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激光定位功能的无线网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0296发布日期:2019-04-09 21:07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激光定位功能的无线网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激光定位功能的无线网桥。



背景技术:

网桥在网络互联中主要起数据接收、地址过滤与数据转发的作用,用来实现多个网络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无线网桥可以通过工作模式(AP模式和CPE模式)的设定,配置成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进行无线组网,传输网络数据。无线网桥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定位,定位的目的是为了使无线网桥之间的信号传输到达最佳状态。现有技术中的定位一般是通过辅助工具显示无线网桥之间的信号变化,当辅助工具显示的信号达到最佳时,表示已定位好。当无线网桥应用在户外时,由于无线网桥之间的距离较远,在定位过程中,需要反复调整无线网桥之间的位置和角度,操作复杂、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定位精准的具有激光定位功能的无线网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激光定位功能的无线网桥,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处理器、电源、激光发射器以及开关,所述电源分别与处理器和激光发射器电连接;其中,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激光发射器的接通/断开。

其中,所述开关裸露在壳体的外部。

其中,进一步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和处理器连接,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PCB板的下方。

其中,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检测壳体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处理器连接。

其中,进一步还包括LED指示灯,所述LED指示灯和处理器连接,所述LED指示灯设置在PCB板上并部分裸露在壳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壳体的下面板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不再采用费时费力的辅助工具进行定位,而是在无线网桥上增加一激光发射器,通过激光发射器能够快速、精准地实现无线网桥之间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激光定位功能的无线网桥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激光定位功能的无线网桥的侧视图;

10、无线网桥;11、壳体;12、激光发射器;13、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激光定位功能的无线网桥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壳体11以及设置在壳体11内的PCB板,PCB板上设有处理器、电源、激光发射器12以及开关13,电源分别与处理器和激光发射器12电连接;其中,开关13用于控制激光发射器12的接通/断开。

无线网桥10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会设置成发射端和接收端。定位时,首先通过开关13分别开启发射端和接收端的激光发射器12,将发射端发出的光束射向接收端,通过光束照射确定接收端的安装位置,再通过调整发射端的角度,使光束照射至接收端的天线接收角度以内;然后将接收端发出的光束射向发射端,通过调整接收端的角度,使光束照射至发射端的天线接收角度以内,最后通过开关13分别关闭发射端和接收端的激光发射器12;经过以上步骤,即可实现定位。通过激光发射器12能够快速、精准地实现无线网桥10之间的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还包括散热风扇和用于检测壳体11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散热风扇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处理器连接,散热风扇设置在PCB板的下方。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值时,处理器控制散热风扇开始工作,使其进行散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值后,处理器控制散热风扇停止工作。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散热风扇的配合使用,从而使壳体11内部的温度始终处于安全 范围之内,有效提高了无线网桥1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还包括LED指示灯,LED指示灯和处理器连接,LED指示灯设置在PCB板上并部分裸露在壳体11的外部。当LED指示灯显示红色时,表示散热风扇正在工作。当LED指示灯显示绿色时,表示散热风扇停止工作,通过LED指示灯能够让用户直观的了解散热风扇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的下面板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通过散热孔能够使散热风扇将壳体11内的热量迅速散发出去,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还包括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蓄电池一端和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另一端和散热风扇电连接。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存储到储电池内,通过蓄电池既可以给无线网桥10内部的元件供电,又可以给扇热风扇供电。该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能环保,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