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594发布日期:2018-11-23 21:2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漏缆损耗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漏缆为漏泄同轴电缆的简称(Leaky Coaxial Cable)通常又简称为泄漏电缆或漏泄电缆,其结构与普通的同轴电缆基本一致,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开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导体三部分组成。电磁波在漏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外界的电磁场也可通过槽孔感应到漏缆内部并传送到接收端。现有技术测试多系统平台(POI,Point of Interface)漏缆的安装是否正确和检测是否有断路现象时,其中一种方法为,当所有设备及漏缆安装完成并引入基站信号后,人工使用专业测试设备沿漏缆线路测试沿线的信号强度。另一种方法为引入信号源和频谱仪测试漏缆的线路损耗。但现有测试技术具有以下缺陷:当需要在POI漏缆设备使用时测试漏缆的插入损耗是否存在问题时,必须人工携带笨重设备,并且需要断开POI漏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端口连接测试设备,造成通信中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和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监测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安装状况,无需中断通信和携带笨重设备对漏缆进行检测。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包括:主数据处理模块和从数据处理模块;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信号收发器、检测信号发生器和第一功率检测器;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滤波放大器、第二功率检测器、第二处理器和第二信号收发器;

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的一端与射频线连接用于发送检测信号,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还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连接;

所述滤波放大器的一端与射频线连接用于接收检测信号,所述滤波放大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之间的射频衰减器。

进一步地,所述滤波放大器包括声表滤波器和射频放大器;

所述声表滤波器的一端与射频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另一端与所述射频放大器连接;所述射频放大器还与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为锁相环。

进一步地,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具体为: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的第一信号收发器与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的第二信号收发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一显示屏;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二显示屏;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包括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

优选地,所述信号收发器为调制解调器。

进一步地,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二定向耦合器;

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的一端与近端多系统接入平台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的另一端与漏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口通过所述射频线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连接;

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的一端与远端多系统接入平台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的另一端与漏缆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口通过所述射频线与所述滤波放大器连接。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系统,包括: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近端多系统接入平台、远端多系统接入平台和漏缆;

所述近端多系统接入平台的输出端与所述漏缆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的主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远端多系统接入平台的输出端与所述漏缆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的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和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包括主数据处理模块和从数据处理模块;由于主数据处理模块中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控制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第一功率检测器检测出检测信号的初始功率值,并将所述检测信号通过射频线输送至漏缆内部进行传输;由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获得所述初始功率;漏缆输出的检测信号通过射频线进入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的滤波放大器进行滤波放大后,进入第二功率检测器检测出漏缆输出的检测信号的实际功率值,由于第二功率检测器与第二处理器连接,第二处理器获得所述实际功率值,由于主数据处理模块与从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第二处理器将实际功率值发送给第一处理器,使得第一处理器根据实际功率值和初始功率值判断漏缆的损耗情况,并当漏缆损耗情况严重时,第一处理器通过第一信号收发器上报管理平台,从而实现远程实时监测漏缆的安装状况,无需中断通信和携带笨重设备对漏缆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包括:主数据处理模块10和从数据处理模块20;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20与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10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10包括第一处理器101、第一信号收发器102、检测信号发生器103和第一功率检测器104;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20包括滤波放大器201、第二功率检测器202、第二处理器203和第二信号收发器204;

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1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101连接,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1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4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4的一端与射频线连接用于发送检测信号,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器101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101还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102连接;

所述滤波放大器201的一端与射频线连接用于接收检测信号,所述滤波放大器2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202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20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202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2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204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射频线为射频同轴线,电线结构主要分为导体,绝缘体,屏蔽层和外被;射频同轴线阻抗一般有50Ω和75Ω,用于信号传输,如手机同轴线,就是指用在手机内部,用于接收wifi信号的一小段线,其绝缘和外被使用铁氟龙材料。所述功率检测器接收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射频线输入的经过所述声表滤波器和射频放大器滤波放大的射频信号,并输出与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功率相对应的电压的元器件。所述处理器优选为CPU即中央处理器,主要包括运算器(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和控制器(CU,Control Unit)两大部件;此外,还包括若干个寄存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总线。

具体地,由于主数据处理模块中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控制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第一功率检测器检测出检测信号的初始功率值,并将所述检测信号通过射频线输送至漏缆内部进行传输;由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主处理器获得所述初始功率;漏缆输出的检测信号通过射频线进入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的滤波放大器进行滤波放大后,进入第二功率检测器检测出漏缆输出的检测信号的实际功率值,由于第二功率检测器与第二处理器连接,第二处理器获得所述实际功率值,由于主数据处理模块与从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第二处理器将实际功率值发送给第一处理器,使得第一处理器根据实际功率值和初始功率值判断漏缆的损耗情况,并当漏缆损耗情况严重时,第一处理器通过第一信号收发器上报管理平台,使得漏缆所处的设备系统无论是处在工作状态还是初步调试状态,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始终能够远程实时监测漏缆的安装状况,无需中断通信和携带笨重设备对漏缆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10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103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4之间的射频衰减器105。

进一步地,所述滤波放大器201包括声表滤波器211和射频放大器212;

所述声表滤波器211的一端与射频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另一端与所述射频放大器212连接;所述射频放大器212还与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202连接。

优选地,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为锁相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衰减器106是一种提供衰减的电子元器件,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它的主要用途是:(1)调整电路中信号的大小;(2)在比较法测量电路中,可用来直读被测网络的衰减值;(3)改善阻抗匹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103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4之间插入所述射频衰减器,能够缓冲阻抗的变化。所述声表滤波器211(简称SAW)主要作用原理是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特性,利用输入与输出换能器(Transducer)将电波的输入信号转换成机械能,经过处理后,再把机械能转换成电的信号,以达到过滤不必要的信号及杂讯,提升收讯品质的目标。声表滤波器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无线通讯系统、电视机、录放影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器上替代LC谐振电路,用于级间耦合和滤波。主要功用在于把杂讯滤掉,比传统的LC滤波器安装更简单、体积更小。所述射频放大器212(RF PA)是各种无线发射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射机的前级电路中,调制振荡电路所产生的射频信号功率很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放大一缓冲级、中间放大级、末级功率放大级,获得足够的射频功率以后,才能馈送到天线上辐射出去;为了获得足够大的射频输出功率,采用射频功率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进一步地,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20与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10通信连接,具体为: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10的第一信号收发器102与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20的第二信号收发器通信204连接。所述锁相环是一种典型的反馈控制电路,利用外部输入的参考信号控制环路内部振荡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实现输出信号频率对输入信号频率的自动跟踪,一般用于闭环跟踪电路;是无线电发射中使频率较为稳定的一种方法,主要有VCO(压控振荡器)和PLL IC(锁相环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给出一个信号,一部分作为输出,另一部分通过分频与PLL IC所产生的本振信号作相位比较,为了保持频率不变,就要求相位差不发生改变,如果有相位差的变化,则PLL IC的电压输出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去控制VCO,直到相位差恢复,达到锁相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20与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10通信连接,具体为: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10的第一信号收发器102与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20的第二信号收发器204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10还包括第一显示屏106;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20还包括第二显示屏205;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106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101;所述第二显示屏205与所述第二处理器203连接。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包括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

优选地,所述信号收发器为调制解调器。

进一步地,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10还包括第一定向耦合器107;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20还包括第二定向耦合器206;

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107的一端与近端多系统接入平台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107的另一端与漏缆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107的耦合端口通过所述射频线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4连接;

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206的一端与远端多系统接入平台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206的另一端与漏缆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206的耦合端口通过所述射频线与所述滤波放大器20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定向耦合器是一种通用的微波/毫米波部件,用于信号的隔离、分离和混合,如功率的监测、源输出功率稳幅、信号源隔离、传输和反射的扫频测试等;主要技术指标有方向性、驻波比、耦合度、插入损耗。所述调制解调器,为Modulator(调制器)与Demodulator(解调器)的简称,用于把要传输的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上或从载波上把数字信号分离出来。所谓调制,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解调,即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合称调制解调器。所述调制解调器在发送端通过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对隧道内连接多个多系统接入平台(POI)的漏缆进行检测时,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的主数据处理模块10的第一处理器101与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103即锁相环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101控制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103产生检测信号,所述检测信号为射频信号中透传频段除去CDMA800(825—835MHz,870—880MHz)和GSM900(885-915MHz,930-960MHz)频段以外任一频点的信号。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103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射频衰减器106进行信号衰减;由于所述射频衰减器106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4连接,所述射频衰减器105将衰减后的检测信号输送至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4;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4接收到衰减后的所述检测信号后,输出该信号功率相对应的电压至所述第一处理器101;并且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4通过射频线将所述检测信号输送至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107的耦合端口,由于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107的一端与近端多系统接入平台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107的另一端与漏缆的输入端连接,使得所述检测信号输入漏缆进行传输;所述第一处理器101通过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104发送的电压值获得所述检测信号的初始功率(P1)。

由于所述检测信号在隧道漏缆内传输,当所述检测信号通过隧道内漏缆输送至隧道外的漏缆时,由于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206的一端与远端多系统接入平台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206的另一端与漏缆的输出端连接,从数据处理模块20的第二定向耦合器206的耦合端口通过射频线将漏缆输出的所述检测信号和原信号,输送至所述声表滤波器211进行滤波,预先设置所述声表滤波器211的通带频段为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103的输出信号频点,即所述声表滤波器211的阻带频段包括CDMA800(825—835MHz,870—880MHz)和GSM900(885-915MHz,930-960MHz)频段,使得经过所述声表滤波器211滤波后的所述检测信号进入所述射频放大器212进行放大;由于所述射频放大器212与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202连接,放大后的所述检测信号进入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202;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202输出所述检测信号功率相对应的电压至所述第二处理器203,所述第二处理器203通过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202发送的电压值获得所述检测信号的实际功率(P2);由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204与所述第二处理器203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203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204将所述实际功率(P2)发送给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10。

由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102与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204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101与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102连接,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10的第一处理器101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102接收到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20发送的所述检测信号的实际功率(P2);所述第一处理器101根据所述实际功率(P2)和初始功率(P1)计算出所述检测信号经过隧道内漏缆传输后的功率差,并判断所述功率差是否符合预设的漏缆线路的插入损耗要求即判断漏缆是否有断路或异常现象。当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10的第一处理器101判断所述功率差不符合所述漏缆的插入损耗要求时,所述第一处理器101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102将所述功率差和被检测漏缆的对应信息上报至漏缆监测平台,并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106显示所述功率差并发出警告;同时所述第一处理器101还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102发送所述功率差至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20的第二处理器203,使得所述第二处理器203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205同步显示所述功率差并发出警告。当所述主数据处理模块10的第一处理器101判断所述功率差符合所述漏缆的插入损耗要求时,所述第一处理器101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106显示所述功率差,同时所述第一处理器101还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器102发送所述功率差至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20的第二处理器203,使得所述第二处理器203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205同步显示所述功率差。使得漏缆所处的设备系统无论是处在工作状态还是初步调试状态,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始终能够远程实时监测漏缆的安装状况,从而实现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远程实时监测POI漏缆的安装状况,无需中断通信和携带笨重设备对漏缆进行检测。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系统,包括: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301、近端多系统接入平台302、远端多系统接入平台303和漏缆304;

所述近端多系统接入平台302的输出端与所述漏缆304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301的主数据处理模块10连接;所述远端多系统接入平台303的输出端与所述漏缆304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301的从数据处理模块2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近端多系统接入平台30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107与所述漏缆30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107的耦合端口通过射频线与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301的第一功率检测器104连接;所述远端多系统接入平台30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206与所述漏缆30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206的耦合端口通过射频线与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301的声表滤波器211连接。

所述漏缆306应用场景可为隧道内连接多台透传型多系统接入平台(POI)的多段漏缆。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Point of Interface,简称POI),指位于多系统基站信源与室内分布系统天馈之间的特定设备,相当于性能指标更高的合路器,具有将多系统基站信源进行合路并输出给室内分布系统的天馈设备,同时反方向将来自天馈设备的信号分路输出给各系统信源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和系统,所述多系统接入平台漏缆的检测设备包括主数据处理模块和从数据处理模块;由于主数据处理模块中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控制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发送检测信号至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第一功率检测器检测出检测信号的初始功率值,并将所述检测信号通过射频线输送至漏缆内部进行传输;由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主处理器获得所述初始功率;漏缆输出的检测信号通过射频线进入所述从数据处理模块的滤波放大器进行滤波放大后,进入第二功率检测器检测出漏缆输出的检测信号的实际功率值,由于第二功率检测器与第二处理器连接,第二处理器获得所述实际功率值,由于主数据处理模块与从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第二处理器将实际功率值发送给第一处理器,使得第一处理器根据实际功率值和初始功率值判断漏缆的损耗情况,并当漏缆损耗情况严重时,第一处理器通过第一信号收发器上报管理平台,从而实现远程实时监测漏缆的安装状况,无需中断通信和携带笨重设备对漏缆进行检测。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