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方法以及设备管理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16996发布日期:2020-03-31 12:0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设备管理方法以及设备管理系统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设备管理方法以及设备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生活家电(也称为设备)经由网络连接到控制该设备的云即家电控制云(也称为控制云),存在在基于控制云的控制下进行动作的方式(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35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基于控制云的控制下,用户例如能够使用智能手机等操作设备进行设备的操作。另外,为了这样使用操作设备对设备进行操作,需要在控制云上识别成为用户的操作对象的设备。即,控制云通过将识别用户的用户标识符与识别设备的设备标识符建立对应,从而需要将用户与设备建立对应。

但是,用户需要在控制云中设定将用户标识符和设备标识符建立对应,存在将用户所拥有的多个设备全部与用户建立对应的作业花费工夫的课题。

因此,本公开提供能够高效地进行用户与设备之间的建立对应的设备管理系统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设备管理方法,在经由网络与多个设备以及第1操作设备通信连接的服务器中进行,所述第1操作设备与识别第1用户的第1用户标识符建立了对应,其特征在于,包括:受理步骤,从所述第1操作设备受理对所述多个设备中的第1设备进行识别的第1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的建立对应的请求;以及存储步骤,在作为存储于存储装置的对应关系的、识别设备的设备标识符与识别用户的用户标识符建立了对应的对应关系中,在(i)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不同的第2用户标识符与与所述第1设备标识符建立了对应,且(ii)对所述多个设备中的与所述第1设备不同的第2设备进行识别的第2设备标识符与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建立了对应的情况下,将所述第2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2用户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

此外,这些整体或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系统、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可读取的cd-rom等记录介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以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发明效果

本公开的设备管理方法能够高效地进行用户账户与设备的对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生活家电的进化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第3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第3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ai扬声器协作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第3代生活家电的第1课题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第3代生活家电的第2课题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网络连接功能内置家电的网络连接率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云生活家电的网络连接等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在常规连接iot生活家电中能够利用的通信方式(wi-fi、lpwa)的特征的表。

图9是表示第4代生活家电(平时连接iot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1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第4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2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第4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3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生活家电的架构的进化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4代生活家电的功能分担(功能的外部化)的图。

图14是表示4层的顾客接点与平时连接iot家电的关系的图。

图15是表示设备管理系统中的家电设备的运转状态数据的收集流程的图。

图16是表示云接收的家电设备的运转信息以及固有信息的具体例的表。

图17是表示iot家电即设备的区块的结构图。

图18是表示作为iot家电控制云的服务器的区块的结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检测设备设置于普通家庭的方法的曲线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检测设备设置于普通家庭的方法的曲线图。

图21是表示使用从多个设备发送的运转信息以及位置信息来决定排除范围的例子的图。

图22是表示用于得到设置设备时的日志发送的同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到利用iot家电服务为止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4是用于说明设备与用户的关联过程的第1例的图。

图25是表示设备与用户的关联过程的第1例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设备与用户的关联过程的第1例的序列图。

图27是表示设备与用户的关联过程的第2例的流程图。

图28是表示设备与用户的关联过程的第2例的序列图。

图29是用于说明多个设备与多个用户的关联方法的一例的第1场景的图。

图30是用于说明多个设备与多个用户的关联方法的一例的第2场景的图。

图31是用于说明多个设备与多个用户的关联方法的一例的第3场景的图。

图32是表示在对同一设备id进行不同的用户账户的关联的情况下进行的关联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33是表示在对同一设备id进行不同的用户账户的关联的情况下进行的关联处理中向操作设备的通知的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34是用于说明多个设备与多个用户的关联方法的一例的第4场景的图。

图35是用于说明多个设备与多个用户的关联方法的又一例的图。

图36是表示判别“搬迁”以及“转让”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7是用于说明判别“搬迁”以及“转让”的处理的另一例的图。

图38是表示判别“搬迁”以及“转让”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39是用于说明判别“搬迁”以及“转让”的处理的另一例的图。

图40是表示判别“搬迁”以及“转让”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41是用于说明预测“搬迁”的情况的例外的图。

图42是根据设备的类别进行了分类的表。

图43是表示设备为“转让/转卖/被盗”的预测情况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44是执行设备被盗时的对策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5是表示检测到设备的移动时的用户与设备的关联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6是表示检测到设备的移动时的用户与设备的关联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47是表示被预测为进行了用户的“家庭结构变更”的情况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48是表示预测为设备发生了“故障”的情况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49是表示预测为设备被“废弃”的情况的一例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设备管理方法在经由网络与多个设备以及第1操作设备通信连接的服务器中进行,所述第1操作设备与识别第1用户的第1用户标识符建立了对应,其特征在于,包括:受理步骤,从所述第1操作设备受理对所述多个设备中的第1设备进行识别的第1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的建立对应的请求;以及存储步骤,在作为存储于存储装置的对应关系的、识别设备的设备标识符与识别用户的用户标识符建立了对应的对应关系中,在(i)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不同的第2用户标识符与所述第1设备标识符建立了对应,且(ii)对所述多个设备中的与所述第1设备不同的第2设备进行识别的第2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建立了对应的情况下,将所述第2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2用户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

由此,在受理了第1设备标识符和第1用户标识符的建立建立对应的请求的情况下,使用存储于存储装置的对应关系,将第2设备标识符和第2用户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用户与设备的对应。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存储步骤中,在所述对应关系中,在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不同的第2用户标识符与所述第1设备标识符建立了对应的情况下,向所述第1操作设备发送确认由所述第2用户标识符识别的第2用户是否为所述第1用户所属的第1用户组的成员的第1询问,接收对所发送的所述第1询问的第1应答,在所接收的所述第1应答包含表示承认所述第2用户为所述第1用户组的成员的应答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存储步骤中,在所接收的所述第1应答包含表示未承认所述第2用户为所述第1用户组的成员的应答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第1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的对应、和所述第2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2用户标识符的对应。

由此,根据作为对第1询问的结果的第1应答,将第1设备标识符与第1用户标识符建立对应,因此能够不受理不希望的建立建立对应的请求。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存储步骤中,进一步地,在所接收的所述第1应答包含表示承认所述第2用户为所述第1用户组的成员的应答的情况下,发送确认所述第1用户是否为所述第2用户所属的第2用户组的成员的第2询问,接收对所发送的所述第2询问的第2应答,在所接收的所述第2应答包含表示承认所述第1用户为所述第2用户组的成员的应答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存储步骤中,在所接收的所述第2应答包含表示未承认所述第1用户为所述第2用户组的成员的应答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第1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的建立对应、所述第2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2用户标识符的建立对应。

由此,根据作为对第2询问的结果的第2应答,将第1设备标识符与第1用户标识符建立对应,因此能够不受理不希望的建立对应的请求。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存储步骤在所述对应关系中,在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不同的第2用户标识符与所述第1设备标识符建立了对应的情况下,向所述第1操作设备发送确认由所述第2用户标识符识别的第2用户与所述第1用户是否为同一人物的第3询问,接收对所发送的所述第3询问的第3应答,在所接收的所述第3应答包含表示承认所述第1用户与所述第2用户为同一人物的应答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与所述第2用户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

因此,由于询问用户是否为同一人物,因此能够将从与同一人物建立了对应的设备得到的信息,用于控制该设备,从而最适合各个用户成。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存储步骤中,进一步地,在所述对应关系中,在识别所述多个设备中的与所述第1设备以及所述第2设备不同的第3设备的第3设备标识符和所述第2用户标识符建立了对应的情况下,将所述第3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

因此,能够进一步高效地进行用户与设备的对应。

另外,也可以是,该设备管理方法在经由网络与多个设备以及第1操作设备通信连接的服务器中进行,所述第1操作设备与识别第1用户的第1用户标识符建立了对应,所述设备管理方法包括:受理步骤,从所述第1操作设备受理对所述多个设备中的第1设备进行识别的第1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的建立对应的请求;以及存储步骤,在作为存储于存储装置的对应关系的、识别设备的设备标识符与识别用户的用户标识符建立了对应的对应关系中,在(i)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不同的第2用户标识符与所述第1设备标识符建立了对应,且(ii)对所述多个设备中的与所述第1设备不同的第3设备进行识别的第3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2用户标识符建立了对应的情况下,将所述第3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

由此,在受理了第1设备标识符与第1用户标识符的建立对应的请求的情况下,使用存储于存储装置的对应关系,将第3设备标识符和第1用户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用户与设备的对应。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受理步骤中,通过从所述第1操作设备接收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且从所述第1设备或所述第1操作设备接收与所述第1设备相关的设备关联信息,受理所述请求,所述存储步骤基于所取得的所述设备关联信息来确定所述第1设备,经由所述网络向所确定的所述第1设备发送第4询问,在从所述第1设备或所述第1操作设备接收到对所发送的所述第4询问的第4应答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在未接收到所述第4应答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第1设备标识符与所述第1用户标识符的对应。

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设备与用户的对应。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多个设备分别经由远距离无线通信的基站与所述网络通信连接,在向所述第1设备发送所述第4询问中,经由所述基站向所述第1设备发送所述第4询问。

因此,设备能够经由远距离无线通信的基站接收第4询问。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远距离无线通信是基于lpwa(lowpower,widearea,低功耗广域)的通信。

因此,设备能够经由lpwa的基站接收第4询问。

另外,这些整体或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可读取的cd-rom等记录介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以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组合来实现。

以下,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有时省略不必要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经众所周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过分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另外,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发明人提供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并不意图通过这些来限定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技术。

以下,在详细说明了完成本发明的背景以及通过本发明应解决的课题之后,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完成本发明的背景)

图1是表示生活家电的进化的说明图。

图1表示生活家电(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和空调、加湿空气净化器等)的架构的进化。

第1代(1990年以前)的生活家电设备通过由lsi(large-scaleintegratedcircuit: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制作的控制逻辑来实现压缩机、马达等硬件,因此成为单功能的产品。

在第2代(1990年以后至2010年左右)的内置微机的生活家电设备中导入微机,通过制作微机的软件,复杂的控制成为可能,由此能够实现多功能的家电。然而,出厂后不能够通过变更微机来变更、追加功能。

第3代(2012年以后)的云家电具有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以下称为bt)等通信功能,能够经由家庭gw(网关)和宽带线路网与iot(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家电控制云连接。因此,出厂后也能够从云更新主体内的微机的软件。微机的软件不更新,更新云侧的该设备的控制机构等,出厂后也能够进行功能追加、更新。在此,iot家电控制云是指通过宽带线路网等通信路径来控制家电设备的云(服务器与网络的集合体),是云型的服务之一。

图2是表示第3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例子的说明图。

在第3代的云生活家电(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和空调、加湿)的情况下,能够从智能手机的apps(应用程序)经由iot家电控制云的各生活家电控制机构接入家庭内的各生活家电。

因此,用户通过使用智能手机的apps,能够进行各生活家电的动作状况的远程监视、远程动作控制(起动、停止、温度调节、洗涤剂投入等)等。另外,通过ec服务云或监护服务云等外部服务群与iot家电控制云内的各生活家电控制机构协作,能够从各种云服务控制生活家电,或者取出生活家电的动作信息(日志等),或者将其利用于外部服务。

图3是表示第3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扬声器协作的例子的说明图。

在第3代的云生活家电(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和空调、加湿)的情况下,通过从实现语音对话功能的ai扬声器经由家庭gw接入云内的ai扬声器控制机构,并且该ai扬声器控制机构接入各生活家电控制机构,用户也能够通过语音对话从ai扬声器对各生活家电进行远程控制。

(应解决的课题)

图4是表示第3代生活家电的第1课题的说明图。第1课题为:在没有wi-figw的家庭中,无法使用第3代家电的功能。

在某家庭购买了第3代云生活家电(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和空调、加湿)的情况、但在该家庭中没有wi-fi等家庭gw而无法与宽带线路网连接的情况下,云家电无法连接到iot家电控制云。在该情况下,由于不能从iot家电控制云接入家电,所以无法达成第3代生活家电所揭示的、购买后的由在云侧的功能进化带来的提高商品附加价值的目的。因此,仅能够作为iot家电并且在制造时功能被固定的现有型的第2代生活家电(微机生活家电)来使用。

图5是表示第3代生活家电的第2课题的说明图。第2课题为:即使家庭有wi-figw,用户也不将第3代生活家电连接到wi-figw。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等信息设备、或者ai扬声器如果没有基于wi-fi等的因特网连接功能,则用户无法使用该产品所希望的本来的功能。另外,智能手机或ai扬声器连接到因特网,如果不设定用户信息(邮件地址、账户等),则有的设备根本无法使用。用户为了使用这些功能而购买了该设备,因此用户必须进行用户id设定或wi-fi设定,并与因特网连接。

在智能tv的情况下,youtube、netflix、amazonprimevideo等影像分发服务正在普及,为了用大画面tv视听这些影像内容,用户(或者设置从业人员)大多进行wi-fi的设定。

在云生活家电的情况下,由于用户难以判断通过进行麻烦的wi-fi设定而能够利用的因特网服务,或者不认为该因特网服务的利用价值性对用户来说是需要的功能,因此用户大多不从最初开始进行因特网连接设定。

另外,在刚购买后,用户进行wi-fi设定,但在认为因特网服务的便利性不比较高的情况下,大多将特意连接的装置解除,或者由于某种理由即使连接断开也不再连接。

因此,虽然能够以由于对信息设备和ai扬声器能够期待大致100%连接而与因特网连接为前提来开发各种云服务,但在tv或生活家电的情况下,几乎不期待100%的连接率。

图6是表示网络连接功能内置家电(av与生活家电)的网络连接率的说明图。

前述的云生活家电通过安装wi-fi或bluetooth等通信单元,实现向iot家电控制云的连接,通过利用各种云服务,能够提供无微机生活家电的顾客价值。因此,通过能够提供高于由将wi-fi等通信单元安装于云生活家电带来的成本增加的顾客价值,能够提高顾客满意度。

然而,前述的通信单元存在以下课题:在以下所示那样的许多情况下必须进行由持有设备的用户进行的设定,即,如果云生活家电不向云连接,则只能提供与微机生活家电相同的顾客价值。

(1)为了连接wi-fi,用户需要在住宅内准备wi-fi的接入点。然而,因特网的连接对于仅由智能手机进行的用户、即必须使用通信运营商准备的通信网的用户而言,存在不在住宅内持有wi-fi的接入点的情况。

(2)即使wi-fi的接入点存在于住宅内,由于家电的连接设定繁杂,例如以wi-fi的密码输入为首的连接作业,因此也很难说众人能够容易地进行wi-fi的连接设定。

实际上,如图6所示,可知2017年的日本市场中的云对应tv或云生活家电的网络连接率停留在50%以下,许多用户将云生活家电作为微机生活家电使用。

图7是表示云生活家电的网络连接等的说明图。

在云生活家电未连接于云的情况下,不能从iot家电控制云接入云生活家电。因此,无法利用可通过云生活家电实现的、由购买后的云侧的功能进化带来的商品附加价值提高功能。

因此,虽然是云生活家电,但只能使用与在制造时功能被固定的现有型的微机生活家电同等的功能。

如果是原来的云生活家电,则万一发生召回等时,也能够对对象家电采取紧急停止指示、远程固件更新、或者向用户的邮件通知等应对。但是,在连接率低的现状下,制造商大多无法从这些iot家电控制云使用控制云生活家电的功能。因此,对于对象云生活家电的全部,未充分发挥如果能够进行远程监视、控制就能够实现的遥控维护或召回通知等功能的功能。

因此,安装有wi-fi或bt等通信单元的云生活家电实际上也存在不便向云连接的状况,因此可利用用于使家电以外的设备或传感器iot化的各种通信单元。

特别是,专用于面向统称为lpwa(lowpowerwidearea)的iot利用并开发的无线通信单元被实用化,作为适合iot时代的通信方式而受到关注。

lpwa无线的特征在于,与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相比,能够通过小规模的半导体安装来削减终端成本,并且能够通过得到非常长的通信距离(~10km)的低速率调制来削减基站数,由此实现了无线电路和基础设施设备双方的低成本化。另一方面,由于采取降低传输速率来改善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因此能够传输的数据量小。

通过将lpwa无线搭载于家电设备,用户不需要签约因特网线路,家电设备有可能直接与基站连接,能够以非常低的成本实现连接到云服务器的服务。

lpwa被分类为蜂窝lpwa和非蜂窝lpwa。蜂窝lpwa使用分配给蜂窝运营商(cellularcarrier)的频率频段(授权频段),作为蜂窝线路(lte等)之一而被提供。

非蜂窝lpwa用各国存在的非授权频段,利用不需要信道使用费用这一情况来使用lpwa无线。由于非授权频段成为与其他无线系统的共用利用,因此,各国的电波法规定了用于不独占信道的限制。

以下,对代表性的lpwa方式进行叙述。

图8是表示在常规连接iot生活家电中可利用的通信方式(wi-fi、lpwa)的特征的表。

(1)蜂窝lpwa

(1-1)nb-iot

是以gsm(注册商标)(2g)方式为起源,应用低传输速率化和lte通信序列的优越性,成为专用于面向iot的数据传输的规格。通过将信道间隔设为与gsm相同的200khz,使向gsm信道的替换运用变得容易。通过将上行发送的峰值速率低速化为62.5kbps,并且以多次的反复发送(64次)进行累积接收,从而进行灵敏度点的改善。最大链路预算大为130db。另外,设为将发送电力抑制为100mw(gsm为2w)的规格,可抑制峰值电流而在一个电池中运用。

(1-2)lte-m(cat-m)

是以lte(4g)方式为起源,用lte的最小信道间隔(1.4mhz)进行通信的方式。由于遵照lte的时隙结构,因此能够在现有lte的通信时隙中混合并运用。将上行发送的峰值速率低速化为1mbps,通过反复发送来进行累积接收,从而进行灵敏度点的改善。最大链路预算为130db。

由于传输速率稍高,所以电池驱动时的消耗电力最小。发送电力为200mw。

(2)非蜂窝lpwa

(2-1)lora

使用现有的小电力无线频段(ism频段),但通过超低速率调制来改善接收灵敏度。超低速率调制的实现方法使用被称为lora线性调制的特殊的扩频调制。lora线性调制的特征在于实现250bps的低传输速率和扩频带域125khz,对干扰噪声得到强高灵敏度。另外,由于能够以同一带域宽度选择多个数据速率,能够由同一信道同时接收它们,因此通信容量的受容力被改善。最大链路预算为149db。发送电力为20mw。

lora继承了现有的小电力无线的特征(小电力、小电流峰值),可以由一个电池驱动10年或由纽扣电池驱动。

在loraalliance中统一规格,可进行经营者间的相互连接。

(2-2)sigfox

使用现有的小电力无线频段(ism频段),但通过超低速率调制来改善接收灵敏度。超低速率调制的实现方法是窄带域fsk调制,通过在基站侧设法进行数字解调处理,克服了频率误差的问题。在sigfox调制中,成为上行100bps、下行600bps的固定速率。通过进行改变频率的多次发送来避免干扰噪声的影响。由于固定速率以及不可以同时复用接收,所以通信容量的受容力比较小。最大链路预算为158db。发送电力为20mw。

sigfox继承现有的小电力无线的特征(小电力、小电流峰值),可以由一个电池驱动10年或由纽扣电池的驱动。

sigfox独自规格,采用由sigfox1公司独占基站的方式。

sigfox仅能够单向通信,因此虽然能够在传感器类iot中使用,但不适于iot生活家电。

如图8所示,为了实现常规连接iot生活家电,认为lpwa技术与wi-fi的组合是适当的。然而,如上述那样的三个方式的lpwa的特质各自不同,因此如果重视通信质量,则成本变高,相反,如果重视成本,则存在通信质量差、无法确保稳定的通信的风险。因此,平时连接iot家电难以选择一个方式的lpwa。

(实施方式)

以下,对能够适当地连接到控制云并被控制的设备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第4代生活家电(平时连接iot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1说明图。生活家电例如是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和空调、加湿空气净化器,也简称为设备。

为了解决第3代生活家电的课题,使人想到进行利用生活家电的所有用户具有wi-figw、将生活家电连接到因特网并想要持续利用的服务开发,并且需要能够简单地进行wi-fi设定。

但是,近年来,通过多种通信单元的发展而能够与现有相比简单地将家电连接到云的、统称为lpwa(lowpowerwidearea)的通信单元被提倡,并受到关注。

lpwa的特征能够在用户没有设定的情况下利用,实现非常长的通信距离(~10km),在电波到达的地方必然与基站连接。

在第4代生活家电(平时连接iot家电)中,通过将lpwa搭载于生活家电,用户准备wi-figw,不进行麻烦的wi-fi设定地连接到云成为可能,进行购买后的在云侧的功能扩展等成为可能。

图10是表示第4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2说明图。

lpwa具有如前所述的优异的特征,但另一方面,由于采取降低传输速率来改善接收灵敏度的方法,能够传输的数据量比wi-fi或者lte等小。因此,在第4代生活家电(以下,也称为“平时连接iot家电”。)中,不仅是lpwa,还同时具有第3代生活家电同样的wi-fi,由此可以进行与用途相应的适当的通信。

图11是表示第4代生活家电的架构和外部服务协作的第3说明图。

作为第3代生活家电的重大课题之一的、迫使用户进行麻烦的wi-fi设定这一点,也能够如以下所示例子那样通过将lpwa活用于wi-fi设定来使设定简单。

(1)向云输入wi-fi设定,第4代生活家电利用lpwa从云取得wi-fi设定并连接到wi-figw。

(2)对一台第4代生活家电输入wi-fi设定,经由lpwa向住宅内其他设备发送,其他设备使用该设定连接到wi-figw。

图12是表示生活家电的架构的进化的图。

第1代(1990年以前)的生活家电设备例如是由压缩机、马达等机械装置和控制逻辑来实现的单功能产品。

第2代(至2010年左右)的生活家电设备内置有微机,通过使微机执行微机软件,能够进行复杂的控制。因此,第2代生活家电设备是多功能的。但是,对于第2代生活家电设备而言,在出厂后,难以通过变更微机软件来变更或追加功能。

第3代(2012年以后)的云家电具有wi-fi、bluetooth等通信功能,能够经由家庭gw和宽带线路网连接到iot家电控制云。因此,关于云家电,通过在出厂后从iot家电控制云更新主体内的微机软件,或者通过不更新微机软件而更新云侧的该设备的控制机构等,能够进行功能的追加或功能的更新。但是,在wi-fi等中,难以连接出厂后的所有产品,云功能无法使用的情况较多。

在第4代(2020年以后)搭载有lpwa等平时连接功能的平时连接iot家电中,由于能够连接出厂后的所有产品,所以认为云的功能能够在所有产品中利用。

图13是用于说明第4代生活家电的功能分担(功能的外部化)的图。

在第4代的云生活家电(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和空调、加湿空气净化器等)的情况下,通过将生活家电、云(服务器)、智能手机等ui设备之间利用平时连接功能连接,能够实现云、智能手机、生活家电等设备的功能分担(功能的外部化)。因此,在设备出厂后,通过在云侧进行功能变更或追加,也能够改善生活家电的功能/性能。

另外,在第4代的云生活家电中,能够容易地实现出厂后的产品的全数的平时连接,因此在出厂后也能够进行全部产品的远程监视以及远程控制。因此,能够期待品质保证功能的大幅改善。另外,即使不幸成为对产品进行召回那样的事态,由于能够在出厂后也与设备通信连接而进行追踪,云能够对召回的对象产品执行故障的告知、强制停止等应对。因此,能够大幅减少召回费用。

图14是表示4层的顾客接点与平时连接iot家电的关系的图。

手机运营商在功能电话中构建了完美的平台(设备id、个人信息、位置信息、结算单元等)。

接着,由于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智能电话等的出场,夺取云服务侧,由手机运营商构建的生态系统被弱化。

将来,由于与平时连接对应的第4代的平时设备iot家电的出场,认为通过确保能够平时连接到云的设备id(云协作id),能够活用于顾客接点的取得。

图15是表示设备管理系统中的家电设备的运转状态数据的收集流程的图。图16是表示云接收的家电设备的运转信息以及固有信息的具体例的表。

如图15所示,设备管理系统1具备服务器20、基站30以及多个设备10。

服务器20连接到因特网等网络通信,作为iot家电控制云发挥功能。服务器20的详细功能将后述。

基站30例如是lpwa基站,是用于iot家电与网络平时连接的远距离无线通信所使用的基站。在图15中,图示了一个基站30,但设备管理系统1具备多个基站30。

多个设备10分别是上述的第4代生活家电、即平时连接iot家电,与多个基站30中的一个基站30通信连接。各设备10使用该设备10中内置的lpwa通信模块,经由一个基站30将表示该设备10的当前的运转状态的运转状态数据(以下,也称为“运转信息”)依次发送到服务器20。

另外,如图16所示,运转信息包括“设备固有id”、“通信模块id”、“通信模块类别”、“发送日期时间”、“电源状态”、“运转次数的计数开始日期时间”、“运转次数”等数据项目。运转信息除了这些数据项目以外还可以包含软件的版本信息、构件变更的情况等下的管理其差值信息的信息、设定的菜单项目、模式设定等信息。由此,服务器20能够更准确地管理设备10以怎样的状态进行动作。另外,运转信息所包含的数据项目可以设定优先级、发送频度,也可以通过附加在数据发送时每次记载的项目、每周仅记载一次的项目、仅在发生变化的情况记载的项目等差来削减发送数据大小。特别是,在通信模块不是外部电源而是由内部的电池动作的情况等中,为了抑制消耗电力而仅发送重要的数据项目等使用方法是有用的。

接着,基站30当逐次接收运转信息时,将作为该基站30固有的信息的固有信息与逐次接收到的运转信息一起依次发送到服务器20。在此,在基站30输送运转信息时,与运转信息一起发送的固有信息如图16的表的最下段所示,是表示设置有发送固有信息的基站30的位置的位置信息。此外,固有信息不限于位置信息,也可以是识别基站30的标识符。以下,作为固有信息,以位置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接着,分别对设备10以及服务器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作为iot家电的设备10的区块的结构图。

如图17所示,设备10具备通信模块101、控制部104、功能模块107、保持部108、电源部109、电池110、操作部111以及显示部112。

通信模块101经由相互不同的多个线路网连接到管理设备10的服务器20。通信模块101例如是用于进行lpwa等远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另外,通信模块101也可以包括使用图8说明的、进行三个方式的lpwa以及wi-fi中的至少一个方式的lpwa的通信模块。即,通信模块101可以包括分别进行多个方式的lpwa的多个通信模块,也可以包含分别进行lpwa以及wi-fi的多个通信模块。通信模块101具有保持有通信模块的模块id的保持部102。通信模块101在具有通信方式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块的情况下,保持部102保持有多个通信模块各自的模块id。

控制部104生成设备10的运转信息,使用通信模块101将生成的运转信息发送到服务器20。具体而言,控制部104可以通过取得表示设备10的电源部109的电源的接通/断开的电源状态来生成包含电源状态的运转信息,也可以通过对表示设备10运转的次数的运转次数进行计数来生成包含运转次数的运转信息,也可以生成包含表示功能模块107所发挥的功能的功能信息的运转信息。运转信息也可以包含在图16中说明的各种数据项目。另外,控制部104也可以使显示部112显示基于经由通信模块101从服务器20接收到的信息的图像。

功能模块107是发挥设备10的功能的模块。

保持部108是保持每个设备10的固有的id的存储装置。

电源部109从外部电源接受电力,向设备10内部的构成要素供给电力。

电池110是向通信模块101等供给电力的电池。电池110可以是一次电池,也可以是二次电池。

操作部111是受理用户对设备10的操作的输入装置。操作部111在设备10如冰箱、微波炉、电饭煲等那样具有开闭的盖子、门等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它们的盖子、门等。

显示部112是将各种信息显示为图像的显示装置。

关于设备10的结构,以冰箱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即使作为iot设备进行网络连接,作为冰箱的设备10也作为家电被利用,具备用于实现作为家电本来的功能的各种模块。如果是冰箱,则具有相当于用于冷却箱内的压缩机、用于在门被打开时照射箱内的照明装置、用于测定箱内的温度或湿度的传感器等这样的模块。这样的模块相当于功能模块107。另外,冰箱或空调等大型家电设备一般是经由电源部109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结构。

另外,在近年的家电设备中,为了控制各种便利功能,一般搭载有使用微型计算机或处理器的控制部104。例如,如果是具有制冰功能的冰箱,则用设置在预先保存有制冰的冰的专用皿内的传感器来判断是否进行制冰,进行制作新的冰那样的动作。为了进行这样的详细的动作,通过微型计算机或处理器和在此执行的软件来进行控制。

进而,设备10具有用于向用户提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112、或者用于供用户进行复杂的操作的操作部111。

现有的设备的显示部以用多个灯或者数位数字的显示等限定的方法,仅进行异常状态的显示或通电的有无等最低限度需要的显示。另外,操作也只是多个按钮,进行快速冷冻的指示或异常时的复位操作等简单的操作。

与此相对,设备10具备小型的触摸面板显示器作为操作部111以及显示部112,能够进行更复杂的状态的显示以及各种设定。

对于设备10,具有iot家电特征的部分为通信模块101。通信模块101能够通过wi-fi或lte等各种通信单元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方式向因特网连接。在搭载有多个通信模块的情况下,分别对每个通信模块赋予独立的通信模块id,根据通信方式,例如像lte中的电话号码那样带来作为通信标识符的作用。通过与因特网连接,能够将由控制部104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发发送到服务器20,或者相反地从服务器20取得设备10的控制需要的信息。而且,近年来,出现了被称为lpwa的、通信速度低但也能够以低消耗电力进行网络连接的技术。在lpwa中,通过在与外部电源不同的设备10内具有电池110,即使在未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最低限度的通信。另外,根据通信,也需要指定确定的家电设备来进行控制,因此还设想具备保持每个设备10的固有id的保持部108。

图18是表示作为iot家电控制云的服务器20的区块的结构图。

如图18所示,服务器20具有通信部201、控制部202以及存储部203。

通信部201通过连接到因特网等网络通信,依次接收由设备10依次发送的运转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另外,通信部201经由网络从用户的操作设备40接收表示第1用户id与作为识别设备10的标识符的第1设备id的建立对应的请求的请求信息。另外,通信部201也可以将控制部202的处理结果经由网络以及基站30发送到设备10。

控制部202将由通信部201在相互对应的定时依次接收到的运转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建立对应并依次存储于存储部203。另外,控制部202受理由通信部201接收到的请求信息所表示的请求,并根据所受理的请求将第1设备id与第1用户id建立对应并存储于存储部203。控制部202也可以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将使用了存储于存储部203的运转信息或位置信息的处理结果向设备10发送到通信部201。

控制部202由存储有规定的程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执行规定的程序的处理器来实现。控制部202也可以由实现上述功能的专用电路来实现。

存储部203存储由通信部201接收的运转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另外,存储部203将第1设备id与第1用户id建立对应并存储。存储部203也可以存储有识别设备的设备id和识别用户的用户id建立了对应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是表示在该对应关系中由与用户id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所识别的设备被由该用户id所示的用户所拥有的信息。存储部203也可以存储控制部202的处理结果。存储部203例如由hdd(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statedrive:固态硬盘)等实现。

接着,对家电设备的状态预测、例如家电设备“设置于普通家庭”的预测方法进行说明。

图19和图20是用于说明检测设备10设置于普通家庭的方法的曲线图。

设备10通过被用户购买并设置于普通家庭,开始与用户之间产生关系。即,也能够认为将设备10设置于普通家庭的定时作为用户利用开始,因此检测该定时是非常重要的。

考虑多个检测设备10设置于普通家庭的定时的方法。

例如,服务器20也可以在设备10最初被通电时,通过向用户确认而判定为设备10设置于普通家庭。在该情况下,在设备10中,也可以通过在显示部112显示向用户确认设备10设置于普通家庭的ui(userinterface:用户界面),并受理来自操作部111的输入,来确认设备10是否设置于普通家庭。该情况下,考虑到最初在家电大卖场的店面通电的情况,设备10可以考虑显示“开始利用吗?”等提问,在“否”的情况下继续显示“是店面利用吗?”等,通过受理对该显示的回答,来区分店面利用与用户的普通家庭的利用。另外,使用开始日、运转次数等运转信息也可以从用户利用的定时开始累积,在店面利用时将信息复位。

即,服务器20的控制部202判定依次接收到的多个固有信息中的、在第1定时接收到的第1固有信息和在第1定时的下一个第2定时接收到的第2固有信息是否不同,在第1固有信息和第2固有信息不同的情况下,将在到第1定时为止的第1期间中接收到的多个第1运转信息和在第2定时以后的第2期间中接收到的多个第2运转信息分开而管理。即,第1期间表示是设备10被用户购买前的期间,第2期间表示是设备10被贩卖给用户后该用户所拥有的期间。

具体而言,控制部202也可以将多个第1运转信息与第1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并且将多个第2运转信息与不同于第1标识符的第2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于存储部203,由此将多个第1运转信息和多个第2运转信息分开并管理。第1标识符例如是表示在贩卖前位于家电大卖场等的情况的标识符。第2标识符是表示在第2期间中与至少一个利用了设备的用户建立了对应的标识符。例如,第2标识符是表示在由普通家庭的用户购买后设置于该用户的家中的标识符。此外,多个第1运转信息也可以在检测到用户的利用开始之后从存储部203中删除。

此外,也可以是,第1标识符是表示第1用户所拥有的标识符,第2标识符是表示与第1用户不同的第2用户所拥有的标识符。

另外,例如,服务器20也可以在设备10的操作部111从用户受理了确定的利用操作的情况下,判定为设备10设置于普通家庭。具体而言,也可以在如下情况下判定为确定的利用操作:如果设备10为洗衣机则在检测到注水的情况下,如果为电饭煲则在实际开始煮饭并检测到蒸汽的情况下。这样,确定的利用操作优选是被认为实际贩卖前难以被利用的操作。另外,如果是如空调那样必须设置施工的设备,则确定的利用操作也可以在检测到进行了由工程经营者进行的设置设定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确定的利用操作。

另外,例如,服务器20也可以使用依次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在设备10的位置表例如家电大卖场、流通仓库等那样的排除范围之外的位置的情况下,判定为设置于普通家庭。表示排除范围的信息可以预先存储于存储部203,也可以由通信部201从外部装置取得。此外,在城市地区,虽然仅通过该判定方法是不充分的,但由于不存在falsepositive(错误地判定为设置于普通家庭),所以优选利用。此外,排除范围如图21所示,不限于预先确定的范围,只要具有设备10具有内置电池的通信模块,则也可以作为未通电的设备10较多聚集的场所。由此,能够不花费成本地平时确定最新的排除范围。图21是表示使用从多个设备发送的运转信息以及位置信息来决定排除范围的例子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服务器20在第1定时接收到的第1固有信息和在第1定时的下一个第2定时接收到的第2固有信息不同的情况下,将在到第1定时为止的第1期间接收到的多个第1运转信息和在第2定时以后的第2期间接收到的多个第2运转信息分开管理。因此,由于管理基于当前的设备的用户的使用的运转信息,能够判定适于用户的使用状态的设备的状态。这样,由于能够排除基于该用户以外的用户等的使用的运转信息来进行设备的管理,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设备的管理。

另外,能够将在第1期间中取得的运转信息以及固有信息分开而进行基于在用户使用的第2期间中取得的运转信息以及固有信息的设备的状态的判定。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设备的状态的判定。

接着,对在设备10的生涯管理中的家电购买以及设置中进行的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普通家庭中开始利用时,从隐私保护的观点出发,设备10发送运转信息等日志还有可能存在问题。设备10的日志只要不与用户的id关联,就不会成为日本的法律中的个人信息,但作为用户的心情有可能留下不良情绪。因此,在判断为普通家庭中的利用已开始的情况下,优选暂时停止设备10向服务器20发送日志。但是,也考虑在设备10具有能够显示消息的显示部112的情况下,在说明了将日志发送到服务器20的情况下寻求同意,如果得到同意,则设备10继续发送日志。

图22是表示用于得到设置设备10时的日志发送的同意的处理的流程图。

此外,在此,设备10是具备通信模块101的设备,因此不需要连接到网络的设定。

首先,设备10被购买并设置在用户的家中(s1)。此时,设备10从店铺向用户的家移动,因此向服务器20发送不同的固有信息。

由此,服务器20通过使用图19以及图20说明的手段,检测普通家庭中的利用(s2)。此外,也可以是,不是由服务器20检测,而是通过设备10受理了确定的利用操作来检测普通家庭中的设备10的利用。

服务器20向用户询问是否同意日志发送(s3)。在该情况下,服务器20向设备10发送用于询问的信息,设备10接收该信息,在显示部112显示用于询问的信息。也可以在设备10检测到普通家庭中的设备10的利用的情况下,设备10进行询问。

在设备10的操作部111通过受理输入而得到同意的情况下(s3中为“是”),设备10继续发送日志(s4)。由此,例如,如果设备10是冰箱,则服务器20能够根据电力消耗量等数据和利用地域中的气温状况等进行故障检测。另外,关于锂离子电池中的充电量的推移、太阳能发电中的发电量的推移,服务器20也能够同样地进行故障检测。能够通过收集这样的信息,还对用户提供更换购买时期的通知等功能。

另一方面,在设备10的操作部111通过受理输入而未得到同意的情况下(s3中为“否”),设备10停止日志的发送(s5)。

此外,设备10即使在暂时停止了日志发送的情况下,在进行设备10与用户的关联时,如果重新取得来自用户的同意,则也可以重新开始日志的发送。

服务器20即使在未得到同意日志的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保存设备的信息,从服务器20向设备10送出通知或命令。这样的功能是在召回时显示催促召回信息的通知、固件更新的指标等用于保护用户的安全的功能,因此也可以不被无效化。

图23是表示利用iot家电服务为止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设备10在家电大卖场等中被用户购买后,用户自身或贩卖者将该设备10输送至自家住宅并设置(s11)。在设备10为空调等大型家电的情况下,也有伴随着设置工程的情况。普通的大型家电通过外部电源进行动作,因此通过与家庭内的插座连接而被通电,开始作为家电设备的动作。

接着,进行设备10的平时连接的设定(s12)。在当前正广泛利用的wi-fi技术中,设备10可以通过连接到各家庭内的wi-fi接入点来进行平时连接。为此,需要设定wi-fi接入点的名称、根据需要而用于加密通信的密码等。此外,通过在连接到lte等通信运营商的运营商网的情况下,预先在工厂出厂之前进行家电设备的设定,不需要该平时连接设定。

这样,当平时连接设定完成时,设备10能够将运转信息发送到服务器20。例如,设想将运转状况的日志等历史数据发送到服务器20。但是,由于安全性上的问题,在该时间点,用户还不能从外部对该设备10进行操作。

接着,用户制作用于操作设备10的用户账户(s13)。在通常的情况下,通过在使用操作设备在web浏览器中阅览的iot家电服务的主页上设定用户id以及密码来制作用户账户。

然后,用户使用所制作的用户账户,通过操作设备进行登录(s14)。作为操作设备,设想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但也设想利用智能扬声器等vpa(virtualprivateassistant:个人虚拟助理)设备。

这样,在用户通过操作设备进行了登录之后,进行设备10与用户id的关联(s15)。通过进行该关联,以后能够进行来自通过该用户的账户进行了登录的操作设备的操作。

之后,能够利用使用了iot家电的各种服务(s16)。近年来,也存在设置工程负责人、因修理而访问的服务人员辅佐、代理输入wi-fi设定或用户账户的设定的情况。

作为使用了设备10的各种服务,例如,如果在冰箱内设置有相机,则即使从外出目的地也用智能手机登录,则通过使用与iot家电对应的应用程序来阅览由相机拍摄到的图像,能够确认放入冰箱的食品等。另外,由于能够仅通过预先关联的用户账户进行iot家电的操作,所以不用担心从无关的第3者偷看冰箱内的影像。

由于用户账户的关联未完成的状态的设备10是无法利用各种服务、即施加了功能限制的状态,所以考虑为了向用户提供全功能而在电源起动时等定时显示催促用户账户的关联的通知等。

图24是用于说明设备10与用户的关联过程的第1例的图。图25是表示设备10与用户之间的关联过程的第1例的流程图。

在第1例中,首先,用户通过向智能手机等操作设备40输入用户id以及密码进行登录(s21)。

接着,用户使用操作设备40输入对设备10赋予的设备代码,设备10将所输入的设备代码发送到服务器20(s22)。

在该例中,设备10自身显示设备代码。另外,设备代码也可以代替显示于设备10,而记载在例如保证书、使用说明书等设备10的附属物中。另外,为了防止输入错误,也可以用智能手机具备的相机拍摄设备代码,在智能手机自身或者服务器侧进行文字识别。另外,设备代码可以不是数字等的字符串,也可以是二维条形码等。

当设备10将设备代码发送到服务器20时,服务器20对由设备代码指定的设备10进行通知。另外,设备10的制造商需要在工厂的设定中预先制作设备代码与用于基于通信模块的通信的通信地址信息的对应表。由此,如果将对应表存储于存储部203,则服务器20参照存储于存储部203的对应表,否则从外部装置取得对应表,通过参照所取得的对应表,能够确定与指定的设备代码对应的通信地址,对该设备10进行通知。

当接收来自服务器20的通知时,设备10由设备10所具备的显示部112显示有通知的意思(s23)。例如,设备10也可以通过使显示用的灯闪烁来向用户报知通知的接收。

在进行了该接收的通知后,用户通过对设备10的操作部111进行输入,将表示由用户进行了输入的信息发送到服务器20(s24)。由此,服务器20通过将设备id与用户id建立关联,完成设备10与用户的关联。操作部111例如可以是输入用的按钮,也可以通过按下按钮来进行输入。

图26是表示设备10与用户之间的关联过程的第1例的序列图。

操作设备40受理输入的用户id和密码,并且将用户id以及密码发送到服务器20(s31)。由此,服务器20从操作设备40接收用户id。在此,操作设备40是第1操作设备的一例。此外,用户是第1用户的一例,用户id是第1用户标识符的一例。在服务器20中,基于预先由服务器20管理的用户信息来确认密码是否正确。在此,在密码不正确的情况下,存在第3者的冒充的可能性,因此不继续以后的处理。

在密码正确的情况下,服务器20对操作设备40发送登录信息(s32)。登录信息是指例如用于识别会话的id和在以后的通信中利用的密钥数据。

接着,操作设备40将通过图24以及图25所示的方法取得的设备代码对服务器20发送(s33)。由此,服务器20从操作设备40接收设备代码。在此,设备10是第1设备的一例。另外,设备代码是设备关联信息的一例。

另外,在图24以及图25中,直接发送设备代码,但实际上优选发送使用登录信息而处理后的结果。作为处理的方法,设想在对设备代码赋予了不仅是设备代码,还赋予了用于识别会话的id的基础上,利用前述的密钥数据进行加密等方法。另外,也优选通过ssl等加密通信来保护通信整体。

服务器20通过接收用户id以及设备代码,受理用户id以及设备代码的建立对应的请求。另外,服务器20基于所取得的设备代码来确定设备10,并经由网络将作为第4询问的控制信号发送到所确定的设备10。服务器20基于设备代码和预先由服务器20管理的设备信息(即,上述的对应表),转换为设备信息中与设备代码建立了对应的设备10的通信地址。如果能够转换为通信地址,则服务器20对该设备10发送指示显示部112中的闪烁的控制信号(s34)。

另外,关于该闪烁指示的控制信号,需要用于防止服务器20的冒充的机制。如果不能防止冒充,则通过利用虚拟服务器,能够将恶意的某第3者的用户账户与设备10建立关联。为了防止冒充,例如优选预先在设备10中保持服务器20的公开密钥,在添加了时变要素的基础上通知来自服务器20的闪烁指示,对整体赋予基于服务器20的秘密密钥的签名等。

当接收闪烁指示时,设备10使显示部112闪烁。之后,如果用户对操作部111进行输入,则设备10向服务器20发送所受理的输入(s35)。即,设备10将针对第4询问的第4应答发送到服务器20。

当接收输入时,服务器20完成用户账户与设备10的关联,将完成通知发送到操作设备40(s36)。即,服务器20在从设备10接收到第4应答的情况下,将设备id与用户id建立对应并存储于存储部203。

另外,服务器20优选预先确定等待输入的期间。通常需要设为1分钟左右。服务器20也可以在发送闪烁指示的控制信号之后开始计数,在即使经过等待输入的期间也无法接收输入的情况下,将关联失败了的意思的完成通知发送到操作设备40。即,服务器20在即使经过规定期间也未接收到第4应答的情况下,不进行设备id与用户id的对应。服务器20在发送了第4询问的定时开始计数,在计数达到规定期间也未接收第4应答的情况下,不进行设备id与用户id的对应而结束处理。

操作设备40显示接收到的完成通知。

图27是表示设备10与用户之间的关联过程的第2例的流程图。

在第2例中,首先,用户通过将用户id以及密码输入到智能手机等操作设备40来进行登录(s41),在登录的状态下待机,用户按下设备10的设定按钮(s42)。

当设定按钮被按下时,设备10对服务器20请求用于将设备10与用户账户建立关联的密码。此时,服务器20优选发行一次性密码或时限式的密码。然后,设备10从服务器20接收密码,并将密码显示于显示部112(s43)。

用户将显示于显示部112的密码输入到操作设备40,操作设备40将所输入的密码发送到服务器20(s44)。在该例中,密码例示了数字等字符串,但也可以是二维条形码或者led的闪烁模式、摩尔电码等声音数据等。在二维条形码或led的闪烁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操作设备40的相机读取,输入密码。在是摩尔电码等声音数据的情况下,通过由操作设备40的麦克风进行收音,输入密码。

当从操作设备40接收密码时,服务器20在进行了关联请求的设备10和密码与送来的用户账户之间建立关联(s45),将表示关联完成的通知发送到设备10。

当接收来自服务器20的关联完成的通知时,设备10在设备10所具备的显示部112中显示有通知的意思(s46)。例如,设备10也可以通过使显示用的灯闪烁来向用户报知通知的接收。

图28是表示设备10与用户之间的关联过程的第2例的序列图。

操作设备40受理所输入的用户id和密码,将用户id以及密码发送到服务器20(s51)。由此,服务器20从操作设备40接收用户id。在此,操作设备40是第1操作设备的一例。此外,用户是第1用户的一例,用户id是第1用户标识符的一例。在服务器20中,基于预先由服务器20管理的用户信息来确认密码是否正确。在此,在密码不正确的情况下,存在第3者的冒充的可能性,因此不继续以后的处理。

在密码正确的情况下,服务器20对操作设备40发送登录信息(s52)。登录信息是指例如用于识别会话的id和在以后的通信中利用的密钥数据。

接着,当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时,设备10请求对服务器20发行一次性密码(s53)。另外,在该请求时,设备10一并将自身的设备id发送到服务器20。在此,设备10是第1设备的一例。另外,设备id是设备关联信息的一例。另外,设备id也称为设备标识符。此外,服务器20也可以基于通信时的设备10的地址信息,从由服务器20预先管理的设备信息中取得对应的设备id。在这种情况下,地址信息是设备关联信息的一例。

服务器20通过接收用户id以及设备id,受理用户id以及设备代码的建立对应的请求。另外,服务器20应答于一次性密码的请求,将一次性密码发送到设备10(s54)。另外,设备10的通信地址通过使用与上述的第1例中的步骤s34同样的方法被确定。在此发送的一次性密码是第4询问的一例。所发行的一次性密码显示于设备10的显示部112。

操作设备40从用户受理显示于显示部112的一次性密码的输入,将所输入的一次性密码发送到服务器20(s55)。即,设备10将作为针对第4询问的第4应答的一次性密码发送到服务器20。

另外,在图28中,直接发送一次性密码,但实际上优选发送使用登录信息进行了处理的结果。作为处理的方法,设想在对设备代码赋予了不仅设备代码,还赋予了用于识别会话的id的基础上,利用前述的密钥数据进行加密等方法。另外,也优选通过ssl等加密通信来保护通信整体。

服务器20确认从操作设备40接收到的一次性密码是否与预先发行的一次性密码一致,在确认了一致的阶段将用户账户与设备id建立关联。即,服务器20在从设备10接收到第4应答的情况下,将设备id与用户id建立对应并存储于存储部203。服务器20将关联完成通知发送到操作设备40(s56)。

另外,服务器20优选预先确定等待输入的期间。通常需要设为1分钟左右。服务器20也可以在发送一次性密码之后开始计数,在即使经过等待输入的期间也无法接收输入的情况下,将关联失败的意思的完成通知发送到操作设备40。即,服务器20在即使经过规定期间也未接收到第4应答的情况下,不进行设备id与用户id的对应。服务器20在发送了第4询问的定时开始计数,在计数达到规定期间也未接收到第4应答的情况下,不进行设备id与用户id的对应而结束处理。

操作设备40显示接收到的完成通知。

这样,用户能够使用户id与设备id的对应以期望的组合建立对应,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设备与用户的对应。此外,设备能够经由lpwa的基站30接收第4询问。

如上所述,通过将用户id与设备id建立对应并存储于服务器20的存储部203,在存储部203中,多个用户id的每一个存储与多个设备id建立了对应的对应关系。

接着,对多个设备与多个用户的关联方法进行说明。

图29是用于说明多个设备与多个用户的关联方法的一例的第1场景的图。

在此,表示了由两台空调11、13、一台冰箱12以及一台电视机14构成的合计四台iot家电设置在一个家庭内的例子。两台空调11、13分别设置于起居室以及儿童房。空调11、13、冰箱12以及电视机14分别是设备10的一例。即,虽未图示,但空调11、13、冰箱12以及电视机14分别通过lpwa与基站30通信连接。

另外,该家庭是由父亲、母亲、哥哥以及妹妹构成的四人家族,父亲和母亲分别持有用于操作空调11、13、冰箱12以及电视机14的用户账户(用户id)。在此,父亲是第2用户的一例,母亲是第1用户的一例。用户账户是由服务器20实现的iot家电控制云上的用户账户。

如已叙述的那样,设备10在与用户账户建立关联之前,利用该平时连接性,经由基站30向服务器20发送家电的操作日志或动作日志。另一方面,在用户想要使用智能手机、vpa等操作设备进行设备10的操作的情况下,设备10与用户账户的关联是必须的。

例如,在图29的例子中,在父亲所拥有的智能手机41上动作的应用程序中,用dad@panasonic.com这样的用户账户登录,对起居室的空调11已经进行了关联。即,在服务器20中存储的对应关系中,dad@panasonic.com这样的用户账户与空调11的设备id建立了对应。此外,在服务器20中存储的对应关系中,也可以将用户账户以及成为操作对象的设备的设备id进一步与用于向iot家电控制云登录的操作设备的设备id建立对应。即,在对应关系中,也可以是dad@panasonic.com、空调11的设备id、智能手机41的设备id建立了对应。由此,父亲能够使用所拥有的智能手机41来操作空调11。另外,dad@panasonic.com是第2用户id的一例。空调11是第1设备的一例,空调11的设备id是第1设备id的一例。智能手机41是第2操作设备的一例。

另外,母亲在所拥有的智能手机42上动作的应用程序中,用mom@panasonic.com这样的用户账户登录,对冰箱12已经进行了关联。即,在服务器20中存储的对应关系中,mom@panasonic.com这样的用户账户与冰箱12的设备id建立了对应。此外,在对应关系中,也可以是mom@panasonic.com、冰箱12的设备id、智能手机42的设备id建立了对应。由此,母亲能使用所拥有的智能手机42来操作冰箱12。此外,mom@panasonic.com是第1用户id的一例。冰箱12是第2设备的一例,冰箱12的设备id是第2设备id的一例。智能手机42是第1操作设备的一例。

并且,在该例中,在家庭内设置有vpa43,该vpa通过作为父亲的用户账户的dad@panasonic.com来登录。设vpa43对儿童房的空调13以及电视机14已经进行了关联。此外,在对应关系中,也可以是dad@panasonic.com、空调13以及电视机14的各设备id、智能手机41的设备id建立了对应。由此,用户能够使用vpa43来操作儿童房的空调13以及电视机14。另外,vpa43通常在家庭共用中利用的情况较多。在该情况下,虽然哥哥或妹妹不具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或用户帐户,但能够使用vpa43来操作儿童房的空调13或电视机14。

图30是用于说明多个设备与多个用户的关联方法的一例的第2场景的图。第2场景是经由多个同一用户账户进行多个操作设备与设备的关联的场景。

另外,在图29中,父亲所拥有的dad@panasonic.com这样的用户账户在智能手机41、vpa43等多个操作设备中被利用。也可以通过经由该用户账户,明确地与未建立了关联的操作设备和iot家电建立了关联。

在图30中,用虚线表示通过经由同一用户账户而间接地建立关联的操作设备与iot家电的关系。在该例中,父亲也可以通过使用父亲所拥有的智能手机41,除了在服务器20所存储的对应关系中明确地建立了关联的起居室的空调11以外,还允许由同一用户账户间接地建立了关联的儿童房的空调13以及电视机14的操作。

另外,服务器20将两台空调11、13以及电视机14用相同的dad@panasonic.com这样的用户账户关联并管理。由此,能够共有例如用两台空调11、13对房间进行空气调节时的温度设定等设定信息。另外,能够根据电视机14的视听状态适当地控制设置在与设置有电视机14的房间相同的房间中的空调11的运转状态。

图31是用于说明多个设备与多个用户的关联方法的一例的第3场景的图。第3场景是经由设备进行用户账户彼此的关联的场景。

另外,进一步在图31中,设服务器20受理在母亲所拥有的智能手机42上动作的应用程序将起居室的空调11与母亲的用户账户mom@panasonic.com建立关联的操作。在该情况下,母亲使用智能手机42,使用图24~图27进行了上述的设备10与用户的关联手段。

此时,在空调11中已经关联有作为父亲的用户账户的dad@panasonic.com,在相同的空调11上关联有多个用户账户的情况,拥有这些多个用户账户的用户彼此是家庭的盖然性高。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20可以将父亲的用户账户与由母亲的用户账户建立了关联的设备关联,将关联的结果作为对应关系进一步存储于存储部203。同样地,服务器20也可以将通过父亲的用户账户建立了关联的设备与母亲的用户账户建立关联,将关联的结果作为对应关系进一步存储于存储部203。即,服务器20在存储于存储部203的对应关系中,使用,(i)与第1用户id不同的第2用户id在第1设备id上建立了对应,且(ii)在对多个设备中的与第1设备不同的第2设备进行识别的第2设备id在第1用户id上建立了对应的情况下,将第2标识符与第2用户id建立对应并存储于存储部203。由此,服务器20更新对应关系。

这样,接着使用参照图32以及图33对在检测到与同一设备id进行不同的用户账户的关联的情况的情况下进行的关联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32是表示在对同一设备id进行不同的用户账户的关联的情况下进行的关联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图33是表示在对同一设备id进行不同的用户账户的关联的情况下进行的关联处理中向操作设备通知的信息的一例的图。

如图32所示,首先,服务器20检测向同一设备的关联(s61)。例如,如上所述,通过母亲操作智能手机42,通过智能手机42发送空调11的设备id与母亲的用户账户的关联的请求。服务器20通过接收该请求,判定在对应关系中是否有与空调11的设备id建立了关联的其他用户账户。服务器20在有其他用户账户的情况下,检测向同一设备的关联。另一方面,服务器20在没有其他用户账户的情况下,进行空调11的设备id与母亲的用户账户的关联,结束该处理。

服务器20在步骤s61之后将检测结果向智能手机42通知(s62)。在此,在由服务器20发送的检测结果中包含第1询问,该第1询问确认在对应关系中由dad@panasonic.com识别的用户即父亲是否为由mom@panasonic.com识别的用户即母亲的家人。

当从服务器20接收检测结果时,如图32所示,智能手机42显示向用户通知检测到向同一设备的关联的画面421。由此,向用户通知检测到其他用户账户已与想要与用户账户关联的设备建立了关联的意思。

接着,智能手机42基于从服务器20接收到的检测结果,显示表示第1询问的画面422(s63)。由此,确认用户在步骤s61中检测到的其他用户账户所表示的用户(即,父亲)是否为母亲的家人。在此,由于是对设置于家庭内的设备进行关联的情况,因此作为在画面422中确认是否为家人的用户,原则上难以认为显示无关的第3者。

接着,智能手机42受理向表示第1询问的画面422的输入(s64),将受理的输入结果发送到服务器20(s65)。输入结果表示针对第1询问的第1应答。当将输入结果发送到服务器20时,智能手机42显示画面423,该画面423表示完成了将作为输入结果的通知经由服务器20发送到智能手机41的意思(s66)。

当接收在步骤s65中发送的输入结果时,服务器20在输入结果包含表示由母亲承认了父亲为母亲的家庭的情况的应答的情况下,将该输入结果发送到与父亲的用户帐户建立了对应的智能手机41(s67)。服务器20将该输入结果作为表示将空调11的设备id与母亲的用户账户建立对应的通知而发送。通知也可以包含通过父亲确认母亲是否为父亲的家庭的第2询问。

智能手机41基于从服务器20接收到的通知,显示表示第2询问的画面411(s68)。画面411可以在下次起动应用时显示,也可以使用邮件或通知等推送式的结构来显示。

接着,智能手机41受理向表示第2询问的画面411的输入(s69),将受理的输入结果发送到服务器20(s70)。

当接收在步骤s70中发送的输入结果时,服务器20在输入结果包含表示由父亲承认了母亲为父亲的家人的应答的情况下,将空调11的设备id和母亲的用户帐户建立对应并存储(s71)。

此外,服务器20在步骤s65中接收到的输入结果包含表示由母亲未承认父亲是母亲的家人的情况的应答的情况下,在步骤s71中,也可以不进行空调11的设备id与母亲的用户账户的对应。例如,在步骤s65中接收到不是家人的回答的情况下,在本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停止处理。另外,在该情况下,服务器20也可以不停止处理,而积极地解除关联。这是对转让了iot家电的情况、熟人接入了时错误地或者具有恶意地进行了关联操作的情况的对策。虽然使先进行了关联的用户具有解除权的想法最简单,但在该方法中无法应对转让,因此例如也可以由iot家电的操作部受理强制地解除关联的操作。这样,根据对第1询问的结果即第1应答,将设备id与用户账户建立对应,因此能够不受理不希望的建立对应的请求。

另外,服务器20在步骤s70中接收到的输入结果包含表示由父亲未承认母亲是父亲的家人的情况的应答的情况下,在步骤s71中,也可以不进行空调11与母亲的用户账户的对应。例如,在步骤s70中接收到不是家人的回答的情况下,在本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停止处理。这样,根据作为对第2询问的结果即第2应答,将设备id与用户帐户建立对应,因此能够不受理不希望的建立对应的请求。

此外,作为其他方式,也可以不询问是否为家人,无条件地作为家人来处理。即,也可以不进行第1询问以及第2询问而无条件地设为父亲和母亲为家人,进行空调11与母亲的用户账户的关联。

另外,在设为询问家人而回答为“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允许在该iot家电中与关联源的用户账户关联。

图34是用于说明多个设备与多个用户的关联方法的一例的第4场景的图。第4场景是经由设备进行用户账户彼此的关联的另一场景。

在图32所示的序列图中,在承认了父亲的用户账户和母亲的用户账户彼此是家人的情况下,如图33所示,家庭内的所有iot家电能够与全部用户账户相互关联。即,能够将空调11、13、冰箱12以及电视机14与父亲的用户账户即dad@panasonic.com以及母亲的用户账户即mom@panasonic.com相互关联。

因此,在步骤s65中接收到的输入结果包含表示由母亲承认父亲是母亲的家人的情况的应答,并且,在步骤s70中发送的输入结果包含表示由父亲承认母亲是父亲的家人的应答的情况下,服务器20也可以进行冰箱12的设备id与父亲的用户帐户的关联。这样,在受理了空调11的设备id与母亲的用户账户的关联的请求的情况下,服务器20使用所存储的对应关系,将冰箱12的设备id与父亲的用户帐户建立对应并存储。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用户与设备的对应。

此外,服务器20也可以在步骤s65中接收到的输入结果包含表示由母亲承认父亲为母亲的家人的应答的情况下,进行冰箱12的设备id与父亲的用户账户的关联。另外,服务器20也可以不进行第1询问以及第2询问而无条件地设父亲和母亲为家人,进行冰箱12的设备id与父亲的用户账户的关联。

另外,服务器20在有将母亲的用户账户与起居室的空调11的设备id建立建立对应的请求的情况下,在对应关系中,父亲的用户账户已经在空调11的设备id中建立了对应,并且,在父亲的用户账户中还与空调13的设备id以及电视机14的设备id建立了对应。因此,服务器20也可以存储空调13的设备id以及电视机14的设备id与母亲的用户帐户的对应。因此,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用户与设备的对应。

由此,如图34的虚线所示,各设备的设备id与各用户帐户建立了关联。

图35是用于说明多个设备与多个用户的关联方法的又一例的图。

在图35所示的例子中,父亲具有多个用户账户。这样的情况可能在家庭内存在多个制造商的iot家电,在管理以及运用各制造商不同的用户账户的体系的情况下发生。但是,在用户观点上,优选就算是制造商不同,iot家电彼此也协作,因此成为以制造商彼此协作为前提的情况。此外,除了不同制造商的例子以外,就算是相同的制造商,也会由于智能手机的更换购买等而遗忘已经制作的用户账户或密码,在新设定了另一个用户账户或密码的情况下等也会发生该情况。

在图35所示的例子中,儿童房的空调13或电视机14是与起居室的空调11或冰箱12不同制造商的产品,是由不同制造商的用户帐户设定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于操作起居室的空调11的父亲的用户帐户(dad@panasonic.com)和用于操作儿童房的空调13的父亲的用户帐户(dad@panasonic.com)是各自不同的不同用户帐户,因此目前作为不同人处理。

从该状态开始,通过进行图35中粗虚线所示的关联操作,开始经由iot家电的用户关联的序列。即,开始图24~图34中说明的设备与用户的关联的序列。在此,原则上与图32以及图33所示的序列成为同样的序列。例如,在基于画面422的“是家人吗?”的询问之前,服务器20例如也可以将确认由其他用户账户识别的用户是否为同一人物的“是同一人物吗?”这一第3询问发送到当前用户操作的vpa43。另外,在向vpa43进行询问的情况下,vpa43通过语音向用户进行询问,从用户取得基于语音的应答。这样,由于在用户账户不同的情况下不进行是家人还是同一人物的判定,所以将第3询问作为用户,通过从用户得到应答,进行不同的用户账户是家人的用户账户还是同一人物的用户账户的判别。在此,在接收到的应答表示承认是同一人物的情况下,将不同的用户帐户建立对应并作为同一人物存储。在操作的观点上,在是家人还是同一人物的区分中没有大的差异,例如,通过预先进行是家人还是同一人物的区分,能够将从与同一人物即用户账户建立了对应的设备得到的信息以最适合各个用户的方式控制该设备而利用。

此外,第1询问只要是确认第2用户是否为第1用户所属的第1用户组的成员的询问即可,也可以不是确认第2用户是否为第1用户的家人的询问。即,在第1应答中包含表示第2用户被承认或者未被承认为第1用户组的成员的应答。

同样地,第2询问只要是确认第1用户是否为第2用户所属的第2用户组的成员的询问即可,也可以不是确认第1用户是否为第2用户的家人的询问。即,在第2应答中包含表示第1用户被承认或者未被承认为第2用户组的成员的应答。

第1用户组的成员的家人以外的例子是同居的成员。第2用户组的成员的家人以外的例子也同样是同居的成员。

这样,上述的“母亲的家人”能够改换为第1用户所属的第1用户组的成员。另外,“父亲的家人”能够改换为第2用户所属的第2用户组的成员。

此外,如果第2用户被承认为第1用户组的成员,且第1用户被承认为第2用户组的成员,则第1用户组以及第2用户组被视为是同一用户组。

接着,对设备10的状态预测中的、设置场所的移动或者使用用户被变更时的事件进行判定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36是表示判别“搬迁”以及“转让”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考虑设备10在被购买后转让给其他用户。特别是在用户与设备10之间进行了关联之后,在将该设备10转让给其他用户的情况下产生问题。在不实施任何对策的情况下,即使在转让之后,之前利用的用户也能够阅览设备10的日志或者进行设备10的操作。另一方面,如果将设备10复位等而解除用户与设备的关联,则解决这样的问题。然而,这样的用于解除关联的操作是现有的家电设备中不需要的操作,因此怀疑受到转让的用户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复位。

因此,优选服务器20使用从iot家电接收到的运转信息以及位置信息来判断是否被转让。转让时,设想在暂时切断对通常家电设备的通电之后,移动到不同的场所而重新开始利用。服务器20通过使用运转信息能够确认iot家电的通电状况,另外,通过使用前述的位置信息,也能够识别设置场所被变更。通过组合这两者,服务器20能够判断设备10被转让的可能性。

例如,服务器20使用运转信息以及位置信息来检测设备10的通电切断和设备10的设置场所的移动(s81)。服务器20例如能够通过判定运转信息的电源状态是否为断开来判定设备10是否为通电切断。另外,在位置信息从上次的位置信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服务器20能够检测设备10的设置场所已移动。

但是,仅凭此不能判断是用户不变而仅地址发生了变化即搬迁、还是转让。因此,只要是具有显示部的设备,也可以通过在显示部显示是否需要关联的变更的询问来向用户进行询问。

即,服务器20判定设备10是否具有显示部(s82)。服务器20可以通过参照设备10的信息来判定该设备10是否具有显示部,如果在运转信息中包含设备10是否具有显示部的信息,则也可以基于运转信息来判定。

在不具有显示部的情况下(s82中为“否”),暂时为了安全而保留用户与设备的关联(s83)。在此基础上,服务器20通过向进行了关联的智能手机等操作设备发送确认是“转让”还是“搬迁”的消息,向用户询问是“转让”还是“搬迁”(s84)。如果能够通过该询问确认为“搬迁”,则解除保留状态,维持用户与设备10的关联(s85)。相反,如果能够确认为“转让”,则解除关联(s86)。

在具有显示部的情况下(s82中为“是”),使用显示部进行上述询问(s87)。如果能够通过该询问确认为“搬迁”,则解除保留状态,维持用户与设备10的关联(s88)。相反,如果能够确认为“转让”,则解除关联(s89)。

这样,接受转让的用户能够通过解除关联来适当地进行复位操作。相反,如果用户不变而仅地址改变,则服务器20能够判断为不需要关联的变更,用户能够继续如到此所述那样利用设备10。

如上所述,在第2定时之后的第3定时接收到的第3固有信息与第2固有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控制部202判断为发送了第3固有信息的设备10已移动,也可以将设备10的用户是否变更为其他用户的询问,使用通信部201而发送到设备10或用户所拥有的智能电话等的终端。另外,第3定时与步骤s81的检测定时对应。

控制部202在发送了询问之后,在针对从设备10或者终端接收到的询问的回答表示设备10的用户变更为其他用户的情况下,将在第3定时以后的第3期间中接收到的多个第3运转信息与多个第1运转信息以及多个第2运转信息分开管理。具体而言,控制部202将多个第3运转信息以与第1标识符以及第2标识符不同的第3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于存储部203,由此将多个第3运转信息与多个第1运转信息和多个第2运转信息分开而管理。因此,能够有效地判定是否进行了设备10的转让。另外,在进行了设备10的转让的情况下,由于与转让前的用户的运转信息分开而管理,能够判定适合于转让后的用户的设备10的状态。

另一方面,控制部202在发送了询问之后,在针对从设备10或者终端接收到的询问的回答表示设备10的用户未变更为其他用户的情况下,将在第3定时以后的第3期间中接收到的多个第3运转信息与多个第2运转信息一起进行管理。具体而言,控制部202将多个第3运转信息与第2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存储于存储部203。因此,例如在不进行设备10的转让而设备10移动了的情况下,能够不变更用户地进行设备10的管理。

图37是用于说明判别“搬迁”以及“转让”的处理的另一例的图。图38是表示判别“搬迁”以及“转让”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作为区别搬迁和转让的方法,除了前述的通电切断和设置场所的移动检测以外,还可以通过组合其他信息来更正确地判定家电设备是转让的还是搬迁的可能性。在图37中,示出了在时刻t1同时地,多个设备(设备a以及设备b)同时移动的情况下的位置信息的例子。这样,在多个设备同时移动的情况下,认为进行了搬迁。因此,通过使用户所拥有的多个设备的位置信息联动,能够提高判定精度。例如,在用户所拥有的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在相同的定时发生了位置变更的情况下,高概率发生搬迁的可能性高,在仅洗衣机发生了变更了的情况下,不是搬迁的可能性变高。

在该情况下,服务器20基于运转信息以及位置信息,检测通电切断和设置场所的移动(s91)。

接着,服务器20判定是否有多个联动地移动了场所的设备(s92)。即,服务器20判定从第1场所移动到第2场所的设备是否有多个。

服务器20在判定为有多个联动地移动了场所的设备的情况下(s92中为“是”),判定为搬迁的可能性高(s93)。

服务器20在判定为没有多个联动地移动了场所的设备的情况下(s92中为“否”),即,在移动的设备为一台的情况下,判定为转让的可能性高(s94)。

这样,控制部202在比时刻t1靠前的第2定时从多个设备10接收到的多个第2固有信息相互相同,并且,在比第2定时之后的时刻t1靠后的第3定时从多个设备接收到的多个第3固有信息相互相同,并且,在第2固有信息与第3固有信息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在第3定时以后的第3期间中接收到的多个第3运转信息与多个第2运转信息一起进行管理。因此,在多个设备移动了的情况下,视为用户未变更,能够进行设备的管理。

图39是用于说明判别“搬迁”以及“转让”的处理的另一例的图。图40是表示判别“搬迁”以及“转让”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服务器20除了检测上述的通电切断和设置场所的移动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并使用每天的运转次数信息来进行是“搬迁”还是“转让”的判定。由此,能够改善判定精度。

在图39中,位置信息变化,但运转次数的模式变化少。这样,即使位置信息变化,服务器20也可以在位置信息变化前的期间和位置信息变化后的期间中的每单位时间的运转次数的变化的模式满足规定的相关度的情况下(即类似的情况下),判断为搬迁的可能性高。

在该情况下的服务器20的处理中,如图40所示,与图38的处理相比,不同点在于取代步骤s92而进行步骤s102。步骤s101、s103、s104的处理分别与步骤s91、s93、s94的处理同样。

在步骤s102中,服务器20判定利用频度是否改变。如上所述,通过判定运转次数的变化的模式是否满足规定的相关度来判定利用频度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图39所示,每天的运转次数变化,使用家电设备的人不同的可能性高,“转让”的可能性更高。相反,每天的运转次数不变化,由于至此为止利用频度未改变而认为是同一人物在其他场所使用的“搬迁”。但是,该判定方法无法直接适应如剃须刀、电吹风那样搬运到外出目的地的家电设备。

图41是用于说明预测“搬迁”的情况的例外的图。图42是根据设备的类别进行了分类的表。

如上所述,通过设备10的位置信息变化,能够判定是搬迁还是转让,但即使在外出目的地搬运使用的小型的设备中,存在即使位置信息变更,也仅在外出目的地利用的情况。即,即使由服务器20检测到位置信息发生了变化,也存在既不是搬迁也不转让的情况。例如,如图41所示,设想搬运的剃须刀、干燥机等小型家电在由用户搬运时位置变化。在该情况下,设想用户返回到原来的家。因此,服务器20通过检测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情况,能够判断为既不进行搬迁也不进行转让而继续利用于用户。即,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20维持用户与设备之间的关联。

这样,设想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不被通电切断的冰箱、洗衣机等的大型家电和向住宅外搬运的剃须刀、电吹风等小型家电中,通过变更判定为搬迁时的影响度,能够进一步提高判定精度。此外,如图42所示,也可以根据设备的大小、由于季节而使用的设备等,分类为多个类别,服务器20根据这些类别的特征来变更设备的状态的判断。

接着,对设备10的状态预测中的、设备10预测“转让/转卖/被盗”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43是表示设备10为“转让/转卖/被盗”的预测情况的曲线图的图。

如图43所示,在设备10的位置变化且运转次数的模式也大幅变化的情况下,预测为设备10的用户发生了变更。因此,服务器20预测为发生了“转让/转卖/被盗”。由此,服务器20能够在设备10上的led/显示器等上进行催促确认的通知或警告的通知的服务。另外,在用户变更前的账户信息以关联的状态残留的情况下,通过邮件等对该用户进行通知,催促账号信息的关联解除。

一旦在用户与设备进行了关联之后进行了关联解除的情况下,在管理上不希望能够从该设备参照过去用户的日志等。能够参照的日志应该限定于与用户关联的范围的日志,但也有超过该设备的耐用年数、耐用使用次数等用户的安全相关的信息为了安全地使用家电设备而传达这些信息比较好的情况。鉴于这样的观点,在服务器上将从该设备的初次使用时到当前为止的累计信息与用户利用的日志预先分开管理是有用的。或者,能够通过对累计信息管理哪个期间与用户建立了关联来实现。

与家电设备关联的累计信息也可以考虑在贩卖在销售店的店面展示的设备的情况、转卖等的再贩卖的情况下能够参照等的使用方法。

接着,对在设备10的状态预测中设备10被盗时的对策功能进行说明。

图44是执行设备10被盗时的对策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设备10被盗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户具有能够锁定使得其他用户无法使用与自身的用户账户建立关联的设备10的功能。具体而言,是对被盗的设备10,使用进行了关联的智能手机等操作设备40,从操作设备送出使被盗的设备10锁定的命令的功能。通过具有该功能,能够防止由于被盗而非法获得设备10的用户利用设备10、或者被非法的用户阅览过去的日志。

首先,服务器20根据设备10发送的位置信息、运转状态等信息来检测怀疑“被盗”这一情况(s111)。

如果用户注意到,则进入步骤s115,如果用户未注意到,则进入步骤s113。此外,在步骤s112中,判定在步骤s111之后到经过了规定期间为止是否从用户的操作设备40接收到表示步骤s115中的操作设备中的锁定按钮被按下的信息。由此,在即使经过规定期间也未按下锁定按钮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3。

在步骤s113中,服务器20针对与设备10关联的用户账户,向用户的操作设备40询问设备10是否被盗(s114)。通过该功能,即使在用户未注意到被盗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从家电设备向操作设备40送出“请问是在家吗?”、“是在手边吗?”等消息来使用户注意到被盗。

当步骤s114中从操作设备40接收到被盗的输入时,服务器20进入步骤s115。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视为在进行了被盗的输入时按下了步骤s115的锁定按钮。

在步骤s115中,当按下锁定按钮时,设备10被锁定。这样,通过使用使设备10锁定的功能锁定家电设备,能够停止非法利用。

当在步骤s114中从操作设备40接收到表示不是被盗的输入时,结束该处理。

接着,考虑解除暂时锁定的家电设备的锁定。如果仅在家电设备侧能够解除锁定,则无法防止非法利用,因此需要对关联的用户账户发送锁定解除的确认的功能。但是,由于考虑到用户恶意使用该功能,在与用户账户关联的状态下转卖,而在转卖后进行锁定等情况,所以需要由制造商设置锁定解除用的联络窗口。制造商对具有与接受联络的家电设备关联的用户账户的用户取得联络,判断可否解除锁定。

在实现被盗对策功能方面,以能够使用通信模块与云进行通信为前提。因此,考虑在被盗时将该通信模块卸下后搬出家电设备的情况。作为其对策,家电设备在通信模块被卸下的状态下始终锁定是有用的。

这样,在第2定时之后的第3定时接收到的第3固有信息与第2固有信息不同的情况下,控制部202也可以判断为设备10已移动,并使用通信部201向用户所拥有的终端发送设备10是否被盗的询问。接着,控制部202在发送了询问之后,在针对从终端接收到的询问的回答表示设备10被盗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通信部201发送锁定的控制信号使得无法使用设备10。在该情况下,当接收控制信号时,设备10也可以锁定使得无法使用该设备10。因此,在设备10被盗的情况下,能够锁定使得其他用户无法使用设备10。

在此,所谓锁定使得无法使用设备10,具体而言,是设备10成为不受理来自操作部111的用户的输入的状态。例如,设备10可以关闭设备10的电源,并且此后,设备10可以不受理来自操作部111的用户的输入。另外,在设备10是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等具有开闭的门的设备的情况下,也可以锁定使得门不打开。

接着,对在设备10的状态预测中利用了多个信息的“搬迁”以及“转让”的判别进行说明。

图45是表示检测到设备10的移动时的用户与设备10的关联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将至此所示的几个判定方法组合,表示进行“搬迁”和“转让”的判别的流程的例子。

服务器20检测通电切断以及设置场所的移动(s121)。

服务器20判定在设备10中是否有显示部(s122)。

服务器20在设备10中没有显示部的情况下(s122中为“否”),判定多个设备是否同时移动(s123)。

服务器20在未同时移动多个的情况下(s123中为“否”),保留用户与设备10的关联(s124)。

在步骤s123中,服务器20在多个设备同时移动的情况下(s123中为“是”),判定移动了的多个设备是否仅小型家电(s125)。

服务器20在移动了的多个设备仅为小型家电的情况下(s125中为“是”),判定多个设备是否在数日返回到原来的设置场所(s126)。

服务器20在多个设备在数日返回到原来的设置场所的情况下(s126中为“是”),或者在步骤s125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维持用户与多个设备的关联(s127)。

服务器20在多个设备在数日不返回到原来的设置场所的情况下(s126中为“是”),进入步骤s124。

在步骤s122中,服务器20在判定为在设备10中有显示部的情况下(s122中为“是”),向用户的操作设备40询问是否为转让(s128)。

服务器20在从操作设备40接收到是转让的回答的情况下(s128中为“是”),解除用户与设备的关联。

服务器20在从操作设备40接收到不是转让的回答的情况下(s128中为“否”),进入步骤s127。

在该例中,即使是没有显示部且难以向用户取得确认的结构,在能够大致断定为搬迁的情况下,也不使用户与设备10的关联状态为保留状态,构建判定流程以便能够继续利用。

图46是表示检测到设备10的移动时的用户与设备10的关联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与前述的例子相反,也有通过将可疑的状况尽量保留关联,始终请求利用者的确认来确保安全性的想法。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利用多个家电设备的情况下一个一个地进行确认处理比较麻烦,因此优选在一个确认了的阶段能够通过iot设备间通信而共有结果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服务器20检测通电切断以及设置场所的移动(s131)。

服务器20保留用户与设备10的关联(s132)。

服务器20向用户的操作设备40询问是否为转让(s133)。

服务器20在从操作设备40接收到是转让的回答的情况下(s133中为“是”),解除用户与设备的关联。

服务器20在从操作设备40接收到不是转让的回答的情况下(s133中为“否”),维持用户与设备的关联(s135)。

接着,对在设备10的状态预测中预测为进行了用户的“家庭结构变更”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47是表示被预测为进行了用户的“家庭结构变更”的情况的曲线图的图。

如图47所示,设备10的所在位置不变,但运转次数的模式大幅变化。该情况是被预测为进行了“家庭构成变更”的情况。考虑用户发生了结婚、与父母同居等的变化的可能性,能够进行在家电上的led/显示器等上显示与其相应的商品广告等服务。

接着,对在设备的状态预测中预测为设备10“故障”或者“废弃”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48是表示预测为设备10发生了“故障”的情况的曲线图的图。图49是表示预测为设备10被“废弃”的情况的曲线图的图。

如图48以及图49所示,服务器20在一定期间以上未接收到运转信息以及位置信息的情况下,预测为发生了“故障”或者“废弃”。另外,服务器20也可以在设备10内置通信模块用电池的情况下,在该设备10的所在位置改变后,运转次数为零,在一定期间以上没有数据发送的情况下,预测为“废弃”。

此外,服务器20在内置通信模块用电池的情况下通信中断的场所为确定范围(焚烧场所、再利用中心)的情况下,能够大致可靠地判断为“废弃”。在该家电设备为召回对象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判定为“废弃”的阶段从召回对象的管理列表中排除。假设“废弃”是误判定,在家电设备再次开始移动的情况下,由于通信应该再次开始,所以再次送出召回通知,由此能够应对。因此,认为成为误判定的风险较少。

这样,服务器20在即使在从第2定时之后的第4定时起规定期间后也不接收运转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到第4定时为止接收到的多个运转信息的管理状态变更为非管理状态。

另外,控制部202即使在从第2定时之后的第4定时起规定期间后,通信部201也不接收运转信息,且在第4定时接收到的第4固有信息与预先保持的固有信息列表中包含的多个固有信息中的某一个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到第4定时为止接收到的多个运转信息的管理状态变更为非管理状态。

这样,服务器20在判定为设备10发生了故障或废弃的情况下,不进行该设备10的管理,因此能够减少管理所花费的处理负荷。

如上所述,作为本公开中的技术的例示,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为此,提供了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

因此,在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所记载的构成要素中,不仅是为了解决课题所必须的构成要素,为了例示上述安装,也可以包含为了解决课题而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不应该因为这些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记载在附图、详细的说明中,而立即认定为这些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是必须的。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例示本公开中的技术的实施方式,因此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作为能够高效地进行设备的管理的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方法等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设备管理系统

10设备

11、13空调器

12冰箱

14电视机

20服务器

30基站

40操作设备

41、42智能手机

43vpa

101通信模块

102保持部

104控制部

107功能模块

108保持部

109电源部

110电池

111操作部

112显示部

201通信部

202控制部

203存储部

411、421~423画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