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挂壁式手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9908发布日期:2018-10-02 20:0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架领域,特指一种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挂壁式手机架。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了人手必备的科技产品,而随着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每隔几年,这些旧智能手机会因为配置落伍、审美疲劳或者其它问题面临被淘汰的情况;而大部分人在处理旧智能手机时,要么出售给二手回收商、要么把它们丢在家里、要么随手丢弃,大大浪费了旧智能手机的其他功能,其实旧智能手机还有很多的“余热”可以发挥。

近几年智能家居慢慢的进入了人们的家庭;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实现智能化的一种生态系统,具体的是以一个中央微处理机接收来自相关电子电器产品(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如太阳初升或西落等所造成的光线变化等)的信息后,再以既定的程序发送适当的信息给其它电子电器产品;然而中央微处理机必须透过许多界面来控制家中的电器产品,这些界面可以是键盘,也可以是触摸式荧幕、按钮、电脑、电话机、遥控器等;因此旧智能手机可以用来控制智能家居,实现变废为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挂壁式手机架,能将手机悬挂在墙壁上,便于用户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挂壁式手机架,包含固定板、两个设置在固定板上且沿固定板长度方向平行放置的阶梯导向孔、两根分别可滑动设置在阶梯导向孔内且通过孔肩定位的阶梯导杆、设置在固定板正面一端的固定夹爪、设置在固定板另一端且分别与两根阶梯导杆螺纹连接的活动板、套设在阶梯导杆上使活动板具有朝固定板方向移动趋势的弹簧;所述活动板上设置有与固定夹爪对应放置的活动夹爪;所述固定板的正面上还设置有沉头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背面设置在可连接电源给旧智能手机供电的伸缩电源线。

优选的,所述固定夹爪和活动夹爪的内侧均设置有一层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固定夹爪和活动夹爪上的橡胶垫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增加。

优选的,所述固定夹爪和活动夹爪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固定板和活动板的两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挂壁式手机架能将旧智能手机悬挂在墙壁上,便于用户控制智能家居,实现变废为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挂壁式手机架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挂壁式手机架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挂壁式手机架的后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挂壁式手机架的爆炸图。

其中:1、活动板;2、活动夹爪;3、阶梯导杆;4、固定板;5、沉头连接孔;6、固定夹爪;7、橡胶垫;8、伸缩电源线;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挂壁式手机架,包含固定板4、两个设置在固定板4上且沿固定板4长度方向平行放置的阶梯导向孔、两根分别可滑动设置在阶梯导向孔内且通过孔肩定位的阶梯导杆3、设置在固定板4正面一端的固定夹爪6、设置在固定板4另一端且分别与两根阶梯导杆3螺纹连接的活动板1、套设在阶梯导杆3上使活动板1具有朝固定板4方向移动趋势的弹簧9;所述活动板1上设置有与固定夹爪6对应放置的活动夹爪2;所述固定板4的正面上还设置有沉头连接孔5;使用时:先通过螺钉穿过沉头连接孔5将固定板4固定在离插座比较近的墙壁上,再克服弹簧9的弹力使活动板1远离固定板4,最后将手机置于活动夹爪2和固定夹爪6之间通过弹簧9的弹力固定。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4的背面设置在可连接电源给旧智能手机供电的伸缩电源线8,由于是旧智能手机,待机时间不会很长,通过伸缩电源线8能给旧智能手机一直供电,且长度可自由调整,比较整洁。

进一步,所述固定夹爪6和活动夹爪2的内侧均设置有一层橡胶垫7,可增加摩擦力,从而夹持更稳定。

进一步,所述固定夹爪6和活动夹爪2上的橡胶垫7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增加,可有效避免旧智能手机从活动夹爪2和固定夹爪6内滑出。

进一步,所述固定夹爪6和活动夹爪2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固定板4和活动板1的两侧,结构小巧,更美观。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挂壁式手机架能将旧智能手机悬挂在墙壁上,便于用户控制智能家居,实现变废为宝。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