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2152发布日期:2020-09-11 21:2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设备的运行维护时,网管系统通过网管网络收集被监控设备的状态信息,但无法随时看到设备的外观状态,特别是当设备存在设备面板、设备状态显示屏、设备状态显示指示灯等需要现场肉眼查看时,使用现有的网络系统或者现有的网管监控无法实现,特别是近距离多设备的状态查看。同时,这些被监控设备往往存放于机柜内,很容易被其他物品遮挡,也增加了查看难度或根本无法查看;或者设备存放位置距离网管中心较远,派维护人员前住查看耗时耗力,效率低且加大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或者网管网络中断,网管中心失去与被监控设备的连接,无法快速查看和判断被监控设备的状态,此时,只有派遣维护人员前往维护,增加了故障处理时间,效率低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装置,以实时实现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监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本体框架、若干摄像头阵列、若干补光灯组和主控箱;所述若干摄像头阵列依据被监控对象分布设置在所述本体框架上,每个摄像头阵列的摄像头朝向所述被监控对象以实现对其进行监控;每个补光灯组设置在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阵列周围以用于在所述摄像头阵列工作时进行补光照明;每个摄像头阵列和每个补光灯组分别连接所述主控箱,所述主控箱用于进行对每个摄像头阵列和每个补光灯组的控制以及信号的处理。

优选地,所述本体框架包括外框、左门、右门、底脚和上固定件;所述外框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边框、左边框、下边框和右边框,所述底脚设置于所述下边框,所述上固定件设置于所述上边框,所述底脚和上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装置;所述左门设置于所述左边框,所述右门设置于所述右边框;所述左门和右门分别设有多个安装架,所述摄像头阵列、所述补光灯组和所述主控箱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优选地,所述左门和所述右门可开启或取下,以方便对被监控对象进行操作或维护。

优选地,所述摄像头阵列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畸变全波光学镜头。

优选地,所述摄像头阵列的镜头距离被监控对象的最小距离为2cm。

优选地,所述摄像头阵列的镜头焦距可调,所述摄像头阵列的镜头可转动调整。

优选地,所述摄像头阵列为一个或多个镜头组成的镜头阵列,所述镜头阵列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镜头共同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

优选地,所述补光灯组为无极调光恒流工作的点阵暖白led。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视频信号转接盒,所述视频信号转接盒连接一个或多个摄像头阵列,所述视频信号转接盒连接所述主控箱,所述视频信号转接盒用于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摄像头阵列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后输出至所述主控箱。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电路系统和电源模块,所述电路系统提供所述主控箱到每个摄像头阵列、每个补光灯组、每个视频信号转接盒和外部网络的通信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电源输出给所述主控箱、每个摄像头阵列、每个补光灯组和每个视频信号转接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装置,通过摄像头阵列获取被监控对象的实时状态,实现近距离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可以部署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快速查看和判断被监控对象的状态,迅速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维护方案,有效降低了故障处理时间,提高维护工作效率,同时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本体框架、若干摄像头阵列、若干补光灯组和主控箱;所述若干摄像头阵列依据被监控对象分布设置在所述本体框架上,每个摄像头阵列的摄像头朝向所述被监控对象以实现对其进行监控;每个补光灯组设置在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阵列周围以用于在所述摄像头阵列工作时进行补光照明;每个摄像头阵列和每个补光灯组分别连接所述主控箱,所述主控箱用于进行对每个摄像头阵列和每个补光灯组的控制以及信号的处理。具体在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装置100包括本体框架10、若干摄像头阵列20、若干补光灯组30和主控箱40,所述本体框架10包括外框11、左门12、右门13、底脚14和上固定件15;所述外框1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边框111、左边框112、下边框113和右边框114,所述底脚14设置于所述下边框113,所述上固定件15设置于所述上边框111,所述底脚14和上固定件15用于固定所述装置100;所述左门12设置于所述左边框112,所述右门13设置于所述右边框114;所述左门12和右门13分别设有多个安装架120,所述摄像头阵列20、所述补光灯组30和所述主控箱40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20上。所述上固定架15包括固定杆151、第一固定件152和第二固定件153,所述第一固定件152和第二固定件153固定在所述上边框111上,所述固定杆151将第一固定件152和第二固定件153固定在被监控对象1上。所述底脚14包括第一底脚141和第二底脚142,所述第一底脚141和第二底脚142固定在所述下边框113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底脚根据本体框架10的大小可能设置有多个,如三个、四个等,其目的是将所述装置100安全稳定地固定在所述监控对象1上。所述监控对象1可以是机房中的设备、机柜里的设备或其他需要监控的设备。所述左门12和所述右门13可开启或取下,以方便对被监控对象1进行操作或维护。所述本体框架10根据被监控对象1的监控面积大小和被监控对象的设备、机柜大小进行定制适配,具体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框架10采用合金材料制作,易定制、抗震动、易固定。

所述摄像头阵列20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畸变全波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头阵列20为一个或多个镜头组成的镜头阵列,所述摄像头阵列20的镜头焦距可调,所述摄像头阵列20的镜头可转动调整,所述摄像头阵列20的镜头距离被监控对象1的距离a最小为2cm,具体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调整所述摄像头阵列20的镜头距离被监控对象1的距离a设置分别为2cm、3cm、4cm、5cm、6cm、8cm、10cm和15cm时,仍能够清晰看到被监控对象1的面板信息和指示灯状态,由于用于监控的被监控对象1是在机柜或机房的空间内进行,因此,所述摄像头阵列20的镜头距离被监控对象的距离a越小表示可以保证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装置的部署,具体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将所述装置100安装在机柜内的设备面板前方与原机柜门之间的空间内;在另一实施例中,将所述装置100替换原来机柜的机柜门进行安装。由于所述摄像头阵列20可以包含有多个高稳定性、高帧率的无畸变全波光学镜头,通过多个镜头多路摄像,实现对近距离摄像时对大面积和多个监控目标的识别覆盖,能够采集到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视频图像,从而实现对被监控对象的远程实时监控。

同时,为了解决机房、机柜内等各种环境下的光线问题,对于每个摄像头阵列20联动设置补光灯组30,所述补光灯组30为无极调光恒流工作的点阵暖白led,具有光线充足、高效寿命长的特点,能够对复杂环境下进行有效的照明补光和强光抑制,实现摄像视频清晰、易识别,方便后续的视频信号和视频数据的处理。

所述摄像头阵列20可以直接连接所述主控箱40,将采集到的视频数据发送给所述主控箱40,当摄像头阵列20为多个时,主控箱40的视频信号的处理负担增大,这时考虑通过增加视频信号转接盒50实现对视频信号的预处理。所述装置100还包括视频信号转接盒50,所述视频信号转接盒50连接一个或多个摄像头阵列20,所述视频信号转接盒50连接所述主控箱40,所述视频信号转接盒50用于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摄像头阵列20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后输出至所述主控箱40。如图1和图2中所示,所述左门12上设置第一视频信号转接盒51,所述右门13上设置第二视频信号转接盒52,所述第一视频信号转接盒51和所述第二视频信号转接盒52分别连接至主控箱40,第一视频信号转接盒51将连接在其之上的摄像头阵列20采集到的视频信号发送至主控箱40,第二视频信号转接盒52将连接在其之上的摄像头阵列20采集到的视频信号发送至主控箱40。

所述装置还包括电路系统和电源模块,所述电路系统提供所述主控箱到每个摄像头阵列、每个补光灯组、每个视频信号转接盒和外部网络的通信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电源输出给所述主控箱、每个摄像头阵列、每个补光灯组和每个视频信号转接盒。具体地,每个摄像头阵列、每个补光灯组和每个视频信号转接盒的电源可由所述主控箱进行控制,每个摄像头阵列、每个补光灯组独立电路设置,在需要照明时才启动补光灯组,补光灯组照明的角度可调整,确保可靠性和节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的装置,通过摄像头阵列获取被监控对象的实时状态,实现近距离监控大面积多监控目标,可以部署在狭小的空间内实现快速查看和判断被监控对象的状态,迅速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维护方案,有效降低了故障处理时间,提高维护工作效率,同时降低维护成本。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