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对讲机电池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61251发布日期:2020-04-03 15:2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对讲机电池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改进的对讲机电池扣。



背景技术:

对讲机是一种双向移动通讯工具,不需要网络支持就可以通话。现有对讲机主要包括对讲机本体和电池块,并且对讲机本体或者电池块上装配有将两者可拆卸组装的电池扣,现有电池扣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容易松动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对讲机电池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对讲机电池扣,包括对讲机主体和电池块,上述对讲机主体设有电池槽,上述电池块装配有将其一端固定安装于电池槽的电池扣,上述电池扣的一端设有按压部和至少一连接部,另一端设有枢接部;上述电池块设有安装部,该安装部设有一安装口;上述枢接部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部,且按压部可活动地嵌设于安装口;上述电池槽设有至少一卡槽,上述安装部还装配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用于使电池扣转动,进而使连接部与卡槽相扣接。

进一步,上述电池扣包括电池扣主体,该电池扣主体的正面设有充当上述按压部的第一凸台,左右侧壁均设有一横截面大致呈c字形的凸起,形成上述连接部,上述凸起的上部设有一连接臂,形成上述枢接部。

进一步,上述凸起的下端面设有导向面一。

进一步,上述电池块包括上壳和下壳,上述上壳设有槽体,槽体一端设有带上述安装口的延伸部,左右两侧均设有与上述枢接部相配合的枢接孔;上述下壳设有凹部,槽体与凹部扣合形成上述安装部。

进一步,上述弹性件为扭簧,上述扭簧包括依次连接的延伸杆一、扭簧本体一、连接杆、扭簧本体二以及延伸杆二,上述扭簧本体一和扭簧本体二分别套设于两上述枢接部,上述延伸杆一和延伸杆二均顶持安装部内壁,上述连接杆顶持上述电池扣的背面。

进一步,上述电池扣的背面设有放置上述连接杆的安装槽。

更进一步,上述卡槽的上端面设有使电池扣转动的导向面二。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对讲机电池扣,对讲机主体设置有卡槽,电池块可转动地设置有电池扣,通过转动电池扣可以将电池扣的c型凸起以微微上扬的方式扣接于对讲机主体的卡槽内,可以将电池块更紧密地安装于对讲机主体的电池槽内,避免两者之间出现松动的现象。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对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讲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对讲机的爆炸示意图(未画出导电片)。

图4为上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电池扣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电池扣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上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一种改进的对讲机电池扣,包括对讲机主体2和电池块1。对讲机主体2设有电池槽21,电池槽21的一端设有凹槽23,另一端设有一让位缺口。该让位缺口的两侧均设有一卡槽22,并且卡槽22的上端面设有导向面二221。

参考图3、图4、图5和图8,电池块1包括下壳11、电池12、电池扣13、弹性件和上壳15。上壳15的一端设有用于配合凹槽23的凸棱153,另一端设有槽体151,槽体151的一端设有带安装口150的延伸部152,槽体15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用于安装电池扣13的枢接孔153。下壳11设有凹部111。具体地,上壳15和下壳11通过卡扣配合卡槽的方式相互扣合,由于这种可拆卸地扣合方式属于常规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进行实施,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也可以借助螺丝将上壳15和下壳11相互扣合。当上壳15和下壳11相互扣合时,槽体151与凹部111形成一个安装部,用于装配电池扣13和弹性件。

参考图6和图7,电池扣13包括电池扣主体130,该电池扣主体130的正面设有充当按压部131的第一凸台,左右侧壁均设有一横截面大致呈c字形的凸起,形成连接部132。上述凸起的下端面设有与导向面二221相配合的导向面一135。凸起的上部设有一连接臂136、该连接臂136的一侧设有第一轴体133,另一侧设有第二轴体134,形成枢接部。电池扣13的背面设有安装槽137。

参考图6和图7,弹性件为扭簧14,扭簧14包括依次连接的延伸杆一141、扭簧本体一142、连接杆143、扭簧本体二144以及延伸杆二145。

参考图1至图7,电池块1组装方式:将扭簧本体一142和扭簧本体二144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二轴体134,并将连接杆143置于电池扣13的安装槽137内;将两个第一轴体133分别可转动地插装于两个枢接孔153相配合,使电池扣13可转动地设置于上壳15,同时使按压部131嵌于安装口150;将电池12固定安装于下壳11;将上壳15和下壳11相互扣合,并使延伸杆一141和延伸杆二145均顶持于凹部111的内壁,从而将电池扣13可转动地装配于上壳15和下壳11扣合后形成的上述安装部内,而扭簧14则用于使电池扣13转动。

参考图8和图9,对讲机还包括挂钩16,挂钩16设有导向凸条161和定位凸起162;上壳15的背面设有导向槽155和定位凹槽154。挂钩16的安装方式:将导向凸条161滑动地嵌入导向槽155,直至定位凸起162对准并扣接于定位凹槽154,从而将挂钩16固定安装于电池块1。

参考图1至图9,对讲机主体与电池块的装卸方式:(1)将电池块1的一端通过凸棱153配合凹槽23卡于对讲机主体2的电池槽21一端。(2)将电池块1的另一端朝电池槽21内按压,在导向面二221与导向面一135的导向作用下,使电池扣13克服扭簧14的作用力朝安装部内转动;待c型凸起对准卡槽22内,电池扣13在扭簧14的作用下朝安装部外转动,进而使c型凸起即电池扣13的连接部132扣接于卡槽22内,从而将整个电池块1固定安装于电池槽21内。(3)手动按压按压部131,使电池扣13克服扭簧14的作用力朝安装部内转动,进而使c型凸起即电池扣13的连接部132与卡槽22相互分离。(4)再同时朝电池槽21外取出电池块1,使电池块1与对讲机主体2分离即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