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61625发布日期:2020-04-03 15:3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扩声领域,特别是涉及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



背景技术:

电瓶流动音响,是应用十分广泛的音响器材,由于它的便携,不需要220v强电,电池可以自供电就能工作数小时,受到人们青睐。但由于常现电瓶音响功率小,只能运用在广场舞、门店广告以及微小型个人演出使用。

在大型演出过程中,需要扩声的范围较大,此时需要的音响设备一般比较笨重,体积较大,不利于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方便运输。

一种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包括:第一音箱、第二音箱、第三音箱、连接机构、折叠机构和扣紧机构,所述第一音箱和所述第二音箱通过所述折叠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音箱和所述第三音箱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转动连接,使所述第一音箱及所述第二音箱具有可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音箱、所述第二音箱及所述第三音箱由上至下依次竖向层叠设置;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音箱及所述第二音箱折叠置于所述第三音箱的侧部或顶部,所述扣紧机构用于使第二状态下的所述第一音箱及所述第二音箱相互扣紧或者所述第一音箱、所述第二音箱及所述第三音箱相互扣紧。

第一音箱的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较高,约与人耳高度齐平,第一音箱由于在低频时不需要工作,使用第二音箱对低频声进行传播,有利于中高频直达声的传播,减少地面的反射,提高中高频的清晰度。由于在需要扩声的场所第一音箱距离地面较高,体积较大,使用连接机构、折叠机构和扣紧机构将第一音箱和第二音箱折叠扣紧在第三音箱的顶部或侧部,当使用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进行扩音时,使第一音箱、第二音箱和第三音箱竖直放置,当需要运输时,使第一音箱、第二音箱和第三音箱叠合并扣紧,减少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的体积,结构紧凑,方便运输,避免出现由体积过大导致的运输成本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合页和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音箱与所述第三音箱通过所述第一合页铰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定位片、第一滑动柱和第一插销;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片位于所述第一连杆内;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一移动孔,所述第一滑动柱穿过所述第一移动孔与所述第一定位片固定,所述第一定位片上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滑动柱能沿着所述第一移动孔移动使所述第一定位片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杆内,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插销能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开孔;当所述第一插销插入到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开孔内时,所述第二音箱和所述第三音箱均竖直放置进行扩音;当所述第一插销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开孔中拔出,所述第二音箱和所述第三音箱叠合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连接架、卡位件、弹性件和第一销轴;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铰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面固定于所述第二音箱上,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面固定于所述第三音箱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位移孔,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另一端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销轴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位移孔,且所述第一销轴能在所述位移孔内移动;所述卡位件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卡位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二合页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二定位片、第二滑动柱和第二插销;所述第一音箱与所述第二音箱通过所述第二合页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固定于所述第一音箱上,所述第四连杆固定于所述第二音箱上;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片位于所述第三连杆内;所述第三连杆上设有第二移动孔,所述第二滑动柱穿过所述第二移动孔与所述第二定位片固定,所述第二定位片上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滑动柱能沿着所述第二移动孔移动使所述第二定位片插入到所述第四连杆内,所述第四连杆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插销能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开孔;当所述第二插销插入到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开孔内时,所述第一音箱和所述第二音箱均竖直放置进行扩音;当所述第二插销从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开孔中拔出,所述第一音箱和所述第二音箱叠合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紧机构包括第一扣紧部和第二扣紧部,所述第一扣紧部和所述第二扣紧部配合使所述第一音箱和所述第二音箱扣紧;所述第一扣紧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音箱上,所述第二扣紧部固定于所述第二音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紧机构还包括第三扣紧部和第四扣紧部,所述第三扣紧部和所述第四扣紧部配合使所述第二音箱和所述第三音箱扣紧,所述第三扣紧部固定于所述第二音箱上,所述第四扣紧部固定于所述第三音箱上;所述第一扣紧部和所述第三扣紧部均包括扣件,所述扣件为中空结构,所述扣件内设有勾板;所述第二扣紧部和所述第四扣紧部均包括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的插入端设有弯曲板,所述勾板和所述弯曲板勾住进行扣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脚轮,所述脚轮设置于所述第三音箱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中高音单元和超低音单元,所述第一音箱和所述第二音箱上均设置中高音单元,所述第三音箱上设置超低音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功放放大器和供电电瓶,所述第二音箱上设有功放放大器,所述供电电瓶固定于所述第二音箱的内部,所述功放放大器和供电电瓶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的侧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的叠合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的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的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的内部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的主视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的侧剖面图;

图9为本申请图8中的c处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的叠合示意图。

10、第一音箱,20、第二音箱,30、第三音箱,31、超低音单元,32、超低音导声孔,33、功放放大器,34、供电电瓶,40、连接机构,41、第一合页,42、第一连接组件,421、第一连杆,422、第二连杆,423、第一定位片,424、第一滑动柱,425、第一插销,426、第一移动孔,401、第一支架,402、第二支架,403、连接架,404、卡位件,405、弹性件,406、第一销轴,407、位移孔,50、折叠机构,60、扣紧机构,61、第一扣紧部,62、第二扣紧部,63、第三扣紧部,64、第四扣紧部,601、扣件,602、勾板,603、伸缩部,604、弯曲板,605、发条,70、脚轮,80、中高音单元,90、工艺号角,100、第一导声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超低音、低音、中音和高音均是指声音的频率,即每秒钟声波震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超低音低于40hz,低音小于500hz,中音介于500hz到8000hz之间,高音在8000hz以上。全频是指频率的范围宽,可以覆盖从超低音到高音。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实施例一种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包括:第一音箱10、第二音箱20、第三音箱30、连接机构40、折叠机构50和扣紧机构60,所述第一音箱10和所述第二音箱20通过所述折叠机构5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音箱20和所述第三音箱3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40转动连接,使所述第一音箱10及所述第二音箱20具有可切换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音箱10、所述第二音箱20及所述第三音箱30由上至下依次竖向层叠设置;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音箱10及所述第二音箱20折叠置于所述第三音箱30的侧部或顶部,所述扣紧机构60用于使第二状态下的所述第一音箱10及所述第二音箱20相互扣紧或者所述第一音箱10、所述第二音箱20及所述第三音箱30相互扣紧。

第一音箱10的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较高,约与人耳高度齐平,第一音箱10由于在低频时不需要工作,使用第二音箱20对低频声进行传播,有利于中高频直达声的传播,减少地面的反射,提高中高频的清晰度。由于在需要扩声的场所第一音箱10距离地面较高,占地面积较大,使用连接机构40、折叠机构50和扣紧机构60将第一音箱10和第二音箱20折叠扣紧在第三音箱30的顶部或侧部,当使用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进行扩音时,使第一音箱10、第二音箱20和第三音箱30竖直放置,当需要运输时,使第一音箱10、第二音箱20和第三音箱30叠合并扣紧,减少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的体积,结构紧凑,方便运输,避免出现由体积过大导致的运输成本增加。

所述第一音箱10、所述第二音箱20与所述第三音箱30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音箱10、所述第二音箱20可转动置于所述第三音箱30的顶部或侧部,实现折叠放置。

所述第一音箱10、所述第二音箱20和所述第三音箱30的连接方式不限,只需确保第一音箱10和第二音箱20可相对于第三音箱30活动即可。具体地,所述第一音箱10、所述第二音箱20和所述第三音箱30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铰接、卡接或其他连接方式。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40包括第一合页41和第一连接组件42,所述第二音箱20与所述第三音箱30通过所述第一合页41铰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2包括第一连杆421、第二连杆422、第一定位片423、第一滑动柱424和第一插销425;所述第二音箱20与所述第三音箱30通过所述第一合页41铰接,所述第一连杆421固定于所述第二音箱20上,所述第二连杆422固定于所述第三音箱30上;所述第一连杆421和所述第二连杆422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片423位于所述第一连杆内;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一移动孔426,所述第一滑动柱424穿过所述第一移动孔426与所述第一定位片423固定,所述第一定位片423上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滑动柱424能沿着所述第一移动孔426移动使所述第一定位片423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杆422内,所述第二连杆422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插销425能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开孔;当所述第一插销425插入到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开孔内时,所述第二音箱20和所述第三音箱30均能竖直放置进行扩音;当所述第一插销425从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开孔中拔出,所述第二音箱20和所述第三音箱30能层叠设置。该种结构的优点为通过将第一插销425插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开孔实现第二音箱20和第三音箱30竖直放置,将所述第一插销425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开孔中拔出,实现第二音箱20和第三音箱30的叠合,通过插入和拔出所述第一插销425实现音箱装置两种状态的切换,再通过扣紧机构60将所述第二音箱20扣紧于所述第三音箱30的侧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如图7-10所示,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40包括第一支架401、第二支架402、连接架403、卡位件404、弹性件405和第一销轴406;所述第一支架401和所述第二支架402铰接,所述第一支架401的一侧面固定于所述第二音箱20上,所述第二支架402的一侧面固定于所述第三音箱30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架402上设有位移孔407,所述连接架4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01铰接,另一端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销轴406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位移孔,且所述第一销轴406能在所述位移孔407内移动;所述卡位件404与所述第二支架402铰接,所述弹性件405的一端与所述卡位件40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02连接;所述连接机构40张开时,所述卡位件404卡在所述连接架403上,使所述第一支架401和所述第二支架402相互垂直;所述连接机构40闭合时,所述卡位件404水平设置,使所述第一支架401和所述第二支架402叠合。通过连接架403在位移孔407内移动,使第一支架401和第二支架402相互垂直或者叠合,实现第二音箱20和第三音箱30的相互垂直和叠合,并在扣紧机构60的作用下,使第二音箱20叠合在第三音箱30的顶部。

所述弹性件405用于为所述卡位件404的位置移动提供拉力。具体地,所述弹性件405可以为弹性丝、弹簧、弹簧片等其他具有弹性部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405为弹簧片。该种结构的优点为弹性效果好,结构简单,具有经济性。

请参阅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机构50包括第二合页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二定位片、第二滑动柱和第二插销;所述第一音箱与所述第二音箱通过所述第二合页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固定于所述第一音箱上,所述第四连杆固定于所述第二音箱上;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片位于所述第三连杆内;所述第三连杆上设有第二移动孔,所述第二滑动柱穿过所述第二移动孔与所述第二定位片固定,所述第二定位片上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滑动柱能沿着所述第二移动孔移动使所述第二定位片插入到所述第四连杆内,所述第四连杆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插销能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开孔;当所述第二插销插入到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开孔内时,所述第一音箱10和所述第二音箱20均能竖直放置进行扩音;当所述第二插销从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开孔中拔出,所述第一音箱10和所述第二音箱20能层叠设置。折叠机构50的作用就是连接第一音箱10和第二音箱20,将第一音箱10和第二音箱20能够叠合在一起,实现减少体积的目的。

如图5、6、8、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紧机构60包括第一扣紧部61和第二扣紧部62,所述第一扣紧部61和所述第二扣紧部62配合使所述第一音箱10和所述第二音箱20扣紧;所述第一扣紧部61固定于所述第一音箱10上,所述第二扣紧部62固定于所述第二音箱20上。当第二音箱62折叠位于所述第三音箱30的顶部时,只需要第一扣紧部6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音箱10上,第二扣紧部6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音箱20上,第一扣紧部61和第二扣紧部62配合将第一音箱10和第二音箱20扣紧在第三音箱30的顶部。

所述第一扣紧部61和所述第二扣紧部62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只需第一扣紧部61和第二扣紧部62能够实现第一音箱10和第二音箱20的扣紧即可。

具体地,所述扣紧机构还包括第三扣紧部63和第四扣紧部64,所述第三扣紧部63和所述第四扣紧部64配合使所述第二音箱20和所述第三音箱30扣紧,所述第三扣紧部63固定于所述第二音箱20上,所述第四扣紧部64固定于所述第三音箱30上;所述第一扣紧部61和所述第三扣紧部63均包括扣件601,所述扣件601为中空结构,所述扣件601内设有勾板602;所述第二扣紧部62和所述第四扣紧部64均包括伸缩部603,所述伸缩部603的插入端设有弯曲板604,所述勾板602和所述弯曲板604连接进行扣紧。

对所述扣件60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扣件为中空,能够实现扣紧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扣件601可以为中空方形结构、中空圆形结构或任何其他中空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件601为中空方形结构。

所所述勾板602和所述弯曲板604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勾板602和所述弯曲板604能够实现扣紧的目的。可选地,所述勾板602和所述弯曲板604可以为板状或者块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勾板602和所述弯曲板604均为板状。

当第一音箱10和第二音箱20扣紧在第三音箱30的侧部时,第一扣紧部61固定在第一音箱10上,第二扣紧部62固定在第二音箱20上,第一扣紧部61和第二扣紧部62配合将第一音箱10叠合在第二音箱20上,将第三扣紧部63固定在第二音箱20上,第四扣紧部64固定在第三音箱30上,第三扣紧部63和第四扣紧部64配合使第二音箱20扣紧在第三音箱30的侧部,第一音箱10也扣紧在第三音箱30的侧部。

对所述第二扣紧部62和所述第四扣紧部64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与所述第一扣紧部61和第三扣紧部63扣紧连接即可。为了使伸缩部603能够伸缩,在第二扣紧部62和所述第四扣紧部64内设有弹性元件,对该弹性元件的结构和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需能够实现使伸缩部603伸缩即可。

具体地,所述弹性元件可以为弹簧、发条或拉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紧部62和所述第四扣紧部64均包括发条605,所述发条605的一端固定于固定端,另一端与所述伸缩部603连接,使所述伸缩部603移动。该种结构的优点为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弹性。发条605呈螺旋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发条的作用原理与卷尺相同,伸缩部603在拉动过程中,发条605具有不同的弹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脚轮70,所述脚轮70设置于所述第三音箱30的底部。该种结构的优点为便于在运输时或扩声时的位置移动。使音箱系统成为一套快速定置的便携流动演出音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还包括中高音单元80和超低音单元31,所述第一音箱10和所述第二音箱20上均设置中高音单元80,所述第三音箱30上设置超低音单元31。中高音单元80对高音和中低音具有较好的重播声音的能力,高音和中低音的失真低。所述超低音单元31对超低音具有较好的重播声音的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移动折叠式电瓶线阵列音响还包括功放放大器33和供电电瓶34,所述第二音箱20上设有功放放大器33,所述供电电瓶34固定于所述第二音箱20的内部,所述功放放大器33和供电电瓶34电连接。所述供电电瓶用于为所述功放放大器充电,提高功放放大器的工作时间。所述功放放大器用于对音频的功率进行放大。具体地,所述功放放大器为dsp(digitalsignal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功放放大器。

第一音箱10和第二音箱20上均设有工艺号角90和第一导声孔100,工艺号角90的灵敏度较高,指向性好,声音强弱变化小。第一导声孔100用于导出中高音。

如图1、2、4、7、8、10所示,第一音箱10和第二音箱20均为全频音箱,第三音箱30为超低音音箱。工艺号角90的作用为扩声使用,中高音单元80用于扩大中音和高音的声音,第一导声孔100的作用是喇叭震动时往后方产生的低频声波导出来,以提高音箱效率、增加低音量感。

超低音单元31用于发出超低音声音,超低音导声孔32的作用是喇叭震动时往后方产生的低频声波导出来,以提高音箱效率、增加低音量感。功放放大器33为dsp(digitalsignal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功放放大器。供电电瓶34为功放放大器33供电,功放放大器33前级设有dsp数字音频处理芯片,把信号分频调整成一路成低切状态的全频信号,另一路设为超低音信号,分别控制全频音箱和超低音音箱,全频音箱和超低音音箱形成线性阵列音响。

线阵列是一组振幅相等并同相紧密地排成一条直线的声辐射元素。由于该阵列具有垂直指向性,从而有效地投射声音,因此适用于大型,远距离的音响。音频矩阵是一种多路信号输入,多路信号输出,可以自由切换和分配输入输出法则。线阵列音箱特别适合远距离声辐射是因为线阵列音箱能够提供非常良好的垂直覆盖面的指向性,以取得良好的声效果。

全频音箱在100hz以下不需要工作,因此这个音箱在100hz以上的失真会减少,通常喇叭重放的失真是因为要兼顾重播低音而使100hz以上的频率失真。如不需要推100hz以下的信号,这个单元在100hz以上的重播声音的能力会加强,失真更低。

全频音箱的优点为:点声源,相位准确;各频段音色趋于一致,容易带来更好的音场、结像度、乐器分离度和层次;由于其中频阶段表现力强,恰好人发出的声音大多以中频为主,所以,全频音箱非常适合用来听人声,而且入耳的失真率低,表现的人声相当饱满自然。

音箱系统很重要的一样设备是音箱,音箱一般由喇叭单元和箱体组成。喇叭单元作为发声的部件,箱体作为喇叭单元的补充起到修正声音的作用。喇叭单元的发声原理是一种电能转换成声音的一种转换,当不同的电子能量传至线圈时,线圈产生一种能量与磁铁的磁场互动,这种互动造成纸盘振动,因为电子能量随时变化,喇叭的线圈会往前或往后运动,因此喇叭的纸盘就会跟着运动,此动作使空气的疏密程度产生变化而产生声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