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4386发布日期:2020-09-04 17:0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声音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声音输出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汽车内设置有声音输出装置,该声音输出装置具有将声音进行输出的扬声器单元。声音输出装置安装于汽车的内饰,对基于声音的电信号进行处理而放音。

另外,近年来开发了下述声音输出装置,其为了降低由于扬声器单元的振动传递至汽车的内饰而使内饰振动所产生的噪声,通过外箱将内置有扬声器单元的内箱包围,在内箱和外箱之间夹设振动吸收材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7/0222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声音输出装置中,虽然噪声降低,但由于具有内箱和外箱,因此部件个数多,存在成本增加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前述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噪声并减少部件个数的声音输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具有:框体;扬声器单元,其配置于所述框体的内部,具有与声音信号相应地振动而放音的放音部;以及支撑部件,其与所述框体一体地构成,对所述扬声器单元进行支撑,并且具有使振动衰减的缓冲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声音输出装置所具有的支撑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声音输出装置所具有的支撑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此外,在附图中各部的尺寸及比例尺与实际的情况适当不同,还存在为了使理解变得容易而示意地示出的部分。另外,关于本发明的范围,只要在下面的说明中没有特别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主旨的记载,则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斜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内部的俯视图,且是图2中的a1-a1线剖视图。此外,在各图中,为了使各部的配置的理解变得容易,图示出彼此正交的3轴即x轴、y轴及z轴。

如图1及图2所示,声音输出装置100具有:框体1;电路基板2,其设置于框体1的内部,具有信号处理电路;以及扬声器单元3,其设置于框体1的内部,与从信号处理电路供给的电信号即声音信号相应地放音。另外,如图2所示,在框体1设置有支撑部件15,该支撑部件15与框体1一体地构成,对扬声器单元3进行支撑,并且具有使振动衰减的缓冲性。在这里,支撑部件15和框体1一体地构成是指,排除支撑部件15和框体1可自由装卸地构成的情况,不仅是支撑部件15和框体1一体成型,还包含支撑部件15和框体1通过焊接而一体化的结构。

另外,声音输出装置100具有多个传声器4,它们设置于框体1的内部,将声音变换为声音信号。因此,声音输出装置100也可以说是声音输入输出装置。此外,在图3中省略了传声器4的图示。

声音输出装置100能够作为实现免提通话的装置而利用。声音输出装置100构成为能够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而与使用者所持有的移动电话进行通信。声音输出装置100通过传声器4对使用者的声音进行拾音而变换为声音信号。另外,声音输出装置100能够使通话对象的声音从扬声器单元3输出。例如,声音输出装置100接收与经由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接收到的通话对象的声音相关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而放音。另外,声音输出装置100将由使用者发出的声音变换为声音信号而处理,将处理后的声音信号向使用者的移动电话发送。发送至使用者的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经由使用者的移动电话而发送至通话对象的移动电话。

声音输出装置100例如在汽车的车室内使用。在该情况下,声音输出装置100例如安装于汽车的内饰等物体7(参照图2)。下面,关于声音输出装置100的各部的结构依次进行说明。此外,下面以将声音输出装置100设置于汽车的车室内的情况为例而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从z轴方向观察称为“俯视观察”。

[框体]

框体1是具有对电路基板2及扬声器单元3进行收容的内部空间s的四方柱状的部件。另外,框体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物体7进行安装。例如,框体1能够通过粘接或者嵌合等相对于物体7能够装卸地安装。此外,框体1的外形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为圆柱状等。

框体1具有:第1部件11,其呈四边形的平板状;第2部件12,其呈相对于第1部件11分离地设置的四边形的平板状;以及第3部件13,其位于第1部件11和第2部件12之间,呈四方筒状。另外,在后面进行详述,在框体1中支撑部件15与第3部件13一体地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件11、第2部件12及第3部件13分体地构成,例如通过粘接及嵌合等进行连接,但它们也可以一体地构成。

在第1部件11形成有贯通孔101,该贯通孔101用于将从后面记述的扬声器单元3输出的声音朝向外部引导。贯通孔101沿第1部件11的厚度方向贯通,形成于第1部件11的中央部。另外,在第1部件11形成有2个贯通孔102,这2个贯通孔102用于针对后面记述的传声器4而引导使用者的声音。这些贯通孔102各自沿第1部件11的厚度方向贯通,以在俯视观察时夹着贯通孔101的方式形成于第1部件11。

在第1部件11的外表面设置有部件14,该部件14用于提高框体1和物体7的密接性。部件14在相对于物体7而安装有框体1的状态下,夹设于物体7和第1部件11之间,与它们两者接触。此外,部件14设置为不堵塞贯通孔101及贯通孔102。

部件14在将框体1向物体7安装时,追随物体7的形状而密接。由此,能够防止在框体1和物体7之间出现间隙,降低声响特性的波动。

作为如上所述的部件14,例如举出橡胶制部件、软质的树脂制部件、独立气泡海绵或者连续气泡海绵这样的多孔质的构造体或者胶状的物质等。在它们之中,作为部件14,优选独立气泡海绵。独立气泡海绵是反弹性优异,因此通过将其用作部件14,从而能够特别有效地降低声响特性的波动。另外,在容易得到、操作容易这一点也是优异的。

此外,作为前述的第1部件11、第2部件12及第3部件13的各结构材料,并不特别受到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各种树脂材料等。

[电路基板]

电路基板2相对于第1部件11例如通过由双面胶带构成的粘接体201及螺钉301进行固定。在电路基板2搭载有ic(integratedcircuit),该ic具有将声音信号放大,或者执行各种声音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另外,在电路基板2搭载有进行声音信号的接收及发送的各种通信模块。

在电路基板2和第1部件11之间夹设有对振动进行吸收的振动吸收材料51(第2振动吸收材料)。振动吸收材料51设置于除了粘接体201以外的部分,在图示中,在俯视观察时与粘接体201相比位于外侧。在电路基板2和第1部件11之间设置有振动吸收材料51,由此能够有效地吸收可能从电路基板2向框体1传递的振动。作为振动吸收材料51,能够使用作为前述的部件14的例示而举出的部件。另外,振动吸收材料51和部件14可以是相同的部件,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件。但是,为了设计的简化、成本削减,振动吸收材料51和部件14优选为相同的部件,特别优选两者都为独立气泡海绵。

此外,电路基板2的数量、配置并不限定于图示而是任意的。因此,电路基板2例如也可以位于第1部件11侧,电路基板2也可以为多个。

[传声器]

2个传声器4分别搭载于电路基板2。传声器4配置为与在前述的第1部件11形成的贯通孔102相对应地设置,在俯视观察时隔着扬声器单元3。

该传声器4将使用者的声音变换为电信号即声音信号。变换后的声音信号输出至电路基板2的信号处理电路。作为传声器4,例如能够使用mems(micro-electrical-mechanicalsystems)传声器。此外,传声器4的数量及配置各自不限定于图示而是任意的。

[扬声器单元]

扬声器单元3位于电路基板2的第2部件12侧,分别相对于电路基板2及框体1分离地配置。

扬声器单元3将从电路基板2所具有的信号处理电路供给的声音信号变换为振动而输出声音。扬声器单元3经由多个配线33与电路基板2电连接。该扬声器单元3主要具有:放音部311,其由与声音信号相应地振动的振动部件构成;驱动源312,其使放音部311振动;以及框架313,其对驱动源312进行收容。此外,作为变换的方式,并不特别受到限定,但例如能够使用所谓动态方式。例如,在主体31为所谓的动态方式的情况下,驱动源312由永磁铁及音圈构成,放音部311由与音圈连接的振动板构成。另外,由振动部件构成的放音部311的形状可以为板状,也可以为椎体状。

另外,放音部311位于第1部件11侧,与贯通孔101相对应地配置。具体地说,贯通孔101与放音部311相对应地配置,以使得能够将从放音部311输出的声音朝向外部释放。

[支撑部件]

如图2所示,支撑部件15配置于电路基板2和扬声器单元3之间,与框体1所具有的第3部件13一体地构成,相对于框体1而支撑扬声器单元3。另外,支撑部件15具有使扬声器单元3的振动衰减的功能。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声音输出装置所具有的支撑部件的俯视图。在这里,如图4所示,前述的第3部件13在俯视观察时呈长方形的框状。第3部件13具有侧面部131a、131b、131c及131d。侧面部131a与侧面部131b相对,侧面部131c与侧面部131d相对。侧面部131c将侧面部131a的一端和侧面部131b的一端连结。侧面部131d将侧面部131a的另一端和侧面部131b的另一端连结。

支撑部件15呈梁状,其架设为将第3部件13的侧面部131c和侧面部131d之间连结。具体地说,支撑部件15具有:四边形状的主体部151,其在俯视观察时位于框体1内的中央部;连结部152a及152b,它们将主体部151和侧面部131c连结;以及连结部152c及152d,它们将主体部151和侧面部131d连结。此外,下面,在不分别对连结部152a、152b、152c及152d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连结部152。

(主体部)

主体部151形成框状,在主体部151的中央部形成有与放音部311的位置及大小等相对应地形成的贯通孔1510(参照图2及图4)。另外,主体部151具有:配置部1511,其对扬声器单元3进行配置;以及连接部1512,其与第1部件11连接。配置部1511与主体部151的其他部分相比朝向扬声器单元3侧凸出。连接部1512形成于主体部151的形成贯通孔1510的缘部,与主体部151的其他部分相比朝向第1部件11侧凸出。

在主体部151中,配置部1511的-z轴侧的面与扬声器单元3密接,连接部1512的+z轴侧的面与部件14密接。如上所述的结构的主体部151构成了将扬声器单元3和第1部件11之间气密地封装的“封装部”。换言之,支撑部件15具有将框体1的形成贯通孔101的缘部和扬声器单元3之间封装的“封装部”。由此,由于能够省略将形成贯通孔101的缘部和扬声器单元3之间封装的密封圈等,因此能够削减声音输出装置100所具有的部件个数。

此外,配置部1511只要是能够对扬声器单元3进行配置的结构即可,也可以不是如图2那样朝向扬声器单元3侧凸出的结构。

(连结部)

如图2所示,4个连结部152分别呈将长条的板状的部件沿长度方向弯折多次而成那样的形状,在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弯折部1521,该弯折部1521以第2部件12侧凸出的方式折弯。另外,如图4所示,连结部152a及152b分别将主体部151和侧面部131c连结,彼此分离而大致平行地配置。连结部152c及152d分别将主体部151和侧面部131d连结,彼此分离而大致平行地配置。另外,连结部152a及152c隔着主体部151而配置于两侧,连结部152b及152d隔着主体部151而配置于两侧。

4个连结部152如前所述使用板状的部件而形成,因此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结构降低从扬声器单元3向电路基板2进而向框体1传递的振动。另外,连结部152由于厚度薄,因此容易弹性变形。因此,能够有效地使扬声器单元3的振动衰减。并且,如前所述,4个连结部152具有弯折部1521,因此能够更有效地使扬声器单元3的振动衰减。此外,弯折部152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1个,也可以为多个。即,连结部152可以为波纹状。由此,能够特别有效地使振动衰减。但是,为了实现制造的简便化,并且有效地使振动衰减,弯折部1521的数量如图示那样优选为1个。此外,弯折部1521例如可以以第1部件11侧凸出的方式折弯。

在这里,在声音输出装置100中,由扬声器单元3的质量、支撑部件15的柔量(compliance)及存在于框体1的内部空间s的气体的柔量形成了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的输入是对放音部311进行驱动的力,其输出是按压电路基板2的力。由此,支撑部件15例如优选适当设定支撑部件32的厚度、形状及材质等,以使得由扬声器单元3的质量和支撑部件15的柔量及存在于框体1的内部空间s的气体的柔量构成低通滤波器。由此,能够降低向电路基板2进而向框体1传递的振动。其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由于框体1的振动传递至物体7而物体7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另外,在前述的扬声器单元3和框体1的第2部件12之间夹设有振动吸收材料52(第1振动吸收材料)。振动吸收材料52在俯视观察时位于扬声器单元3的中央部。通过该结构,与没有设置振动吸收材料52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扬声器单元3稳定地设置于框体1内。另外,能够有效地吸收向框体1传递的振动。因此,能够降低由于扬声器单元3的振动经由框体1传递至物体7而使物体7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作为振动吸收材料52,能够使用作为前述的部件14的例示而举出的部件。另外,振动吸收材料52可以是与部件14及振动吸收材料51相同的部件,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件。另外,在图示中,振动吸收材料52仅设置于扬声器单元3和框体1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设置为将它们之间的全部区域填埋。

如以上说明所述,声音输出装置100具有:框体1;扬声器单元3,其配置于框体1的内部,具有与声音信号相应地振动而放音的放音部311;以及支撑部件15,其与框体1一体地构成,对扬声器单元3进行支撑,并且具有使振动衰减的缓冲性。

根据如上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100,具有支撑部件15,该支撑部件15具有缓冲性,因此能够使扬声器单元3的振动衰减。因此,能够降低经由支撑部件15向框体1传递的振动。其结果,能够降低扬声器单元3的振动传递至物体7而物体7振动所产生的噪声。另外,框体1和支撑部件15一体地构成,因此与它们分体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特别有效地使扬声器单元3的振动衰减。另外,由于具有支撑部件15,因此传递至物体7的振动降低,因此能够降低扬声器单元3的振动经由框体1传递至传声器4而传声器4振动所产生的噪声。如上所述,能够提高声音输出装置100的音质。另外,支撑部件15与框体1一体地构成,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削减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件15与第3部件13一体地构成,但也可以与第1部件11或者第2部件12一体地构成。

另外,如前所述,支撑部件15为梁状。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撑扬声器单元3。另外,由于为梁状,因此容易形成具有优异的弹性的支撑部件15。因此,能够更简单地形成能够使振动衰减的支撑部件15。此外,支撑部件15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梁状,例如可以为网眼状等。

并且,如前所述,由扬声器单元3的质量、支撑部件15的柔量及存在于内部空间s的气体的柔量形成了低通滤波器,因此能够降低传递至框体1的振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由于框体1的振动传递至物体7而物体7振动所产生的噪声。因此,能够提高声音输出装置100的音质。

另外,如前所述,声音输出装置100在支撑部件15的基础上,还具有振动吸收材料52。通过支撑部件15的振动缓和作用和振动吸收材料52的振动吸收作用的相乘效果,尤其能够降低由于扬声器单元3的振动传递至物体7而物体7振动所产生的噪声。并且,声音输出装置100如前所述,具有部件14。部件14与支撑部件15连接。因此,能够对支撑扬声器单元3的支撑部件15的振动进行吸收。因此,由于在支撑部件15的基础上还具有部件14,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由于物体7振动所产生的噪声降低的作用。例如,通过对振动吸收材料52的材质、部件14的材质及支撑部件15的形状等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声音输出装置100的振动传递至物体7的物体7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此外,前述的声音输出装置100也能够输出除了声音以外的音,例如音乐等。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内部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主要除了支撑部件的结构不同及存在密封圈以外,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关于第2实施方式,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相同的事项而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5及图6中,对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标号。

图5及图6所示的声音输出装置100a所具有的支撑部件15a,不具有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支撑部件15所具有的连接部1512。即,支撑部件15a具有主体部151a,该主体部151a具有在其中央部形成的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510、以及对扬声器单元3进行配置的配置部151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51a和框体1的第1部件11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60。密封部件60例如由圆环状的密封圈构成,分别相对于主体部151a和第1部件11密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框体1具有贯通孔101,该贯通孔101位于与放音部311相对应的部位。另外,如前所述,声音输出装置100a具有密封部件60,该密封部件60与支撑部件15a分体地构成,将框体1的形成贯通孔101的缘部和扬声器单元3之间封装。如上所述,在声音输出装置100a中,独立于支撑部件15a而具有密封部件60,该支撑部件15a以对扬声器单元3进行支撑为主要的功能,该密封部件60以将扬声器单元3和框体1之间密闭为主要的功能。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框体1的内部空间s的气密性,因此能够不易受到干扰的影响,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噪声。另外,由于不像第1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15那样具有连接部1512,因此能够简化支撑部件15a的结构。因此,设计容易,能够减少成本。

根据如以上说明那样的第2实施方式,也能够降低噪声并减少部件个数。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主要取代密封圈而使用辅助部件,除此以外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关于第3实施方式,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相同的事项而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7中,关于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了同一标号。

在图7所示的声音输出装置100b中,在支撑部件15a和框体1的第1部件11之间设置有多个辅助部件61及62。辅助部件61及62具有对由支撑部件15a实施的扬声器单元3的支撑进行辅助的功能。

辅助部件61位于第1部件11和电路基板2之间,与它们两者密接而设置。另外,辅助部件62位于电路基板2和主体部151a之间,与它们两者密接而设置。

另外,作为辅助部件61及62,例如能够使用作为前述的部件14的例示而举出的部件。特别地,作为辅助部件61及62,优选是独立气泡海绵。由此,能够通过辅助部件61及62对扬声器单元3的支撑进行辅助,并且进一步降低向框体1传递的振动。

如上所述,在框体1的形成贯通孔101的缘部和支撑部件15a之间设置有辅助部件61及62,它们与支撑部件15a分体地构成,用于对振动进行吸收,并且对由支撑部件15a实施的扬声器单元3的支撑进行辅助。能够通过该辅助部件61及62对从扬声器单元3向支撑部件15a传递的振动进行吸收。因此,能够降低向电路基板2、框体1传递的振动。另外,能够稳定地支撑扬声器单元3。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支撑部件15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化支撑部件15a的结构。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另外,通过使用支撑部件15a及辅助部件61及62,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因此成品率优异。另外,辅助部件61及62相对于主体部151a或者第1部件11和电路基板2密接而设置,因此能够通过支撑部件15a、辅助部件61及62及电路基板2,将扬声器单元3和框体1之间气密地封装。因此,能够降低框体1内的干扰的影响,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噪声。

根据如以上说明那样的第3实施方式,也能够降低噪声并减少部件个数。

以上,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声音输出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另外,本发明的各部的结构能够置换为发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任意结构,另外,也能够附加任意的结构。另外,本发明也可以将前述的各实施方式的任意的结构彼此组合。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具有传声器的声音输出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不具有传声器。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汽车的内部使用了声音输出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在汽车以外使用。例如,声音输出装置也可以安装于建筑物的内壁。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配置于框体内,但也可以配置于框体外。

根据以上例示出的方式,例如掌握以下的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所涉及的声音输出装置具有:框体;扬声器单元,其配置于所述框体的内部,具有与声音信号相应地振动而放音的放音部;以及支撑部件,其与所述框体一体地构成,对所述扬声器单元进行支撑,并且具有使振动衰减的缓冲性。根据该方式,具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具有缓冲性,因此能够使扬声器单元的振动衰减。因此,能够降低经由支撑部件向框体传递的振动。其结果,能够降低由于扬声器单元的振动传递至物体而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噪声。另外,支撑部件与框体一体地构成,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削减成本。

在前述的声音输出装置的优选例中,所述支撑部件为梁状。根据该方式,能够稳定地支撑扬声器单元。另外,容易形成具有优异的弹性的支撑部件。

在前述的声音输出装置的优选例中,所述框体在与所述放音部相对应的部位具有贯通孔,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封装部,该封装部将所述框体的形成所述贯通孔的缘部和所述扬声器单元之间封装。根据该方式,能够省去将该缘部和扬声器单元之间封装的密封圈,因此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在前述的声音输出装置的优选例中,所述框体具有位于与所述放音部相对应的部位的贯通孔,所述声音输出装置具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分体地构成,将所述框体的形成所述贯通孔的缘部和所述扬声器单元之间封装。根据该方式,除了以对扬声器单元进行支撑为主要的功能的支撑部件以外,还使用以进行密闭为主要的功能的密封部件,由此能够提高框体内的空间的气密性。因此,与不具有密封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框体内的干扰的影响,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噪声。另外,与具有前述的封装部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化支撑部件的结构。因此,设计容易,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

在前述的声音输出装置的优选例中,所述框体在与所述放音部相对应的部位具有贯通孔,在所述框体的形成所述贯通孔的缘部和所述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有辅助部件,该辅助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分体地构成,用于对振动进行吸收,并且对所述扬声器单元的支撑进行辅助。根据该方式,能够对从扬声器单元向支撑部件传递的振动进行吸收,并且稳定地支撑扬声器单元。

在前述的声音输出装置的优选例中,在所述框体和所述扬声器单元之间设置有振动吸收材料,该振动吸收材料对振动进行吸收。根据该方式,与没有使用振动吸收材料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稳定地设置扬声器单元,并且能够对从扬声器单元向框体传递的振动进行吸收。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扬声器单元的振动经由框体传递至物体而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标号的说明

1…框体,3…扬声器单元,7…非安装物,15、15a…支撑部件,52…振动吸收材料(第1振动吸收材料),100、100a…声音输出装置,311…放音部,60…密封部件,61、62…辅助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