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以及声音扩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2581发布日期:2019-10-28 22:46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音箱以及声音扩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箱,还涉及一种声音扩散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KTV包厢内,通常将音箱通过吊筋或顶面背板吊挂于房间的四角或主视觉墙的左右两侧,通过角度的调节,达到声音覆盖整个房间的目的。图1(a)和图1(b)示意了现有技术中的音箱布置方式,图1(a)示意了现有技术中音箱设置于主视觉墙两侧的实施形式,如图1(a)所示,两只音箱300吊挂于主视觉墙两侧,通过角度内倾,使声音辐射面形成夹角,利用直达以及反射声的共同作用,达到声音全覆盖房间的目的;图1(b)示意了现有技术中音箱设置于房间的四角的实施形式,如图1(b)所示,四只音箱300分布在房间的四角,通过音箱角度的调整,利用音箱的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共同作用,达到声音覆盖全房间的目的。

由图1(a)和图1(b)可以看出,因为音箱自身辐射角度较小,通过角度的调整后,各个音箱的辐射区相互交叉重叠,使声场内形成了点声源辐射区、声音重合区、辐射盲区和完全反射区,由于每个分区的直达声或反射声比例不同的原因,造成了每个分区的声音清晰度不同;由于每个分区的声能叠加不同的原因,造成了每个分区的声压不同;由于各个音箱的辐射交叉点不同的原因,造成了房间内声像定位的漂移,综合以上种种原因,最终导致房间内声场混乱,影响整体听感与演唱的体验效果。

除此之外,在音箱现有的安装方式中,实际操作时非常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干扰,导致吊挂点位不均匀,角度变量大,形成各种不可控的变量因素,最终给后期调试及使用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无法形成固定标准,不利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箱以及一种声音扩散系统,以改变传统音箱的辐射指向方式,扩大辐射角度,固定安装后,达到了使用最少数量的音箱,更均匀的声能辐射整个扩声空间,并消除了音箱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对位置及角度的影响带来的不可控因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音箱,所述音箱包括箱体,在箱体中设置有角度扩散面板和前面板,所述角度扩散面板布置于所述前面板的两侧,在两侧的所述角度扩散面板的夹击下所述前面板向外突出,所述音箱还包括高音喇叭,中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所述高音喇叭,中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设置于所述角度扩散面板和前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角度扩散面板与前面板的夹角为155°-16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前面板中设置有高音反射扩散号角,所述中高音喇叭设置于所述高音反射扩散号角内,其中,所述中高音喇叭所在平面与所述前面板的夹角为3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音箱内设置有两只高音喇叭,四只中高音喇叭,两只低音喇叭,其中,四只所述中高音喇叭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角度扩散面板和前面板,两只所述低音喇叭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角度扩散面板,两只所述高音喇叭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角度扩散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箱体还包括后面板,所述后面板做20°切角,当所述音箱正向放置且所述后面板竖直时,所述前面板和角度扩散面板向下倾斜2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音箱还包括导向管,所述导向管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音喇叭、中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通过分频器串联或并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声音扩散系统,所述声音扩散系统包括多个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音箱,在每个所述音箱内设置有三个扩散喇叭模组,每个所述扩散喇叭模组的声音扩散角度为90°,每个所述音箱的声音扩散角度在135°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声音扩散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所述音箱相对地布置于同一空间的同一水平面上,设置于所述音箱的每个所述角度扩散面板上的喇叭共同构成一个所述扩散喇叭模组,设置于所述音箱的前面板上的喇叭共同构成一个所述扩散喇叭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声音扩散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所述声音扩散系统包括两个所述音箱,两个所述音箱相对地悬挂于同一房间的两面墙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和声音扩散系统,通过精确设计的音箱扩散角度,解决传统音箱的点声源或平面声源覆盖角度不足的缺点,能够均匀地覆盖听音场所的各个区域,比如,音箱左右两侧的角度扩散面板与正面板的夹角设置为155°-160°,既解决覆盖角度均匀扩散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声音反射增加声音能量。

本实用新型的音箱中包含了两只高音喇叭、四只中高音喇叭和两只低音喇叭的配置,多只喇叭通过分频器串联或并联连接,共同承担相应分频频率,使得声音更加清晰饱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吊挂点位不均匀,角度变量大等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消除了各种不可控的变量因素。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和声音扩散系统,能够有效地均匀覆盖声场,正向中置安装,音箱直达声更近,多喇叭串并联使用,声音密度及清晰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a)示意了现有技术中音箱设置于主视觉墙两侧的实施形式;

图1(b)示意了现有技术中音箱设置于房间的四角的实施形式;

图2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的音箱一种实施形式;

图3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的音箱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

图4(a)、图4(b)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的音箱的箱体的一种实施形式;

图5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的音箱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

图6以立体图的形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音箱;

图7(a)、图7(b)示意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声音扩散系统;

图8(a)、8(b)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的声音扩散系统的覆盖区域;

图9(a)、9(b)、9(c)、9(d)、9(e)、9(f)、9(g)以立体图的形式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的声音扩散系统所覆盖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音箱和声音扩散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图2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的音箱一种实施形式,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音箱100包括箱体110,在箱体110中设置有角度扩散面板120和前面板130,角度扩散面板120布置于前面板130的两侧,音箱100还包括高音喇叭140、中高音喇叭150和低音喇叭160,高音喇叭140、中高音喇叭150和低音喇叭160设置于角度扩散面板120和前面板130。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中,角度扩散面板120和前面板130可以设置为不同的角度,以适应不同空间的声场需求,比如将音箱的整体扩散角度设置为135°,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音箱的扩散角度小的问题,使得声音扩散后衰减更小,耳朵接收到的声音更接近原始声音,提升了体验效果,从根本上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吊挂点位不均匀,角度变量大等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消除了各种不可控的变量因素,而且,方便了后期整个音响系统的调试。

优选的是,音箱100内设置有两只高音喇叭140,四只中高音喇叭150,两只低音喇叭160,其中,四只中高音喇叭150对称地布置于角度扩散面板120和前面板130,两只低音喇叭160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角度扩散面板120,两只高音喇叭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角度扩散面板120。

通过中高音喇叭的合理配置,增强了整个声场覆盖空间的体验效果。根据空间需求、功率需求、扩散角度需求、阻抗要求可以对喇叭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多种配置。

针对小空间使用、功率需求小、扩散角度窄的情况,可以采用音箱100内设置有三只高音喇叭140,三只中高音喇叭150,两只低音喇叭160,其中,两只中高音喇叭150对称地布置于角度扩散面板120,一只中高音喇叭150和一只高音喇叭140布置于前面板130,两只低音喇叭160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角度扩散面板120,两只高音喇叭140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角度扩散面板120。

针对大空间使用、功率需求大、扩散角度宽的情况,可以采用音箱100内设置有两只高音喇叭140,四只中高音喇叭150,四只低音喇叭160,其中,四只中高音喇叭150对称地布置于角度扩散面板120和前面板130,四只低音喇叭160,两只平行并排成一组、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角度扩散面板120,两只高音喇叭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角度扩散面板120。

图3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的音箱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如图3所示,在箱体110结构中,角度扩散面板120与前面板110的夹角β为155°-160°,角度扩散面板120对称地布置于前面板110两侧,通过精确的角度调整,既解决了在覆盖角度范围内声音均匀扩散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声音反射增加声音能量。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前面板110中设置有高音反射扩散号角170,所述中高音喇叭150设置于所述高音反射扩散号角170内,其中,中高音喇叭150所在平面与前面板110的夹角γ为35°。

中高音喇叭内嵌角度35°时,中高音通过扩散号角交叉辐射到声音覆盖区域,增强音箱两侧区域的声压。

图4(a)、图4(b)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的音箱的箱体的一种实施形式,如图4(a)、图4(b)所示,箱体110还包括后面板180,后面板180做α为20°切角,当音箱100正向放置且所述后面板180竖直时,所述前面板130和角度扩散面板120向下倾斜20°。

安装时后面板180贴紧墙面,整体音箱将向下倾斜20°。当每个所述扩散喇叭模组的扩散角度设置为90°、音箱的扩散角度设置为135°时,扩散角度将覆盖前面区域,两只音箱相对安装两只音箱将垂直覆盖听音房间的整个区域。

图5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的音箱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如图5所示,在音箱100的箱体110底部设置有导向管190。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的不同实施方式中,高音喇叭140、中高音喇叭150和低音喇叭160可以通过分频器串联或并联连接。

图6以立体图的形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音箱,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100包括箱体110,在箱体110中设置有角度扩散面板120和前面板130,角度扩散面板120布置于前面板130的两侧,角度扩散面板120与前面板110的夹角为155°-160°,在两侧的角度扩散面板120的夹击下,前面板130向外突出。

其中,音箱100中的四只中高音喇叭150对称地布置于角度扩散面板120和前面板130,两只低音喇叭160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角度扩散面板120,两只高音喇叭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角度扩散面板120。

音箱100的前面板110中设置有高音反射扩散号角170,中高音喇叭150设置于高音反射扩散号角170内,并且中高音喇叭150所在平面与前面板110的夹角为35°。

从音箱的侧面可以看出,箱体110的后面板180做20°切角,当音箱100正向放置且所述后面板180竖直时,所述前面板130和角度扩散面板120向下倾斜20°。

在箱体110的上面板中设置有接线盒。

图7(a)、图7(b)示意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声音扩散系统,如图7(a)、图7(b)所示,在房间内,本实用新型的声音扩散系统200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100,相对地布置在房间的两面墙壁上,在每个音箱100内设置有三个扩散喇叭模组,每个扩散喇叭模组的声音扩散角度为90°,每个音箱100的声音扩散角度在135°范围内。

优选的是,设置于音箱100的每个角度扩散面板120上的喇叭共同构成一个扩散喇叭模组210,设置于音箱100的前面板130上的喇叭共同构成一个扩散喇叭模组220。

图8(a)、8(b)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的声音扩散系统的覆盖区域,如图8(a)、8(b)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100正向居中安装,由此,音箱100处在墙壁水平方向的居中位置,音箱的声音扩散反射角度所覆盖的区域更大,扩散角度可以达到135°,声场均匀地覆盖房间的大部分区域。

图9(a)、9(b)、9(c)、9(d)、9(e)、9(f)、9(g)以立体图的形式示意了本实用新型的声音扩散系统所覆盖的区域。

在每个扩散喇叭模组中,喇叭均直射扩散角度、正面中高音35°角交叉发声,提高每个扩散喇叭模组的指向性,以及整个声音扩散系统的扩散性。

如图9(c)扩散喇叭模组由音箱左扩散喇叭模组L、音箱中扩散喇叭模组M和音箱右扩散喇叭模组R构成。

音箱左扩散喇叭模组L由一只高音喇叭140,一只中音喇叭150和一只低音喇叭160组成如图9(c),面板向右侧内斜,使得角度扩散面板与前面板的夹角为155°-160°如图3中的夹角β,扩散以90°角度扩散如图9(d)。

音箱中扩散喇叭模组M由两只中音喇叭150组成如图9(c),150中音喇叭内嵌面板以内凹35°如图3中的夹角γ,两只中音喇叭交叉相向扩散如图9(e)和如图9(f)。

音箱右扩散喇叭模组R由一只高音喇叭140,一只中音喇叭150和一只低音喇叭160组成如图9(c),面板向左侧内斜,使得角度扩散面板与前面板的夹角为155°-160°如图3中的夹角β,扩散以90°角度扩散如图9(g)。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和声音扩散系统的不同实施例中,通过精确设计的音箱扩散角度,解决传统音箱的点声源或平面声源覆盖角度不足的缺点,能够均匀地覆盖听音场所的各个区域,比如,音箱左右两侧的角度扩散面板与正面板的夹角设置为155°-160°,既解决覆盖角度均匀扩散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声音反射增加声音能量。

重点提及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音箱包含喇叭的个数,每个音箱中包含了两只高音喇叭、四只中高音喇叭和两只低音喇叭的配置,多只喇叭通过分频器串联或并联连接,共同承担相应分频频率,使得声音更加清晰饱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吊挂点位不均匀,角度变量大等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消除了各种不可控的变量因素。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箱和声音扩散系统,能够有效地均匀覆盖声场,正向中置安装,音箱直达声更近,多喇叭串并联使用,声音密度及清晰度更高。

以上记载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具体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任意组合和扩展上述各实施例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更多的实施方式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不由具体实施例来限定,而由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