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摄像组件及摄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16129发布日期:2020-05-06 20:1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全景摄像组件及摄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云台式全景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景摄像组件及摄像系统。



背景技术:

全景摄像是一种能够同时拍摄物体周边的实时影像的摄像装置,常安装于车辆,以用于实时拍摄车体周边的环境。现有的全景摄像系统包括大量的安装组件,装配复杂,生产过程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全景摄像组件及摄像系统;该全景摄像组件形成全景模组,不仅安装方便,而且也便于与其他模组配合,提升摄像系统的装配效率;该摄像系统包括前述的全景摄像组件。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全景摄像组件,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安装座,安装座呈间隔设有多个、并呈圆周排布设置;镜头组件,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座和设于镜头座的镜头件,镜头座和镜头件均设有多个、并与安装座对应设置,镜头座可拆卸地设于安装座;及控制板,控制板设于安装架,镜头组件与控制板电性连接。

上述全景摄像组件,镜头件通过镜头座可拆卸地设于对应的安装座上,不仅装拆方便,而且在安装架上环绕设置一圈,形成了全景摄像头,控制板用于控制镜头件的运作、并进行图像或视频的拼接;整个全景摄像组件形成全景模组,可以通过模块化的方式与其他模块快速拼装以得到摄像系统,提升了装配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座包括安装柱和限位板,安装柱呈间隔设有两个、并设于安装架,限位板的两侧分别与安装柱连接,限位板的底部与安装架连接,限位板的顶部设有与镜头件对应的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柱设有固定螺孔,镜头件的两端均设有端座,端座设有固定通孔,镜头组件还包括固定螺钉,固定螺钉穿过固定通孔与固定螺孔配合、以将镜头件固定于安装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镜头件倾斜设于镜头座;或镜头座倾斜设于安装架、使镜头件呈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镜头座上还设有散热件,散热件和镜头件分别位于镜头座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件为散热板,散热板具有多个呈间隔设置的散热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散热件围设形成散热空间,全景摄像组件还包括设于安装架的风扇,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散热空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架设有过风通孔,过风通孔与散热空间对应设置,镜头组件和风扇分别位于安装架的相对两侧,风扇吹出的风通过过风通孔并到达散热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架还设有支撑柱,支撑柱呈间隔设有至少三个,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控制板和安装架固定,控制板和镜头组件分别位于安装架的相对两侧。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摄像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全景摄像组件;局部摄像组件,局部摄像组件能够在纵向平面上转动;及云台,全景摄像组件设于云台的顶部,局部摄像组件设于云台的侧部、并能够饶云台在水平方向上转动。

上述摄像系统,云台提供整个摄像系统的安装支撑,全景摄像组件设在云台的顶部进行全景摄像,局部摄像组件能够在纵向平面上和水平方向上转动,从而实现对拍摄图像或视频的放大作用,模块化装配,装配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全景摄像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全景摄像组件的装配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全景摄像组件的正视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镜头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安装座的整体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中摄像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全景摄像组件;110、安装架;111、安装座;1111、安装柱;11111、固定螺孔;1112、限位板;11121、限位槽;112、支撑柱;120、镜头组件;121、镜头座;1211、散热件;12111、散热槽;122、镜头件;1221、端座;12211、固定通孔;123、散热空间;130、控制板;140、风扇;200、局部摄像组件;300、云台;310、减震座;320、电源组件;400、补风组件;500、无线收发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称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全景摄像组件100,包括安装架110,安装架110上设有安装座111,安装座111呈间隔设有多个、并呈圆周排布设置;镜头组件120,镜头组件120包括镜头座121和设于镜头座121的镜头件122,镜头座121和镜头件122均设有多个、并与安装座111对应设置,镜头座121可拆卸地设于安装座111;及控制板130,控制板130设于安装架110,镜头组件120与控制板130电性连接。

该全景摄像组件100,镜头件122通过镜头座121可拆卸地设于对应的安装座111上,不仅装拆方便,而且在安装架110上环绕设置一圈,形成了全景摄像头,控制板130用于控制镜头件122的运作、并进行图像或视频的拼接;整个全景摄像组件100形成全景模组,可以通过模块化的方式与其他模块快速拼装以得到摄像系统,提升了装配效率。

现有的摄像系统,通常由大量的电子器件装配形成,不仅装配复杂,而且集成度差,导致成本高昂,生产不方便。

本实施例提供的全景摄像组件100,镜头组件120通过安装架110上的安装座111围设,安装时,镜头件122的拍摄端处于外侧,并通过镜头座121安装在对应的安装座111上,从而形成由多个镜头件122环绕设置形成的全景摄像头,以通过与控制板130的配合进行拍摄(或摄像)及图像或视频的拼接等操作,实现全景拍摄。镜头座121与安装座111可拆卸配合,便于装拆,如可以是通过插接、螺接等方式,由于镜头件122安装在镜头座121上,相当于镜头件122与镜头座121是一体的,因此,镜头件122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座111上也可以理解为镜头件122可拆卸安装在安装座111上,拆装方便,实现快速装配。另外,由于全景摄像组件100形成一个整体的模组,便于与其他模组进行快速拆装,而无需采用大量电子器件组装配合的方式,降低了摄像系统的装配难度,提升了装配效率。

如图1所示,安装架110呈板状设置,安装座111设于安装架110的上侧,并呈圆周均布设置,使得镜头件122安装在对应的安装座111上后,镜头件122形成圆周排布设置的结构,形成全景摄像头。

镜头件122可以是能够围设并形成全景摄像头的现有器件,控制板130可以是电路板(pcb板),镜头件122与控制板130通过线路连接,以实现对镜头件122所拍摄图像或视频的处理、拼合等;镜头件122可以与镜头座121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安装设置,以满足实际的生产工艺等需要,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和图5,安装座111包括安装柱1111和限位板1112,安装柱1111呈间隔设有两个、并设于安装架110,限位板1112的两侧分别与安装柱1111连接,限位板1112的底部与安装架110连接,限位板1112的顶部设有与镜头件122对应的限位槽11121。

结合图1和图5,安装柱1111有两个,安装柱1111的下端均固定在安装架110上,限位板111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左侧的安装柱1111和右侧的安装柱1111一体设置,限位板1112的下端固定在安装架110上;当然,安装柱1111、限位板1112和安装架110可一体设置,不再赘述。

图5中,限位板1112的上侧设有呈弧形开设的限位槽11121,以与镜头件122的柱形对应,安装时,镜头件122与限位槽11121配合,一方面起到对镜头件122的限位或定位,另一方面,也起到对镜头件122的支撑作用,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4和图5,安装柱1111设有固定螺孔11111,镜头件122的两端均设有端座1221,端座1221设有固定通孔12211,镜头组件120还包括固定螺钉,固定螺钉穿过固定通孔12211与固定螺孔11111配合、以将镜头件122固定于安装柱1111。

镜头件122和镜头座121一体设置,当镜头件122与限位板1112上的限位槽11121对应配合后,使端座1221上的固定通孔12211与安装柱1111上的固定螺孔11111对应,然后通过固定螺钉将镜头件122固定在安装柱1111上,从而完成镜头件122与安装柱1111之间的定位和固定,该种情况下,并非镜头座121也安装座111固定,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通孔12211的作用是使固定螺钉通过,以使固定螺钉能够与安装柱1111螺接,因此,固定通孔12211可以是非螺孔结构,也可以是能够与固定螺钉螺接并使固定螺钉螺接后进一步与固定螺孔11111螺接的螺孔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2和图3,镜头件122倾斜设于镜头座121。该种情况下,镜头座121固定在安装座111上,从而将镜头件122固定在安装座111上;同时,镜头件122倾斜设在镜头座121上,具体地,镜头件122的镜头方向以预设倾角朝向下侧倾斜设置,以扩大取景范围,减少取景盲区,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也可以是:镜头座121倾斜设于安装架110、使镜头件122呈倾斜设置。

该种情况下,镜头件122正常安装在镜头座121上,而通过镜头座121与安装架110的倾斜设置,使镜头件122呈倾斜设置,同样实现扩大取景范围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时,最终实现的效果是镜头件122以预设倾角朝下侧倾斜,以扩大取景范围;而镜头件122的安装可以是两种,一种是镜头座121固定在安装座111上,而镜头件122固定在镜头座121上,另一种是镜头件122固定在安装座111上,而镜头座121与镜头件122一体设置,从而使镜头件122和镜头座121支撑在安装座111上,总之,无论是那种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具体布置时,只要能够使最终的效果是镜头件122以预设倾角朝下侧倾斜设置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2和图4,镜头座121上还设有散热件1211,散热件1211和镜头件122分别位于镜头座121的相对两侧。

镜头件122设在镜头座121或与镜头座121一体设置,镜头件122在工作时,通过散热件1211进行散热,以保障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镜头座121上还设有用于对对应的镜头件122进行数据处理的传感组件(sensor),而传感组件与控制板130电性连接,散热件1211可以是设在传感组件上或与传感组件一体设置(如散热组件和散热板均固定在镜头座121上),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2和图4,散热件1211为散热板,散热板具有多个呈间隔设置的散热槽12111。

散热板可以与镜头座121一体设置,也即,散热槽12111可以是直接开设在镜头座121上,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2和图3,多个散热件1211围设形成散热空间123,全景摄像组件100还包括设于安装架110的风扇140,风扇140的出风方向朝向散热空间123设置。

如图2所示,由于安装座111呈圆周排布设置,而镜头座121(或镜头件122)与安装座111对应设置,因此,散热板同样围设形成散热空间123,以便于热量的散出;在安装架110上设置风扇140,风扇140与控制板130电性连接,风扇140吹出的风通过散热空间123,以迅速将散发的热量吹散并带走,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风扇140的吹风方向可以是朝上侧设置,以使发出的风朝上侧流动,以将散热空间123内的热量带走;此时,散热槽12111呈纵向设置,相当于充当了导风槽的作用,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3,安装架110设有过风通孔,过风通孔与散热空间123对应设置,镜头组件120和风扇140分别位于安装架110的相对两侧,风扇140吹出的风通过过风通孔并到达散热空间123。

如图3所示,安装架110呈板状设置,风扇140固定在安装架110的下部,镜头组件120和安装座111均设在安装架110的上部,风扇140在下部吹出风,并通过过风通孔到达散热空间123,以实现从下部进风并通过散热空间123将散热空间123的热量朝上侧吹出,底部吸风,顶部出风,加速空气由下而上流动,实现空气对流,提升散热效果,风也同时经过散热槽12111,实现冷却带走热量的作用,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至图3,安装架110还设有支撑柱112,支撑柱112呈间隔设有至少三个,支撑柱112的两端分别与控制板130和安装架110固定,控制板130和镜头组件120分别位于安装架110的相对两侧。

安装架110的下侧还设有支撑柱112,支撑柱112的下部与控制板130固定,由于支撑柱112存在一定的高度,从而使控制板130与安装架110(板状设置)之间形成有空隙,该空隙可以用于安装风扇140,不仅降低了整体的占用空间,结构更加紧凑,另外也使风扇140在工作过程中从下侧获得风源,进一步将控制板130上的热量也带走,相当于也起到了对控制板130的散热作用,利于控制板130的散热,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板130设有用于与支撑柱112固定的固定结构,控制板130与镜头件122之间的电性连接可以通过线路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可采用现有的方式实现,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6,一种摄像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全景摄像组件100;局部摄像组件200,局部摄像组件200能够在纵向平面上转动;及云台300,全景摄像组件100设于云台300的顶部,局部摄像组件200设于云台300的侧部、并能够饶云台300在水平方向上转动。

该摄像系统,云台300提供整个摄像系统的安装支撑,全景摄像组件100设在云台300的顶部进行全景摄像,局部摄像组件200能够在纵向平面上和水平方向上转动,从而实现对拍摄图像或视频的放大作用,模块化装配,装配效率更高。

云台300的底部固定在应用对象上,如车体上,以形成车载全景摄像装置。全景摄像组件100固定在云台300的顶部,且可根据现有的技术手段实现工作时全景摄像组件100相对车体处于静止状态,以降低全景摄像组件100的图像或视频的拼接及处理难度;局部摄像组件200用于实现放大拍摄图像或视频的作用,局部摄像组件200可基于现有的技术手段实现绕水平方向上的轴线进行转动(也即纵向平面上的转动)的功能,局部摄像组件200还可以基于现有的技术手段实现绕纵向轴线转动(也即绕云台300的外周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的功能,由于局部摄像组件200可以水平或纵向转动,从而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对图像或视频的放大作用,并同时基于成倍变焦等方式实现,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局部摄像组件200和全景摄像组件100可以是两个独立的摄像组件,局部摄像组件200也具有对应的控制组件,实现对局部摄像组件200的数据处理等,这里不再赘述。

全景摄像组件100可以是具有六个镜头件122,当然,也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为四个或八个等,各个镜头件122可以作为单独的摄像头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组合进行图像或视频的拼接等使用,以实现全景取景;控制板130作为全景摄像组件100的总控系统,用于处理全景摄像组件100的各部分数据,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6,云台300包括传动架,传动架上设有传动组件,局部摄像组件200与传动组件连接,以实现局部摄像组件200在水平和纵向方向上的转动运动,云台300的底部还设有电源组件320,以用于对摄像系统进行供电,云台300的电源组件320下侧还可以设置减震座310,减震座310与车体的顶部固定配合,降低震动,以提升摄像系统的拍摄质量。

请参照图6,摄像系统还包括补风组件400,补风组件400设于云台300的侧部,补风组件400和局部摄像组件200分别设在云台300的相对两侧,补风组件400也可以绕云台300的外周转动,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现有的常规技术手段设置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请参照图6,全景摄像组件100的顶部还设有无线收发组件500,全景摄像组件100的控制板130、局部摄像组件200的控制组件等均可与无线收发组件500电性连接,以与远程端进行交互通信,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系统还包括设在云台300上的雷达组件,以用于对周边环境进行探测,雷达组件的控制部分也同样可以与无线收发组件500电性连接或与全景摄像组件100的控制板130或局部摄像组件200的控制组件电性连接,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