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8738发布日期:2019-04-24 00:1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工业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相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机械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成熟,机械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按照规定的轨迹在指定的时间,到达指定位置进而完成预先设定的操作工作,在机械移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工业相机对动作与产品工位进行识别,这就使得工业相机有了很大的应用前景。

由于对机械设备的控制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识别处理速度较慢会导致机械的控制精度变低,因此对于工业相机的识别处理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影响处理速度的主要因素就是工作温度,由于现有的工业相机的散热性能较差,所以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工业相机的温度升高,进而使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散热性能能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工业相机。

一种工业相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及安装在所述底壳上的上盖;所述上盖靠近所述底壳的一侧设置有抵块与挡板;所述上盖背向底壳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抵块对应的第一散热槽、及与所述挡板对应的第二散热槽;

中控组件,所述中控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所述中控组件与所述抵块的设置位置相对应;所述中控组件包括控制板、分别与所述控制板及外壳连接的缓冲座、与所述缓冲座抵接的电源板、及分别与所述缓冲座及电源板连接的固定件;

接口组件,所述接口组件分别与所述底壳及上盖连接,所述接口组件与所述中控组件电连接;及

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分别与所述底壳及上盖连接,所述摄像组件与所述挡板相抵接,所述摄像组件与所述中控组件电连接。

上述工业相机,通过设置抵块提高中控组件与外壳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通过设置挡板提高摄像组件与外壳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进而使中控组件与摄像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更快的传递到外壳上;通过设置第一散热槽与第二散热槽分别对应抵块与挡板设置,进而提高了外壳的散热面积,进一步地提高了外壳的散热效率,进而降低工业相机工作时的温度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接口组件与摄像组件分别与底壳及上盖连接固定方式,不需要底板与上盖上设置连接结构,进而减少了工业相机占用空间的体积使工业相机结构更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背向摄像组件的一端;所述接口组件包括连接座及安装在所述连接座上的接口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呈直板状结构设置,所述连接座分别与所述底壳及上盖连接固定;所述接口板对应与所述控制板及电源板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组件包括安装座、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的图像采集件、及与所述图像采集件对应设置的镜头;所述图像采集件与所述挡板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连接部及延伸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底壳及上盖连接固定,所述延伸部呈圆环状自所述连接部沿垂直连接部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件呈直板状设置在连接部背向延伸部的一侧,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延伸部背向连接部的一端;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连通所述镜头与图像采集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与所述安装座为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槽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槽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槽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散热槽的设置方向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电源板的设置方向相同,所述缓冲座对应设置在所述控制板与电源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座穿过所述控制板与所述外壳连接固定,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电源板与所述缓冲座连接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工业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工业相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述的中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述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00-工业相机;

10-外壳、20-底壳、21-底板、22-延伸块、25-下侧板、30-上盖、31-顶板、32-抵块、33-挡板、35-上侧板、36-第一散热槽、37-第二散热槽;

40-中控组件、41-控制板、42-缓冲座、420-缓冲部、425-插接部、43-电源板、44-固定件;

50-接口组件、51-连接座、55-接口板;

60-摄像组件、61-安装座、610-连接部、611-延伸部、615-开孔、62-图像采集件、63-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工业相机100,包括外壳10、安装在外壳10上的中控组件40、与所述外壳10连接的接口组件50、及安装在外壳10上的摄像组件60;该工业相机100用于对外界机械装置的动作位置进行分析识别,再将分析识别的动作位置信息传输到外界的控制器(图未示)中,进而完成对外界机械装置的控制,例如机器人、压装机等机械装置。

该外壳10包括底壳20及安装在底壳20上的上盖30;该底壳20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底壳20包括底板21、及分别设置在底板21两侧的下侧板25;该底板21呈矩形直板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两侧的下侧板25呈矩形直板状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下侧板25的设置方向与底板21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两侧的下侧板25分别自底板21向上延伸设置,使该底壳20呈U状结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底板21上设置有延伸块22;该延伸块22呈块状自底板21顶部向上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该延伸块22用于减少底壳20与中控组件40之间的间隙,进而使工作时中控组件40底端的热量可以更快的传递到底壳20上,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该上盖30对应罩设该底壳20并与底壳20相抵接,该上盖30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上盖30包括顶板31、及分别设置在顶板31两侧的上侧板35;该顶板31呈矩形直板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顶板31设置在底板21的上方,两侧的上侧板35呈矩形直板状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上侧板35与顶板31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上侧板35自顶板31向下延伸设置,该上侧板35与下侧板25对应设置,使该上盖30呈n状结构与底壳20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该上盖30靠近底壳20的一侧设置有抵块32;该抵块32呈块状自顶板31向底壳20方向延伸设置,该抵块32用于减少上盖30与中控组件40之间的间隙,进而使工作时中控组件40顶端的热量更快的传递到抵块32上,进而提高上盖30的散热效率。更进一步地,该上盖30靠近底壳20的一侧设置有挡板33;该挡板33呈矩形直板状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该挡板33自顶板31向底壳20方向延伸设置,该挡板33对应设置在抵块32的一端,该挡板33用于与摄像组件60相抵接,进而在安装时对摄像组件60进行定位,同时通过该挡板33可以快速吸收摄像组件60工作时所散出的热量,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该上盖30上设置有第一散热槽36与第二散热槽37;该第一散热槽36与第二散热槽37呈凹槽状设置在上盖30的顶部,第一散热槽36与第二散热槽37自顶板31背向底壳20的一侧向该底壳20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散热槽36的两端对应连通上盖30两侧的上侧板35,该第一散热槽36与抵块3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第一散热槽36用于提高顶板31上抵块32位置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抵块32处的散热效率;第二散热槽37对应设置在第一散热槽36的一侧,该第二散热槽37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散热槽36的设置方向相垂直,第二散热槽37的设置位置与挡板33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该第二散热槽37沿垂直挡板33方向延伸设置,该第二散热槽37用于提高挡板33的散热效率。

中控组件40与抵块3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该中控组件40包括控制板41、分别与控制板41及外壳10连接的缓冲座42、与缓冲座42抵接的电源板43、及分别与缓冲座42及电源板43连接的固定件44;该控制板41呈矩形直板状结构设置,该控制板41与外壳10相抵接,控制板41的设置位置与抵块32的设置位置相同,该控制板41与顶板31的设置方向相同,控制板41用于分析处理外界传输过来的拍摄信息,进而完成识别的操作。

该缓冲座42穿设控制板41,该缓冲座42与控制板41电连接,该缓冲座42沿垂直控制板41方向设置,该缓冲座42的一端穿过控制板41与外壳10连接固定,该缓冲座42用于将控制板41固定在外壳10上。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冲座42包括缓冲部420及插接部425;该缓冲部420的截面面积大于插接部425的截面面积,该缓冲部420呈块状结构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该缓冲部420靠近上盖30的一端与控制板41相抵接,缓冲部420将控制板41压设在上盖30上;该插接部425呈柱状结构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该插接部425自缓冲部420穿过控制板41并对应与上盖30连接,该插接部425一端与上盖30连接另一端与缓冲部420连接,该插接部425用于将缓冲座42与上盖30连接固定,进而保证将控制板41夹持固定在上盖30上。

该电源板43呈矩形直板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电源板43安装在缓冲座42背向控制板41的一端,该电源板43与缓冲座42电连接,电源板43与控制板41的设置方向相同,缓冲座42的缓冲部420对应设置在控制板41与电源板43之间,该电源板43通过缓冲座42与控制板41电连接,该电源板43用于对控制板41供电。该固定件44对应抵接在电源板43背向缓冲座42的一侧,该固定件44对应缓冲座42设置,该固定件44穿过电源板43与缓冲座42连接固定,该固定件44沿垂直电源板43方向延伸设置,该固定件44用于将电源板43夹持固定在缓冲座42上。

该接口组件50设置在外壳10背向摄像组件60的一端,接口组件50分别与底壳20及上盖30连接,进而将底壳20与上盖30连接固定,该接口组件50与中控组件40电连接;该接口组件50包括连接座51及安装在连接座51上的接口板55;该连接座51呈直板状结构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该连接座51分别与底壳20及上盖30连接固定,该连接座51对应设置在外壳10远离挡板33的一端;该接口板55呈直板状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该接口板55对应设置在连接座51靠近外壳10的一侧,该接口板55嵌设在外壳10内,接口板55对应与控制板41及电源板43电连接,该接口板55用于与外界元件连接,进而实现将电源板43与外界电源连接同时实现将控制板41分析检测的信号传送输给外界元件。

该摄像组件60设置在外壳10靠近挡板33的一端,该摄像组件60与挡板33相抵接,摄像组件60分别与底壳20及上盖30连接,进而通过该摄像组件60与接口组件50将底壳20与上盖30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该摄像组件60与中控组件40电连接;该摄像组件60包括安装座61、与安装座61连接的图像采集件62、及与图像采集件62对应设置的镜头63;该安装座61对应设置在外壳10背向接口组件50的一端,该安装座61包括连接部610及延伸部611;该连接部610呈矩形直板状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该连接部610与连接座51的设置方向相同,该连接部610分别与底壳20及上盖30连接固定,该连接部610用于将安装座61与外壳10连接固定;该延伸部611呈圆环状自连接部610沿垂直连接部610方向延伸设置,该延伸部611自连接部610向远离外壳10方向延伸设置。

该图像采集件62呈矩形直板状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该图像采集件62对应设置在连接部610背向延伸部611的一侧,该图像采集件62嵌设在外壳10内,该图像采集件62对应与控制板41及电源板43电连接,该电源板43为图像采集件62工作提供能量,同时该图像采集件62将采集到的光信号转为电信号并传输给控制板41,该图像采集件62与挡板33相抵接,通过挡板33可对摄像组件60的安装进行定位,同时保证图像采集件6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快速通过挡板33传递到外壳10上,进而提高散热效率,降低摄像组件60工作时的温度以提高工作效率。

该镜头63呈柱状结构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该镜头63设置在延伸部611背向连接部610的一端,该镜头63与安装座61为可拆卸连接,进而方便对镜头63的更换以提高工业相机100的适用性;在本实施例中,该镜头63与图像采集件62分别设置在安装座61的两端,该镜头63沿垂直图像采集件62的方向延伸设置;该延伸部611上设置有开孔615,该开孔615呈圆形通孔状结构设置,该开孔615自延伸部611背向连接部610的一端向连接部610方向延伸设置,该开孔615对应连通安装座61的两端,进而该开孔615连通镜头63与图像采集件62。

本实施例中的工业相机100的工作原理为:工作时,先将接口组件50分别与外界电源及信号传输端连接,进而保证电源板43与外界电源电连接,控制板41可通过接口组件50向外界传输分析检测到的视频信号;通过镜头63可对应将外界的光信号通过开孔615传输到图像采集件62上,通过该图像采集件62将对应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进而通过该图像采集件62将电信号对应传输给控制板41;控制板41接收到摄像组件60传输过来的电信号后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对电信号的图像信息进行识别,进而分析识别处外界装置的位置信息;分析识别完成后,该控制板41通过接口板55将识别信息传输给外界,进而实现对外界机械装置的控制。通过设置在控制板41与电源板43之间设置缓冲座42,进而使的当工业相机100处于震动的工作环境中,该缓冲座42可以有效的对控制板41与电源板43进行缓冲,同时该缓冲座42也提高了控制板41与电源板43电连接的可靠性。

上述工业相机,通过设置抵块提高中控组件与外壳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通过设置挡板提高摄像组件与外壳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进而使中控组件与摄像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更快的传递到外壳上;通过设置第一散热槽与第二散热槽分别对应抵块与挡板设置,进而提高了外壳的散热面积,进一步地提高了外壳的散热效率,进而降低工业相机工作时的温度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接口组件与摄像组件分别与底壳及上盖连接固定方式,不需要底板与上盖上设置连接结构,进而减少了工业相机占用空间的体积使工业相机结构更紧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