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插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5394发布日期:2019-12-13 18:19阅读:9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插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墙插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品,在高频率使用手机时,手机的电池电量很快会用完,这时需要经常为手机充电,在给手机充电经常会出现,有电源插座处,没有放手机的位置,而有放手机的位置又没有电源插座。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手机支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插手机支架,解决了现有的手机支架功能较为单一,只能起到保护或固定作用,不具有充电的功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墙插手机支架,包括扣板,所述扣板的中部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内部安装有腔体,所述扣板的内侧两端贴有硅胶垫。

优选的,所述扣板的内壁间距l的范围为12-29mm,扣板的左右两侧边高度范围为分别10-40mm和40-65mm,扣板的剖面形状为“u”形。

优选的,所述腔体的外侧设置有胶圈。

优选的,所述扣板的两条边高度为一高一低。

优选的,所述腔体的前侧设置有充电器。

优选的,所述腔体的宽度为26mm,腔体的高度为50mm。

优选的,所述腔体的外侧上部开设有卡槽。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插手机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墙插手机支架,通过扣板将手机进行固定,而硅胶垫可以增加手机和扣板的摩擦力,避免在使用时,发生晃动的情况,而胶圈可以增加充电器的摩擦力,对充电器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之后将充电器置于市电墙面插座,通过充电器的两片插脚固定于墙面插座上,使该手机支架能够具有充电的功能,提高自身的实用性,并且因为扣板两条边高度为一高一低,方便操作人员取出手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扣板;2、开槽;3、腔体;4、硅胶垫;5、胶圈;6、充电器;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墙插手机支架,包括扣板1、开槽2、腔体3和硅胶垫4,扣板1的中部开设有开槽2,开槽2的内部安装有腔体3,扣板1的内侧两端贴有硅胶垫4;

扣板1的内壁间距l的范围为12-20mm,扣板1的左右两侧边高度范围为分别10-40mm和40-65mm,扣板1的剖面形状为“u”形;

腔体3的外侧设置有胶圈5,可以增加充电器6的摩擦力;

腔体3的前侧设置有充电器6;

扣板(1)的两条边高度为一高一低。

腔体3的宽度为26mm,腔体3的高度为50mm。

腔体3的外侧上部开设有卡槽7,可以放置充电线。

使用时,首先将手机放置到扣板1的内侧,之后因为硅胶垫4的使用,可以增加放置的手机和扣板1的摩擦力,从而通过扣板1和硅胶垫4对手机进行连接固定,之后将充电器6置于市电墙面插座,通过充电器6的两片插脚固定于墙面插座上,而胶圈5可以增加充电器6的摩擦力,对充电器6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通过数据线对放置到扣板1内部的手机进行充电,之后卡槽7可以放置数据线,使手机在充电时,扣板1也能够对手机完成固定,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综上可得,该墙插手机支架,通过扣板1将手机进行固定,而硅胶垫4可以增加手机和扣板1的摩擦力,避免在使用时,发生晃动的情况,而胶圈5可以增加充电器6的摩擦力,对充电器6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之后将充电器6置于市电墙面插座,通过充电器6的两片插脚固定于墙面插座上,使该手机支架能够具有充电的功能,提高自身的实用性,并且因为扣板1两条边高度为一高一低,方便操作人员取出手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