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互连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33466发布日期:2021-10-29 22:2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互连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通信,具体涉及一种光互连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万物互联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大量的业务在不同的站点之间即时传递,这些对网络中交换设备的交换容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随着电背板速率提升带来的电信号,在交换设备内部传输时插损过大而无法实现正常的子架内部连接的情况下,光背板或光互连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3.在现有的光背板方案中,采用一个大的光背板连接设备上的多个单板,实现多个单板之间的光连接。但这种方式带来光背板的问题较多,如光背板上几千根光路需要非常复杂的连接方式以及制造难度,进而导致成本过高,制造时间较长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互连系统,简化光背板的制造难度,降低成本。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互连系统,包括:光互连装置和至少一种单板;所述光互连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盒;每个所述连接盒中包含至少一个连接模块;每个所述连接模块连接到对应所述连接盒上的连接器;
6.每种所述单板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盒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器进行光连接。
7.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连接模块连接到对应所述连接盒上的连接器,包括:
8.每个所述连接模块通过光纤连接到对应所述连接盒上的连接器;
9.或者,每个所述连接模块的连接器作为对应所述连接盒上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技术实施提供的一种光互连系统的结构框图;
1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互连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1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模块的内部连接图;
1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互连系统的应用示例图;
1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互连系统应用在交换设备中的示例图;
1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互连系统应用在roadm中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描述,所举实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提供的一种光互连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光互连系统包括:光互连装置10和至少一种单板20;光互连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盒101;每个连接盒101中包含至少一个连接模块1011;每个连接模块1011连接到对应连接盒
101上的至少一个连接器1012;每种单板20与至少一个连接盒10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器1012进行光连接。
18.在图1中,光互连系统包括:光互连装置10和一种单板20,并且,光互连装置10包括:一个连接盒101,每个连接盒101上包括两个连接模块1011为例,对光互连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
19.在实施例中,在光互连系统中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盒,每个连接盒中包含至少一个连接模块,并且,每个连接盒包括两种端口。示例性地,每个连接盒上分为a端口和b端口两类。同时,在光互连系统中还包括至少一种单板。在实施例中,将每种单板与每个连接盒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器进行光连接(可以是光纤连接,也可以是直接连接),以实现光互连的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光背板进行拆解为至少一个连接盒,一个连接盒拆解为至少一个连接模块,实现了每种单板与每个连接盒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器之间的光互连,通过多个简单的连接模块的组合,实现复杂的光背板连接,从而大大降低了光背板的制作难度和成本。
20.在实施例中,连接盒上的连接器指的是连接盒的端口。在一实施例中,每个连接模块连接到对应连接盒上的连接器,包括:每个连接模块通过光纤连接到对应连接盒上的连接器;或者,每个连接模块的连接器作为对应连接盒上的连接器。
21.在一实施例中,每种单板与至少一个连接盒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器进行光连接,包括:每种单板通过光纤或光纤带,并在满足预设交织连接关系的情况下,与至少一个连接盒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器进行光连接。其中,预设交织连接关系,是指单板的两种端口之间保持至少1个连接。
22.在一实施例中,在光互连系统包括两种单板的情况下,预设交织连接关系包括:每个第一单板上的每个第一端口与至少一个连接盒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口进行光连接;每个第二单板上的每个第二端口与至少一个连接盒上的至少一个第二端口进行光连接。在第一单板上的接口为a端口,第二单板上的接口为b端口,可以通过光纤或光纤带分别连接到连接盒上的a端口和b端口。示例性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单板为线卡(linecard,lc)单板;第二单板为交换卡(switchcard,sc)单板。在一实施例中,在光互连系统包括两种单板的情况下,第一端口为lc端口;第二端口为sc端口。其中,预设交织连接关系,是指每个lc单板的所有端口形成的整体与每个sc单板的所有端口形成的整体之间保持至少1个连接。
23.在实施例中,在光互连系统包括两种单板的情况下,单板可以为lc单板或sc单板,即第一单板为lc单板的情况下,第二单板为sc单板;相应的,在第一单板为sc单板的情况下,第二单板为lc单板。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单板为lc单板,第二单板为sc单板为例,对单板和连接盒上端口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在实施例中,第一单板为lc单板,第二单板为sc单板,则连接盒上的第一端口为lc端口,第二端口为sc端口。也就是说,lc单板上的lc端口与连接盒上的lc端口进行连接,sc单板上的sc端口与连接盒上的sc端口进行连接。
24.在一实施例中,在光互连系统包括一种单板的情况下,预设交织连接关系包括:每个单板上的每个第三端口与至少一个连接盒上的至少一个第三端口进行光连接;每个单板上的每个第四端口与至少一个连接盒上的至少一个第四端口进行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在光互连系统包括波分复用解复用这一种单板的情况下,第三端口为波分解复用器(dem)端口;第四端口为波分复用器(mux)端口。在实施例中,在光互连系统包括一种单板的情况下,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合并在同一个单板上。每个合并后的单板上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
端口。相应的,每个连接盒上包括若干个第三端口和若干个第四端口。示例性地,以第三端口为dem端口,第四端口为mux端口为例,对单板和连接盒上端口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在实施例中,每个单板上的所有dem端口与连接盒上的dem端口进行连接,每个单板上的所有mux端口与连接盒上的mux端口进行连接。其中,预设交织连接关系,是指每个单板上的所有mux端口形成的整体与每个单板上的所有dem端口形成的整体之间保持至少1个连接。
25.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模块包括下述之一:光纤软板;光波导板;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线缆板。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互连装置的内部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光互连装置中包含n个连接盒,n≥1;每个连接盒中包含m个连接模块,m≥1;每个连接模块连接到对应连接盒上的连接器。其中,每个连接模块可通过光纤连接到对应连接盒上的连接器,也可通过连接模块自身的连接器直接作为连接盒的连接器。示例性地,连接盒1中包括连接模块1、连接模块2
……
连接模块m,每个连接模块连接到连接盒1上的连接器上。在实施例中,连接盒上的连接器指的是连接盒上的端口;连接模块上的连接器指的是连接模块上的端口。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模块的内部连接图。如图3所示,每个连接模块可以包括两种连接器,比如,连接模块内部分为连接器a和b。其中,连接器a总共有1~a个,连接器b总共有1~b个,a≥1,b≥1。从每一个连接器a到每一个连接器b都至少有一个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器a和连接器b也可能合在一个连接器上。也就是说,连接器a和连接器b在连接模块中的分布,可任意设置,对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而一个连接盒内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模块,每个连接模块到每个连接盒上的所有连接器的连接关系,可以通过光纤连接,也可以是连接模块的连接口(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端口)直接作为连接盒上的连接器。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互连系统的应用示例图。如图4所示,假设在一个设备内部中,存在n个连接盒(连接盒1、连接盒2
……
连接盒n)和k个单板(单板1、单板2
……
单板k),其中,n≥1,k≥1。在每个连接和中包括连接器a和连接器b。在实施例中,每个单板与每个连接盒之间可以通过光纤或光纤带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单板可以分为两种:单板c和单板d,以使这两种单板上的所有连接器分别连接到每个连接盒上的连接器a和连接器b上。在一实施例中,如果设备上只有一种单板,即将单板c和单板d合并在一个单板上,则这个合并之后的单板同时连接到每个连接盒的连接器a和连接器b上。
29.在一实现方式中,以交换设备中包含4个连接盒,每个连接盒中包含4个连接模块为例,对单板和连接盒中的所有连接器的连接过程进行说明。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互连系统应用在交换设备中的示例图。如图5所示,假设在交换设备中包含4个连接盒(连接盒1、连接盒2、连接盒3和连接盒4),每个连接盒上有4个连接模块。每个连接模块对外包括16个lc端口和16个sc端口,每个lc端口和每个sc端口均为16芯的光连接器,即每个连接盒上总共有1~64个的lc端口和1~64个的sc端口,并且,每个lc端口和sc端口均为16芯的光连接器。示例性地,1~16lc和1~16sc在同一个连接模块上(即连接盒1、2、3或4上的第一个连接模块上),每个lc端口和每个sc端口之间有1个光路;17~32lc和17~32sc在同一个连接模块上(即连接盒1、2、3或4上的第二个连接模块上),每个lc端口和每个sc端口之间有1个光路;依次类推。
30.在实施例中,假设在一个交换设备上,有两种单板,比如,单板c为lc板,单板d为sc
板。本实施例中,交换设备上有64个lc板,每个lc板上有1个成帧解帧器(framer),输出32个收发线对(即32收和32发,共64个信号)。每个lc板输出4个16芯的端口,如图5中所示的lc板上的4个带有斜线方框。每个lc板与每个sc板之间有4根连接信号(即2收和2发)。
31.在实施例中,在交换设备上有16个sc板。每个sc板上有1个交换芯片(switchfabric,sf),输出128个收发线对。每个sc板输出16个16芯的端口,如图5中所示的sc板上的16个灰色方框。
32.在每个单板与每个连接盒的连接上,sc板i=[1,16]上第j=[1,16]个端口连接到[(j-1)/4]整数部分+1的连接盒上的第{[(j-1)/4]的余数}*16+i的sc端口上;lc板m=[1,64]上第n=[1,4]个端口连接到连接盒n=[1,4]的第m=[1,64]个lc端口上。其中,i=[1,16]表示i为1、2
……
16中的任意一个数;j=[1,16]表示j为1、2
……
16中的任意一个数;m=[1,64]表示m为1、2
……
64中的任意一个数;n=[1,4]表示n为1、2
……
4中的任意一个数。
[0033]
通过上述的交织连接,可以实现每个lc单板的lc端口中与至少一个连接盒上的lc端口连接,每个sc板上的sc端口与至少一个连接盒上的sc单板的端口中,即可以实现每个lc单板的端口中与所有sc单板的端口中,有4个光路连接。
[0034]
在一实现方式中,以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roadm)中包含3个连接盒,每个连接盒中包含3个连接模块为例,对单板和连接盒中的所有连接器的连接过程进行说明。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互连系统应用在roadm中的示例图。如图6所示,假设在roadm中包含3个连接盒(连接盒1、连接盒2、连接盒3),每个连接盒上有3个连接模块。每个连接模块对外包括24个mux端口(即斜线方框)和24个dem端口(即灰色方框),每个mux端口和每个dem端口均为24芯的光连接器,即每个连接盒上总共有1~72个的mux端口和1~72个的dem端口,每个端口为24芯的光连接器。其中,1~24mux和1~24dem在同一个连接模块上(即连接盒1、2或3上的第一个连接模块上),每个mux端口和每个dem端口之间有1个光路;25~48mux和25~48dem在同一个连接模块上(即连接盒1、2或3上的第二个连接模块上),每个mux端口和每个dem端口之间有1个光路;依次类推。
[0035]
在一个roadm设备上,有一种单板,即单板c和单板d合并在同一个单板上。在实施例中,roadm设备有72个单板,每个单板上包含3个dem连接器(如图6中的灰色方框)和3个mux连接器(如图6中的斜线方框),每个连接器为24芯的光连接器。
[0036]
在每个单板与每个连接盒的连接上,单板i=[1,72]上灰色方框(即dem端口)第j=[1,3]个端口连接到第[(i-1)/24]整数部分+1的连接盒上的第24*(j-1)+[(i-1)/24]余数部分+1的灰色方框上;单板i=[1,72]上的斜线方框端口(即mux端口)第j=[1,3]个端口连接到第连接盒j=[1,3]的第i=[1,72]个斜线方框端口上。在实施例中,i=[1,72]表示i为1、2
……
72中的任意一个数;j=[1,3]表示j为1、2和3中的任意一个数。
[0037]
通过上述的交织连接,可以实现每个单板的dem芯中与每个连接盒上的dem端口连接,每个单板上的mux芯中与每个连接盒上的mux端口连接,即每个单板与每个连接盒之间有一个光路连接。
[0038]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模块以上下两行的方式以区分两种端口,并不代表这两种端口在现实中是上下排列,它们可以是在连接模块的同一侧的同一行上,也可以在连接模块的两侧分布,或其它的分布形式。
[0039]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模块可以是光纤软板、光波导板等。
[0040]
在一实施例中,光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光纤改为电缆,连接模块可以是pcb板或者线缆板等。
[0041]
在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互连装置,克服了现有光背板的实现困难、成本高等问题,极大简化了光背板的制造难度,降低成本。
[0042]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相关人员通过非创造性的劳动进行的修改和变动都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0043]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技术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技术的范围。因此,本技术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