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调压及控制杂音的耳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31817发布日期:2021-10-29 21:4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具有调压及控制杂音的耳塞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耳塞,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一耳机上并使该耳机能够舒适的配戴在一耳道上的耳塞。


背景技术:

2.耳机,主要是用来传递声音,为了配戴上的舒适性,绝大部分的耳机上皆会配置有一耳塞,以增加耳机配戴时的舒适性。因该耳机大多是采用质料较硬的材料,如塑胶等等,因此当该耳机直接配戴在该耳道内部时,容易造成耳道的不适感。
3.因此这些耳机大部分会提供一种柔性材料所制成的该耳塞来增加配戴上的舒适性。其次,通过耳塞的配置进一步还能够使该耳机与该耳道更为紧密的佩戴,同时能够有效地阻绝外部的气体进入耳道内部,而使耳机传送出来的声音能够不受到外部杂音的干扰。
4.如美国第2018255381a1号发明专利公开案,公开一种能够用来增加耳机配戴时的气密性,同时能够提升配戴舒适性的耳塞。然而,此种耳塞在配戴时虽可大幅的增加气密性,但如此一来会造成耳道内部的气压过大,而产生耳鸣等现象,造成无法长期配戴的问题。
5.又如中国台湾第i599234号发明专利公告案,公开一种能够进行压力调节的耳塞,此种耳塞是在耳塞上设置有一压力导出孔,以通过该压力导出孔来将耳道内所产生的气压向外排出,但此类型的耳塞不但支撑力不足,同时在配戴后,容易因为耳塞受到耳道的挤压而变形,严重的话会使得耳道内部的气体无法有效地向外排出。此外,此种类型的耳塞,在配戴时容易使得外部的杂音通过压力导出孔而进入耳道内部,造成无法有效地控制杂音,而影响耳机的音质。
6.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应用在一耳机上并能有效地调节耳道气压同时又能降低杂音以提高音质的耳塞.即为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手段及其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塞,特别是指一种安装在一耳机上并具有调压及控制杂音等效果的耳塞。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出一种具有调压及控制杂音的耳塞,用于安装在一耳机上以配戴在一耳道内,该耳塞的中央具有一与该耳机相互连接的通音孔,且该通音孔的外部环绕形成有一调压腔室,该调压腔室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至少一进气孔及至少一排气孔,使该耳道内部的气体通过这些进气孔进入该调压腔室内,再通过这些排气孔排出该调压腔室外,以达到该耳道内部的压力平衡,同时有效避免外部杂音进入该耳道内部,而达到控制杂音的效果
9.在一实施例中,该耳塞还具有一环绕而形成该通音孔的内壁及一环绕在该内壁面的外侧并与该内壁面组构成该调压腔室的外壁,而这些进气孔与这些排气孔分别设置在该外壁的两个相对应侧。
10.在一实施例中,该外壁进一步是由一与该内壁的一端相连接的前端面、一与该内壁的另一端相连接的后端面以及一连接前端面与该后端面并与该内壁相对的侧面所组成,以通过该内壁、该前端面、该后端面及该侧面组成该调压腔室。
11.在一实施例中,这些进气孔位于该前端面上,这些排气孔位于该后端面上。
12.在一实施例中,这些进气孔与这些排气孔的直径介于0.1mm至1mm之间。
13.在一实施例中,每一该进气孔与每一该排气孔位于非同一中心位置上。
14.在一实施例中,该调压腔室的容积介于10~100微升之间,使该耳道内部的声音的排出时间能够控制在20hz以下。
15.在一实施例中,该调压腔室内部进一步还设置有至少两个隔板,以通过这些隔板将该调压腔室区隔有至少两个各自独立的腔体,且每一该腔体分别连通有至少一该进气孔以及至少一该排气孔。
16.在一实施例中,每一该腔体内部的容积介于10~100微升之间,且这些腔体的容积总和不大于100微升。
17.在一实施例中,在每一该腔体上的每一该进气孔与每一该排气孔不在同一中心位置。
18.本发明一种具有调压及控制杂音的耳塞,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下列的优点:
19.本发明的该耳塞具有该调压腔室,而该调压腔室分别与这些进气孔与这些排气孔连通,除了能够达到该耳道的气压平衡外,且能够使该耳塞具有更为良好的支撑力,进而能与该耳道更为有效地贴合。
20.本发明的这些进气孔与这些排气孔位于非同一中心上,且这些进气孔与这些排气的直径控制在0.1~1mm之间,并将该调压腔室的容积控制在10~100微升之间,使该人体耳道内的声音的排出时间能够控制在低于人耳下线的0.05秒(20hz),以对外部高于20hz的声音产生阻隔效果,进而提升该耳机的音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应用在耳机上的立体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应用在耳机上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配戴在耳道上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配戴在耳道上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控制杂音的对照图;
29.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
ꢀꢀꢀ
耳塞
32.10
’ꢀ
耳塞
33.11
ꢀꢀꢀ
通音孔
34.111
ꢀꢀ
嵌槽
35.12
ꢀꢀꢀ
调压腔室
36.121
ꢀꢀ
腔体
37.13
ꢀꢀꢀ
内壁
38.14
ꢀꢀꢀ
外壁
39.141
ꢀꢀ
前端面
40.142
ꢀꢀ
后端面
41.143
ꢀꢀ
侧面
42.144
ꢀꢀ
进气孔
43.145
ꢀꢀ
排气孔
44.15
ꢀꢀꢀ
隔板
45.16
ꢀꢀꢀ
第一调压腔室
46.161
ꢀꢀ
第一进气孔
47.162
ꢀꢀ
第一排气孔
48.20
ꢀꢀꢀ
耳机
49.21
ꢀꢀꢀ
安装部
50.22
ꢀꢀꢀ
出音孔
51.30
ꢀꢀꢀ
耳道
具体实施方式
52.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53.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首先提出一种耳塞10,该耳塞10用于安装在一耳机20上,以供该耳机20能够配戴在一耳道30内。在本实施例中,该耳塞10包含有一位于该耳塞10中央的通音孔11以及一围绕在该通音孔11周围的调压腔室12。
54.该通音孔11是由一内壁13所环设而成,而该调压腔室12则是由该内壁13以及一外壁14所组构而成。该内壁13具有一连接在该耳机的第一端131以及一延伸至该耳道30内部的第二端132。该外壁14则是由一连接在第二端132的前端面141、一连接在该第一端131的后端面142以及一连接在该前端面141与该后端面142之间并与该内壁13相互间隔的侧面143所组成。换言之,该调压腔室12是由该内壁13、该前端面141、该后端面142以及该侧面143所组构而成,且该耳塞10最佳是采用一体成型,以避免造成该调压腔室12的密封度不足。
55.此外,该前端面141上设置有至少一与该调压腔室12连通的进气孔144,而该后端面142上设置有至少一与该调压腔室12连通的排气孔145,且每一该进气孔144与每一该排气孔145位于非同一中心上,也即每一该进气孔144与每一该排气孔145彼此相互错位。在本实施例中,是在该前端面141上设置有四个该进气孔144,在该后端面142上设置有四个该排气孔145,且每一该进气孔144与每一该排气孔145位于非同一中心上。
56.此外,为了便于该耳塞10能够与该耳机20有效地连接,该耳机20上具有一安装部21,且该安装部21的中央具有一出音孔22。该耳塞10的该通音孔11与该出音孔22位于同一中心上,而该通音孔11上具有一可与该安装部21相互嵌合的嵌槽111,以通过该安装部21与该嵌槽111而使该耳塞10与该耳机20能够有效地连接。
57.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该进气孔144与每一该排气孔145的直径控制在0.1mm至1mm之间,而该调压腔室12的容积控制在10~100微升(microlitre)之内,且每一该进气孔144与每一该排气孔145彼此相互错位。如此一来,当该耳塞10通过该耳机20配戴在该耳道30内部时,能够使该耳道30内部的气体(如图4及图5的箭头所示)通过这些进气孔144而进入该调压腔室12内,而这些气体不会直接排出该耳塞10外部,因此这些气体会暂时的被留置在该调压腔室12内,再通过这些排气孔145向外排出。如此一来,当该气体被留置在该调压腔室12内部时,除了能够令该耳塞10具有较为良好的支撑力外,且能使该外壁14与该耳道更为贴合,同时该气体再经由该排气孔145自该调压腔室12内向外排出时,能够使该耳道30内的声音的排出时间能够控制在低于人耳下限的0.05秒(20hz),以对外部高于20hz的声音产生阻隔效果,进而提升该耳机10的音质。
58.又如图1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调压腔室12内进一步还设置有至少两个隔板15,每一该隔板15分别连接在该内壁13与该外壁14之间,进而通过至少两个该隔板15而将该调压腔室12区隔成两个各自独立的腔体121,而每一该腔体121分别各自连通有至少一该进气孔144与至少一该排气孔145。
59.又如图1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调压腔室12内进一步还设置有至少三该隔板15,每一该隔板15同样地分别连接在该内壁13与该外壁14之间,进而将该调压腔室12区隔成三个各自独立的该腔体121,同样地每一该腔体121分别各自连通有至少一该进气孔144与至少一该排气孔145,且每一该腔体121上的该进气孔144与该排气孔145不在同一中心上。
60.又如图6及图7所示,进而通过这些隔板15能够将该调压腔室12区隔成多个独立的该腔体121,且每一该腔体121的容积控制在10~100微升之间,而令每一该腔体121能够有独立的暂留气体并达到各自独立气体调节的效果,且还可通过这些隔板15来增加该耳塞10的整体支撑力,并通过独立的这些腔体121,也能确保该外壁14能够与该耳道30(如图5所示)的壁面有效地贴合,而避免该耳道30外部的气体通过该外壁14与该耳道30之间所产生的间隙进入该耳道30内部,更为有效地达到阻绝外部杂音的效果,从而提升该耳机10的音效品质。
61.另外,如图3及图8所示,本发明中所述控制杂音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控制该进气孔144与该排气孔145的数量与孔径的大小来达到杂音控制的效果。例如,当每一该调压腔室12配置有一个0.1mm的该进气孔144与该排气孔145,此刻该调压腔室12的杂音控制效果最佳,而由外界进入调压腔室12内部的声音也最少。而当每一该调压腔室12分别配置有四个0.5mm的该进气孔144与该排气孔145时,此刻该调压腔室12的杂音控制效果最差,且外界进入该调压腔室12内部的声音也最多,当进入该调压腔室12内部的声音越多,声音进入耳道内的声音相对也更多,因此噪音也最大。换言之,该调压腔室12主要是通过该进气孔144与该排气孔145的孔径或是数量即可依据使用需求进行杂音的控制。此外,表中所示该进气孔144与该排气孔145的孔径与数量仅为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上,孔径可依据使用环境需求而在0.1mm至1mm之间选择,孔的数量也可在1个或1个以上进行设置。唯一不变的是,每一个该调压腔室12必须搭配至少一个该进气孔144以及至少一该排气孔145,而孔径的大小与孔的数量则可视环境需求而进行设置,以有效地达到杂音的控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耳道内的耳压。
62.最后,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是在该调压腔室12的前端再设置有一第一调压腔室16,且该第一调压腔室16上同样地设置有至少一第一进气孔161与至少一第一排气孔162,而该第一进气孔161与该第一排气孔162的孔径同样地可以在0.1mm至1mm之间进行选择,且该第一进气孔161与该第一排气孔162的数量也可在一个或是一个以上。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在该耳塞10上设置有一该调压腔室12以及一该第一调压腔室16,而该调压腔室12与该第一调压腔室16各自独立且相互间隔,使该调压腔室12与该第一调压腔室16可分别具有调压与控制杂音的效果,如此一来能够令该耳塞10’具有更加良好的调压与控制杂音的效果。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在该耳塞10’上设置有两个独立的腔室,而腔室数量可以依据不同的环境而进行设置,当然,也可以设置三个独立的腔室。
63.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