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264音视频编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4319发布日期:2019-12-24 20:3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基于H.264音视频编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频编码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h.264音视频编码设备。



背景技术:

存储型网络视频编码器,产品型号:st8300-d系列,功能简介:标准h.264视频压缩格式;支持720p、svga、xga、d1、halfd1、cif格式(其中720p、svga、xga为高清专有);视频码率32kbps~4mbps连续可调(高清设备为32kbps~8mbps连续可调);画面延迟小于200毫秒(局域网);嵌入式web服务,支持ie浏览、配置、升级;支持动态域名、局域网、广域网访问;支持双向语音对讲;支持双码流,网络传输与本地存储完全独立;支持完全透明的rs232和rs485接口;支持图像抓拍、录像;扩展功能丰富,它支持两路sata硬盘接口、usb接口、sd卡接口。

现有技术中,此类编码器的外壳上开设有散热孔,在编码器工作时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但是,当编码器不使用,长期放置在室内时,灰尘会通过散热孔进入设备内部,因此,不利于设备内部保持洁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h.264音视频编码设备,其具有便于设备内部保持洁净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h.264音视频编码设备,包括一个以上的散热部,散热部包括三个同心设置的圆弧孔,相邻圆弧孔之间的间距为固定值,还包括:转轴、连接杆、圆弧板以及固定组件;

转轴设于设备外壁上,转轴的轴线与圆弧孔的圆心重合;三个连接杆沿转轴外壁周向均匀间隔分布;连接杆背向转轴延伸并超出圆弧孔背向转轴的一侧,连接杆延伸的路径经过圆弧孔;圆弧板滑动套设于连接杆上并滑动抵接于设备外壁上,圆弧板仅沿垂直于转轴轴线的方向产生滑动,圆弧板与圆弧孔平行,圆弧板与圆弧孔相卡接适配;

固定组件包括内固定件以及外固定件;内固定件设于设备外壁上或连接杆上,内固定件的一端与圆弧孔的内径侧相平齐,内固定件的另一端背向圆弧孔延伸;外固定件设于连接杆上并用于对圆弧板的外径侧进行限位或解除对圆弧板外径侧的限位;

对圆弧孔进行掩盖时,朝向转轴滑动圆弧板,直至圆弧板与圆弧孔重合,圆弧板抵接于内固定件上,再通过外固定件对圆弧板的外径侧进行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设备不使用时,首先,手动将圆弧板沿连接杆朝向转轴滑动,直至圆弧板与圆弧孔重合;其次,圆弧板与圆弧孔重合时,圆弧板的内径侧抵接在内固定件上;最终,再通过外固定件对圆弧板的外径侧进行限位,即可使圆弧板处于对圆弧孔进行掩盖的状态;当设备使用时,首先,外固定件解除对圆弧板的限位;其次,手动将圆弧板沿连接杆背向转轴滑动,直至圆弧板从连接杆背向转轴的一端滑落,使得圆弧孔完全露出;最终,设备在使用时,能够正常通过圆弧孔形成的散热部进行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便于设备内部保持洁净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外固定件设定为第一螺栓;圆弧板抵接于内固定件上时,第一螺栓旋入连接杆并抵接于圆弧板的外径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圆弧板进行外壁侧进行限位时,预先将圆弧板沿连接杆朝向转轴滑动,直至圆弧板的内径侧抵接在内固定件上,再将第一螺栓旋入连接杆,即可实现对圆弧板的外径侧进行抵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转轴上开设有环槽,环槽内套设有第一圆环以及第二圆环;第一圆环沿平行于转轴轴线的方向滑动连接于环槽内壁上;第二圆环卡接于第一圆环的端面与环槽竖直的内壁之间,第二圆环上开设有缺口以供第二圆环从转轴上取下;三个连接杆沿第一圆环外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连接杆始终与设备外壁相间隔;圆弧板滑动抵接于设备外壁上时,第二圆环卡接于第一圆环朝向设备的一侧与环槽靠近设备外壁的竖直内壁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固定件和外固定件的作用下,对圆弧板进行固定之后,圆弧板正对圆弧孔;此时,首先,手动将第二圆环沿自身的缺口从环槽内扣出;其次,手动将第一圆环朝向设备外壁滑动,直至第一圆环抵接在环槽靠近设备的内壁上,再将第二圆环沿自身的缺口卡接在环槽内,且第二圆环卡接于第一圆环;此过程中,通过连接杆带动圆弧板朝向圆弧孔运动,并使得圆弧板的一部分卡接在圆弧孔内;进而在不使用设备时,实现了对圆弧孔的紧密掩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环槽内壁上沿平行于转轴轴线的方向开设有滑槽,第一圆环的内径侧设有滑动连接于滑槽内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第一圆环滑动连接在环槽内壁上建立基础;第一圆环沿平行于转轴轴线的方向在环槽内滑动时,滑块沿滑槽朝向或背向设备外壁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圆环的外壁设有与转轴相垂直的延伸杆,延伸杆远离第二圆环且背向设备的端部设有握杆,握杆背向设备延伸并超过连接杆背向设备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第二圆环从环槽与第一圆环之间取出,以及便于将第二圆环放回环槽与第一圆环之间;此过程中,手持握杆,并通过手向握杆施加一个垂直朝向或垂直背向转轴的力,即可将第二圆环沿自身的缺口处从环槽上取下,或者将第二圆环沿自身的缺口处卡接在圆环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转轴转动装配于设备外壁上,设备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连接杆上开设有螺纹通孔;转动转轴直至连接杆处于相邻两圆弧孔之间,螺纹通孔与螺纹孔连通,再将固定螺栓依次螺纹连接于螺纹通孔和螺纹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设备正常使用时,连接杆不对圆弧孔进行阻挡,更利于通过圆弧孔进行散热;当设备使用之前,转动转轴,进而带动连接杆转动至相连两圆弧孔之间,从而使得螺纹通孔和螺纹孔重合,再将固定螺栓依次螺纹连接在螺纹通孔和螺纹孔内,即可对连接杆进行固定,使得圆弧孔处于敞开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杆远离转轴的端部连接有挡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设备使用时,无需将圆弧板从连接杆上滑下;首先,将圆弧板沿连接杆背向转轴滑动并靠近挡板,再将第一螺栓旋入连接杆;从而使得圆弧板始终处于挡板与第一螺栓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螺栓螺纹连接于螺纹通孔和螺纹孔内时,滑动圆弧板至圆弧板的内径侧朝向圆弧孔的外径侧,将第一螺栓旋入连接杆并抵接于圆弧板的内径侧,此时,圆弧板的外径侧抵接于挡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设备使用时,实现对圆弧板进行固定;使得圆弧板的内径侧抵接在第一螺栓上,使得圆弧板的外径侧抵接在挡环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转轴、连接杆、圆弧板以及固定组件的设定,达到了便于设备内部保持洁净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圆弧孔完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圆弧板部分卡接于圆弧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弧孔;2、转轴;3、连接杆;31、螺纹盲孔;4、圆弧板;5、固定组件;51、内固定件;52、外固定件;61、环槽;62、第一圆环;63、第二圆环;631、缺口;71、延伸杆;72、握杆;81、螺纹孔;82、螺纹通孔;83、固定螺栓;9、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现有的基于h.264音视频编码设备,包括一个散热部,散热部包括三个同心开设的圆弧孔1,三个圆弧孔1均匀间隔安装,即:相邻圆弧孔1之间的间距为固定值,即三个圆弧孔1所在的圆心重合。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基于h.264音视频编码设备。

在设备不使用时,为了便于设备内部保持洁净,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转轴2、连接杆3、圆弧板4以及固定组件5。

转轴2呈圆柱体状,转轴2安装在设备外壁上,转轴2的轴线水平,转轴2的轴线与圆弧孔1的圆心重合,转轴2与圆弧孔1内径侧相间隔设置;三个连接杆3沿转轴2外壁周向均匀间隔分布,连接杆3与转轴2的轴线相垂直,连接杆3呈矩形体状,连接杆3朝向或背向设备外壁的一侧均与设备外壁相平行,连接杆3背向转轴2延伸并超出圆弧孔1背向转轴2的一侧,连接杆3延伸的路径经过圆弧孔1,即:连接杆3与圆弧孔1相交;圆弧板4与圆弧孔1相卡接适配,圆弧板4滑动套设在连接杆3上,圆弧板4上开设有滑动套设在连接杆3上的滑动孔,滑动孔呈矩形状,圆弧板4与圆弧孔1平行,圆弧板4朝向设备的一侧滑动抵接在设备外壁上;连接杆3与圆弧孔1的相交处位于圆弧孔1内径侧的中点上,连接杆3与圆弧板4的相交处位于圆弧板4内径侧的中点上。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固定组件5包括:内固定件51以及外固定件52。内固定件51设定为圆弧挡板;优选地,圆弧挡板固定安装在连接杆3背向设备的一侧上,圆弧挡板的外径侧与圆弧孔1的内径侧相平齐,圆弧挡板的内径侧朝向转轴2;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固定件51还可以安装在设备外壁上。外固定件52设置在连接杆3上并用于对圆弧板4的外径侧进行限位或解除对圆弧板4外径侧的限位。

对圆弧孔1进行掩盖时,手动朝向转轴2滑动圆弧板4,直至圆弧板4与圆弧孔1重合,圆弧板4的内径侧抵接在圆弧挡板的外径侧,再通过外固定件52对圆弧板4的外径侧进行限位,即可实现对圆弧孔1进行掩盖;进而,使得在设备不使用时,便于设备内部保持洁净。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外固定件52设定为第一螺栓;圆弧板4抵接在圆弧挡板上时,第一螺栓旋入连接杆3,第一螺栓的螺杆段抵接在圆弧板4的外径侧。连接杆3上开设有供第一螺栓旋入的螺纹盲孔31。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为了使得圆弧板4能够部分卡接在圆弧孔1内,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环槽61、第一圆环62、第二圆环63以及缺口631。

环槽61开设在转轴2外壁上,环槽61与转轴2同轴,环槽61呈圆环状;第一圆环62和第二圆环63均套设在环槽61内,第一圆环62的一端面和第二圆环63的一端面相贴合,第一圆环62的另一端面和第二圆环63的另一端面分别贴合在环槽61的两竖直的内壁上;第一圆环62沿平行于转轴2轴线的方向滑动连接在环槽61内壁上;缺口631开设在第二圆环63上以供第二圆环63从环槽61上取下,第二圆环63具有弹性;三个连接杆3沿第一圆环62外壁周向均匀间隔安装,连接杆3与设备外壁始终相间隔;圆弧板4滑动抵接在设备外壁上时,第二圆环63卡接在第一圆环62朝向设备的一侧与环槽61靠近设备外壁的竖直内壁之间;圆弧板4部分卡接在圆弧孔1内时,第二圆环63卡接在第一圆环62背向设备的一侧与环槽61远离设备外壁的竖直内壁之间。

为了实现第一圆环62与环槽61内壁之间的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滑槽以及滑块。滑槽沿平行于转轴2轴线的方向开设在环槽61内壁上;滑块安装在第一圆环62的内径侧,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滑块抵接在滑槽内壁上。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为了便于将第二圆环63从第一圆环62和环槽61之间抽离出或将第二圆环63卡接在第一圆环62和环槽61之间,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延伸杆71以及握杆72。延伸杆71安装在第二圆环63外壁上,延伸杆71与转轴2轴线相垂直;握杆72安装在延伸杆71远离第二圆环63的端部,握杆72背向设备延伸并超过连接杆3背向设备的一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为了在圆弧孔1使用时,不对圆弧孔1进行阻挡,本实用新型中,转轴2转动安装在设备外壁上,同时设置有:螺纹孔81、固定螺栓83以及螺纹通孔82。

螺纹孔81开设在设备外壁上并处于圆弧孔1与转轴2之间;固定螺栓83与螺纹孔81螺纹连接;螺纹通孔82开设在连接杆3上;转动转轴2直至连接杆3处于相邻两圆弧孔1之间,螺纹通孔82与螺纹孔81连通,再将固定螺栓83依次螺纹连接在螺纹通孔82和螺纹孔81内;即可对连接杆3进行固定,同时不对圆弧孔1进行阻挡。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为了在设备使用时,无需将圆弧板4从连接杆3上滑下,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挡环9。挡环9同轴安装在连接杆3远离转轴2的端部上。

固定螺栓83螺纹连接在螺纹通孔82和螺纹孔81内时,滑动圆弧板4至圆弧板4的内径侧朝向圆弧孔1的外径侧,将第一螺栓旋入连接杆3并抵接在圆弧板4的内径侧,此时,圆弧板4的外径侧抵接在挡环9朝向转轴2的一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对圆弧孔1进行阻挡时:

第一:手动转动转轴2,直至三个连接杆3分别与三个圆弧孔1相交错;

第二:手动将圆弧板4沿连接杆3朝向转动滑动,直至圆弧板4的内径侧抵接在圆弧挡板上;再转动转轴2,直至圆弧板4与圆弧孔1相重合;

第三:将第一螺栓旋入螺纹盲孔31内,使得第一螺栓的螺杆段抵接在圆弧板4的外径侧;

第四:手持握杆72,将第二圆环63沿缺口631从第一圆环62朝向设备的一侧和环槽61靠近设备的内壁之间抽离出;

第五:将圆弧板4朝向圆弧孔1推动,带动第一圆环62沿环槽61朝向设备滑动,直至第一圆环62朝向设备的一侧抵接在环槽61靠近设备的内壁上,圆弧板4部分卡接在圆弧孔1内;

第六:手持握杆72,将第二圆环63沿缺口631卡接在第一圆环62背向设备的一侧与环槽61远离设备的内壁之间。

最终,在设备不使用时,实现了对圆环孔进行掩盖,以便于设备内部保持洁净。

当设备使用时:

第一:手持握杆72,将第二圆环63沿缺口631从第一圆环62背向设备的一侧与环槽61远离设备的内壁之间抽离出;

第二:将圆弧板4背向圆弧孔1滑动,带动第一圆环62沿环槽61背向设备滑动,直至第一圆环62抵接在环槽61远离设备的内壁上,圆弧板4从圆弧孔1中完全滑动,圆弧板4滑动抵接在设备外壁上;

第三:手持握杆72,将第二圆环63沿缺口631卡接在第一圆环62朝向设备的一侧和环槽61靠近设备的内壁之间;

第四:将第一螺栓从螺纹盲孔31内旋出;

第五:背向转轴2滑动圆弧板4,直至圆弧板4的外径侧抵接在挡环9上,再将第一螺栓旋入螺纹盲孔31内,使得第一螺栓抵接在圆弧板4朝向转轴2的一侧;

第六:转动转轴2,使得连接杆3处于两圆弧孔1之间,直至螺纹孔81和螺纹通孔82连通;

第七:将固定螺栓83依次螺纹连接在螺纹通孔82和螺纹孔81上,实现对连接杆3进行固定。

最终,在设备使用时,使得圆弧孔1完全露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