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8120发布日期:2020-08-07 18:4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强,特别对产品的发声性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运用于其中的发声器件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和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盆架的振膜、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磁轭以及固定于所述磁轭的主磁钢。

相关技术的所述发声器件中,为了保证磁路系统良好的性能,通常会在主磁钢周边设置副磁钢来形成三磁钢或五磁钢的磁路结构。然而,五磁钢磁路结构虽然具有比三磁钢磁路更好的性能,但是额外增加了磁路的结构,增加了成本,并且格外设置的副磁钢也增加了发声器件可靠性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路利用率更高,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且可靠性高的发声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磁轭以及固定于所述磁轭的主磁钢;其中,所述磁轭包括固定所述主磁钢的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向远离所述主磁钢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边缘向所述振膜延伸形成第一翻边,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主磁钢的边缘向所述振膜弯折延伸形成第二翻边。

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正对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之间设有贯穿所述磁轭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延伸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主磁钢相对两侧的第一延伸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主磁钢另外相对两侧的第二延伸部,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延伸部设置。

优选的,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振膜的音圈,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主磁钢间隔设置,所述音圈插设于所述主磁钢与所述第一翻边之间。

优选的,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音圈远离所述振膜一侧的辅助振膜,所述辅助振膜设有开口,所述第一翻边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振膜延伸。

优选的,所述辅助振膜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音圈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连接部,所述开口贯通所述连接部设置。

优选的,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辅助振膜远离所述音圈一侧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段、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两条弹臂,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段夹设于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盆架之间,所述第一翻边设置于两条所述弹臂之间并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振膜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二延伸部远离所述主磁钢的边缘向所述振膜弯折延伸形成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主磁钢间隔设置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副磁钢。

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叠设于所述主磁钢的主极芯以及嵌设于所述盆架的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包括固定于盆架的呈环状的固定环和由所述固定环分别向所述副磁钢延伸的副极芯,所述副极芯分别叠设于所述副磁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翻边代替现有磁路结构中的边磁钢,简化磁路系统结构、节约成本的同时提升了第二翻边位置处的磁路利用率,改善了磁路系统的性能。设置第二翻边隔绝保护发声器件内部结构,进一步提升发声器件的可靠性。相比于现有的三磁钢磁路以及五磁钢磁路结构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磁路结构提高了发声器件的bl,具有更好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沿图1所示a-a方向的剖视图以及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磁轭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部分结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器件100包括盆架10,分别固定于盆架10的振动系统20和磁路系统30。其中,振动系统20包括固定于盆架10的振膜21。振膜21包括固定于盆架10的折环211以及固定于折环211中部靠近磁路系统30一侧的球顶212。当然,球顶212也可以设置于折环211中部远离磁路系统30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器件100还包括固定于振膜21远离磁路系统30一侧的前盖22。

磁路系统30包括固定于盆架10的磁轭31以及固定于磁轭31的主磁钢32。其中,磁轭31包括固定主磁钢32的主体部311以及自主体部311向远离主磁钢32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12。进一步的,主体部311边缘向振膜11延伸形成第一翻边313,延伸部312远离主磁钢32的边缘向振膜21弯折延伸形成第二翻边314。其中,第一翻边313能够充当磁钢提升磁路系统的性能,代替了现有磁路结构的副磁钢,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第二翻边314与盆架固定,提升了发声器件的可靠性并能够起到隔绝保护发声器件内部结构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翻边313与第二翻边314正对间隔设置,并且第一翻边313与第二翻边314之间设有贯穿磁轭31的通孔315。该通孔315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发声器件的泄露,提高了发声器件的q值。

进一步的,延伸部312包括设置于主磁钢32相对两侧的第一延伸部316以及设置于主磁钢32另外相对两侧的第二延伸部317,第一翻边313自主体部311靠近第一延伸部316一侧的边缘向振膜11延伸形成,第二翻边314自第一延伸部316边缘向振膜11弯折延伸形成。通孔315则贯穿第一延伸部316设置于第一翻边313与第二翻边314之间。

振动系统20包括固定于振膜21靠近磁路系统30一侧的音圈23,第一翻边313与主磁钢32间隔设置,音圈23插设于第一翻边313与主磁钢32之间。此外,振动系统20还包括固定于音圈23远离振膜21一侧的辅助振膜24,辅助振膜24上设有开口25,第一翻边313通过开口25向振膜21延伸。开口25的设置使得辅助振膜让位于第一翻边,有效利用了主磁钢与盆架之间的空间来同时提升了振动系统与磁路系统的性能,使得发声器件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同时具有更简单的结构设置。具体的,辅助振膜24包括固定于盆架10的第一固定部241、固定于音圈的第二固定部242以及连接第一固定部241与第二固定部242的连接部243,开口25贯通连接部243设置。

此外,如图1-5所示,其中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磁轭、主磁钢、副磁钢、弹性件以及辅助振膜的组合结构图。振动系统20还包括固定于辅助振膜24远离音圈23一侧的弹性件26。弹性件26包括固定于第一固定部241的第一段261、固定于第二固定部242的第二段262以及连接第一段261与第二段262的两条弹臂263。其中,第一固定部241与第一段261夹设于第二翻边314与盆架10之间,第一翻边313设置于两条弹臂262之间并通过开口25向振膜21延伸,使得弹臂263进一步让位第一翻边,发声器件也因此能够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同时具有更简单的结构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延伸部317远离主磁钢32的边缘向振膜21弯折延伸形成有第三翻边318。第三翻边318与主磁钢32间隔设置形成收容空间319。磁路系统30还包括设置于收容空间319内的副磁钢33。具体的,副磁钢33包括设置于主磁钢32相对两侧的两个副磁钢33。如此,两个副磁钢33与主磁钢32以及设置于主磁钢32相对两侧的两条第一翻边313的结构设置,相对于三磁钢磁路结构来说,第一翻边充当了磁钢,进一步提升了磁路利用率,改善了磁路系统的性能,提高了发声器件的bl。相对于五磁钢磁路结构来说,能够获得相近的性能但磁路系统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此外,第二翻边固定于盆架,隔绝保护了发声器件内部的结构,提升了发声器件的可靠性。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磁路系统30的性能,使磁路系统30的磁力线尽可能多的被音圈23切割,以形成更大的驱动力,磁路系统30还包括叠设于主磁钢32的主极芯34以及嵌设于盆架10的上夹板35。上夹板35包括固定于盆架10的呈环状的固定环351和由固定环351分别向副磁钢33延伸的副极芯352,副极芯352分别叠设于副磁钢33。具体的,副磁钢33包括设置于主磁钢32相对两侧的两个副磁钢33,副极芯352同样包括两个,两个副极芯352分别叠设于两个副磁钢33。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通过设置第一翻边代替现有磁路结构中的边磁钢,简化磁路系统结构、节约成本的同时提升了第二翻边位置处的磁路利用率,改善了磁路系统的性能。设置第二翻边隔绝保护发声器件内部结构,进一步提升发声器件的可靠性。并在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之间设置贯通磁轭的通孔,增加了发声器件的泄露,提高了发声器件的q值。此外,在主磁钢另外一侧设置第三翻边,并在第三翻边与主磁钢之间设置副磁钢,相比于现有的三磁钢磁路以及五磁钢磁路结构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磁路结构提高了发声器件的bl,具有更好的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