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开放式耳机的电声耳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0495发布日期:2021-03-09 14:57阅读:71来源:国知局
用于开放式耳机的电声耳罩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如方案1的前序部分所限定的用于耳机的电声耳罩以及如方案10所述的开放式耳机。
2.特别地,电声耳罩包括一对与外部环境流体连通的电声换能器,并且被构造为与开放型电话一起使用。


背景技术:

3.已知用于开放式耳机(open-back headphones)的电声耳罩包括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具有与外部环境流体连通的第一和第二开口。透气的耳垫连接到第一开口,并且透气的盖连接到第二开口。电声换能器被放置在该中空壳体中并且包括振动膜片,以将声波引向听众的耳朵。
4.由于耳垫和中空壳体的盖的透气性,电声换能器的振动膜片能够在中空壳体内基本上像在自由空气中一样移动。因此,来自环境的声音和由电声换能器产生的声音能够自由地进入和离开壳体,用于使听众对再现的声音具有更自然的感知,类似于扬声器的聆听体验。
5.现有技术问题
6.有时,当接收到脉冲信号时,具有单个电声换能器的用于开放式耳机的电声耳罩的声音响应不够准确。
7.特别地,针对脉冲信号,振动膜片的加速和减速时间将太长而无法确保高保真度的音频再现,这可能会导致不愉快的聆听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开放式耳机的电声耳罩,该电声耳罩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9.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包括一对电声耳罩的开放式耳机。
10.通过以下方案1和10所限定的用于开放式耳机的电声耳罩来实现这些目的。
11.本发明的优点
12.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用于开放式耳机的电声耳罩,与已知装置相比,该电声耳罩能够改善声音的再现。
13.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具有振动膜片的用于开放式耳机的电声耳罩,该振动膜片具有比具有单个电声换能器的现有技术的耳机短得多的加速和减速时间。
附图说明
14.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可能的实际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中显现,这些实施方式在附图集中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示出,其中:
[0015]-图1示出了电声耳罩的分解图;
[0016]-图2示出了组装好的电声耳罩的示意图;
[0017]-图3示出了电声耳罩的电连接的示意图;
[0018]-图4示出了具有一对图2的电声耳罩的开放式耳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即使未明确说明,参考特定实施方式说明的各个特征也应作为参考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的其它特征的辅助和/或可与之互换。
[0020]
参照以上附图,特别是参照图1,数字2表示中空壳体2,该中空壳体2用作电声耳罩1的部件的支撑框架。
[0021]
该中空壳体2沿主方向a在由侧壁5连接的第一壁3和第二壁4之间延伸。第一壁3具有第一开口30,第二壁4具有第二开口40。第一开口30和第二开口40横向于主方向a。
[0022]
优选地,贯穿相应的壁3、4的第一开口30和第二开口40垂直于主方向a并且具有相同的尺寸。因此,中空壳体2在延伸方向a上开口并且由侧壁5界定。因此,中空壳体2优选具有筒状。
[0023]
电声耳罩1包括形状与人耳的形状相匹配的透气耳垫6e。这样的耳垫6可操作地与中空壳体2的第一开口30流体连通地连接。在操作中,耳垫6放置在听众的耳朵上,并且空气自由地流入/流出中空壳体2。
[0024]
透气的盖7与中空壳体2相关联。这样的盖7可操作地与中空壳体2的第二开口40流体连通地连接。因此,即使有了该盖,空气也可自由地流入/流出中空壳体2。
[0025]
参照图1、图2和图3,电声耳罩1包括第一电声换能器8a和第二电声换能器8b,第一电声换能器8a和第二电声换能器8b适于将输入电信号转换成输出声信号。第一电声换能器8a和第二电声换能器8b沿主方向a一前一后地配置在中空壳体2内。
[0026]
在一个方面中,也参考所示的实施方式,第一电声换能器8a是指靠近第一开口30的换能器,第二电声换能器8b是指靠近第二开口40的换能器。
[0027]
特别地,电声换能器8a包括面向中空壳体2的第一开口30的振动膜片10a,电声换能器8b包括面向中空壳体2的第一开口30的振动膜片10b。
[0028]
应当注意,电声换能器8a限定面向中空壳体2的第二开口40的输入表面11a,电声换能器8b限定面向中空壳体2的第二开口40的输入表面11b。电声换能器8a的这种输入表面11a与相应的振动膜片10a流体连通,电声换能器8b的这种输入表面11b与相应的振动膜片10b流体连通。
[0029]
当该膜片10a、10b振动时,其使空气团在膜片10a、10b的前方和/或后方沿主方向a移动,从而再现从中空壳体2内部朝向第一开口30和第二开口40向外传播的声波。
[0030]
第一电声换能器8a和第二电声换能器8b通过中空壳体2的侧壁5气密地连接。特别地,电声换能器8a、8b在其面向中空壳体2的中空部分的表面中周向连接到侧壁5。该连接将各电声换能器8a、8b周向密封在壳体中,使得在两个电声换能器8a、8b之间限定了恒压腔12。
[0031]
该恒压腔12在方向a上限定在第二电声换能器8b的膜片10b与第一电声换能器8a的输入表面11a之间,并且侧向上由中空壳体2的侧壁5限定。由于输入表面11a与相应的膜片10a流体连通,因此所述恒压腔12在恒定压力下基本上包围第二电声换能器8b的膜片10b
和第一电声换能器8a的膜片10a之间的空气团。
[0032]
特别地,根据如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电声换能器8a、8b是磁动力全程换能器。
[0033]
因此,电声换能器8a和8b包括:
[0034]-支撑基座16a、16b,
[0035]-覆盖体21a、21b,
[0036]-至少一个永磁体22a、22b,优选多个永磁体22a、22b,
[0037]-固定体23a、23b,优选固定环23a、23b。
[0038]
支撑基座16a在支撑表面24a和输入表面11a之间延伸,支撑基座16b在支撑表面24b和输入表面11b之间延伸。
[0039]
各支撑基座16a、16b均配置成与中空壳体2的主方向a同轴,并且优选地具有筒状。
[0040]
支撑基座16a包括导电板17a、居中定位的线圈18a以及从输入表面11a延伸到支撑表面24a的多个径向定位的通气孔20a,支撑基座16b包括导电板17b、居中定位的线圈18b以及从输入表面11b延伸到支撑表面24b的多个径向定位的通气孔20b。
[0041]
支撑基座16a、16b均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分别具有两个接触极:正极190a、190b和负极191a、191b。
[0042]
振动膜片10a经由线圈18a连接到支撑表面24a,振动膜片10b经由线圈18b连接到支撑表面24b。
[0043]
多个永磁体22a径向定位在输入表面11a上,多个永磁体22b径向定位在输入表面11b上。
[0044]
覆盖体21a具有多个开口25a,覆盖体21b具有多个开口25b,并且覆盖体的形状与待与覆盖体联接的支撑基座16a、16b的形状匹配,从而保护性地覆盖膜片10a、10b。
[0045]
固定环23a、23b联接到相应的支撑基座16a、16b并且在优选位置将支撑基座连接到中空壳体2。
[0046]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声换能器8a和第二电声换能器8b同轴地配置在中空壳体2中。
[0047]
优选地,第一电声换能器8a和第二电声换能器8b串联地电连接。换句话说,参照图3,第二电声换能器8b的正极190b电连接到第一电声换能器8a的负极191a,并且电流通过连接到第二电声换能器8b的负极191b和第一电声换能器8a的正极190a的放大器之间的电连接被传递。
[0048]
电气输入信号在埋设于永磁场中的线圈18a、18b中传播,使永磁场振荡,结果使膜片10a、10b振动并再现音频信号。
[0049]
有利地,两个电声换能器8a、8b的串联连接增大了电声耳罩1的功率处理,并且限制了振动膜片10a、10b的运动范围,并且因此限制了由此引起的可能形变。
[0050]
应当注意,在中空壳体2中一前一后放置的、均与中空壳体2的外部环境流体连通的两个电声换能器8a、8b的同轴配置使两个振动膜片10a、10b都移动,从而模拟自由空气负荷。
[0051]
应当注意,从恒压腔12沿着主方向a分开的两个电声换能器8a、8b的同轴配置改善了对振动膜片10a、10b的运动的控制。特别地,第一电声换能器8a的膜片10a不仅由其相应的线圈18a的运动引导,而且还由第二电声换能器8b的膜片10b的推动恒压腔12中的压缩空
气团的同步运动引导。
[0052]
因此,第二电声换能器8b的膜片10b的同步运动有助于由第一电声换能器8a的膜片10a引起的空气通过中空壳体2的开口30、40的流入和流出,反之亦然,这将大大减少膜片10a、10b的加速和减速时间。
[0053]
根据两个电声换能器8a、8b之间在主方向a上的距离,可以在第一电声换能器8a的磁体22a和第二电声换能器8b的磁体22b之间触发增加的磁通量,这将改进对相应振动膜片10a、10b的运动的控制。
[0054]
优选地,第二电声换能器8b的振动膜片10b与第一电声换能器8a的输入表面11a之间的距离在5mm至20mm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为13mm,以使两个电声换能器8a、8b之间触发的磁通量最大化。可替代地,该距离是12mm或14mm。两个电声换能器8a、8b之间的距离是指膜片10b与输入表面11a之间的最小距离。
[0055]
参照图2,应当注意,电声耳罩1在面对中空部分的表面上包括由隔音材料(sound-proof material)制成的衬里9,该衬里与中空壳体2的侧壁5和盖7相关联。
[0056]
特别地,由隔音材料制成的衬里9包括隔声材料(sound-insulating material)的第一层13和吸音材料的第二层14。
[0057]
隔声材料的第一层13适于使典型的选定材料的典型共振和振动衰减。优选地,侧壁5的面向中空壳体2的中空部分的表面在恒压腔12的一部分中被隔声材料的第一层13覆盖。更优选地,隔声的第一层的材料是dynamat xtreme垫。
[0058]
吸音材料的第二层14适于使中空壳体2中的声波反射衰减,因此也适于使恒压腔12中的声波反射衰减。
[0059]
优选地,吸音的第二层14的材料是毛毡制品。
[0060]
比图2更详细的是,应注意耳垫6由开孔多孔材料形成,当耳垫放在耳朵上时,允许空气可逆地在中空壳体2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流动。
[0061]
优选地,选定的多孔材料的每英寸孔指数ppi的范围为每英寸10至90个孔,相当于范围在每毫米0.4至3.6个孔的每毫米孔数。更优选地,选定的多孔材料的ppi为每英寸30个孔,相当于每毫米1.2个孔。优选地,选定的多孔材料是开孔聚氨酯。
[0062]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耳垫6包括在中空壳体2的第一开口30处的中央开口15,耳垫6可操作地连接到该中央开口。因此,第一电声换能器8a的膜片10a能够无阻碍地向用户的耳朵发射声波。
[0063]
应当注意,耳垫6可以是罩耳式的,即完全包围用户的耳朵,或者是贴耳式的,即载置在用户的耳朵上。
[0064]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与中空壳体2联接的透气盖7在第二开口40处具有多个通气孔26,透气盖7与通气孔26可操作地连接。
[0065]
优选地,中空壳体2和盖7由铝制成。
[0066]
在另一方面中,也参考图4,本发明提供了开放式耳机100,其包括一对如上所述的电声耳罩1a、1b。
[0067]
耳机包括柔性头带101,柔性头带101在第一端101a和第二端101b之间延伸并且形成为载置在使用者的头上。第一电声耳罩1a连接到柔性头带101的端部101a,第二电声耳罩1b连接到柔性头带101的端部101b。
[0068]
更详细地,头带102的第一端101a经由第一调节构件102a连接到第一电声耳罩1a,头带102的第二端101b经由第二调节构件102b连接到第二电声耳罩1b,第一调节构件102a和第二调节构件102b用于根据用户需要调节各电声耳罩1a、1b的位置。
[0069]
调节构件102a、102b能够在延伸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大致调节电声耳罩1a、1b的位置,即能够大致调节柔性头带101的长度。
[0070]
为此,调节构件102a具有在顶壁103a和底壁104a之间延伸的盒状并且具有在底壁104a和顶壁103a之间延伸的通孔,调节构件102b具有在顶壁103b和底壁104b之间延伸的盒状并且具有在底壁104b和顶壁103b之间延伸的通孔。
[0071]
调节构件102a的顶壁103a不可移除地连接到头带101的端部101a,调节构件102b的顶壁103b不可移除地连接到头带101的端部101b。
[0072]
调节杆106a在调节构件102a的通孔中在下端107a和上端108a之间延伸,调节杆106b在调节构件102b的通孔中在下端107b和上端108b之间延伸。调节杆106a的下端107a不可移除地连接到电声耳罩1a,调节杆106b的下端107b不可移除地连接到电声耳罩1b。
[0073]
通过该配置,调节构件102a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在调节杆106a上滑动,调节构件102b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在调节杆106b上滑动。
[0074]
在伸出位置,调节杆106a的上端108a被保持在调节构件102a内,调节杆106b的上端108b被保持在调节构件102b内。相反,在缩回位置,调节杆106a的上端108a与调节构件102a的上壁103a间隔开并且耳罩1a位于调节构件102a的底面104a上,调节杆106b的上端108b与调节构件102b的上壁103b间隔开并且耳罩1b位于调节构件102b的底面104b上。
[0075]
应当注意,耳机100包括具有第一端子部分110和第二端子部分111的电连接电缆109。第一端子部分110连接至适于连接至放大器(未示出)的电连接元件112。第二端子部分111连接到第一电缆111a和第二电缆111b,第一电缆111a和第二电缆111b分别连接到第一声学耳罩1a和第二声学耳罩1b的电路。
[0076]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如上所述的许多改变和变型以满足特定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