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839216发布日期:2021-10-08 20:2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智能设备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智能门禁设备能够判断主人是否回到家中,从而响应主人回到家的判断结果,自动打开门、灯以及空调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3.然而,目前的智能门禁设备无法对主人是否回到家做出准确判断,导致目前智能门禁设备的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能够准确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判断处于指定地点的第一设备是否接收到触发指令;若是,则判断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是否匹配;若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匹配,则判定目标回到指定地点。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通过判断处于指定地点的第一设备是否接收到触发指令,以在处于指定地点的第一设备接收到触发指令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是否匹配。其中,若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匹配,则说明目标距离该指定地点很近,因此可以判定目标回到该指定地点。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准确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
附图说明
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8.图1是本发明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9.图2是本发明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0.图3是本发明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1.图4是本发明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的具体方式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2.图5是本发明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的具体方式第二实
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3.图6是本发明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的具体方式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4.图7是本发明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5.图8是本发明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7.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8.本实施例所阐述的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诸如智能门禁设备、智能门铃以及智能监控设备等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安装于指定地点,以便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其中,目标可以是人或宠物等,而指定地点可以是家、办公室等具体场景,在此不做限定。
19.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阐述的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以下步骤。
20.s101:判断处于指定地点的第一设备是否接收到触发指令;
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安装于指定地点。当指定地点出现疑似目标的对象时,第一设备会接收到触发指令,即第一设备会感知到指定地点出现疑似目标的对象,进而需要判断该疑似目标的对象是否就是目标,从而判断是否是目标回到指定地点。
22.s102:若是,则判断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是否匹配;
23.在本实施例中,若处于指定地点的第一设备接收到触发指令,则说明指定地点出现疑似目标的对象,因而需要进一步判断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是否匹配,以判断是否是目标回到指定地点。
24.s103:若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匹配,则判定目标回到指定地点;
25.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匹配,则说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很近,即目标和指定地点之间的距离很近,此时可以认为目标处于指定地点或处于指定地点附近,因而可以判定目标回到指定地点。
26.举例而言,本实施例所阐述的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判断主人是否回到家这样的具体应用环境。具体地,上述目标为主人,指定地点为主人的家,第一设备安装于指定地点,第二设备由主人随身携带。当处于家中的第一设备感知到家附近出现疑似主人的对象时,则判断处于家中的第一设备的位置和主人随身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是否匹配,以当第一设备的位置和第二设备的位置匹配时,判定主人回到家中。当然,此时的目标并非一定是房屋的拥有者,凡是携带第二设备的用户均是上述的目标,例如主
人的室友、亲人等,进而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监控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以响应完成诸如打开相应家用电器等工作。
2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阐述的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中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设备,也可以是第二设备,将在下文具体阐述,在此不做限定。
28.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其通过判断处于指定地点的第一设备是否接收到触发指令,以在处于指定地点的第一设备接收到触发指令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是否匹配。其中,若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匹配,则说明目标距离该指定地点很近,因此可以判定目标回到该指定地点。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准确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
29.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阐述的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以下步骤。
30.s201:第一设备判断是否检测到指定影像;
31.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判断检测到指定影像,则执行步骤s202;若第一设备判断未检测到指定影像,则继续执行步骤s201。
32.第一设备处于指定地点,其判断是否接收触发指令的具体形式为判断是否检测到指定影像。具体地,第一设备可以具有摄像模组,当目标为人时,指定影像即为人的影像,第一设备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即为判断第一设备检测到的指定影像是否为目标的影像。并且,第一设备一直处于检测影像的状态,并当指定地点出现指定影像时,触发进一步判断指定影像是否为目标的影像的工作。
33.进一步地,第一设备判断是否检测到指定影像具体是通过判断第一设备所检测到的影像中是否有人形或人脸。
34.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触发指令的具体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检测到指定影像的形式。例如第一设备可以是带有门铃的门禁设备,当门铃被触发而响铃时,第一设备接收到触发指令等,在此不做限定。
35.s202:第一设备判定接收到触发指令;
36.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判断检测到指定影像,则第一设备判定接收到触发指令。
37.s203: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激活指令,以激活第二设备;
3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判定接收到触发指令,则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激活指令,以激活第二设备,从而触发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配合确认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工作。第二设备在接收到激活指令后才进行激活,进而触发与第一设备配合确认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工作,如此可以避免第二设备一直处于等待与第一设备配合确认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状态,能够减轻第二设备的工作负担。
39.进一步地,第一设备可以通过voip或fcm向第二设备静默推送激活指令。通过voip或fcm的静默推送过程是在第二设备的后台完成的,同时激活后的第二设备也是在后台进行与第一设备配合确认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工作,因此携带第二设备的目标是感知不到的,如此有利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即第二设备在进行上述操作的时候用户仍然可以
在第二设备上正常使用而不会受到干扰和中断,例如用户可能正在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看视频、进行网络会议、语音电话等,此时第一设备通过静默推送的方式激活手机或平板电脑,即第二设备,不中断用户原先的操作就能判断用户是否回到指定地点,如此带来更良好的用户体验。
40.其中,ios系统基于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语音传输)实现激活指令的静默推送。而android系统基于fcm(firebase cloud messaging,云消息传递)实现激活指令的静默推送。
41.s204:第一设备判断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
42.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判定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则执行步骤s205,若第一设备判定无法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则结束流程。
43.由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激活指令的传输方式通常是单向的,即自第一设备至第二设备,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配合确认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工作通常需要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信息交互,因此执行后续步骤前,往往需要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其中第二通信连接提供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双向交互的信道。
44.可选地,第二通信连接可以是p2p(peer-to-peer,点对点传输)通信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45.s205:第一设备判断是否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身份信息;
46.在本实施例中,为确认与第一设备交互的第二设备确为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以防止第三方恶意干扰,第一设备需要对第二设备的身份进行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则说明与第一设备交互的第二设备确为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
47.具体地,第一设备需要判断是否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身份信息。若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身份信息,则执行步骤s206;若第一设备判定无法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身份信息,则结束流程。
48.s206:将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比对;
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身份信息后,第一设备将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比对,若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则身份校验通过,而后执行步骤s207;若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不匹配,则身份校验失败,结束流程。
50.其中,预设身份信息为预存于第一设备的表征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身份信息。
51.s207: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和/或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
52.在本实施例中,身份校验通过后,就需要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行确认,以判断第一设备检测到指定影像是否为目标的影像。
53.具体地,若判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或判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则执行步骤s208;若判定第一设备未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且判定第一设备也未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则执行步骤s209。
5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来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行确认;或是通过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来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行确认。优选地,本实施例通过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并且还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
连接同一局域网络,来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行确认,其中当判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或判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时即可判定指定影像为目标的影像,能够很大程度提高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距离确认的准确度以及成功率。
55.s208:判定指定影像为目标的影像;
56.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判定其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和/或判定其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则说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很近,即目标和指定地点之间的距离很近,此时可以认为目标处于指定地点或处于指定地点附近,因而可以判定第一设备所检测到的指定影像正是目标的影像,即判定目标回到指定地点。之后结束流程。
57.s209:判定指定影像不是目标的影像;
5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既未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也未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说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即目标和指定地点之间的距离较远,此时可以判定目标还未回到指定地点,即判定第一设备所检测到的指定影像不是目标的影像。
59.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阐述的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以下步骤。
60.s301:第二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激活指令;
61.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检测到指定影像后,第一设备会向第二设备发送激活指令,以进一步触发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配合确认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工作。具体地,第二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激活指令。若是,则判定第一设备接收到触发指令,对应执行步骤s302;若否,则判定第一设备未接收到触发指令,继续执行步骤s301。
62.s302:激活第二设备;
63.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二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激活指令,则判定第一设备接收到触发指令。对应地,激活第二设备,以配合第一设备确认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
64.s303:判断标志位是否表征第二设备回到指定地点;
6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设有一标志位,用于表征第二设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也就是表征携带第二设备的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具体地,当标志位未表征第二设备回到指定地点时,执行步骤s304,即触发配合第一设备确认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后续工作;而当标志位表征第二设备回到指定地点时,说明此时目标已回到指定地点,第一设备所检测到指定影像必定不是目标的影像,也就没有必要进行后续的工作,因而结束流程。
66.举例而言,第一设备可以为门禁设备,其安装在门外,用于检测门外一定范围内是否出现指定影像。而当目标已经回到家中,门外出现指定影像而被第一设备检测到,说明此时第一设备检测到指定影像必定不是目标的影像。
67.s304:第二设备判断是否与第一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
68.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二设备判定与第一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则执行步骤s305,若第二设备判定无法与第一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则结束流程。
69.s305: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身份信息,以由第一设备将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
信息进行比对;
70.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后,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身份信息,以由第一设备将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比对,进行身份校验,其具体过程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71.进一步地,为进一步防止第三方恶意干扰,提高安全性,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身份信息之前,进一步先对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例如通过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进行加密。
72.s306:与第一设备配合确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
7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配合确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方式具体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中阐述的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和/或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来确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在此就不再赘述。
74.需要说明的是,当判定目标回到指定地点后,第二设备将标志位修改为为表征第二设备回到指定地点,即表征目标回到指定地点。当然,也可以是目标在第二设备上进行操作,进而将标志位修改为表征第二设备回到指定地点。而当目标再次离开指定地点时,需要目标亲自将标志位修改为未表征第二设备回到指定地点,或是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在此不做限定。
75.并且,第二设备端可以安装一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当然,也可以是第二设备自身即集成有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功能,在此不做限定。
76.以下对通过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来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行确认的方案进行阐述。
77.在本实施例中,局域网络通常覆盖的范围较小,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则说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络的覆盖范围中,即可认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很近。具体地,第一设备通过第二通信连接与第二设备交互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当前所连接局域网络的信息,以判断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其中,局域网络可以为wifi网络或蓝牙网络,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即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网络源所辐射的局域网络。以下以局域网络为wifi网络为例进行阐述,仅为论述需要,在此不做限定。
78.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的具体方式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79.在一实施例中,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80.s401:第一设备获取当前所连接wifi网络的信息,并将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的信息通过第二通信连接传输至第二设备,由第二设备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
81.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二设备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具体地,第一设备获取当前所连接wifi网络的信息,并将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的信息通过第二通信连接传输至第二设备,以由第二设备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
一局域网络。
82.s402:判断第一设备是否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表征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与第二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相同的信息;
83.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二设备判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则第二设备会向第一设备发送表征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与第二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相同的信息,即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表征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与第二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相同的信息,则执行步骤s403;而若第二设备判定第一设备未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则第二设备会向第一设备发送表征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与第二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不相同的信息,即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表征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与第二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不相同的信息,则执行步骤s404。
84.s403:判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wifi网络;
8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表征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与第二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相同的信息,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表征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与第二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相同的信息,因此判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wifi网络。之后结束流程。
86.s404:判定第一设备未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wifi网络;
8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表征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与第二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不相同的信息,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表征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与第二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不相同的信息,因此判定第一设备未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wifi网络。
88.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的具体方式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89.在替代实施例中,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的过程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90.s501:第二设备获取当前所连接wifi网络的信息,并将第二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的信息通过第二通信连接传输至第一设备,由第一设备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
91.s502:判断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与第二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是否相同;
9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将第一设备当前所连接wifi网络与第二设备当前所连接wifi网络进行比对,若第一设备判定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与第二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相同,则执行步骤s503;若第一设备判定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与第二设备当前连接的wifi网络不相同,则执行步骤s504。
93.s503:判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wifi网络。之后结束流程。
94.s504:判定第一设备未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wifi网络。
95.以下对通过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来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行确认的方案进行阐述。
96.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近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之间才允许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来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进行确认。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信连接可以是蓝牙通信连接或wifi通信连接,以下以第一通信连接是蓝牙通信连接为例进行阐述,仅为论述需要,并非因此造成限定。
97.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的具体方式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98.在一实施例中,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99.s601:第一设备广播蓝牙信息,第二设备搜索并尝试连接第一设备广播的蓝牙信息。
100.s602: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101.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则执行步骤s603;若第一设备未与第二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则执行步骤s604。其中,执行步骤s602判断工作的主体可以是第一设备,也可以是第二设备,在此不做限定。
102.进一步地,可以判断在预设时间内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蓝牙连接。若在预设时间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则可以判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而若在预设时间内第一设备未与第二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则第一设备停止继续广播蓝牙信息,第二设备停止搜索第一设备广播的蓝牙信息,此时说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其中,预设时间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设定。通过上述方式,有利于缩短上述判断过程的耗时,同时能够减轻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工作负担。
103.s603:判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之后结束流程。
104.s604:判定第一设备未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
105.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由第二设备广播蓝牙信息,第一设备搜索并尝试连接第二设备广播的蓝牙信息,在此不做限定。
106.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阐述的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以下步骤。
107.s701:第一设备判断是否检测到指定影像;
108.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判定检测到指定影像,则执行步骤s702;若第一设备判定未检测到指定影像,则继续执行步骤s701。
109.s702:第一设备判定接收到触发指令;
110.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判断检测到指定影像,则第一设备判定接收到触发指令。
111.s703: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激活指令,第二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激活指令;
112.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二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激活指令,则执行步骤s704;若第一设备未向第二设备发送激活指令,或是第二设备未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激活指令,则结束流程。
113.s704:激活第二设备;
114.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二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激活指令,则判定第一设备接收到触发指令。对应地,激活第二设备,以配合第一设备确认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
115.s705:第二设备判断标志位是否表征第二设备回到指定地点;
116.在本实施例中,当标志位未表征第二设备回到指定地点时,执行步骤s706,即触发配合第一设备确认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后续工作;而当标志位表征第二设备回到指定地点时,说明此时目标已回到指定地点,第一设备所检测到指定影像必定不是目标的影像,也就没有必要进行后续的工作,因而结束流程。
117.s706:判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否建立第二通信连接;
118.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则执行步骤s707,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无法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则结束流程。
119.s707: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身份信息,第一设备判断是否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身份信息;
120.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身份信息,则执行步骤s708;若第二设备未向第一设备传输身份信息,或是第一设备判定无法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身份信息,则结束流程。
121.s708:第一设备将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比对;
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身份信息后,第一设备将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比对,若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则身份校验通过,而后执行步骤s709;若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不匹配,则身份校验失败,结束流程。
123.s709: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并且还判断第一设备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
124.在本实施例中,若判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或判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则执行步骤s710;若判定第一设备未与第二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且判定第一设备也未与第二设备连接同一局域网络,则执行步骤s711。
125.s710:判定指定影像为目标的影像。之后结束流程。
126.s711:判定指定影像不是目标的影像。
127.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其通过判断处于指定地点的第一设备是否接收到触发指令,以在处于指定地点的第一设备接收到触发指令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是否匹配。其中,若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匹配,则说明目标距离该指定地点很近,因此可以判定目标回到该指定地点。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准确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
128.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29.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包括通信模块11,通信模块11用于信息传输。电子装置1还包括判断模块12,判断模块12连接通信模块11。判断模块12用于判断处于指定地点的第一设备是否接收到触发指令;若是,则判断模块12还用于判断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是否匹配;若第一设备的位置与目标携带的第二设备的位置匹配,则判断模块12判定目标回到指定地点。
130.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装置1可以是第一设备,也可以是第二设备,其能够实现上述
实施例所阐述的判断目标是否回到指定地点的方法,在此就不再赘述。
1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