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4625发布日期:2019-08-16 22:1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发声装置是电子产品中重要的电声换能元件,用于将电流信号转换成声音。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发声装置也相应的得到改进。

传统的用于手机听筒的发声装置采用的原理为振膜推动空气振动发声。近期,随着全面屏成为手机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何在屏幕无开孔设计下实现听筒功能,同时具备更好的听感体验,是当前面临的技术难题。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发了采用屏幕振动发声的技术方案。

其中一种技术方案采用线性振动马达驱动屏幕振动,如图1所示。线性振动马达中具有振子01,振子01连接在弹簧03上。线性振动马达具有壳体02,壳体02将振子01、弹簧03等部件封在其中。马达的壳体02固定连接在手机屏幕04的内表面上。马达通电工作后振子01会产生振动,进而拉动弹簧03发生弹性形变。弹簧03弹性形变产生的振动通过壳体02 传递到屏幕上,进而是屏幕振动发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将现有的线性振动马达直接转用到屏幕发声的技术方案中,从而实现屏幕振动发声。但是,这种技术方案的缺点在于,振子01产生的振动通过弹簧03传递至整个马达,使马达连带壳体02一起振动。实际上,振子01是与壳体02以及屏幕产生共振后驱动屏幕振动发声的。为了形成共振,使屏幕达到性能要求的振幅,振动马达的振子需要产生更大振幅的振动。因此,振动马达自身在振子的振动方向上需要占据更大空间,这对于手机的轻薄化结构设计十分不利。另一方面,线性振动马达内部的结构相对复杂、零部件多,增加了装配难度,也提高了产品的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该技术方案采用一个电磁铁05和一个磁铁06相对放置的结构分布方式,通过打开、关闭电磁铁05,或者切换电磁铁05的磁极,使得电磁铁05与磁铁06之间产生变化的吸附、排斥作用。再将磁铁06固定在手机屏幕04上,电磁铁05 固定在手机中不动的部件上,从而能够使手机屏幕04产生振动。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假定垂直方向位移是x,两磁体之间是吸引力,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有一个和位移相关的作用力F(x)。屏幕自身刚度的回复力为F(kmsx),此时存在力平衡的状态在其电磁铁05 的线圈通电后,两磁铁之间的磁场被扰动,因此电磁铁05与磁铁06之间的作用力被打破平衡,例如:由于电流增强吸力的同向磁场,因此两个磁铁会有一个相互接近的趋势,同时屏幕会有一个反向的回复力,以及运动过程中一个阻尼力,因此运动方程是:

其中B为等效磁感应强度,H为等效磁场强度,S为两永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等效面积。

但是,这种技术方案同样存在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不利于手机轻薄化的结构设计。在为了使手机屏幕04产生足够大的振幅的前提下,两个磁铁之间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否则会造成磁铁与电磁铁05之间发生碰撞,严重影响屏幕发声的声学性能。为此,必然会在手机的厚度方向占用更多空间。而且,磁铁之间相互吸附、排斥的作用力的作用方向受到线圈的轴线方向与磁铁的磁极方向的影响,即使磁极的微小偏移也会造成两个磁铁受到的作用力不是垂直于屏幕的方向,进而使屏幕容易在振动中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屏幕振动发声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包括:

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屏幕和固定件,所述屏幕被配置为能相对于所述固定件振动;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线圈和至少一块磁体,所述线圈由导线沿一个方向绕制呈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线圈的中间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周围为线圈的走线区域,所述线圈与所述屏幕或固定件的其中之一固定连接,所述磁体与所述屏幕和固定件中不与线圈固定连接的一个固定连接;

所述线圈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屏幕的表面,所述线圈相对于所述屏幕呈竖直的姿态,所述磁体位于所述线圈的一侧,所述线圈的环形端面朝向所述磁体,所述走线区域包括一段靠近所述屏幕的第一走线区域和一段远离所述屏幕的第二走线区域,所述第一走线区域和第二走线区域的走线方向平行于所述屏幕的表面,上述两个走线区域至少其中之一穿过所述磁体产生的磁场,所述线圈被配置为能通入交变的电流信号,通电的所述走线区域穿过所述磁体产生的磁场,所述线圈与磁体之间产生方向垂直于所述屏幕的表面的安培力;

所述线圈内通入的交变的电流信号使所述安培力的方向交替反向变化,所述振动组件受到由所述驱动组件传递的交变的安培力以使所述屏幕相对于所述固定件振动发声。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配置为对应于一个线圈设置两块所述磁体,所述线圈设置在两块所述磁体之间,所述线圈的两个环形端面分别朝向两个所述磁体,两块所述磁体之间形成磁场。

可选地,其中一块所述磁体的磁极方向为:N极靠近所述屏幕,S极远离所述屏幕;

另一块所述磁体的磁极方向为:N极远离所述屏幕,S极靠近所述屏幕;

两块所述磁体的靠近所述屏幕的磁极之间形成磁场,所述第一走线区域穿过该磁场;两块所述磁体的远离所述屏幕的磁极之间形成磁场,所述第二走线区域穿过该磁场。

可选地,所述磁体采用海尔贝克磁体,所述磁体的靠近所述线圈的一侧对应海尔贝克磁体的磁场增强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走线区域和第二走线区域至少其中之一正对于海尔贝克磁体的磁场增强的一侧的磁极。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配置为对应于一块所述磁体设置两个所述线圈,两个所述线圈分别位于所述磁体的两侧,所述磁体在其两侧形成磁场。

可选地,包括至少两组驱动组件。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线路板与线圈设置在所述振动组件的相同部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包括:

上述屏幕振动发声装置;

产品主体,所述屏幕设置在所述产品主体上,所述固定件为所述产品主体的一部分结构,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产品主体中。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为所述产品主体内的中框或侧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有效减小了屏幕发声装置所占用的空间。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屏幕发声技术方案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屏幕发声技术方案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屏幕振动发声装置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屏幕振动发声装置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屏幕振动发声装置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屏幕振动发声装置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屏幕振动发声装置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屏幕振动发声装置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屏幕振动发声装置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产品的局部侧面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屏幕振动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包括振动组件和驱动组件。如图3、4所示,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屏幕11和固定件12,所述屏幕11被配置为能相对于所述固定件12振动。所述固定件12可以是该发声装置所应用的电子设备中的某一固定部件,也可以是单独配置的固定的零件。所述驱动组件则包括至少一个线圈21和至少一块磁体22。所述线圈21由导线沿一个方向绕制呈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线圈21的中心具有通孔211,所述通孔的周围为线圈21的走线区域。所述走线区域指的是线圈21中的引线实际经过的区域,整个走线区域呈环状。线圈21固定在屏幕11或固定件12的其中之一上,磁体22则固定在屏幕11或固定件12 中未设置线圈21的那一个上。在如图3、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线圈21固定连接在屏幕11上,而磁体22则固定连接在固定件12上。

呈封闭环状的线圈21自身具有轴线,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21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屏幕11的表面,如图3所示,所述线圈21 相对于所述屏幕11呈竖直的姿态。所述磁体22则位于所述线圈21的一侧,线圈21的环形端面是朝向所述磁体22的,线圈21的轴线和屏幕11的表面均为水平姿态,磁体22位于线圈21的左侧。而在如图4所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磁体22则位于所述线圈21的右侧。所述线圈21的走线区域包括了靠近所述屏幕的第一走线区域212,以及远离所述屏幕的第二走线区域213。所述第一走线区域212和第二走线区域213的走线方向平行于所述屏幕的表面,在如图3、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是沿着纸面向里和向外走线的形式。所述磁体22能够产生磁场,上述第一走线区域212和第二走线区域213至少其中之一要穿过所述磁体22产生的磁场。这样,当线圈 21中通入交变的电流信号后,线圈21与磁体22之间能够产生安培力。通电的走线区域穿过磁场,能够产生安培力。由于磁体22设置在线圈21的侧面,因此磁体22产生的一部分磁场能够以平行于屏幕11的表面的方向穿过线圈21,进而产生方向垂直于所述屏幕11的表面的安培力。

由于线圈和磁体分别设置在屏幕和固定件上,而线圈内通入的电流信号为交变的信号,因此所产生的安培力的方向也是交替反向变化的。安培力能够通过驱动组件直接传递到屏幕上。如图3、4所示,线圈21受到安培力后能够直接带动屏幕11。上述安培力会使屏幕与固定件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屏幕相对于固定件振动发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幕振动发声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更简单、所用的零部件更少。以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为例,线圈21和磁体22分别直接设置于屏幕11和固定件12上,相对于现有技术省去了壳体、弹簧等零部件,降低了产品结构的复杂度。而且,将驱动组件与振动组件直接连接的直接驱动方式简化了驱动屏幕振动的原理,屏幕在受到安培力后能够直接产生振动。这种设计方式有效提高了振动转化效率,无需通过振子振动引发共振进而带动屏幕振动。此设计使得屏幕所能产生的振幅与驱动组件所能产生的振幅基本一致,可以根据对屏幕振幅的性能要求设计预留给驱动组件的空间。无需为驱动组件预留明显大于屏幕最大振幅的振动空间。另一方面,所述磁体22设置在所述线圈21的侧面,磁体22与线圈21之间不会在振动路径上形成相互妨碍的状况。通过这种分布设计方式,也可以减小振动组件在振动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在图3中,即减小上下方向上所占用的空间。

综合以上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在减少零部件、简化结构的同时,显著降低了驱动组件在振动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适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轻薄化设计需求。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配置成对应于一个线圈21设置两块磁体22的形式,如图5、6所示。两块所述磁体22沿着所述线圈21的轴线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线圈21的两侧,所述线圈21夹在两块所述磁体22之间,所述线圈21的两个环形端面分别朝向两块所述磁体22。两块所述磁体22之间形成磁场,线圈21的第一走线区域212和第二走线区域213能够穿过上述磁场,从而在磁体22与线圈21之间产生安培力。采用两块磁体产生的磁场稳定性、对称性、磁场强度更好,使得线圈与磁体之间产生的安培力更强、安培力的方向不易出现倾斜等问题,使得屏幕的振动效果更稳定。而且,通过设置两块磁体,两块磁体之间形成的磁场相对于一块磁体在靠近线圈一侧形成的磁场更集中、磁场强度更强,有效利用的磁体产生的磁场。

在如图3-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能够促使线圈21产生向上或向下移动的安培力的部分为线圈21的上、下两段走线区域(即图1-4中有剖面线的部分)。因此,为了提高磁场利用率,应尽可能使磁场从上述两段走线区域上穿过。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采用两块磁体22时的优选实施磁路分布方式。对于位于左侧的磁体22,其N极远离所述屏幕11,即N极朝向上方;其S极靠近所述屏幕11,即S级朝向下方。对于位于右侧的磁体22,其N极靠近所述屏幕11,即N极朝向下方;其S极远离所述屏幕11,即S 极朝向上方。在磁体的这种配置形式中,两块磁体22的靠近所述屏幕11 的磁极之间能够形成磁场,例如从右下的N极延伸至左下的S极的磁场,所述第一走线区域212穿过该磁场。两块磁体22的远离所述屏幕11的磁极之间能够形成磁场,例如从左上的N极延伸至右上的S极的磁场,所述第二走线区域213穿过该磁场。这样,线圈21上能够有效产生用于振动的安培力的两段走线区域中均穿过有磁场,而且磁场的方向基本垂直于线圈 21中电流的方向,转化成安培力的效率更高。进一步地,穿过上下两段走线区域的磁场的方向相反,上下两段走线区域中的电流方向也相反,由此使得上下两段走线区域产生的安培力的方向相同,显著提高了线圈与磁体之间产生的安培力的大小。这种设计方式能够明显提高屏幕振动的振幅和灵敏度。

对于如图1、2所示的只采用一个磁体22与线圈21配合产生安培力的实施方式,所述磁体22的磁极分布方向优选为其中一个磁极靠近屏幕 11,另一个磁极远离屏幕11。这样,也能够使穿过上下两段走线区域的磁场的方向相反,提高线圈的走线区域的利用率,提高产生的安培力。

本实用新型并不排出将磁体的磁极朝向线圈设置的实施方式。将磁体的磁极朝向线圈,并且对准线圈的上下两端走线区域的其中一个,也能够是线圈与磁体之间产生适当的安培力进而驱动振动。

以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为例,在屏幕11相对于固定件12处在静止的位置时,所述线圈21的第一走线区域212在垂直于屏幕11的表面的方向上的位置,与两块磁体22的靠近所述屏幕11的磁极的位置相对应。相应地,第二走线区域213在该方向上的位置,与两块磁体的远离所述屏幕11 的磁极的位置相对应。这样,上述两个走线区域分别穿过两块磁体的两对磁极之间所形成的平行于屏幕表面的磁场。

在所述线圈21中通入电流信号后,例如,首先通入的信号在第一走线区域212中的方向为由纸面内向纸面外,在第二走线区域213中的方向为由纸面外向纸面内。这种信号方向特点是由于线圈由导线沿一个方向绕制形成而带来的。此时,两个磁体22的靠近屏幕11的磁场由右侧N极向左侧S极传播,根据安培力的左手定则,产生向下的安培力。两个磁体22 的远离屏幕11的磁场由左侧的N极向右侧的S极传播,根据安培力的左手定则,产生向下的安培力。线圈21在受到安培力作用后,直接推动屏幕 11向下移动。

由于线圈内通入的交变的信号,之后,信号反向转变,信号在第一走线区域212中的方向为由纸面外向纸面内,在第二走线区域213中的方向为由纸面内向纸面外。根据安培力的左右定则,两个走线区域产生向上的安培力。线圈21在受到安培力作用后,直接拉动屏幕向上移动。

通过上述原理,驱动组件实现直接驱动屏幕振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两种磁体与固定件之间的具体连接形式。如图3、5 所示,所述固定件12可以是具有缺口或开口221的板状结构,该缺口或开口221供所述线圈21穿过。所述磁体22则设置在所述开口221中,磁体 22的侧壁可以连接在所述开口221的侧壁上。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在于,所述磁体自身在屏幕振动方向占用的空间更少,磁体自身的厚度有一部分与所述固定件重叠,更符合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轻薄化设计。

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件12可以是板状结构或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磁体22直接固定在固定件12的一侧表面上。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在于,所述磁体与固定件的连接可靠性更高,磁体不易出现晃动、松动的情况,使得安培力能够更高效的驱动屏幕振动。

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磁体22采用海尔贝克磁体。海尔贝克磁体具有强化其自身一侧的磁场,减弱其自身另一侧磁场的特点。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使磁体22靠近所述线圈21的一侧对应于海尔贝克磁体的磁场增强的一侧。海尔贝克磁体强化磁场的效果明显,并且在靠近海尔贝克磁体的位置,其磁场能够以接近垂直于磁体22侧壁的方向向外辐射。根据所采用的磁体的充磁程度,甚至可以使其磁场强度和磁场利用率超过在线圈两侧均设置磁体的实施方式。即使只在线圈的一侧设置海尔贝克磁体,也能够使线圈与磁体之间产生较强的安培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尔贝克磁体的磁极分布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海尔贝克磁体包括三个磁铁,三个磁铁依次由上至下堆叠放置。其中顶层和底层的两块磁铁的磁极朝向海尔贝克磁体的侧面,即朝向或背离线圈21,位于中间层的磁铁的磁极朝向上下两块磁铁。在靠近所述线圈21 的一侧,也即海尔贝克磁体的磁场被强化的一侧,上磁铁靠近线圈21的磁极与中间磁铁贴近于上磁铁的磁极为同性极,下磁铁靠近线圈21的磁极与中间磁铁贴近于下磁铁的磁极为同性级。如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磁铁右侧为N极,中间磁铁的N极紧贴在上磁铁的下表面上;下磁铁的右侧为S极,中间磁铁的S极紧贴在下磁铁的上表面上。这样,在海尔贝克磁体的右侧形成强化的磁场。从上磁铁的N极辐射出的磁感线受到中间磁铁的N极的排斥,只能集中向右辐射。进一步地,下磁铁的S极接收从N极射出的磁感线,由于该S极受到中间磁铁的S极的排斥,磁感线只能从下磁铁的右侧垂直的、集中传回下磁铁的S极。在这种组合磁铁的作用下,磁体22右侧的磁感线更集中,并且方向基本垂直于磁体22的侧壁,也即垂直于线圈21的走线区域。这种实施方式能够显著增强磁体22与线圈21 之间产生的安培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走线区域和第二走线区域至少其中之一正对于海尔贝克磁体的磁场增强的一侧的磁极。通过这种设计进一步提高磁场的利用率。如图7所示,线圈21的第二走线区域213对应在上磁铁的N极的位置处,线圈21的第一走线区域212对应在下磁铁的S极的位置处。线圈21 的走线区域准确对应在磁极的位置处,能够提高磁场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线圈和磁体分别要固定在振动组件的哪个部件上。在如图3-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21设置在屏幕11上,而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21设置在固定件12上,所述磁体22 则设置在屏幕11上。两种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选择。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可以包括导磁板,所述导磁板可以贴附设置在所述磁体上,从而对磁体产生的磁场形成收束、集中的作用。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磁体22的左侧可以设置有导磁板。磁体22 的上侧和下侧也可以设置有导磁板。通过设置导磁板,能够使磁体22产生的磁场向未覆有导磁板的方向集中,从而提高磁场强度。所述导磁板通常设置在磁体22的远离所述线圈21的一侧,或者其它不朝向线圈21的表面上。

对于所述驱动组件的分布、组合形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可选的实施方式。例如,对应于一块磁体,可以设置两个所述线圈,两个所述线圈分别位于所述磁体的两侧,相应地,所述磁体在其两侧都能够形成磁场。通常情况下,磁体22的周围都会形成磁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而言,例如图3所示的磁体22,其左右两侧都能够形成有用于与线圈21产生安培力的磁场。但是,只有磁体22右侧的磁场能够得到实际应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如图3所示的磁体22的两侧均设置一个线圈21,可以有效提高磁场的利用率。两个所述线圈21设置在振动组件的同一个部件上。

优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可以包括两个线圈21和三块磁体22。三块所述磁体22依次并排设置,两个所述线圈21位于中间的磁体 22的两侧,位于两端位置的两块磁体22分别与中间的磁体22组合,分别将两个音圈夹在两个磁体22之间。这种优选的组合实施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驱动组件所能产生的安培力的大小,进一步地,还可以使作用在固定件与屏幕上的安培力更均匀,产生的振动更稳定。另一方面,对驱动组件的磁场的利用率也更高。

优选地,在如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屏幕驱动发声装置包括了两组驱动组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组驱动组件。对应于一组振动组件,可以至少在屏幕11的不同位置配置两组驱动组件,这种实施方式使得屏幕11与固定件之间产生的安培力更均衡,屏幕在均匀的安培力作用下产生振动,振动稳定性更好、屏幕不易损坏,并且声学性能更好。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其用于传输电信号,以使线圈与磁体之间能够形成安培力。所述线路板优选与线圈设置在所述振动组件的相同部件上。如图3-5所示,所述线路板 23贴附在所述屏幕11的内表面上,所述音圈也固定连接在所述屏幕11的内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如图10所示。所述电子产品包括上述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产品主体3。所述电子产品可以是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所述屏幕11设置在所述产品主体3 上,用作电子产品的显示屏。所述屏幕11可以以一端可旋转的连接在产品主体3上、另一端可自由移动的形式设置;或者,也可以采用具有良好弹性形变能力的材料制成屏幕,屏幕以一端固定连接在其它固定的部件上、另一端可自由移动的形式设置。这样,所述屏幕11能够相对于产品主体3 产生振动。所述产品主体3的一部分结构可以作为所述固定件12,所述驱动组件则设置在所述产品主体3内。例如图10所示,所述磁体22固定设置在产品主体3上相当于固定件12的一个部件上,所述线圈21则固定设置在所述屏幕11上。通过驱动组件产生的安培力,能够驱使屏幕振动发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产品因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因此在电子产品的平行于屏幕的厚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更少,更有利于将电子产品设计的更薄,满足电子产品轻薄化的设计需求。进一步地,采用直接驱动屏幕振动的设计方式省去了弹片、壳体等零部件,简化了产品的加工、装配工艺,降低了成本。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可以为产品主体3内的中框、侧壁等结构。在产品主体3中,为了安置其它电子器件,产品主体3往往配置有隔板、中框等结构部件,这些结构部件在电子产品中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一方面用于案子电子器件,另一方面用于保护电子器件。因此,将产品主体3中的这类结构件作为所述固定件,能够提高安培力转化成振动的转化率,提高振动可靠性。产品主体3的侧壁的内表面也可以作为所述固定件,如图 3、4、7所示。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