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4667发布日期:2019-07-13 08:4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频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接收装置。属于微波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型化的射频接收装置是现代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子对抗、精确制导、测控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对射频系统在小型化、高性能和高可靠性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射频接收装置包括下变频信道、本振信号产生电路、参考电路和供电电路四部分。传统的实现方式为:下变频信道和本振信号产生电路分别位于装置的正反两面或不同的印制板,通过短路子或玻珠实现本振信号的互连。下变频信道采用多款裸芯片和表贴器件实现,包括限幅器、放大器、固定衰减器、数控衰减器、滤波器、检波器和混频器等;本振信号产生电路采用锁相环形式实现,包括鉴相器、运算放大器、压控振荡器和分路器等;参考电路为本振信号产生电路提供参考信号;供电电路为下变频信道和本振信号产生电路提供稳压后的直流电。下变频信道和本振信号产生电路都有多种器件,不容易实现小型化;下变频信道采用裸芯片和表贴器件混合工艺,组装工艺流程复杂,不便于调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实现工艺复杂、不便于调试的特点,将多个射频功能芯片集成于陶瓷金属表贴外壳中,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特殊设计,提供一种射频接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射频接收装置,包括下变频信道、本振信号产生电路、参考电路;下变频信道包括数控可变增益放大器、滤波器A 和多功能变频模块;参考电路包括晶振、衰减器、放大器和滤波器B;外部输入的射频信号接到数控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数控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端接滤波器A的输入端,滤波器A的输出端接多功能变频模块的输入端,本振信号产生电路产生本振信号的一端连接多功能变频模块的本振端,多功能变频模块对外输出两路正交的中频信号;晶振的输出端接衰减器的输入端,衰减器的输出端接放大器的输入端,放大器的输出端接滤波器B的输入端,滤波器B 的输出端接本振信号产生电路的参考输入端。

所述的数控可变增益放大器采用射频功能模块,将限幅器、放大器、固定衰减器、数控衰减器集成在陶瓷金属表贴外壳中。

所述的多功能变频模块采用射频功能模块,将放大器、固定衰减器、检波器和IQ混频器集成在陶瓷金属表贴外壳中。

所述本振信号产生电路选用锁相源器件产生本振信号。

下变频信道和本振信号产生电路位于同一块印制板上,分布在装置的正面,参考电路和供电电路位于另一块印制板上,分布在装置的反面。

所用的陶瓷金属表贴外壳的引出端子有一段弧形并带有阻焊。

所用的陶瓷金属表贴外壳引出端子处焊锡不超出引出端子部位的阻焊。

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多种稳压块。

所述数控可变增益放大器功率可调,衰减设置为0时,增益为25dB,且具有31dB的可调衰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采用系统级封装技术,通过合理布局,将多个射频裸芯片集成于陶瓷金属表贴外壳,设计出两款射频功能模块,提高了集成度,有效缩小了尺寸。

(2)采用射频功能模块和传统的表贴器件高频板组装工艺,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工艺的复杂度,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3)下变频信道和本振信号产生电路位于同一块印制板,分布在装置的正面,参考电路和供电电路位于另一块印制板,分布在装置的反面,减少印制板的种类和数量,同时本振信号产生电路的本振信号直接通过微带线进入到下变频信道中,减少了短路子或玻珠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射频接收装置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路为:采用系统级封装技术,通过合理布局,将多个射频裸芯片集成于陶瓷金属表贴外壳,设计出两款射频功能模块,提高了集成度,有效缩小了尺寸;采用传统的表贴器件高频板组装工艺,结合射频功能模块的特征进行组装,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工艺的复杂度;将下变频信道和本振信号产生电路位于同一块印制板,分布在装置的正面,参考电路和供电电路位于另一块印制板,分布在装置的反面,减少印制板的种类和数量,同时本振信号产生电路的本振信号直接通过微带线进入到下变频信道中,减少了短路子或玻珠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小型化射频接收装置包括下变频信道、本振信号产生电路、参考电路和供电电路。

下变频信道接收输入的射频信号,与本振信号产生电路产生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IQ输出信号;参考电路为本振信号产生电路提供参考信号,使其产生本振信号;供电电路接收外部的直流供电,将其转换为下变频信道、本振信号产生电路和参考电路所需的直流电压。

整个装置集成在一个结构内,下变频信道和本振信号产生电路位于同一块印制板,分布在装置的正面,参考电路和供电电路位于另一块印制板,分布在装置的反面。

下变频信道包括:数控可变增益放大器、滤波器A和多功能变频模块。

数控可变增益放大器是一种射频功能模块,该模块将限幅器、放大器、固定衰减器和数控可调衰减器集成在一个陶瓷金属表贴外壳中,该模块功率可调,衰减设置为0时,增益为25dB,具有31dB的可调衰减,尺寸为16mm×8mm ×3.75mm。

多功能变频模块是一种射频功能模块,该模块将放大器、固定衰减器、检波器和IQ混频器集成在一个陶瓷金属表贴外壳中,可根据系统需求将该变频模块独立使用作为接收通道,尺寸为16mm×8mm×3.75mm,简化示意图如图 1所示。

本振信号产生电路选用将鉴相器、运算放大器、压控振荡器和分路器等功能芯片集成于一体的锁相源器件,接收参考电路产生的参考信号和外部的频率置数信息,产生本振信号,尺寸为15mm×12mm×3mm。

参考电路包括晶振、衰减器、放大器和滤波器B。

供电电路包括一系列稳压块,将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装置所需的各种直流电压。

如图1所示,具体实现为:外部输入的射频信号RF_IN接到数控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数控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端接滤波器A的输入端,滤波器 A的输出端接多功能变频模块的输入端,锁相源产生的本振信号LO接多功能变频模块的本振端,多功能变频模块对外输出两路正交的中频信号IF_I和 IF_Q;晶振的输出端接衰减器的输入端,衰减器的输出端接放大器的输入端,放大器的输出端接滤波器B的输入端,滤波器B的输出端接锁相源的参考输入端。

数控可变增益放大器和多功能变频模块是两种射频功能模块,采用的陶瓷金属表贴外壳的引起端子有一段弧形并带有阻焊,防止引出端子全部焊接在印制板上产生应力使得引出端子脱落。

该射频接收装置采用射频功能模块,组装过程中采用传统表贴器件高频板的组装工艺,手工摆放射频功能模块,在焊接过程中,需注意控制焊接温度,避免射频功能模块内部器件移位,焊锡不能超出所用陶瓷金属表贴外壳引出端子的阻焊。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说明部分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