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头戴式及入耳式的两用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5242发布日期:2019-06-11 21:3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可切换头戴式及入耳式的两用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耳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切换头戴式及入耳式的两用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由于技术的进步,消费者已从之前的有线耳机提升到无线耳机,再从无线耳机提升到左耳机与右耳均是无线耳机,也就是市面上所称的真无线耳机(即无线式蓝牙耳机),无线式蓝牙耳机为方便携带与使用,体积设计比较小,导致其喇叭单元也只能选用尺寸小的喇叭单元,使得音乐质感欠佳,从而需要聆听较佳的音乐质感时,需使用有线的头戴式耳机另行播放,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切换头戴式及入耳式的两用蓝牙耳机,其实现了入耳式蓝牙耳机与头戴式耳机的结合,可分离式或整合式使用,可将入耳式蓝牙耳机的音频经头戴式耳机播放,从而具备更好的音乐质感,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可切换头戴式及入耳式的两用蓝牙耳机,包括入耳式蓝牙耳机和头戴式耳机;

所述头戴式耳机包括头弓和分别连接于头弓两端的两第一耳机主体;每个第一耳机主体包括有第一喇叭单元,每个第一耳机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安装定位的安装部;

所述入耳式蓝牙耳机包括两第二耳机主体,每个第二耳机主体包括有第二喇叭单元,每个第二耳机主体可拆卸式安装于相应的安装部上;

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音频触点,所述第一音频触点连接于第一喇叭单元,所述第二耳机主体上设置有第二音频触点,所述第一音频触点与第二音频触点可拆装式相互电性适配;

当第二耳机主体装于相应的安装部上时,第一音频触点与第二音频触点相接触适配,以将第二耳机主体上的音频经第二音频触点、第一音频触点传递至第一耳机主体上,供第一喇叭单元播放。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部上还设置有第一充电触点,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位于第一音频触点的一侧;所述第二耳机主体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充电触点,所述第二充电触点位于第二音频触点的一侧;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与第二充电触点相互电性适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部具有一安装腔,所述第二耳机主体可拆卸式安装于相应的安装腔内,所述第二耳机主体具有耳塞的一侧插入安装腔内,所述耳机主体背离耳塞的一侧露于安装腔的开口一侧;所述第一音频触点、第一充电触点均设置于安装腔内,所述第二音频触点、第二充电触点均露于第二耳机主体具有耳塞的一侧的外侧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腔包括相互贯通的主腔和副腔,所述副腔自主腔的底部的一侧向内凹设而成,所述第一音频触点、第一充电触点均位于主腔内,并位于副腔的一侧;

所述第二耳机主体包括主体部,所述耳塞安装于主体部的一侧,当第二耳机主体插入安装腔内时,所述耳塞位于副腔内,所述主体部位于主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耳机主体还包括第一pcb板和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的第一电池,所述第一喇叭单元、第一音频触点、第一充电触点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

所述第二耳机主体还包括第二pcb板和电性连接于第二pcb板的第二电池,所述第二喇叭单元、第二音频触点、第二充电触点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二pcb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耳机主体还包括壳体和装设于壳体上的耳套,所述第一喇叭单元、第一pcb板、第一电池均安装于壳体内,所述安装腔自壳体的一侧的外表面向内凹设而成;

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安装第一电池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具有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池安装于容纳腔内,所述第一pcb板位于容纳部的外围,所述第一喇叭单元位于容纳部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耳机主体还包括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连接于壳体的另一侧,所述耳套盖设于挡板的另一侧,所述挡板的另一侧还设置有垫圈;所述第一喇叭单元位于挡板与耳套之间,所述垫圈位于第一喇叭单元的外围;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通过螺丝锁固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槽,若干定位槽均自壳体的另一侧向内凹设,若干定位槽沿壳体的内侧壁周向间距式布置,相应地,所述挡板的另一侧的设置有若干定位块,若干定位块均自挡板的外侧壁向外凸设,若干定位块沿挡板的外侧壁周向间距式布置,每个定位块与相应的定位槽相适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若干定位块均自挡板的另一侧朝向耳套延伸有一勾部,所述勾部向内勾设,所述垫圈的一侧受限于挡板的另一侧,所述垫圈的另一侧受限于勾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供音频线插入的音频接口、用于给第一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以及若干按键,所述音频接口、充电接口、若干按键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第一音频触点与第二音频触点相互适配的设计,可将入耳式蓝牙耳机的音频传递至头戴式耳机上并进行播放,从而经头戴式耳机的大喇叭播放入耳式蓝牙耳机的音频,使其具备更好的音乐质感,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效果,且实现了入耳式蓝牙耳机与头戴式耳机的结合,可分离式或整合式使用,以为求方便时可单独使用入耳式蓝牙耳机,需聆听音乐质感时将入耳式蓝牙耳机插入头戴式耳机内整合使用;

其次,通过第一充电触点与第二充电触点的设计,可使头戴式耳机的第一电池对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第二电池进行充电,增强了头戴式耳机的功能,同时,方便了入耳式蓝牙耳机的充电;

以及,通过音频接口的设计,可使头戴式耳机通过音频线直接聆听音乐,以达到入耳式蓝牙耳机与头戴式耳机分开使用的目的,在入耳式蓝牙耳机损坏或者需分开给不同的使用者使用时,头戴式耳机能单独使用,增强了头戴式耳机的功能性,满足了消费者的更多需求;通过充电接口的设计,可接外部电源对头戴式耳机的电池充电,以保证其电池能正常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另一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头弓20、第一耳机主体

21、第一喇叭单元22、第一pcb板

23、第一电池24、壳体

241、容纳部242、定位槽

25、耳套26、挡板

261、定位块262、勾部

27、垫圈30、第二耳机主体

31、主体部32、耳塞

101、第一音频触点102、第二音频触点

103、第一充电触点104、第二充电触点

105、安装腔1051、主腔

1052、副腔201、音频接口

202、充电接口203、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入耳式蓝牙耳机和头戴式耳机;

其中,所述头戴式耳机包括头弓10和分别连接于头弓10两端的两第一耳机主体20;每个第一耳机主体20包括有第一喇叭单元21,每个第一耳机主体20上设置有用于入耳式蓝牙耳机安装定位的安装部;所述入耳式蓝牙耳机包括两第二耳机主体30,每个第二耳机主体30包括有第二喇叭单元,每个第二耳机主体30可拆卸式安装于相应的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音频触点101,所述第一音频触点101连接于第一喇叭单元21,所述第二耳机主体30上设置有第二音频触点102,所述第一音频触点101与第二音频触点102可拆装式相互电性适配;此处,当第二耳机主体30装于相应的安装部上时,第一音频触点101与第二音频触点102相接触适配,以将第二耳机主体30上的音频经第二音频触点102、第一音频触点101传递至第一耳机主体20上,供第一喇叭单元21播放。借此,通过第一音频触点101与第二音频触点102的设计,可将第二耳机主体30(即入耳式蓝牙耳机)的音频传递至第一耳机主体20(即头戴式耳机)上并进行播放,从而通过头戴式耳机的大喇叭播放入耳式蓝牙耳机的音频,使其具备更好的音乐质感,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所述安装部上还设置有第一充电触点103,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03位于第一音频触点101的一侧;所述第二耳机主体30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充电触点104,所述第二充电触点104位于第二音频触点102的一侧;所述第一充电触点103与第二充电触点104相互电性适配;所述第一耳机主体20还包括第一pcb板22和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22的第一电池23,所述第一喇叭单元21、第一音频触点101、第一充电触点103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22;所述第二耳机主体30还包括第二pcb板和电性连接于第二pcb板的第二电池,所述第二喇叭单元、第二音频触点102、第二充电触点104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二pcb板。借此,通过第一充电触点103与第二充电触点104的设计,可使头戴式耳机的第一电池23对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第二电池进行充电,增强了头戴式耳机的功能,同时,方便了入耳式蓝牙耳机的充电。

所述安装部具有一安装腔105,所述第二耳机主体30可拆卸式安装于相应的安装腔105内,所述第二耳机主体30具有耳塞32的一侧插入安装腔105内,所述耳机主体背离耳塞32的一侧露于安装腔105的开口一侧;所述第一音频触点101、第一充电触点103均设置于安装腔105内,所述第二音频触点102、第二充电触点104均露于第二耳机主体30具有耳塞32的一侧的外侧壁上,以使第二耳机主体30插入安装腔105内时,第一音频触点101与第二音频触点102顺利接触,第一充电触点103与第二充电触点104顺利接触。

优选地,所述安装腔105包括相互贯通的主腔1051和副腔1052,所述副腔1052自主腔1051的底部的一侧向内凹设而成,所述第一音频触点101、第一充电触点103均位于主腔1051内,并位于副腔1052的一侧;所述第二耳机主体30包括主体部31,所述耳塞32安装于主体部31的一侧,当第二耳机主体30插入安装腔105内时,所述耳塞32位于副腔1052内,所述主体部31位于主腔1051内。此处,通过主腔1051和副腔1052的设计,可使入耳式蓝牙耳机的定位更加稳固,且不会出现入耳式蓝牙耳机凸露于头戴式耳机外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组合的美观性。

以及,具体地,所述第一耳机主体20还包括壳体24和装设于壳体24上的耳套25,所述第一喇叭单元21、第一pcb板22、第一电池23均安装于壳体24内,所述安装腔105自壳体24的一侧的外表面向内凹设而成;所述壳体24内具有用于安装第一电池23的容纳部241,所述容纳部241具有容纳腔,所述第一电池23安装于容纳腔内,所述第一pcb板22位于容纳部241的外围,所述第一喇叭单元21位于容纳部241的一侧;所述第一耳机主体20还包括有挡板26,所述挡板26的一侧连接于壳体24的另一侧,所述耳套25盖设于挡板26的另一侧,所述挡板26的另一侧还设置有垫圈27;所述第一喇叭单元21位于挡板26与耳套25之间,所述垫圈27位于第一喇叭单元21的外围;所述壳体24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挡板26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通过螺丝锁固连接。

所述壳体24的另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槽242,若干定位槽242均自壳体24的另一侧向内凹设,若干定位槽242沿壳体24的内侧壁周向间距式布置,相应地,所述挡板26的另一侧的设置有若干定位块261,若干定位块261均自挡板26的外侧壁向外凸设,若干定位块261沿挡板26的外侧壁周向间距式布置,每个定位块261与相应的定位槽242相适配,以使挡板26更好地与壳体24定位连接,便于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

还有,若干定位块261均自挡板26的另一侧朝向耳套25延伸有一勾部262,所述勾部262向内勾设,所述垫圈27的一侧受限于挡板26的另一侧,所述垫圈27的另一侧受限于勾部262。此处,通过勾部262的设计,可使垫圈27定位稳固,且结构简单,易于成型制作,简化了垫圈27的定位组装结构。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4上设置有用于供音频线插入的音频接口201、用于给第一电池23充电的充电接口202以及若干按键203,所述音频接口201、充电接口202、若干按键203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pcb板22,所述充电接口202优选为usb接口;借此,通过音频接口201的设计,可使头戴式耳机通过音频线直接聆听音乐,以达到入耳式蓝牙耳机与头戴式耳机分开使用的目的,在入耳式蓝牙耳机损坏或者需分开给不同的使用者使用时,头戴式耳机能单独使用,增强了头戴式耳机的功能性,满足了消费者的更多需求;通过充电接口202的设计,可接外部电源对第一电池23充电,以保证第一电池23能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第一音频触点与第二音频触点相互适配的设计,可将入耳式蓝牙耳机的音频传递至头戴式耳机上并进行播放,从而经头戴式耳机的大喇叭播放入耳式蓝牙耳机的音频,使其具备更好的音乐质感,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效果,且实现了入耳式蓝牙耳机与头戴式耳机的结合,可分离式或整合式使用,以为求方便时可单独使用入耳式蓝牙耳机,需聆听音乐质感时将入耳式蓝牙耳机插入头戴式耳机内整合使用;其次,通过第一充电触点与第二充电触点的设计,可使头戴式耳机的第一电池对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第二电池进行充电,增强了头戴式耳机的功能,同时,方便了入耳式蓝牙耳机的充电;以及,通过音频接口的设计,可使头戴式耳机通过音频线直接聆听音乐,以达到入耳式蓝牙耳机与头戴式耳机分开使用的目的,在入耳式蓝牙耳机损坏或者需分开给不同的使用者使用时,头戴式耳机能单独使用,增强了头戴式耳机的功能性,满足了消费者的更多需求;通过充电接口的设计,可接外部电源对头戴式耳机的电池充电,以保证其电池能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