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同轴电缆传送和分发Ku波段卫星信号的高频调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3036发布日期:2019-06-29 01:3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通过同轴电缆传送和分发Ku波段卫星信号的高频调谐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通过同轴电缆传送和分发Ku波段卫星信号的高频调谐器。



背景技术:

高频调谐器(tuner),是电视能够接收有线广播电视信号的关键器件。作用是从天线感应的电信号中选出所需高频电视信号、并进行放大,由混频级产生图象中频信号和伴音第一中频信号,并将它们送到图象中放通道进行放大,不论是机械调谐还是电调谐,都必须同时改变输入回路、高放及本振回路的调谐参数(电感或电容)才可以切换频道液晶电视属于数字电视,先将模拟电视信号改变为数字信号,进行压缩、传输、接收、处理、存储、记录和控制,接收终端首先要经数字电视调谐器进行高频放大、比较处理、信道解码和解调,然后再经接收机后端电路进行信源解码等处理后还原图像和声音,若其中发生畸变就会造成误码出错,若超出调谐器可调控的范围,就无法接收到图像和伴音。

目前传统的直播卫星(DBS)大多数使用的都是双极化双本振高频调谐器,需要通过调节电压和22kHz脉冲中频切换开关来选择信号,调节过程较繁琐,而且每个用户都需要单独的一根电缆连接到高频调谐器,从而实现对信号的接收,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多个用户使用的卫星信号接收装置需要外界信号与单个用户的私有调谐器建立连接时,就需要每个用户都配备独立的电缆,这种信号传输方式增加了调谐器与外部设备的安装难度,且需要相当高的电缆敷设成本,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完成卫星电缆敷设的商业用户和家庭用户,需要进行线路改装的成本较大,不利于新型数字信号传输技术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同轴电缆传送和分发Ku波段卫星信号的高频调谐器,它可以实现改变传统的独立电缆与高频调谐器建立连接的方式,将卫星频道的四个不同频段降频处理为中频信号后,集成于复合频带内,利用已铺设好的同轴电缆和输出端口,解决高频调谐器与多个信号接收端口的连接问题,简化信号接收端的安装步骤和降低线路改装的成本。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通过同轴电缆传送和分发Ku波段卫星信号的高频调谐器,包括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和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所述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上端固定连接有天线信号传输接口,所述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支线路接口和第二分支线路接口,所述第一分支线路接口和第二分支线路接口之间设有中频调制器,所述中频调制器下端固定连接有中频信号发射端口,所述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下端固定连接有功放设备信号传输端口,所述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上端固定连接有中频全向天线,所述中频全向天线上套有软性塑料基板,可以实现改变传统的独立电缆与高频调谐器建立连接的方式,将卫星频道的四个不同频段降频处理为中频信号后,集成于复合频带内,利用已铺设好的同轴电缆和输出端口,解决高频调谐器与多个信号接收端口的连接问题,简化信号接收端的安装步骤和降低线路改装的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中间设有液调谐器电路板,所述液调谐器电路板上设有输入回路UHF模块,所述输入回路UHF模块右侧设有高频放大器UHF模块,所述高频放大器UHF模块右侧设有变频电路UHF模块,所述输入回路UHF模块、高频放大器UHF模块和变频电路UHF模块依次电性连接,所述输入回路UHF模块左端与天线信号传输接口电性连接,便于对特高频卫星信号进行调频,使接收的高频卫星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回路UHF模块下侧设有输入回路VHF模块,所述输入回路VHF右端电性连接有高频放大器VHF模块,所述高频放大器VHF模块右端电性连接有中放混频模块,所述中放混频模块与变频电路UHF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中方混频模块下端电性连接有本振电路VHF模块,所述输入回路VHF模块左端与天线信号传输接口电性连接,便于对甚高频卫星信号进行调频,使接收的甚高频卫星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液调谐器电路板上还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带通滤波器、降频放大信号集成电路和卫星通道转换集成电路,通过液调谐器电路板上的硬件,便于完成对接收的卫星信号的降频和杂波过滤。

进一步的,所述中放混频模块右端与第一分支线路接口、第二分支线路接口和中频调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中频信号发射端口与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信号连接,便于使单个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上的中频信号传输给多个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从而解决高频调谐器与多个信号接收端口的连接问题,简化信号接收端的安装步骤和降低线路改装的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软性塑料基板内设有多个液态外延扩展天线,所述液态外延扩展天线与中频全向天线固定连接,便于增强中频全向天线的信号接收效果,增强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与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中频调制器内设有压电陶瓷片和激励探头,所述压电陶瓷片与激励探头固定连接,激励探头与中频信号发射端口电性连接,便于增强中频调制器和中频信号发射端口的信号传输效果。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改变传统的独立电缆与高频调谐器建立连接的方式,将卫星频道的四个不同频段降频处理为中频信号后,集成于复合频带内,利用已铺设好的同轴电缆和输出端口,解决高频调谐器与多个信号接收端口的连接问题,简化信号接收端的安装步骤和降低线路改装的成本。

(2)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中间设有液调谐器电路板,液调谐器电路板上设有输入回路UHF模块,输入回路UHF模块右侧设有高频放大器UHF模块,高频放大器UHF模块右侧设有变频电路UHF模块,输入回路UHF模块、高频放大器UHF模块和变频电路UHF模块依次电性连接,输入回路UHF模块左端与天线信号传输接口电性连接,便于对特高频卫星信号进行调频,使接收的高频卫星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输出。

(3)输入回路UHF模块下侧设有输入回路VHF模块,输入回路VHF右端电性连接有高频放大器VHF模块,高频放大器VHF模块右端电性连接有中放混频模块,中放混频模块与变频电路UHF模块电性连接,中方混频模块下端电性连接有本振电路VHF模块,输入回路VHF模块左端与天线信号传输接口电性连接,便于对甚高频卫星信号进行调频,使接收的甚高频卫星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输出。

(4)液调谐器电路板上还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带通滤波器、降频放大信号集成电路和卫星通道转换集成电路,通过液调谐器电路板上的硬件,便于完成对接收的卫星信号的降频和杂波过滤。

(5)中放混频模块右端与第一分支线路接口、第二分支线路接口和中频调制器电性连接,中频信号发射端口与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信号连接,便于使单个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上的中频信号传输给多个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从而解决高频调谐器与多个信号接收端口的连接问题,简化信号接收端的安装步骤和降低线路改装的成本。

(6)软性塑料基板内设有多个液态外延扩展天线,液态外延扩展天线与中频全向天线固定连接,便于增强中频全向天线的信号接收效果,增强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与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7)中频调制器内设有压电陶瓷片和激励探头,压电陶瓷片与激励探头固定连接,激励探头与中频信号发射端口电性连接,便于增强中频调制器和中频信号发射端口的信号传输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谐器电路板部分的电路结构组成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模块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2天线信号传输接口、3第一分支线路接口、4第二分支线路接口、5中频调制器、6中频信号发射端口、7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8中频全向天线、9软性塑料基板、10功放设备信号传输端口、11液态外延扩展天线、12调谐器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通过同轴电缆传送和分发Ku波段卫星信号的高频调谐器,包括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1和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7,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天线信号传输接口2,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支线路接口3和第二分支线路接口4,第一分支线路接口3和第二分支线路接口4之间设有中频调制器5,中频调制器5下端固定连接有中频信号发射端口6,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7下端固定连接有功放设备信号传输端口10,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7上端固定连接有中频全向天线8,中频全向天线8上套有软性塑料基板9,可以实现改变传统的独立电缆与高频调谐器建立连接的方式,将卫星频道的四个不同频段降频处理为中频信号后,集成于复合频带内,利用已铺设好的同轴电缆和输出端口,解决高频调谐器与多个信号接收端口的连接问题,简化信号接收端的安装步骤和降低线路改装的成本。

请参阅图3,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1中间设有液调谐器电路板12,液调谐器电路板12上设有输入回路UHF模块,输入回路UHF模块右侧设有高频放大器UHF模块,高频放大器UHF模块右侧设有变频电路UHF模块,输入回路UHF模块、高频放大器UHF模块和变频电路UHF模块依次电性连接,输入回路UHF模块左端与天线信号传输接口2电性连接,便于对特高频卫星信号进行调频,使接收的高频卫星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输出。

请参阅图3,输入回路UHF模块下侧设有输入回路VHF模块,输入回路VHF右端电性连接有高频放大器VHF模块,高频放大器VHF模块右端电性连接有中放混频模块,中放混频模块与变频电路UHF模块电性连接,中方混频模块下端电性连接有本振电路VHF模块,输入回路VHF模块左端与天线信号传输接口2电性连接,便于对甚高频卫星信号进行调频,使接收的甚高频卫星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输出。

请参阅图4,液调谐器电路板12上还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带通滤波器、降频放大信号集成电路和卫星通道转换集成电路,通过液调谐器电路板12上的噪声放大器、带通滤波器、降频放大信号集成电路和卫星通道转换集成电路,便于完成对接收的卫星信号的降频和杂波过滤。

请参阅图1,中放混频模块右端与第一分支线路接口3、第二分支线路接口4和中频调制器5电性连接,中频信号发射端口6与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7信号连接,通过中放混频模块右端与第一分支线路接口3、第二分支线路接口4和中频调制器5电性连接,中频信号发射端口6与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7信号连接,便于使单个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1上的中频信号传输给多个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7,从而解决高频调谐器与多个信号接收端口的连接问题,简化信号接收端的安装步骤和降低线路改装的成本。

请参阅图2,软性塑料基板9内设有多个液态外延扩展天线11,液态外延扩展天线11与中频全向天线8固定连接,通过软性塑料基板9内增设的多个液态外延扩展天线11,液态外延扩展天线11与中频全向天线8固定连接,便于增强中频全向天线8的信号接收效果,增强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7与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1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软性塑料基板9的主要成分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基板,软性塑料基板9内设有微流体通道,微流体通道内填充有液态镓铟金属,通过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基板作为软性塑料基板9,便于延长软性塑料基板9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强软性塑料基板9内的中频全向天线8和液态外延扩展天线11的信号接收效果。

请参阅图1,中频调制器5内设有压电陶瓷片和激励探头,压电陶瓷片与激励探头固定连接,激励探头与中频信号发射端口6电性连接,便于增强中频调制器5和中频信号发射端口6的信号传输效果,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1的规格为调整频差80MHz、负载电容50pF、负载谐振电阻100Ω、激励电平50mW,便于工作人员根据高频分支调谐器本体1的规格确定适用的卫星信号接收装置,天线信号传输接口2、第一分支线路接口3、第二分支线路接口4和功放设备信号传输端口10规格均为DIP卧式单螺纹头,便于与传统信号接收装置的兼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输入回路UHF模块、高频放大器UHF模块、变频电路UHF模块、输入回路VHF模块、高频放大器VHF模块、中方混频模块和本振电路VHF模块,和硬件部分的中频调制器5、中频信号发射端口6和中频支路信号接收器7,设有的高频放大器、高频带通滤波器、降频放大信号锁相环集成电路、卫星信道转换集成电路、微型控制器MCU、中频放大电路、DC-DC电压转换电路等。本产品将卫星频道的垂直极化/低本振(V/L)、垂直极化/高本振(V/H)、水平极化/低本振(H/L)和水平极化/高本振(H/H)四个不同频段降频放大后,进入卫星信道转换集成电路,信号在集成电路里进一步降频升频,转变成频率固定的中频信号,再经BPF产生一个个窄子带输出信号,最后这些子带通过混合后形成复合频带。这个复合频带是由不同频段输出的不同的、独立的频道组成输出,并通过一条同轴电缆传送。而每个用户就是单独使用各自的窄子带,接近全部的Ku波段卫星节目,互不干扰,解决了普通的高频调谐器每个用户只能单独连接到调谐器的输出端,大大地节省了电缆数量可以实现改变传统的独立电缆与高频调谐器建立连接的方式,将卫星频道的四个不同频段降频处理为中频信号后,集成于复合频带内,利用已铺设好的同轴电缆和输出端口,解决高频调谐器与多个信号接收端口的连接问题,简化信号接收端的安装步骤和降低线路改装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