。当用户所在的终端确定用户的规则设置信息后,将用户的规则设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的规则配置信息。

方式二:根据用户的用户特征来确定规则设置信息。

服务器可获取用户的用户特征,用户特征可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兴趣、通讯录等信息,根据用户特征确定用户的规则配置信息。比如:用户特征包括通讯录,将通讯录中的屏蔽联系人设置为黑名单中的受限用户。又比如:用户的年龄为14岁,则将“暴力”作为用户的话题列表中的屏蔽话题。

这里,将发送端用户的用户规则称为第一规则,将接收端用户的规则称为第二规则。如果用户规则包括第一黑名单和第二黑名单,第一规则包括第一黑名单,第二规则包括第二黑名单。如果用户规则包括第一话题列表和第二话题列表,第一规则包括第一话题列表,第二规则包括第二话题列表。

对于一用户,即可作为发送端用户,也可作为接收端用户,一用户的用户规则即可包括第一规则,也可包括第二规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用户在客户端的设置或基于用户的用户特征来确定规则配置信息,服务器根据确定的规则配置信息生成群组中的群组用户的用户规则。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可在社交应用程序中提供一点对点屏蔽功能,当我们开启该功能后,可以将任意一个好友或非好友拉入黑名单,拉入后,被拉入黑名单中的用户在群聊中的信息不会发送给当前用户,且当前用户在群里的发言也不会发送给被拉入黑名单中的用户,实现了群聊的点对点屏蔽。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规则包括被禁止接收所述用户的数据的第一黑名单和被禁止向所述用户发送数据的第二黑名单。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

s701、获得发送端用户发送的待发送数据;

发送端用户属于第一群组。

s702、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端;

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中包括禁止接收发送端用户的数据的受限用户的用户标识。

服务器基于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确定第一群组的群组用户中除所述第一黑名单中的受限用户和发送端用户以外的群组用户为接收端用户。

比如:发送端用户用户a所在的第一群组中的群组用户包括:用户a、用户b、用户c和用户d,第一黑名单中包括用户d,则确定用户b和用户c为接收端用户。

s703、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包括禁止向接收端用户发送数据的受限用户的用户标识。

服务器判断每一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是否包括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对于一接收端用户,如果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包括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确定不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该接收端用户;如果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中不包括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确定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该接收端用户。

比如:同上例,确定的接收端用户包括用户b和用户c,如果用户b对应的第二黑名单中不包括用户a,则确定向用户b发送待发送数据;如果用户c对应的第二黑名单包括用户a,则确定不向用户c发送待发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确定发送端未屏蔽的接收端用户,并根据每一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确定是否愿意接收发送端用户的待发送数据,实现基于用户的点对点屏蔽。

在一实施例中,s402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还包括:

如果所述待发送数据中包括特定的标识符,确定与所述标识符关联的第二用户标识;如果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包括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将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确定为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待发送数据中可通过特定的标识符关联第一群组中的用户的用户标识。这里,将与标识符关联的用户标识称为第二用户标识。比如,当标识符为“@”时,待发送数据为“请@小王来开会”,且“小王”为第一群组中的用户标识,则用户标识“小王”为第二用户标识。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特定的标识符不进行任何的限定。

如果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中包括第二用户标识,将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确定为接收端用户。

这里,当一群组用户为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中的受限用户,但该群组用户为通过标识符关联的用户时,仍然将该群组用户作为接收端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s403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规则,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还包括:

如果所述待发送数据中包括特定的标识符,确定与所述标识符关联的第三用户标识;如果所述第三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黑名单包括所述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确定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

待发送数据中可通过设定的标识符关联第一群组中的用户的用户标识。这里,将与标识符关联的用户标识称为第三用户标识。第三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为接收端用户,且第三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黑名单包括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确定将发送端用户发送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第三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

这里,当一发送端用户是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中的受限用户,但该发送端用户通过标识符关联的接收端用户时,仍然确定向该接收端用户发送待发送数据,使用户更加快捷、灵活的对显示权限进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规则包括第一话题列表和第二话题列表,其中,所述第一话题列表用于发送端用户通过第一话题类型屏蔽接收端用户,所述第二话题列表用于接收端用户通过第二话题类型屏蔽发送端用户。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

s801、获得发送端用户发送的待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端用户属于第一群组。

s802、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和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话题列表,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端;

服务器确定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如果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属于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话题列表中的第一话题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话题列表中发送端用户通过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屏蔽的接收端用户,这里,第一群组的群组用户除屏蔽的接收端用户和发送端用户以外的群组用户确定为接收端用户。

比如:发送端用户用户a所在的第一群组中的群组用户包括:用户a、用户b、用户c和用户d,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为话题1,用户a对应的第一话题列表中的第一话题类型包括:话题1、话题2,其中,话题1对应用户d,话题2对应用户b,则发送端用户用户a通过话题1屏蔽用户d,此时,确定用户b和用户c为接收端用户。

在实际应用中,可确定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和屏蔽等级,根据话题类型的和屏蔽等级确定接收端用户,比如:当发送端用户用户a所在的第一群组中的群组用户包括:用户a、用户b、用户c和用户d,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为话题1,话题等级为等级2,用户a对应的第一话题列表中的第一话题类型包括:话题1、话题2,其中,话题1的等级1对应用户b,话题1的等级2对应用户c和d,则发送端用户用户a通过屏蔽等级为等级2的话题1屏蔽用户c和用户d,此时,确定用户b为接收端用户。

s803、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和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对于每一个接收端用户,服务器查看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是否属于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属于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则确定不向该接收端用户发送待发送数据;如果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不属于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则确定向该接收端用户发送待发送数据。

比如: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为话题1,在s802中确定的接收端用户包括用户b和用户c,则判断话题1是否属于用户b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以及是否属于用户c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如果用户b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包括话题2、话题3,话题1不属于用户b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则确定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用户b;如果用户c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包括话题1、话题4,话题1属于用户c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则确定将待发送数据不发送给用户c。

基于话题类型进行群组消息的点对点屏蔽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话题列表确定能够接收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的群组消息的接收端用户,并每一接收端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确定每一接收端是否愿意接收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的群组消息,基于待发送数据实现点对点屏蔽。同时,避免存储不需要的数据,为接收端设备节省存储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规则包括:被禁止接收所述用户的数据的第一黑名单、用于发送端用户通过第一话题类型屏蔽接收端用户的第一话题列表、被禁止向所述用户发送数据的第二黑名单、和用于接收端用户通过第二话题类型屏蔽发送端用户的第二话题列表;用户规则包括第一话题列表和第二话题列表。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如图9所示信息处理方法如图9所示,包括:

s901、获得发送端用户发送的待发送数据;

所述发送端用户属于第一群组。

s902、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和第一话题列表,以及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端;

服务器确定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如果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属于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话题列表中的第一话题类型,确定所述第一话题列表中发送端用户通过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屏蔽的接收端用户,并基于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确定第一群组的群组用户中除所述第一黑名单中的受限用户、屏蔽的接收端用户和发送端用户以外的群组用户中为接收端用户。

比如:发送端用户用户a所在的第一群组中的群组用户包括:用户a、用户b、用户c和用户d,第一黑名单中包括用户d,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为话题1,用户a对应的第一话题列表中的第一话题类型包括:话题1、话题2,其中,话题1对应用户d,话题2对应用户b,则发送端用户用户a通过话题1屏蔽用户d,此时,确定用户b和用户c为接收端用户。

s903、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和第二话题列表,以及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服务器判断每一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是否包括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以及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是否包括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对于一接收端用户,如果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中不包括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且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不属于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确定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该接收端用户;如果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包括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或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属于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则确定将待发送数据不发送给该接收端用户。

比如: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为话题1,在s902中确定的接收端用户包括用户b和用户c。如果用户b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包括话题2、话题3,话题1不属于用户b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且用户b对应的第二黑名单中不包括用户a,则确定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用户b。如果用户c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包括话题1、话题4,话题1属于用户c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中的第二话题类型,如果用户c对应的第二黑名单中不包括用户a,则确定将待发送数据不发送给用户c。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和第一话题列表确定能够接收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的群组消息的接收端用户,并根据每一接收端对应的第二黑名单和第二话题列表,确定每一接收端是否愿意接收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的群组消息,基于用户和待发送数据实现点对点屏蔽。

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所包括的各模块,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or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等。

如图10所示,该装置1000包括:接收单元1001、第一确定单元1002和第二确定单元1003;其中,

接收单元1001,用于获得发送端用户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所述发送端用户属于第一群组;

第一确定单元1002,用于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的第一规则,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第二确定单元1003,用于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的第二规则,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其中,所述接收端用户属于所述第一群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单元,用于:

获得用户的规则设置信息;

基于所述规则设置信息生成用户规则;

其中,所述用户为所述第一群组中的任意一用户;所述用户为所述发送端用户时,所述用户规则为第一规则;所述用户为所述接收端用户时,所述用户规则为第二规则;所述第一群组至少包括三个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待发送数据,获得所述第一群组中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

根据所述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获得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规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规则包括:被禁止接收所述用户的数据的第一黑名单和被禁止向所述用户发送数据的第二黑名单;相应地,

第一确定单元1002,用于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端;

第二确定单元1003,用于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1002,还用于:

如果所述待发送数据中包括特定的标识符,确定与所述标识符关联的第二用户标识;

如果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包括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将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确定为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1003,还用于:

如果所述待发送数据中包括特定的标识符,确定与所述标识符关联的第三用户标识;

如果所述第三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黑名单包括所述发送端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确定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规则包括:第一话题列表和第二话题列表,其中,所述第一话题列表用于发送端用户通过第一话题类型屏蔽接收端用户,所述第二话题列表用于接收端用户通过第二话题类型屏蔽发送端用户;相应地,

第一确定单元1002,用于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和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话题列表,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端;

第二确定单元1003,用于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和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话题列表,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规则包括:被禁止接收所述用户的数据的第一黑名单、用于发送端用户通过的第一话题类型屏蔽接收端用户的第一话题列表、被禁止向所述用户发送数据的第二黑名单、和用于接收端用户通过第二话题类型屏蔽发送端用户的第二话题列表;相应地,

第一确定单元1002,用于基于所述发送端用户对应的第一黑名单和第一话题列表,以及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端;

第二确定单元1003,用于基于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对应的第二黑名单和第二话题列表,以及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话题类型,确定是否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每个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端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设备1100包括:一个处理器1101、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102、至少一个外部通信接口1103和存储器1104。其中,通信总线1102配置为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外部通信接口1103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

其中,所述处理器1101,配置为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处理程序,以实现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处理程序,所述信息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以上信息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信息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