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12938发布日期:2021-07-23 21:3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方法,尤其涉及用于在图像显示时控制操作模式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诸如投影仪的图像显示装置领域中,针对图像显示的操作准备了各种参数,并且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模式操作来执行诸如图像质量、亮度、饱和度或对比度的各种调整。

下面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执行与显示功率相关的模式设置。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第2016-002119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及,通常,在诸如投影仪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根据用户操作或传感器的检测状态等,短时间地调整与图像质量、亮度等相关的各种参数。

然而,例如,当考虑到设备寿命预期的长时间跨度时,没有自动执行适当调整的功能。

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技术思想,利用该技术思想,考虑到时间环境,可以在设备寿命预期的时段中分阶段切换与图像显示相关的操作模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其获取关于设备使用方面的使用方面信息;前期模式设置单元,其基于由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使用方面信息,设置与图像显示时执行的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并使图像显示操作作为前期模式来执行;后期模式设置单元,其响应于确定为模式改变定时,重置与在图像显示时执行的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并且使图像显示操作作为后期模式来执行;以及定时确定单元,其确定模式改变定时。

例如,继续使用作为投影仪等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时段(对应于设备寿命的时段)大致分为前期和后期,并且确保在前期和后期之间基本模式改变。这里,与在图像显示时执行的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预期为例如光源的发光驱动信号的当前值、图像数据的亮度或饱和度的校正值、冷却操作电平等。即,该参数是与图像显示装置在图像显示时执行的信号处理、发光操作、冷却操作或各种其他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

在根据上述本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想到,后期模式设置单元执行参数设置,以在后期模式中设置适于延长设备寿命的操作状态。

例如,通过减少发光驱动电流来确保减少光源元件的劣化,通过加强冷却装置的操作来确保减少部件的劣化等,符合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

在根据上述本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想到,后期模式设置单元多次执行参数重置作为后期模式。

例如,可以想到多次参数重置,其中在进入寿命的后期时设置后期第一模式,并且根据随后的发展设置后期第二模式。

在根据上述本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想到,定时确定单元使用累积操作时间来确定模式改变定时。

例如,将图像显示操作的累积操作时间达到预定时间的状态,设置为模式改变定时的条件或条件之一。

在根据上述本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想到定时确定单元使用由传感器检测的值来确定模式改变定时。

传感器预期为例如检测投影仪的发光单元的照度的照度传感器、检测激光电流水平的电流传感器、用于部件更换的外壳打开/关闭传感器、用于每个单元的异常检测传感器等。

在根据上述本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想到,后期模式设置单元在后期模式中使用由传感器检测的值来进行参数选择。

例如,后期模式设置单元根据由照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外壳打开/关闭传感器、异常检测传感器等检测的值,来执行后期模式的参数设置,该值是在前期模式期间获得的。

在根据上述本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想到,后期模式设置单元使用用户操作日志数据进行后期模式中的参数选择。

后期模式设置单元参考用户的参数操作的历史来执行后期模式的参数设置,例如,将该历史存储为用户操作日志数据。

在根据上述本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想到使用方面信息包括设备安装环境的信息。

例如,使用方面信息假设为包括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设备安装环境的安装设施或位置类型的信息。例如,使用方面信息是可以预期诸如学校、会议室、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或游乐园的安装环境的信息。

在根据上述本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想到使用方面信息包括设备使用的时段的信息。

其示例包括每日使用时段等。

在根据上述本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想到,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获取响应于用户操作而输入的使用方面信息。

例如,图像显示装置被配置为使得用户可以向操作单元输入使用方面信息,并且使用方面获取单元获取输入信息。

根据本技术的图像显示方法包括:获取关于设备使用方面的使用方面信息;基于所获取的使用方面信息,设置与在图像显示时执行的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并且使图像显示操作作为前期模式来执行;确定模式改变定时,并且响应于确定为模式改变定时,重置与在图像显示时执行的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并且使图像显示操作作为后期模式来执行。

利用这种布置,在设备寿命预期的长时间内,通过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执行模式改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投影仪的框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投影仪的布置构成示例的说明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投影仪的图像投影单元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投影仪的光源单元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投影仪的光源单元的光发射的说明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功能构成的说明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模式改变操作的说明图。

图8是实施例的参数集合的说明图。

图9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前期模式和参数集合之间、以及后期模式和参数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模式改变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模式改变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模式改变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模式改变操作的说明图。

图15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前期模式和参数集合之间、以及后期模式和参数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按以下顺序描述实施例。

<1.投影仪配置>

<2.第一实施例>

<3.第二实施例>

<4.第三实施例>

<5.第四实施例>

<6.结论与变型例>

<1.投影仪配置>

在以下实施例中,将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示例描述投影仪1。图1示出了投影仪1的配置。

投影仪1是接收从连接到投影仪1的外部装置90提供的图像信号并在屏幕91上投影和显示图像的设备。图像信号可以是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并且显示在屏幕91上的图像可以是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此外,可以通过三维(3d)的图像信号来显示立体图像。

期望外部装置90能够用作图像信号供应设备。例如,当构建图像投影系统时,期望外部装置90是作为图像信号源连接到投影仪1的控制设备、信号切换器等。这些设备选择性地将从各种其他设备输入的图像信号提供给投影仪1。此外,期望外部装置90为个人计算机、视频回放设备、电视调谐器、游戏机等(总是连接)、这些设备中的任何一个等(不总是连接)。

注意,外部装置90和投影仪1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者图像信号可以通过无线连接传输。

投影仪1具有信号处理处理器10、随机存取存储器(ram)6、只读存储器(rom)7、非易失性存储单元8、光源驱动单元11、光学调制驱动单元12、透镜驱动单元13、操作单元18、显示单元19、传感器单元20、风扇驱动单元21、风扇22、电源单元23和图像投影单元400。

图像投影单元400具有光源单元14、光学单元15、光学调制单元16和投影透镜系统17,并且基于图像信号投影图像以在屏幕91上显示图像。注意,稍后将在图3中描述图像投影单元400的结构示例。

将从外部装置90提供的图像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处理器10。

信号处理处理器10包括输入信号接口2、信号处理单元3和控制单元5,作为例如通过软件或硬件的处理功能。

注意,尽管作为示例,信号处理处理器10由单芯片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形成,但是输入信号接口2、信号处理单元3或控制单元5可以单独形成。

输入信号接口2输入来自外部装置90的图像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送到信号处理单元3用于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单元3是对输入图像信号执行用于图像显示的信号处理的功能。也就是说,基于输入图像信号,信号处理单元3执行各种所需的处理,例如亮度处理、颜色处理、插值处理、伽马处理、对比度调整、锐度调整、剪切输入图像,以创建显示图像或缩放,并最终生成r(红色)、g(绿色)和b(蓝色)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提供给光学调制驱动单元12。信号处理单元3响应于来自控制单元5的处理执行指令或来自参数的指令来执行这种处理。

控制单元5通过输入信号接口2控制图像信号的输入/传送,通过信号处理单元3等控制信号处理,并且全面控制信号处理处理器10中的图像信号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如稍后将描述的,控制单元5从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单元8读取用于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的基本参数设置,并指示信号处理单元3根据该参数执行信号处理。将在后面描述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

ram6用作暂时存储图像信号的帧存储区,用于其中扩展的由信号处理处理器10使用的软件(程序),或者用作各种计算的工作区。

信号处理处理器10的各种处理的程序或静态信息存储在rom7或非易失性存储单元8中。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非易失性存储单元8或rom7还用于存储针对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设置的参数,这将在后面描述。

操作单元18是用于输入用户操作的部分,并且是操作器,例如设置在投影仪1的外壳上的操作键或拨号盘,或者使用屏幕作为用户接口的触摸面板设备。此外,操作单元18可以被配置为遥控器的接收单元,以便能够接收和检测用户使用遥控器执行的操作。

此外,操作单元18被设想被配置为相机(图像输入装置)、语音输入装置等,以便能够通过用户的手势或语音来感测操作。

此外,操作单元18可以被配置为通过经由rs-232c、网络(局域网:lan)等的通信从外围设备接收命令的通信单元。

操作单元18将检测为用户操作的操作信息发送到信号处理处理器10。信号处理处理器10的控制单元5根据用户操作执行所需的处理。

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8中,控制单元5可以存储用户使用操作单元18的操作日志。例如,控制单元5响应于用户执行的调整图像的亮度、色调等的操作,对操作日志进行存储。

显示单元19是向用户(投影仪1的用户等)执行各种显示的显示单元,并且是诸如设置在投影仪1的外壳中的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的显示装置。可选地,显示单元19可以是与投影仪1分离的显示装置。

显示单元19执行用户界面的各种显示。例如,显示单元19显示投影仪1的操作状态、模式、菜单/图标等。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9显示用于请求用户输入使用方面信息的消息或操作图标,这将在后面描述。

注意,代替提供显示单元19,由图像投影单元400投影在屏幕91上的图像,可以用于显示投影仪1的操作状态、模式、菜单/图标、消息等。

传感器单元20全面指示投影仪1中提供的各种传感器。

具体地,预期传感器单元20为检测环境或图像的亮度的照度传感器、检测投影图像的亮度的亮度传感器、检测光源驱动电流值的电流传感器、检测投影仪1的壳体的打开/关闭(例如,用于风扇22的过滤器更换的门的打开/关闭等)的打开/关闭传感器、或各种其他传感器中的任何一种。

将作为传感器单元20的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提供给信号处理处理器10。在信号处理处理器10中,控制单元5确认检测信号,并执行各种操作控制或错误检测。

风扇驱动单元21包括用于旋转风扇22的马达及其驱动电路。

控制单元5指示风扇驱动单元21以所需的转速旋转风扇。利用这种布置,风扇22旋转以冷却投影仪1的每个单元。

电源单元23包括从商用交流电源输入交流电压以产生直流电压的ac/dc转换器、产生每个单元所需的电压值的电源电压的dc/dc转换器等,并且向每个单元提供电源电压vcc。

电源单元23的电源电压供应操作的接通/断开由控制单元5控制。

光源驱动单元11驱动作为投影光源的光源单元14。光源单元14可以设想是各种光源中的任何一种,例如激光光源、发光二极管(led)、氙灯或汞灯,并且光源驱动单元11是驱动这种光源以发光的电路。

光源驱动单元11响应于控制单元5的控制,产生用于诸如激光光源的光源的发光驱动电流,并将发光驱动电流提供给光源。

光学调制驱动单元12从信号处理单元3接收r、g和b的图像数据,通过信号处理单元3产生r图像信号、g图像信号和b图像信号作为液晶驱动信号,将这些信号提供给光学调制单元16中的r、g、b的光阀(稍后将描述的液晶光阀240r、240g、240b),并显示红色图像、绿色图像和蓝色图像。

根据来自控制单元5的指令,透镜驱动单元13驱动投影透镜系统17,用于投影图像的焦点调节、投影图像的尺寸调节、投影角度调节等。

图像投影单元400具有光源单元14、光学单元15、光学调制单元16和投影透镜系统17。图像投影单元400经由光学单元15将从光源单元14发射的光提供给光学调制单元16,并且光学调制单元16利用液晶光阀产生r、g和b的图像光。然后,这些图像光由投影透镜系统17组合并投影到屏幕91上,图像通过投影透镜系统17投影并显示。

图2例示了包括如上所述图1所示配置的投影仪1的外壳内部的粗略布置。

如图所示,包括光源单元14、光学单元15、光学调制单元16和投影透镜系统17的图像投影单元400布置在壳体的中心,并且基板25或电源单元23布置在所需的外围位置。此外,将所需数量的风扇22(22a、22b、22c、22d)布置在壳体中。对于空气冷却,空气由风扇22吹过预定的流动路径,并将图像投影单元400、基板25和电源单元23冷却。

请注意,基板25是安装有例如信号处理处理器10、随机存取存储器6、rom7、非易失性存储单元8、光源驱动单元11、光学调制驱动单元12、透镜驱动单元13、一部分传感器单元20、风扇驱动单元21等的基板。

将参考图3、图4和图5描述图像投影单元400的配置。

光学单元15具有积分器元件210、偏振转换元件215、聚光透镜216、分色镜220、222、反射镜226、227、228和中继透镜250、260。

光学调制单元16具有场透镜230(230r、230g、230b)、液晶光阀240r、240g、240b和二向色棱镜270。

积分器元件210具有将从光源单元14照射液晶光阀240r、240g和240b的入射光整体上置于均匀亮度分布的功能。例如,积分器元件210包括第一复眼透镜211和第二复眼透镜212,第一复眼透镜211具有二维布置的多个未示出的微透镜,第二复眼透镜212具有布置成对应于第一复眼透镜211的每个微透镜的多个微透镜。

从光源单元14进入积分器元件210的平行光被第一复眼透镜211的微透镜分成多个光束,并在第二复眼透镜212的每个对应的微透镜上形成图像。第二复眼透镜212的每个微透镜用作辅助光源,并且用多个平行光作为入射光照射偏振转换元件215。

偏振转换元件215具有对准经由积分器元件210等进入的入射光的偏振状态的功能。偏振转换元件215经由例如布置在光源单元14的发射侧的聚光透镜216发射包括蓝光b3、绿光g3和红光r3的光。

分色镜220和222具有选择性地反射预定波长范围内的彩色光并透射其他波长范围内的光的特性。

例如,分色镜220选择性地反射绿光g3和蓝光b3,并透射红光r3。

分色镜222选择性地反射由分色镜220反射的绿光g3和蓝光b3中的绿光g3。

剩余的蓝光b3透过分色镜222。利用这种布置,从光源单元14发射的光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多个彩色光。

分离的红光r3被反射镜226反射,通过场透镜230r准直,然后进入液晶光阀240r用于红光调制。

绿光g3通过场透镜230g准直,然后进入液晶光阀240g进行绿光调制。

蓝光b3穿过中继透镜250并被反射镜227反射,然后穿过中继透镜260并被反射镜228反射。由反射镜228反射的蓝光b3通过场透镜230b被准直,然后进入液晶光阀240b用于蓝光调制。

液晶光阀240r、240g、240b由图1所示的光学调制驱动单元12驱动。也就是说,液晶光阀240r、240g、240b基于从光学调制驱动单元12提供的各种颜色的图像信号来调制每个像素的入射光,并且分别生成红色图像、绿色图像和蓝色图像。各种颜色的调制光(形成的图像)进入二向色棱镜270并进行组合。

二向色棱镜270叠加并组合从三个方向进入的各种颜色的光,并向投影透镜系统17发射光。

投影透镜系统17具有多个透镜310等,并且照射屏幕91(参考图1)由二向色棱镜270组合的光。通过这种布置,可以显示全色图像。

接下来,将描述光源单元14的配置示例。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光源单元14的外壳单元110的内部。

如图所示,在光源单元14中形成聚集光的两个聚光单元130。两个聚光单元130布置在荧光光学单元50的背面。聚光单元130相对于光轴c对称布置。

每个聚光单元130具有例如发射激光的激光光源131作为发射第一波长范围内的激发光的光源。例如,设置多个激光光源131。

多个激光光源131例如是能够振荡蓝色激光b1的蓝色激光光源,该蓝色激光b1具有在作为第一波长范围的400nm以上和5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的发光强度的峰值波长。作为激光光源131,可以使用诸如led的另一固态光源来代替发射激光的光源。

多个激光光源131布置在安装基板141上。

在每个聚光单元130中,对应于每个激光源131的位置设置准直透镜143。准直透镜143是旋转对称的非球面透镜,并且使得从每个激光光源131发射的蓝色激光b1是基本平行的光通量。

每个聚光单元130还具有作为聚光光学系统的非球面镜135和平面镜136,该聚光光学系统将从多个激光光源131发射的每个激光b1聚光在预定聚光区域(或聚光点)tp上。

非球面镜135反射从多个激光光源131发射的光,并将光会聚在平面镜136上。平面镜136反射由非球面镜135反射的发射光,使得发射光如上所述聚集在预定的聚光区域tp上。如稍后将描述的,聚光区域tp布置在荧光光学单元50中包括的荧光体单元的荧光体层53上。

图5a示意性地示出了荧光光学单元50。荧光光学单元50包括荧光体单元58和荧光准直透镜57。

荧光体单元58包括作为盘状旋转板的透明基板51、作为旋转透明基板51的驱动单元的马达52、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板51的一个表面侧上的荧光体层53。

透明基板51用作支撑荧光体层53的支撑体。为了便于描述,在透明基板51的两个表面中,蓝色激光b1进入的一侧的表面被称为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一侧的表面被称为第二表面。

图5b和图5c是分别示出透明基板5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平面图。抗反射层55设置在透明基板51的第一表面上。荧光体层53设置在透明基板51的第二表面侧,并且二向色层54(参见图5a)设置透明基板51和荧光体层53之间。

抗反射层55具有透射蓝色激光b1以减少抗反射层55的反射的功能。透过抗反射层55、透明基板51和二向色层54的蓝色激光b1作为激发光进入荧光体层53。

荧光体层53具有透射作为激发光进入的蓝色激光b1的一部分(包括散射光和透射光)并吸收其余光的功能。由于吸收的激发光,荧光体层53产生具有比激发光的波长范围更长的第二波长范围的光。

荧光体层53组合如上所述透射的蓝光b2和具有第二波长范围的光并且发射组合光,该具有第二波长范围的光是包括红光r2和绿光g2的黄光(例如,峰值波长为500至600nm的光)。也就是说,荧光体层53发射白光。

二向色层54具有透射穿过透明基板51的蓝色激光b1并反射荧光体层53中产生的黄光的功能。二向色层54包括例如介电多层膜。

如图5a所示,聚光单元130和荧光光学单元50的相对布置被设计成使得聚光区域tp位于布置有荧光层53的位置。

荧光体层53在径向上的宽度被设定为大于聚光区域tp的光斑尺寸。类似的情况适用于二向色层54在径向上的宽度。尽管抗反射层55在径向上的宽度被设置为大于荧光层53的宽度,但是抗反射层55在径向上的宽度可以与荧光层53的宽度相同。

马达52的旋转轴56与透明基板51的中心重合,在透明基板51上形成这些层中的每一层。当激发光进入荧光体层53时,通过马达52旋转透明基板51,激发光的照射位置随着时间在相对于荧光体层53的圆周上移动。利用这种布置,可以抑制荧光体层53中照射位置的温度升高,并防止荧光体层53的发光效率降低。

此外,荧光体原子吸收激发光并发射光需要一些时间(例如,大约几纳秒),并且即使荧光体原子在激发时段内被下一激发光照射,荧光体原子也不发射下一激发光的光。然而,因为荧光体层53的激发光的照射位置随时间移动,所以未激发的荧光体原子一个接一个地排列在激发光的照射位置,并且可以使荧光体层53有效地发光。

因此,马达52和透明基板51用作随着时间移动荧光体层53的移动机构。

根据控制单元5的控制,通过从光源驱动单元11提供的马达驱动信号来执行马达52的旋转。马达52的转速由控制单元5指示的参数确定。

荧光准直透镜57具有使从荧光层53发射的光基本上是平行光的功能。荧光准直透镜57的光轴(图5a中的光轴c)布置在偏离马达52的旋转轴56的位置。

<2.第一实施例>

在具有上述配置的投影仪1中,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的操作和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投影仪1在预期为投影仪1的设备寿命的时段内控制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

这里,前期和后期例如是通过长期使用期的前期和后期,并且预计例如前五年左右属于前期,后续时期属于后期,估计使用中的设备的耐用寿命(设备寿命)是十年左右。

然后,前期模式是从投影仪1被运输、安装在执行投影显示的位置、并且开始第一次使用的时间到模式改变定时的时段的基本模式。虽然模式改变定时不一定是固定的,但是模式改变定时指示从前期到后期的切换定时。

后期模式是切换到模式改变定时的基本模式。

注意,虽然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分别被称为前期和后期的“基本模式”,但是该模式意味着作为基本参数设置的模式。虽然,通常可由用户选择的各种“模式”功能可以在设备中实现,但是这里的基本模式意味着,例如,当用户没有具体指定模式时执行的作为参数设置状态的模式、在用户执行单独参数操作之前作为参数设置状态的模式等。

因此,将在不特别注意图像质量、亮度、冷却功能等的用户正常使用投影仪1的情况下的参数设置状态,定义为前期模式或后期模式。

为了执行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的每个参数设置,控制单元5包括如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5a、前期模式设置单元5b、后期模式设置单元5c和定时确定单元5d的功能配置,这些在图6中示出。例如,这些功能中的每一个都由控制单元5中的软件实现。

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5a是获取关于设备使用方面的使用方面信息的功能。例如,利用作为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5a的功能,控制单元5提示用户在显示单元19上显示问题,并且接收对该问题的回答操作作为对操作单元18的输入。例如,以菜单格式提问,根据用户操作选择相应的答案。

例如,这里的问题预期是,

-使用时段(“您一天用多久?”,或诸如此类),

-安装位置(“您是在什么样的位置安装的?”,或诸如此类),

-并行使用状态(“您是用一个单元还是多个单元进行投影?”,或诸如此类),等。

因此,希望设置即使用户不熟悉投影仪1的规格、操作方法等也能回答的问题。

尽管用户可以直接输入关于使用时段的问题的数字,但是更优选的是显示诸如“1小时以下”、“大约2至5小时”、“5至10小时以上”、“10至20小时”和“一直”的选项,并提示用户进行选择。

对于关于安装位置的问题,优选显示诸如“会议室”、“教室”、“游乐园/主题公园”和“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等选项,并提示用户进行选择。

对于关于并发使用状态的问题,类似地,更优选的是显示选项,例如“1个单元”和“多个单元”,并提示用户进行选择。

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5a从用户获取这样的回答作为使用方面信息。

当然,还有各种各样可能的问题。比如可能会有“您希望明亮地显示吗?”或者“是安静的场所吗?”的问题。

此外,可以包括语音输出功能,以输出问题作为语音消息并提示用户回答。

此外,还可以想到包括语音识别功能以接收用户的语音操作(应答)。

注意,也可以通过设备间通信或通过来自传感器单元20的检测信息来获取使用方面信息,而不依赖于用户的操作。例如,传感器单元20可以包括成像设备或麦克风,并且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5a可以利用来自传感器单元20的图像或语音的图像分析或语音分析来估计安装位置的环境,并且获取使用方面信息作为估计结果。

此外,因为通过同时用于同步的投影仪1进行通信,所以可以根据通信连接的存在自动确定并行使用的状态。

前期模式设置单元5b是基于由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5a获取的使用方面信息,来设置与在图像显示时执行的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并且执行图像显示操作作为前期模式的功能。

也就是说,通过执行适合于使用时段、安装位置和并行使用状态的信息的参数设置,可以执行对于已经引入投影仪1的用户来说处于期望状态的图像显示。

举例说明安装位置,例如,存在希望图像显示尽可能明亮的位置,例如游乐园,希望图像显示具有柔和亮度的昏暗环境中的位置,例如博物馆,希望图像显示具有正常亮度的会议室的位置。

此外,关于使用时段,使用时段的长度影响光源单元14的加热,并且还影响光源元件由于加热而劣化的进程。因此,即使在希望图像显示尽可能明亮的位置,在长时段使用的情况下,存在最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亮度的情况。此外,在风扇22的声音(风扇22的旋转噪声)干扰的位置和风扇22的声音不干扰的位置之间也存在差异。

对于并行使用的状态,期望在多个投影仪1上执行具有相同图像质量的图像显示,因此,需要设备之间的调整。

在根据作为上述每个示例的使用方面存在这些不同情况的情况下,前期模式设置单元5b执行适合于当前使用环境的参数设置。

后期模式设置单元5c是响应于确定为模式改变定时,重置与图像显示时执行的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并执行图像显示操作作为后期模式的功能。

虽然前期模式设置单元5b的前期模式是适合于使用环境的参数设置,但是后期模式设置单元5c的后期模式是适合于尽可能延长设备寿命的参数设置。

定时确定单元5d是确定从前期模式到后期模式的模式改变定时的功能。

例如,定时确定单元5d使用累积操作时间或来自传感器单元20的检测信号来执行确定。

图7示出了由这些功能执行的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的操作示例。这里描述的是针对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中的每一个改变光源功率(发光驱动电流值)和风扇转速的参数设置的示例。

在图7a、图7b和图7c中,横轴表示时间。

图7a示出了投影图像的亮度变化。

图7b示出了光源功率的变化(提供给激光光源131的发光驱动电流值)。该变化对应于从激光光源131发射的光量的变化。

图7c示出了风扇22的转速控制的变化。

然后,在图7b和图7c中,实线表示由于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中的参数设置而导致的光源功率和风扇转速的变化,虚线表示不执行参数控制的情况(在参数恒定的情况下)。图7a中的实线表示通过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中的参数设置实现的投影图像的亮度变化,虚线表示在不执行参数控制的情况下投影图像的亮度变化。

在图7b和图7c中,由虚线表示的光源功率“p0”表示正常发光驱动电流值(在不期望前期模式的情况下),风扇转速“v0”表示正常风扇转速。

在参数设置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如图7b和图7c中的虚线所示,投影图像的亮度由于激光光源131等的退化而逐渐降低,如图7a中的虚线所示。

这里,假设从开始使用投影仪1到时间点t1的时段是前期。请注意,前期结束时的时间点t1由定时确定单元5d的功能来确定,并且可能存在时间点t1是诸如从开始使用起10000小时的固定时间的情况,或者可能存在时间点t1根据感测状态等来确定为无限期的情况。

在直到时间点t1的前期,作为前期模式,将用于激光功率校正开/关的参数设置为“开”,并且将风扇转速设置参数设置为“v0”。激光功率校正例如是按时间顺序校正发光驱动电流值的处理,使得投影图像的亮度变得恒定(或者亮度的降低程度变得平缓)。也就是说,激光功率校正是逐渐增加发光驱动电流值的处理,以应对由于老化恶化导致的投影图像的亮度降低。

根据这种前期模式,投影图像的亮度保持为尽可能高的亮度,并且只要风扇转速是正常转速“v0”相对得到抑制的值,风扇噪声低。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的前期模式被设置为针对根据使用方面信息确定“明亮和安静”的状态是期望的情况。

如果时间点t1之后的时间是后期,则控制后期模式。在该示例中,将激光功率校正开/关参数被设置为“关”,并且将激光功率(发光驱动电流值)设置为“p1”,其低于正常值“p0”。

此外,将风扇转速设置参数设置为“v1”,其高于正常值“v0”。也就是说,在抑制激光功率的同时增强了冷却功能。

根据这种后期模式,包括激光光源131的每个部分的劣化进程受到阻碍,同时允许投影图像的亮度降低。即这种情况下的后期模式,满足了“尽可能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

虽然以上图7是一个示例,但是以这种方式,图像投影操作最初以前期模式执行,然后在时间点t1切换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该时间点t1是模式改变定时。

在前期模式中,参考由用户输入的关于使用时段、安装位置、并行使用的状态等的回答(使用方面信息),并且执行适合于使用方面的参数设置。

在后期模式中,进行参数设置以尽可能延长设备寿命。

作为具体的方法,如图8所示,可以想到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8或rom7中存储各种参数集合ps(ps1,ps2...)。

例如,将与发光驱动电流相关的参数、与亮度调节相关的参数、与饱和度调节相关的参数、与风扇转速相关的参数、与荧光体轮转速相关的参数等放入一个集合中,并存储为参数集合ps1、ps2、ps……。

注意,作为与发光驱动电流相关的参数,可以想到用于激光功率校正开/关、断电系数、通电系数、发光驱动电流值等的参数。

与亮度调节相关的参数是与提供给液晶光阀240r、240g、240b的图像信号的亮度信号处理相关的参数。例如,可以想到亮度校正系数、灰度校正开/关、对比度调整值等的参数。

与饱和度调整相关的参数是与提供给液晶光阀240r、240g、240b的图像信号的颜色调整处理相关的参数。例如,可以想到用于饱和校正系数、饱和校正开/关等的参数。

作为与风扇转速相关的参数,可以想到风扇22的转速、转速自适应控制的开/关(根据温度检测的转速可变控制)等。

与荧光体轮转速相关的参数是与马达52对荧光光学单元50的旋转驱动相关的参数,例如,荧光光学单元50的转速是可预期的。

注意,对于荧光光学单元50的旋转,存在旋转速率的范围,在该范围内图像质量不会由于投影图像中闪烁的产生等而恶化。例如,荧光光学单元50的旋转落在旋转速率的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就图像质量而言,在最佳旋转速率附近允许有余量范围。这里,因为转速越高,可以获得越多的冷却效果,并且荧光体的寿命延长,所以在优先考虑设备寿命的情况下,即使图像质量稍微恶化(不是最佳的),也可以增加转速。在这个意义上,与荧光体轮转速相关的参数可以用作应用于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的参数的示例。

例如,各种类型的参数被视为参数集合的一些参数集合ps1、ps2、ps3……是适应可以用于前期模式的使用方面的参数集合,一些参数集合ps1、ps2、ps3……是可用于后期模式的参数集合。

如图9所示,参数集合ps1、ps2……、ps10是为在前期适应用户使用方面的操作而准备的。图9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准备参数集合ps11、ps2……、ps20来执行操作,目的是在后期优先考虑设备寿命。

当然,每集合10个参数只是一个解释的示例。

将用于前期模式的参数集合ps1、ps2……、ps10设置为进行选择,以便实现适合于各种使用方面的前期模式。

例如,以投影图像的亮度和风扇噪声为例,适用于使用方面(尤其是安装位置)的预期需求是:

“需要亮度,需要低噪声”,

“亮度可以正常,但需要低噪声”,

“亮度可以较低,但需要低噪声”,

“需要亮度,但噪声无关紧要”,

“亮度要正常,噪声无关紧要”,

“亮度可能较低,噪声无关紧要”等。

例如,在安静的博物馆中使用低照明的情况下,“亮度可以较低,但要求低噪声”,而在嘈杂的游乐园的室外景点中使用的情况下,“需要亮度,但噪声无关紧要”。

此外,尽管需要亮度,但是优选的是根据使用时段的长度提供亮度增加程度的差异。例如,在长时间连续使用的情况下,将亮度保持在光源功率的全功率可能会过度恶化光源单元14,因此,适当地降低光源功率的增加程度等。

为了允许根据需求或根据这些各种使用方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集合ps,用于前期模式的参数集合ps1、ps2……、ps10是预先准备好的。

同时,用于后期模式的参数集合ps11、ps12……、ps20是这样的参数集合,其中每一个参数的目的都是尽可能延长设备寿命。例如,一个参数可以将光源功率设置为低,另一个参数可以增加风扇转速等。虽然,在这个意义上,仅提供一个参数集合用于区分设备寿命的优先级就足够了,但是希望包括多个参数集合ps11、ps12……、ps20,其中仍然在优先考虑设备寿命的前提下,调整每个参数,以便允许根据例如使用方面、前期的使用过程、设备正在使用时的用户操作等来选择合适的参数集合ps。

将参照图10和图11描述通过使用这样的参数集合ps在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中执行操作的处理的示例。

首先,图10示出了由控制单元设置前期模式的处理。

例如,在开始使用投影仪1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执行图10所示的处理作为初始处理之一。

在步骤s101中,控制单元5向用户执行输入请求。例如,控制单元5在显示单元19上显示问题,诸如“你一天使用多长时间?”或者“你在什么位置安装的?”,并且在步骤s102中处于由用户进行回答的输入操作的待机状态。

在用户进行输入的情况下,在步骤s103中,控制单元5获取输入内容作为使用方面信息。

然后,在步骤s104中,控制单元5例如基于使用方面信息,从在非易失性存储单元8中存储的用于前期模式的参数集合ps中选择自适应参数集合ps,并且获取每个参数的值。

在步骤s105中,控制单元5向每个单元指示每个获取的参数,通过该指示可以执行作为前期模式的操作。

例如,控制单元5向光源驱动单元11设置与发光驱动电流相关的参数或与荧光体轮转速相关的参数。此外,控制单元5向信号处理单元3设置与亮度调节或饱和度调节相关的参数。此外,控制单元5向风扇驱动单元21设置与风扇转速相关的参数。

因此,前期模式被设置为从开始使用投影仪1之后的一段时间的基本模式。例如,前期模式的每个参数都是在通电时初始设置的参数。

当然,尽管参数可以在使用期间由用户操作来改变,但是通过将参数设置为在每次电源接通或参数复位时启动的前期模式,变为前期的基本模式。在这个意义上,针对前期模式选择的每个参数在前期被设置为默认值。

在通过上述处理执行前期模式的操作的时段内,确定进入后期的定时,并且当进入后期的定时到来时,执行到后期模式的改变。图11示出了由控制单元5进行的这种模式改变处理的示例。

例如定期或不定期地重复执行图11中的模式改变处理。例如,可以在每次接通电源时执行模式改变处理,或者可以在操作期间每一小时执行。

在步骤s201中,控制单元5获取累积操作时间。

例如,控制单元5使内部计数器将累积小时数计数为使用投影仪1的时段(例如,通电的时段或正在进行投影的时间)。利用这种布置,控制单元5可以确定投影仪1自开始使用以来已经使用了多少小时。

在图11的示例中,当累积操作时间已经达到某个时间时,或者当不管累积操作时间如何都满足模式改变条件时,将该时间定义为模式改变定时。

控制单元5在步骤s202中基于累积操作时间确定是否达到模式改变定时。例如,在经过10000小时之后执行向后期模式的改变的情况下,在步骤s202中,比较累积操作时间和作为比较值的10000小时,以确定累积操作时间是否已经达到10000小时。

如果累积操作时间已经达到比较值并且确定模式改变定时已经到来,则控制单元5在步骤s206中选择用于模式改变的参数集合psxx(psxx中的“xx”是标识参数集合的值)。

然后,控制单元5在步骤s207中执行模式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从前期模式改变到后期模式,将所选参数集合psxx的每个参数指示给每个单元。也就是说,与前期模式的情况类似,控制单元5向光源驱动单元11设置与发光驱动电流相关的参数或与荧光体轮转速相关的参数,向信号处理单元3设置与亮度调节或饱和度调节相关的参数,并且向风扇驱动单元21设置与风扇转速相关的参数。

在步骤s208中,控制单元5确定改变的模式是否是最终模式,并且如果改变的模式是最终模式,则在步骤s209中执行图11中的模式改变处理的结束设置。

在图7所示的操作示例中,前期模式切换到后期模式,后期模式为最终模式。因此,在步骤s207中改变模式之后,该模式是最终模式。

步骤s209中的模式改变处理的结束设置是停止图11中的其他模式改变处理的设置处理。

在前期定期或不定期执行图11中的模式改变处理,以确定模式切换定时。然而,在切换到作为最终模式的后期模式之后,如图7中的示例,不执行模式改变,因此,图11中的处理是不需要的。因此,在步骤s209中,执行停止模式改变处理的其他执行的设置。通过这种布置,消除了不必要的处理。

在稍后描述的第四实施例中,示出了将后期模式分成多个阶段(后期第一模式和后期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的示例。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图11的处理中模式从前期模式改变到后期第一模式,确定后期第一模式还不是最终模式,因此,图11中的处理会继续。将在后面描述细节。

这里,在处理通过基于累积操作时间的确定前进到步骤s206的情况下,可以想到以下示例(e1)、(e2)、(e3)和(e4)的中的每一个作为参数集合选择。

(e1)针对后期模式准备一个参数集合psxx,在这种情况下,模式根据累计运行时间的条件而改变,并选择参数集合psxx。

在这种情况下,参数集合psxx适合于投影仪1的长期使用,例如通过设置对于延长设备寿命最佳的参数集合,而不考虑前期模式的参数或使用状态。

(e2)对应于前期模式的参数集合ps1至ps10中的每一个,准备后期模式的参数集合ps11至ps20,并根据前期模式的参数集合ps选择后期模式的参数集合ps。例如,准备“ps1:ps11”、“ps2:ps12”、……“ps10:ps20”中的组合。然后,例如,如果在前期模式中使用参数集合ps5,则在后期模式中选择相应的参数集合ps15。

在这种情况下,在参数集合ps1满足要求“需要亮度,并且需要低噪声”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参数集合ps11以延长设备寿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亮度和低噪声。

因此,可以选择旨在延长设备寿命的参数集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前期的使用方面(使用位置或使用时段),并为后期模式设置参数。

(e3)参照用户在前期的操作日志,选择后期模式的参数集合ps。例如,参考用户执行的降低投影图像亮度的操作的次数/频率、增加投影图像亮度的操作的次数/频率、图像质量调整的趋势等,并且选择认为适合于延长设备寿命的参数集合ps中尽可能接近用户操作的趋势的参数集合psxx。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后期模式以延长设备寿命,同时包括适应用户预测操作的因素。

(e4)参考在前期检测到的传感器单元20的检测结果,选择用于后期模式的参数集合ps。例如,从投影图像的亮度降低的趋势、传感器的错误检测次数等来估计设备的劣化程度。然后,在被认为适于延长设备寿命的参数集合ps中,选择对应于估计的劣化程度的参数集合psxx。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预测的劣化程度设置后期模式以延长设备寿命。

尽管上面描述的是累积操作时间达到10000小时的比较值的情况,例如,在步骤s202中,处理在达到比较值之前的时间点从步骤s202进行到s203。

在步骤s203中,控制单元5确认另一模式改变条件。

另一种模式改变条件是除累积操作时间之外的条件,并且是用于确定希望切换到优先考虑设备寿命的运行状态的条件。例如,期望基于传感器单元20的检测信号的条件确定。

具体地说,例如,在作为由照度传感器或亮度传感器获得的投影图像的亮度相对于由电流传感器获得的驱动电流值的确定结果,确定亮度降低的趋势明显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想到满足条件。这是光源单元14的劣化趋势正在进行的情况,并且是不希望继续适应来自用户的需求作为前期模式的状态。

此外,可以想到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确定投影仪1的外壳的打开/关闭传感器的打开/关闭频率为等于或大于预定值,或者确定打开/关闭的累积次数为等于或大于预定值。例如,将允许通过风扇22的过滤器的更换次数或频率来预测加速劣化的状态,估计为向后期模式的切换定时。

此外,可能存在通过各种异常检测传感器获得错误检测信号的情况。根据错误状态的次数、频率、内容等来估计劣化的进展,由此确定向后期模式的切换定时。

例如,控制单元5检查这种模式改变处理,并且在步骤s204中根据是否满足另一模式改变条件来分支该处理。

如果不满足另一模式改变条件,则控制单元5结束图11中的处理。即维持前期模式。

如果满足另一模式改变条件,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5,并且根据满足的模式改变条件选择用于模式改变的参数集合psxx。

然后,控制单元5在步骤s207中执行模式改变。后续步骤s208和s209如上所述。

在这种情况下,都可以想到上述的以下示例中(e1’)或(e2)、(e3)和(e4)的每一个作为步骤s205中的参数集合ps选择。

(e1’)针对后期模式准备参数集合psxx,用于根据预定的改变条件执行模式改变的情况,并选择参数集合psxx。

例如,除了上述依赖于累积操作时间的情况之外,准备对应于所满足的模式改变条件的参数集合ps。例如,对应于所满足的模式改变条件的参数集合ps是针对当满足基于开/关传感器的条件时的参数集合ps、针对当满足基于亮度传感器的条件时的参数集合ps等。然后,根据满足的改变条件进行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适合于根据满足的改变条件估计的设备状态的参数集合,可以执行对于延长设备寿命更期望的设置。

步骤s206和步骤s205中的选择方法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在可以想到选择方法彼此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认为以下示例是上述(e1)、(e1’)、(e2)、(e3)和(e4)的组合。

-步骤s206中的(e1)和步骤s205中的(e1’)。

-步骤s206中的(e1)和步骤s205中的(e2)。

-步骤s206中的(e1)和步骤s205中的(e3)。

-步骤s206中的(e1)和步骤s205中的(e4)。

-步骤s206中的(e2)在和步骤s205中的(e1’)。

-步骤s206中的e2和步骤s205中的e3。

-步骤s206中的e2和步骤s205中的e4。

-步骤s206中的(e3)和步骤s205中的(e1’)。

-步骤s206中的(e3)和步骤s205中的(e2)。

-步骤s206中的(e3)和步骤s205中的(e4)。

-步骤s206中的(e4)和步骤s205中的(e1’)。

-步骤s206中的(e4)和步骤s205中的(e2)。

-步骤s206中的(e4)和步骤s205中的(e3)。

以上根据图11,在累积操作时间达到预定时间或者满足另一模式改变条件的情况下,存在从前期模式到后期模式的模式改变。

利用这种布置,投影仪1从应用于用户使用方面的操作状态切换到优先考虑设备寿命的操作状态。

注意,在图11的示例中,在从使用开始的非常早的时间点就可以确定满足改变条件,但是这取决于在步骤s204中满足的另一模式改变条件的设置。因此,可以想到存在在一定时间段(例如,高达8000小时)内不执行步骤s203和s204中的处理的情况。

同时,图11中的处理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切换到对应于劣化实际上比预期发展得早的情况的后期模式,来抑制劣化的发展。

<3.第二实施例>

图12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模式改变处理。与图11相似,图12中的处理是在前期模式期间定期或不定期重复执行的处理。

注意,假设开始使用时的设置处理类似于图10所示的开始使用时的设置处理。

该第二实施例是仅基于累积操作时间从前期模式切换到后期模式的示例。

控制单元5在图12的步骤s201中获取累积操作时间,然后在步骤s202中,将比较值(例如,10000小时)与累积操作时间进行比较,以确定模式改变定时是否已经到来。如果模式改变定时尚未到来,则控制单元5结束图12中的处理并保持前期模式。

如果模式改变定时已经到来(或者模式改变定时已经过去),则控制单元5在步骤s206中选择参数集合ps,并且在步骤s207中针对每个单元执行参数设置以将模式改变为后期模式。

随后的步骤s208和s209与图11中的步骤相似。

因此,通过仅基于累积操作时间确定模式切换定时,模式可以从前期模式改变到后期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优点是模式改变定时是固定的,例如,有一个优点是当前模式在维护时是清晰的。

<4.第三实施例>

图13描述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模式改变处理。与图11相似,图13中的处理是在前期模式期间定期或不定期重复执行的处理。

假设开始使用时的设置处理类似于图10所示的开始使用时的设置处理。

在第三实施例中,作为模式改变处理,通过使用累积操作时间的“与”条件和模式改变条件的满足来确定模式切换定时。

控制单元5在图13的步骤s220中获取累积操作时间,然后将比较值(例如,10000小时)与累积操作时间进行比较,以确定累积操作时间是否已经经过了在步骤s221中设置为比较值的时间。

如果累积操作时间还没有达到作为比较值的时间,则控制单元5结束图13中的处理并保持前期模式。

在累积操作时间已经超过作为比较值的时间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从步骤s221前进到步骤s222;并且尽管另一模式改变条件的含义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含义,但是可以想到,另一模式改变条件可以是一个或者可以多于一个。

在步骤s223中,确认是否满足另一模式改变条件。请注意,在存在多个其他模式改变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223中,如果满足至少一个条件,则可以满足模式改变条件,或者如果满足所有条件,则可以满足模式改变条件。此外,可选地,可以想到,当满足预定数量/预定比率时,满足模式改变条件。

在步骤s223中确定没有满足模式改变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结束图13中的处理并保持前期模式。

在步骤s223中确定满足模式改变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在步骤s224中选择参数集合ps,并且在步骤s225中针对每个单元执行参数设置以改变到后期模式。

随后的步骤s208和s209与图11中的步骤相似。

因此,在累积操作时间已经达到预定时间之后,通过使用来自传感器单元20的检测信号来确认另一模式改变条件,并且当确定满足模式改变条件时,模式切换到后期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将适应于由用户指定的使用方面的前期模式的时段至少保持到累积操作时间达到比较值,不会过早切换到后期模式。

<5.第四实施例>

将参照图14和图15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操作。

与图7相似,图14示出了投影图像的亮度(图14a)、光源功率(图14b)和风扇转速(图14c),横轴表示时间。与图7相似,虚线表示不执行模式控制的情况。

在该示例中,将后期模式划分为后期第一模式和后期第二模式。

在直到时间点t1的前期,作为前期模式,将用于激光功率校正开/关的参数设置为“开”,并且将风扇转速设置参数设置为“v0”。这种前期模式的示例与图7中的相同,并且例如,针对根据使用方面信息确定“明亮和安静”的状态是期望的情况,设置这种情况下的前期模式。

从时间点t1到时间点t2的时段是后期第一模式。

在后期第一模式中,将激光功率校正开/关参数设置为“关”,并且将激光功率(发光驱动电流值)设置为“p1”,其低于正常值“p0”。风扇转速设置参数继续为“v0”。

根据这种后期第一模式,通过减少发光驱动电流来阻止激光光源131的劣化,从而使得投影图像的亮度降低。

然而,通过保持风扇转速低,操作将继续降低噪声。

时间点t2以后是后期第二模式。

在后期第二模式中,将风扇转速设置参数设置为“v1”,其高于具有降低的噪声“v0”的值。

在后期第二模式中,通过增强冷却功能,进一步减少了劣化,并且进一步延长了设备寿命。

因此,作为后期模式,可以想到将用于减少劣化的操作状态划分为多种模式。通过提供中间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后期第一模式)直到最终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后期第二模式),以例如减轻操作状态的变化程度,可以不由于操作状态的极端变化而给用户带来不安的感觉。

当然,两种后期模式的情况只是一个示例,并且后期模式可以分为三个以上的阶段。

此外,同一参数可以分阶段改变。例如,发光驱动电流值分阶段减小。

例如,在后期模式分为后期第一模式和后期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参数集合ps仅需要存储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单元8或rom7中(对应于图15所示的每一个)。

例如,存储针对前期模式的参数集合ps1、ps2……、ps10,针对后期第一模式的参数集合ps11、ps12……、ps20,以及针对后期第二模式的参数集合ps21、ps22……、ps30,并且在每个模式切换定时选择参数集合ps。

在执行如图14所示的模式改变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图11、图12和图13中的任一处理作为控制单元5的模式改变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仅需要在步骤s202(或s221)中通过使用作为向后期第一模式的切换定时的第一比较值和作为向后期第二模式的切换定时的第二比较值,作为用于基于累积操作时间确定模式切换定时的比较值,来执行确定。

作为另一模式改变条件,只需要设置每个模式改变条件。

尽管在图11、图12和和图13的步骤s208中确定了最终模式,但是在模式改变为后期第一模式的时间点,设备还没有处于最终模式,因此,不执行模式改变处理的结束设置。因为设备在模式改变到后期第二模式的时间点处于最终模式,所以在步骤s209中执行模式改变处理的结束设置。

<6.结论与变型例>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根据实施例的投影仪1(图像显示装置)包括: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5a,获取关于设备使用方面的使用方面信息;前期模式设置单元5b,基于所获取的使用方面信息来设置与图像显示时执行的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并且使图像显示操作作为前期模式来执行;后期模式设置单元5c,响应于确定为模式改变定时,重置与在图像显示时执行的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并使图像显示操作作为后期模式来执行;以及定时确定单元5d,确定模式改变定时。

利用这种配置,继续使用作为投影仪1等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时段(对应于设备寿命的时段)大致分为前期和后期。例如,在设备寿命估计为20000小时的情况下,从开始使用起的10000小时的时段被设置为前期等,并且10000小时之后的时段被设置为后期等。然后,模式(参数设置)从前期切换到后期。利用这种布置,可以在前期和后期考虑老化劣化等来执行图像投影操作,或者执行对应于由于使用时段的流逝而预期的环境变化的图像投影操作。

此外,通过基于使用方面信息在前期模式中设置参数,在以用户引入投影仪1为目的的状态下执行图像投影操作,由此实现适合于引入投影仪1的用户的操作。

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后期模式设置单元执行适于延长设备寿命的操作状态的参数设置。

例如,通过减少发光驱动电流来减少光源元件的劣化,或者通过加强冷却装置的操作来减少部件的劣化。

在投影仪1使用的前期,可能存在劣化迅速发展的情况,因为将操作状态设置为适于用户引入的目的。设备寿命短不是用户的本意。此外,还需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使用设备,超过预期的设备寿命。因此,通过将后期模式设置为优先考虑设备寿命的参数集合ps,可以减少劣化,并且设备可以尽可能长时间地使用。

注意,尽管存在设备寿命优先模式在引入时不一定提供关于安装目的的最佳操作状态的情况,但是在经过一定的长时段之后,来自用户的需求通常开始重视没有设备故障的操作,而不是最佳操作状态。因此,投影仪1受到适合于这种情况的模式控制。

此外,在模式切换到后期模式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改变使用目的、使用环境等来进行对应。例如,只需要执行在设备寿命优先模式下的操作状态下的图像投影没有问题的使用。在这种意义上,本公开的投影仪1对于相对大的公司、组织等的用户来说是优选的,这些用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引入包括新型投影仪在内的多个投影仪,并且具有各种使用位置,因为每个投影仪1允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重新布置等,并且在合适的状态下使用。

在第四实施例中,描述了作为后期模式多次执行参数重置的示例。例如,可以想到多次参数重置,其中在进入寿命的后期时设置后期第一模式,并且根据随后的发展设置后期第二模式。

在投影仪1的使用的后期,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通过根据一部分参数改变设备,在使设备处于更理想的操作状态的同时,适当地减少劣化。因此,例如,尽管针对后期第一模式设置了优先考虑设备寿命的参数设置,但是针对后期第二模式设置了更优选地延长设备寿命等的参数设置,通过该参数设置,可以获得对用户尽可能优选的使用状态。

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描述了使用累积操作时间来确定模式改变定时的示例。例如,将累积操作时间达到预定时间的状态设置为模式改变定时的整体条件、要求或条件之一。

通过使用累积操作时间作为前期和后期的一个确定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先前估计的设备寿命中适当地划分前期和后期。这也确保了结束使用方面自适应模式的时间稳定性。也就是说,通过使用累积操作时间,可以防止使用方面自适应模式过早结束或者使用方面自适应模式无限期地继续。

例如,在图11中的处理示例的情况下,虽然也使用了另一种模式改变条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到延长具有累积操作时间的比较值。例如,在估计设备寿命为20000小时的情况下,将比10000小时的一半长的12000小时用作比较值,并且当累积操作时间达到12000小时时,模式改变定时到来。然后,到那时,通过检测另一模式改变条件而切换到后期模式,不会错过适合模式改变的定时,同时防止太晚的切换时间,因为模式最迟在12000小时的定时切换到后期模式。

在图12中的示例的情况下,模式改变定时仅基于累积操作时间,因此,可以在先前预期合适的定时(例如,10000小时等)切换到后期模式。

在图13的示例中,因为将累积操作时间用作“与”条件之一,所以可以通过设置比较值来防止过早的转换时间。

注意,仅需要根据投影仪的预期寿命来确定在用累积操作时间进行定时确定的情况下的比较值(即,模式切换定时的设置),并且应当根据例如光源的类型等来设置比较值。例如,在投影仪使用氙灯作为光源的情况下,模式改变定时可以设置为在大约1000小时的大约累积操作时间之后,等。

在第一和第三实施例中,描述了由传感器单元20检测的值用于确定模式改变定时的示例。

例如,通过使用由传感器单元20检测的值作为照度传感器、开/关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异常检测传感器等,作为前期和后期的一个确定标准,可以根据设备状态执行确定以从前期切换到后期。具体地,通过连同累积操作时间一起使用,可以实现反映投影仪1的劣化程度等的模式切换,同时确保向后期模式的切换不太早或不太晚。

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在后期模式中使用由传感器检测的值来选择参数集合ps的示例(e4)。例如,后期模式设置单元根据由照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外壳打开/关闭传感器、异常检测传感器等检测的值来执行后期模式的参数设置,该值是在前期模式期间获得的。

利用这种布置,可以根据投影仪1的操作状态、劣化部分等来设置后期模式的参数,并且例如可以设置适合于长期操作的操作模式。

在实施例中,描述了由传感器使用用户操作日志数据来选择后期模式中的参数集合ps的示例(e3)。例如,参考用户的参数操作历史来执行后期模式的参数设置。

利用这种布置,可以以反映用户对投影仪1的操作历史的参数设置在后期模式下操作。例如,在用户在操作至该点期间频繁执行操作以降低投影图像的亮度的情况下,降低亮度参数容易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也适合于延长设备寿命。相反,在用户在操作至该点期间频繁执行操作以增加投影图像的亮度的情况下,适度降低亮度并利用另一因素(例如风扇驱动)延长设备寿命容易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实现用于延长设备寿命的操作。

在实施例中,使用方面信息包括设备安装环境的信息。例如,使用方面信息是可以预期诸如学校、会议室、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或游乐园的安装环境的信息。

通过在使用方面信息中包括设备安装环境的信息,可以通过执行适合于设备安装环境的参数设置来执行前期模式的操作。

在实施例中,使用方面信息包括设备使用时段的信息。其示例包括每日使用时段等。

通过在使用方面信息中包括设备使用时段的信息,可以通过执行适合于使用程度的参数设置来执行前期模式的操作。此外,如果信息使得可以更详细地理解使用状态,则可以执行适合于该状态的参数设置。例如,在经常长时段连续使用等的情况下,即使在以高亮度执行投影时,也可以在进行诸如稍微降低亮度或设置较高旋转速率的微调的状态下,执行基本参数设置作为前期模式。

在实施例中,描述了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5a获取根据用户操作输入的使用方面信息的示例。

利用基于用户输入的使用方面信息,可以执行适合用户的使用状态的前期模式的参数设置。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不需要知道执行与图像投影操作相关的参数操作。例如,用户只需要输入日使用时段、安装位置等,并且即使不熟悉设备也可以轻松输入。因此,即使用户没有特别意识到,对于前期模式的参数设置,也可以对应于用户想要的使用状态执行图像投影操作。

注意,尽管在实施例中选择了参数集合ps并且设置了包括在参数集合ps中的各个参数,但是可以想到为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选择各个参数的值的示例。

此外,可以不存储前期模式和后期模式的每个参数,而是通过计算获得。

例如,可以想到一个示例,其中通过将前期模式的驱动电流值乘以系数等,来获得后期模式的驱动电流值。

尽管在实施例中将投影仪1作为示例,但是本技术可以应用于另一种类型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非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即,例如,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等。

注意,这里描述的效果仅是示例,并且本技术的效果不限于这些效果。也可以获得额外的效果。

注意,本技术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1)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获取关于设备使用方面的使用方面信息,

前期模式设置单元,基于由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使用方面信息,设置与在图像显示时执行的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并且使图像显示操作作为前期模式来执行,

后期模式设置单元,响应于确定为模式改变定时,重置与在图像显示时执行的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并且使图像显示操作作为后期模式来执行,以及

定时确定单元,确定模式改变定时。

(2)

根据上述(1)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后期模式设置单元执行参数设置以设置适合于延长设备寿命的后期模式中的操作状态。

(3)

根据上述(1)或(2)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后期模式设置单元多次执行参数重置作为后期模式。

(4)

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定时确定单元使用累积操作时间来确定模式改变定时。

(5)

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定时确定单元使用由传感器检测的值来确定模式改变定时。

(6)

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后期模式设置单元使用由传感器检测的值进行后期模式中的参数选择。

(7)

根据上述(1)至(6)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后期模式设置单元使用用户操作日志数据进行后期模式中的参数选择。

(8)

根据上述(1)至(7)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使用方面信息包括设备安装环境的信息。

(9)

根据上述(1)至(8)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使用方面信息包括设备使用时间的信息。

(10)

根据上述(1)至(9)中任一项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获取根据用户操作输入的使用方面信息。

(11)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包括:

获取关于设备使用方面的使用方面信息;

基于所获取的使用方面信息来设置与在图像显示时执行的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并且使图像显示操作作为前期模式来执行;

确定模式改变定时;以及

响应于确定为模式改变定时,重置与在图像显示时执行的处理或操作相关的参数,并且使图像显示操作作为后期模式来执行。

参考符号列表

1投影仪

2输入信号接口

3信号处理单元

5控制单元

5a使用方面信息获取单元

5b前期模式设置单元

5c后期模式设置单元

5d定时确定单元

6ram

7rom

8非易失性存储单元

10信号处理处理器

11光源驱动单元

12光学调制驱动单元

13镜头驱动单元

14光源单元

15光学单元

16光学调制单元

17投影透镜系统

18操作单元

19显示单元

20传感器单元

21风扇驱动单元

22、22a、22b、22c、22d风扇

23电源单元

25基板

50荧光光学单元

90外部装置

91屏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