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13486发布日期:2021-07-23 21:34阅读:66来源:国知局
电声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及耳机、头戴式耳机等电声换能器。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电声换能器,该电声换能器根据从外部赋予的声音信号(表示声波形的电信号)使振动体振动,并输出与该声音信号对应的声波。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耳机,其具有具备压电元件的电磁式的高频扬声器2和动态式的低音扬声器3作为振动体,将从高频扬声器2及低音扬声器3各自输出的声音从相同的放音部输出。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72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耳机,存在如下问题,当使用主要负责分别不同的频段的多种驱动单元时,得不到从低音域至高音域连贯的音响特性。具体而言,为如下问题,由于各驱动单元原本的振动特性不同,因此,在各驱动单元的负责频带交叉的交叉频带产生不自然(例如,在低音域和高音域的驱动单元的原材料不同的情况下,低音域和高音域的声音的余音不一致等)。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说明的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在输出与从外部赋予的声音信号相应的声波的电声换能器中,能够实现从低音域至高音域连贯的音响特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声换能器,其具备:框体;一个或多个隔墙,其将所述框体的内侧空间分割成至少一个空间的容积与其它空间的容积不同的多个空间;振动板,其设置于所述框体内,一面朝向所述多个空间;管,其使开口向所述框体的外侧空间的声波放射口和所述多个空间各自连通。

另一优选的电声换能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的与作为所述一面的第一面相反的面即第二面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内壁。

另外,另一优选的电声换能器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隔墙各自形成切口。

另外,另一优选的电声换能器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弹性部件,其将所述振动板的作为所述一面的第一面和所述一个或多个隔墙各自的端部连接,并堵塞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端部之间的间隙。

另外,另一优选的电声换能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隔墙各自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l字形,还具备弹性部件,其配置于大致l字形的截面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隔墙各自的端部和所述振动板的作为所述一面的第一面之间,并将所述端部和所述第一面连接。

另外,另一优选的电声换能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大致l字形的截面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隔墙各自的所述端部即第一端和所述振动体的所述第一面之间将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面连接,在大致l字形的截面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隔墙各自的端部即第二端形成切口。

另外,另一优选的电声换能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作为所述多个隔墙中的至少一个隔墙的一部分来分割所述框体的所述内侧空间。

另外,另一优选的电声换能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内的所述多个空间至少包含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所述振动板的所述第一面具有露出于所述第一空间的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区域即露出于所述第二空间的第二区域。

另外,另一优选的电声换能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的所述第一面利用所述第一面上的部位且所述弹性部件连接的部位即连接部,分割成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另外,另一优选的电声换能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未露出于所述第二空间而露出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区域未露出于所述第一空间而露出于所述第二空间。

更优选方式的电声换能器中,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多个空间各自至所述声波放射口的声音的传播路径的至少一个中途设置有吸音材料。

另一优选方式的电声换能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是具有多孔质膜和夹着所述多孔质膜的一对电极的压电元件。

另一优选方式的电声换能器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所述振动板。

另外,另一优选方式的电声换能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及所述第二空间的容积比可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1a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同耳机1a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同耳机1a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耳机1b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耳机1c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耳机1d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耳机1e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耳机1f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耳机1g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耳机1h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耳机1i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3)的耳机1j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3)的耳机1k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4)的耳机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声换能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1a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zz′线的平面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yy′线的平面的剖视图。如图1~图3所示,耳机1a具有框体10、振动体20、隔墙30、及管50。

框体10是利用树脂形成为中空圆筒状的部件。在框体10的圆形的两个端面中的一方设置有装配管50的贯通孔。管50是将框体10和插入用户的耳孔的耳塞连接的部件。管50是与框体10一样,由树脂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省略耳塞的图示。以下,其它附图中,也省略耳塞的图示。

振动体20是根据从外部赋予的声音信号进行振动的压电元件。如图1及图3所示,振动体20形成为直径比框体10的内径小的扁平的圆盘状。如图1所示,振动体20具有多孔质膜22和夹着多孔质膜22的一对电极24-1及24-2。以下,将从电极24-1及24-2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的方向称为多孔质膜22的厚度方向。图1~图3中,z方向成为多孔质膜22的厚度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振动体20的平面形状、即从z方向观察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可以是椭圆形,另外,也可以是四边形或五边形等多边形。

多孔质膜22利用压电材料构成。电极24-1及24-2的一方接地,对另一方施加与声音信号相应的电压。多孔质膜22根据施加于电极24-1及24-2间的电压在厚度方向上膨胀或收缩。更具体而言,被夹在电极24-1及24-2间的多孔质膜22的区域根据施加于电极24-1及24-2间的电压,在从厚度方向的中心朝向电极24-1及24-2侧的方向上膨胀,或在从电极24-1及24-2侧朝向厚度方向的中心的方向上收缩。由此,振动体20振动,向电极24-1及24-2的外侧的空间放射声波。

构成多孔质膜22的压电材料是如下材料,例如在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中形成多个扁平的气孔,通过例如电晕放电等将扁平的气孔的对置面极化使其带电,由此,赋予压电特性。作为多孔质膜22的平均厚度的下限,优选为10μm,更优选为50μm。另一方面,作为多孔质膜22的平均厚度的上限,优选为500μm,更优选为200μm。在多孔质膜22的平均厚度不满足上述下限的情况下,多孔质膜22的强度可能不充分。相反,在多孔质膜22的平均厚度超过上述上限的情况下,多孔质膜22的变形幅度变小,输出声压可能不充分。

电极24-1及24-2层叠于多孔质膜22的两面。以下,在不需要区分电极24-1和电极24-2的情况下,记载为“电极24”。作为电极24的材质,只要具有导电性即可,例如可举出铝、铜、镍等金属及碳等。作为电极24的平均厚度,没有特别限定,根据层叠方法不同而不同,例如能够设为0.1μm以上且30μm以下。在电极24的平均厚度不满足上述下限的情况下,电极24的强度可能不充分。相反,在电极24的平均厚度超过上述上限的情况下,可能阻碍多孔质膜22的振动。作为电极24向多孔质膜22层叠的层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金属的蒸镀、碳系导电油墨的印刷、银浆料的涂布干燥等。

如图1所示,隔墙30利用第一部件32、第二部件34、第三部件36构成。如图2所示,第一部件32是形成为具有与框体10的内径相同的直径的扁平的圆盘状的部件。如图3所示,第二部件34是形成为x方向的长度与框体10的内径相同的矩形状的板状部件。而且,第三部件是将平面形状形成为图3所示的形状的板状部件。第一部件32、第二部件34及第三部件36各自也与框体10一样,利用树脂形成。

在第一部件32上,如图2所示,在直径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大致椭圆形状的切口320。如图1~图3所示,在第一部件32的大致圆形的两个面的一面上,在从一切口320朝向另一切口320的方向(z方向)的中间,以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式利用粘接剂等安装有第二部件34。另外,在第一部件的另一面上,在z方向的中间以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式利用粘接剂等安装有第三部件3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部件32、第二部件34及第三部件36分别作为单独的部件并构成隔墙30,但也可以将这三个部件的全部或几个进行一体成型并构成隔墙30。

在第二部件3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振动体20的贯通孔,如图1及图3所示,振动体20经由环状的弹性部件40安装于第二部件34的上述贯通孔。经由弹性部件40向第二部件34的贯通孔安装振动体20是为了以不阻碍振动体20的厚度方向的振动。如图1及图3所示,振动体20在安装于隔墙30、更严格而言安装于隔墙30的第二部件34的状态下设置于框体10内。

框体10的内侧空间(设置振动体20的侧的空间)利用安装有振动体20的隔墙30分割成空间100-1、100-2、100-3及100-4的4个空间。空间100-2和空间100-4经由另一切口320相互连通。以下,将利用经由一切口320相互连通的空间100-1及100-3构成的空间称为“第一空间110-1”,将利用经由另一切口320相互连通的空间100-2及100-4构成的空间称为“第二空间110-2”。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空间110-1和第二空间110-2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且具有大致相同的容积。即,如图1所示,隔墙30将框体10的内侧空间分离成振动体20的一电极24-1侧的第一空间110-1和另一电极24-2侧的第二空间110-2。

如图1所示,管50利用隔墙30的第三部件36分割成具有大致相同的管长且具有大致相同的截面面积的第一管50-1及第二管50-2的两个管。第一管50-1使开口向外侧空间的声波放射口60和第一空间110-1连通。第二管50-2使声波放射口60和第二空间110-2连通。

本实施方式的耳机1中,当将电极24-1及24-2的一方接地,且对另一方赋予与声音信号相应的电压时,振动体20振动,从电极24-1侧的面和电极24-2侧的面放射与该声音信号相应的同相的声波。从振动体20的电极24-1侧的面放射的声波经由第一空间110-1及第一管50-1从声波放射口60向外部空间放射。另一方面,从振动体20的电极24-2侧的面放射的声波经由第二空间110-2及第二管50-2从声波放射口60向外部空间放射。

从振动体20的电极24-1侧的面和电极24-2侧的面放射的各声波同相,且两声波传播的音响空间的形状大致相同,因此,从振动体20的一面放射且到达用户耳朵的声音的频率特性和从另一面放射且到达用户耳朵的音的频率特性相等。例如,如果前者的频率特性是没有峰值及低谷的平坦的频率特性,则后者的声音的频率特性也同样成为平坦。本实施方式的耳机1中,通过使两者的声音在声波放射口60重合,与利用来自一面的放射声音的现有的耳机相比,能够获得输出(音量)为2倍的特性。

如以上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耳机1a,有效地利用从振动体20的两面放射的声波,与仅利用来自一面的放射声音的现有的耳机相比,可得到2倍的输出。

(第二实施方式)

图4~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耳机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4及图5中,对与图1的构成要件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与图1的符号相同的符号。本实施方式的耳机中,从振动体20的一面和另一面放射的各声波传播的两个音响空间的形状不同,该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1a不同。

具体而言,图4所示的耳机1b中,第三部件36在z方向上偏斜地设置,以使第二管50-2的截面面积比第一管50-1的截面面积变小。与之相对,图5所示的耳机1c中,第二部件34在z方向上偏斜地设置,以使第一管50-1的截面面积与第二管50-2的截面面积相等,但空间100-1的容积比空间100-2的容积变小,即第一空间110-1的容积比第二空间110-2的容积变小。这样,使从振动体20一面和另一面放射的声波分别传播的两个音响空间的形状不同的原因如下所述。

耳机中,大多需要根据再生对象的声音信号及用户的趣向,进行要强调高低频等、一些调整。通过设为图4所示的结构,在扩大截面面积的第一管50-1侧,高频的反射变小,因此,能够放射进一步强调了高频的特性的放射声音。与之相对,在缩小截面面积的第二管50-2侧,高频的反射较强,使相对的低频进一步透过。因此,在耳机1b的声波放射口6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1a相比,中频相对地降低,能够实现更加强调了低频和高频的特性。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不使第一管50-1和第二管50-2中的一方的截面面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面积变化且使另一方的截面面积变化,也能够仅强调低频或仅强调高频。

图4所示的耳机1b中,通过第一管50-1的截面面积和第二管50-2的截面面积的调整,实现了高频及低频的强调。与之相对,图5所示的耳机1c中,通过第一空间110-1的容积和第二空间110-2的容积的调整,实现同样的音质调整。其原因如下。

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1a中,产生将第一空间110-1设为腔室且将第一管50-1设为颈部的亥姆霍兹共振(以下,第一亥姆霍兹共振)的同时,产生将第二空间110-2设为腔室且将第二管50-2设为颈部的亥姆霍兹共振(以下,第二亥姆霍兹共振)。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1a中,第一空间110-1的容积和第二空间110-2的容积大致相等,第一管50-1的截面面积和第二管50-2的截面面积也大致相等。因此,第一实施方式中,耳机1a的第一亥姆霍兹共振的共振频率和第二亥姆霍兹共振的共振频率大致相等。例如,当将第一空间110-1及第二空间110-2各自的容积设为v,且将第一管50-1及第二管50-2各自的截面面积设为s时,上述第一及第二亥姆霍兹共振的共振频率f0通过以下的式(1)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式(1)中,l为颈部的长度,c为音速,δ为开口端修正值,在颈部的开口的直径为d的情况下,成为δ≒0.8×d。

[数1]

图5所示的耳机1c中,也同样产生第一及第二亥姆霍兹共振。但是,图5所示的耳机1c中,第一空间110-1的容积比耳机1a的第一空间110-1的容积变小。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振频率f0相比,耳机1c的第一亥姆霍兹共振的共振频率移动至高频侧。另一方面,图5所示的耳机1c中,第二空间110-2的容积比耳机1a的第二空间110-2的容积变大,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振频率f0相比,耳机1c的第二亥姆霍兹共振的共振频率移动至低频侧。因此,图5所示的耳机1c中,也与耳机1b一样,能够实现更加强调了低频和高频的特性。

如以上进行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从振动体20的两面放射的声波,且进行特定频段的音质调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还发挥可实现从低音域至高音域的宽频带中连贯的音响特性之类的效果。现有的耳机中,有时按照每个频段使用不同种类的驱动单元,但各驱动单元原本的振动特性不同,因此,存在在交叉频带产生不自然(例如,在低音域和高音域的驱动单元的原材料不同的情况下,低音域和高音域的音的余音不一致等)之类的不良情况。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中,没有按照每个频段使用不同种类的驱动单元,因此,能够实现从低音域至高音域的宽频带中连贯的音响特性。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没有按照每个频段使用不同种类的驱动,因此,能够使耳机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第三实施方式)

图6~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耳机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6及图7中,也对与图1的构成要件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与图1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如比较图1和图6可知,图6所示的耳机1d中,将由无纺布等形成的吸音材料70堵塞于第一管50-1的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1a不同。另外,如比较图7和图5可知,图7所示的耳机1e中,以第二管50-2的截面面积比第一管50-1的截面面积小的方式构成的点和在第二管50-2中堵塞有吸音材料70的点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耳机1c不同。

在管50中堵塞吸音材料与缩小管50的截面面积等价。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向第一管50-1和第二管50-2的任一方堵塞吸音材料,能够简单地微调整特定频段的音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也能够有效地利用从振动体20的两面放射的声波,由于没有按照每个频段使用不同种类的驱动,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一样,能够实现从低音域至高音域的宽频带中连贯的音响特性,及实现耳机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本实施方式中,对向第一管50-1和第二管50-2的任一方堵塞吸音材料7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堵塞双方。

(第四实施方式)

图8~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耳机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8所示的耳机1f的以下的三个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1a不同。第一,是代替隔墙30而设置隔墙30′的点。如比较图8和图5可知,隔墙30′的不具有供振动体20嵌入的贯通孔的点和截面形状构成为大致l字形的点与隔墙30不同。本实施方式的耳机1f中,框体10的内侧空间利用隔墙30′分割成空间100-1和容积比空间100-1小的空间100-2。

第二不同点是以振动体20的一面(具体而言,振动体20的电极24-1侧的面)朝向空间100-1及空间100-2各自的方式设置振动体20的点。如图8所示,板状的振动体20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互面对面的一对面,一面20-1(第一面的一例)露出于框体10的内部空间,作为一面20-1的相反的面的另一面20-2(第二面的一例)固定于框体10的内壁。在电极24-1及24-2层叠于多孔质膜22的两面各自的情况下,露出于框体10的内部空间的电极24-1的表面成为一面20-1,固定于框体10的内壁的电极24-2的表面成为另一面20-2。需要说明的是,图8的弹性部件40′是不阻碍振动体20的厚度方向的振动地堵塞振动体20和隔墙30′的端部之间的间隙的部件。即,弹性部件40′作为隔墙30′的一部分将框体10的内部空间分割成空间100-1和空间100-2。而且,第三不同点是未将管50分割成第一管50-1和第二管50-2的点。管50使空间100-1与声波放射口60连通,并且使空间100-2与声波放射口60连通。

如图8所示,在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l字形的隔墙30′,在大致l字形的截面的端部(隔墙的第二端的一例)形成切口320,并且固定于框体10的内壁,在大致l字形的截面的端部(隔墙的第一端的一例)设置有将该端部和振动体20的一面20-1连接的弹性部件40′。因此,弹性部件40′是将隔墙30′的大致l字形的截面的端部和振动体20的一面20-1之间的间隙堵塞的部件。

另外,如图8所示,弹性部件40′是与振动体20的一面20-1连接且一面20-1上的部位,当将弹性部件40′连接的部位设为连接部时,一面20-1中、位于比连接部靠图8的上方的区域(第一区域的一例)露出于空间100-1且未露出于空间100-2。一面20-1中、位于比连接部靠图8的下方的区域(第二区域的一例)露出于空间100-2,且未露出于空间100-1。通过这样构成,弹性部件40′不会阻碍振动体20的厚度方向的振动,作为隔墙30′的一部分,能够将框体10的内部空间分割成空间100-1和空间100-2。

通过设为图8所示的结构,在耳机1f的空间100-1侧,高频的反射较小,能够放射强调了高频特性的放射声音。相反,在空间100-2侧,高频的反射强,使相对的低频进一步透过。因此,在双方放射声音重合的声波放射口60,中频比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1a相对降低,能够实现更加强调了低频和高频的特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耳机1f中,也产生亥姆霍兹共振。具体而言,耳机1f中,产生将空间100-1设为腔室且将管50设为颈部的第一亥姆霍兹共振的同时,产生将空间100-2设为腔室且将管50设为颈部的第二亥姆霍兹共振。如上述,空间100-1的容积比空间100-2的容积大,因此,第一亥姆霍兹共振的共振频率比第二亥姆霍兹共振的共振频率变低。从该观点来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耳机1f,也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耳机1c一样,能够进行特定频段的音质调整。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未按照每个频段使用不同种类的驱动,因此,能够实现从低音域至高音域的宽频带中连贯的音响特性,另外,能够实现耳机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图9所示的耳机1g中,以朝向空间100-1的区域比朝向空间100-2的区域变宽的方式,使振动体20在z方向上偏斜地设置于框体10内的点与耳机1f不同。利用图9所示的耳机1g,也与耳机1f一样,发挥如下之类的效果:能够进行特定频段的音质调整的效果、实现从低音域至高音域的宽频带中连贯的音响特性的效果、能够进行耳机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的效果。

图10所示的耳机1h中,利用板状的隔墙30″和吸音材料70区划出空间100-2的点与耳机1f不同,图11所示的耳机1i中,利用隔墙30′和吸音材料70区划出空间100-2的点与耳机1f不同。利用这些耳机ih及1i,也发挥如下之类的效果:能够进行特定频段的音质调整的效果、实现从低音域至高音域的宽频带中连贯的音响特性的效果、能够进行耳机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的效果。

(变形)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当然也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施加以下的变形。(1)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本发明向耳机的应用例。但是,本发明的应用对象的电声换能设备不限于耳机,也可以是头戴耳机型扬声器。

(2)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振动体不限定于使用多孔质膜作为压电材料的压电元件,可以是使用了钛酸锆酸铅(pzt)等作为压电材料的压电元件(即,能够仅向单面输出的压电元件),也可以是利用音圈驱动的振动板。

(3)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将框体的内侧空间利用一个隔墙分割成两个空间,但也可以利用两个以上的隔墙将框体的内侧空间分割成3个以上的空间。总之,只要是如下电声换能器即可,其具备:框体;将上述框体的内侧空间分割成至少一个空间的容积与其它空间的容积不同的多个空间的一个或多个隔墙;设置于上述框体内,且一面朝向上述多个空间的振动板;使向上述框体的外侧空间开口的声波放射口和上述多个空间各自连通的管。这是由于,如果至少一个空间的容积不同,则能够进行至少两个频段的音质调整。

例如,图12所示的耳机1j中,将框体10内的空间利用隔墙30′-1及30′-2,分割成各个容积不同的空间100-1、空间100-2及空间100-3的三个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图12的弹性部件40′-1是不阻碍振动体20的厚度方向的振动地将振动体20和隔墙30′-1的端部之间的间隙堵塞的部件,弹性部件40′-2是不阻碍振动体20的厚度方向的振动地将振动体20和隔墙30′-2的端部之间的间隙堵塞的部件。如图12所示,通过将框体10的内侧空间分割成各个容积不同的三个空间,而能够调整三个频段的音质。

另外,不需要一面朝向上述多个空间的振动板为一片,如图13所示,也可以为多个。图13所示的耳机1k中,作为一面朝向空间100-1的振动板设置有振动体20-3,作为一面朝向空间100-2的振动板设置有振动体20-4,作为一面朝向空间100-3的振动板设置有振动体20-5。在振动体20-3、振动体20-4及振动体20-5各自,安装于框体10的内壁面的面侧的电极接地,对另一电极赋予与声音信号相应的电压。由此,从振动体20-3、振动体20-4及振动体20-5各自放射同相的声波。同样,对于图8~图11所示的耳机1f~1e各自,朝向空间100-1的振动板和朝向空间100-2的振动板也可以分别是单独的振动板。

(4)也可以以各自发挥亥姆霍兹共振器的腔室的作用的多个空间的容积比和各自发挥亥姆霍兹共振器的颈部的作用的多个管的截面面积比的至少一方可变的方式构成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耳机。如果是这种方式的耳机,则使该用户根据该耳机的用户的趣向微调整特定的频段的音质。

例如,如果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1a,则能够通过从声波放射口60侧向第一管50-1和第二管50-2的任一方堵塞吸音材料来调整截面面积。另外,如果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耳机1f,则如图14所示,如果将隔墙30′利用第一部件32′和相对于板状部件32′垂直且在图14的y方向上可滑动地设置的第二部件34′构成,经由设置于框体10的贯通孔80将突出至框体10的外部的棒状部件90的一端与第二部件34′连接,并向棒状部件90的另一端连接旋钮部件92而构成,则通过将旋钮部件92按照箭头y′的方向推入或按照箭头y的方向引出,而能够使空间100-2的容积增减。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1a也一样,能够可变地构成第一空间110-1和第二空间110-2的任一方的容积。

符号说明

1a~1k…耳机,10…框体,20…振动体,22…多孔质膜,24、24-1、24-2…电极,30、30′…隔墙,50…管,50-1…第一管,50-2…第二管,60…声波放射口,70…吸音材料,100-1、100-2、100-3、100-4…空间,110-1…第一空间,110-2…第二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