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3139发布日期:2020-01-17 21:2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存在相对旋转运动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仍然是人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通常情况下,存在相对旋转运动的模块间实现数据的互相交换,常使用光通信方式,即,通过一个模块上的数据收发元件发送的光路照射到另一模块上的数据收发元件,实现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由于模块间存在相对旋转运动,为保证模块间能够实现实时的数据交换,常常需要将模块双方的数据收发元件,放置在两模块的相对旋转轴心位置或偏离相对旋转轴心距离小于10毫米的位置上。

但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两模块的数据收发元件只能设置在在相对旋转轴心位置或偏离相对旋转轴心距离小于10毫米的位置,导致数据模块间接收数据的范围较小,进而只能使用如皮带、齿轮等类似传动装置间接驱动两模块保持相对旋转运动,这样就导致整个产品具有使用寿命缩短、生产工艺复杂以及需要额外增加结构件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相对旋转运动的模块间在进行数据交换时,数据模块间接收数据的范围较小,且只能使用如皮带、齿轮等类似传动装置间接驱动两模块保持相对旋转运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该系统包括:

第一数据模块、第二数据模块、光学装置以及转动装置;

所述第一数据模块和所述第二数据模块之间设置有所述光学装置;

所述转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光学装置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数据模块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数据模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光学装置的上表面连接,所述转动装置的两端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一数据模块和第二数据模块做旋转运动;

所述第一数据模块用于产生若干点光路,所述若干点光路照射在所述光学装置的上表面;

所述光学装置用于将所述若干点光路转化为若干圆筒型光路,所述若干圆筒型光路从所述光学装置的下表面射出,并照射在所述第二数据模块上;

所述第二数据模块通过所述若干圆筒型光路与所述若干点光路完成与所述第一数据模块的数据交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将光学装置设置在第一数据模块以及第二数据模块之间,第一数据模块产生若干点光路后,照射在光学装置的上表面,光学装置将若干点光路转化为若干圆筒型光路,照射在第二数据模块上,转动装置的两端分别直接或者间接与第一数据模块和第二数据模块连接,以使转动装置带动第一数据模块和第二数据模块做旋转运动,由于第二数据模块通过若干圆筒型光路与若干点光路完成与第一数据模块的数据交换,使得数据模块间接收数据的范围增大,则可以使用马达等转动装置直接驱动数据模块保持旋转运动,避免了使用传动装置来间接驱动数据模块,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工艺复杂性,且不需要额外增加结构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一个圆筒型光路的俯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多个圆筒型光路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为便于描述,图1中各模块和装置的形状都做了简化处理,并不代表实际形状,且各模块和装置的大小以及距离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规格作出调整。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数据模块101、光学装置102、转动装置103以及第二数据模块104。

第一数据模块101和第二数据模块104之间设置有光学装置103。

转动装置102的两端分别与光学装置103的下表面以及第二数据模块104的上表面连接,第一数据模块101的下表面与光学装置103的上表面连接,转动装置102的两端旋转时带动第一数据模块101和第二数据模块104做旋转运动。

第一数据模块101用于产生若干点光路1011,若干点光路1011照射在光学装置103的上表面。

光学装置103用于将若干点光路1011转化为若干圆筒型光路1041,若干圆筒型光路1041从光学装置103的下表面射出,并照射在第二数据模块104上。

光学装置103具体为一种特制的镜片,其特性为将点光路转化为圆筒型光路。

第二数据模块104通过若干圆筒型光路1041与若干点光路1011完成与第一数据模块101的数据交换。

进一步的,第一数据模块10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数据收发单元1012,若干第一数据收发单元1012用于产生若干点光路1011,并通过若干点光路1011发射或者接收数据。

进一步的,第一数据收发单元1012的位置可以设置在第一数据模块101的中心或者边缘位置,且第一数据收发单元10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数据交换量的多少设定。

请参阅图2a以及图2b,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一个圆筒型光路的俯视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多个圆筒型光路的俯视图。

如图2a所示,若若干点光路1011仅包括一个点光路,则光学装置102将一个点光路转化为一个圆筒型光路1041,且转化的一个圆筒型光路1041的轴心与转动装置103的轴心重合,该一个圆筒型光路1041的直径大于转动装置103的水平最大直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圆筒型光路1041不被转动装置103所遮挡。

如图2b所示,若若干点光路1011包括多个点光路,则光学装置102将照射在不同的位置的多个点光路,转化为底面直径不同的多个圆筒型光路1041,多个圆筒型光路1041的轴心均与转动装置的轴心重合,多个圆筒型光路1041的最小直径大于转动装置的水平最大直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圆筒型光路1041不被转动装置103所遮挡。

进一步的,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需要调整光学装置102转化后的圆筒型光路1041直径的分布情况。例如:可以将光学装置102设置为:若干点光路1011越靠近光学装置102的中心,则若干点光路1011转化的若干圆筒型光路1041的底面直径越大,或者,可以将光学装置102设置为:若干点光路1011越远离光学装置102的中心,则若干点光路1011转化为若干圆筒型光路1041的底面直径越大。

进一步的,第二数据模块104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数据收发单元1042,若干第二数据收发单元1042设置在若干圆筒型光路1041的照射范围上,若干第二数据收发单元1042通过若干圆筒型光路1041接收或者发射数据。优选的,圆筒型光路的照射范围为若干圆筒型光路与第二数据收发单元的接触面。

进一步的,转动装置103包括静止部1031件以及旋转轴心1032,静止部件1031与旋转轴心1032为活动连接,静止部件1031可以驱动旋转轴心1032相互以对方为参考对象做相对旋转运动,且旋转轴心1032与静止部件1031可选择性的与其他部件刚性连接。

具体的,光学装置102的下表面与转动装置103的旋转轴心1032连接,转动装置103的静止部件1031与第二数据模块104的上表面连接,第二数据模块104的下表面与固定在静止面或者或者其他静止物体上。第一数据模块101、光学装置102以及转动装置103的旋转轴心1032构成旋转运动的旋转部分,转动装置103的静止部件1031与第二数据模块104构成旋转运动的静止部分。这样做的好处是,整个旋转部分较轻,使得整个转动装置103运行更加稳定。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由于转动装置103的两端可选择性的与其他部件刚性连接,所以转动装置103还有一种连接方式。具体连接方案为:光学装置102的下表面与转动装置103的静止部件1031连接,转动装置103的旋转轴心1032与第二数据模块104的上表面连接,第二数据模块104的下表面与静止面连接。第一数据模块101、光学装置102以及转动装置103的静止部件1031构成相对旋转运动的旋转部分,转动装置103的旋转轴心1032与第二数据模块104构成相对旋转运动的静止部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有些极端情况下方便转动装置103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光学装置设置在第一数据模块以及第二数据模块之间,第一数据模块产生若干点光路后,照射在光学装置的上表面,光学装置将若干点光路转化为若干圆筒型光路,照射在第二数据模块上,转动装置设置在光学装置和第二数据模块之间,以带动第一数据模块和第二数据模块做旋转运动,由于第二数据模块通过若干圆筒型光路与若干点光路完成与第一数据模块的数据交换,使得数据模块间接收数据的范围增大,则可以使用马达等转动装置直接驱动数据模块保持旋转运动,避免了使用传动装置来间接驱动数据模块,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工艺复杂性,且不需要额外增加结构件。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内容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装置103设置在第一数据模块101和光学装置102之间,则有:第一数据模块101的下表面与转动装置103的旋转轴心1032连接,转动装置103的静止部件1031与光学装置102的上表面连接,光学装置102的下表面与第二数据模块104的上表面连接,第二数据模块104的下表面与静止面连接。第一数据模块101和转动装置103的旋转轴心1032构成相对旋转运动的旋转部分,转动装置103的静止部件1031、光学装置102以及第二数据模块104构成相对旋转运动的静止部分。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由于转动装置103的两端可选择性的与其他部件刚性连接,所以转动装置103还有一种连接方式。具体连接方案为:

第一数据模块101的下表面与转动装置103的静止部件1031连接,转动装置103的旋转轴心1032与光学装置102的上表面连接,光学装置102的下表面与第二数据模块104的上表面连接,第二数据模块104的下表面与静止面连接。第一数据模块101和转动装置103的静止部件1031构成相对旋转运动的旋转部分,转动装置103的旋转轴心1032、光学装置102以及第二数据模块104构成相对旋转运动的静止部分。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内容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此时第二数据模块104用于产生若干点光路1011,若干点光路1011照射在光学装置102的下表面,光学装置102用于将若干点光路1011转化为若干圆筒型光路1041,若干圆筒型光路1041从光学装置102的上表面射出,照射在第一数据模块101上,第二数据模块104通过各圆筒型光路1041与各点光路1011完成与第一数据模块101的数据交换。

进一步的,第二数据模块104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数据收发单元1042,若干第二数据收发单元1042用于产生若干点光路1011,并通过若干点光路1011发射或者接收数据。

进一步的,第一数据模块101包括若干第一数据收发单元1012,若干第一数据收发单元设置在各圆筒型光路1041的照射范围上,若干第一数据收发单元1012通过各圆筒型光路1041接受或者发射数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光学装置设置在第一数据模块以及第二数据模块之间,第二数据模块产生若干点光路后,照射在光学装置的顶面,光学装置将若干点光路转化为若干圆筒型光路,照射在第二数据模块上,转动装置设置在光学装置和第一数据模块之间,以带动第一数据模块和第二数据模块做旋转运动,由于第二数据模块通过若干圆筒型光路与若干点光路完成与第一数据模块的数据交换,使得数据模块间接收数据的范围增大,则可以使用马达等转动装置直接驱动数据模块保持旋转运动,避免了使用传动装置来间接驱动数据模块,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工艺复杂性,且不需要额外增加结构件。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模块间的数据交换系统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