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机防近视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8550发布日期:2019-05-24 21:2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儿童手机防近视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防近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儿童手机防近视矫正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普遍化,儿童接触手机的频率也越来越频繁。同时也带来了家长的担忧,害怕孩子经常使用手机会给眼睛造成伤害,因为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在缩短眼睛与手机屏幕之间的距离。很多家长为了既让孩子通过手机接触新事物,又避免因为离屏幕太近而损伤视力,在孩子玩手机的时候经常提醒,但是孩子很快就恢复原样,眼睛离屏幕非常近,因此需要一种保持眼睛与手机距离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儿童手机防近视矫正器,可以强制儿童在看手机时保持适当距离,减少近视的发生。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儿童手机防近视矫正器,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部腔体一端的手机固定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透光孔。

本方案使用时将手机固定在手机固定器上,将眼睛放于外壳另一端,通过内部腔体进行观看,双手可以通过透光孔来操作手机,通过设置透光孔避免外壳内光线过暗而使眼睛受手机光线刺激,由于外壳的设置,使眼睛与手机保持一定距离,降低近视发生率,外壳的长度可根据儿童年龄对应的视力范围进行选择。

作为优化,所述手机固定器包括安装在外壳上的下壳体、与下壳体扣接的上壳体,以及与所述下壳体轴接的横向调节齿轮,横向调节齿轮的两侧分别啮合有沿横向延伸的横向弹力抓手,横向弹力抓手上设有与横向调节齿轮啮合的齿条,两横向弹力抓手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出上壳体的夹持块,至少一横向弹力抓手通过沿横向延伸的弹簧与下壳体连接;

所述横向调节齿轮同轴固接有棘轮ⅰ,棘轮ⅰ与横向调节齿轮同步转动;

还包括密码锁,所述密码锁包括滑接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的壳体空间内的离合触发板、与所述离合触发板挂接的锁牙体ⅰ、推动所述离合触发板远离横向调节齿轮移动的解锁推杆,以及密码锁组件,离合触发板与下壳体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

所述锁牙体ⅰ上设有与棘轮ⅰ啮合的锁牙,锁牙体ⅰ与离合触发板通过锁牙弹簧连接,锁牙体ⅰ与棘轮ⅰ的啮合,只允许棘轮ⅰ和横向调节齿轮沿夹紧手机的方向转动,横向调节齿轮转动时,通过锁牙弹簧使锁牙体ⅰ与横向调节齿轮保持啮合;

所述离合触发板远离锁牙体ⅰ的一侧设有若干锁止凸起;

所述密码锁组件包括若干带有数字的密码拨轮,以及与所述密码拨轮同步转动的锁卡件,所述锁卡件上开设有与锁止凸起适配的解锁槽。

本优化方案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扣接形成手机固定器的壳体,横向弹力抓手滑接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转动横向调节齿轮时,两横向弹力抓手向内移动将手机夹紧;在密码不正确时,即解锁槽与锁止凸起不相对,锁卡件对锁止凸起起到阻挡作用,从而使离合触发板无法远离横向调节齿轮移动,因此使锁牙体ⅰ与棘轮ⅰ无法分离,横向调节齿轮无法方向转动,使儿童无法将手机拆下;密码正确时,即解锁槽与锁止凸起相对,推动解锁推杆推动所述离合触发板远离横向调节齿轮移动,从而带动锁牙体ⅰ移动,锁止凸起进入解锁槽内,锁牙体ⅰ与棘轮ⅰ分离,在弹簧作用下,横向调节齿轮反转,横向弹力抓手向外移动,失去对手机的夹持;抽出解锁推杆时,离合触发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移,使锁牙体ⅰ与棘轮ⅰ啮合,利用锁牙体ⅰ限制棘轮ⅰ反向转动;本方案实现了对手机的锁定,必需转至正确的密码才能取下手机,并且可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手机,安装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还轴接有纵向调节齿轮,纵向调节齿轮的两侧分别啮合有沿纵向延伸的纵向弹力抓手,纵向弹力抓手上设有与纵向调节齿轮啮合的齿条,两纵向弹力抓手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出上壳体的夹持块,至少一纵向弹力抓手通过沿纵向延伸的弹簧与下壳体连接;

所述纵向调节齿轮同轴固接有棘轮ⅱ,棘轮ⅱ与纵向调节齿轮同步转动;

所述离合触发板上还挂接有锁牙体ⅱ,所述锁牙体ⅱ上设有与棘轮ⅱ啮合的锁牙,锁牙体ⅱ与离合触发板通过锁牙弹簧连接。

本优化方案转动纵向调节齿轮时,两纵向弹力抓手向内移动将手机夹紧;在密码不正确时,即解锁槽与锁止凸起不相对,锁卡件对锁止凸起起到阻挡作用,从而使离合触发板无法远离纵向调节齿轮移动,因此使锁牙体ⅱ与棘轮ⅱ无法分离,纵向调节齿轮无法方向转动,使儿童无法将手机拆下;密码正确时,即解锁槽与锁止凸起相对,推动解锁推杆推动所述离合触发板远离纵向调节齿轮移动,从而带动锁牙体ⅱ移动,锁止凸起进入解锁槽内,锁牙体ⅱ与棘轮ⅱ分离,在弹簧作用下,纵向调节齿轮反转,纵向弹力抓手向外移动,失去对手机的纵向夹持;抽出解锁推杆时,离合触发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移,使锁牙体ⅱ与棘轮ⅱ啮合,利用锁牙体ⅱ限制棘轮ⅱ反向转动;本方案实现了对手机纵向的锁定,并且必需转至正确的密码才能纵向松开对手机的夹持,进一步提高了手机固定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弹力抓手上设有台阶,纵向弹力抓手位于所述台阶上方,且横向弹力抓手的上表面与纵向弹力抓手的上表面平齐。本优化的设置减小了手机固定器的厚度,而且避免了横向弹力抓手和纵向弹力抓手干涉,增大了横向弹力抓手和纵向弹力抓手的移动范围,可适应更多尺寸的手机。

作为优化,纵向调节齿轮和横向调节齿轮的至少一个齿轮轴上套设有与下壳体连接的扭簧,且齿轮轴上固设有手拨旋钮。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扭簧,增大了纵向弹力抓手和横向弹力抓手的回移力,提高了松开手机的灵活性,通过设置手拨旋钮,方便对纵向调节齿轮或横向调节齿轮进行转动操作。

作为优化,所述密码拨轮的内圈设有耦合卡牙ⅰ,密码拨轮的内圈穿设有弹力耦合件,弹力耦合件的外圆设有与耦合卡牙ⅰ啮合的耦合卡牙ⅱ,弹力耦合件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盖板,所述盖板与下壳体固接,弹力耦合件的另一端与锁卡件通过键连接,锁卡件远离弹力耦合件的一端穿出下壳体。

本优化方案通过耦合卡牙ⅰ与耦合卡牙ⅱ的啮合,使得密码拨轮与弹力耦合件同步转动,并通过弹簧使耦合卡牙ⅰ与耦合卡牙ⅱ处于啮合状态,实现了密码拨轮与锁卡件的同步转动,结构简单,而且可以通过压动锁卡件使耦合卡牙ⅰ与耦合卡牙ⅱ分离,从而使密码拨轮空转,便于修改密码。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凸起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离合触发板固接且位于锁卡件与弹力耦合件之间的密码重置垫片,两密码重置垫片相对的一侧为弧形,锁止凸起进入解锁槽时,所述弧形的圆形位于锁卡件的中轴线上。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密码重置垫片,在为转动到正确密码时,密码重置垫片对锁卡件形成阻挡,无法修改密码,只有转动到正确密码时,离合触发板移动至弧形的圆形位于锁卡件的中轴线上,密码重置垫片失去对锁卡件的阻挡,才能实现对密码的修改,防止儿童私自修改密码。

作为优化,所述解锁推杆上设有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推动棘齿,离合触发板上设有与所述推动棘齿啮合的被动棘齿,所述推动棘齿的推力面与被动棘齿的受力面为相适配的斜面。本优化方案的离合触发板为双层结构,一层与锁牙体挂接,另一层设置被动棘齿,通过本优化方案的设置,使得解锁推杆的推动方向与离合触发板的移动方向垂直,并且实现离合触发板的整体移动。

作为优化,所述外壳的一端固设有朝向内腔的安装板,所述手机固定器转动连接于安装板上。本优化方案将手机固定器转动连接于安装板上,方便转动手机,满足不同的观看需要。

作为优化,所述透光孔的上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遮视罩。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遮视罩,防止从侧面观看到手机,确保儿童通过外壳观看手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手机固定在手机固定器上,使得儿童在使用手机时眼睛与手机之间的距离至少为外壳的长度,从而减少了近视发生率,通过密码锁对手机固定器进行锁定,防止儿童私自将手机拆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手机固定器结构示意图(去掉下壳体);

图3为手机固定器结构示意图(去掉上壳体);

图4为手机固定器结构示意图(去掉盖板);

图5为手机固定器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手机固定器组件解体展示图;

图7为密码锁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密码锁组件背面分解图;

图9为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00、外壳,101、软胶体,103、遮视罩,104、指纹锁及摄像头预留孔,105、纵向调节齿轮的调节孔,106、旋转定位卡凹,107、阻力定位件ⅰ,108、密码修改孔,,200、手机固定器,201、上壳体,202、纵向弹力抓手,203、横向弹力抓手,204、横向调节齿轮,205、纵向调节齿轮,206、横向调节齿轮的齿轮轴,207、下壳体,208、手拨旋钮,209、螺丝柱公母套件,211、阻力定位件ⅱ,212、旋转定位卡凸,213、齿轮旋钮通过孔,300、密码锁,301、弹力耦合件,302、耦合卡牙ⅰ,303、密码拨轮,304、锁卡件,305、耦合卡牙ⅱ,306、弹簧,307、弹簧槽,308、密码重置垫片,309、离合触发板,310、解锁推杆,311、锁牙体ⅰ,312、锁牙体ⅱ,313、锁牙弹簧,314、盖板,315、拨轮阻隔弹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儿童手机防近视矫正器,包括外壳100和设置于外壳内部腔体一端的手机固定器200,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透光孔,透光孔的上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遮视罩103。外壳的一端固设有朝向内腔的安装板,所述手机固定器转动连接于安装板上,外壳另一端设有软胶体101,避免划伤使用者的脸部,将外壳贴于脸部时也更加舒服。在安装板上还开设有指纹锁及摄像头预留孔104、密码修改孔108和纵向调节齿轮的调节孔105。安装板的上表面设有旋转定位卡凹106和阻力定位件ⅰ107。

手机固定器包括安装在外壳上的下壳体207、与下壳体扣接的上壳体201,以及与所述下壳体轴接的横向调节齿轮204,下壳体的下表面设有与旋转定位卡凹106适配的旋转定位卡凸212、与阻力定位件ⅰ107适配的阻力定位件ⅱ211,下壳体上还开设有与纵向调节齿轮的调节孔105相对的齿轮旋钮通过孔213。

横向调节齿轮204的两侧分别啮合有沿横向延伸的横向弹力抓手203,两横向弹力抓手203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出上壳体的夹持块,其中一横向弹力抓手通过沿横向延伸的弹簧与下壳体连接,所述横向调节齿轮同轴固接有棘轮ⅰ。

还包括密码锁300,所述密码锁包括滑接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的壳体空间内的离合触发板309、与所述离合触发板挂接的锁牙体ⅰ311、推动所述离合触发板309远离横向调节齿轮移动的解锁推杆310,以及密码锁组件,离合触发板与下壳体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

锁牙体ⅰ311上设有与棘轮ⅰ啮合的锁牙,锁牙体ⅰ与离合触发板通过锁牙弹簧313连接,离合触发板上设有与锁牙弹簧适配的弹簧槽307,横向调节齿轮转动时,通过锁牙弹簧使锁牙体ⅰ与横向调节齿轮保持啮合。锁牙体ⅰ与棘轮ⅰ的啮合,只允许棘轮ⅰ和横向调节齿轮沿夹紧手机的方向转动。

离合触发板远离锁牙体ⅰ的一侧设有若干锁止凸起,本实施例的锁止凸起为三个,沿离合触发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密码锁组件包括三个带有数字的密码拨轮303,以及与所述密码拨轮303同步转动的锁卡件304,密码拨轮上的数字沿周向排布,所述锁卡件304上开设有与锁止凸起适配的解锁槽,下壳体上设有锁卡件和密码拨轮适配的圆孔,密码修改孔与锁卡件一一对应。为方便修改密码,在锁卡件的端部设有伸至密码修改孔内的凸轴。

密码拨轮的外侧面设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竖向凹槽,在上壳体上铰接有一端伸至竖向凹槽的拨轮阻隔弹力板315,密码拨轮转动时,相邻竖向凹槽之间的凸起顶动拨轮阻隔弹力板,拨轮阻隔弹力板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紧贴密码轮,为密码拨轮上的密码数字提供旋转时的摩擦定位效果。

下壳体上还轴接有纵向调节齿轮205,纵向调节齿轮205的两侧分别啮合有沿纵向延伸的纵向弹力抓手202,纵向弹力抓手上设有与纵向调节齿轮啮合的齿条,两纵向弹力抓手202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出上壳体的夹持块,其中一纵向弹力抓手通过沿纵向延伸的弹簧与下壳体连接,纵向调节齿轮205同轴固接有棘轮ⅱ。

为了实现离合触发板对纵向调节齿轮的控制,离合触发板上还挂接有锁牙体ⅱ312,所述锁牙体ⅱ312上设有与棘轮ⅱ啮合的锁牙,锁牙体ⅱ与离合触发板也通过锁牙弹簧连接。

横向弹力抓手203上设有台阶,纵向弹力抓手202位于所述台阶上方,且横向弹力抓手的上表面与纵向弹力抓手的上表面平齐,从而减小了上壳体和下壳体扣接后的总厚度。

纵向调节齿轮的齿轮轴伸出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旋钮手把,横向调节齿轮的齿轮轴206上套设有与下壳体连接的扭簧,且齿轮轴上固设有手拨旋钮208,手拨旋钮通过螺丝柱公母套件209与横向调节齿轮的齿轮轴206连接,螺丝柱公母套件中的螺栓穿过手拨旋钮并穿至齿轮轴206内,齿轮轴206的孔上端设有正六边形凹槽,螺丝柱公母套件中的螺母放于正六边形凹槽中。

密码拨轮303的内圈设有耦合卡牙ⅰ302,密码拨轮的内圈穿设有弹力耦合件301,弹力耦合件301上设有与耦合卡牙ⅰ302啮合的耦合卡牙ⅱ305,弹力耦合件的一端通过弹簧306连接盖板314,所述盖板与下壳体固接,弹力耦合件的另一端与锁卡件通过键连接,锁卡件远离弹力耦合件的一端穿出下壳体。

锁止凸起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离合触发板309固接且位于锁卡件304与弹力耦合件301之间的密码重置垫片308,两密码重置垫片308相对的一侧为弧形,锁止凸起进入解锁槽时,所述弧形的圆形位于锁卡件的中轴线上。

解锁推杆310上设有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推动棘齿,离合触发板上设有与所述推动棘齿啮合的被动棘齿,所述推动棘齿的推力面与被动棘齿的受力面为相适配的斜面。离合触发板为双层结构,一层与锁牙体挂接,另一层设置被动棘齿。

使用时,将手机放于横向弹力抓手和纵向弹力抓手上的夹持块之间,然后转动横向调节齿轮和纵向调节齿轮,使横向弹力抓手和纵向弹力抓手对手机进行夹紧,横向调节齿轮和纵向调节齿轮转动时,由于锁牙弹簧的设置,使锁牙与调节齿轮保持啮合,从而避免横向调节齿轮和纵向调节齿轮反转,从而保证了对手机夹持的牢固性。如果想要将手机拆下,必须将密码拨轮转至正确位置,使锁止凸起与解锁槽相对,然后推动解锁推杆,使离合触发板带着两锁牙体远离调节齿轮,使锁牙体与调节齿轮脱离,在弹簧的作用下横向弹力抓手和纵向弹力抓手相远离移动,实现对手机的释放。如果密码不对,锁止凸起与解锁槽无法相对,锁卡件就会对离合触发板的移动形成阻碍,从而无法使锁牙体与调节齿轮分离,也就无法将手机取下,要想观看手机,必须通过外壳,保持一定的距离。外壳的长度根据各年龄段的视力要求进行选择。

如果需要修改密码时,需先将密码拨轮转至正确密码处,使弹力耦合件与密码重置垫片的弧形同轴,通过密码修改孔按压锁卡件,使弹力耦合件与密码拨轮的啮合分离,密码拨轮空转,实现密码修改,如果不知道原密码,则密码重置垫片阻碍弹力耦合件移动,从而无法实现弹力耦合件与密码拨轮的啮合分离,则无法修改密码,避免了儿童私自更改密码。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