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数码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2409发布日期:2019-01-13 17:11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数码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爆照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数码相机。



背景技术:

防爆数码相机可应用于煤矿和化工区域勘查取证,摄录井下生产安全情况、机电设备运行状态、顶底板支护情况和地质特征等,为了更加清晰、安全的了解矿下的情况,需使用防爆数码相机。

防爆数码相机采用蓄电池供电,一旦发生蓄电池供电过压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数码相机和蓄电池的损坏,若蓄电池损坏,在煤矿井的环境下不便于更换电池,电池携带麻烦,若数码相机损坏,则对煤矿井下的摄录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还会产生财产损失,因此对防爆数码相机的蓄电池采用过压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爆数码相机,对防爆数码相机的蓄电池采取过压保护模式,对蓄电池实时监控,避免摄像机因过压现象而导致损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爆数码相机,包括:数码相机内安装的蓄电池,还包括与蓄电池藕接的监控电路,所述监控电路包括采样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放大器和比较器;蓄电池和供电主线的供电支路上串联第四电阻,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地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地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端连接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公共端连接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外接基准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为采样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容、第七电阻、NPN型三极管、第八电阻、MOS管、第九电阻、PNP型三极管和第十电阻;MOS管的源极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MOS管的漏极连接供电主线的输出端,MOS管的源极与地之间还串联连接有第二电容和第七电阻,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电容和第七电阻的公共端,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NPN型三极管的基极,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八电阻连接MOS管的源极,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还通过第九电阻连接PNP型三极管的基极,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电阻接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MOS管的漏极,MOS管的栅极还连接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端与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运放保护电路,所述运放保护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还连接稳压二极管阴极,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地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容。

优选地,所述放大器采用的芯片型号为LM358。

优选地,所述比较器采用的芯片型号为LM193。

优选地,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第十一电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采样电路,对蓄电池的供电电压进行实时监控,该采样电路采样精准方便,同时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高;通过设置控制电路,对蓄电池进行供电控制,在过压情况下切断蓄电池的供电,保证了数码相机不会因过高电压而损坏,减少数码相机的维修更换费用,确保了煤矿井下摄录工作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DW -稳压二极管,C1-第一电容,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A-放大器,U-比较器,C2-第二电容,R7-第七电阻,NPN-NPN型三极管,R8-第八电阻,M-MOS管,R9-第九电阻,PNP- PNP型三极管,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U0-基准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防爆数码相机,包括:数码相机内安装的蓄电池,还包括与蓄电池藕接的监控电路,所述监控电路包括采样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放大器A和比较器U;蓄电池和供电主线的供电支路上串联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地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地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公共端连接放大器A的同相输入端,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公共端连接放大器A的反相输入端,放大器A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U的同相输入端,比较器U的反相输入端外接基准电压U0,比较器U的输出端为采样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容C2、第七电阻R7、NPN型三极管NPN、第八电阻R8、MOS管M、第九电阻R9、PNP型三极管PNP和第十电阻R10;MOS管M的源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MOS管M的漏极连接供电主线的输出端,MOS管M的源极与地之间还串联连接有第二电容C2和第七电阻R7,MOS管M的栅极连接第二电容C2和第七电阻R7的公共端,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NPN型三极管NPN的基极,NPN型三极管NPN的发射极接地,NPN型三极管NPN的集电极通过第八电阻R8连接MOS管M的源极,NPN型三极管NPN的集电极还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PNP型三极管PNP的基极,PNP型三极管PNP的集电极通过第十电阻R10接地,PNP型三极管PNP的发射极连接MOS管M的漏极,MOS管M的栅极还连接PNP型三极管PNP的发射极;具体地,通过在蓄电池和供电主线的供电支路上串联第四电阻R4便于采集蓄电池供电时的电压,其中,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为采样电阻,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为采样电阻,由于采样电阻采集到的电压信号比较微弱,因此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经过分压后进入放大器A放大,放大后的电压信号进入比较器U的同相输入端,该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值U0进行比较器,基准电压U0为预先设定的电压阈值,蓄电池刚开始通电工作时,蓄电池的电源对第二电容C2进行充电,逐步降低MOS管M的栅极电压,使得MOS管M的导通电阻最小,此时MOS管M处于导通状态,其中支路上的第七电阻R7为限流电阻;

若蓄电池的供电电压出现过压状态时,此时比较器U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基准电压U0值,比较器U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此时NPN型三极管NPN接收高电平信号导通,由于NPN型三极管的导通接地,此时PNP型三极管PNP的基极电压被拉低,PNP型三极管PNP导通,由于PNP型三极管PNP的导通,MOS管M的栅极连到供电主线上,MOS管M的栅极接收高电平信号截止,MOS管M为PMOS管,此时供电主线不再对外围负载进行供电,确保了过压状态下的保护作用;

反之,若蓄电池的供电电压处于正常状态下,此时比较器U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小于基准电压U0值,比较器U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NPN型三极管NPN接收低电平信号截止,此时PNP型三极管PNP也截止,MOS管M一直处于导通状态,此时蓄电池正常对外供电。

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公共端与放大器A的同相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运放保护电路,所述运放保护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和稳压二极管DW,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公共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放大器A的同相输入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还连接稳压二极管DW阴极,稳压二极管DW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为限流电阻,稳压二极管DW为稳定电压的作用,防止过高的电压进入放大器A导致放大器A的损坏,通过运放保护电路实现了对放大器A的保护作用,保证了放大器A的正常工作。

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地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为抗干扰电容,提高电路稳定性。

所述放大器A采用的芯片型号为LM358;所述LM358为高精度运算放大器,具有低功耗,低噪声的优点。

所述比较器U采用的芯片型号为LM193;LM193具备低功耗,灵敏度高的优点。

所述放大器A的输出端与比较器U的同相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十一电阻R11为限流电阻,限制进入比较器U的同相输入端的电流大小,防止电流过大损坏比较器U,保证了比较器U的正常工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