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3778发布日期:2020-01-03 10:45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夜视仪,具体是一种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



背景技术:

船用夜视仪采用热成像技术,在夜间不需要任何光线,也不需要任何红外灯,都可以清晰成像,图像连接到驾驶室的lcd屏幕上,供驾驶者观看,有效避免事故,红外热像仪根据物体的温差来成像,在夜间,不同物体之间有温差,物体的不同表面对于热辐射有不同的反射作用,所以热像仪是较为理想的夜视设备。

1、现有的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通常使用三脚架设置在船上进行实时监测,但有时也需要手持对各方位障碍物进行检查,但是现有的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不能够从固定状态切换成手持状态,导致使用者手持使用不够方便;

2、现有的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一般裸露在船仓外,当遇到冰雹天气或遭到异物掉落碰撞时,容易对夜视仪本体造成损伤,导致夜视仪本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不能够从固定状态切换成手持状态导致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包括夜视仪本体、手柄、防护装置、下座、上座、三脚架和组合装置,所述手柄安装在夜视仪本体的下端,所述防护装置套设在夜视仪本体的外表面,所述下座安装在防护装置的下端,所述上座安装在下座的下端,所述三脚架安装在下座的下端,所述组合装置安装在上座和下座之间。

所述组合装置包括插头,所述插头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上座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头,所述挤压头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挤压头与上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内部的上方位置固定安装有衬板,所述衬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壳内壁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棉,所述第一减震棉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震棉。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头与下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上座的内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插头的形状大小与插槽之间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头与第二弹簧之间固定安装有轴承,且挤压头与第二弹簧之间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呈v字型设置,且支撑杆呈一字型等距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座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挡槽,所述挡块的形状大小与挡槽之间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通过设置手柄、下座、上座、三脚架和组合装置,转动连接杆,连接杆带动挤压头转动,使挡块与上座中的挡槽分离,从而使挤压头失去固定,第二弹簧释放弹力带动挤压头向上座内部运动,挤压头对卡块进行挤压,使第一弹簧压缩,卡块缩回插头内部,使插头失去卡固,接着握住手柄即可对夜视仪本体进行手持使用,重新安装只需拉动连接杆并转动,使挡块卡入挡槽,接着将下座的插头插入上座中即可自动固定,方便了将夜视仪本体从固定状态切换成手持状态,从而便于使用者使用。

2、该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通过设置防护装置,当有异物砸向防护壳时,防护壳内部的第一减震棉和第二减震棉对冲击力进行初步吸收,接着异物与防护壳接触瞬间产生的冲击力对支撑杆进行压迫,支撑杆的v字型设置能够很好地对冲击力进行抵御,并将冲击力传导到橡胶垫,由橡胶垫进行吸收,对内部的夜视仪本体提供了保护,避免了夜视仪本体受到损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的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的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夜视仪本体;2、手柄;3、防护装置;31、防护壳;32、衬板;33、橡胶垫;35、支撑杆;36、第一减震棉;37、第二减震棉;4、下座;5、上座;6、三脚架;7、组合装置;71、插头;72、第一弹簧;73、卡块;74、连接杆;75、挤压头;76、挡块;77、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采用热成像技术的船用夜视仪,包括夜视仪本体1、手柄2、防护装置3、下座4、上座5、三脚架6和组合装置7,手柄2安装在夜视仪本体1的下端,防护装置3套设在夜视仪本体1的外表面,下座4安装在防护装置3的下端,上座5安装在下座4的下端,三脚架6安装在下座4的下端,组合装置7安装在上座5和下座4之间。

组合装置7包括插头71,插头71与下座4之间固定连接,上座5的内部开设有插槽,插头71的形状大小与插槽之间相适配,插头7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72,第一弹簧7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卡块73,上座5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连接杆74,连接杆7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头75,挤压头75与第二弹簧77之间固定安装有轴承,且挤压头75与第二弹簧77之间活动连接,挤压头7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挡块76,上座5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挡槽,挡块76的形状大小与挡槽之间相适配,挤压头75与第二弹簧77之间固定安装有轴承,且挤压头75与第二弹簧77之间活动连接,挤压头75与上座5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77,转动连接杆74,连接杆74带动挤压头75转动,使挡块76与上座5中的挡槽分离,从而使挤压头75失去固定,第二弹簧77释放弹力带动挤压头75向上座5内部运动,挤压头75对卡块73进行挤压,使第一弹簧72压缩,卡块73缩回插头71内部,使插头71失去卡固,接着握住手柄2即可对夜视仪本体1进行手持使用,重新安装只需拉动连接杆74并转动,使挡块76卡入挡槽,接着将下座4的插头71插入上座5中即可自动固定,方便了将夜视仪本体1从固定状态切换成手持状态,从而便于使用者使用。

防护装置3包括防护壳31,防护壳31内部的上方位置固定安装有衬板32,衬板3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垫33,橡胶垫3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35,支撑杆35呈v字型设置,且支撑杆35呈一字型等距排列,防护壳31内壁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棉36,第一减震棉36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震棉37,当有异物砸向防护壳31时,防护壳31内部的第一减震棉36和第二减震棉37对冲击力进行初步吸收,接着异物与防护壳31接触瞬间产生的冲击力对支撑杆35进行压迫,支撑杆35的v字型设置能够很好地对冲击力进行抵御,并将冲击力传导到橡胶垫33,由橡胶垫33进行吸收,对内部的夜视仪本体1提供了保护,避免了夜视仪本体1受到损伤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转动连接杆74,连接杆74带动挤压头75转动,使挡块76与上座5中的挡槽分离,从而使挤压头75失去固定,第二弹簧77释放弹力带动挤压头75向上座5内部运动,挤压头75对卡块73进行挤压,使第一弹簧72压缩,卡块73缩回插头71内部,使插头71失去卡固,接着握住手柄2即可对夜视仪本体1进行手持使用,重新安装只需拉动连接杆74并转动,使挡块76卡入挡槽,接着将下座4的插头71插入上座5中即可自动固定,当有异物砸向防护壳31时,防护壳31内部的第一减震棉36和第二减震棉37对冲击力进行初步吸收,接着异物与防护壳31接触瞬间产生的冲击力对支撑杆35进行压迫,支撑杆35的v字型设置能够很好地对冲击力进行抵御,并将冲击力传导到橡胶垫33,由橡胶垫33进行吸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