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C-RAN中的高效前传的下行链路多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1318发布日期:2020-11-27 13:0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用于C-RAN中的高效前传的下行链路多播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5月16日提交的名称为“downlinkmulticastforefficientfront-haulutilizationinac-ran”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672,393的权益,该临时专利申请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c-ran)可用于实施基站功能,以向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通常,对于由c-ran实施的每个小区,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bu)(在此也称为“基带控制器”)与多个远程单元(在此也称为“无线电点(radiopoint)”或“rp”)交互。每个bbu通过前传(front-haul)通信链路或前传网(front-haulnetwork)联接到无线电点。

下行链路用户数据被安排以无线传输到每个ue。当使用c-ran时,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可以同播到c-ran的无线电点的集合。该无线电点集合在此也被称为用于ue的“同播区(simulcastzone)”。相应的同播区可以在ue间变化。每个ue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必须通过前传从每个相关bbu传送到该ue的同播区中的每个无线电点。

在使用c-ran提供长期演进(lte)无线服务时,通过前传在传输块(tb)中传送安排成无线传输到每个ue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可以使用交换式以太网网络来实施前传。

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可通过前传传送到无线电点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将tb分段成包的序列,并将每个这种包广播到所有无线电点。也就是说,每个这样的包含有指示前传以太网交换机将每个包转发到c-ran的所有无线电点的互联网协议(ip)目的地地址标头。广播是低效的,因为所有rp都接收包含用于所有ue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的包,即使给定的rp不在给定ue的同播区中。也就是说,每个rp将接收包含该rp不需要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的包。这可能不必要地增加终止于rp处的前传以太网链路的带宽需求及可能附近交换机中的以太网链路的带宽需求。

在一个实例中,每个下行链路载波使用需要200兆帕每秒(mbps)的前传带宽的20mhzlte带宽。在这样的实例中,每个rp支持4个下行链路载波,c-ran支持下行链路频率重用,其中每个下行链路频率可在小区内重新使用四次。在这样的实例中,每个rp处都需要大约4x4x200mbps=3200mbps的前传以太网带宽,尽管每个rp将实际使用该带宽的至多800mbps。(在本实例中,每个rp均支持至多4个下行链路载波,即使在小区中正使用下行链路重用。)

替代性地,可以通过使用单播寻址将含有下行链路用户数据的包发送到仅单个无线电点来最小化在rp处的带宽需求。每个rp具有唯一ip地址。每个bbu为每个ue制作下行链路用户数据的副本,ue的同播区中的每个rp一个副本。bbu使用被寻址到rp的ip地址的包,将每个副本通过前传传输到ue的同播区中的一个rp。单播寻址使得每个rp只接收其需要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但是,源于bbu处的以太网链路的带宽需求增大取决于同播区可以包括的rp的最大数目的因数。

在上文阐述的lte实例中,如果使用单播寻址,同播区中rp的最大数量是8,则在源于bbu处的支持一个下行链路载波的以太网链路处的前传带宽需求为8x4x200mbps=6400mbps,即使每个rp处的最大非冗余带宽为800mbps。

在比较广播与单播用于c-ran中通过以太网前传传送下行链路用户数据时,在rp附近的高带宽低效率与bbu附近的高带宽低效率之间存在折衷。



技术实现要素:

一个实施例涉及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每个无线电点与至少一个天线关联且远离所述控制器定位,其中,所述多个无线电点通过前传通信耦合到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成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所述控制器通信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者的核心网。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为ue确定同播区,所述同播区包括多个无线电点,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从所述多个无线电点无线传送到所述ue。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尝试为所述同播区形成多播区,所述多播区包括由所述前传实施的多个多播组。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如果成功形成所述多播区,则通过将所述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到所述多播组,通过所述前传将用于所述ue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到所述同播区中的无线电点。

另一实施例涉及使用包括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的系统向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的方法。每个无线电点与至少一个天线相关联且远离所述控制器定位。所述多个无线电点通过前传通信耦合到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成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所述方法包括为ue确定同播区,所述同播区包括多个无线电点,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从所述多个无线电点无线传送到所述ue。所述方法还包括尝试为所述同播区形成多播区,所述多播区包括由所述前传实施的多个多播组。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成功形成所述多播区,则通过将所述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至所述多播组,通过所述前传将用于所述ue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到所述同播区中的无线电点。

附图说明

图1a-1c是图示在其中可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前传效率技术的无线电接入网(ran)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2包括高级流程图,其图示了在c-ran中使用多播用于下行链路前传通信的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3包括高级流程图,其图示了在c-ran中使用多播用于下行链路前传通信的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4包括高级流程图,其图示了更新用于形成多播区的多播组集合的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各种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和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1c是图示在其中可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前传效率技术的无线电接入网(ran)系统1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系统100部署在现场102处以为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无线覆盖和容量。现场102可以是例如建筑物或园区或其他建筑分组(例如,由一个或多个企业、政府、其他企业实体使用)或某些其他公共场所(例如酒店、度假村、娱乐公园、医院、购物中心、机场、大学园区、场馆或者室外区域,例如滑雪区、体育场或人群密集的闹市区)。

在图1a-1c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系统100至少部分地使用c-ran架构来实施,所述c-ran架构采用至少一个基带单元104和多个无线电点(rp)106。系统100在此也被称为“c-ran系统”100。每个rp106远离基带单元104定位。另外,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rp106中的至少一个远离至少一个其它rp106定位。基带单元104和rp106为至少一个小区103提供服务。基带单元104在此也被称为“基带控制器”104或仅称为“控制器”104。每个rp106包括或联接到一根或多根天线108,通过所述天线将下行链路rf信号辐射到用户设备(ue)110,并且ue110发射的上行链路rf信号通过所述天线被接收。

更具体地,在图1a-1c所示的实例中,每个rp106包括两根天线108。每个rp106可包括或联接到不同数目的天线108。

系统100通过适当的回传(back-haul)联接到每个无线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112。在图1a-1c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互联网114用于系统100与每个核心网112之间的回传。然而,应理解,可以其它方式实施该回传。

图1a-1c中所示的系统100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此描述为实施为长期演进(lte)无线电接入网,其使用lte空中接口提供无线服务。lte是由3gpp标准组织制定的标准。在此实施例中,控制器104和rp106一起用于实施lte演进节点b(在此也被称为“enodeb”或“enb”),其用于给用户设备110提供移动接入无线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112以使得用户设备110能够无线地传送数据和语音(例如,使用lte语音(volte)技术)。

并且,在此示例性lte实施例中,每个核心网112实施为包括标准lteepc网络元件的演进分组核心(epc)112,例如,移动管理实体(mme)(未示出)和服务网关(sgw)(未示出),和任选的家庭enodeb网关(henbgw)(未示出)和安全网关(segw)(未示出)。

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控制器104使用ltes1接口与epc核心网112中的mme和sgw通信,并使用ltex2接口与其他enodeb通信。例如,每个控制器104可以通过ltex2接口与室外宏enodeb(未示出)(或另一个实施不同enodeb的控制器104)通信。

可实施每个控制器104和无线电点106,以便使用支持频分双工(fdd)和/或时分双工(tdd)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空中接口。另外,可实施使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单输入-单输出(siso)、单输入-多输出(simo)、多输入-单输出(miso)和/或波束形成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空中接口的控制器104和无线电点106。例如,控制器104和无线电点106可实施一个或多个lte传输模式。此外,控制器104和/或无线电点106可被配置成支持多个空中接口和/或支持多个无线运营商。

在图1a-1c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标准交换式以太网网络116实施将每个控制器104与一个或多个rp106通信耦合的前传115。然而,应理解,可以其它方式实施控制器104与rp106之间的前传。

交换式以太网网络116包括一个或多个以太网交换机118。每个基带控制器104通过相应的一个或多个以太网链路120(在此也称为“基带控制器以太网链路”)通信耦合到一个或多个交换机118。每个rp106通过相应的一个或多个以太网链路124(在此也称为“rp以太网链路”)通信耦合到一个或多个交换机118。

一般来说,c-ran中的一个或多个节点为空中接口执行模拟射频(rf)功能,以及为空中接口执行(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数字层1、层2和层3功能。

在图1a-1c(l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基带控制器104包括被配置成对于由ran系统100实施的lte空中接口分别执行层-1处理、层-2处理和层-3处理中的至少一些的层-1(l1)功能性130、层-2(l2)功能性132和层-3(l3)功能性134。每个rp106(可选地)包括为空中接口实施不在控制器104中执行的任何层-1处理的层-1功能性(未示出)和为空中接口和与该rp106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天线108实施rf前端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射频(rf)电路(未示出)。

每个基带控制器104可被配置成为空中接口执行所有数字层-1、层-2和层-3处理,而rp106(具体地说,rf电路)仅为空中接口和与每个rp106相关联的天线108实施rf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表示用于空中接口的时域符号的iq数据在控制器104与rp106之间传送。传送此类时域iq数据通常需要相对高的数据速率前传。此方法(通过前传传送时域iq数据)适合于前传以太网网络116能够传递所需高数据速率的那些实施方式。

如果前传网以太网网络116不能够传递前传时域iq数据所需的数据速率(例如,其中使用典型的企业级以太网网络实施前传),那么可通过在控制器104与rp106之间传送表示用于空中接口的频域符号的iq数据来解决此问题。此频域iq数据表示在执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之前频域中的符号。可通过对表示频域符号的没有保护频带零或任何周期前缀的iq数据进行量化,并通过前传以太网网络116传送所产生的经压缩、量化的频域iq数据来生成时域iq数据。关于传送频域iq数据的此方法的额外细节可在2013年2月7日提交的名称为“radioaccessnetworks”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762,283中找到,该专利据此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如果需要使用甚至更少的前传带宽,则用于空中接口的传输块(即,底层数据位)可在控制器104与rp106之间传送。

在频域iq数据在控制器104与rp106之间前传的情况下,每个基带控制器104可被配置成为空中接口执行数字层-1、层-2和层-3处理中的全部或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每个rp106中的层-1功能可以被配置成为空中接口实施不在控制器104中执行的数字层-1处理。

在前传以太网网络116不能够将数据速率需求传递到前传(未压缩)时域iq数据时,时域iq数据可在通过以太网网络116传送之前被压缩,由此降低通过以太网网络116传送这些iq数据所需的数据速率。

数据可以其他方式在控制器104和rp106之间前传。

每个控制器104和rp106(以及描述为其中包括的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中实施,并且各种实施方式(不管是硬件、软件还是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还可以大体上被称为被配置成实施相关联功能中的至少一些功能的“电路系统”或“电路”。当在软件中实施时,此类软件可在一个或多个合适的可编程处理器上执行的软件或固件中实施。此类硬件或软件(或其部分)可以其它方式(例如,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中)实施。而且,rf功能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rf集成电路(rfic)和/或离散部件来实施。可以其它方式实施每个控制器104和rp106。

在图1a-1c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管理系统136例如经由互联网114和以太网网络116(在rp106的情况下)通信耦合到控制器104和rp106。

在图1a-1c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管理系统136使用互联网114和以太网网络116与系统100的各个元件通信。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管理系统136向控制器104发送管理通信,并从所述控制器接收管理通信,所述控制器中的每一个继而将相关管理通信转发到rp106并从该rp接收相关管理通信。

对于附接到小区103的每个ue110,控制器104将rp106的子集分配到该ue110,其中子集中的rp106用于发射到该ue100。rp106的这个子集在此被称为用于该ue110的“同播区”。

在此处结合图1a-1c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服务控制器104使用与该ue110相关联的“签名向量”(sv)来为每个ue110确定同播区。在此实施例中,为每一ue110确定签名向量。基于在给小区103提供服务以用于从ue110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每个rp106处获得的接收功率测量值,确定签名向量。

当ue110进行初始lte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传输以接入小区103时,每个rp106将接收那些初始prach传输,并测量(或以其它方式确定)指示由该rp106接收的prach传输的功率水平的信号接收度量。这种信号接收度量的一个实例是信噪比加干扰比(snir)。基于prach传输确定的信号接收度量在此也称为“prach度量”。

在ue连接至小区103的过程中基于由ue110传输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确定并更新每个签名向量。测量(或以其它方式确定)指示rp106接收的srs传输的功率水平的信号接收度量(例如,snir)。基于srs传输确定的信号接收度量在此处也被称为“srs度量”。

每个签名向量是浮点sinr值集合(或其它度量),其中每个值或元素对应于用于给小区103提供服务的rp106。

用于ue110的同播区包含具有最佳sv信号接收度量的m个rp106,其中m是实现指定sinr所需的rp106的最小数量。基于当前的sv通过选择这m个rp106为ue110确定同播区。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多播寻址通过前传116传输下行链路数据。

这通过限定rp106的组140(图1b-1c中所示)来完成,其中每个组140被分配有唯一的多播ip地址。前传115中的交换机118被配置成支持使用那些多播ip地址转发包。每个此类组140在此也被称为“多播组”140。多播组140中包括的rp106的数目在此也被称为多播组140的“尺寸”。

多播组140可被明智地选择,使得用于任何ue110的同播区可被定义为小数目(例如1或2个)多播组140的联合。为ue110形成同播区所使用的多播组140的联合在此也被称为用于ue110的“多播区”。图1b-1c中示出了用于ue110的多播区142的实例。

如此处所使用,“多播组集合”140是指控制器104可从其中选择以便为ue的同播区形成多播区的多播组140的集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p106可包括在多个多播组140中。在图1b-1c所示的实例中,各种多播组140包括在由控制器104使用的多播组集合中。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每个rp106仅是单个多播组140的成员。此外,在图1b和1c所示的实例中,多播组集合中所有的多播组140具有为两个rp106的相同的固定多播组大小。然而,应理解,也可使用具有不同固定大小的多播组140。而且,在其它实例中,多播组集合中的所有多播组140并不都具有相同的多播组大小,而是多播组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与其它多播组中的至少一个的大小不同的大小。

控制器104可以被配置成通过尝试使用多播组集合中包括的多播组140的各种组合来形成多播区,并且确定每个组合是否产生合适的多播区,为ue的同播区形成多播区。

如果使用多播组集合中包括的多播组140的任何组合不可能为ue的同播区形成合适的多播区,则使用通过前传116传输下行链路用户数据的替代性方式。例如,单播寻址可用于将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到ue的同播区中的rp106。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可改变ue的同播区以使用包括所有rp106的默认同播区。接着,可使用广播寻址将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到所有rp106。

控制器104可以被配置成以其它方式从多播组集合形成多播区。

可以各种方式确定特定候选多播区是否是“合适的”。例如,如果特定的候选多播区是小数目的非相交多播组的联合,并且包括ue的同播区中的所有rp106,则可以认为该特定的候选多播区是合适的。也可以其他方式确定合适性。

尽管在图1b-1c所示的实例中,所有多播组的大小是相同的,但应理解,如上文所指出,多播组的大小可在多播组间变化。

控制器104被配置成通过为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制作每个传输块(tb)的副本,多播区中的每个多播组140一个复本,将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到ue110的同播区中的rp106。每个副本被分割成具有目的地地址的ip包,该目的地地址被设置为与该副本相关联的多播组140的地址。每个ip包随后在前传115上由基带单元104传输。用于实施前传115的以太网交换机118将包仅转发到多播组140中与该包的目的地地址相关联的那些rp106。

因此,每个rp106处的带宽需求最小化,在基带控制器104处带宽需求的增加是通常用来形成多播区的多播组140的数目的因数。相比之下,如果使用单播寻址,则基带控制器104处的带宽需求将增加最大同播区大小的因数。在使用多播寻址时,如果每个同播区仅由比最大同播区大小小得多的小数目的多播组140形成,那么在基带控制器104处的带宽需求的增加比使用单播寻址的情况要小得多。

如果系统100中的rp106的数量足够小,则可以通过限定多播组140使得对于每个可能的同播区有相应的多播组140,在rp106和基带单元104处获得完美的带宽效率。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可以使用单个多播组140形成每个多播区。

由于系统100中的rp106数量增加,对应数量的可能的同播区可能变得太大,而对每个同播区不能具有对应的多播组140。在这种情况下,多播组140的数量受到限制。这通过约束每个多播组140以包含小数量的rp106(例如4个或更少)并且形成较大的同播区(和相关联的多播区)作为多个多播组140的组合来完成。

可以在系统安装时通过执行ue110“步行测试”确定各个多播组140,对于步行测试,为大样本的可能的ue位置确定sv。在每个ue位置处,对于n个给定的多播组大小,识别具有最大sv值的n个rp106,并且形成含有这n个rp106的多播组140。可以完成此操作以识别各种大小的多播组140(例如,含有2、3和4个rp106的多播组)。

当添加新的多播组140时,可以注意不复制已经在多播组集合140中的多播组140。当添加新的多播组140时,通知前传115中的交换机118有新的多播组140。在某些延迟(通常约为1秒)之后,交换机118能够使用分配给该多播组140的ip地址来转发包。

图2包括高级流程图,其示出了在c-ran中使用多播用于下行链路前传通信的方法2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图2中示出的方法200的实施例在此描述为在图1的c-ran系统100中实施,但是应理解,可以其它方式实施其它实施例。

图2中所示的流程图的块已以大体上顺序的方式布置以易于解释;然而,应理解,此布置仅是示例性的,且应认识到,与方法200相关联的处理(和图2中所示的块)可以不同次序发生(例如,其中与块相关联的至少一些处理以并行和/或以事件驱动的方式执行)。而且,为便于解释,没有描述大多数标准异常处理;然而,应理解,方法200可以且通常会包括此类异常处理。

方法200在此描述为在为ue110确定同播区时针对每个ue110执行。正在执行的方法200针对的特定ue110在此被称为“当前”ue110。

方法200包括为当前ue110确定签名向量(块202)。这在ue110最初连接到小区103时进行,并且此后在为ue110更新sv时周期性地进行。

方法200还包括基于ue的当前sv为当前ue110确定同播区(块204)。如上所述,用于ue110的同播区包含具有最佳sv信号接收度量的m个rp106,其中m是实现指定sinr所需的rp106的最小数量。通过基于用于当前ue110的当前sv选择这m个rp106来为当前ue110确定同播区。

方法200还包括为当前同播区形成多播区(块206)。一般来说,这是由控制器104尝试从如上所述的多播组集合为当前ue的同播区形成合适的多播区来进行的。

方法200还包括确定是否可以为当前的ue的同播区形成合适的多播区(在块208中检查),并且如果可以,使用该多播区将当前ue110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到其同播区中的rp106(块210)。如上所述,控制器104被配置成以此方式通过为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制作每个tb的副本,多播区中的每个多播组140一个副本,来传输下行链路用户数据。每个副本被分割成具有目的地地址的ip包,该目的地地址是与该副本相关联的多播组140的地址。每个ip包接着由控制器104在前传115上传输。用于实施前传115的以太网交换机118将包仅转发到多播组140中与该包的目的地地址相关联的那些rp106。

因此,每个rp106处的带宽需求最小化,在控制器104处带宽需求的增长仅仅是多播区集合中多播组140的数目的因数,其通常将是小数字。

方法200还包括,如果不能为当前ue的同播区形成合适的多播区,则使用替代方法通过前传115为当前ue110传输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块212)。例如,如上所述,单播寻址可用于将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到当前ue的同播区中的rp106。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当前ue的同播区可改变以使用包括所有rp106的默认同播区。接着,可使用广播寻址将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到所有rp106。

用于形成多播区的多播组集合可由控制器104动态地确定和更新。例如,所述多播组集合可在控制器104不能为给定ue110形成多播区时更新。该方法的一个实例在图3中示出。

图3包括高级流程图,其示出了在c-ran中使用多播用于下行链路前传通信的方法3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图3中示出的方法300的实施例在此描述为在图1的c-ran系统100中实施,但是应理解,可以其它方式实施其它实施例。

图3中所示的流程图的块已以大体上顺序的方式布置以易于解释;然而,应理解,此布置仅是示例性的,且应认识到,与方法300相关联的处理(和图3中所示的块)可以不同次序发生(例如,其中与块相关联的至少一些处理以并行和/或以事件驱动的方式执行)。而且,为便于解释,没有描述大多数标准异常处理;然而,应理解,方法300可以且通常会包括此类异常处理。

一般来说,除了下文所描述的之外,方法300如上文结合图2所描述的进行。此外,图3中使用与图2所示特征具有相同的最后两位数字的附图标记所示的特征除了下文所描述的之外基本上相同,并且上文结合图2陈述的对这些特征的相关联描述适用于图3中所示的相应特征,为了简洁起见,不再重复对它的描述。

在方法300中,如果在尝试为当前ue110的同播区形成合适的多播区之后(关于块306),不能为当前ue的同播区形成合适的多播区(在块308中检查),则更新多播组集合(块314)。该多播组集合的这一更新可以包括删除、添加或改变(或其组合)该多播组集合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多播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尝试为当前ue的同播区形成合适的多播区时,当前ue的同播区中的一个或多个rp106可能不包括在该集合中包括的任何多播组中。此类rp106在此被称为“剩余rp106”。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剩余rp106的数量n是多播组集合的多播组大小s的倍数,那么可将数量为m个新多播组添加到该集合,其中m等于n除以s。通过从尚未添加到新的多播组中的剩余rp106选择用于当前ue110的sv中具有最佳信号接收度量的s个rp106而形成每个连续新多播组。这些新的多播组被添加到多播组集合。因此,应能够通过使用新的多播组连同包括当前ue的同播区中的rp106的现有多播组中的任一个来形成合适的多播区。

如果这样做将不会导致在该集合中多播组的数量超过预定最大值,则可以将新的多播组添加到该多播组集合。

如果剩余的rp106的数量n不是该集合的多播组大小s的倍数,或如果添加新多播组会导致在该集合中多播组的数量超过预定最大值,则从该集合中清除(删除)该集合中满足删除标准的任何多播组。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在预定时间段内(例如,在预定数量的tti内)为任何ue110形成多播区没有使用的任何多播组都符合删除标准。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删除标准被配置成使得每次执行清除操作时,集合中可配置数目的最少使用的多播组被清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使用其他标准。

如果由于执行清除操作,一个或多个多播组被删除,那么可通过确定当前ue的同播区中哪些rp106未包括在该集合中的任一剩余多播组中来更新剩余rp106。然后,检查此类剩余rp106的数目以查看对于多播组的当前集合是否是多播组大小s的倍数,并且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如上文所描述添加附加多播组。

方法300还包括在更新多播组集合之后,为当前同播区形成多播区(块316)。如果在更新多播组集合之后,可为当前ue的同播区形成合适的多播区(在块318中检查),则使用如上所述的该多播区将用于当前ue110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到其同播区中的rp106(块310)。

如果在更新多播组集合之后,仍然无法为当前ue的同播区形成合适的多播区,那么使用如上所述的替代方法通过前传116传输用于当前ue110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块312)。

用于形成多播区的多播组的集合可以其他方式由控制器104动态地确定和更新。例如,可以定期更新多播组的集合。该方法的一个实例在图4中示出。

图4包括高级流程图,其图示了更新用于形成多播区的多播组集合的方法4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图4中示出的方法400的实施例在此描述为在图1的c-ran系统100中实施,但是应理解,可以其它方式实施其它实施例。

图4中所示的流程图的块已以大体上顺序的方式布置以易于解释;然而,应理解,此布置仅是示例性的,且应认识到,与方法400相关联的处理(和图4中所示的块)可以不同次序发生(例如,其中与块相关联的至少一些处理以并行和/或以事件驱动的方式执行)。而且,为便于解释,没有描述大多数标准异常处理;然而,应理解,方法400可以且通常会包括此类异常处理。

以定期方式(在块402中检查),控制器104更新多播组集合(块404)。该多播组集合的这一更新可以包括删除、添加或改变(或其组合)该多播组集合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多播组。

例如,当执行此更新操作时,控制器104可尝试从多播组集合中清除(删除)一个或多个多播组。如上文结合图3所述,可以通过检查多播组集合中的任何多播组是否满足删除标准来完成这一操作。如果多播组集合中的任何多播组满足删除标准,则控制器104从该集合删除相关联的多播组。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在预定时间段内(例如,在预定数量的tti内)为任何ue110形成多播区没有使用的任何多播组都符合删除标准。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删除标准被配置成使得每次执行清除操作时,集合中可配置数目的最少使用的多播组被清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使用其他标准。

而且,控制器104可跟踪与其为各个ue110确定(或存储sv本身)的各种sv相关联的度量,然后使用这些度量(或sv测量值)确定应当增加、删除或改变哪些多播组。

其它实施例可以其它方式实施。

此处描述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中实施,或者用可编程处理器(例如,专用处理器或通用处理器,例如计算机)固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实施。体现这些技术的设备可以包括适当的输入和输出装置、可编程处理器和有形地体现由可编程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的存储介质。体现这些技术的过程可以由执行指令程序的可编程处理器执行以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操作并生成合适的输出来执行期望功能。所述技术可有利地在一个或多个程序中实施,所述程序可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所述可编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所述可编程处理器被耦合以接收来自数据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的数据和指令,并将数据和指令传输到所述数据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一般来说,处理器将从只读存储器和/或随机存取存储器接收指令和数据。适用于有形地体现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数据的存储装置包括所有形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举例来说包括例如eprom、eeprom和闪存装置的半导体存储器装置;磁盘,例如,内部硬盘或可移动磁盘;磁光盘;以及dvd盘。前述任一者可以由专门设计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补充或并入其中。

已描述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然而,应理解,可在不脱离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所描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其它实施例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示例性实施例

实例1包括:一种提供无线服务的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多个无线电点;其中所述无线电点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天线关联且远离所述控制器定位,其中,所述多个无线电点通过前传通信耦合到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成实施基站,以便使用小区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其中所述控制器通信耦合到无线服务提供者的核心网;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为ue确定同播区,所述同播区包括多个无线电点,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从所述多个无线电点无线传送到所述ue;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尝试为所述同播区形成多播区,所述多播区包括由所述前传实施的多个多播组;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如果成功形成所述多播区,则通过将所述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到所述多播组,通过所述前传将用于所述ue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到所述同播区中的无线电点。

实例2包括实例1的系统,其中,所述前传是使用交换式以太网网络实施的。

实例3包括实例2的系统,其中,所述交换式以太网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交换机,所述至少一个以太网交换机被配置成实施所述多播组。

实例4包括实例2-3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每个多播组包括关联的多播互联网协议(ip)地址。

实例5包括实例1-4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为所述ue确定签名向量,所述签名向量包括每个无线电点的相应信号接收度量;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签名向量为所述ue确定同播区。

实例6包括实例1-5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尝试使用多播组集合来为所述同播区形成多播区。

实例7包括实例6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动态更新所述多播组集合。

实例8包括实例6-7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如果未成功形成所述多播区,则动态更新所述多播组集合并尝试使用所述动态更新的多播组集合来为所述同播区形成多播区。

实例9包括实例1-8中任一项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如果未成功形成所述多播区,则使用替代方法通过所述前传传输用于所述ue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

实例10包括实例9的系统,其中,所述替代方法包括以下当中的至少一者:使用单播寻址通过所述前传传输用于所述ue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以及改变用于所述ue的同播区,以包括所有无线电点,并使用广播寻址通过所述前传传输用于所述ue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

实例11包括一种使用包括控制器和多个无线电点的系统向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电点中的每一个与至少一个天线关联且远离所述控制器定位,其中,所述多个无线电点通过前传通信耦合到所述控制器,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多个无线电点被配置成使用小区实施基站以便向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无线服务,所述方法包括:为ue确定同播区,所述同播区包括多个无线电点,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从所述多个无线电点无线传送到所述ue;尝试为所述同播区形成多播区,所述多播区包括由所述前传实施的多个多播组;以及如果成功形成所述多播区,则通过将所述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至所述多播组,通过所述前传将用于所述ue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传输到所述同播区中的无线电点。

实例12包括实例11的方法,其中,所述前传是使用交换式以太网网络实施的。

实例13包括实例12的方法,其中,所述交换式以太网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以太网交换机,所述至少一个以太网交换机被配置成实施所述多播组。

实例14包括实例12-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每个多播组包括关联的多播互联网协议(ip)地址。

实例15包括实例11-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为所述ue确定签名向量,所述签名向量包括每个无线电点的相应信号接收度量;以及其中,为所述ue确定同播区包括基于所述签名向量确定所述同播区。

实例16包括实例11-1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尝试为所述同播区形成多播区包括尝试使用多播组集合为所述同播区形成多播区。

实例17包括实例16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动态更新所述多播组集合。

实例18包括实例16-1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未成功形成所述多播区,则动态更新所述多播组集合,并且尝试使用所述动态更新的多播组集合为所述同播区形成多播区。

实例19包括实例11-1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未成功形成所述多播区,则使用替代方法通过所述前传传输用于所述ue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

实例20包括实例19的方法,其中,所述替代方法包括以下当中的至少一者:使用单播寻址通过所述前传传输用于所述ue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以及改变所述ue的同播区以包括所有无线电点,并使用广播寻址通过所述前传传输用于所述ue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