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话器以及具有该受话器的助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1872发布日期:2019-04-17 04:5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受话器以及具有该受话器的助听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喇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话器以及具有该受话器的助听器。



背景技术:

动铁受话器(又称动铁单元)是一种发声元件,其工作原理跟传统的动铁式扬声器相似。由于动铁受话器的工作特性,其发声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空间和体积,整体体积与动圈结构相比,非常的小巧,便于放入耳道中,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高端耳机、助听器等对体积要求较高的扬声器设备领域。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传统的受话器由于零部件较多,导致受话器的整体尺寸尤其是厚度较大,无法深入地放入耳道内。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体积小的受话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受话器,包括:

上壳;

下壳,与所述上壳相互扣合;

电枢,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

第一永磁体,固定于所述上壳的内表面;

第二永磁体,固定于所述下壳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形成磁场,所述电枢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

线圈,绕设于所述电枢;

密封膜,固定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受话器还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固定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的一端,所述密封膜固定于所述固定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枢呈平板状,所述上壳扣合于所述电枢的上表面,所述下壳扣合于所述电枢的下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枢包括基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所述基部呈长方形板状,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和第二延伸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基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基部的中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三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包括顶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由所述顶壁的两相对侧沿垂直于所述顶壁方向延伸而成,所述第三侧壁由所述顶壁的另一侧边沿垂直于所述顶壁方向延伸而成,并且所述第三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远离所述顶壁的一端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壳包括底壁、第四侧壁、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所述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分别由所述底壁的两相对侧沿垂直于所述底壁方向延伸而成,所述第六侧壁由所述第四侧壁的另一侧边沿垂直于所述第四侧壁方向延伸而成,并且所述第六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之间,所述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侧面对齐,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外侧面对齐,所述第三侧壁的外侧面与所述基部的外侧面对齐,所述第四侧壁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外侧面对齐,所述第五侧壁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外侧面对齐,所述第六侧壁的外侧面与所述基部的外侧面对齐,所述第一延伸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五侧壁之间,所述基部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六侧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分别扣合在电枢上,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的一端形成开口,所述固定框固定于所述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延伸部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另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穿过所述密封膜并伸出所述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电枢的第三延伸部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壁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在将所述受话器组装完成后,通过所述通孔检测所述受话器的气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体固定于所述顶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永磁体固定于所述底壁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沿垂直于所述顶壁的方向对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助听器,包括:以上所述的受话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受话器,包括:上壳、下壳、电枢、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线圈和密封膜;所述上壳与下壳相互扣合,电枢固定安装于上壳和下壳之间;第一永磁体固定于所述上壳的内表面;第二永磁体固定于所述下壳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形成磁场,所述电枢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线圈绕设于所述电枢;密封膜固定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的一端。基于上述结构该受话器比传统的受话器减少了铁芯和振膜,由于没有了铁芯,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分别直接固定于上壳和下壳上,可有效地减小该受话器的厚度,并缩小了该受话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受话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受话器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受话器的另一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受话器的又一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受话器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助听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助听器的鼓膜换能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100包括:上壳10、下壳20、第一永磁体30、第二永磁体40、电枢50、线圈60、密封膜70和固定框80,其中,所述上壳10和下壳20相互扣合。所述第一永磁体30固定于所述上壳10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永磁体40固定于所述下壳20的内表面。所述电枢50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壳10和下壳20之间。所述电枢5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永磁体30和第二永磁体40之间。所述线圈60套设于所述电枢50,所述密封膜70固定于所述固定框80,所述固定框80固定于所述上壳10和下壳20的一端。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上壳10包括顶壁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和第三侧壁14。所述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分别由所述顶壁11的两相对侧沿垂直于所述顶壁11方向延伸而成。所述第三侧壁14由所述顶壁11的另一侧边沿垂直于所述顶壁11方向延伸而成,并且所述第三侧壁1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之间。所述顶壁11设置有通孔111,所述第三侧壁14远离所述顶壁11的侧边设置有缺口141。所述通孔111用于在将受话器100组装完成后,通过该通孔111检测受话器100的气密性。

如图3所示,下壳20包括底壁21、第四侧壁22、第五侧壁23和第六侧壁24。所述第四侧壁22和第五侧壁23分别由所述底壁21的两相对侧沿垂直于所述底壁21方向延伸而成。所述第六侧壁24由所述第四侧壁22的另一侧边沿垂直于所述第四侧壁22方向延伸而成,并且所述第六侧壁2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侧壁22和第五侧壁23之间。

如图4所示,第一永磁体30和第二永磁体40均为长方体,所述第一永磁体30固定于所述顶壁11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永磁体40固定于所述底壁21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永磁体30和第二永磁体40沿垂直于所述顶壁11的方向对齐。

电枢50整体呈片状或者平板状,其形状类似于英文大写字母e。电枢50包括基部51、第一延伸部52、第二延伸部53和第三延伸部54。所述基部51呈长方形板状,所述第一延伸部52的一端和第二延伸部5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基部51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延伸部54的一端与所述基部51的中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三延伸部54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52和第二延伸部53之间。所述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远离所述顶壁11的一端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部52和第二延伸部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侧壁22和第五侧壁23远离所述底壁21的一端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部52和第二延伸部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电枢50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壳10和下壳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所述受话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所述上壳10扣合于所述电枢50的上表面,所述下壳20扣合于所述电枢50的下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10和所述下壳20相互扣合,所述上壳10和所述下壳20内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电枢50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壳10和下壳20内部,并位于所述上壳10和所述下壳之间。

所述第三延伸部54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延伸部54的另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三延伸部54的另一端设置有凸出部541。

如图5所示,上壳10罩设于所述电枢50的上表面,下壳20罩设于所述电枢50的下表面。具体的,所述第一侧壁12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部52的外侧面对齐。所述第二侧壁13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延伸部53的外侧面对齐。所述第三侧壁14的外侧面与所述基部51的外侧面对齐。所述第四侧壁22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部52的外侧面对齐。所述第五侧壁23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延伸部53的外侧面对齐。所述第六侧壁24的外侧面与所述基部51的外侧面对齐。所述第一延伸部52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12和第四侧壁22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53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13和第五侧壁23之间。所述基部51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14和第六侧壁24之间。由于上壳10和下壳20均只有三个侧壁,因此所述上壳10和下壳20分别扣合在电枢50上后,所述上壳10和下壳20与第三侧壁14相对的一端形成开口101。所述第三延伸部54的另一端的凸出部541伸出上述开口101。

线圈60绕设于所述电枢50的第三延伸部54的一端。

密封膜70安装于所述固定框80,所述固定框80的形状与所述开口101相同。所述密封膜70设置有贯孔71,所述贯孔71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凸出部541的和横截面形状和大小相适配。所述固定框80固定安装于所述开口101,所述凸出部541穿过所述贯孔71,伸出所述开口101。所述密封膜70可封闭该开口101,以防止外部的粉尘进入所述上壳10和下壳20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80可省略,所述密封膜70可直接固定于所述开口101处,用于封闭该开口101,以防止外部的粉尘进入所述上壳10和下壳20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受话器100,包括:上壳10、下壳20、电枢50、第一永磁体30、第二永磁体40、线圈60和密封膜70;所述上壳10与下壳20相互扣合,电枢50固定安装于上壳10和下壳20之间;第一永磁体30固定于所述上壳10的内表面;第二永磁体40固定于所述下壳20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永磁体30和第二永磁体40之间形成磁场,所述电枢5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永磁体30和第二永磁体40之间;线圈60绕设于所述电枢50;密封膜70固定于所述上壳10和所述下壳20的一端。基于上述结构该受话器100比传统的受话器减少了铁芯和振膜,由于没有了铁芯,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分别直接固定于上壳和下壳上,可有效地减小该受话器的厚度,并缩小了该受话器的体积。

如图6所示,该受话器100应用于一种助听器200中,该助听器200为一种光导助听器,包括音频获取装置210和鼓膜换能装置220。音频获取装置210包括麦克风211、第一处理器212和激光发射器213。麦克风211与第一处理器212电连接,第一处理器212与激光发射器213电连接。该音频获取装置210放置于用户的耳后。所述麦克风211用于接收外部声音,并将该声音转换成电信号传输至第一处理器212,第一处理器212用于将该音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输至激光发射器213,由激光发射器213根据该光信号向外发射激光(该激光为非可见光)。

如图7所示,鼓膜换能装置220可以通过非侵入性和非外科手术的方式将鼓膜换能装置220置于耳道的深处,并邻近鼓膜。鼓膜换能装置220包括激光接收器221、第二处理器222、受话器100、传导杆223和容置膜224。所述激光接收器221与第二处理器222电连接,第二处理器222与受话器100电连接,所述受话器100中的凸出部541与传导杆2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导杆223的另一端与容置膜224固定连接。所述容置膜224一侧凹陷,另一侧凸出,所述受话器100、传导杆223容置于所述容置膜224内。所述容置膜224凸出的侧面紧贴于用户的鼓膜。激光接收器221用于接收所述激光发射器213发出的激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第二处理器222,第二处理器222根据该电信号,控制受话器100中的电枢50振动,该电枢50的振动经传导杆223使得容置膜224振动,容置膜224又直接带动用户的鼓膜振动,使得用户接收到声音。

由于鼓膜换能装置220直接放置于用户的鼓膜上,其可以向用户的鼓膜提供机械振动。通过直接驱动鼓膜,该助听器200能够比传统的空气传导助听器提供的声音频率范围更大,更加贴近真实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进一步的,在传递高频声音时,例如声音频率大约4000hz和大约10000hz之间,通过受话器100直接驱动鼓膜振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比传统的受话器驱动振膜所需的能量小一个数量级。由于受话器100需要提供的能量小于传统的受话器,因此该受话器100不需要铁芯来增强第一永磁体30和第二永磁体40之间的磁场。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受话器100比传统的受话器减少了铁芯和振膜,由于没有了铁芯,第一永磁体30和第二永磁体40分别直接固定于上壳和下壳上,可有效地减小该受话器100的厚度,并缩小了该受话器100的体积。进一步的,该受话器100也省略的振膜,而将电枢50的振动端通过传导杆223与容置膜224连接,并通过容置膜224直接带动鼓膜振动。由于缺少了振膜,因此受话器100的壳体内不再需要提供容纳振膜的空间,并且传导杆也由壳体内转移至壳体外部,使得受话器100的厚度进一步减少,并进一步缩小受话器100的体积。

所述受话器100的工作原理:当所述线圈60中没有音频电流通过时,电枢50在所述第一永磁体30和第二永磁体40之间形成的恒定磁场中保持平衡状态,而一旦线圈60中通过音频电流时,电枢50会随着交流磁场的变化在平衡位置做相应的往复运动,通过传导杆223带动容置膜224发出声音。其中,线圈60是电流的载体,第一永磁体30和第二永磁体40之间提供恒定直流磁场。当变化的电信号馈入线圈60时,线圈60因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洛仑兹力,电枢50在此力驱动下作上下运动,通过传导杆223直接带动鼓膜振动,使用户准确地听到声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发明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