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17367发布日期:2020-05-06 20:1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智慧灯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和一种控制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5g通信正在进入商用阶段。由于5g基站信号的覆盖范围小,因此需要配备较多5g基站以实现信号覆盖。考虑到在城市中建立密集的5g基站塔存在占地面积大、选址困难等问题,公开号为cn109890102a的中国专利提出一种基于5g的智慧路灯和其云控平台系统,公开号为206036851u的中国专利提出一种通信基站型智慧路灯,公开号为cn209355058u的中国专利提出一种与微基站结合的路灯和路灯式基站分布系统,其解决方案都是在已经建成的路灯或灯杆系统中搭载基站以实现信号覆盖。

上述关于智慧路灯的技术方案中通信基站安装后处于持续工作的状态,没有考虑如何控制灯杆上通信基站的开启和关闭。由于通常需要在区域内足够多的灯杆上安装通信基站以保证区域信号的覆盖效果,因此,区域内灯杆部署的通信基站可能存在一定冗余,长时间保持所有智慧路灯的通信基站开启会造成功率浪费,导致基站运维成本上升。

目前还没有如何控制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的技术方案。为此提出一种控制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方法及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控制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依托已有的灯杆系统和基站系统,确定区域内的通信基站分布,考虑灯杆基站的分布密度、子区域内的通信量和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据此控制区域内部分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所述灯杆基站是已经部署通信基站的灯杆。

本发明的控制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划分子区域并获取子区域的属性信息、灯杆分布信息和通信数据信息;

根据子区域的属性信息和灯杆分布信息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密度;

根据子区域内的通信数据信息计算一定时间内子区域的通信总时长和通信频率;

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通信总时长和通信频率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

获取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一定时间内的功率输出量;

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和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基站空闲度;

根据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和灯杆基站空闲度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

判断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是否大于事先设置的灯杆基站开启权重阈值,若是则判定该灯杆基站需要保持开启状态,开启该灯杆基站或保持该灯杆基站开启状态;否则判定该灯杆基站无需保持开启状态,关闭该灯杆基站或保持该灯杆基站关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划分子区域是按照单位面积划分或按照功能区块划分或按照道路区域将选定区域划分为w个子区域,将子区域编号为i,1≤i≤w;所述子区域的属性信息是子区域的面积,所述灯杆分布信息是子区域内的灯杆基站数量,所述通信数据信息包括通信次数数据和通信时长数据。

优选地,所述根据子区域的属性信息和灯杆分布信息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密度,包括:

获取子区域的面积,记为ri,其中i是子区域的编号;

获取子区域内的灯杆基站数量,记为ni;

根据子区域内的灯杆基站数量ni和子区域面积ri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密度,记为oi。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子区域的灯杆密度其中s是事先设置的计算系数(计算系数根据灯杆基站数量和子区域面积对灯杆密度的综合影响进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根据子区域内的通信数据信息计算一定时间内子区域的通信总时长和通信频率,包括:

获取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1内子区域的通信次数数据和通信时长数据,分别记为mi和ti,其中i是子区域的编号;

根据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1内子区域的通信次数数据mi计算通信频率fi。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计算通信频率fi=mi/t。

优选地,所述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通信总时长和通信频率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包括:

子区域的灯杆密度记为oi,子区域的通信总时长记为ti,通信频率记为fi,其中i是子区域的编号;

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i、通信总时长ti和通信频率fi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记为αi。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其中g是事先设置的计算系数(计算系数根据通信量与灯杆密度对通信繁忙度的综合影响进行设置),k1和k2是事先设置的通信量加权系数(加权系数根据通信时长与通信频率对通信量的不同影响程度进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获取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一定时间内的功率输出量,包括:

按照采样时间间隔获取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2内的功率输出值;

对获取的功率输出值进行峰谷加权平均运算,得到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2内的功率输出量,记为pij,其中j表示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编号。

优选地,所述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和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基站空闲度,包括:

子区域的灯杆密度记为oi,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时间段t内的功率输出量记为pij;

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i和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pij计算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记为uij。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计算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其中c是事先设置的计算系数(计算系数根据灯杆密度与功率输出量对空闲度的综合影响进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根据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和灯杆基站空闲度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包括:

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记为αi,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记为uij;

根据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αi和灯杆基站空闲度uij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记为bij。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其中v是事先设置的计算系数(计算系数根据通信繁忙度与空闲度对开启权重的综合影响进行设置),或者所述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其中w1和w2是事先设置的加权系数(加权系数根据通信繁忙度与空闲度对开启权重的不同影响进行设置)。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一种控制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杆;

基站控制器;

处理器;

存储器;

以及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和存储介质具有的优点是:

(1)将选定区域按照一定规则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计算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分布密度,可以有效识别区域内灯杆基站的分布情况。

(2)根据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分布密度和子区域内的通信量计算子区域内的通信繁忙度,通信繁忙度高的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高,便于保证区域内的通信效果。

(3)根据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分布密度和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计算子区域内各灯杆的空闲度,空闲高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低,便于减少功率浪费,降低灯杆基站的运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控制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选定区域内子区域划分和灯杆基站分布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步骤s02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图4是图1中步骤s03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图5是图1中步骤s04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图6是图1中步骤s05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图7是图1中步骤s06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图8是图1中步骤s07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控制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依托已有的灯杆系统和基站系统,确定区域内的通信基站分布,考虑灯杆基站的分布密度、子区域内的通信量和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据此控制区域内部分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控制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方法,如图1所示,按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s01、划分子区域并获取子区域的属性信息、灯杆分布信息和通信数据信息;

步骤s02、根据子区域的属性信息和灯杆分布信息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密度;

步骤s03、根据子区域内的通信数据信息计算一定时间内子区域的通信总时长和通信频率;

步骤s04、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通信总时长和通信频率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

步骤s05、获取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一定时间内的功率输出量;

步骤s06、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和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基站空闲度;

步骤s07、根据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和灯杆基站空闲度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

步骤s08、判断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是否大于事先设置的灯杆基站开启权重阈值,若是则判定该灯杆基站需要保持开启状态,开启该灯杆基站或保持该灯杆基站开启状态;否则判定该灯杆基站无需保持开启状态,关闭该灯杆基站或保持该灯杆基站关闭状态。

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划分子区域是按照单位面积划分或按照功能区块划分或按照道路区域将选定区域划分为w个子区域,将子区域编号为i,1≤i≤w;所述子区域的属性信息是子区域的面积,所述灯杆分布信息是子区域内的灯杆基站数量,所述通信数据信息包括通信次数数据和通信时长数据:该实施方式中,按照功能区块划分,将区域划分为4个子区域,即w=4,子区域分别编号为1、2、3、4,子区域划分和灯杆基站分布图如图2所示,图2中用空心圆点表示灯杆基站分布,用虚线表示子区域划分边界;子区域的属性信息为子区域的面积数据,子区域内的灯杆分布信息为子区域内的灯杆基站数量,子区域内的通信数据信息包括通信次数数据和通信时长数据。

如图3所示的一种优选方式中,步骤s02、根据子区域的属性信息和灯杆分布信息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密度,包括:

步骤s021、获取子区域的面积,记为ri,其中i是子区域的编号;该实施方式中,子区域的面积r1=r2=r3=r4=500平方米;

步骤s022、获取子区域内的灯杆基站数量,记为ni;该实施方式中,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数量分别为n1=4,n2=2,n3=3,n4=1;

步骤s023、根据子区域内的灯杆基站数量ni和子区域面积ri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密度,记为oi。

本实施例中,所述子区域的灯杆密度其中s是事先设置的计算系数(计算系数根据灯杆基站数量和子区域面积对灯杆密度的综合影响进行设置)。根据灯杆基站数量和子区域面积对灯杆密度的综合影响设置的计算系数s=100,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密度

如图4所示的一种优选方式中,步骤s03、根据子区域内的通信数据信息计算一定时间内子区域的通信总时长和通信频率,包括:

步骤s031、获取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1内子区域的通信次数数据和通信时长数据,分别记为mi和ti,其中i是子区域的编号;该实施方式中,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1为最近2小时,获取各灯杆基站所在子区域最近2小时内的通信次数和每次通信的时长,通信次数分别为m1=2,m2=15,m3=10,m4=20,子区域的通信总时长t1=1,t2=20,t3=12,t4=3(单位为小时);

步骤s032、根据时间段t1内子区域的通信次数数据mi计算通信频率。

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计算通信频率fi=mi/t。该实施方式中,计算通信频率f1=m1/t=2/2=1,f2=m2/t=15/2=7.5,f3=m3/t=10/2=5,f4=m4/t=20/2=10(单位为次/小时)。

如图5所示的一种优选方式中,步骤s04、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通信总时长和通信频率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包括:

步骤s041、子区域的灯杆密度记为oi,子区域的通信总时长记为ti,通信频率记为fi,其中i是子区域的编号;

步骤s042、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i、通信总时长ti和通信频率fi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记为αi。

本实施例中,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1=0.8,o2=0.4,o3=0.6,o4=0.2;子区域的通信总时长t1=1,t2=20,t3=12,t4=3;子区域的通信频率f1=1,f2=7.5,f3=5,f4=10,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i、通信总时长ti和通信频率fi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αi。

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其中g是事先设置的计算系数(计算系数根据通信量与灯杆密度对通信繁忙度的综合影响进行设置),k1和k2是事先设置的通信量加权系数(加权系数根据通信时长与通信频率对通信量的不同影响程度进行设置)。该实施方式中,根据通信量与灯杆密度对通信繁忙度的综合影响设置的计算系数g=1,根据通信时长与通信频率对通信量的不同影响程度设置通信量加权系数k1=0.2,k2=0.8,计算子区域内通信繁忙度

如图6所示的一种优选方式中,步骤s05、获取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一定时间内的功率输出量,包括:

步骤s051、按照采样时间间隔获取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2内的功率输出值;该实施方式中,采样时间间隔为5分钟,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2=2小时,共获取24组功率输出值;

步骤s052、对获取的功率输出值进行峰谷加权平均运算,得到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2内的功率输出量,记为pij,其中j表示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编号;该实施方式中,对24组功率输出值进行峰谷加权平均运算得到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2内的功率输出量p11=5,p12=2.5,p13=10,p14=5,p21=25,p22=20,p31=3,p32=10,p33=5,p41=15(单位为瓦)。

如图7所示的一种优选方式中,步骤s06、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和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基站空闲度,包括:

步骤s061、子区域的灯杆密度记为oi,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时间段t内的功率输出量记为pij,其中i是子区域的编号,j表示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编号;

步骤s062、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i和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pij计算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记为uij。

本实施例中,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1=0.8,o2=0.4,o3=0.6,o4=0.2;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时间段t内的功率输出量p11=5,p12=2.5,p13=10,p14=5,p21=25,p22=20,p31=3,p32=10,p33=5,p41=15,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i和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pij计算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uij。

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计算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其中c是事先设置的计算系数(计算系数根据灯杆密度与功率输出量对空闲度的综合影响进行设置)。该实施方式中,根据灯杆密度与功率输出量对空闲度的综合影响设置的计算系数c=10,计算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

如图8所示的一种优选方式中,步骤s07、根据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和灯杆基站空闲度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包括:

步骤s071、记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为αi,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为uij,其中i是子区域的编号,j表示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编号。

步骤s072、根据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αi和灯杆基站空闲度uij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记为bij。

本实施例中,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α1=1.25,α2=25,α3=10.67,α4=43;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u11=1.6,u12=3.2,u13=0.8,u14=1.6,u21=0.16,u22=0.2,u31=2,u32=0.6,u33=1.2,u41=0.13,根据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αi和灯杆基站空闲度uij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bij。

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其中v是事先设置的计算系数(计算系数根据通信繁忙度与空闲度对开启权重的综合影响进行设置)。该实施方式中,根据通信繁忙度与空闲度对开启权重的综合影响设置的计算系数v=0.1,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

本实施例中,步骤s08、判断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是否大于事先设置的灯杆基站开启权重阈值,若是则判定该灯杆基站需要保持开启状态,开启该灯杆基站或保持该灯杆基站开启状态;否则判定该灯杆基站无需保持开启状态,关闭该灯杆基站或保持该灯杆基站关闭状态;该实施方式中,事先设置的灯杆基站开启权重阈值b=1,其中编号21、22、32、41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大于1,开启编号21、22、32、41的灯杆基站或使保持该灯杆基站开启状态,关闭其余灯杆基站或保持关闭状态,用图9表示灯杆基站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其中实心圆形表示灯杆基站处于开启状态,空心圆心表示灯杆基站处于关闭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控制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方法,按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s01、划分子区域并获取子区域的属性信息、灯杆分布信息和通信数据信息;

步骤s02、根据子区域的属性信息和灯杆分布信息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密度;

步骤s03、根据子区域内的通信数据信息计算一定时间内子区域的通信总时长和通信频率;

步骤s04、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通信总时长和通信频率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

步骤s05、获取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一定时间内的功率输出量;

步骤s06、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和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基站空闲度;

步骤s07、根据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和灯杆基站空闲度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

步骤s08、判断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是否大于事先设置的灯杆基站开启权重阈值,若是则判定该灯杆基站需要保持开启状态,开启该灯杆基站或保持该灯杆基站开启状态;否则判定该灯杆基站无需保持开启状态,关闭该灯杆基站或保持该灯杆基站关闭状态。

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划分子区域是按照单位面积划分或按照功能区块划分或按照道路区域将选定区域划分为w个子区域,将子区域编号为i,1≤i≤w;所述子区域的属性信息是子区域的面积,所述灯杆分布信息是子区域内的灯杆基站数量,所述通信数据信息包括通信次数数据和通信时长数据:该实施方式中,按照功能区块划分,将区域划分为4个子区域,即w=4,子区域分别编号为1、2、3、4,子区域划分和灯杆基站分布图如图2所示,图2中用空心圆点表示灯杆基站分布,用虚线表示子区域划分边界;子区域的属性信息为子区域的面积数据,子区域内的灯杆分布信息为子区域内的灯杆基站数量,子区域内的通信数据信息包括通信次数数据和通信时长数据。

一种优选方式中,步骤s02、根据子区域的属性信息和灯杆分布信息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密度,包括:

步骤s021、获取子区域的面积,记为ri,其中i是子区域的编号;该实施方式中,子区域的面积r1=r2=r3=r4=500平方米;

步骤s022、获取子区域内的灯杆基站数量,记为ni;该实施方式中,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数量分别为n1=4,n2=2,n3=3,n4=1;

步骤s023、根据子区域内的灯杆基站数量ni和子区域面积ri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密度,记为oi。

本实施例中,所述子区域的灯杆密度其中s是事先设置的计算系数(计算系数根据灯杆基站数量和子区域面积对灯杆密度的综合影响进行设置)。根据灯杆基站数量和子区域面积对灯杆密度的综合影响设置的计算系数s=100,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密度

一种优选方式中,步骤s03、根据子区域内的通信数据信息计算一定时间内子区域的通信总时长和通信频率,包括:

步骤s031、获取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1内子区域的通信次数数据和通信时长数据,分别记为mi和ti,其中i是子区域的编号;该实施方式中,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1为最近2小时,获取各灯杆基站所在子区域最近2小时内的通信次数和每次通信的时长,通信次数分别为m1=2,m2=15,m3=10,m4=20,子区域的通信总时长t1=1,t2=20,t3=12,t4=3(单位为小时);

步骤s032、根据时间段t1内子区域的通信次数数据mi计算通信频率。

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计算通信频率fi=mi/t。该实施方式中,计算通信频率f1=m1/t=2/2=1,f2=m2/t=15/2=7.5,f3=m3/t=10/2=5,f4=m4/t=20/2=10(单位为次/小时)。

一种优选方式中,步骤s04、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通信总时长和通信频率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包括:

步骤s041、子区域的灯杆密度记为oi,子区域的通信总时长记为ti,通信频率记为fi,其中i是子区域的编号;

步骤s042、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i、通信总时长ti和通信频率fi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记为αi。

本实施例中,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1=0.8,o2=0.4,o3=0.6,o4=0.2;子区域的通信总时长t1=1,t2=20,t3=12,t4=3;子区域的通信频率f1=1,f2=7.5,f3=5,f4=10,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i、通信总时长ti和通信频率fi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αi。

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计算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其中g是事先设置的计算系数(计算系数根据通信量与灯杆密度对通信繁忙度的综合影响进行设置),k1和k2是事先设置的通信量加权系数(加权系数根据通信时长与通信频率对通信量的不同影响程度进行设置)。该实施方式中,根据通信量与灯杆密度对通信繁忙度的综合影响设置的计算系数g=1,根据通信时长与通信频率对通信量的不同影响程度设置通信量加权系数k1=0.2,k2=0.8,计算子区域内通信繁忙度

一种优选方式中,步骤s05、获取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一定时间内的功率输出量,包括:

步骤s051、按照采样时间间隔获取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2内的功率输出值;该实施方式中,采样时间间隔为5分钟,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2=2小时,共获取24组功率输出值;

步骤s052、对获取的功率输出值进行峰谷加权平均运算,得到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2内的功率输出量,记为pij,其中j表示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编号;该实施方式中,对24组功率输出值进行峰谷加权平均运算得到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在事先设置的时间段t2内的功率输出量p11=5,p12=2.5,p13=10,p14=5,p21=25,p22=20,p31=3,p32=10,p33=5,p41=15(单位为瓦)。

一种优选方式中,步骤s06、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和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计算子区域的灯杆基站空闲度,包括:

步骤s061、子区域的灯杆密度记为oi,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时间段t内的功率输出量记为pij;

步骤s062、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i和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pij计算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记为uij。

本实施例中,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1=0.8,o2=0.4,o3=0.6,o4=0.2;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时间段t内的功率输出量p11=5,p12=2.5,p13=10,p14=5,p21=25,p22=20,p31=3,p32=10,p33=5,p41=15,根据子区域的灯杆密度oi和子区域内各灯杆基站的功率输出量pij计算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uij。

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计算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其中c是事先设置的计算系数(计算系数根据灯杆密度与功率输出量对空闲度的综合影响进行设置)。该实施方式中,根据灯杆密度与功率输出量对空闲度的综合影响设置的计算系数c=10,计算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

一种优选方式中,步骤s07、根据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和灯杆基站空闲度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包括:

步骤s071、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记为αi,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记为uij;

步骤s072、根据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αi和灯杆基站空闲度uij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记为bij。

本实施例中,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α1=1.25,α2=25,α3=10.67,α4=43;子区域内灯杆基站的空闲度u11=1.6,u12=3.2,u13=0.8,u14=1.6,u21=0.16,u22=0.2,u31=2,u32=0.6,u33=1.2,u41=0.13,根据子区域的通信繁忙度αi和灯杆基站空闲度uij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bij。

一种优选方式中,所述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其中w1和w2是事先设置的加权系数(加权系数根据通信繁忙度与空闲度对开启权重的不同影响进行设置)。根据通信繁忙度与空闲度对开启权重的不同影响设置加权系数w1=0.7,w2=0.3,计算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

本实施例中,步骤s08、判断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是否大于事先设置的灯杆基站开启权重阈值,若是则判定该灯杆基站需要保持开启状态,开启该灯杆基站或保持该灯杆基站开启状态;否则判定该灯杆基站无需保持开启状态,关闭该灯杆基站或保持该灯杆基站关闭状态;该实施方式中,事先设置的灯杆基站开启权重阈值b=10,其中编号21、22、41的灯杆基站的开启权重大于10,开启编号21、22、41的灯杆基站或使保持该灯杆基站开启状态,关闭其余灯杆基站或保持关闭状态,用图10表示灯杆基站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其中实心圆形表示灯杆基站处于开启状态,空心圆心表示灯杆基站处于关闭状态。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控制区域内灯杆基站开启或关闭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杆;

基站控制器;

处理器;

存储器;

以及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当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而并非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