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储存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46776发布日期:2019-12-06 20:5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储存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储存介质,尤其是一种基于煤矿安全、人员、产量联网系统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安全、人员、产量联网系统数据文件由煤矿上位机生成,通过ftp(filetransferprotoco,文件传输协议)方式传送到采集服务器中,然后由矿端联网系统进行采集、分析、储存、展示。同时,煤矿所在的地域县级监管部门以及县级监管部门以上的监管部门同样需要接通数据,如何兼顾每一级监管单位,做到每一级监管单位获得其监管职责范围内的数据,成了联网系统的重中之重。

采用矿端联网系统采集、分析、存储、展示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多级不同监管单位联网监管的需求,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多路分发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储存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矿端联网系统采集、分析、储存、展示的方法不能满足多级不同监管单位联网监管的需求,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级多路分发的方法,应用于矿端联网系统,该方法包括:

获取指定文件夹中全部的文件;

将所述文件解析后储存于第一数据库中的第一数据集;

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库中的第一数据集和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在第二数据库中建立携带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的第一远程数据集,并将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向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

判断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是否发送成功,若是,则删除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若否,则将所述数据保留在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具体为:通过数据传输链路获得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进一步地,还包括:当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发送失败时,将保留在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再次发送,至成功为止。

还提供了一种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方法,应用于非矿端联网系统,包括:

接收矿端联网系统发送的第一远程数据集,或者,下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的下一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

将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或者,所述下一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转移至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库的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内;

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根据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和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在本级非矿端第二数据库内建立携带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的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并将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向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

判断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发送是否成功,若是,则删除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若否,则将所述数据保留在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具体为:通过数据传输链路获得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进一步地,还包括:当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发送失败时,将保留在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再次发送,至成功为止。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装置,应用于矿端联网系统,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解析单元,用于获取指定文件夹中全部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解析后储存于第一数据库中的第一数据集;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库中的第一数据集和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在第二数据库中建立携带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的第一远程数据集,并将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向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是否发送成功,若是,则删除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若否,则将所述数据保留在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

还提供了一种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装置,应用于矿端联网系统,包括:

第二获取转移单元,用于接收接收矿端联网系统发送的第一远程数据集,或者,下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的下一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将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转移至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库的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内,或者,将所述下一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转移至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库的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内;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和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在本级非矿端第二数据库内建立携带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的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并将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向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是否发送成功,若是,则删除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若否,则将所述数据保留在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以执行上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级多路分发的方法,通过将指定文件中全部的文件解析后储存于第一数据库的第一数据集中,根据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在第二数据库中建立第一远程数据集,并将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向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若成功,则删除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则可实现将矿端联网系统的数据发送给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中,实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监管功能。当非矿端联网系统为多个时,可实现逐级传递数据,满足多级不同监管单位联网监管的需求,实现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矿端联网系统的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非矿端联网系统的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矿端联网系统的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非矿端联网系统的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级多路分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级多路分发的方法,应用于矿端联网系统,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获取指定文件夹中全部的文件;

s12、将所述文件解析后储存于第一数据库中的第一数据集;

s13、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s14、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库中的第一数据集和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在第二数据库中建立携带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的第一远程数据集,并将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向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

s15、判断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是否发送成功,若是,则删除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若否,则将所述数据保留在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指定文件中全部的文件解析后储存于第一数据库的第一数据集中,根据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在第二数据库中建立第一远程数据集,并将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向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若成功,则删除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则可实现将矿端联网系统的数据发送给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中,实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监管功能,当非矿端联网系统为多个时,可实现逐级传递数据,满足多级不同监管单位联网监管的需求,方便多级部门监管和跨区域监管,实现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通过数据传输链路获得。其中,数据传输链路采用人工配置,通过设置数据传输链路,可方便地获得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当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发送失败时,将保留在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再次发送,至成功为止,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将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进行多次发送,将数据全部发送给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其中,发送的频率可以间隔120秒或者其他时间。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获取指定文件夹中全部的文件,是通过接收煤矿通过ftp服务传输的方式获取的,包括煤矿安全、人员、产量联网系统的数据文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方法,应用于非矿端联网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

s21、接收矿端联网系统发送的第一远程数据集,或者,下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的下一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

s22、将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或者,所述下一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转移至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库的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内;

s23、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s24、根据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和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在本级非矿端第二数据库内建立携带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的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并将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向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

s25、判断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发送是否成功,若是,则删除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若否,则将数据保留在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

通过这种这种方式,可实现非矿端联网系统中数据的逐级传递,使得不同层级的监管部门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数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通过数据传输链路获得。其中,数据传输链路采用人工配置,通过设置数据传输链路,可方便地获得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当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发送失败时,将保留在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再次发送,至成功为止。

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将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进行多次发送,将数据全部发送给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其中,发送的频率可以间隔120秒或者其他时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装置,应用于矿端联网系统,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解析单元,用于获取指定文件夹中全部的文件,并将所述文件解析后储存于第一数据库中的第一数据集;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库中的第一数据集和所述互联网协议地址,在第二数据库中建立携带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的第一远程数据集,并将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向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是否发送成功,若是,则删除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若否,则将数据保留在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重复发送单元,用于将保留在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再次发送,至成功为止。

还提供了一种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装置,应用于矿端联网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

第二获取转移单元,用于接收接收矿端联网系统发送的第一远程数据集,或者,下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的下一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将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转移至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库的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内,或者,将所述下一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转移至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库的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内;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和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在本级非矿端第二数据库内建立携带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的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并将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向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

第二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是否发送成功,若是,则删除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的数据;若否,则将数据保留在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内。

下面结合具体场景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应用,如图5所示,系统中设有z矿矿端联网系统、x矿矿端联网系统、y矿矿端联网系统和w矿矿端联网系统,对z矿矿端联网系统,其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为a县非矿端联网系统,共有三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即三级监管,其中,a县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上一级为a市属集团非矿端联网系统,a市属集团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上一级为a市矿端联网系统。

对x矿矿端联网系统,其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为a县非矿端联网系统,总共有三级监管,层级的监管分布与z矿矿端联网系统相同。

对y矿矿端联网系统,总共有五级监管,其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为b县属集团非矿端联网系统。

数据传输链路记录一个矿端联网系统的数据传输走向,对于y矿矿端联网系统,其前三级数据传输链路为y{“cs_mine_code”“01704321”,“ip”“192.168.55.131”}->b县属集团{“orgn_code”“01704300”,“ip”“192.168.55.55”}->b县{“orgn_code”“01704000”,“ip”“192.168.50.50”},安全联网系统可以通过获取y矿矿端联网系统的数据传输链路,得到b县属集团的机构编码和互联网协议地址ip,将数据上传至上一级的非矿端联网系统中的(b县属集团)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库mdb_source中的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t_ss中,那么b县属集团的安全联网系统,可以通过数据传输链路获取到y矿的煤矿编码和ip,从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库mdb_source的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t_ss中通过煤矿编码为y矿的编码,即01704321,来查询y矿的数据。也可以按照前所述的方法并向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b县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多级传输。

当非矿端联网系统有两个或者多个矿端联网系统时,通过煤矿编号可查询到相应的煤矿的数据。

对于w矿矿端联网系统,总共有两级监管,其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为b市属集团非矿端联网系统。

下面以w矿矿端联网系统来描述下多级多路分发数据的过程。

w矿矿端联网系统的第一数据库为mdb_result,其第一数据集为t_ss,其中第一数据集内的数据为煤矿安全方面的数据,当然,第一数据库中还会有别的数据集,如用于存放人员数据的数据集,用于存放产量数据的数据集等,这里不具体阐述。

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即b市属集团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为192.168.12.13,根据第一数据集t_ss和互联网协议地址,在第二数据库mdb_remote中建立携带互联网协议地址192.168.12.13的第一远程数据集t_result_ss_192.168.12.13,并将第一远程数据集t_result_ss_192.168.12.13内的数据向b市属集团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并判断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t_result_ss_192.168.12.13内的数据是否发送成功,若是,则删除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t_result_ss_192.168.12.13内的数据;若否,则保留在所述第一远程数据集t_result_ss_192.168.12.13内。

对b市属集团非矿端联网系统,在接收到第一远程数据集t_result_ss_192.168.12.13内的数据后,将其移动到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库mdb_result中的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t_ss中,获取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b市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192.168.30.40,根据本级非矿端第一数据集t_ss和b市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192.168.30.40,在本级非矿端第二数据库mdb_remote内建立携带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的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t_result_ss_192.168.30.40,并将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t_result_ss_192.168.30.40内的数据向所述上一级非矿端联网系统发送,判断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t_result_ss_192.168.30.40内的数据发送是否成功,若是,则删除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t_result_ss_192.168.30.40内的数据;若否,则保留在所述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t_result_ss_192.168.30.40内。

煤矿编码,是按照属地来分配,比如省委010000000,下面的市可能是011000000或者012000000,然后011000000市下面的县可能是011500000,依次类推,长度为9位,编码在矿端联网系统中使用叫煤矿编码,在非煤矿联网系统中使用叫机构编码,传输的数据中不含有机构编码,非矿端联网系统传输的数据都是矿端联网系统中输送的且传输过程中不会改变。

在向上一级发送数据时,采用逐条传输,当传输成功,则这一条数据从本级非矿端第二数据库mdb_remote的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t_result_ss_192.168.30.40中删除,当传输失败会保留在本级非矿端第一远程数据集t_result_ss_192.168.30.40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以执行上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处理器读取存储介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存储介质可以是存储器,例如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

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简称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ratesdram,简称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ram,简称drram)。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介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与软件组合来实现。当应用软件时,可以将相应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