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牙充电便携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2798发布日期:2019-01-13 17:14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蓝牙充电便携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牙充电音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蓝牙充电便携音箱。



背景技术:

蓝牙音箱指的是内置蓝牙芯片,以蓝牙连接取代传统线材连接的音响设备,通过与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等蓝牙播放设备连接,达到方便快捷的目的。蓝牙是一种低成本大容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规范。

目前,蓝牙音箱以便携音箱为主,外形一般较为小巧便携,蓝牙音箱技术也凭借其方便人的特点逐渐被消费者重视和接纳,市面上常见蓝牙音箱多为单声道音箱(单扬声单元),同时也涌现了一些音质优异的多声道音箱(两个或两个以上扬声单元)。

传统的无线蓝牙便携音响的续航时间短,不支持快速智能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充电便携音箱,旨在通过空气净化器跟GPRS定位器的结合,可远程实时启动空气净化器、以及可远程获取空气净化器的状态信息,包括车内空气的PM2.5数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蓝牙充电便携音箱,包括电池管理电路,所述电池管理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10、电池的电压输入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0的22引脚电池端口使芯片开始工作;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0的12引脚、13引脚、14引脚、15引脚、16引脚相连并通过第一电容C78连接至所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0的19引脚进行BOOST升压,16引脚通过第一电感L4连接到21引脚,且16引脚通过第二电容C84连接至11引脚,21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84连接至所述电压;

9引脚和10引脚通过滤波电容后输出5V电压输出,5V输入电压通过电阻连接至引脚4引脚,5V输入电压连接至5引脚,2引脚通过电阻连接至PMOS管Q8的源极,PMOS管Q8的漏极接地,PMOS管Q8的基极通过并联的电阻和电容接地;23脚为USB的D-接入端口,进行USB自动识别与快充检测,24引脚为USB的D+接入端口,进行USB自动识别与快充检测,当USB4有负载接入时通过USB4端口的D+、D-与23引脚、24引脚的D+、D-进行自动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027引脚、28引脚、29引脚、30引脚为电量指标输出通过4个LED显示当前电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电池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第一锂电池保护芯片U11、第二锂电池保护芯片U12、第三锂电池保护芯片U13、第四锂电池保护芯片U14,第一锂电池保护芯片U11的型号为:DW01、第二锂电池保护芯片U12、第三锂电池保护芯片U13、第四锂电池保护芯片U14的型号均为:PS8205A;

第二锂电池保护芯片U12、第三锂电池保护芯片U13、第四锂电池保护芯片U14并联后接入电池的负极,且与第一锂电池保护芯片U11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无线蓝牙解码芯片U8,及音频功率放大芯片U9。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蓝牙充电便携音箱的第一种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蓝牙充电便携音箱的第二种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蓝牙充电便携音箱的第三种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蓝牙充电便携音箱的第四种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蓝牙充电便携音箱的第五种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蓝牙充电便携音箱的第六种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蓝牙充电便携音箱,包括电池管理电路,所述电池管理电路包括:电池管理电路U10为电源管理芯片型号为XPM6315、电压输入到电池管理电路U10的22引脚电池端口使芯片开始工作,电池管理电路U10的12引脚、13引脚、14引脚、15引脚、16引脚通过与外围电阻R84、电感L4、电容C84进行BOOST升压。电池管理电路U10的8引脚、9引脚、10引脚为电源输出端口经电容C86、C87、C88、C89、C90滤波后到USB接口输出。电池管理电路U10的11引脚为系统输出电压。电池管理电路U10的21引脚为电池电流检测输入端口。电池管理电路U10的31引脚为电池内阻补偿端口。电池管理电路U10的32引脚为设置电池显示阀值端口。电池管理电路U10的5引脚、6引脚为输入电源端口。电池管理电路U10的4引脚为电池电池温度检测端口。电池管理电路U10的2引脚为设置充电电流端口经外部电路电阻R95、电阻R96、电阻R97、PMOS Q8、电容C95进行电阻并联调整,3引脚为设置输出电流经电阻R89、电阻R88进行调整。电池管理电路U10的23引脚为USB的D-接入端口,用于USB自动识别与快充检测,电池管理电路U10的24引脚为USB的D+接入端口,用于USB自动识别与快充检测,当USB4有负载接入时通过USB4端口的D+、D-与电池管理电路U10的23、24引脚的D+、D-进行自动检测如果符合Quick Charge快充响应与快充请求协议系统则进行恒压恒流充电。电池管理电路U10的27引脚、28引脚、29引脚、30引脚为电量指标输出通过4个LED显示当前电量。

参见图2,U12、U13、U14均为锂电池保护芯片,BAT电池组负极接入U12、U13、U14为集成双功率场效应管芯片,通过锂电池保护芯片U11进行控制实现电池过充过放保护电路后分三路电压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027引脚、28引脚、29引脚、30引脚为电量指标输出通过4个LED显示当前电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电池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第一锂电池保护芯片U11、第二锂电池保护芯片U12、第三锂电池保护芯片U13、第四锂电池保护芯片U14,第一锂电池保护芯片U11的型号为:DW01、第二锂电池保护芯片U12、第三锂电池保护芯片U13、第四锂电池保护芯片U14的型号均为:PS8205A;

第二锂电池保护芯片U12、第三锂电池保护芯片U13、第四锂电池保护芯片U14并联后接入电池的负极,且与第一锂电池保护芯片U11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无线蓝牙解码芯片U8,及音频功率放大芯片U9。

本实用型电路适合于便携式多媒体音响带智能充电管理功能的应用电路。内部集成了Quick Charge快充响应与快充请求协议,能够请求9V电压快速充电,从而节省电池的充电时间;也能够响应外接设备的快充请求,为外接设备传输更高的功率。芯片内部还集成了外接设备自动识别协议,能够自动识别苹果,三星及其他安卓设备,为各种外接设备提供最优化的充电方案。

可用外部电阻配置电池充电电流,最高可达4A,2A充电效率高至95%;3A充电效率高至92%。Boost模块输出功率最高可达18W,5V/3A效率可达92%,9V/1.7A效率可达88%,12V/1.3A效率可达87%。内部集成了QuickCharge快充响应与快充请求协议,能够请求9V电压快速充电,从而节省电池的充电时间;也能够响应外接设备的快充请求,为外接设备传输更高的功率。

参见图3和图4,U8为四合一无线蓝牙解码芯片。VBAT通过电阻R67、MOS Q5、Q7、Q6以及开关S1进行开机,MOS管Q5管导通U8开始工作,U8的6引脚输出高电平通过R68到Q7的B端使Q7的C端电平变低Q5持续导通提供U8供电。

无线蓝牙解码芯片U8的24引脚为电源输入端,23引脚为按键输入端口,通过外部上拉电阻R55与电阻R53、R54、R57和S2、S3、S5连接,如图5。U8的20引引脚、21引引脚、22引引脚为TF卡的通信数据输入端口与TF2的数据连接。19引脚本为系统内部电压。13引脚为音频信号输出经电容C58、电阻R74、R72、电容C61、电阻R63到功放端口,以及14引脚为音频信号输出经电容C59、电阻R75、电阻、R73、电容C63、电阻R65到功放端口,参见图6。12引脚为MIC输入端经电阻与MIC连接、11引脚为AUX左声道、10引脚为AUX右声道。9引脚为蓝牙模式指示灯经R76与LED连接。8引脚为静音键经R83与U9的3、6引脚相连。7引脚为AUX模式指示灯经电阻与LED连接,LED均用于进行状态显示,便于进行用户提醒。

6引脚为开关机控制引脚经电阻R68、MOS管Q7进行控制Q5的G极。5引脚为晶振连接引脚。4引脚为晶振的输入端经。3引脚为系统接地端、2引脚为蓝牙天线输入端经电容C52与BTANT1连接、1引脚为内部电压引脚经电容C53滤波。

如图6所示,U9为音频功率放大芯片、VBAT电压经过电容C66、电容C67、电感L3到7引脚8引脚再经、二极管D2、二极管D4、电容C65、电容C76、到9引脚15引脚进行外部升压。1引脚为音频电感L声道反相输入端,2引脚为电感L声道正相输入端。4引脚为音频R声道反相输入端,5引脚为R声道正相输入端。U9的13、14引脚为音频电感L声道输出端经J2到喇叭端,10、11引脚为音频R声道输出端经J2到喇叭端。12、16引脚为芯片接地端、3、6引脚为静音/待机控制端口。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这里所称得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