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板的性能指标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8632发布日期:2019-09-03 20:0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板的性能指标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测试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耳机板的性能指标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耳机板是由麦克风、按键、电感等元模块件及相关电路组成的电路板,贴片或焊接完成后要进行性能指标测试,主要包括指向性、灵敏度、信噪比等,指标测试不通过应剔除。传统耳机板检测过程包含大量的人工操作,受限于人员素质、测试工具等因素,可靠性与效率较低。由于耳机板体积较小,为提高生产及质检效率,一般将多个耳机板(子板)按照行列顺序排布在一块电路板(母板)上。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耳机板进行性能指标批量检测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发明人在长期实践中研究设计出一种耳机板的性能指标检测装置,对检测按行列顺序排布在一块母板上的多个耳机板,对测试不通过的耳机板进行标记,并将检测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且,检测装置能够对电路板的身份标识进行识别,便于后期检测数据的提取与分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机板的性能指标检测装置,包括手机板、用于耳机板的性能指标检测的座机和用于识别耳机板标识、存储检测数据、显示检测结果的手持式终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机通过RS232接口连接到手持式终端机,用于座机的检测数据上传给手持式终端机。所述手机板排列呈阵列分布,耳机板右侧为Mifare卡,Mifare卡对阵列分布的耳机板进行唯一无源标签的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座机包括对手机板性能检测的性能指标检测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式终端机包括主控模块、PN532射频识别模块、存储模块和显示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对数据进行处理的Cortex-A7微处理器。

所述PN532射频识别模块通过UART接口连接到Cortex-A7微处理器上,用于上报耳机板的身份信息。

所述存储模块通过SDIO接口连接到Cortex-A7微处理器上,用于存储性能指标阈值参数和检测数据。

所述显示模块通过RGB接口连接到Cortex-A7微处理器上,用于显示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PN532射频识别模块的射频接口通过射频线缆连接有射频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座机设有左侧凹槽,左侧凹槽底部有测试触点,检测时,测试触点与耳机板的测试点接触。

所述座机设有放置手持式终端机的右侧凹槽,右侧凹槽底部有串行接口触点,座机通过串行接口触点与手持式终端机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板放置在座机左侧凹槽后,耳机板通过右侧的Mifare卡标识的身份标签部分暴露在手持式终端机的射频电线覆盖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板各项性能指标的阈值事先以参数形式写入手持式终端机的存储模块中。

进一步地,所述性能指标检测模块上报的手机板各项性能实时指标参数与存储模块内手机板各项性能指标的阈值参数进行对比。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式终端机采用单独的电源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包括性能座机和手持式终端机两部分,可以批量地对耳机板性能指标进行自动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存储和显示,另外,通过增加了对耳机板的身份识别功能,可以在后期读取存储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显示,使用该终端,可以大大提高耳机板质检的效率及可靠性,另外,可以通过分析检测数据,找出生产或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硬件架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耳机板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机板性能指标检测流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检测数据提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方式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创造。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耳机板性能指标批量检测装置,包括座机1和手持式终端机2两部分。

座机1部分主要包括性能指标检测模块11、供电电源等,用于耳机板的各项性能指标检测。

手持式终端机2主要包括主控模块、PN532射频识别模块22、存储模块23(Flash)、显示模块24等,用于识别耳机板标识、存储检测数据、显示检测结果等,各部分连接方式座机1部分通过RS232接口3连接到手持式终端机2,用于上报检测数据。

PN532射频识别模块22通过UART连接到主控模块里的Cortex-A7微处理器211上,用于上报耳机板的身份信息;存储模块23通过SDIO连接到主控模块里的Cortex-A7微处理器211上,用于存储性能指标阈值参数和检测数据;显示模块24通过RGB连接到主控模块里的Cortex-A7微处理器211上,用于显示检测结果;主控模块包括电源、内存和其他辅助器件以维持系统运行所需的其他条件;射频天线223通过射频线缆222链接在PN532射频识别模块22的射频接口上。

如图2所示,将耳机板阵列分布,如将耳机板排列呈m行n列分布,耳机板右侧为Mifare卡44,对排列的耳机板进行唯一无源标签的标识。

如图3所示,座机1设有左侧凹槽13,左侧凹槽13底部有测试触点,检测时,测试触点与耳机板的测试点接触;座机1设有放置手持式终端机2的右侧凹槽14,右侧凹槽14底部有串行接口触点,通过该触点与手持式终端机2进行通信;耳机板放置在左侧凹槽13后,耳机板通过右侧的Mifare卡4标识的身份标签部分暴露在手持式终端机2的射频电线覆盖范围内。

检测时,耳机板放置在座机1的左侧凹槽13中,手持式终端机2放置在座机1的右侧凹槽14中,座机1上电,启动手持式终端机2并打开检测软件,首先,执行清点操作获得耳机板身份标识。然后,执行检测操作,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通过性能指标检测模块11对耳机板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并将检测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写入手持式终端机2的存储模块23中,其中各项性能指标的阈值事先以参数形式写入手持式终端机2的存储模块23中,同时各项性能指标的阈值参数与性能指标检测模块11上报的实时指标参数进行对比,若超出阈值则对相应耳机板进行标记,并将标记结果写入存储模块23中,同时通过显示模块24对检测结果进行显示。

当需要数据提取时,将手持式终端机2从座机1上取下,启动手持式终端机2并打开检测软件,将手持式终端机2的射频识别区域对准耳机板的无源标签Mifare卡4标识的身份标签区域,执行清点操作获取耳机板标识,然后在存储模块23的数据库中执行查询操作,获得相应耳机板的检测数据。

检测装置包括性能座机1和手持式终端机2两部分,两者之间通过RS232接口3实现串行数据连通。

手持式终端机2采用单独的电源供电,因此可以从座机上取下单独使用。

检测时,手持式终端机2获取耳机板标识数据,座机1获取性能指标数据并通过串口上报给手持式终端机2,手持式终端机2对检测数据进行判断、存储、显示。

数据提取时,可单独使用手持式终端机2读取耳机板标识,然后从存储模块23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显示。

具体工作步骤:

1、使用前准备工作:

1)启动手持式终端机2,并打开检测软件,进入参数配置页面;

2)输入性能指标阈值参数,并点击配置;

3)检测软件将手机板各项性能指标的阈值参数写入存储模块23(下次软件启动时会从存储模块23中读取),并更新当前使用的阈值参数数据。

2、性能指标检测流程,如图4所示,

1)将手持式终端机2放入座机右侧凹槽14中,座机上电并启动手持式终端机2;

2)将待测耳机板放入座机左侧凹槽13中(身份标签部分刚好落入手持式终端机2射频识别范围内);

3)在手持式终端机2上运行检测软件(检测软件会从存储模块23中读取存储模块23中性能指标阈值参数);

4)执行清点操作,获取耳机板身份标识;

5)执行检测操作,依次获取各位置耳机子板的性能指标参数;

6)将各手机板的性能指标参数与存储模块23内的性能指标阈值参数进行对比,若超出阈值参数范围,则标记“检测不通过”,否则标记“检测通过”;

7)将检测数据以“耳机母板标识、耳机子板标识(Cxx)、性能指标1、性能指标2、...、性能指标n、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的格式存入数据库中,数据库以文件的形式写入存储模块23中;

8)将当前耳机板的检测信息通过矩阵形式在手持式终端机2的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9)更换耳机板,重复4)至9)检测过程,直至耳机板检测完成。

3、检测数据提取流程,如图5所示

1)将手持式终端机2放入座机中,或将手持式终端机2从座机上取下;

2)启动手持式终端机2,并运行检测软件;

3)将耳机板的身份标签部分放置在手持式终端机2的射频识别范围内;

4)执行清点操作,获取耳机板标识;

5)执行数据提取操作,从存储模块23中的数据库中读取相应耳机板的检测数据;

6)当前耳机板的检测信息通过矩阵形式在手持式终端机2的显示屏上显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已将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