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调节结构及监控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2395发布日期:2021-07-23 21:0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镜头调节结构及监控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摄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镜头调节结构,尤其是应用于监控摄像装置上的镜头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调节镜头俯仰视角的监控摄像装置中,镜头模组通过多个阻尼铰链(freestophinge)与外壳连接,调整镜头俯仰视角时,阻尼铰链转动带动镜头在不同俯仰视角之间切换。

对于具有直角外壳的监控摄像装置而言,镜头为广角镜头,镜头进行俯仰角度调节时,镜头的前镜片必须尽量与外壳的外侧表面相互切齐。为了避免镜头的前镜片在不同俯仰角度下突出或者凹入外壳过多,造成镜头被外壳遮挡的问题,或者,失去防碰撞的保护的问题。镜头与外壳之间需要设置三个阻尼铰链,多个阻尼铰链协同作用,使得能够调节镜头俯仰角度,以及,镜头伸出的距离。

但是,采用三个阻尼铰链的设计,往往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三个阻尼铰链若其中任一个太松,调节后镜头遇到震动,镜头容易歪斜;第二、三个阻尼铰链若其中任一个太紧,则难以手动继续调节镜头的俯仰角度;第三,以3个自由度上阻尼铰链来做只需要1个自由度(竖直方向的俯仰角度)的调整,容易调错,例如监控摄像装置通电工作时发现镜头伸出量不够,被外壳遮挡存在暗角,或者,镜头角度未调节正确,凹入外壳过多无法手动拉出等。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调节结构克服上述采用多个阻尼铰链调节镜头俯仰角度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镜头调节结构其适用于调节镜头模组的俯仰角度,克服或者减轻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调节结构,其包括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容置部中的镜头模组,所述镜头调节结构还包括,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从所述镜头模组的一侧伸出;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第一开孔;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第二开孔;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弹性件的自由端弹性推抵所述齿轮轴;其中,所述齿轮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中;当驱动所述第一支架绕着所述齿轮轴转动,所述自由端推抵所述齿轮轴,使得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二齿轮上移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镜头模组转动以调节所述镜头模组的俯仰角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枢转孔,所述第一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上,其中,所述枢转孔通过枢转轴与所述外壳枢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设置于所述外壳的滑槽中;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延伸臂,所述延伸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旋钮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延伸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中,驱动所述旋钮在所述滑槽中滑动,使得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转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槽为弧形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旋钮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凸柱,所述弹性件的固定端套设于所述凸柱上,且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凸柱过盈配合。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为u型弹片,所述u型弹片的一端弯曲形成所述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包括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凸柱过盈配合;所述u型弹性片的另一端弯折形成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包括凹部,所述凹部推抵所述齿轮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齿轮轴包括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孔中,所述第一区段为圆柱结构,使得所述第二连杆可绕着所述第一区段枢转。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齿轮轴还包括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孔中,所述第二区段为单面弧形的柱体,所述第二开孔为扇形开槽,其中,所述单面弧形的柱体与所述扇形开槽配合,使得所述第一齿轮联动所述镜头模组一并枢转。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壳体,所述齿轮轴从所述壳体上伸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齿轮为扇形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为1/4的内齿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孔为跑道孔。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监控摄像装置,所述监控摄像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镜头调节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一种镜头调节结构及监控摄像装置,镜头调节结构采用弹性件、支架、齿轮轴及齿轮相互配合实现了镜头模组俯仰角度调节,具有结构简单和调节稳定的特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多个阻尼铰链配合的缺陷。此外,镜头调整结构调整镜头模组的俯仰角度,同时使得镜头模组的镜头的前镜片始终与外壳的外表面相互切齐。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镜头调节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镜头调节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镜头调节结构移除部分外壳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镜头调节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a至图5d为本发明的镜头调节结构处于不同俯仰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6a与图6b为本发明的镜头调节结构中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节圆半径的计算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镜头调节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镜头调节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镜头调节结构移除部分外壳后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镜头调节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4,镜头调节结构100包括外壳10及设置于外壳10的容置部101中的镜头模组20,其中,镜头调节结构100还包括,齿轮轴23、第一支架30、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40和第二齿轮13以及弹性件60,齿轮轴23从镜头模组20的一侧伸出,第一支架30上设置第一开孔321;第一齿轮40上设置第二开孔41;齿轮轴23穿设于第一开孔322与第二开孔41中;弹性件60的固定端61固定连接第一支架30,弹性件60的自由端62弹性推抵齿轮轴23;当驱动第一支架30绕着齿轮轴23转动,自由端62推抵齿轮轴23,使得第一齿轮40在第二齿轮13上移动,第一齿轮40带动镜头模组20转动以调节镜头模组20的俯仰角度。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壳10的下部设有窗口11,镜头模组20的镜头21自外壳10的窗口11中露出,且镜头21的前镜片始终与外壳10的外表面相互切齐。窗口11从外壳10的下部延伸至外壳10的底部,大致为l型结构。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30包括相互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第一连杆31通过枢转轴14与外壳10枢接,第一开孔321设置第二连杆32上,位于第二连杆32远离第一连杆31的一端。

第一连杆3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枢转孔311,外壳10的左侧侧壁与右侧侧壁上分别设置枢转轴14,枢转轴14朝向外壳10的容置部101中突伸,第一支架30与外壳10装配后,枢转轴14插入第一连杆31上的枢转孔311中,使得第一连杆31可围绕枢转轴14枢转。其中,第一连杆31两端设置枢转孔311,外壳10的左侧侧壁与右侧侧壁上分别设置枢转轴14,使得第一支架30与外壳10的装配更加简便。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枢转轴还可设置于第一连杆上,并从第一连杆的两端上凸出,枢转孔可设置于外壳的左侧侧壁与右侧侧壁中。另外,枢转孔和/或枢转轴的位置并不以设置第一连杆的两端为限制,只要能够满足第一连杆以所述枢转轴为中心,相对所述壳体进行枢转即可。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杆32、第一齿轮40与弹性件60分别对称配置于镜头模组20的左右两侧,对称配置的第二连杆32、第一齿轮40与弹性件60使得镜头模组20调节俯仰角度的过程中更稳定。

继续参照图2至图4,第一支架30上设置凸柱322,凸柱322位于第二连杆32靠近第一连杆31的一端上。凸柱322与弹性件60的固定端61之间过盈配合,使得凸柱322与固定端61固定连接。凸柱322随着第二连杆32转动时,凸柱322推抵固定端61,根据杠杆原理,弹性件60的自由端62推抵齿轮轴23,齿轮轴23带动第一齿轮40沿着第二齿轮13移动,镜头模组20被第一齿轮40带动调节俯仰角度。

镜头模组20包括壳体22,齿轮轴23从壳体22的左右两侧上伸出,齿轮轴23依次穿过第一齿轮40的第二开孔41与第二连杆32上的第一开孔321,并从第一开孔321中伸出。

弹性件60大致上为呈u型弹片,u型弹片一端为固定端61,固定端61向外卷曲形成固定孔611;u型弹片的另一端为自由端62,自由端62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凹部621;其中,固定孔611套设于凸柱322中,固定孔611与凸柱322之间为过盈配合;凹部621推抵齿轮轴23从第一开孔321中伸出的部分。u型弹片提供的弹性力通过自由端62上凹部621施加至齿轮轴23上,由于齿轮轴23穿设于第一齿轮40的第二开孔41中,因此,齿轮轴23推抵第二开孔41的内壁,使得第一齿轮40朝向第二齿轮13上移动或者第一齿轮40存在朝向第二齿轮13移动的趋势,因而,第一齿轮40被压紧在第二齿轮13上。

弹性件60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弹性力使得第一齿轮40与第二齿轮13之间的啮合更加稳定,不易晃动;另一方面,第一齿轮40在第二齿轮13上移动至目标位置后,弹性力使得第一齿轮40被定位于所述目标位置不发生晃动,实现镜头模组20可固定于不同俯仰角度。换言之,弹性件60可视作一阻尼结构,通过提供类似阻尼作用的弹性力使得第一齿轮40能定位于第二齿轮13的任意位置,实现镜头模组20的在不同俯仰角度之间的调节与定位。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杆32位于弹性件60与第一齿轮40之间。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孔321例如为跑道孔,自由端62推抵齿轮轴23使得齿轮轴23朝向所述跑道孔远离第一连杆31的端部移动。当第二连杆32绕着齿轮轴23转动至不同角度时,齿轮轴23在所述跑道孔中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通过弹性件60的自由端62推抵齿轮轴23在所述跑道孔中移动,使得齿轮轴23能够持续带动第一齿轮40在第二齿轮13上移动。

参照图4,齿轮轴23包括第一区段231与第二区段232,第一区段231穿设于第一开孔23中,第一区段231为圆柱结构,便于第二连杆32绕着第一区段231转动;第二区段232穿设于第二开孔41中,第二区段232包括第一止档面2321;对应于第一止档面2321,第二开孔41中设有第二止档面411;其中,第一止档面2321与第二止档面411分别为竖向延伸的平面。当第二区段232穿设于第二开孔41中,第一止档面2321与第二止档面411相邻,使得第一齿轮40不能绕着齿轮轴23的第二区段232枢转,第一齿轮40联动镜头模组20一并枢转。

换言之,第二区段232可视作单面弧形的柱体。第二开孔41可视作半圆形开槽或者扇形开槽。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40例如为扇形齿轮或者半圆形齿轮;第二齿轮13例如为内凹的齿条,或者说,第二齿轮13例如为1/4圆弧内齿轮。

继续参照图1至图4,镜头调节结构100还包括旋钮50,旋钮50穿设于外壳10的滑槽12中;第一支架30还包括延伸臂33,延伸臂33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杆31;其中,旋钮50穿过滑槽12与延伸臂33的另一端相互锁定,通过驱动旋钮50在滑槽12中滑动,可使得第一支架30上的第一连杆31绕着枢转轴14相对外壳10转动,第二连杆32绕着齿轮轴23转动。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滑槽12设置于外壳10的左侧侧壁上,其为一贯穿槽。

旋钮50例如包括螺帽51和螺杆52;延伸臂33的另一端上设置锁固孔331;其中,螺杆52穿过滑槽12进入锁固孔331中,并锁固于锁固孔331中。较佳的,螺帽51的直径大于滑槽12的宽度(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当螺杆52穿设于滑槽12中并与延伸臂33锁固后,所述左侧侧壁夹设于螺帽51与延伸臂33之间。手动拨动螺帽51,使其在所述左侧侧壁的外表面上移动,同时螺杆52在滑槽12中滑动,带动延伸臂33的一端抬升或者下降,使得连接于延伸臂33另一端的第一连杆31得以围绕枢转轴14枢转。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滑槽12例如为弧形槽,弧形槽的形状与第二齿轮13的形状大致相同。即,弧形槽例如是圆弧形凹槽。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旋钮和延伸臂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两个旋钮和延伸臂分别对称设置于镜头模组的左右两侧,当需要调节镜头模组的俯仰视角时,可同时拨动两个旋钮。

此外,镜头调节结构100还可包括驱动装置(未图示),例如驱动马达,其与旋钮50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旋钮50在滑槽12中滑动,使得第一支架30与外壳10枢接的第一连杆31得以围绕枢转轴14枢转,第二连杆32绕着齿轮轴23转动。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30的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及延伸臂33可一体成型。其中,第二连杆32与延伸壁33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较佳的,第二连杆32与延伸壁33分别垂直于第一连杆31。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镜头调节结构100还包括第二支架70,第一齿轮40设置于第二支架70的一端。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架70大致上为u型框架,u型框架开口端设置一对第一齿轮40。其中,镜头模组20自所述开口端装配于u型框架容置部,使得一对第一齿轮40分别位于壳体22的左右两侧。对应于一对第一齿轮40,外壳10的容置部101中设置一对第二齿轮13,一对第二齿轮13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齿轮40相互啮合。

另外,窗口11位于一对第二齿轮13的中间,镜头模组20的镜头21从窗口11中露出。

图5a至图5d为本发明的镜头调节结构处于不同俯仰视角下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5d,本发明中以镜头调节结构100调节镜头21在水平向前的角度(对应0°位置)、斜向下45°角度(对应45°位置)以及垂直向下的角度(对应90°位置)之间的切换为例说明镜头调节结构100的调节过程。

以图1、图5a至图5c中绘示的镜头调节结构100的角度为参照。

当镜头21处于水平向前的角度(0°位置)时,旋钮50位于滑槽12的底端,手动拨动旋钮50或者驱动装置驱动旋钮50沿着滑槽20斜向上移动,第一支架30的第一连杆31绕着枢转轴14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第一支架30的第二连杆32绕着镜头模组20的壳体22上伸出的齿轮轴23的第一区段231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利用杠杆作用,第二连杆32枢接第一区段231一端向上抬升,第二连杆32靠近第一连杆31的一端下移,第二连杆32的上凸柱322压抵弹性件60的固定端61,弹性件60的自由端62呈抬升的趋势,自由端62的凹部621持续向上推抵齿轮轴23,齿轮轴23在第一开孔321中(跑道孔)移动并持续推抵第二开孔41的内壁使得第一齿轮40在第二齿轮13上沿着顺时针方向移动,镜头模组20随着第一齿轮40一并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一齿轮40沿着顺时针方向在第二齿轮13上从其最低位置移动至其中间位置时,镜头模组20从水平0°位置移动至俯视45°位置,其中,所述最低位置低于所述中间位置。此时,旋钮50从滑槽12的底端移动至滑槽12的中间,滑槽12的中间位于滑槽12的底端与滑槽12的顶端之间。

继续手动拨动旋钮50或者驱动装置驱动旋钮50从滑槽12的中间斜向上朝向滑槽12的顶端移动,第一支架30的第一连杆31继续围绕枢转轴14逆时针枢转,第二连杆32继续围绕齿轮轴23的第一区段231逆时针枢转,利用杠杆作用,第二连杆32远离第一连杆31的端部继续抬升,第二连杆32靠近第一连杆31的一端继续下移,第二连杆32的上凸柱322继续压抵弹性件60的固定端61,弹性件60的自由端62继续呈抬升的趋势,自由端62的凹部621持续向上推抵齿轮轴23,齿轮轴23在第一开孔321中(跑道孔)移动并持续推抵第二开孔41的内壁使得第一齿轮40在第二齿轮13上沿着顺时针方向移动,镜头模组20随着第一齿轮40一并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一齿轮40沿着顺时针方向在第二齿轮13上从其中间位置移动至其最高位置时,镜头模组20从俯视45°位置移动至俯视90°位置,其中,所述最高位置高于所述中间位置。此时,旋钮50从滑槽12的中间移动至滑槽12的顶端。

其中,弹性件60提供弹性力使得第一齿轮40可定位于第二齿轮13的最低位置(对应镜头21处于0°位置)、中间位置(对应镜头21处于45°位置)、最高位置(对应镜头21处于90°位置)或其他任意位置上,进而镜头模组20的镜头21可在竖直方向上,于0°-90°之间的任意俯仰角度之间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当镜头模组20的镜头21在竖直方向上,于0°-90°之间的任意俯仰角度之间切换时,镜头21的前镜片始终于外壳11的外表面相互切齐。

另外,可适当改变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40、第二齿轮13以及滑槽12的形状,使得镜头模组20的镜头21可在竖直方向上,于任意俯仰角度之间切换。例如,第一齿轮例如为圆形齿轮,第二齿轮为内凹的半圆形齿轮,滑槽为半圆形弧形槽,使得镜头模组20的镜头21可在竖直方向上,于0°-180°之间的任意俯仰角度之间切换。

本发明中,镜头调节结构100中驱动旋钮50自滑槽12的下端滑动至顶端时,第一齿轮40从第二齿轮13的所述最低位置移动至所述最高位置的过程,实质上为调节镜头模组20的镜头21的俯视视角。同样的,驱动旋钮50自滑槽12的顶端滑动至下端时,第一齿轮40从第二齿轮13的所述最高位置移动至所述最低位置的过程,实质上为调节镜头模组20的镜头21的仰视视角。即,镜头调节结构100可在竖直方向上调节镜头模组20的任意俯仰角度。

以图1、图5a至图5c中绘示的镜头调节结构100的角度为参照,仰视视角调节过程中,第一支架30的枢转整体上呈顺时针枢转,弹性件60的固定端61被凸柱322带动向上移动,弹性件60的自由端62持续向下推抵齿轮柱23,使得第一齿轮40在第二齿轮13上的移动呈逆时针方向,带动镜头模组20从90°俯视视角朝向仰视视角切换。

图6a与图6b为本发明的镜头调节结构100中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节圆半径的计算原理示意图。

为了保证镜头角度调整结构100的镜头模组20在竖直方向上于0°-90°之间的任意俯仰角度之间切换时,镜头模组20的镜头21的前镜片始终于外壳11的外表面相互切齐,需要对第一齿轮40及第二齿轮13的大小进行设计,特别是对第一齿轮40及第二齿轮13的节圆半径进行的计算,以符合上述相互切齐的要求。其中,所述计算原理及计算过程如下。

参照图6a,依据镜头模组20的大小以及外壳10的外观工业设计需求,将镜头模组20按照水平角度、斜45°角度和垂直角度分别放置于外壳10的容置部101中。其中,斜斜45°角度和垂直角度的镜头模组20分别以虚线绘示。

继续于图6a中,绘示多条线段,其包括多条直线线段与多条曲线线段,所述多条直线线段包括a1-b1、a2-c、a3-b3、b3-c、b2-c以及b1-c直线;所述多条曲线线段包括a1-a2-a3及b1-b2-b3的曲线;其中,点a1、点a2、点a3为镜头21的前镜片的中心位置;点b1、点b2、点b3分别代表镜头模组20的俯仰角度调节的旋转中心,通过将点b1、点b2、点b3三点共圆,得出圆心c的位置和b3-c、b2-c以及b1-c的长度。

此外,因要满足镜头21的出射光、入射光的光强度需求,不能被外壳10遮挡,镜头21的前镜片需要尽量与外壳10的外表面相切齐。另外,当镜头模组20中与镜头21电连接的pcb板体积越大,则镜头模组20转动时需要的间距s就越大。

此外,外壳10的角落处,点a1、点a2、点a3三点形成的圆弧形曲线的r值越小或前镜片直径越小,则需要的间距d越小。

基于图6a中的设计流程,分别计算第一齿轮40与第二齿轮13的节圆半径的过程如下。

参照图6b,第一齿轮40以小圆1进行替换,第二齿轮13以大圆2进行替换,大圆2仅绘示出1/4圆弧。

其中,点b1、点b2、点b3均为小圆1的圆心,小圆1沿着大圆2滚动,小圆1的圆心从点b1移动至点b2,再接着移动至点b3。

小圆1的圆心在b1位置时,小圆1上的点e1接触大圆2上的点d1;小圆1的圆心在b2位置时,小圆1上的点e2接触大圆2上的点d2;小圆1的圆心在b3位置时,小圆1上的点e3接触大圆上的点d3。其中,小圆1的圆心点b1、点b2、点b3分别对应于图6a中的点b1、点b2、点b3。

将小圆1在大圆2上移动的圆心所处的点b1、点b2、点b3三点共圆后,得到另一圆心c(圆心c等同于图6a中的圆心c)。

首先,分别绘制圆心c到点d1的线段和圆心c到点d3之间的线段,线段cd1与线段cd3之间的夹角为a1。

其次,绘制圆心c到点d2的连线cd2,图6b中的整个图形以连线cd2为中心线对称分布,故,设e1-e2弧线的圆心角为a2,则e2-e3弧线的圆心角因对称也为a2;e1-e3弧线的圆心角即为2*a2。

其中,a1和a2的具体数值可按照图6a中镜头模组20在外壳10内水平角度、斜45°角度和垂直角度的摆放位置叠加后,从图6a中所示的图纸中量出。

小圆1在大圆2上移动,小圆1上点e1与点e3之间的弧长等于大圆2上点d1与点d3之间弧长。以e1-e3弧长=d1-d3弧长列方程式如下:

2r*(a1/360)*п=2r*(2*a2/360)*п

简化后为,r*θ1=2r*a2(方程式1)

其中,r为大圆2的半径,其等于圆心c到点e1的长度,半径r为小圆1的半径,其等于圆心b1到点e1的长度。

继续列方程是如下:

r-r=b1-c的长度(方程式2)

其中,圆心b1到点c的长度为图6a中点b1、点b2、点b3三点共圆得出已知数值。

联立方程式1和方程式2,并将已知的a1=37.04°;a2=63.41°;b1-c的长度为22.43mm代入方程式1和方程式2中,得出r=31.66mm,r=9.23mm;即,小圆1的半径r为9.23mm;大圆2的半径r为31.66mm;也就是说,对应的第一齿轮40为扇形齿轮,扇形齿轮的节圆半径为9.23mm;对应的第二齿轮13为凹形齿条或者1/4圆弧的内齿轮的节圆半径为31.66mm。

当第一齿轮40与第二齿轮13的节圆半径分别满足上述设计数值时,镜头模组20的镜头21于0-90°之间任意俯仰角度切换时,镜头21的前镜片始终与外壳10的外侧表面相互切齐,保证了俯仰角度调节过程中,镜头21不会缩回在外壳10的容置部101中,因外壳10的遮挡导致镜头21的光强不够;同时,镜头21不会伸出外壳10的外侧表面,避免了镜头21在外界环境中受到碰撞,保护镜头21。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监控摄像装置,所述监控摄像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镜头调节结构100。

综上,本发明提出一种镜头调节结构及监控摄像装置,镜头调节结构采用弹性件、支架、齿轮轴及齿轮相互配合实现了镜头模组俯仰角度调节,具有结构简单和调节稳定的特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多个阻尼铰链配合的缺陷。此外,镜头调整结构调整镜头模组的俯仰角度,同时使得镜头模组的镜头的前镜片始终与外壳的外表面相互切齐。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