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0337发布日期:2018-12-25 20:4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天然气及化工行业中的气体集输管线、设备在长期带压工作环境下易发生泄漏,造成安全事故。现场一般采用固定式检测仪连续监测和人工便携式检测仪探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现有的固定式气体检测仪器是以有线传输为主,传输距离受到了限制。

因此,需要一种具备无线传输功能的气体检测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气体检测设备因为有线传输数据存在的问题,但是现有的无线传输装置,通常包括装置本体以及天线两部分,而天线通常都是采取与装置本体分离的设置方式,如此便使得放置装置本体和天线需要更大的设置空间,同时天线与装置本体之间的连线容易被缠绕,更有甚者容易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天线的连线被扯断,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无线传输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天线设置在本体的顶部,且天线与装置本体之间的天线连接线未暴露在装置的外部的无线传输装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线传输装置,应用于气体检测设备中,其中,包括:

呈矩形状的本体;

无线传输的主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内部;

天线结构,设置于所述本体的顶部;

可插拔的卡托结构,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侧面,用以放入一用户身份识别卡,所述卡托结构用以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送入所述本体的内部使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卡插入设置于所述主控制电路板上的识别卡单元中;

多个串行接口,分别配置于所述主控制电路板的一侧;

多个开口,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侧面,所述开口的位置与所述串行接口的位置一一对应;

所述天线结构包括:

第一承载块,设置于所述本体的顶部;

第二承载块;

天线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块的顶部;

预定高度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块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块的底部连接;

天线连接线,一端与所述天线本体连接,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承载块、所述天线本体以及所述第二承载块的内部,与所述本体内的所述主控制电路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串口包括RS232接口和RS485接口或RS422接口。

优选的,所述天线连接线与所述主控制电路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SMA公头,所述主控制电路板设置有与所述SMA公头匹配的SMA母头。

优选的,所述天线连线的特性阻抗值为50欧。

优选的,呈矩形状的所述本体的材质由金属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一电源接口,所述本体的侧面对应所述电源接口的位置设置有一电源开口,通过所述电源接口接入一直流供电电源。

优选的,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接受的供电范围在5-36V。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电路板设置有一与所述电源接口连接的电源反相保护单元以及一电源过压保护单元。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将天线设置在本体的顶部,且使天线连接线从第一承载块、天线本体以及第二承载块的内部穿过与本体内的主控制电路板连接,避免了天线连线暴露在装置的外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天线采取与装置本体分离的设置方式,使得放置装置本体和天线需要更大的设置空间,同时天线与装置本体之间的连线容易被缠绕,更有甚者容易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天线的连线被扯断,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传输装置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标记表示:

1、本体;2、天线结构;3、卡托结构;4、串行接口;21、第一承载块;22、第二承载块;23、天线本体;24、弹性结构;25、天线连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无线传输装置,应用于气体检测设备中,其中,包括:

呈矩形状的本体1;

无线传输的主控制电路板(未于图中示出),设置于本体1的内部;

天线结构2,设置于本体1的顶部;

可插拔的卡托结构3,设置于本体1的侧面,用以放入一用户身份识别卡,卡托结构3用以将用户身份识别卡送入本体1的内部使用户身份识别卡插入设置于主控制电路板上的识别卡单元中;

多个串行接口4,分别配置于主控制电路板的一侧;

多个开口,设置于本体1的侧面,开口的位置与串行接口4的位置一一对应;

天线结构2包括:

第一承载块21,设置于本体1的顶部;

第二承载块22;

天线本体23本体1,设置于第二承载块22的顶部;

预定高度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一端与第一承载块21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承载块22的底部连接;

天线连接线(未于图中示出),一端与天线本体23本体1连接,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一承载块21、天线本体23本体1以及第二承载块22的内部,与本体1内的主控制电路板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天线设置在本体1的顶部,并且使天线连接线从第一承载块21、天线本体23本体1以及第二承载块22的内部穿过与本体1内的主控制电路板连接,从而避免了现有的天线与本体1之间采取的分离式设置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设置空间,且暴露的天线连线25容易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天线连线25被扯断的问题。

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部件为弹簧,上述的承载块均可由塑料材质制成。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串口包括RS232接口和RS485接口或RS422接口。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天线连接线与主控制电路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SMA公头,主控制电路板设置有与SMA公头匹配的SMA母头。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天线连线25的特性阻抗值为50欧。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呈矩形状的本体1的材质由金属材质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体1的材质可以采取铝或者不锈钢材质制成。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主控制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一电源接口(未于图中示出),本体1的侧面对应电源接口的位置设置有一电源开口,通过电源接口接入一直流供电电源。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无线传输单元的接受的供电范围在5-36V。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中,主控制电路板设置有一与电源接口连接的电源反相保护单元以及一电源过压保护单元。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源的方反相保护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如电源反相保护单元可以采用一反相二极管等此处不再赘述。

过压保护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如过压保护采用可控硅短路电源的方式迫使熔断器迅速熔断而保护后级电路安全,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